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实训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课项目教学
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中等职业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下大力气认真上好实训课,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中职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电工专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对上好电工专业实训课的看法。
一、安全原则
电工实训课有很大的危险性。电工专业实训由于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学生常需要处在交流220V/380V的强电环境中。学生对电充满好奇,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一些意外危险,所以,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稍为不慎,便会造成重大教学安全事故。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应把安全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听从指挥,规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在保证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训练技能,提高水平。
二、备好课
备课力求严谨充分。要上好实训课,就要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实训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实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备课要按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要求全面考虑,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实习操作的各种方法,而且要拟订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案力求从各个方面入手,既扣紧课题内容,又突出讲解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将所用工具、仪器设备、原材料备好、备齐,按规定要求放置。从教学场景上,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证实训课顺利进行。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程开始阶段进行,而且要贯穿课程始终,维持好实训课的秩序,使学生处于实训的正常状态。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协作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1.项目实施
指导教师事先把所有实训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实训单元(即由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构成的项目)。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实训项目,项目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详细地制定出各项目的目标、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以实训任务书的形式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实训结束后收回)。每次实训课开始时,指导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训项目,并简短地对该实训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提出对该实训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学生根据实训项目选取相关的实训器材和设备,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协作完成,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定。对于比较简单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协作完成,一般是4~6人为一个组。学生在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2.项目考核
学生完成每个实训项目后,指导教师根据电工技能等级的标准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严格考评。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指导教师应给予表扬。这样,在电工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主动地找老师或同学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更容易达到实习目标。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一方面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五、实训总结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高校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1]。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备学生,讲好课,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文献里关于教师如何备好课讲的很多,但是如何备好学生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点,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要每个人学生做到能懂,无疑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所以备学生就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高校的学生,基础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点,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对比性的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挂图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
总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所做做教学进行总体归纳和全面概括的具体结论。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于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
三、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理实一体化,培养学习听、看、做、记、想的能力,更有助于调动和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彻底变革原来的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型”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为此,可以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学生要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更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学学科,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或者实训看得到,好多时候只能通过抽象的想象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授课方法,更好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是教学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过教学中三个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给电工电子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电子,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使电工电子技术不在枯燥,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真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能竞赛对中职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从多年一线职业教育积累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出发,结合本校电工电子专业发展程度,参照国家省市级电工电子技能大赛的模式及考察要点,在本校内发展本专业内的阶段性技能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对形成全校范围内的积极进取的工作学习氛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照省市级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竞赛的模式,在校内技能竞赛中设立教师组与学生组,设立个人、团体、优秀指导教师奖项,教师得奖信息用作评优依据,学生得奖信息如档案,推荐就业。激励本专业师生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style”。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技能水平,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也在敩学相长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在近两年的省市各级技能比赛中,本校电工电子专业个人及团体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技术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随之提升。作为中职学校的电工电子专业学生来讲,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与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是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基本要求,同时对自身灵活择业做好了的充分保障。
二、推动电工电子专业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技能训练与素质提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转变。
中职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技能指导;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际技能。这些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的中职学生无法成为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技能训练与素质提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各级电工电子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岗位技能。随着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电工电子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导向目标。职业技能竞赛对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技能竞赛的竞赛项目,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教学方向的要求和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如2011年河北省省级技能大赛的电子产品组转调试等竞赛项目,都是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岗位技能。
我校电工电子专业以此为契机,在积极进行校内技能竞赛、争相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的设置,加强实训针对性,达到培养适应时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如电子电工、数控车工专业理论与实训实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职业学校以技能比赛为引领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需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科学合理组织教学。通过调研,了解行业需求,把专业的教学与企业、行业的要求、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四、推动双师型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为保证每次竞赛的顺利实施,卓有成效,我校将每次竞赛都当成一项严谨的工作任务。指导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学习、调研、实践。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组建竞赛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实行校企资源共享,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共同指导培训学生。如我校与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教师与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加实训,师生共同学习提高,企业专家到实训基地实施指导、交流。参加每次技能大赛,也是同类各级学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达到找出差距、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学习目的。
五、推动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电工电子技能竞赛对学生评价标准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考核(占20%),又有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占80%);既注重过程的考核,又注重结果的考核;既有单独任务考核(分角色完成各自任务),又有团队配合考核(三人一组相互配合完成交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分制。
六、推动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充实
以全国省市级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带动电工电子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电工电子专业大赛的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比赛项目和内容要求,结合大赛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补充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满足比赛和教学要求。
七、结语:
关键词:电工教师;实训教学;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0-02
技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较高要求的同时,操作技术也是他们学习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入手。下面就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职业课程设置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它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对初学者来说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本身由实训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这本教材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理论与技能一体化,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实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做导游,引导学生明确
实训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做导游,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技能的第一步,即弄清楚本节实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必然收获无几,只有明确了实训目的,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企业电气控制的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机械,要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控制,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作学生的导游。比如,在学习绪论时,为了提高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可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在参观教学中,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讲清参观目的,把本学期所要用到的元器件名称告诉学生,对每一个元器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完成它,即带着问题参观。同时,参观时要分组进行,切不可全班学生一齐去参观,因为技校生自控能力差,达不到教学效果。每小组以6~8人为宜,轮流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适当时候教师模拟操纵机器以作演示,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上课时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每次实训都要求学生必须通电,以便于发现电路故障现象,教师及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才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笔者在讲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时,先复习点动控制电路,然后问学生:“当按钮按下去时,电机转动,如果我有急事,需要很长时间走开,但电机又不能停时,怎么办?如何满足我的控制需要?”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列举现实生活中刮大风,我要把门关上,怎么办?锁门!同样,我可不可以把电路也“锁”住呢?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一步一步引入课题。等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又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训有关的知识点。
做工程师,精心设计课题和
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上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训时遇到的问题。
要教好一门课,需要把握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然后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其特点是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规律。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了修改。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哪些电器元器件,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元器件。例如,讲解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讲解刀开关、接触器、按钮和熔断器,再接着讲解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之后就是安装与检修技能训练等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练习,每次上课都准备两个实训课题:一个基本练习题,一个机动练习题。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和机动练习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机动题则是一些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示范,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在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电路时,对于已经完成基本练习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让电动机连续工作?由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连续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加以持续通电的机会。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在按钮常开触头两端并联接触器辅助常开触点克服点动控制,但是控制线路又能停车吗?所以,必须再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是否满足了要求,让学生去思考并动手安装电路,直到问题解决好了为止。
经过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题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对优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做主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主持人,采用适当的语言、教态,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生实训时,应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对实训课题统一,但具体线路安装布局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否则,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此时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主持人,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为这种思维碰撞推波助澜。
以笔者上的一节课《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我给学生提出课题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4~7倍,电流很大,特别是大容量的电动机,启动电流大的问题更突出。容易使电机绕组发热,损坏绕组。在传输电路上产生较大的压降,严重时会影响同电网其他用户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其他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欠压保护,所以,很多情况下不允许电动机直接启动。这时我们要考虑降压启动,今天我们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我给出主电路,由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结合自习,自主探究规律,学习效果比平时要好得多。
设计安装好以后,笔者告诉学生如果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通电,再奖励5分(学生有平时分数),学生进行通电试车时,要求每个人记下自己设计的电路优缺点。然后,进行实训讨论。笔者作为“主持人”,让学生广开言路,每个人都发表观点。最后,叫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经统计,学生探究后,本节课共给出了很多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方案。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探究课题,整个实训气氛非常活跃。
做导师,总结延伸,
提升操练,升华实训效果
实训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时,也是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点评实训的得与失,可加深学生对实训结果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导师还应亲自操作模拟。
比如,学生上第一节实训课时,教师就应该亲自操作模拟。在给他们讲接线方法和工艺时,任凭你讲到嗓子冒烟,学生就是不理会。然后,等我把电路接好,通电时也不仔细观察,最终导致实训失败。学生的想法是只要把电路接出来就好了,管它工艺怎样。电路很快接好了。但故障也跟着来了。有时,检查学生接的电路,线都是随意拉的,等你总结时,学生还说:“老师,我是失误……”。有时,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就会说:“老师,我知道的,等下次就改……”。当然,如果哪个学生做得好,就要给他以鼓励,表扬。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接错一根线,等我把故障分析给学生听时,学生大呼错得冤枉,却也承认没有理清电器元件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在实训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及时点评他们的得与失,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开阔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使实训操作的效果得到升华。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促进、组织、指导着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也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尚艳华.电力拖动(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李道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方法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1987(2).
周嘉明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214401
【文章摘要】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
和深入改革的历史阶段,现行实训
教学方法和模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已经严重脱节。只有不断探索和研
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跟上时
代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提
供了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维修电工实训;教学;
尝试
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改革的
目标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
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
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
者。根据职业学校对电子电工类学生的
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实践
能力培养的原则,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
大胆的整合。
《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一门具有较
强实践性的专业课,主要讲解常用电工
工具、电工仪表、材料及导线的连接方
法,研究常用的低压电器的结构、应用
以及常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和检
测。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知识基础、动手能
力、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
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1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从各自的经验和社会经历中,选择和
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知
识应用能力的活动。研究性学生不同于
以往的学习方法,其注重综合学科的学
习,着重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具有如下特点:
1.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关注的重点,
而对知识的学习是不太在乎的
1.2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处
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1.3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通过自
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获得
结果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把握以下关
“研究性学习”在《维修电工实
训》教学中的尝试
周嘉明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214401
键点:
(1) 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
的“ 满堂灌”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对问题的
思考,无法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
力。
(2) 改变学习方法:学生要转变已有
的“接受型”学习为“自主性”学习,要改
变学习习惯,要敢于现有知识提出不同
的看法, 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知识的学
习。
(3) 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学生的知
识基础参差不齐,对自己研究的信心不
足,害怕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
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往直前,不怕出
错,增强探究的信心。
2 “研究性学习”法在《维修电工实训》
教学中的尝试
由于《维修电工实训》具有很强的专
业实践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入门比
较困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
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尝试了“研究性学
习”法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各种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以及工作过
程
《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一般都是
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每个课
题是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联系的。在教
学实施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通过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思考探索,并通过
探索知识的奥妙,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
喜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让他们都
积极探索原本认为难懂的知识,通过实
践获得原来难以掌握的技能。在教师的
引导下,通过基础的理论分析,更有效地
使学生探究过程中接受知识。也让学生
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一起研究每
个实训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在《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线
路》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做必要的准备
工作,先让学生明白本节教学内容和教
学要求,将课题教学重点分成几个问题,
将这些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
题去阅读教材、学习交流。在课堂上,教
师提问,学生个人或与集体一起完成教
师的提问,遇到难点问题,可以集体讨
论,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解
答。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如下问题:
(1)什么是星形连接?
(2)什么是三角形连接?
(3)本课题电路分为主电路和控
制电路两部分,主电路由那些元器件组
成?
(4)电动机的6 个接线端该如何接
成星形、三角形接法?
(5)控制电路用到哪些元器件?
(6)本课题电路的工作过程是怎样
的?
(7)尝试给控制电路的元器件进行
标号,便于自行画出电路的安装图?
(8)让学生自行尝试画出电路的安
装图。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进行自主探
究。学生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同进结合自
己的知识尝试着去解决问题。通过其独
立观察和思考,归纳总结电路的工作过
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印象。
2.2 通过教学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模板进行
演示教学,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进行教学
示范,这样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的教学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
制线路》的教学内容,采用“研究性学习”
模式,可以把维修电工实习室定期给学
生开放,加强教学演示环节,演示给学生
看本电路应如何实施电动机的控制,观
察演示电路的工作过程,便于学生更好
地理解本电路的工作原理,而在观察教
学演示中会产生许多疑问,从而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不怕犯错
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
重要环节,而学生对本课程的相关知识、
技能都欠缺,在实训初期难免会出错。有
些同学因为害怕接错电路造成电路故障
而不敢去操作,这样会大大影响学习效
果。实训过程中在保证安全和符合操作
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探究,不怕
犯错,积极动手,勤于动脑。教师要不断
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对于发现的错误,要及时而委婉地告诉
学生,帮助其改正,不要对学生进行指责
和批评。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的探究能
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2.4 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
水平
教学改革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只有让学生动手实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电工技能与实训 应用
电工技能与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鉴于这一思想,我们吸收了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颠覆传统的“先懂后会”的模式,采用“先会后懂”的顺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一、课程设计
教学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专业对于电工技能知识的需求,即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哪些。根据职高生的培养目标,以及电子电工专业的技能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得该专业学生电工技能的要求入如表1所示:
在得到表1之后,设计一些“任务”来包含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时,注意这样的几点:
表1、本专业学生电工技能的要求
1.完整性。每一个任务尽量能独立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能看到效果。
2.实用性。任务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定实用价值。
3.趣味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任务尽可能有一定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先进性。注意不要用到已淘汰的内容,尽可能结合目敖衔把氐闹丁?5.顺序性。即考虑知识的传承、衔接等,合理安排各任务的前后顺序及各任务包含的知识点。
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设计者进行综合考虑。
表2是完成的任务设计。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任务已基本涵盖了表1所列的知识点、基本技能。
二、课程实施
确定了任务以后,进入实施阶段,实施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做中学”,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技能,学习相关知识,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带领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
以下通过一个例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表2、设计任务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是学习电动机控制原理的入门电路,非常简单。教学时,先简单地描述下该电路的功能,让大家讨论下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电路。刚开始时,大家可能不太敢发言,可以请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先起头,调动课堂氛围,让大家兴奋起来。教师再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并引出实际生活中的这些例子,它的核心电路其实就是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把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再让学生根据教师已经安装好的样板,进行安装和接线。接好以后,进行通电测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开心的、有沮丧的,有问人的、有帮忙的。教师并不需要以维持教学纪律为由立即制止,可因势利导,分组进行讨论实际应用中曾碰到的问题。讨论时,借鉴创造学中的“奥斯本激励法”,给学生规定几点要求,如不考虑机械损坏等具体问题、不允许对别人的见解进行嘲笑和驳斥,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讨论时,老师不参与其中,把大家的意见都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把接好的板子分成正常控制的和有故障的,由2-3个人一组进行查错和检测,找出故障原因,教师在旁个别指导或提示,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人为地设置故障,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经过努力找到故障后,会很有成就感,激发了潜在的学习激情。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途径查找: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安装工艺和排故技巧。
这样的任务教学法,成功地实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的探索,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三、课程反思
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达到“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上课睡觉到下课不愿离去”的效果。通过实践,这种任务教学法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情况与预期有很大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习动力问题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采用了增加了“刺激强度”的方法,如布置学生安装指示灯和报警电路,分组进行,各组独立进行功能的创意设计,仍有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乱说一气,甚至煽动影响其它同学。虽然最后能在组员的带动下投入思考,但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与预期有差距,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外因,仅有外因不够,还要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因,才能根本上解决学习难的问题。
2.非智力因素
教学改革中注意到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强调程度不够,没有能够把这些因素贯穿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例如,制作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工具、器件放置进行严格要求,制作时桌面较为混乱,器材损耗严重,与工厂实际生产时有较大差距。
3.评价问题
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需要完成一份作业,有时是思考题,有时需要查资料,有的是类似于传统的考察知识的题目。学生解答不积极,抄作业现象屡有发生。对于学生的评价有难度,如果仍按传统的方式出卷考核,很多在制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成绩很差,而一些考试较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又很弱,难以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应该从更多的方面给学生以评价。如将学生的表现分成: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能针对任务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工作态度(如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方面,其中后三项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出评价,最后给学生的成绩是一个综合评价。这样多方面的信息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在“电工技能”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驱动法,采用“先会后懂”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实践。
参考文献
[1]曾祥富 邓朝平 《电工技能与实训》第二版。
[2]永兴 “三步走”实验教学模式[J].《物理实验》,2000(9)。
[3]金恩培 钱守仁 等 如何开好设计性实验[J].《物理实验》,2000(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课程体系;教学研究
1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设计方面
传统的二维CAD施工图纸不利于各参与方信息协同与共享。BIM三维实体模型能自动导出坝体二维剖面图,减少设计绘制工作量;BIM技术改变了传统先结构后施工图设计流程,可实现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数据共享、协同工作,达到工程结构和工程设计一体化;协作平台Vault能使任何一方的一个细小的修改和变更都能协同联动,进行关联的修改和变更,避免传统以纸质载体为主和相对独立的设计、施工、运维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确保工程在不同阶段信息的时效性、实效性、唯一性和及时性。特别对于受温控、生产能力、进度要求非常复杂的大坝,如何科学确定大坝分层分缝、坝浇顺序、浇筑进度,传统设计很难一步到位。通过导入影响浇筑的影响因素变量,利用BIM技术能快速自动生成不同浇筑方案下进度和各项指标的时空动态信息,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1.2施工方面
可视化将复杂的施工过程通过动画视屏仿真技术预演施工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进行预判,并能将工程施工形象进展、信息和数据能以图表形式输出。为降低施工布置、进度控制、人财物安排、施工调度的风险,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施工依据。3DMax可视化仿真难以对复杂异构水工结构进行建模,GIS建模时效性、实效性和协同性差,需重复建模、精确度低[2]。BIM技术平台Civil3D软件具有数字化地形模型功能,可以导入静态三维地形图,为施工平面布置提供依据。在三维数字地形图上,结合坝基坝肩开挖设计曲面,通过地形动态填挖取舍,生成形成坝体开挖地形动态曲面。在开挖地形曲面空间内自动生生坝体三维空间模型,Revit软件“族”工具按规范要求,进行坝体分段分块施工的时空三维实体模型导出。
1.3管理方面
平台Navisworks软件能将各分项工程赋予时间属性和成本属性,实现四维进度控制和五维成本控制的功能,从而进行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施工方法管理、环境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3]。通过对工程的实时管理和监控,达到优化进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的目的。
1.4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方面
传统的水利工程竣工资料,需要收集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参与的资料,耗费大量人力整理,复杂冗长。BIM技术能自动收集、生成各方资料,提高效率。通过建模来对其设备使用时间、维护状况等工况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进程与监控系统有机结合,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利用互联网+、App及远程智能监控技术,BIM技术能达到可视化人财物调度,赋予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属性信息,通过Revit对应仪器识别代码,并结合工程动态进展、结构强度,实时读取数据,进行进度和安全动态监管。
2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BIM技术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部分应用于建筑行业。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没有BIM强制性标准,应用仅仅局限单个单项工程上[4]。一方面BIM通过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搭建基本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建模。应用软件是BIM的核心,任何一个软件无法实现所有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所有功能,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需要借助不同的软件实现。而不同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数据输出和存储格式不尽相同,必须使不同软件达到兼容和数据共享,达到模型检测、协同工作平台、信息集成管理、三维模拟建造、目标动态控制、可视化虚拟展示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不同于建筑工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多专业性、结构的复杂异构性、建筑物的分布性、涉及参与多方性,不同阶段涉及的要求、深度和精度不同,传统设计中图纸经常变更,应用困难。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基于推进勘测设计手段,成立中国水利水电BIM设计联盟,但由于技术力量、经费投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应用还不够深入,仍仅仅限于三维建模[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结合武都水库工程的地质状态、工程建设过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管理,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任务特征、技术特征、用户特征,从数据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提出了水电工程BIM标准框架的HBIM的概念[1]。
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应兼顾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水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从事利水电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6]。可见,落实好BIM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能很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达成度。
3.1存在的问题
西昌学院2016年投资340万元,建成“BIM及绿色建筑创新实训室”,包含土建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Revit、BIM5D、uniBIM、建筑设计Arch、设备安装识图、建筑识图三维仿真实训、结构设计等硬软件系统。在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教育模块,结合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训练、建筑设计训练及BIM建模、BIM绿色建筑分析3个模块,仅以实训课在第7学期进行2周的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可见,和多数学校一样,课程教学内容边界随意[7],往往根据教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人喜好,决定授课内容体系,课程体系与BIM知识应用联系度不高、不成熟、系统性不强,实践内容单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3.2构建思路
BIM不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体系也具有多专业、多阶段、多课程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不分专业、包罗万象地全部开设课程教学,显然不现实;单独开设理论课或实训课,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有些学校仅单独新增几门有关BIM的专业基础课,以操作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和实训,完成基本原理讲授及软件操作,或完全针对某课程设计或竞赛进行教学,忽视了BIM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其他教学内容;也有将BIM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以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缺乏系统性[8]。应该针对BIM类课程体群,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群、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全过程课程体系,形成将理论和实训融为一体的“3+1”BIM类课程体系,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BIM专业知识,满足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基础理论课程群完成BIM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和相关软件应用的理论教学。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将BIM相关知识点的实训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应课程群中教学。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利用BIM相应知识通过课程(毕业)设计,进行实践操作[9]。对有些知识点,确实无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必修课设置,可以采用公共选修课和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
3.3构建方案
以提高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根据“3+1”BIM类课程体系模式,按照开课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结构计算、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环节融入相应课程[10]。
4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4.1师资资源的建设
BIM知识体系的多专业性、多课程性,教学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7]。师资队伍短缺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教学的瓶颈。要内培外引,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拓展教师资源。与BIM相关的企业、专业机构和商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室,改善软硬件条件,承担部分教学工作,缓解BIM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带来的压力,也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派遣部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掌握和应用BIM技术的能力[9]。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成立BIM教学团队[10],相关涉及BIM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由教学团队成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工协作完成。鼓励跨学科之间协作,建立BIM工作室,人员既有不同专业的教师,也有不同专业的学生,达到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的目的;对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助手,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4.2课程资源的建设
目前BIM教材建设缓慢,没有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适用教材和匹配的案例教学资源,有的仅以BIM软件说明书作为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差。限于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及实践经验,自编教材困难[7]。秉承协同创新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校企师资互补、内外管理结合,实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成绩[11],联合企业、行业协会,针对不同专业制定BIM课程内容和认证的指导标准,积极结合技能大赛、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自身优势,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在线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和各种MOOC,共享教学资源。
4.3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BIM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环节少,教学效果差。必须通过BIM知识系统学习和实训教学,才能达到加强软件操作、综合应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全设计过程的系统训练[12]。可采用“一模多用”的教学方法[10],即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自愿分组组成BIM学生团队,从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各个专业课程全过程环节,协作完成任务,把项目全过程通过“一模多用”系统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系统训练,并对基于BIM课程设计和传统方法毕业设计进行效果评价。积极引进和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将工程真实项目融入课堂,要让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变为“项目的设计者”,让学生由“课堂的接受者”变为“项目的参与者”。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对已建工程进行工程方案优化比较设计,对拟建工程进行模拟设计训练,为工程单位提供设计思路和初步方案。重视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型的技能大赛,对获奖的教师和学生在工作或学籍绩效上给予奖励。目前关于BIM的各种技能大赛,主要有BIM-revit建模比赛、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BIM建模师、建模经理、应用经理、项目管理师、战略规划师、造价管理)、全国建筑类虚拟建造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创新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技能大赛。课程体系融入技能竞赛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达到以赛促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专业建设结合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改。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学;实践
1开设机电实训课程
1.1开设机电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从当前市场对于机电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水平来看,掌握一定的机电实践知识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中职的办学宗旨。虽然当前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然而大部分实训课程都集中在实验室,学生无法学到真正的实践技能,知识结构十分单一,尤其是无法实现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完美结合。开展实训课程不单单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1.2开展教改项目研究
从当前学生开展的课程学习进度进行分析,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大部分是紧贴机械行业发展现状的,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但是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是采取讲座或者是课外学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学生很难对实训课程产生兴趣。对于此,中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教师应该采取让学生提需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开设实训课程的方式开展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对机电实训课程的兴趣非常有利,同时也可以帮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1.3合理利用院校资源
最近几年来,为了可以更加高效且合理地利用中职院校拥有的教学资源以及实验经费,中职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实验经费用于购买先进的电工设备供学生做实验。比如按照电工电子实验室和电工实训室等等。不仅如此,还应该在这基础之上,结合现实教学需要,多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制作电工集成板,结合自身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探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
2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保证学生将所学到的机电专业知识应用到机电实践工作中,就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多多组织学生实施教学实践。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很好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安排的活动内容或者是题目应该遵循由浅入深以及从小到大的基本原则,进而组成一个全面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组队安排,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切磋,同学之间共同完成一项创作也是一项具有成就感的事情。带领学生主动钻研不同的知识,跟着老师的节奏慢慢探寻。比如在开展实训课题时候,以《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内容为例,在开展实训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电工的相关知识,比如掌握用电安全常识以及触电急救方法,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和良好的职业感知等等。对于此,可以组织形成课题小组的方式对课题开展调研、收集资料以及进行可行性论证等等,然后再拟定学习计划对此作出针对性决策等等。通过这种指导实践教学的方式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当完成了课题实践之后,学生不单单增长了只是,更养成了自我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工作以及从事和创造性相关的工作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
在中职院校内开展分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做出分层。因为在开学的时候大部分任课老师都无法搞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切不可按照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应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再开展分层教学。比如在通过和班主任或者是其他任课教师展开沟通之后,掌握学生的思想以及学习情况之后再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比如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比较好且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第三个层次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应该在保持学生较好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其学习技能和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对于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多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机电专业学习的兴趣点;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这部分学生多和学习较好的学生多沟通和交流,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这部分学习开展实践活动,进而对机电专业课程感兴趣,提升其学习成绩。
4总结
习得一技之长不单单是保障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基础条件,更是关乎到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是要尊重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保证让学生能够从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春梅.浅谈中职机电专业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2012,(4).
[2]赵雪莉.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1).
关键词 兴趣和动力 演示 情趣 探究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谓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自主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学生高高兴兴的学和愁眉苦脸的学习相比较,效果迥然不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本来他们的学习习惯就不是很主动,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强迫、压制式的“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只能造成师生关系冷淡、僵化,甚至对立,这样对于职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对《电工内线工艺》这门课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 重视“首次”课教学
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在《电工内线工艺》的前几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他们对于“电工工艺”的“认知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内线工艺》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于是,在首次课上设计了一些问题:照明电路为什么有时候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和自然界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是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实验
《电工内线工艺》是一门以动手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根据《电工内线工艺》的教学大纲,我在教学进度中安排了“课堂实训”环节,即“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单纯学习基本的“电工工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如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以便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刚开始安排几个有趣的实训,如:电工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简单的常用照明线路的设计和计量等项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反复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电工内线工艺》主要是学习(高低压电气的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电工工艺和安全知识,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实践实训课程。在《电工内线工艺》教学中要加强直观和实训教学,采用电器实物、电气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配合作用。例如,在学习“电线和电缆”等绝缘线时,通过教师对常用规格的线缆进行详细的描述后,然后在多媒体演示屏上展现出某供电系统电线和电缆的放大镜头,依次让学生按照各型线缆的特点,寻找出该供电网络所采用的电线和电缆,并对号入座,然后分析这些线缆的使用环境和敷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电线和电缆的基本外观、型号,了解电线和电缆的区别,以及各型电缆的使用场所和应用情况,这样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愉快。再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在学生自述已知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和用途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实物模型和零部件分解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内部结构、推导“变压”的机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和理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2、注重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谈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进行演示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演示实验中,就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由学生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和使用仪表、设计常用导线连接方法,在自我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实践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事实来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强调正确的操作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信心。
比如:在讲授交(直流)流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常用交直流电流表的测量方法是:必须将仪表串接到被测电路中。在此基础上,强调钳形电流表是检测运行中“电路电流”的最常用且最直接的仪表,优点是测量电流时不需要断开被测电路,进行串接,就可以直接获取运行中线路或设备的电流,为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然后讲解:交流钳形电流表主要由一只电磁式电流表和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组成,利用互感器原理完成测量要求。叙述测量过程:测量电流时,打开钳口,将被测载流导线置于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的中间,当被测导线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交流电流的磁通在互感器副边绕组中感应出电流,该电流通过电磁式电流表的线圈,使指针发生偏转指示电流值。然后要求学生利用钳形电流表,设计准确测量“5A以下小电流”的实验如下:
将钳形电流表由大到小逐渐更换量程来做实验,重复读数,并逐一记录,反复比较,从中找出精确测量的方法。很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测试,利用互感器工作原理展开讨论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商讨,最后同学们兴奋地得出:可以简单地用增加匝数的方法来精确测得单根导线电流。老师此时要给予肯定。
三、利用多媒体,制作形象的课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内线工艺》主要是研究电气应用技术的基础实践课程,如果不配合适当的课程实训是极其抽象枯燥的。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工艺操作的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电工工艺操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工艺过程的认识障碍。例如:高压电缆敷设方式、线缆接头的制作工艺过程等。用课件简单模拟制作过程,将整个电缆接头(中间接头和终接头)复杂的操作过程通过模拟分解操作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了,学生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电工工艺”学习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营造富有情趣、探究性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情趣和探究性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如果有情趣、针对性的提问,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增加对学习《电工内线工艺》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采取悬念激趣法。在“电工工艺”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 “磁悬浮列车”的构造,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 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把教学内容由抽象的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并把教学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2、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想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实际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工艺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要帮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养成:善于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最理想的结果应该包括: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有效的认知方法,探究学习规律,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思索本节课的“探究教学”是否对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过失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性”的课堂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积极尝试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方法,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统一,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内外线电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