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停课不停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根据目前形势,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并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学习建议,建设“空中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保证教学效果有效、优质。
二、教研主体: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网上学习效率
三、教研的目标:
(一)本次教研,旨在提高学生网上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实处;
(二)本教研,旨在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探求新知时,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确实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教研的主要内容
(二)在网络教学期间你遇见那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三)网上教学过程中你成功做法有哪些
(四)网上教学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怎样的帮助
五、教研的预期成果:
(一)找出网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寻找有效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雾霾;停课不停学;nearpod;微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90-02
一、教学探索的实施背景
“停课不停学”主要要求就是学生在家学习。为此,教师需要调整固有的教学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并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远程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紧急通知一下达,停课马上实现,但如何“不停学”,就成了老师们的新课题。
直接布置作业?看似可行,但效果肯定不好。但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和平台已能实现异地互动,在这一基础上,各种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已被开发出来,并开始投入教学实践。
网络教学平台也并非新鲜事物,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早已大名在外:此平_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具有功能全面强大和界面直观实用等特点,在网络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1] 。此外,很多中学使用了“校内外”网络平台,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教育”方式构建的平台,具有教育沟通平台、学生成长记录和网络学习空间等多方面的应用[2]。
上述平台以及处于课改前沿的微课教学,均适用于停课期间的网络教学,均能体现“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但此类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要求背景下,只有能安装和使用这些网络平台方式的学生、教师、学校才能够使用。本人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尝试将易操作的在线教学平台与常用的社交网络平台结合起来,努力完成“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的实践过程
1.Nearpod在线教学平台介绍
Nearpod是一种基于幻灯片模式的多媒体应用程序,教师预先创建教学演示文档(包含文本、图像和视频等表现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学生们使用Nearpod观看演示文档,参与课堂检测。同时,教师利用老师版本的应用程序,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Nearpod在线教学平台基于实时互动+反馈+监督的设定,能够较为简便地实现远程教育教学,满足数学教学及时互动和反馈的需要。另,该平台易操作的特性也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使用(只需登录网址输入任课老师的课程密码即可)[3]。
2.微信介绍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微信易操作,覆盖率广的优势,实现远程教学中的语音、视频互动,使在线教学效果更加完善[4]。
3.Nearpod+微信教学的备课
Nearpod在线系统虽然方便易操作,但由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系统,教师在备课时跟传统备课不免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在实施教学前,需要确定授课时间并通知学生。在日常教学情况下,师生在同一时间进入教室即可,但在线教学存在网络故障、延迟等特殊情况,需要学生提前预备到位,所以要提前一天通知学生上课时间,并在上课前十分钟提供课程密码。
其次,教学方式需要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举手示意,但是在线教学时老师不能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动作,就需要和学生预先约定微信中的交流方式,比如老师语音讲解、学生打字发言。
第三,板书书写要提前设计好书写方法。课堂教学可以直接用粉笔在黑板进行板书,但是在Nearpod系统中,虽然也可以手写,但是由于采用了新设备,老师还需多多练习,以确保熟练度和清楚度。
最后,保证课堂纪律。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Nearpod在线系统为了保持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则是在课程中加入实时、互动的PPT流程,比如进行投票、随堂测试以及讨论发言,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不只是一边盯着投影屏幕,一边做其它的事情。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跟上,Nearpod就会亮起这个同学的小红灯,对老师进行提示。
4. Nearpod+微信授课实践流程
以初一数学“余角与补角”的备课和教学实践为例,简述基于Nearpod+微信的实际教学过程。
①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备课准备,将授课时间、授课PPT和网址等内容,通过微信平台通知学生。
②上课前,使用Nearpod在线平台编辑授课文档,生成上课时所需的在线PPT。
③提前约20分钟,登陆Nearpod系统和微信学生群,创建课程密码,将课程密码通过微信平台通知学生。
④上课前2分钟,等待学生登录,宣布课堂纪律。
⑤正式上课时,教学过程与和学校课堂类似,同样也需要依照教案进行。实时讲解通过微信语音进行;课件分享通过Nearpod上的在线PPT实现;通过投票、随堂测试、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环节,保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阅读微信里学生打字回复的答案,发现个性化问题,并使用微信语音或者是在线白板进行实时沟通和解答。在授课最后阶段,也需要和正常的课堂教学一样,布置作业、安排下次授课的大致时间和内容等。
⑥授课结束后,可以通过查询Nearpod后台,清晰地知道本次上课的学生名单以及在每一个互动环节中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加以存档。随后需要确认本堂课的考勤以及实时反馈情况,并根据这些内容安排下一次教学的内容。
三、在线教学的特点和反思
№1 4321定律
目前比较实用的家庭资产配置比例可以简单归纳为4321定律。
这些家庭比较合适的支出比例是:40%用于买房及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的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
按这个定律安排资产,既可满足家庭生活的日常需要,又可通过投资保值增值,还能为家庭提供基本保险保障。如果把绝大部分的钱拿去做投资,反而影响了生活,即使赚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投资还有风险,亏钱了更影响家庭生活。
№2 72定律
如果你存一笔款,利率是x%,每年的利息不取出来,利滚利,也就是复利计算,那么经过72/X年后本金和利息之和就会翻一番。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存入银行10万元,利率是每年6%,每年利滚利,12年后(72/6),银行存款就会变成20万元。
根据家庭保险双十定律,家庭保险设定的合理额度应该是家庭收入的10倍。同时年保费支出应该是家庭收入10%。例如,一个家庭收入有12万元,那么总保险额比较适合的为120万元,年保费支出可以到12000元。
№3 80定律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行风险投资的比例应该逐步降低。80定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把总资产的某一比例投资于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而这个比例的算法是,80减去你的年龄再乘以1%。
若现在是30岁,那么可将总资产的50%+(80-30)×1%投资于股票,但当到50岁时,这个比例应该不超过30%。
№4 家庭保险双10定律
所谓双10定律,就是家庭保险设定的适宜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与此同时,在家庭成员间保险费用配比还应当遵循6:3:1原则,即为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保费和保额应当占整个家庭保险资产的60%左右,为次要收入来源家庭成员购买的保险比例为30%,为孩子购买保险的适当比例为10%。
№5 “房贷三一”定律
“房奴”的日子惨吧?这定律是指,每月房贷金额以不超过家庭当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否则你会觉得手头很紧,一旦碰到意外支出,就会捉襟见肘。
一、从“教学”方面想办法
1 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数学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第三,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学习方法而言,有些同学的学习方法确实需要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当终于会自己独立地用几种方法解同一道题,当一个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 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
1 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要合理地安排,善于挤和钻,不打乱仗。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老师讲课做好准备。
2 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但你不懂就要问,可能这种问题老师不会喜欢,但对你来说却很重要。经常提问,还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善于问。总之,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你就有一个进步,你也会有一个好心情,你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会为自己学习数学种下“兴趣”的种子。
家庭小实验初中化学兴趣培养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布置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加强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发挥,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
一、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1.通过家庭小实验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通过开展家庭小实验学生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家庭小实验能够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夯实基础
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和加深,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而精心设计。学生课后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可以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例如,用铅笔芯粉末打开生锈的铁锁,这是利用铅笔芯中有石墨,而石墨具有性,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对石墨的性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学会了运用;第二个实验是木炭的吸附性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原理,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更复杂的净化、消毒过程,我们应节约用水。
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限于学生实验的数量,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比较少,经常性地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要进行家庭小实验,就必须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来代替学校实验室中的相关仪器,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寻找可以替代的器材,有了器材还要进行巧妙的设计。例如,学习了水的净化知识后,可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查阅教材和其他资料的方式自己动手设计完成,从而使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开展家庭小实验,无论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在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代用以及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逢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只有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这无疑会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积极寻求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例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很多同学在家中尝试着用食醋和鸡蛋壳或水垢做反应物,用汽水瓶和饮料管做反应装置,实验非常成功。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独立设计、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便逐步养成了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如何开展家庭小实验
要开展好家庭小实验,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新课标要求,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所要布置小实验做好计划,结合学生特点精心安排,并做好家庭小实验的指导工作。
1.精心选择,提前布置
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基础较浅,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精选相关实验,准备有关材料,并将实验的程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套实验操作基本规律。如验证“钢铁生锈的条件”,在学习本节课一周前就将家庭小实验的探究布置好,让学生回家进行,并让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同时还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干燥的地方和潮湿的地方谁先生锈、吐鲁番和海南岛哪个地方更易生锈、为什么古代文物中保存完好的铁器较少等,学生很有兴趣,不单实验完成得很好,而且增长了不少知识。
2.实验前的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
布置实验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弄明白反应原理,并设计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至于实验物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中的材料自制一些简易仪器,鼓励学生尽量自己独立解决实验物品。
3.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在实验前,教师应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仔细检查,对一些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加以确认,对学生难以预想的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应提前向学生作出解释说明,这样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已有大致了解,实验效果会更好。
4.实验的进行方式
实验的具体工作是由学生完成的,根据各个“家庭小实验”的具体情况,可采取相应形式,如对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且廉价的家庭小实验,可由学生回家单独完成。若有些物品难找或昂贵,实验较复杂的,可每4~5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5.实验的验收和评价
实验的验收和评价是“家庭小实验”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实验成果的验收,对学生完成实验起到一种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教师对实验的不妥之处明确指出帮助其纠正,成功之处充分肯定予以表扬,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求实的学习品质。
三、开展家庭小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摆正家庭小实验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家庭小实验与课堂实验的关系
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很多化学教师难以顾及课外实验。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家庭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课堂实验和课外家庭小实验的关系。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顾此失彼。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开展家庭小实验时,由于教师不在现场,更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要求、步骤开展实验,记录好试验现象,填写好实验报告,先由家长签字,再交给教师评定。学生要善于发现试验中的问题。每次实验后,学生要把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告知老师;教师也应及时安排时间答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答,并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3.做好对家庭小实验的验收和评价
关键词:互动;机智;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4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校的教学模式得到不断的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情景教学、歌曲播放、视频展示等将多媒体的应用达到了极致。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生动,知识点的讲授具体详细,重难点突出。 教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素质教育。但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行为却置若罔闻,最突出的行为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我行我素,听课质量差。那么,根据此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教育呢?
一、问题提醒法。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分散,这非常影响他们的听课效果。有一次,我正在讲课,突然眼角的余光发现有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我随即停止了讲课,把这位同学叫起来,问他刚才讲的内容。他没有听,当然回答不出来,脸上有一种尴尬的神情。我也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再仔细想想,并希望下一次有一个精彩的回答。这节课剩余的时间里,我发现他都在认真听讲,没有再分神。下课后,我提问他讲的内容,他果然都顺利地答上来了。我及时鼓励了他,并希望他坚持下去,他自信地点点头。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有了明显变化,成绩也进步很快。
二、目视提醒法。
有句俗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有时采取“目视法”也是很有效的手段。我在课堂上,对于那些爱和他人说话的学生,经常使用此法。实践证明,当教师一直用双眼注视着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时,他们往往能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很多情况下,教师严厉的批评,还不如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三、行动提醒法。
对于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边讲课,边走下讲台,走近他的身边。在此时,教师并不必刻意去做什么,也不必对他进行任何形式的批评,他会意识到,老师靠近他,其实就是对他的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规劝,他的不专心听讲的行为也会得以收敛。
四、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有问题的学生身边,一定会有优秀的学生。当你在课堂上发现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时,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教育机智,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先不进行批评,而是表扬他附近听讲认真的学生。教师适时的表扬他周围的优秀学生,就等于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给了他一个暗示,上课该如何做。相信这位学生看到“榜样”上课的表现,他一定会努力效仿的。
五、幽默提醒法
【关键词】似懂非懂生搬硬套跳跃性知难而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44-01
在代数课教学中,常发现有许多学生听懂了课,但做不出习题,特别是高年级较为严重,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并没真正听懂课,而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了习题。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做不出习题的原因,似懂非懂有之;不懂装懂有之,但大多数情况确实是听懂了课,而做不出习题,产生这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代数学科的特点,有极大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上讲了公式,法则或例题,而往往在习题中出现学生没有见过面的新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例题,生搬硬套公式,就能解决的。例如:二次函数这一单元中,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及二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等,教科书中例题没有涉及到,而教师要补充一些与学习题有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及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偏难一些的习题,否则还是做不出习题。另外,教师有时对学生认识不够,对习题难度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习题与例题比较,跳跃性幅度太大,学生根本跳不上去,这也是造成了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原因。
第二,学生基本技能差,由于本节中所学知识与前旧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能听懂课,但习题中又涉及到一些本来没有掌握的旧知识,因此就做不出习题,或者学生做题时思考方向虽然也正确,但是,由于基本技能差,就表达不出来,因而也做不出习题。
第三,教学思想落后,教法陈腐。课堂上只传授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法上,为了使学生能听懂,听起来不费力,把课本嚼碎,嚼细,然后灌给学生。其结果使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能力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学生熟记公式、法则和例题,记住题型,就能学好代数”。其结果是有的学生虽然基本功比较好,但缺乏创造性,缺乏想象力,一遇到没见过面的习题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指。
第四,学生缺乏勇于探索精神。我在教学中也多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布置作业以后,有的同学把习题看一遍就开始做,做不出来,有的试着做一两遍探索思考,没思考出来,也就不再努力了。但是这些同学如果能再多想几遍,再多思考几遍也能较正确的完成,不少的学生不完全是做不出来,而是知难而退,不去探索和钻研。
第五,教师布置作业缺乏针对性,有的教师认为:习题做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因而常常布置大量的高难度的习题,使学生穷于应付完成,并且有的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都没有信心了,就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都认为听课容易做题难。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如下办法:
第一,狠抓基本功训练,扩展知识面。没有较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抓好基本功训练,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第二,改革课堂教学,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实际教学和调查中发现,双基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上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探索和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例题和习题课的讲解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第三,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规律,了解学生学习代数时的心理过程和状况。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不应要求过高,不然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扼杀学生学习代数的兴趣,妨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发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课堂教学时,要诱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并且养成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熟话说:好记性不如滥笔头。我在教学中曾搞过这样的实验,讲课时讲得特别细,害怕学生听不懂,每个细小的步骤及可以出现的问题都事先想到讲到,每个学生都说能听懂,但他们自己动手做题时反而感到不顺利,有时还做不出来,相反,我在讲课时只讲要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议、评,对一些例题采取少讲,略讲,结果学生反映代数课思想紧张,但做作业时就感到轻松了。
第五,把学生作业与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加以整理归类。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的错误地方,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行做题后的反思及纠错,对学生说不透的地方,教师要帮助分析,讨论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
关键词:化学;听课;做题;成因;对策
一、学生“学”方面存在的误区
1.不懂装懂
有少部分学生所谓的“懂”,其实一点都不懂,纯粹的不懂装懂.
如,
教师在讲解试卷选择题时,一部分学生误认为只须知答案就万事大吉了,一堂课下来试卷上只有答案,其他什么都没有,以至对解题的方法和步骤什么都不懂.
2.误认为:半懂=全懂
大部分学生所谓的“懂”,只是“半懂”,懂得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一部分知识,还有一部分其实没懂.这样对整个知识点只做到了半懂,而没有全懂,对教学中的陷阱、难点、要点都一知半解.
例1
下列物质能发生催化氧化的( )
(A) CH3CH2OH (B) (CH3)2CHOH
(C) (CH3)3COH (D) CH3OH
分析:误选(A)(D),误认为能发生催化氧化的醇应具有的条件是:与—OH直接相连的碳上至少应有2个H的结构特征.而事实是:与—OH直接相连的碳上只要有H就能发生催化氧化.正确答案是(A)(B)(
D),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全面,只做到了半懂.
3.误认为:浅懂=真懂
从知识层面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做题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实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知识表面,而非深入理解、研究.
例2
在讲解了溶液的酸碱性知识后做了如下一题:
在室温下,将pH=2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100倍、1000倍、10000倍……,所得溶液的pH分别为多少?
分析:学生都能用“对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的知识点,误认为: PH分别为3、4、5、6、7、8、9…….而正确答案为:pH分别为3、4、5、6、≈7,不会跨越7到8、9…….因为酸不可能经无限稀释后变成碱,只能无限的接近水的pH(7).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懂”的认识不够到位,而且还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的内涵研究不深,以至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
二、教师“教”方面存在的误区
1.简单的知识不等于易学、易掌握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简单的知识总是一笔带过,一句讲过.其实我们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反差,学生对知识都需要有一个接受、理解、消化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消化知识.
2.教师讲清楚了不等于学生听懂了、掌握了
在我们教师心中总是理想化的认为:只要我们有条理的讲解知识、习题,学生肯定能听懂,能掌握.若教师“讲”与学生“听”之间没有衔接好,那么讲也是白讲,听也就白听.教师若能注意讲授知识的方式、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可把复杂知识简单化,把抽象概念具体化.
3.巩固练习、课后作业应按需分配
布置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用不同梯度的习题.这样既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又树立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由于教师课堂教学“教”方面的欠缺,学生“学”方面的不足,及课后作业的不成熟,造成了学生“听课易,做题难”的尴尬局面,那么我们如何来打破这个局面呢?
三、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教学结构,认真挑选课后习题
1.创造环境、完善策略,改变一种陋习
上课听的懂,可作业不会做,从而产生抄作业(或不做作业)现象,教师应该改变策略:由“堵”变“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受到阻挠,而且培养了良好的独立作业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
2.因材施教,合理化设计习题
上课听懂与独立作业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思维能力的差距.我们应当把这种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做到差生不差,优生更优,各得其所.例如:可以把习题分为A、B、C三层选做,其中A层为教材习题,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B层为教材习题的变式题,面向中等生;C层为提高题,面向优秀学生.
3.及时复习,适时归纳
知识学习时间间隔越长,又不复习巩固,就越容易遗忘.因而做题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把基础知识都弄懂了再动手作业.在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或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以后,应当好好小结一下,将各类习题适时归类,从中摸索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应当注意的要点.让学生在做中学、辨中明、思中悟,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敢于探索、创新
教师课后布置作业时可适量补充些难度适当的情景题、应用题、开放题等,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间,从而以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构思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法,提出各式各样创新问题,并加强讨论交流,充分发掘隐藏在学生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学生接受知识有以下几步:一、听懂,二、理解,三、熟记,四、运用(练习),五、掌握,六、灵活应用.可见,上课听懂只是学生认知的初级阶段,要使听懂过渡到掌握最后达到灵活应用的最高境界,教师必须关注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谛,激发学生自觉的拓展知识的视野,开启思维的大门,激发潜能.最后就会出现“上课能听懂,课后会做题,考试有分数”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唐加俊.透视上课听懂与独立作业之间的距离[J].数学教学研究,2005(7):10.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家庭作业 布置思路
作业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历史学科的作业改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真正适合学生的作业布置方式与批改方式;改变传统理念,使作业成为孩子遨游知识乐园的快乐天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家庭作业的现状及思考
1.量多质滥。家庭作业虽可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但因教师对家庭作业的布置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所以出现“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情况。“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要被大量形形的练习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草草应付,只追求答案;“三无效”指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
2.形式单一。通过对近两年来所听的历史课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布置低水平的作业,其中“强化”作业、“抄写笔记”作业、“划划背背”作业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种作业以识记为主要特点,以反复操练为手段,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升学服务的目的也很明确。而素质教育下的作业不应仅仅是为“得分”,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载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对于能吊起“胃口”的作业题目,学生往往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抓住“兴奋点”和“热点”,同时还要注意变换手法。多媒体成功引入课堂为革新传统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
二、家庭作业布置思路
相关研究证明,作业形式有很多,从作业内容看,有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从作业发生的场所看,有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和家庭作业;从作业的时间看,有短期作业和长期专题性作业;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有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从作业兴趣角度看,有传统的单一性的记忆作业和多样化、趣味性作业。老师如何布置这些作业呢,我认为应该注重实效性、趣味性和选择性。
1.让作业具有实效性。实效性是作业的第一要求,是布置作业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我在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文明》一课时,讲到环保的话题,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你写出随手可做的环保十件小事。”第二天课上检查作业时,发现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没做,其中包括学习态度较好的一部分同学,我很生气,同学们的解释是:“这个作业太简单了,随手可做的环保十件小事,如不随地吐痰,随时关灯、关水龙头,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快餐盒,我们读幼儿园的时候这样说,读小学的时候这样写,现在中学了,还要写,真没意思啊!”
2.让作业充满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我认为,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非常关键。在上“中国政区图”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动画呈现中国轮廓,边上附上中国各省份的轮廓,拖动省份的轮廓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是正确的就能贴住,否则贴不住,动作慢了分数就低。学生通过做这个很有趣味性的作业,很快掌握了全国各省份的位置及轮廓。
3.让作业具有选择性。分层作业和自主型作业的布置留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极大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分层作业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确定不同作业类型的形式。我们要面对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学的知识内容等,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哪怕是先分两层,在分层的基础上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学生喜欢做作业。如:在学习七年级的历史内容黄河时,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黄河的概貌,治理的关键就行,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除掌握这些外,还要求熟记黄河沿边的水电站,产生洪灾的原因,以及中游奇特的“凌汛”现象等,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