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英语翻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转译法
转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表达通顺和流畅,将英语原句中的某些词在汉语译文中改变词性,使原句中的某成分在汉语译文中变为另一成分。
1.形容词转译成名词
例如,“However, it must be realized that high transmission voltage results in the increased cost of transformers, switchgears and other apparatus.”没有采用转译时译为:“然而,必须认识到高的输电电压会引起变压器、开关装置和其他设备增加的费用。”在这里,我们将“high”和“increased”两个形容词转译成名词后,翻译为:“然而,必须认识到输电电压的提高会使变压器、开关装置和其他设备的费用增加。更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
2.将形容词转译为动词
例如,“The advantages of large units are: somewhat increased efficiency.”没有采用转译时译为:“大机组的优点:有点提高的效率。”我们将“somewhat increased”转译成动词后,翻译为:大机组的优点是:效率有所提高。
有些句子,在转译时,需要对句子结构作较大的变动。
例如:“Short arc durations ultimately mean less contacts burning, resulting in less maintenance and a better breaker.”没有采用转译时译为:“短的电弧持续时间最终表明更少的触头烧熔,引起很少的维修和更好的断路器。”采用转译时译为:“电弧持续时间越短最终表明触头越不易烧结,需维修越少,断路器的性能越好。”
可见,对于译文的通顺性而言,转译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转译时,也可有多种转译方式。如介词转译为动词,名词转译为动词。
二、反译法
反译法,就是翻译时采用与原文相反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Problems are also encountered in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ground lines and substations.”从通顺角度看,可将被动语态翻译为主动语态:“在地下电缆线路与变电站连接时同样碰到问题。”
对于否定、肯定句之间的反译,主要是某些具有否定意思的单词的译法和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译法。
例如,“The present form of power systems would be impossible without alternating current.”译成双重否定时为:“若没有交流电也就不可能有目前形式的电力系统。”如果使用主动语态,就有:“由于有了交流电才可能有目前的电力系统。”
三、分译法
分译法,就是将原文中较长的句子成分、不易组织表达的句子成分或从句,分出来译成短句。分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句子冗长、层次不清和语气不畅。
分译是常用的重要翻译技巧,掌握好分译法,能使译文层次分明、通畅易懂、更加合乎汉语表达的习惯。分译法用的最多的是定语从句的分译和后置定语短语的分译。
例如,“There is a limit to a higher transmission voltage which can be economically employed in a particular case.”我们将“which”前后的两句话分成两个短句,加上主语,译为:“更高的输电电压有一个限度,此电压在具体情况下经济上是可采用的。这样,比不采用分译更通俗易懂。”
分译也常用于独立结构的状语和分词短语。
例如,“Auxiliary drives are usually powered by electric motors, with the large feed pumps and some fan drives powered by mechanical-driven turbines.”“With”后的独立结构部分可译为:大型给水泵和某些风机由机械驱动的汽轮机作动力。
以上三种翻译技巧在电气工程专业外语的学习中应用较多.掌握和综合运用这些技巧,在进行翻译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柴艳丽.对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翻译技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
\[2\]于建平.科技英语长句的分析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
\[3\]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药用植物浙贝母的研究进展 王智慧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5大类贝母中最主要的贵重药材。关于浙贝母的研究报道很多,内容涉及药理、化学、栽培、生理生化等诸多方面。本文重点就浙贝母生长发育机理、组织培养,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概述浙贝母的研究进展。
一、生长发育机理研究
浙贝母喜爱温凉的气候,稍耐寒。﹣3℃时植株会受冻害,30℃以上则茎叶枯萎。
英语的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翻译教学是为了翻译的本身,是为了教授学生翻译的技巧和翻译的知识,而教学翻译只是针对英语教学的一种工具,所以说,在大学的专业英语中,翻译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翻译的课程又是英语学科的主要课程,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所以说,如何搞好翻译的教学,如何培养出更多的翻译人才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教材与教法、课程的差别、笔译与口译的差别、中文和英文的差别、传统翻译和电脑辅助翻译的差别进行探讨,探析大学专业英语翻译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教材与教法的问题
(一)教材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翻译教材有很多优点,对于以往的翻译教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当今社会的飞快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日益紧密,社会也更加需要能够体现最新翻译理论和最新社会需要的英语翻译教材,当今的翻译教材应该不仅仅在微观上能够向学生们介绍各种翻译上的技巧,更加应该能从宏观上辅助学生分析和领会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别和文化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在专业英语翻译的教材上,教师不应该单纯的只选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以一种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不要用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来表述,而是要注重体现不同的文体,还要注意汉英、汉英的比例文体。
(三)专业英语翻译的教学应该是有互动的、双向的、开放的,是要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把翻译理论用于翻译的实践,并且能够从理论的高度来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价。
二、翻译课程与其它课程的问题
翻译能力强弱的不同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水平,翻译能力的培养也不光是靠翻译课程来完成的,一般的高校都是把普通的基础课和技能课放在课程的前段,而这些基础课和技能课则是为翻译课程奠定基础的。与翻译的课程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基础课以及其它的文体学、语言学、词汇学等课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向学生指明翻译和基础课的关系。
很多学生在翻译的练习中错误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的课程教学不能够自觉的向学生介绍明白翻译课与自己所授课程的关系,所以很多同学只是在词义的层次上进行翻译,从来没想到过运用文体、语用等方面去翻译和理解,比如说,学生如果缺乏了问题方面的常识,那么在翻译产品说明书或者公共语言的时候就会用一般的记叙体进行翻译,不会懂得应该省略哪些词,也不会懂得应该增加什么词,或者是本文由收集整理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就会导致翻译的不准确。
所以说,英语专业基础课和英语的专业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专业英语翻译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翻译课与专业基础课的的联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科学的岸炮,使二者之间能够项目补充和渗透,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翻译的能力。
三、中文和英文的问题
一般大学英语系的专业课都是能够互相渗透的,英文和中文的关系更是如此,所以说,良好的中文功底和中文素养对于外语的翻译和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我国的许多著名作家的事例都能够充分的说明这一点,他们创造或者翻译了许多著名的精品,我国著名的医学翻译家认为,翻译的工作必须要强调中文修养的重要性。
由于很多的原因,许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中文水平差,具体的表现是文字不用,标点乱用,词义误解等等现象,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译文的质量问题。
比如对于我国的古代诗人名字为例,翻译他们的名字的时候就设计到了很多知识,如果不能够了解这些知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出错,
比如宁献王、太上隐者、僧惠洪、释处默等佛教人物和历史人物就应该分别译为:parince ningxian;an dof hernit;huihong,a monk;chumo,a buddhist。
比如令狐楚、皇甫圣华、司空弯弯等人用的是复姓,则应该分别译为linghu chu 、huangfu shenghua、sikong wanwan。
因此,想要做好英语的翻译,就必须要解决现在学生普遍的中文低下的问题,通过加强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才能够让学生能够对每一个翻译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说词义、词性、语法范畴、句子结构等问题都能够尽量的用汉语的情况先加以比较,通过汉语水平的提高,才能够更好的对需要翻译的语言逻辑加深理解,才能够让翻译的更加准确。
四、笔译与口译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教学等很多原因,很多学校在英语的翻译教学中主要都知识开设笔译的课程,学生在学校的期间很少接受口译上的训练,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够胜任口译的工作。
口译是高校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通过讲授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口译的背景以及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来使学生能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口译的基本技能,要上好口译课,首先必须要上好笔译的课程,因为笔译的所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治愈对口译课的时间,要上好口译课、除了要有合适的教法和教材外,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多多的参加口译的实践,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教师在口译课堂上的练习内容应该更加的侧重于实际的需要,内容应该涵盖在多方面的,比如说:体育、军事、教育、政治、文化等领域,口译的课程与之前学习的听力、口语的课程时密切相关的,所以,要加强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加强了学生口译的训练,才能够从实践的要求上来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能够锻炼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翻译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电脑辅助翻译与传统翻译的关系
很多年来,无数的翻译人员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翻译除了很多的国外精品著作,为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地区和国家在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开始了广泛的合作和甲流,所以,社会对于语言翻译的需求是越来越强烈的,传统的手工翻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信息加速流通的需求,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实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各种语言翻译软件的问世也极大的加快了语言翻译的速度,虽然翻译软件在很多地方还是有不足的,但是翻译软件在处理一些标准化的问题上还是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因此,大学专业英语翻译的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接触和使用这类软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软件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有更加强的自身实力,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六、总结:
农林英语从属与科技英语的一种。农林专业的学生在用专业英语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时,以及用英语翻译和阅读科技文章时,如科技文献、科技论文时都需要用到相关专业英 语。本文对农林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子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试从词汇方面(缩略语、固定搭配等)分析专业词汇的特点同时分析农林领域英语句子的特点,从句子翻译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进行专业领域的翻译。
关键词:农林英语;词汇特征;翻译
作为专业用途英语,农林专业英语以其专业性特点在科技英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林英语的特点是专业性强、逻辑结构严谨、广泛应用于农林科技方面。因此,无论是作为高校农林专业的学生还是从事翻译的专业人员,弄清农林专业英语的特点,正确翻译此类专业文本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词句”从来都是依附文本而存在的事实,本文试图从典型句子以及语法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特点。
1.词汇特征
农林英语词汇既属于科技词汇又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词汇。鉴于其双从属性,其构成方法除了固定的专有名词及缩略语以外,主要是通过合成、复合、派生等构词手法组成新词。表现为以下特征:
①主要应用农林专业领域;该类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及公共场合并不常见;如:Carbon sink碳汇;
②主要应用于农业方面研究的专业用语;如:Mulberry Silk桑蚕丝;
③主要应用于林业方面研究的专业用语;如:Allowable Annual Cut年度允许采伐量;
在此基础上,更多把握农林科技英语的词汇范围、常用构词手法、特有的缩略语表达等,了解各类词缀含义,了解普通词汇在农林学英语中的专业含义获得词汇科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词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1缩略语
在农林专业英语文章中,缩略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常见的如
LIFDC:(Low Income Food Deficit Countries)低收入缺粮国家;三农:Farmers,Rural Areas,Agriculture Production;一些与农学相关的学位职称和政策名词缩写:AE:(Agricultural Engineer)农业工程师;AD:(Agriculture Decisions)《农业决策》;
林业方面常见的缩略词汇:SM:Soil Mechanics)土壤力学;API:Air Pollution Index)空气污染指数;一些与林学相关的学位职称和政策名词缩写:BF:(Bachelor of Forestry)森林学士;AA:Action Area)预定自然保护区等。
1.2构词
在一些农林英语文章中会遇到一些有常见的名词构成的新词汇。这种新词或是派生出来的或是通过增加前后缀复合而成。以下为具体例子:
派生词:旱生植物:Xerophyte;水生植物:Hydrophyte耐盐碱植物saline-alkali tolerant plan;
复合词如:针叶植物:needle-leaved plant;抗风植物:wind-resistant plant;温室覆盖:greenhouse covering;也有一些专业术语是通过词的曲折变化而形成的新词,如:混交林:mixed woodland;混合林:mixed forest;花坛植物:Bedding plant等。
1.3一般词汇的专业用法
有些词汇在普通的英语文章中用的是常用意义而在专业英语中则需要用专业术语翻译。比如:infant,常见词义为“婴儿的、幼儿的”,其法律术语为“未成年的”,而用在农科和生物学上时则译为“未成熟的”,如infant fruit 未成熟 的果实);“canopy” 的普通词义是“罩盖、天篷”等,但在林学上的意思是“树冠、冠层”;“hill 或 hills) ”的普通词义是 “小山、丘陵、冈峦、土堆”等,但在农科和生物学上则译为“成堆种植的作物、穴”[1]。
也有一些词汇在固定搭配中出现时则翻译成另外一种意思,如:agent常见用法为“,机构”,在“Biological agent”则翻译为生物因子;Chronic常见用法为“慢性的;慢性病”而在“Chronic hunger”则译为“长期饥饿”;“Crop failures、Crop residues、Crop rotation”则分别译为“作物歉收、作物秸秆、作物轮种”;再如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保护性农业;Breeding cycle 生殖周期等。
2.句子顺序的调整
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英语文章的翻译还是一般公共英语的翻译时都会涉及到句序调整的问题。处理这类文章段落的翻译时,使用的方法包括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正译、主动变被动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译文既符合专业领域要求又汉语阅读习惯。
例:A Purdue University(U.S.)method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protection trees provide against ultraviolet-B may influence how communities are built and the incidence of skin cancer.
译文:美国珀杜大学提供的对防止紫外线B辐射的树木保护的估测方法可能会对社区的建立和皮肤癌的发病率产生影响。
在本句中,Purdue University method 是主语,to estimate 引导的不定时从句在原文是method 的后置定语,翻译时为了符合汉语习惯,调整顺序,将其前置。
例:Since composting can convert organic wastes into a form more beneficial to the environment and divert material from landfills and incinerators,then composting can be adopted as alterative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
译文:堆肥可以将有机废物变成一种比较有利于环境的形式并使一些废弃物免于被焚烧,因此堆肥是废物处理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在后半句中,composting can be adopted as alterative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原为被动,直译过来为“堆肥被认为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在翻译时为了是文本更贴近读者阅读习惯也为了突出重点将被动翻译成主动。
3.长句翻译
在英语文章中长句是经常出现的。长句也分为两种复杂长句和简单长句。农林专业英语属于信息类文本,故较多使用长句,修饰成分复杂多包涵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以及各种从句。翻译长句时可采用顺译、倒译、综合、拆分等方法。以下案例选自21世纪农业科学专业英语――《农业经济管理英语》一书中。
例:Also with the subjects of higher production and improved efficiency,the old open field manors of eastern England and the midlands,with their scattered strips of tillage land and their very unproductive commous,were replanned,enclosed and converted into farming units of a size that would admit of economic production.
该句是复杂长句。句中的主语是the old open field manors、tillage land、commous;were replanned 是谓语;that引导的从句作先行词size的后置定语;同时该句中将名词短语with the subjects of译成动词短语以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所以在翻译时划清句中的斜体部分主谓宾成分之后综合分析主干词语后各成分所起的作用,综合译出译文。
译文:此外,为了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英国东部和中部无篱笆墙的古老庄园及其分散的长条耕地和贫瘠的公地也被重新加以规划。这些耕地或公地都被围上了篱笆从而变为规模适合进行经济生产的农业单位。
例:Ecologyliterally the study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ir homes) seeks to explain thes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all different members of a community,and to build u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该句是简单长句。在本句中,Ecology是主语;主语的修饰成分虽然很长但其表达顺序与汉语表达类似。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句子就可以采取拆分法将原文拆分成几个简单小句,顺序翻译。
译文:生态学,从词义上讲就是指对动植物机器所处环境的研究一门学科。它是为了阐明某一群落的所有不同成员之间的这些相互关系和建立对作为这一整体的该群落的理解。
4.结论
科技英语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用于报道科技动态、科研成果,描述生产过程、专业产品说明书等,有着语言客观、严谨、规范、语气正式、文体质朴、专业术语强等特点[2]。
了解专业英语的特点,掌握专业术语对于农林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提供帮助而且会提高其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其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能力也也是大有裨益。因此,作为专业翻译人员,在掌握了一定的翻译理论和足够量的词汇之后,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公共英语的分析方法、专业领域英语的特点,理解、掌握相关专业词汇进行准确而地道的翻译是每个译员必备的能力。(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娅萍,徐亚萍.农林院校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03):319-321.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翻译教学
随着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大。然而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却由昔日的金牌专业演变为进入的黄牌专业。总体上看,很多理工类院校都是在宏观层面对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如通过复合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或通过双学位培养,或通过给英语专业学生增开理工科选修课等方式来培养复合人才。而从微观上来看,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对英语专业传统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传统的翻译教材大多侧重文学文体的翻译,而非文学翻译即应用型文体翻译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在实际翻译活动中,只有少量内容是文学翻译,而且学生毕业之后翻译的大部分材料是实用文体材料。
非文学翻译,也被称为应用或实用翻译,包括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等的方方面面。随着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不断发展,对英语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英语专业如何冲破边缘化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对英语专业传统各课程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英语应用翻译人才成为英语翻译教学,乃至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加大非文学翻译教学的力度,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差的现状,以此推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比如 “外宣翻译”课程教学,主要加强学生在政治文献,政府报告,领导讲话,旅游景点,中式菜单,广告及公示语应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能力提高,以及注重学生译德的教育问题。再如,“新闻翻译”教学,让学生通过了解英语新闻与汉语新闻的不同写作体例,分析英汉新闻翻译和汉英新闻编译的不同侧重点,掌握对于新闻导语、新闻标题及主体的翻译和编译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翻译的忠实性进行重新解读,理解不同意识形态对于新闻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编译的原则。通过这两门课,学生对于基本的翻译理论有了新的解读,不再拘泥于所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反而可以站在较高的视角宏观地查看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的影响因子。
通过普通翻译课程,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一般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一定的比较和心得。在此基础上, 开设应用翻译课程,讲授各种不同应用问题的翻译。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讲授各种非文学的翻译文体时注意详略得当。如对于外宣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新闻翻译和旅游翻译等这些学生毕业后涉足的可能性较大的应用文体翻译,可以结合相关专业课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课程、机电英语、新闻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双管齐下,同时利用每学期的实训课程尽量多安排些相关的翻译实践活动。而对于法律翻译、政论翻译等学生涉足可能较少的应用文体则可以概要介绍该文体的文体特征以及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同时可以安排适当的当的时间讲授部分文学翻译的理论及翻译策略,这样既让学生对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不同文体特征及翻译理论、翻译策略有所比较,有所了解,也弥补了只讲授非文学翻译而导致学生对文学翻译不屑一顾的误区。这样,对翻译真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大四最后一年的时间思考自己考研的方向和今后的发展领域,准备踏入工作岗位的同学则可以利用非文学翻译课上学到的各种不同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非文学类翻译课程的授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寻找合适的非文学翻译教材,这是有效进行非文学翻译教学、培养合格应用翻译人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市场上翻译教材种类繁多,然而以不同类别的语料为素材的应用文体翻译教程并不多见。国内缺乏综合性的非文学翻译教材,为开设非文学翻译课程增加了难度;而已经开设了非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师,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找资料、编教案 。因此,非文学翻译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
问题之二,学生缺乏应用翻译实践可能是英语专业非文学翻译教学环节中的“致命伤”。翻译水平的提高一定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的,非文学文体的各种文体风格大相径庭,譬如广告翻译与说明书翻译,由此而衍生的不同翻译策略也是颇为迥异,广告翻译采用的交际翻译法语说明书翻译采用的语义翻译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缺乏大量的应用翻译实践经验,就很难把握各种不同文体的特征,从而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除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外,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进行过其他的应用翻译实践活动。而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教师所布置的随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量一般也不会很大,所涵盖的面也不会很广,这就造成了学生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际翻译操作脱节的局面。故可以考虑将一定字数的应用翻译练习与该课程学期期末总评分数相关联的方式,提高学生完成应用翻译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敷衍了事。但是,仅仅如此还是治标不治本。要解决翻译实践少这个问题,根本还在学生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多参加应用翻译实践活动,如各种会展翻译、经贸翻译等,参与各类横向课题的翻译项目。处理解决翻译“量”上的问题之外,翻译的“质”也是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平行文本来解决一些难点的翻译,通过小组讨论切磋的过程来共同提高。当然,学生也可以再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从事一些有偿翻译活动,提高应用翻译实践的技能和从事应用翻译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中,应用翻译人才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立足于学校定位,紧密贴近行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非文学翻译的力度,重视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努力改变传统意义上理工科院校中英语专业边缘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浪,柴明颖.多元化:翻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以英国高校的翻译教学为例[J].外语界,2008,(2).
[2]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郭建中.翻译导读:实用文体翻译[J].中国翻译,2005,(6).
[5]韩子满.应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
[6]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
[7]黄皓,邓月萍,李和庆,王珍珍.新编英语笔译教程――对比 技巧 工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 现状与教学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面上项目资助〔No.2011MS001〕
引言
毫无疑问,翻译在人类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在高校英语专业进行翻译教学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日益关注的问题。翻译课是专门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学校在师资队伍、学生现状及教学方面存在着的缺陷,一度使翻译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1 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1.1 师资队伍
首先,翻译课程教师情况参差不齐,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并存;两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虽对同一课程有共同的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但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操作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其次,多数高校每学期开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项目。但这样的培训项目多是大学英语相关方面的课程培训,鲜有专业教学培训,尤其是翻译教学的培训,造成培训与社会脱轨,无法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
再次,高校教师负担重已是一个普遍问题。据调查,高校教师中很少是仅教学一门课程的,多是身兼数门课程教学任务,更不用提科研及学生工作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很难将过多的精力放到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中,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1.2 学生现状
首先,从兴趣而言,翻译课的第一节课,大部分同学都表现的兴趣盎然,但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翻译实在是一项既枯燥又难有成效的活动,于是便由兴趣盎然变成了兴趣索然。
其次,从学生基础来看,由于近年来扩大招生,学生基础稍弱。而翻译课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技巧。学生基础英语水平与翻译课的要求之间存在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教学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一些高校注重基础课程的设置,如基础英语、听力、阅读,大多开设了四个学期;而对于翻译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大多为一个学期,这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缺乏权威机构编制的教材,致使多数高校根据现行状况而随机选用教材,缺乏规划及科学性。而多数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当前社会需求和进步性。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翻译课教学仍遵循传统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完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句子翻译或是段落翻译;学生作业交上来之后,经教师批改,给出“正确”译文,翻译课的教学便告一段落。
2 方法与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结合翻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翻译教学应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2.1 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师自身修养
加强翻译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虽有教材,但很多任课老师会撇开教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用一些辅助材料,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侧重点的不同,平时上课时显现不出差异,一旦期末进行综合考评,学生的成绩就会显示出不协调的状况。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学期之始,对课程的具体讲授达成统一的认识,做到资源共享,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做到及时调整。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扩充英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加强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学校方面也应提供条件,为翻译课老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各种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能力。
2.2 培养学生兴趣和强化基本技能
学生对翻译课的兴趣很快会随着翻译课训练的逐步加深而减少,原因就是翻译课没有立竿见影之效,更不可能只通过上课就可以成为翻译人员。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时先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翻译课和翻译员之间的距离,对自己做好定位。翻译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翻译的理论和技巧,而不是专门的职业培训,从而使学生能脚踏实地为自己确定目标,在此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翻译课不是独立的,它与学生的各项基本功都密切相连。因此,要想学好翻译,不是单单掌握一些翻译技能技巧就可以了,还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翻译任课教师可以与基础课任课教师进行协调,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翻译的技巧,使学生的各项基本功能协调训练。
2.3 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方法
翻译课不仅是技能技巧的讲授,更应该涉及到翻译理论的讲解。通过翻译理论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将增词法、减词法、词类转换、正反译法等各种技巧运用得更加熟练,达到融会贯通之效;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还可加深学生对国内外翻译界成果的学习,进而指导自己平时的翻译练习。
在教学方法上,逐渐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向以“学生主动,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转变。翻译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练习中,改学生记录教师的“正确”译文为师生共同讨论译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改“讲授性”课堂为“讨论性”课堂,这样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语
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未来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各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学校应根据校内资源和学生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急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4(2)
[2]蒋招凤,周彦.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
[3]李红青,黄忠廉.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关键词】电力专业英语、被动语态、翻译技巧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密切、高新科技产品或不断研发或大量涌入,科技英语在发展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专业英语采用论证叙述的表达形式,注重
客观性、逻辑性 。这些文体特点从具体又通过词法和句法体现出来。而电力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该专业领域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主要谈谈频繁使用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这一句法特点在电力专业英语中的使用情况及翻译技巧
二.电力专业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而且这些被动语态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或者这些动词与情态动词连用[2]。科技英语侧重叙事和推理,读者重视的是现象和事实,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2]。因此,被动语态的使用是科技文章追求客观性的一个有效手段。
以下为三种被动语态的常用情况
1.用于表述人认为不必提及动作的执行者时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2.用于表述人不知道或不能肯定动作胡执行者时
Is your bike stole?
3.用于表述人对事件本身比对事件胡动因更重视时
Three men were killed in the accident.
三.电力专业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及举例
1.英语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被动语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用“被、受、由”等来翻译英语被动语态。
In fact, most of the technology needed to implement real voice data systems exists, but a lot of it has been passed over and left on the shelf because of emphasis on developing hardware speed and software utility.
事实上,实现语音输入数据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已经有了。然而,由于研究的重点是发展硬件速度以及软件应用,所以其中多数技术已经被忽视并被束之高阁。
(2)仍保持被动结构,取消一个“被”字使文字通顺流畅。
The machine will be repaired tomorrow.
这台机器明天修理。
The experiment will be finished in a month.
这项实验将在一个月后完成。
(3)当英语被动句不是强调被动的动作,而是强调或肯定某一事实或行为胡存在时,通常保持被动结构。用“是…的”“为…所”翻译。
These computers were made in Xinhua Company.
这些电子计算机是新华公司制造的。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d last year.
这个项目是去年完成的。
2.保留主语将英语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主动句
同一个意思,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表达,汉语却往往要用主动语态[3]。当英语被动句的主语是无生命名词,句子也没有by引出动作的发出者,翻译可以不改变原句子主语及结构,直接译成汉语主动语态或译成带表语的汉语主动句,“是”结构。
(1)The substations are divided into central distribution substations for a voltage of 110-500kv; main step-down substations for 110-220/6-10-35kv.
变电站可以分为中央配站,电压110-500kv;总降压变电站,电眼110-220、6-10-35kv。
(2)The basic introductions are written or given in binary terms.
指令基本上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写出或给出的。
3.转换主语译成主动语态
英语中被动语态比汉语中使用广泛,特别是在科技英语中。这一点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翻译时要正确处理,以保持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同时,又要符合汉语表达上的习惯[4]。例如为了符合汉语习惯,翻译时常常可以把表示被动语态作谓语胡动词,译成汉语句子主语,同时将原文中主语译成宾语。
(1)Circuitry is simplified by using automatic reclosure or automatic change over to reserve facility which allows rapid and faultless redundancy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nd using equipment.
自动重合闸或是自动转换开关可以简化电路,以储备设备,使得个别元件和使用设备可以实现快速无故障冗余。
(2)Many code vessels are fabricated partly in the shop and partly in the field.
许多规范容器的制造,部分是在工厂,部分是在现场进行的,锅炉尤其如此。
4.It be a/pp.句式
汉语句子中常常使用“人们”“大家”“据悉”“据说”
(1)It has long been known as a source of unusually strong radio signals
人们早就知道那是一个异常强大的射电信号源
(2)It is acknowledged that these elements have not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scientists for a long time.
据悉,这些元素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科学家的重视
5.转换成无主句
汉语的无主句与英语相比是一种特殊的句型。英语被动句不需要或无法讲出动作的发出者,因此往往可译成汉语的无主句,而把原句中的主语译成宾语。必有时还可在动词前加上“把、使、将”等字[5]。
(1)And from then on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n intelligent plan if progress is to be made.
这之后,想要继续进步就必须精心策划。
(2)When large motors are required or when power supply is limited, the wound-rotor motor is used.
当需要大功率电动机或电源受限时,则使用绕式转子电动机。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频繁使用被动语态作为科技英语的重要句法之一,在电力英语专业翻译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的简单介绍,对电力专业英语翻译中被动语态的五种翻译技巧进行了简要分析。然而,翻g是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工作者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电力科技发展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范平志. 专业英语实用教程[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9.
[2]严峻仁.科技英语翻译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固佳.科技英语语言特点[J].中国科技翻译,1998.
关键词: 网络 多媒体 翻译专业 语法课程
一、引言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的两大支柱,词汇是英语的基础,而语法则是英语的灵魂。语法对于翻译专业的师生来说,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当近信息化时代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与教学的结合已然成为高校提高教育水平的必然趋势,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自然成为提高翻译专业提高课程质量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还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等能力。
二、翻译专业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1.翻译必须准确地把握语言
《朗文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语法”的解释是:“语法是语言结构及词和词组等语言单位组成语言句子的方式的描述。”由此可见,语法不但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组织语言的基本规范,更是语言行文成篇的“游戏规则”。在中国,作为专业的外语学习者,在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一套既定的标准和规则来帮助我们判断怎样的语言表达才是正确合理的,而语法就是我们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翻译专业与其他方向的英语专业相比,例如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有所不同,翻译专业的重点在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即表达与交际,自然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例如英译汉,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翻译,这就要求借助一定的语法知识,梳理原文的整体构造,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切分,最后才能够形成流畅的译文。而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若译文中出现语法错误这一低级错误,无疑会大大降低译文的质量,从而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和阅读的障碍。所以,对于翻译专业的师生来说,无论是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研习的角度,对于语法的深入探究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语法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
语法课程,同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高校翻译专业设置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翻译专业在基础阶段开展教学的重点领域。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高校翻译专业会选择在大一、大二的基础学习阶段安排一年或者两年的语法课程。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刚刚经历了高三一年的“题海”式英语语法学习,对于语法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清晰,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强化并深入语法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法功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培养其判断表达正误的敏感度,并且为高级阶段的翻译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法这一基本功的灵活运用更显得尤为关键。英语学习中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其中听、说、读、写是译的前提和基础,译则是英语实际应用的“最高境界”。语法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听、说、读、写的质量,并且与它们始终紧密相连。语法不过关,“译”更是成为了“天方夜谭”。对于翻译专业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大都是从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大学,从来没有深入地学习过英语,最多只能是爱好英语的学习者,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对于语法的掌握不够系统全面,理解得也是一知半解。由此可见,无论是口译专业还是笔译专业的学生,语法方面的刻苦钻研,一定是他们在未来成为职业翻译的必经之路。
三、传统语法教学存在的弊端
1.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单一
相比其他学科,语法长期以来都是被学生们认为是“最乏味”的课程之一,语法课堂上往往是一片“死气沉沉”,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形式。在课堂中,教师会扮演“主角”,学生则是“配角”。老师一般采取“照本宣科”的方法,在板书中罗列出各项语法法则,却不加以实例进行解释说明。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部分教师会选择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对语法法则进行分析和讲解,却忽视了语法的实际应用与巩固练习,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缺乏学习动力的前提下,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然不会对于课上学到的那些“条条框框”进行反思和思考,也不会自觉地在课后进行相应的系统练习,无法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到英语的语法规律。这使得大学生的语法学习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走马观花”的过程,语法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印象”,而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交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形式大都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单向传授教育模式,所以一般来说,教师决定了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后作业等。大学与中学不同,中学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的测试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调整。但是,大学教师往往不能做到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实时跟踪,而大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指导也大都是采取亦步亦趋的态度,更不愿主动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提出建议,这就造成了老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断层”。教师所选定的教学材料的难易程度无法保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教学方法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这种“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接近“零互动”的上课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的。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课后学习反馈方面,更加凸显了其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交流的弊端。传统的教学通常是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教学,口耳相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尚不能做到积极配合,反馈学习成果,课后的反馈自然是少之又少。另外,在没有多媒体网络的无线远程的便利条件下,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检查、批改及整理等,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时间差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甚至减少学生的知识摄入量。然而,语法知识的学习恰恰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所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语法知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课后巩固训练也是语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在错误中不断反思,逐渐通过语法知识掌握语言结构,才能够为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错误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向,从而找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法的教学方法。所以,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语法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四、网络环境下语法教学的优势
如今,网络发展的迅猛之势,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网络多媒体教学势必会影响到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缺陷,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1.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语法是一种语言如何构成的语言规律,虽然有理可循,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样也会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进。在多媒体时代之前,我们语法教学内容多数来源于书本,而书本上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与网络是无法比拟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十分有限,学生也容易受到一家之言的束缚甚至误导,无法做到与时俱进,那么这样就会失去学习语法的意义。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来自国内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到更加全面的语法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填补很多教学空白。同样,教师的授课也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通过网络可以查阅或下载更多适合学生的相关语法资料,以此丰富其教学内容,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贮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法学习,推动我们的高等教育实现良性发展。
2.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语法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技能训练和实践课,熟能生巧一定是提高语法能力的“必经之路”。它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法技能强化训练,才能达到加强语法知识的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认为语法的“条条框框”甚是乏味无趣,对语法的反复练习更是有抵触情绪,这无疑对于学生的语法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为支撑的教学平台, 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将原本刻板僵化的语法规则转化为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幻灯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使用一种更加生动立体的形式授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 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不仅改变了授课方式,而且实现了远程教学。网络的广泛使用已经将教学搬出了课堂,使教学不再受限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邮件、微信、校园网络平台”等网络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反馈,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提出建议。可见,网络教学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要自主、自愿、自动的学习,是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能表现出十分重视学习的状态,学生完全是自发地去研习知识,它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有着本质的差异。网络环境下的语法自主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情况下,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语法理论知识,通过最新的练习来巩固自己学习成果,最终形成自己的完整的语法体系。雄厚的网络资源对于自主学习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网络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使学生不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可在任何地点、任何实践借助网络教学视频、网络资源、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时间可长可短, 由自己灵活掌握;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级别和层次的语法学习资料,学生自己哪个语法点知识把控的比较薄弱, 在学习时可有所侧重,查缺补漏,进行重点练习,从而使自己的语法知识更加完善。在多媒体辅助大学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再者,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虽然有资源优势,但是也存在弊端。网络资源可谓一应俱全,但却纷繁复杂。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庞杂的网络资源中,学生需自行挑选并且辨别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这一甄别信息资源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语法学习来说,也至关重要。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借助查找网上的资料来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分辨网上资源的可靠性,需经过仔细对比研究之后,做出判断找到正确答案。因此,网络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而且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让学生从中受益。
五、结语
语法教学一直都是翻译专业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语法教学重视语法的学习,忽视语法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学生语法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网络和多媒体为高校翻译专业语法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实现了传统教学质的突破,给语法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环境下的语法教学,充分发挥了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创建了更加立体形象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加强了师生互动,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但是网络环境下的语法教学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它为我们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堂教学无法给予的便利条件,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缺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Richards,Jack 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2001.
[2]Richards,Jack C.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2.
[3]封一函.教师网络中的交互式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1(2).
[4]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毛军杜,黄菲菲.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151-153.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张环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95-96.
[9]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
[10]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立项名称: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类社会阶段性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精神高度、财富分配形态和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术语词义的单一性。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这既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条文得以实施与操作的前提,法律英语语言也同样具有这种准确性。法律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法律英语的每一个专业词汇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含义,绝对不能随意更改,绝非普通意义的词汇所能代替。另外,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思,但作为术语,只能作特定理解。
2.法律术语词义的相对模糊性。在现实中,法律语言总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有限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社会现象和关系的,同时,在法律活动中,由于人们的概念、认知背景、推理方法和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以此来使立法和法律的适用留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有些法律词汇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适用。而离开特定的语境和条件,就会产生歧义。法律模糊语言包括:模糊附加词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后,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大概念变模糊的词,如about,or so;模糊词语,即有些词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reasonable,good;模糊蕴涵,即有的词概念清晰确含有模糊意义,如night在英国法律中指“日落后一小时至日出前一小时”,但是各地所处时区不一样,实际上还是难以把握。
3.法律术语的对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专业术语中,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有一致性。例如:plaintiff原告与defendant被告,right权力与obligation义务等等。法律专业术语这类对义现象是由法律工作本身的性质所赋予的。因为法律工作的对象往往是利害关系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刑事案件中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经济合同中的甲方和乙方等。这就决定了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
4.法律术语的严谨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由于法律英语的用词正式,语义严谨,法律英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词汇,这也是法律英语词汇庄重肃穆的标志之一,只不过这些词汇很久以来已经脱离了普通用法的意义。在各种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古体词如aforesaid如前所述,hereinafter在下文,hereunder在…以下等常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它们能使语言精练,直观,而现代英语的其他领域中,这类“文言文”用语已逐渐减少。古词汇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法律英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能避免重复,使句子结构紧凑精炼,并且使得法律英语与日常英语在词汇方面轻易区别开来。法律语言有时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统一的法律概念。这种表达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严密,表述更加准确,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歧义和疏漏。
众所周知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法律翻译涉及到两个学科领域:法学和语言学。法学这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的领域要求其文本的翻译者通晓原语言和目标语的不同的法律制度,了解由此而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在语言表述方面,由于法律文体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法律文本的语言表述必须表现其特殊性,这就要求译者认真研究法律术语的语言特征,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翻译质量。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术语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每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有其自身的术语和潜在的概念结构,本身的分类规则,法律渊源及社会经济原则。每个法律体系本身有其表达概念的词汇,不同类别的规则,及解释规则的方法。法律翻译中术语的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术语翻译的好坏、准确与否常常关系到翻译质量的好坏。法律术语翻译准确,即使在其他方面如文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许还过得去,不至于引起太大的误解;而如果术语的翻译错了,就可能造成误解,甚至酿成纠纷。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只注意到术语其中的某个含义,忽略了其他含义,或是只注意到其常用含义,忽略了其在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含义,或者是由于选择用词时把握不准确而造成了失误。因此,提高法律术语的翻译质量还有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法律语言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他语体的翻译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法律翻译。法律翻译需要适合其自身专业特点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也是“准确”,但是对“准确”度的要求更高。法律翻译中的“准确”是指尽最大可能地再现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译文所传递的法律信息没有遗漏、添加和歧义,客观上不令译文读者产生误解和困惑,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但是任何法律翻译都面临由于不同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法律概念的差异,这使得译文准确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的信息并非易事,如果译者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就可以使译文最大程度和原文保持一致。
二、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
1.法律术语翻译的公正性。法律的最重要准则是公正性,因此法律翻译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因此,在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考虑其属于法律范畴的义项。因此译文的语言必须反映出目标语中法律语言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在句子结构上毕竟还有相同点,大体上都具有是“主、谓、宾”的基本框架。只要英语句子可以按其原有的成分排列顺序转换成结构大体相同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就应当照办,而不能随意偏离翻译的基本原则,把翻译当作释义。例如一些法规将“但是”翻译成“but”或者“however”,这样的翻译不符合法律英语的特点,应该改译成更符合法律英语语体的“provided that”。另外,有些日常用语
在法律语境下失去了原来的民族共同语义项,甚至与民族共同语义项大相径庭。
2.法律术语翻译的一致性。译文在词汇的选择和表达形式上都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译文只有符合目标语法律语言的词汇特征,才能在目标语的读者面前像原文本的读者一样保持法律的庄严和权威性。对于英文原法律文本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形式的翻译,由于英汉语言的区别,并不是每一个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英语同义词或近义词都有相应的汉语对等词汇,因此,并没有必要把原文中的每一个同义词和近义词都翻译出来。法律语言间词语使用的一致性,必须由使用法律语言的双方认可,而且不像日常生活或自然科学中词语的使用容易达到相同的理解。总的来说,人们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等同的词语,应该基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寻找近似的词语,这需要翻译者做出词语合适性的至关重要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语都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如果贸然直译原法律文本中的词汇,而译文表达的法律概念却在目标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恰巧和目标法律体系的某个法律表达吻合但却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法律文本读者对译文产生困惑和误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出路在于认真理解原法律文本术语内在的法律含义,用目标文本中带有相同法律含义的法律术语翻译。
3.法律术语翻译的创新性。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和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的事物的产生要求用新的法律术语来表达。在汹涌的全球化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原有的常规字词已经不能确切表达许多最新发生的社会法律现象,因而法律英语中生成大量新的词汇。新词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复合法、派生法、字义转换、文法功能引申、缩略法、造新词等。新词的制造大部分出于新闻媒体记者的生花妙笔,少部分则出自学者专家的巧思,通过社会大众的广泛接受,正式成为“新词”。对于发展的事物,可以采用已有的民族共同语但给其赋予新的法律含义,如“计划生育”、“引渡”等;对于由于法律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新的法律概念可以借用外来语。但是创造新的法律术语必须谨慎,最好由法律翻译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使新的法律术语的表达统一而规范。
三、法律术语翻译的方法
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首先,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专门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或望文生义,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且,词的意义常随上下文而变动。其次,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源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的意义与内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与此同时,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日后如果发生争执,其最终解释权属于法院,译者无权对此作任何解释或澄清。因此,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应确切翻译,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总之,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赵宝河.法律语言的语言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2.熊松.英语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及翻译要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我国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其中就包括法律的学习和借鉴。大量外国的法律法规被翻译过来,以便于学习借鉴。从事法律翻译工作的人一般都能体会到在翻译这种特定目的文本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障碍是术语的翻译。因此,对法律文本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术语的翻译问题。但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因此,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二、英汉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点
1、词语的对义性和类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一般”与“特殊”、“上面”与“下面”等。在民族共同语中,这类意义相反或对应的词,属于反义词的范畴。在法律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对义词。例如:plaintiff (原告) 和defendant(被告),right (权力) 和obligation(义务)等。由于法律所面向的是整个社会,其调整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法人、机关、团体等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而表示这些法律关系的概念必然有大有小,有数有种。在使用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为了明确其外延的范围,就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根据其各自的属性进行门类的划分,然后用适当的词语加以确定,以避免理解上的任意扩大或缩小,于是就产生了不同层次上的属概念和种概念,而表示这些概念的词语就是不同层次上的类义词。类义词是指意义同属某一类别的词。如:“car(小汽车)”、“bus(公共汽车)”、“truck(卡车)”、“train(火车)”等都属于“vehicle(车辆)”类的类义词。
2、词义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排他性。法律术语同其他科学术语一样具有专业性。法律文本中有一部分词汇被成为法律专业术语,它们仅仅出现在法律语体中,并使法律语体与其他语体如文学作品、科技作品和新闻报道等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对其有统一的解释。法律专业术语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某一个专业术语即使在民族共同语种属多义词,一旦进入法律语言作为专业术语出现时,也只能保留一个义项。英汉法律术语单一、固定的含义是法律本身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3、表达的严谨性。法律语言有时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统一的法律概念。这种表达的目的是使法律概念更加严密,表述更加准确,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歧义和疏漏。例如“诈骗”、“盗窃”、“容留”、“引诱”等。英文法律文本也有类似的表述,如“save and except”, “null and void”, “goods and chattels”等。
4、使用上的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有些术语的使用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如“不作为”、“不能犯”这两个法律术语,在民族共同语中,“不笑”、“不能”、属动词词组,在句子中常充当谓语。而在法律语言中,作为法律专业术语的“不作为”、“不能犯”不再是动词词组,而是具有动词功能的法律概念,在句中常常充当主语和宾语,而不能充当谓语。
5、词义具有保守和权威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沿用旧的法律用语,即古体词,就是这一特征的表现。一些词汇在现代英语的许多文体中不再使用,但是在法律文体中,它们经过漫长的历史并没有随着法律的发展而改变,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含义。法律英语古体词从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沿袭而来,其来源由两部分组成,有些来自于法语、拉丁语和少量希腊语等外来词语,例如“suit”、“testimony”等。另外一些来源于古英语,例如由here-,there-和where-组成的复合词用来表示确定的含义。法律汉语的古体词例如“刑罚”、“自首”等主要是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经过历史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它们“作为人类的法律文化具有继承性”。
三、法律术语的翻译的方法
法律术语是一种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不同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概念所产生得功能性差异。因此,法律翻译除了要求语言功能的对等以外,还应照顾到法律功能的对等。所谓法律功能对等就是原语和译入语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果的对等。唯有如此,才能使译入语精确的表达原语的真正义涵,而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根据以上观念上的认知,实践中应做到:
1、使用功能对等词。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因此,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原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功能对等词指的是译入语法律体系中与源语法律体系某一个特定概念有相同功能的概念。”功能对等词通常在没有确切对等词的时候使用。在没有确切对等词的情况下,选择哪个词作为功能对等词,取决于译入语中的术语的概念与源语中的术语的概念的功能是否对等。例如:jail和prison的功能对等词就不相不同,jail更接近中国的“看守所、拘留所”,而prison的功能对等词则应该是“监狱”。
2、无对等词的翻译。对等的概念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有关概念、原理或规范的专业术语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意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例如:depose,deposition 应译为“庭外采证,庭外证词笔录”而不是“录取证词,证词”,即为了与本国司法制度中的习惯用语发生混淆。
3、释义。释义就是用译入语里的中性的语言把源语的意图涵义表达出来。可以让译入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术语的意思,而不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从而提高可读性。需要注意的是,当译者采用释义的方法时,实际上在扮演一个由起草者扮演的角色,所以译者要特别谨慎,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正确理解源术语的真正含义。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或望文生义,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
4、译借。中国法制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中国法律术语的过程,而译借就是促进法律术语丰富的一个方法。由于英语词和汉语词在发音、书写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英语借词进入汉语法律语体后,一般经过了“归化”,也就是借词在音韵上或书写上经过稍微改动,使它跟汉语的本土词相似。以anti-trust law为例,这是英美法系中的一个概念,在中国的法律制度里没有确切对等词,所以通过译借译成了“反托拉斯法”,成功地成为汉语读者都接受的一个法律术语。
5、含混对含混,明确对明确。许多术语虽有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如:substantially certain 应译为 “大致确定,基本上确定”而不是如书中所译“必然结果”。中国法律中同样也有类似的含混词。如《民法通则》中的“主要 生活来原”(第11 条),“必要的财产”(第37条)。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因此,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不应囫囵吞枣,含混以对,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