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自动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二、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三、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探索
(一)结合生产实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国产造型生产线因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实用性差,开工率一般仅在50%~60%。而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主力生产线很少,像第一汽车制造厂的01线、第二汽车制造厂的BMD线等具有全年开工业绩的线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不属偶然或局部,而是带有普遍性。据调查,我国引进的弧焊机器人,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完全正常运转状态;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二)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日本丰田公司采用适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C和成组技术GT、弹性作业人数和尊重人性为支柱的精节生产方式,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芬兰NOKOAData机工厂的组装车间内拥有一条能制造286、386和486微机的灵活生产线,它并不完全由自动化设备组成,中间穿插着借助计算机指导的人工参与,将高新技术与原有工艺基础巧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这种生产线的造价较低,同时却具有柔性制造系统的性能。实际上精节生产本身就意味着从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若以原有的设备为主,合理调整机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引入CAD/CAM技术,就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
(三)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现代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就是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对生产的物流和人的作用进行综合的研究,涉及到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必须主要地关注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测和机床装料自动化,广泛采用程序数控机床,以及研制高效的和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应用于生产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既要发展主机,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志平.机械自动化的未来与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2]张世昌.先进制造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亮点在于智能化与自动化,这是其区别于传统机械设计的最大不同。很多人将机械自动化单纯地理解为多种先进技术的简单叠加,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机械自动化是将所有的先进技术与理论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体现其整体统一性的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由于其效率高、精度高、升级快等特点,已经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被机械行业所重视,日益成为了机械制造主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1虚拟化。
通常情况下,机械制造企业要想获得一个新产品的最终设计图纸,必须通过设计、筛选、整合、试验等多道工序,不仅费时费力,还不利于企业实现资金的优化合理配置,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计算机技术用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能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简化了试验环节,节省了机械设计时间、减少了人力劳动量、提升了机械设计效率,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网络的普及也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技术工作人员能通过网络无线传导数据资料,大大节省了设计耗时,帮助设计双方无障碍地沟通合作,为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提供了帮助。
2.2人机一体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技术人员要构建出一个方便操作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以实现先进的智能机器与制造领域专家有机结合的人机智能制造技术。该系统不仅能用于简单的人工劳动,如筛选、分析、归纳、整理原始数据资料等,还能取代较为高级的人力脑力劳动,如构思、拟定、决策设计方案等,大大节省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利于企业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机械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节能环保化。
当前全球污染都较为严重,我国更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成一项基本国策,试图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体现出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此,机械行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将其充分融入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回收都要体现出环保绿色理念,使其与客户的生产、生活环境相适应相融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在机械生产中体现全面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利用可回收重复利用的材料与清洁能源生产机械设备,使机械行业走向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
2.4微型化。
出于机械设备的实用性能考虑,当前机械多向低能耗、小体积、灵活便利等方向发展,大大节省了储存空间、减轻了人力搬运劳动强度。由此可见,微型化将会成为机械设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生产企业将资金投入于改造大型、笨重、操作灵便较低的机械设备,能减少生产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运输、储存费用,还能扩大其运用范围,为机械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机械设备微型化除了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外,还为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设备体积缩小、能耗降低,所以在生产时要求更高的技术支持,操作的精确度也较原有设备有所提升。
2.5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机械自动化产品也将顺应时代的潮流,逐渐向网络化方向靠拢。机械行业为了拓宽销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优质、节能、高效的机械设备向全球推售。在设备设计生产环节,还能够利用网络的远程控制与监测管理技术,不断完善机械设计漏洞,为提高设计性能与使用性能提供条件。
3结束语
洗煤厂煤业运输是指在给煤机出煤之后,将煤炭从地下向洗煤厂运送的整个过程。在洗煤厂煤业运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靠人力来完成提升工作通常会产生非常大的劳动强度及较低的运输效率[1]。其次,无法有效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安全隐患的存在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引入并应用到洗煤厂运输过程中,就能够从根本上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变,一方面有助于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洗煤厂运输的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作业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洗煤厂运输中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应用的意义
2.1保障作业的安全
众所周知,煤矿洗煤是一类高危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煤矿洗煤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则能够在很大程度减少各项作业中的安全隐患,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使整体煤矿洗煤作业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2.2提高作业的效率
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煤矿洗选的作业效率,其原因就在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动的选择程序并进行自主作业,而且运作时间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因此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而提升选煤生产作业的效率。
2.3促进技术的更新
为了能够在选煤生产作业中更好的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配合其他的一些先进技术,这样对技术的更新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煤矿生产效益的提高。
3加强洗煤厂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几点建议
我国煤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获取竞争优势,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洗煤生产作业中的运用也变得日趋重要。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来推进机械自动化技术更好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3.1新产品的发展及应用
煤矿企业应当对当前的煤矿管理理念予以创新,引入科学有效的煤矿生产运作模式,注重核心设备及系统的自动化,以便使煤矿生产作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煤矿企业还应当加强自主研发,重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并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集中精力攻破一些核心技术问题,诸如电液控制系统、密封件等,将具有更多优异特性的新产品、新设备应用于煤矿生产中[2]。
3.2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在煤矿企业中,机械设备的安装及拆卸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只有全方位将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工作做好,才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继而大大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类措施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完善机械设备自动化,提高设备安全生产性能;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管理及养护,并且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功能。
4结语
1.1机械制造技术的虚拟化应用机械制造技术中,虚拟技术主要是运用了计算机系统的仿真能力来模拟实际的操作系统,运用模拟技术来完成产品生产等相关制造环节。根据机械制造技术的虚拟仿真能力对产品实行检验,对制作水平和方法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在加工过程中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严格规划产品的制造工艺,尽量不让产品在生产时出现纰漏的状况,防治发生安全问题,提高生产总质量。
1.2机械制造技术的绿色化应用机械制造的绿色化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产品的绿色生产、产品的绿色设计、采用绿色设备、使用绿色包装、采用绿色管理等。机械制造技术的绿色化不仅大大增强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程度,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2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2.1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信息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产品数据管理体系等等。计算机辅助设计通常是指设计人员根据计算机的图形设备实行的机械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通常是指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投入到生产制作的环节中去,这之中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又称作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给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起到了相互连接的作用,使工艺编程效率和工艺设计效果更加完善,合乎标准。产品数据管理主要针对于设计制造时形成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以上几点结合到一块就成为了自动化技术。
2.2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物资供输系统机械制造业主要是对一些材料经过加工的一种生产领域,想要使生产线能够制造出产品,就需要不断提供生产所需的材料,从而给持续生产带来一定的保障。机械生产时不但需要源源不断的生产材料,还要把加工完毕的成品运送到正常放置的地点,保障生产带的通畅。因此自动化物流供输系统是自动化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
2.3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可以避免生产中的重复劳动,可以自动的、持续的循环作业,有效的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再加之自动化系统可以很好的提升生产标准,不易出现生产错误,使产品的总体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的改善了作业情况,总而言之,自动化的整体制造体系在制造过程中具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2.4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设备装配系统设备装配系统在机械制造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这种自动化设备装配体系可以把一定状态和一定质量标准的机械零配件达到指定的设计要求,分别为组装、搬运、试验、调试、验收等环节,而这些也就很好的构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自动生产制造的生产线。这种装配体系在如今现代化机械制造里是一项缺一不可的应用,它有效的降低了人工重复且繁琐的装配作业,节省了工人的体力,并且如果是工人一直处于长期的工作状态时,就很容易产生失误,而自动化的装配系统却不会,它会严格的按照设定程序进行运转,大大改善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果。
2.5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科学方面的发展日渐提升,机械制造时会出现很多新型科技成果和高端仪器生产设施等,这就需要具备优秀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作业,过去的检测技术根本达不到现今科技的检测水平,而且,自动化检测技术在未来将会广泛使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新型设备设施要多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如今使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技术有:具备多判断系统的智能设备诊断技术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电流信号、时序的识别检测技术。
3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
3.1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智能化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实现简单的智能动作,其中包含了分析、判断、构思、推理等。智能化的重点是智能系统,这种系统有着非常高的适应性和友好性。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时,大都是选择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提高自身的柔性,它的优点重点就在于它的良好性能和安全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不具有污染危害,能够很好的对资源进行回收。
3.2机械制造的敏捷化机械制造的敏捷化主要是以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为首要条件,通过构成的虚拟公司,进行分工合作,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对于用户提出的条件能够很快的做出应对措施。敏捷制造主要是为了达成较为迅速的反应能力,需要以虚拟制造的技术为核心部分,以虚拟制造技术为首要技术。敏捷制造属于现代机械集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机械集成制造系统由信息集成发展向企业集成跨越的必经之路,敏捷制造的发展影响着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
4结束语
在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已经在我国的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上近百年以来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与优化,机械制造业汲取了计算机集成技术中的精华,逐步的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生产,完成了机器与计算机之间的完美的组合,自动化了的机械制造实现了生产业的空前的提升,更快、更好、更安全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生产自动化代表的是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效率。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机械生产自动化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仍然具有从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再者,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产业的起步比较晚,很多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成熟,还具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因此,难免要面对生产质量不佳,技术落后的尴尬局面。随着人们对于地球环境问题的关注,环保话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关注的话题,现阶段的机械制造行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品质建设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标志性的准则就是能源的消耗,在各个生产环节的设计中加入环保理念。
2如何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加入节能设计理念
要想将节能理念深入的渗透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机械制造的程序进行优化。只有目前现有的机械制造系统实现了结构上的优化才能够充分的将引入的节能理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而保证相应的设计做到节能与环保,具体来说一是要选择最环保的发动机,发动机在机械生产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此需要将发动机的公害、污染降低至最小,这样才能够在节能的前提下做到减少机械生产对于环境的破坏与影响;其次需要将节能环保的理念应用到机械生产的液压系统中,液压系统在工程生产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其发挥的作用是辅助机械的清洁与维护,所以在设计机械制造的液压系统的时候应该将环保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比如液压元件和除油液的设计上,这样的话液压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磨损并减小故障的发生率,并能起到阻止各类微尘杂志对系统的损害,增长元件的使用寿命,这样的话,可以边去频繁的对液压元件的更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减少了液压系统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损,实现节能;三是,机械驾驶室也是精心环保节能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一般的,对于大型机械工程,驾驶室的操作成为机械控制的核心,为了实现对驾驶员的安全的保证并帮助驾驶员提高操作技能,就一定要在驾驶室的设计方面增加环保节能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设计人员能够从驾驶室的结构的安排、辐射的防御等角度制作出基本实现全封闭的驾驶室。将驾驶员放置在一个与紫外线、电辐射相隔离的环境中,再者,应该增加对于驾驶室的人性化的设计,为了使驾驶员可以更加方便舒适的驾驶,可以将驾驶员的座位和手柄通过人体学的理念进行改造,尽量将手柄中的各项功能集中到手的一侧,对于座椅的条件也应该方便,比如实现座位多方位的调节,最大限度地符合驾驶员的生理特征,进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需要从机械材料等方面进行节能设计。所谓的机械材料的节能度就是指在设计阶段应该将回收的可利用的各种材料充分的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之所以增加对可再回收的资源与材料的利用是为了降低的机械生产过程中各类废物、废气和废水的产生对于环境造成的各类不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各种结构零件的回收,零件的无毒无害的特点可以使得机械生产的再生率得到极大的提升,避免资源与材料的浪费;对于其他方面的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以轻质量的材料为主,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小机械生产过程中机械本身的负荷,进而间接的减小能源的消耗并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再次,在制作工艺方面也应该发扬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机械设计中,要想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就需要将结构和材料作为设计的重点,但是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因素是生产工艺的优化。在工艺方面,设计者应该引入各类节能的理念,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重新整理优化,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的消耗,通过实际的观察会发现,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于能源的消耗是不同的,因此,要对产品的制作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生产技术的优化,是每一部设备都可以同时满荷工作,使得设备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
关键词: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智能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先进国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层出不穷。机床、汽车、仪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许多门类产品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内外各个厂家相继推出运动控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ClosedAC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Motor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Computer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Controlling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
二、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充分发挥DSP的高速运算能力,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实时调节系统增益;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功能,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
一般情况下,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大多工作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即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既作速度环,也作位置环。这种控制方式对于传动链上的间隙及误差不能克服或补偿。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应在最终的运动部分安装高精度的检测元件(如: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即实现全闭环控制。比较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方法是:伺服系统只接受速度指令,完成速度环的控制,位置环的控制由上位控制器来完成(大多数全闭环的机床数控系统就是这样)。这样大大增加了上位控制器的难度,也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推广。目前,国外已出现了一种更完善、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使得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实现更为容易。
该系统克服了上述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伺服驱动器可以直接采样装在最后一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位置反馈元件(如光栅尺、磁栅尺、旋转编码器等),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此时仅作为速度环。这样伺服系统就可以消除机械传动上存在的间隙(如齿轮间隙、丝杠间隙等),补偿机械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如丝杠螺距误差等),实现真正的全闭环位置控制功能,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这种全闭环控制均由伺服驱动器来完成,无需增加上位控制器的负担,因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其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和研制中,开始采用这种伺服系统。
三、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直线电机在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已在世界机床行业得到重视,并在西欧工业发达地区掀起"直线电机热"。
在机床进给系统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原旋转电机传动的最大区别是取消了从电机到工作台(拖板)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把机床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因而这种传动方式又被称为"零传动"。正是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带来了原旋转电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
1.高速响应由于系统中直接取消了一些响应时间常数较大的机械传动件(如丝杠等),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大大提高,反应异常灵敏快捷。
2.精度直线驱动系统取消了由于丝杠等机械机构产生的传动间隙和误差,减少了插补运动时因传动系统滞后带来的跟踪误差。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反馈控制,即可大大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
3.动刚度高由于"直接驱动",避免了启动、变速和换向时因中间传动环节的弹性变形、摩擦磨损和反向间隙造成的运动滞后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其传动刚度。
4.速度快、加减速过程短由于直线电动机最早主要用于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Km/h),所以用在机床进给驱动中,要满足其超高速切削的最大进个速度(要求达60~100M/min或更高)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由于上述"零传动"的高速响应性,使其加减速过程大大缩短。以实现起动时瞬间达到高速,高速运行时又能瞬间准停。可获得较高的加速度,一般可达2~10g(g=9.8m/s2),而滚珠丝杠传动的最大加速度一般只有0.1~0.5g。
5.行程长度不受限制在导轨上通过串联直线电机,就可以无限延长其行程长度。
6.运动动安静、噪音低由于取消了传动丝杠等部件的机械摩擦,且导轨又可采用滚动导轨或磁垫悬浮导轨(无机械接触),其运动时噪音将大大降低。
7.效率高由于无中间传动环节,消除了机械摩擦时的能量损耗,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直线传动电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运动控制行业中倍受重视。在国外工业运动控制相对发达的国家已开始推广使用相应的产品,其中美国科尔摩根公司(Kollmorgen)的PLATINNMDDL系列直线电机和SERVOSTARCD系列数字伺服放大器构成一种典型的直线永磁伺服系统,它能提供很高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加速度、极高的刚度、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平滑的无差运动;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井精机公司、台湾上银科技公司等也开始在其产品中应用直线电机。
四、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ingLogical Controller,PLC)问世以来,PLC控制技术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随着近代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已在软硬件技术方面远远走出了当初的"顺序控制"的雏形阶段。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就是代表这一发展趋势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
与传统的PLC相比较,PCC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样化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传统的PLC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监控程序来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和外部的I/O通道的状态采集与刷新。这样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PLC的"控制速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的大小,这一结果无疑是同I/O通道中高实时性的控制要求相违背的。PCC的系统软件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则与程序长短无关,而是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由此,它将应用程序的扫描周期同外部的控制周期区别开来,满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当然,这种控制周期可以在CPU运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用户的实际要求,任意修改。
基于这样的操作系统,PCC的应用程序由多任务模块构成,给工程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地按照控制项目中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报警、PID调节运算、通信控制等,分别编制出控制程序模块(任务),这些模块既独立运行,数据间又保持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模块经过分步骤的独立编制和调试之后,可一同下载至PCC的CPU中,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管理下并行运行,共同实现项目的控制要求。
PCC在工业控制中强大的功能优势,体现了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及DCS(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潮流,虽然这还是一项较为年轻的技术,但在其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它正日益显示出不可低估的发展潜力。
五、运动控制卡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工业PC机、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1)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2)在各种工业设备(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国防装备(如跟踪定位系统等)、智能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3)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通常采用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大多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一般地,运动控制卡与PC机构成主从式控制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键盘和鼠标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运动轨迹规划、控制指令的发送、外部信号的监控等等);控制卡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包括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自动升降速的处理、原点和限位等信号的检测等等)。运动控制卡都配有开放的函数库供用户在DOS或Windows系统平台下自行开发、构造所需的控制系统。因而这种结构开放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中设备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这种运动控制模式在国外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比较流行,运动控制卡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的PMAC、PARKER等运动控制卡。在国内相应的产品也已出现,如成都步进机电有限公司的DMC300系列卡已成功地应用于数控打孔机、汽车部件性能试验台等多种自动化设备上。
1.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 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1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一)——电力市场与协调型自动化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发展经济的背后,科学技术的推动是不可缺少的。而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上展主导地位,其发展迅猛,在我国各个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并且在农业生产中也有应用到自动化技术。文章针对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工业领域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简单阐述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作用。
关键词:
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方法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能够提升设备研发效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增强设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自动化设备发展现状分析
自动化设备一般由四部分构成,其一是机械传动机构,其二是控制系统,其三是检测单元,其四是执行部件,其中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设备就能够按照人们要求的方式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动化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检测装置以及数控机床,农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收割机等,这些设备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各个领域的生产效率、减少人们的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对于我国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设计出功能更加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成本更低的机械设备已经成为自动化设备设计人员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机械设计对于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动化设备的机械设计中仍具存在很多问题,整体设计相对复杂、对于先进技术应用较少、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寻求更好的机械设计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满足设备的各项要求[1]。
2.自动化设备的机械设计方法分析
2.1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条件分析
首先,机械设计要能够满足设备的功能要求,因此,研发人员先要确认设备的具体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自动化设备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有些自动印刷设备除了具备印刷功能以外,可能同时兼具自动化清洁、包装以及检测功能,因此在了解设备功能时要注意全面性,包括设备的作用对象是谁,设备的使用场合大致有哪些,设备的所有功能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然后对这些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以后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既保证所有功能全部实现,又能适应运作环境,同时做到自动化控制过程简约,还能兼顾经济成本。其次,研发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机械原理,同时可以将先进的电子技术、智能化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设计中。当前我国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都比较复杂,其二是设计成本高,与国外自动化技术相比缺乏竞争力,使用科学、合理的机械原理机构,同时设计中多应用先进技术,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能够减少传动零件的使用量,大大节约传动时间,另一方面能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某自动化设备中原本使用曲柄滑块方式来传送物料,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该设备增加传送行程,但是设备本身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能按照传送要求来增加曲柄长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人员采用曲柄齿轮齿条机构,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行程放大,满足传送行程要求。随着新型材料的发展,各类环保、性能优越的材料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自动化设备设计人员也应该考虑使用这些新材料,例如,传统轴承的成本高、且耐磨性不好,可以使用塑料轴承代替它,不仅大大降低成本,且免油耐磨。一些材料特殊、形状复杂的零件使用传统方法很那被加工出来,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2]。
2.2具体设计方法
2.2.1参考设计论文和成熟的设计作品
设计人员在正式开始设计之前,要查找并阅读一些相关资料,可以是有关机械设计的论文,也可以是一些发明专利,积累这些资料能够进一步丰富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同时开阔视野,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开放性较强的工作,设计人员不应该将思想停留在某一个点、某一项功能或者是某一种实现方式上,而是将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从大量资料中获取设计灵感,丰富设计方法、提升设计水平。除了理论资料以外,设计人员还要多参考一些成熟的设计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无论型号大小、功能如何,都是经过市场考验并获取认可的,设计人员可以将自己预想的方案与这些成品进行对比,找到设计中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并加以改正[3]。
2.2.2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RTIZ理论
计算机技术是自动化设备的基础技术,而当今时代属于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处于时刻发展之中,设计人员要时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设计中,目前比较常见的应用就是CAD一级PRO-E等,要熟练掌握这些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不断提升设计效率和修改效率。设计完成以后,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仿真模拟等方式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模拟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提升设计的可靠性。TRIZ法属于一种系统理论,也属于一种方法工具,系统对世界上的高水平专利进行集中分析,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人员在研发自动化设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就可以从TRIZ理论中寻找解决方法,首先是要将设计中的问题转化为TRIZ问题,然后用系统中的理论得出模拟解,最后将模拟解在转化成自己需要的设计内容。
2.2.3形成一种机械创新思维
自动化设备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技术人员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其具有创造性思维。设计人员要将传统设计方式与现代设备功能要求综合起来考虑,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作为基本依据,大胆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如果设计人员不能灵活使用设计手段,对所有设计工作都保持相同的看法,那么其最终设计出的产品一定也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且所有作品都大致相同,这样就没有将机械设计的价值发挥出来。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设计过程中乃至设计完成以后都要保持一种创新思维,善于联想,将相关领域知识综合考虑在内,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使设计出的自动化设备功能更全面、适应能力强、成本更低[4]。
3.总结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将向着简约的方向发展,设计中将更多的应用到先进技术,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发展创新性思维,参考设计论文和成熟作品,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TRIZ理论,在满足设备各项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提升设备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文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2(14)07:318+320.
[2]周海峰.日用品生产流水线自动化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方法与经验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3(15)16:10-12.
[3]杜巧连,陈旭辉,舒柏和.自动化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5,10(12)06:27-29+32.
【关键词】自动化 机械化 实际运用
一、自动化
采用自动化的这项技术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恶劣的、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这样能够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魄力。所以说自动化是工业方面、农业方面、国防方面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最显著的标志。
二、机械化
机械化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的动力来驱动机械设备从而代手工劳动进行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现代的机械化生产是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最基本的起点,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基点,使得机械化运用到生产生活中。
三、自动化、机械化要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对人类实际生产的影响是自动化技术革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动化与机械的技术研究、应用、推广主要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生产,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将产生深远而不容忽视的影响。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办公室的自动化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的生产率和大家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加速加强社会的产业结构变革和社会的信息化的过程。自动化与机械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过程的自动化与机械在生产中
过程的自动化与机械在实际的生产中,表现在石油的炼制和化工等工业体系当中。在石油的炼制中,运用自动化与机械,可以提高石油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的投入,节省了成本。在化工中自动化与机械可以减少对人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二)机械制造的自动化
这是机械化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信息化的管理、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于是就出现了采用计算机集成的制造系统。这就方便了我们的生产。
(三)管理的自动化
工厂或事业单位实现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技术,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系统与控制。这种管理的自动化,使得生产更加方便,更加准确。能够准确的检查出生产过程的失误。
(四)自动化与机械在实际的生活中
无论身处何时何处,自动化的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中用的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都是自动化与机械的产物。这些自动化机械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节省了我们许多时间,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现代的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自动化与机械了。这些自动化的产品主要是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有网络技术等集中在一个产品上,达到了产品的功能自动化,这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自动化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大家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产品就充分说明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运用,比如公交车的车门还有经常使用的电梯等等,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自动化机械化产品产品带来的便利。此外自动化产品的发展都与计算机的发展相配套,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动化的产品发展会更加的智能化,从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力更大。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自动化工业的发展就很好的解决了节奏快的问题,有效的缓解生产的压力。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四、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一些新的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自动化机械化的产品不能随着提高,就会被淘汰,所以,我国如果想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有领先的地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进行自动化机械化的创新,因为创新始终是立身的根本,它能给新的发展注入新的新鲜的血液,自动化机械化技术在我国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更多的自动化人才来完成这一使命。使我国真正地进入到全自动化机械的社会,并普及到每个行业、家庭中这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结束语
总之,自动化与机械在现代工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和人们生活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会运用自动化与机械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自动化与机械的工业,重视在这个领域的开拓和创新,在未来,世界会变为自动化与机械领导的高速型的社会,自动化与机械使得教育、生产、工业、农业等行业节省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自动化与机械源于生产生活,同时生产生活离不开自动化。
参考文献:
[1]谭伟贤.生活中的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博览 1989,2:28
[2]张秩瑞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作用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技博览2010,18:232
[3]王桂增.自动化与社会生活 南京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科概论.2005
[4]李伟强 李栋 白耀慧 龚晶 柴炳荣.家庭自动化系统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