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8-01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它学科教学语言相比,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处在语言习得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声音宏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语调自然、适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 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被儿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所熟悉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相对较多的发展,这时,教师口语则要求严谨、深刻些。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无疑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知识 状况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进行和深化,农村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教师的发展上。此外,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这在很大程度对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1]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的理论构建
1.知识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认为:“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印象。知识可以是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包括关于事实的知识和关于事物的知识、知道什么和知道怎样、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以及直接性知识和间接性知识。
2.教师教学知识的内涵
“教师教学知识”一般地被定义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它包括教学的课程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以及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特定的主题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认知等特点,将学科内容进行有效的表征、组织和呈现,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2]
3.教师教学知识的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公共课课程知识和语言知识。小学语言教学内容知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基本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理解知识。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法知识和文学知识这三个因素。学科教学法知识是综合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和学生背景知识等而形成的全面性知识。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的总体状况
1.课程知识状况
在我国,农村和城镇同类学校相比,小学语文教师的一般课程知识明显不同,农村低于城镇,农村教师水平属中等,对基础课程的改革,相关的知识学习以及了解还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课程知识水平偏下,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教材的把握仍需进一步提高。
2.内容知识状况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字词知识方面表现较好。小学语文教师的句法知识有待学习和培训。对文学常识知识的掌握较好。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知识方面表现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3.教学法知识状况
教法知识本身包含学科知识的考察,由于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师更加不能自如的选择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只有相当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深入浅出的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的总体评价
据统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掌握情况不令人满意,需要在各方面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知识水平。
三、教龄因素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
从总的趋势来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知识是随着教龄逐步增加的。教龄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知识影响相对突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独立于教龄的、内在的、复杂的过程,且发展趋势不规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新课改的理解、相关的学习、培训等等。[3]
四、学历因素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
学历因素对教师的教学知识的影响相对比较特殊,中专学历的教师的教学知识掌握状况要好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原因是中专学历的教师的教学知识较高与他们的教龄长有关,本科学历的教师一般都是新教师,其教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科师范教育阶段,影响了教学知识的掌握。
五、结论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自我完善
目前,农村教师教学知识的水平需要提高,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我发展,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最主要的,要有意识的,活跃的,动态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当教师把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当成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时,才有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它可最终明确自己的未来所需要的方向和如何发展,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教师必须从意识形态的转变来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并自我完善。
2.培养强烈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更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知识水平。对教学知识的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深入的钻研教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勤读书、善思考
教师要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要多读书、勤读书,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体系,认真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所编制的教材,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加强思考,认真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4]
4.常提问,多写作
首先,教师要问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选择更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虚心向同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教师还要问自己。多写读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己。
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教材的把握不够;教师对内容知识的掌握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知识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教师的教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独立于教龄的、内在的、复杂的过程。 [5]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0.
[2]董纯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25.
[3]林崇德,辛涛,申继亮.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
育研究,1999(6):12-17.
关键词:教师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语文作为工具型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每个人的情绪、思想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共同,协调社会性活动;传承人类的文明都需要语文。人的一生从最基本的使用到高深的思考都离不开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理解力和表现力是学好其它学科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和其他学科相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质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反馈。为了让教学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评价进行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学先行,后期评价制约教学,而且后期评价和前期教学衔接并不紧密。
一、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
第一,评价功能未能完全发挥。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选拨功能,忽视激励、改进的功能。所有的教学评价都归结到考试成绩,考试似乎成了教学评价的代名词,甚至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涉及的方面不仅仅是考试,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师生关系、沟通理解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前的问题就突出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考试意义的歪曲认识。
第二,自我评价和互评流于形式,缺少实际效果。教师同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教师的民主测评都是能够最迅速发现问题,进行反馈的评价。但是整体教学环境的不重视,还有人际关系的制约,教师互评往往都是走形式,说好话,说彼此爱听的话。褒词赞誉、轻描淡写成为互评的主题。其实每所学校关于互评的机制都有很多,比如集体调研、探讨、小组了解、成员互相总结等等形式。教室之间私交比较好,虽然都知道彼此的情况,甚至都了解备课的程度但是也不愿意实事求是。
第三,评价语言缺乏情感;没有人性化因素。俗话说: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所以的思想和情感都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很可能几句教学评价就表达了教师关于整个教学过程最为真实的反映,甚至还有关于整个学科教学的改革理念存在其中。口头评价是公认的最直接、最能够体现内心的评价。只是口头评价有其随机性、瞬时性和评价标准无法固定的因素,对于评价者来说要求很高,这使得人们逐渐弱化了其功能。
最后,评价方法单一、不科学,没有人性关怀。一谈到评价我们常常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量化的方法,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就有成绩法、听课打分法,将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处理。量化的东西虽然精确但是缺乏了语文学科的特性,那就是情感、交流、人性化的东西在里面。简化后的凭评价程序,评价者只需要根据一张评价表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评价,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是难以量化的。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性化色彩很丰富,有些教学知识点是否讲到位可以当作评价的标准,但是全部量化是不科学的,这本是一个语言、文字、情感交流最多的学科,如果硬要变成条条框框的数据来套用,学生的个性被埋没,教师人性的光芒也难以发挥除了,对学生心底学习兴趣的唤醒也被忽略,
二、实践操作的相关建议
首先,激发师生的自主意识,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整的教学评价还应该有备课评价,提高教的备课质量,促进教师精心钻研教材。
针对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额外的提高评价分数,或者提供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特点的平台,比如专项备课比赛,就是针对教师如何对教材之外的文章进行备课,提供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设计出富有个性的环节。比赛后将每位老师的备课教学设计制定成册,目的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与不同,一方面教师没有因为评价丢面子,另一方面激发教师自主探索精神,不再盲目参考资料,依靠自身理解力来提升备课能力。
其次,过程评价,方式方法机动灵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过程,如语言的活动和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离开了这个过程,语文知识就难以内化为语文能力,就更别提文化的熏陶了。对于小学语文,学生从内心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正确的交流和运用言语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环节,这就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这是不能量化的,一个学生和教师对话可能就是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纳入教学评价当中。如工作量、学生考试成绩、课堂提问次数这是量化数据,但是这都是结果性数据,过程性的东西无法体现出来。学生的情绪、思维都是一个过程,所以在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时候应该加一个过程性评价,不需要时时跟踪,阶段性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状态就可以感受到是否有差别,因此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出来,提升学生语文的理解、运用能力。通过评价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理解力和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在师生之间“活”起来,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婷.略论评价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2]林珊.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对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
[3]王晓芳.在新课改下如何渗透形成性评价优化高效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学习方式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改后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价值观、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从长远发展来看,艾滨浩斯记忆曲线表明其中知识是最容易遗忘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技能,才能在以后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来复习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遗忘的知识,并靠自己汲取全新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技能有意识地逐渐融入对知识的讲授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记忆更加深刻,也让教学过程不再呆板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课程的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2.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十分重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信任,互相学习,才是完整的优秀的教学,并且营造出和谐上进的语文教学氛围,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沟通对教师产生良好的信任,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优势才能得以挖掘和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向多元化发展。
3.反思学习方式
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多,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良莠不齐。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对每个学生给予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然后,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或各自的个性特长制订不同阶段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展示出来,学生间相互竞争比赛,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在设置问题时有意识地或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同学来回答,且这个问题适合这个同学的知识能力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夏尊曾说过:“教学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所以教师不能为省事而采取单一单调的教学方式。
4.反思教材的运用
新课改后,教材由原来语文课程的中心地位逐渐演变为现在只是作为帮助教师教学的辅工具,一种教学资源,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编纂者。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还应该加入属于自己的创造性元素。例如,可以在课前教学设计时作为一个板块加以创造,也可以在课后教学反思时作为一个专题温故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积累了教学经验,还能够为教材的使用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意见,把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和谐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小学教学内容如此之多,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进行反思,需要语文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反思方式方法。
1.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反思
以反思对象作为反思标准。通过历年教学的情况,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纵向反思;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横向反思。这两种反思方法都能够帮助教师从他人优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到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同及优点长处,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改进、对比、反思,补己之短,并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2.根据不同指向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指向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根据自身素质和修养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学的方式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即为理性分析法;更倾向于实践的方式,在语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来修正反思,即为时间修正法。
3.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内容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可以成立教研组,以教研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学方式的探讨,教师通过相互交流、探讨、交换反思成果的方式来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即为专题反思法;而当反思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学综合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时,这种反思活动方法可以称为综合反思法。
4.根据不同主体进行反思
以反思主体为反思标准。当听课、探讨、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活动由语文老师们集体进行时,这种方式即为集体反思法。集体反思法更有利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探讨和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采用一对一式的对话形式的反思方法即为对话反思法。教师自己或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某个阶段的教学或某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客观、正确的反思评价即为个人反思法。这种反思方式可以以教育日记、教学志的形式记录下来。
5.根据不同使用手段进行反思
以反思使用的手段为反思标准。根据不同的使用手段来进行的反思方式分类较多,例如,使用日记、录音、录像、观摩等方式手段来进行反思活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摄像机等摄影工具将课堂情况实时录制下来,以此来进行教学反思活动。课后反复观看,找出自己课上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过来。这种方法比较快捷方便,也好保存,便于以后观看,语文教师可以见证自己教学的进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采取每日记日记的习惯来进行教学反思,在日记中记录下在这一天的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反思,温故知新,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日后的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此重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也同样重要。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很多种,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
1.教案反思,记录行为反思
教案反思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对象,分析教学教材,调整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案例,课后对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疑问进行教学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另外,在实践活动前,进行自我提问及反思策略,对记录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终效果的反思是记录行为反思方式的重点,反思结果最好能够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的参照依据。
2.进行自我提问、回答
自我的提问和回答这种方式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对自我的观察与评价来进行。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从而锻炼教学反思的能力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在设置问题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大不相同,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点特色进行提问;二是实践的材料和实践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对实践活动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目的性要明确;三是实践的策略,对实践的策略内容进行反思、提问,分析是否合理、运用得当。
反思的热潮自欧美兴起,随后各国也争相研究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及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而我国的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告诉过我们:“温故而知新”。教学与学习同等重要,需要将二者联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只有通过不断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自我反思,语文教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改进教学模式,寻找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进行深刻、有效的教学反思。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想象力;素质;修养;人格
(1)我们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影响学生最深远的便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所呈现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儿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积极的学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热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课堂充满活力。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做到对每位学生负责。为促进儿童文学素养提升,老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积累和丰富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渊博,能熟练掌握并应用儿童文学作品开展教学工作。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扩大阅读量,促进儿童文学素养提升,丰富知识储备。除了阅读经典作品之外,还要了解和学习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把握时代脉搏。增进所学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更为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2)语文教师应该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化身,带领学生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翱翔。儿童的眼光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思想没有任何世俗的杂念。我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当我们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尽情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当我们置身于这美景时我们的所想所感。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课外读物,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例如《鲁宾逊漂流记》,在这本课外书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座孤岛上生存的各种情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果是自己,在一个小岛上,我们会怎样的生活?在岛上鲁滨逊凭借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自力更生、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在艰苦的条件下,每做一件事他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从不气馁,不断尝试,直至成功。主人公勇于向困难挑战,打不垮,压不弯,压力越大越要坚强,这样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勇于探索的鲁滨逊精神是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呢?
(3)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中要发掘人的潜力,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就要从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开始。”小学生的特点是单纯善良,像一张白纸。这样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小萝卜头》这篇文章时,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关押了8年,8年中小萝卜头吃不饱饭,不知道糖的滋味,也没有机会去读书,学习,那么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一下小萝卜头在监狱中的生活,他每天会想些什么?他有什么愿望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我们现在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很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的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4)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修身养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说“教书育人”,我们应该学会怎么做人再去做学问。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例如《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教育我们首先为人子女要以孝为先,而后是学习怎样做一个“忠、义、理、智、信”之人,最后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就要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学生的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基本途径与根本动力。少年强则中国强,祖国的繁荣昌盛是需要正在成长的最具生命力的学生去实现和完成的。只有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人格的学生,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月华.试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8):63.
[2]谢红仙.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16):147
[3]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能力 转变思想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12
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文字,懂得较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对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所做的贡献极大,是备受社会各界重视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能起到帮助学生们学习语言的作用,还能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本人根据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对相关教育著作的翻阅研讨,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落后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和取代。教师要顺应改革潮流,善于总结思考自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寻求更多更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等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转变,就需要教师注重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课堂更加多彩,教师不仅要多多关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资料,还要敢于探究,善于去发现对自己专业有利的、有帮助的材料,为自己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再者,教师要争做学生的朋友,将自己放入学生群体,多去了解学生们心目中向往的教学活动,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小游戏、教学情境等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最后,教师还不能忽视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教书育人为责任,以帮助和关爱学生为教育目标之一。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各个板块也需要教师的用心和创新。例如教学评价板块,教师可以一改往常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将课后作业交叉分配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批改和评价他人的作业,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仅能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还能汲取到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等等。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活动,教师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二、注重教学反思,进一步改善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优缺点、亮点和不足之处、教学成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本领,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改正,渐渐地完善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收效较好的方法。
(一)通过教师的主动反思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加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设计出适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进行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边教边总结;在课后,教师不要吝啬拿出业余时间来对自己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逐一的总结,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问问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成了吗,这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了吗,自己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全部讲解清晰,这堂课的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生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等等。从而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调整和改进,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自身的教学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是教师获取教学成果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经常找班上的学生沟通交流,询问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语文知识?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怎样的?觉得课堂上的活动是否有趣?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许语言和情感都较为稚嫩,但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往往是最真实,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通过反思深入探究和寻求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是由反思和改进两个部分组成的,若仅仅是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却不进行任何改进,那么教学反思则是毫无意义的,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仅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对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举例来说,如果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就要在下次讲课时再次突出重难点,多次提醒学生们,注意用抑扬顿挫的有变化的语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高语言教学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于字词的发音、成语的含义等等基础的语文知识有准确的把握,并能字正腔圆地朗读出来;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切忌常用方言,也要注意少用口头禅,不要太过随意;还有就是,教师要追求讲课时语言的生趣幽默、干练易懂,不可含糊其辞、表意不明、说话过于夸张和抽象,而是要尽量的用简单的话语展现丰富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学问和奥秘。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语言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生趣的语言环境,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语文的奇妙世界。
1、准确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表达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窥,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嗦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实践教学中,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吧:在识字教学中,在已经朗读完准备教生字的时候,有的新教师时常会这样说:“小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字吧”;如果这样,学生只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新课程教学里设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习惯,如听者要讲礼貌,学会听,认真听,听清楚;讲者要表达清晰和讲礼貌,在交际过程中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不客气等。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2、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枯燥变得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迷人。
3、鼓动性
鼓动是指用语言文字激发人们情绪,使其行动起来。鼓动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可以用刺激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俗话说:“遣将不如激将。”激将之法实际上含着极大的鼓动成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能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契机,用恰如其分的、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去激化这种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兴奋,勃发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再因势利导,拟订出学习的目标,收到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就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请同学们写出含义为‘大’的词语,越多越好”。这个“越多越好”其实就带有很大的鼓动性,就会激发学生尽可能写出多的含义为‘大’的词语。有时还可以用“这样思考多好!”“回答得真棒!”等语言来鼓动学生,使他们继续探究下去,信心十足地去寻求更完美的答案。
4、趣味性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写作;教学质量
一、充满激情教学,用激情感染学生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是平淡的,还是有趣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引导。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用自己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感染学生,从而实现师生在知识与情感上的共鸣。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重视情感教学
首先,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很多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热爱生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来学会真、善、美。其次,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感情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色彩缤纷的图画、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语文之美,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激情之火越烧越旺。
单一的教法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就像万花筒一样,能让学生着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虽无定法,但必须讲究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每节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堂是展示活力和魅力的神圣殿堂,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就能变得精彩纷呈。
当我们的课堂有激情了,课堂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在跳动。没有了木讷、没有了斥责,教学的激情都被点燃。老师注定了大半辈子在课堂度过,学生也要在课堂长大成人。既然如此,我们就该奏响生命的主旋律,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我坚信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会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轻松!
四、重视社会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进度自然也不同,说白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写作素材来源,我们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资金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理想教育,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习的兴趣,使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写作课前,我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福利院洗衣服,回来总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什么拎洗、揉洗、搓洗、刷洗、捧洗等等。特别是有一个同学写作时写到“脚踏法”,作文写到:我先用温水把洗衣粉发开,再把大件的衣服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用双脚不断的踏蹂,十几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就行了;同时,洗衣服也与我们学习一样,有侧重点,如:衣服的领,袖口、前襟是洗涤重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验就是我们要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利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五、全身心投入,真诚对待学生
教师讲课,就像演员走上了舞台,就像医生走上了手术台,就像运动员走向田径场,他们会忘掉一切烦恼,丢弃一切杂念。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学才能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来给予受教育者的有效帮助。这其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特殊关爱。爱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改变一切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有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就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即使是班级最差的学生,只要我们爱得到位,也会产生爱的奇迹。他们会从老师的爱中萌生无尽的感激之情,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抬起头来,充满自信地走过每一段路程。
参考文献:
[1]常洁.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教研).2012(7).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任毫无疑问地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身上。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又要求语文老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一、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彩导入
导入课堂的方式方法很多,也很重要。事实证明,用一个精彩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语文课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用讲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方法进行导入。
2.巧妙对比
一是把比赛的形式引入教学过程中,运用竞争的心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诵读教学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分组对抗赛或男女生对抗赛等活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把比较的方法引入教学过程,比较阅读法也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质疑善辩
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多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驳,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交流讨论中学会思考。
4.多演活用
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改变了总是“坐”这一形式,台上站着的并不总是老师,这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兴趣也就随之而来。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比如,利用一块小黑板,配上录音机,进行实物演示,走进多媒体教室,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二、善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
语文课上,学生素质千差万别,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控。
1.对自己要善于调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应该善于调节气氛,掌握节奏,控制局面。通过调控使教学过程流程节奏起伏有致,内容节奏轻重有变,思维节奏张弛有度,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迭起,跃动灵气,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再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师自我调控失误的时候,比如,言不达意、板书错误、演示出错、思维受阻等,教师也需进行自我调控。特别是自我感觉不顺时,更需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学生。诚然,良好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我”,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2.对学生要善于调控
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帮助他们学得更好;尽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先进经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促使他们学得更好;及时点拨反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鼓励他们学得更好。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如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学生智力活动中的一些古怪提问等,教师也必须立即进行调控,使其行为转向既定方向,这就是一种教学的机智。
3.对教案要善于调控
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灵活性非常重要。实施教案并非贯彻计划,既然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那么教案也要随之调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根据课堂变化做出适时的修改、补充,而非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至失去许多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事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