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低碳化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化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化发展论文

第1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万仙山 低碳旅游 发展模式

一、万仙山景区概况

万仙山景区坐落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距郑州市110公里,距新乡市75 公里,交通便利,数条高速公路和省道从景区周边通过。景区总面积 64 平方公里,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村、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风景区和300多个景点组成,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物种繁多,奇花异草多达上百余种。1990年万仙山景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此外万仙山景区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攀岩公园。著名的影视基地、写生基地、拓展基地、避暑基地也都坐落于此。

二、 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发展态势较好。

根据河南万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数据调查显示, 2009年游客接待42万人次,公司实现收入近148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2010年份游客接待53万人次,公司实现收入2565多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亿元;2011年游客接待81万人次,公司实现收入5184万元,同比增长49.48%,旅游综合收入23328万元;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万仙山景区共接待各地游客10万人次,旅行团队1047个,旅游综合收入 3000万元,实现了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的双增长。201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同比增长22.6%,旅游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27.7%,各项指标再创新高。万仙山景区近几年的发展步步向上,无论是旅游接待人数还是综合收入都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低碳意识淡薄,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

万仙山景区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各项配套设施趋于完善,景区综合收益逐年升高。然而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严重阻碍了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比如:许多景点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做的还不是很完善,最受游客青睐的几大主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差强人意,更甚至一些较小的、偏远的景点根本无人打扫,因而导致游客随意丢弃的垃圾漫天飞舞。景区内部能源供应系统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些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在景区内部使用甚少。

三、万仙山景区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一)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万仙山景区低碳旅游的推行,必定会遇到诸如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辉县市旅游局作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参与者,在开发万仙山景区时应当使用实证的科学手段,对于其低碳旅游的发展给予支持。

1.政策保障

政府作为万仙山景区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构成中的一员,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政府不仅能够约束碳排放的制造者,还能制约碳排放的消费者,政府强有力的政治跟法律手段能够为整个低碳化的实现推波助澜。万仙山景区实现低碳旅游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且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应当及时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低碳旅游消费,为低碳旅游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2.资金援助

通过分析万仙山景区低碳实施的困境,发现制约景区低碳化的主要瓶颈是缺乏资金。因而政府可以为景区提供专项财政支持,或者积极招商引资。保证万仙山景区在发展低碳化过程中不会因为资金缺乏而停滞不前,政府应当做好资金援助工作为万仙山景区低碳化推行保驾护航。

3.技术支持

低碳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活动方式,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可借鉴的成功模式非常少,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运行模式,前期工作的开展势必面临一些技术门槛的限制。政府应当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为景区设施、设备的低碳化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二)旅游企业积极实施。

1.旅游酒店低碳化

在旅游活动中,酒店主要负责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及住宿服务,可以算作是旅游环节中碳排放较多的角色。为了实现低碳旅游,酒店也必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酒店实现低碳旅游可以从硬件设施跟软件设施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2.旅行社低碳化

旅行社作为联系旅游者跟旅游景区的纽带,在倡导实现低碳化旅游的环节上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引导者,许多低碳旅游活动都可以从这里推行。例如发展电子商务旅游,鼓励顾客在旅行社官方网站自行选择旅游目的地,这样不仅减少了顾客往来公司使用交通工具造成的碳排放,还为企业在无纸化办公这一块实现了低碳化。其次,旅行社宜提倡游客体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友好型旅游方式,例如购买徒步旅游、单车旅游等旅游产品。同时导游人员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要及时向游客普及低碳理念,宣传低碳旅游活动的作用及意义,继而积极引导游客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鼓励他们自觉地争做低碳旅游者。

3.旅游景区低碳化

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每天接纳游客数以万计,游客的到来必将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景区在实现低碳化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低碳化、循环利用”的开发设计原则,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开发建设景区,把可持续发展跟低碳理念融为一体。景区实现低碳化旅游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开展工作。一是安装LED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低碳旅游的相关知识,使游客真正体会到万仙山景区实现低碳旅游的意义跟价值二是万仙山景区宜在特定地区建设绿色停车场,禁止机动车停放,减少景区内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三是景区内部的垃圾桶、休息亭、指示牌等设备也需要考虑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营造低碳旅游的整体氛围。四是可以制定限时开放的政策,限制游客数量,使游客数量跟景区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三)旅游者认真履行。

旅游者作为整个旅游活动的主体,在万仙山景区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要时刻履行自己的义务,树立“保护环境、低碳旅游”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为万仙山景区低碳旅游的推行贡献力量。这篇论文认为,身为游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践行低碳旅游消费: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出行,低碳游览,低碳购物。

参考文献: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第2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低碳背景;包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78-01

一、低碳包装设计概述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低碳包装设计的概念也被设计界提出,并逐渐得到了推广。具体来说,低碳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将产品包装的各个设计环节中的碳排放量,例如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加工过程、物流回收等控制在最低水准的一种设计方式。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包装设计,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能量的低损耗及碳排放量的控制作为产品包装设计的前提,以产品包装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优作为根本目标,完成产品包装设计的所有流程。

目前,国际上对低碳产品包装设计的衡量原则以5R作为标准,其主要内容为:

(1)在产品包装设计中降低材料的用量:要求在保证产品功能和美观程度的设计基础上,尽量降低产品设计中的材料损耗。

(2)提倡产品包装材料的二次使用效率:提倡对使用过的产品包装进行二次回收,对其中能够再次使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处理并继续使用,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

(3)获取产品包装废料中的剩余价值:对不能二次利用的产品包装废料进行焚烧和降解处理,并从中获取材料新的价值。

(4)进行产品包装材料的再循环处理:回收并处理使用过的产品包装,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制作成新的产品用于社会生产的其他领域。

(5)在产品包装设计中降低能源损耗:要求设计师在整个产品包装的设计流程中,将能源节约摆在第一位,尽力避免由于资源损耗所造成的能源浪费。

二、低碳背景下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要模式

(一)在产品包装材料中进行低碳化处理

1.选择多功能的包装材料完成产品的包装设计。例如,巴西Bobs快餐品牌店在2011年新推出的汉堡包食品包装设计图,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决定使用一种“可食用材料”来包装汉堡,从此人们可以不用打开包装,直接涂上番茄酱一口咬下去,同时此举也产生更少的垃圾。这种针对食品的多功能材料包装设计,可谓低碳包装设计的经典范例。

2.选择低损耗、轻量化的材料完成产品的包装设计。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尽量采用低损耗和轻型材料,并通过科学改进及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产品包装质量的高可靠性和高强度性。如可口可乐公司旗下著名饮用水品牌——“冰露”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的低碳饮用水包装设计实物图,该包装由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自主研发设计,采用了高科技环保轻量材料构成,瓶身重量仅为9.8克,重量降低了35%,相应降低了35%的碳排放量,此外,瓶中的饮用水被喝完后,瓶身还能够轻松扭挤,节省70%以上的回收空间。

(二)在产品包装结构中进行低碳化处理

1.采用减量化的产品包装结构设计理念。通过对产品包装外形结构的合理设计,实现产品内容与包装外形结构的合理配比,从而实现低碳化设计的效果。例如披萨饼的外包装,如采用八角形的包装盒则比采用传统方形包装盒要节省15%的包装原材料,即减少了15%的碳排放。如此减量化的包装设计处理,使得碳排放得到了合理地控制。

2.采用多功能的思想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通过合理的包装结构配比,使产品包装在发挥基本功能之余还能产生其他作用,使得包装材料得到二次利用,避免丢弃造成的碳排放。例如Yves Behar公司设计的儿童饮料包装外壳,儿童喝完瓶中饮料后,瓶子还能成为全新的智力玩具。

三、结论

随着社会生活朝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除了需要考虑包装设计的视觉美观性和市场购买效果,还需要将低碳设计的理念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包装设计。

第3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

低碳经济就是要降低能源消耗量,降低大气排放量,降低污染率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其实就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使不可再生能源成为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能力,也起到了给城市环境净化的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 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人类对自然能源过渡的开发利用使得能源量大大降低,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世界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想法首先是由英国人想出的,逐渐的这一概念被世界所认可和广泛推广,六年前,联合国预言气候的变化将会导致世界发生紊乱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要求各发达国家在近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次年的世界环境日就将传统观念进行了蜕变,使得低碳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进步。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将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向了新高峰。如低碳文化和低碳人生或是低碳生产的新思想,以至于低碳理念更加的被世界所认识,使低碳经济增进了各国之间的情谊,促进了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1.2 国内低碳经济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低碳经济更是成为了我国发展的必然形式。我国在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道路上克服艰辛,寻求成功的突破口。2009年,低碳与生态经济博览会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国家低碳经济代表人也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 建造低碳城市

2.1 低碳城市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以中国新的发展方式,他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做到节能环保,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改革,将城市引领想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低碳城市局势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对生产和消费上的节低碳,使城市能够更好的向节约型发展,也是为了使城市的环境能够更好的得到保护,保持能源消耗最低和污染气体排放最低。

2.2 低碳生活方式

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政府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比如,在政策的制约下,居民在出行是大多出现步行的交通方式,改变了以往乘公交或是私家车的形式,就算是使用交通工具也将传统燃料用清洁燃料代替;或是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在超市都会选择用环保的布袋来装载物品;用餐时,不再用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养成不浪费水源能源的好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和电灯等;人们在上完厕所后能够及时的冲水;在居民生活中,会养一些植物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所以,可见低碳生活深入人心,已经广泛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

2.3 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的改革。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能源革命的改革创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是辉煌的,但能源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拥有能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才称之为能源大国。在我国科技发展创新的当下,迎合经济危机发展的背景,能源的作用更应该得到发挥和应用。千禧年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应势的进入到能源开发方向的研究讨论之中,并从研究中得出了总结,那就是,科技是决定能源未来的重中之重,科技才能创新。

从科技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重视资源生产率,产业的发展形式要根据时代的形势来发生改变,可以依靠顶尖的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的速度,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 低碳创新技术措施

3.1 替代技术

传统的资源工艺和产品被新能源、材料、产品所替代,称之为替代技术,那么这种发式的好处在哪里,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在生产过程中减轻了因环境带来的压力。

3.2 减量技术

用较少的物质能源消耗来达到生产的目的,从根本上将资源得到了节约,减小了污染程度。

3.3 二次利用技术

就是通过对能源的再次利用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更近一步达到低碳的要求。

3.4 循环技术

对重要元素进行循环分析,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再次有效的循环利用。

4 加快技术开发

加快低碳经济的开发,加快低碳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环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与多个地区间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加快环保节能的力度,推动合同的管理,是节能减排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将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做合理的调整,使得低碳的形式得到体现。

5 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没有什么大众化的定义,低碳经济设计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遍及到所有服务业。广大市民倡导节能低碳的环保理念,希望能够把健康、自然、安全的低碳经济作为生活方式,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经济”。

任何政策的落实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阶段,他的发展道路是坎坷的,在这其中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那么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在实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避免问题的产生,如果发生问题,就要第一时间将其解决,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沟通,能够一起合力将污染和排放问题得到控制和禁止。

6 结语

如何将低碳经济更好的运行到城市当中来,成为了当今世界学术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低碳城市对经济会产生很多影响这是必然的,低碳经济也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推广“低碳生活”,实现经济低碳化、生产低碳化、创新低碳化,用我们的双手不断创造,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普及低碳经济、建造生态环境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姜明军,王维洲,吴悦.节能减排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1(05).

第4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在目前全球新的经济背景和发展趋势下,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传统能耗方式转变为高效的低碳经济,各市场企业主体所推进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利益形态正经历着企业成本问题的现实检验。根据英国石油公司提供的最新全球数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初级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比重逐年上升,已由1980年的6.28%提高到2010年的16.23%,而此间美国、欧盟25国消费量呈逐年下降,至2010年我国已超过欧盟25国消费量(见图1);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12.6%,因煤炭生产和消费分别占能源总量的76.8%和69.3%,已成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并形成了碳排放密集型的能源发展模式。我国碳排放70%来自产业经济部门,目前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在产业经济领域,且应产业经济低碳化,而目前的钢材、水泥、电力等“高碳产业”发展的合理性已无法承载新一轮经济增加的低碳代价。

新经济环境下,国内经济体的协同发展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我国应对生态环境的努力势必触及绝大多数碳排放量的企业利益,此间因成本增减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问题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问题,但确须摒除企业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笔者运用相关理论借鉴及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角度,对低碳模式下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战略成本管理的可行性,有助于构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对于适应企业主体内外部环境变化需要以及推行战略成本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及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关注极大,推动了我国低碳经济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果研究。综合而言,相关文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方面 Grubb(2004)指出在工业化初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提高,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促进提高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谢军安等(2008)提出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节能减排,鼓励对低碳技术创新和研发;付允等(2008)研究了各层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为节能优化、减少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鼓励研发低碳技术以及确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机制。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面 英国学者西蒙(1981)首次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有用的信息”;迈克尔·波特(1985)在《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中正式提出价值链理论,指出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专家桑克(1993)在《战略成本管理》中指出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管理模式,该模式得到学者和企业界普遍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1998年,英国教授罗宾·库伯(1998)详细描述了战略成本管理,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把作业成本法全面推向了战略应用;陈珂(2001)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从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两个层面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陈胜群在《企业成本管理战略》中从战略目标的定位、实施战略的对象和构成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目前国外在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方面,建立并完善了战略成本管理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这对促进我国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获取竞争优势具有现实应用价值。而我国对于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初步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目前对此问题研究多集中在传统经济竞争环境下,而在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和应用研究缺乏理论探讨与创新。

三、成本因素分解:低碳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影响

一定时期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反映了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科学发展水平。传统成本管理面对新经济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许多不适,如成本构成因素分析向无形成本动因转变、成本管理理念向提高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转变等。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成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进行适应性跟进,尤其在新经济发展环境下,应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相匹配,由此得出低碳经济发展对企业成本的差异性影响。

(一)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短期内成本增加 我国基本依赖工业高速增长拉动经济高速增长,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经济结构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经济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使下,采取掠夺式经验,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明显表现为“三高”(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特征,成本管理目标亦是单纯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而取得利润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功能而非仅是产品本身,并强化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要求企业更重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以低碳技术为发展方向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见图2)。

低碳工业本质则是把低碳设计与资源综合利用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工业生产的发展模式,此发展模式对企业低碳项目技术水平、生产碳排放则要求更高,企业须在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技术乃至企业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促使企业短期内生产成本增加。一是能源技术改造会增加短期成本。而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实为目前主要难题。要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效技术、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和低碳技术体系,都须依赖企业在获取低碳技术创新和研发过程中进行大量资金投入。二是低碳经济条件下,在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或产品性能改造方面会增加短期成本。低碳经济对企业技术、产品以及废弃物处理方式的要求都与传统工业不同,目前需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发展低碳技术产业,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污染减排,以及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所采用的碳收集技术等方面都须增加投入,因此,企业低碳技术以及减排费用成本在低碳经济发展前期是增加的。

(二)低碳模式为企业管理带来成本优势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与发达国家相比存有相应差距,但经客观分析可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一定基础以及成本优势,并可为企业全面实施低碳条件下战略成本管理创造相应条件。

一是能源低碳技术基础的形成带来的成本优势。在低碳能源技术领域,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虽可再生能源成本高,仍有相当部分已商业化的低碳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运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技术目前已在运行。而新能源、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一批核心技术目前已有突破,产业化推广程度增加,都为企业全面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工业奠定了成本优势。

二是我国企业低碳经济特定阶段带来的成本优势。因我国企业尚处于低碳经济发展初期,企业数量远低于传统工业发达国家,而建立新企业、购买新设备成本比改造更新旧企业、旧设备成本低,与日本、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相比,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相对较低。

三是企业制造工艺方面技术革新与新工艺使用带来的成本优势。企业制造工艺如在产品制造上能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则成为低碳经济的最大体现,因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即是最大低碳排放的应有之义。

四是稳固的政策支持为企业低碳发展带来的成本优势。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极富经济效率的调控措施。目前,针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政策工具,如税收、补贴、贷款、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等不同政策手段广受企业欢迎,亦为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创造了良好环境,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

四、低碳模式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可行性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基础上,基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成本的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的功能拓展。美国学者John·K·Shank和Vijay Govin-darejin在《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战略成本管理》(1993)中将战略成本管理内容划分为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以及成本动因分析,因战略成本管理的属性决定企业所采取的战略是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其着眼于降低成本情况下未来目标实现和长期竞争优势构建,在方法上是将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与成本信息收集和利用有效契合,从而构成战略成本管理基本分析框架。

(一)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是企业确定采取竞争策略,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措施而抗衡竞争者的分析方法。在战略成本管理中,战略定位分析实质是要求其战略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成本管理系统。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环境变化迥异,竞争战略较之前明显不同,企业成本管理内涵更为丰富。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等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分析,其与低碳经济模式契合度表现分述如下:

首先,成本领先战略在诸战略中最为明确,在该战略指导下,企业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服务)厂商,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成本最低化内涵更为丰富,一方面要求企业维持原有降低成本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将企业低碳措施前后延伸,实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之前环节考虑能源资源的低碳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之后环节考虑企业生产消耗性污染排放和企业产品使用的低碳化,由此,在低碳经济下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就与低碳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更为切合。低碳模式下,企业必须发现和开发所有成本优势资源与所有可能低碳的环节。成本领先战略可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严格成本控制来实现,但更应通过节能技术、提高能效技术以及减排技术引进与使用来实现。

其次,差异化战略是突出产品某一方面特定功能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这种特殊需求在低碳环境下可成为低碳最终目标,因低碳经济不仅要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低碳化,对消费者来说亦有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要求。实施差异化战略企业须通过降低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成本,保持与竞争对手成本相近,使企业能以较低成本维持产品的差异性,但因各种条件限制,全面、长期地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领先的地位并不现实。

再次,目标集聚战略是通过某种产品系列的细分区段或某细分市场而取得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施此战略前提是企业能够集中有限资源以高效率和效果为战略对象服务,以超越广阔范围的竞争对手。实质上,目标聚集战略中的成本聚集战略是一种低成本战略。目前,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企业必然选择,企业竞争战略务必以低碳发展为前提,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目标集聚战略,无论是成本领先目标集聚战略,还是差异领先目标集聚战略都应围绕企业低碳发展目标展开,充分挖掘企业可能的低碳环节,以获取成本优势与差异优势。如企业能够在某目标市场上获得成本领先或差异领先的地位,且目标市场产业结构具有吸引力,则实施该战略的企业必会获得超过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在世界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企业应立足社会大环境对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定位。从长期来看,如企业发展低碳获得成功,不仅节约了生产经营环节成本,且与同行业竞争中,企业产品因低碳效能而获得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区别的特殊溢价,从而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

(二)价值链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价值活动管理,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每种产品从其最初原材料投入到入市为消费品,须经无数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而价值链分析主要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到最终产品消费者止,通过其间一系列相关作业整合而控制成本。

首先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对单个企业而言,每种最终产品历经的作业链会形成竞争战略竞争上的价值链,对此分析可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如企业价值链上所有活动的累计总成本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战略成本优势。由于低碳经济目标是通过减少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在此种经济模式下,企业运营过程与传统工业产品的各作业链的高耗费、高排放,以及对工艺技术、生产过程的要求、废弃物处理均有不同。而低碳经济更强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得出最基本价值链,实现最大可能的低碳化,然后分解其为单独作业,并使每一作业都能低碳化,以实现战略目标下价值作业的优化组合,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行业价值链分析。从最终用户角度看,价值链一般按行业构成,任一企业都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相关行业之间有交叉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延伸,是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逐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行业价值链分析演变为对企业能源、动力和材料的低碳化到企业生产过程低碳化的分析,通过对上游能源、材料等因素与企业生产工艺低碳的控制,实现可持续的成本降低并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最后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在行业中,竞争对手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测算竞争对手成本并与之相比较,根据企业不同战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成本优势。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间竞争变成了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在行业价值链中使用的竞争,由此要求企业不仅要注重价值链分析,亦要注重行业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并通过分析将其与本企业价值链分析结果相比较,揭示出决定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从而根据企业不同的战略确定成本管理策略。

(三)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影响比重较大,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控制企业日常经营中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以实现低碳经营。从价值角度看,每一创造价值的活动都具有独特的成本动因,以此解释每一个创造价值活动的成本。因此,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而言,价值创造活动与低碳技术、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其成本动因的重要因素。就此意义而言,低碳技术创新如顺应国际环境即可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另外对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可使企业发挥“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整体优势,这也是企业成本动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结论

从竞争战略理论分析可以得出,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战略,亦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竞争环境,成本问题始终是企业战略制定、选择和实施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成本战略为企业赢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亦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与战略成本管理相关的另一问题是实施成本控制战略,成本控制战略可归属于低碳战略,其以成本管理过程为轴心展开,并强调成本控制措施的构造与选择。而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管理、成本规划与设计等则具有成本降低成份,此层面的成本管理战略旨在构造基础宽广、具有长期性持续效应的降低成本的措施体系。

企业低碳发展是顺应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施虽存在诸多环境或条件障碍,但就目前国情而言,政府对低碳工业发展承负着主要责任,即需为企业低碳环境下战略成本管理创造有利的内外部条件,通过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并树立低碳成本管理意识,提供相应低碳技术支撑,加大低碳生产经营的相关政策激励,在企业低碳发展前提下,增强并促进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有效实施,以助于解决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普遍面临的战略成本管理问题。

[本文系甘肃联合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编号:2012YBTS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l2期。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3期。

[3]谭洛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5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本质;知识经济;低碳经济;新经济形势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知识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背景介绍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将越来越知识化。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我国会计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理论的主流观点

1.会计信息系统论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纪念该学会成立50周年的文献《论会计基本理论》中提出会计基本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所谓会计信息系统论,不过是运用信息系统论的观点,重新认识、界定会计的本质。这逐步被学术界所接受,并与管理活动论共同列为我国80年代有关会计本质讨论的两大主流派观点。

2.会计管理活动论

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

三、新经济形势下对会计本质观点的解析

1.在当今新经济形式背景下,信息的使用者不仅仅需要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还要了解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信息和更丰富的前瞻性信息。而且,在当今的大环境背景下,这些非财务的信息在企业所需的信息比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例如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团队的背景资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的竞争形式、国家对于自身企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行业如采掘业等)、节能环保政策技术、国际大环境的形势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如经济危机)等,而这些信息是在财务信息上是无法得到体现的。

2.根据会计管理论的观点,会计被视为为一种管理活动,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管理工具论”相比,“管理活动论”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为会计工作适应改革开放,适应企业会计转轨变型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我国会计历史上的历史性的进步。在当今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的范围得到扩大,也神话了管理的内涵。同时,由于信息化处理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的手段更为丰富。所以,以前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有点模糊,范围过大,无法区分好会计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的界限。因此这一概念应该更为具体地规定。

3.控制是会计所表现出的重要的特征,它正在逐步成为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不能用控制去笼统的概括会计的本质。新经济形势下知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控制手段,夸大了控制的界限。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管理的金字塔越来越扁平,控制的界限早已不再局限于地域,远程控制成为了可能。因此,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财务控制在经营控制中的作用得到了弱化,而片面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只会以偏概全,应该使得其意义更为深化。

四、会计本质应将其放置在新经济形势下进行考量

新经济形势的改变,改变的是社会的大环境,改变的是会计环境,改善的是会计手段。在这一全新的环境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去考量会计的本质。传统的“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控制系统论”虽然都不能很完整地概括新形势下会计的本质,但却各自在某一方面抓住了会计本质的精髓,而这仅仅是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而这三种理论都需要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丰富。

正如前文所例举的,知识经济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本质应对新经济形势更加快速地适应,加快对虚拟衍生金融工具、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的理论解释,并要在世界当今大环境下不断深化与所属特殊历史背景的融合,使得会计本质更能体现现代新经济形势下的时代特色。

同时,在当今世界局势新一轮变换之中,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应有意识地根据我国当今经济社会现状,紧扣时代脉搏,不断与新兴的经济社会内涵相结合,走出一条由我国特色的、承接我国发展脉络的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著.会计理论[M].财经出版社,2003.

第6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关健词:耐火材料;镁碳材料;含碳量;纳米技术;分散性

1 耐火材料的工程应用

耐火材料具有一定的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的体积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是各种高温设备必需的材料,其耐火温度一般在1580℃以上,包含天然矿石及各种人工制品。耐火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按耐火度可分为普通耐火材料(1580 ~ 1770℃)、高级耐火材料(1770 ~ 2000℃)、特级耐火材料(2000℃以上)和超级耐火材料(大于3000℃)四大类;按矿物组成可分为硅酸铝质(粘土砖、高X砖、半硅砖)、硅质(硅砖、熔融石英烧制品)、镁质(镁砖、镁铝砖、镁铬砖)、碳质(碳砖、石墨砖)、白云石质、锆英石质等。随着当今高温工业的飞速进步,耐火材料正日益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建材、电力、水泥、钢铁及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钢铁铸造技术的发展,传统氧化物基耐火材料逐步显示出其落后性,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将石墨引入到传统氧化物基耐火材料中,形成了氧化物-碳复合耐火材料,镁碳耐火材料即是其中的一种,它曾经在钢铁铸造工业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3]。镁碳耐火材料在我国也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目前洁净钢技术、炉外精炼技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镁碳耐火材料由于较高的石墨含量(12 ~ 20wt%),也逐步开始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主要原因包括:(1)碳的导热系数高,造成含碳耐火材料热损耗大,从而使炼钢能耗增加;(2)高碳含量引发的钢水增碳效应降低了钢材的理化性能;(3)石墨氧化导致材料结构疏松,其高温强度、抗侵蚀性等快速衰减,降低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

这些问题急需进一步优化其工艺,尤其是降低其含碳量来加以解决。在这种技术背景下,国内外大量学者都开展了低含碳量、高性能的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这主要包括:(1)将碳源从微米尺度向纳米尺度发展,优化基质结构;(2)改善结合剂的碳结构,提高其抗氧化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3)抗氧化剂的复合使用及对碳素原料进行保护处理,提高碳的抗氧化性。这些研究都力求使镁碳耐火材料中的碳含量低于8 wt%,有的甚至低于3 wt%,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对钢水的增碳,同时,还能改善炼钢能耗,提升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4,5]。

2 国内外采用纳米技术改善镁碳材料的研究现状

随着镁碳耐火材料的低碳化(碳含量低于8wt%)的研究,人们发现,镁碳耐火材料降碳后,其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也都大幅下降,这很难满足实用要求。因此,高性能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近期,研究者们发现在镁碳耐火材料中引入纳米技术来降低碳含量是制备高性能、低碳化耐火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Tamura等2003年首次开展了将纳米炭黑引入到镁碳耐火材料中的研究[6]。随后九州耐火材料公司采用该技术开发了低碳镁碳耐火材料,在碳含量仅为1 ~ 3 wt%的情况下,镁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和抗氧化性都得到提高,而且其隔热性能也有所改善[7]。同时,他们还研究了含2 wt%的单球形炭黑的镁碳耐火材料,发现其具有高的耐压强度及优良的抗热震性。两年后,他们的研究又揭示了低碳镁碳材料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提高的微观原因[8-9]。含纳米炭黑和杂化树脂的低碳镁碳材料经高温热处理后,内部会生成大量的柱状、纤维状或晶须状的碳化物,它们形成的相互交错的网络结构提高了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Yasumitsu等人[10]也利用单球形炭黑,开发了低碳镁碳材料(碳含量为4 wt%),与传统镁碳材料相比,它具有相同的抗热震性和更优异的抗侵蚀性。黑崎公司与新日铁公司[11]也利用纳米技术制备了低碳镁碳材料(碳含量为10 wt%或8 wt%),结果表明:与传统镁碳材料相比,它的保温性能和高温服役寿命更好。针对纳米炭黑在镁碳材料中表现出诱人的性能,Tamura等人[12]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纳米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理念,并指出未来纳米技术的重点在于提升纳米颗粒在耐火材料中的分散性和形貌可控性。印度人Bag等[13-14]也制备得到了纳米石墨和炭黑为复合炭源的低碳镁碳材料,其纳米石墨和炭黑的含量分别为3 wt%和0.9 wt%,发现其性能优于石墨含量为10 wt%的传统镁碳材料。此外,还有国外研究者[15-16]将SiC、TiC等复合的纳米炭黑以及碳纳米纤维等引入镁碳耐火材料中,成功将其碳含量降至3wt%左右,且材料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优良,抗氧化性明显改善。这是由于在镁碳材料中添加的复合结合剂在高温还原条件下热处理后可原位生成碳纳米纤维,它们在空间相互交织成三维网络,使得低碳镁碳材料不但具有优良的热震稳定性和抗侵蚀性,还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及较低的热导率,可明显降低炉衬的热损失,提高其服役寿命。

国内诸多学者也开展了含纳米碳的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朱伯铨等[17]采用纳米炭黑制备了碳含量小于6 wt%的低碳镁碳材料,发现其高温服役寿命与国外进口镁钙材料相当。李林等[18]将纳米炭黑-酚醛树脂引入镁碳砖中,发现其气孔尺寸减小,高温性能提高。孙加林等[19]研究了3 wt%低碳镁碳材料的性能,发现其力学性能、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随炭黑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当炭黑达到纳米量级时,试样的抗热震性能比传统16 wt%高碳镁碳材料更为优异。颜正国等[20]以硼酸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部分石墨化B4C-C复合纳米粉体,并利用其对镁碳砖进行了低碳化改性。发现它作为碳源和抗氧化剂用于低碳镁碳砖时,不仅可以使其常规物理性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而且还能让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及热震稳定性。华旭军等[21]以金属钛、氧化钛及炭黑为原料在真空感应炉内合成了炭黑和TiC复合纳米粉体,开发出碳含量为4 ~ 6wt%的低碳镁碳砖。谢朝晖等[22]将二茂铁引入到低碳镁碳砖中提高了材料的抗侵蚀性和抗热震性,这源于二茂铁热解产生的纳米 Fe 粒子催化基质原位反应生成大量的尖晶石晶须。

3 纳米技术在镁碳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在低碳耐火材料中引入纳米物相可提高其高温强度、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这是因为纳米物相可改善镁碳材料的显微结构,使材料结构致密化、微细化,起到提高物理强度的作用。同时,纳米相弥散在材料中有助于缓解热应力,使裂纹偏转或裂纹被钉扎,从而耗散大量的能量,充分提高材料的韧性。纳米粒子包裹石墨可提高含碳材料的抗氧化性,以及防止钢渣的侵蚀和渗透等[23]。总之,将纳米技术应用到镁碳耐火材料中,可为开发高性能、低碳化镁碳耐火材料提供新方法。

但纳米技术在镁碳耐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仍有很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纳米材料的团聚问题。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纤维及纳米管等,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的存在,以及由于其纳米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大于其自身重量的原因,导致其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存在团聚现象。团聚后的颗粒尺寸将不再在纳米范围内,从而失去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带来的活性。此外,团聚现象使纳米材料在镁碳材料中分布均匀变得十分困难,极易由于团聚而在材料局部富集,这不仅不能改善镁碳材料的耐火性能,反而还会降低其理化性能。

因此,发展纳米材料在镁碳耐火材料中的均匀分散技术至关重要。这可采用超声分散、纳米表面化学修饰等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超声分散来改善纳米炭黑在镁碳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在超声波的剧烈震荡下,处在液态环境下的纳米碳会有微泡形成和破裂的交互过程,伴随着这一交互过程,耐火材料中将激起由于能量瞬间释放而产生的高强振动波。这些短暂的高能微环境,将在材料中产生局部高温、高压或强冲击波和微射流等效应,能很好地地弱化纳米粒子间的范德华力,从而有效地制止纳米粒子间的团聚现象[24-25]。但这些分散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将它们应用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还需要解决好设备及工艺参数等诸多实际问题,包括对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重要工艺参数的反复摸索。因为纳米相在耐火材料中的超声分散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值。当超声时间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超声激励时产生的局部高温增加,使体系温度升高,热能和机械能都不断增加,反而会使得纳米颗粒碰撞的几率增加,导致其进一步团聚。

此外,纳米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另一关键问题是工艺成本较高。众所周知,由于纳米纤维等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导致其价格昂贵。这就使得采用纳米技术来改善镁碳材料性能时,性能改善与成本降低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将纳米粉引入到氧化物制品中以降低其烧结温度,但降低烧结温度所节省的成本往往还不能抵消由于引入纳米材料后原料成本的上升。那么,最终使用纳米相复合后的耐火材料由于其经济效益的降低往往会阻碍它们在实际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在耐火材料中引入纳米材料和微米材料的性价比问题。如果引入纳米尺度的原料与微米尺度的原料对耐火材料性能改善的差异性较小,而且,引入微米尺度的原料同样能达到耐火工程的要求,则引入纳米技术并不具有实用的性价比。

因此,在纳米原材料的选用上,除了要考虑其对耐火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提升,对其工程性价比也要进行优化。实际使用中,后者往往还是决定耐火材料是否能在工程应用中推广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纳米技术领域中,将纳米原材料以溶胶、凝胶的形式引入比直接引入其相应的固态纳米颗粒往往更利于其在耐火材料中的分散,并且溶胶、凝胶的价格相对低廉,对于提高耐火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其服役寿命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此外,采用纳米前驱体技术,并使其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原位分解形成纳米结构,也能在耐火材料中产生极佳的分散效果。而且,这种原位分解产生的纳米结构可与耐火材料基体进一步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纳米物相,从而还能进一步优化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理化性能。这种纳米前驱体技术不仅价格低廉,关键是它能使纳米原料分散性得到极大改善,充分发挥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化学活性。因此可以预计,在未来的耐火材料工业中采用化学凝胶或纳米前驱体技术将展现出美好前景。

4 结 语

低碳镁碳耐火材料在洁净钢生产和炼钢节能减排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采用纳米技术可获得与传统高碳镁碳耐火材料性能相当的低碳镁碳材料,是制备优质高性能镁碳耐火材料的新途径,极具工程实用化前景。但目前纳米技术在镁碳耐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真正将其应用到耐火工程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尤其是,解决好耐火材料纳米物相的分散性问题和性价比问题至关重要。采用化学凝胶技术或纳米前驱体技术不仅工艺可行、性价比高,更重要的是,还能利用其原位分解效应实现良好的纳米物相分散,是目前最适合工业化应用的技术手段,将在未来的耐火材料工业中展现出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林. 低碳镁碳复合材料性能提高的途径及材料显微结构的研究[D].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2] Ewais E M. Carbon based refractories[J]. Journal of the Ceramic Society of Japan, 2004, 112(10): 517-532.

[3] 阮智, 李楠. MgO-C耐火材料对钢水的增碳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4, 17(7): 26-29.

[4] 朱伯铨, 张文杰. 低碳镁碳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1(3): 431-434.

[5] 彭小艳, 李林, 彭达岩等. 低碳镁炭砖及其研究进展[J]. 耐火材料, 2003, 37(6): 355-357.

[6] Tamura S, Ochiai T, Takanaga S, et al. Nano-tech. refractories-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no structural matrix[C]. Proceedings of UNITECR’03 congress, Osaka, Japan, 2003: 517-520.

[7] Takanaga S, Ochiai T, Tamura S, et al. Nano-tech. refractories-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no structural matrix to MgO-C bricks[C]. Proceedings of UNITECR’03 congress, Osaka, Japan, 2003: 521-524.

[8] Tamura S, Urushibara Y, Matsuura O, et al. Nano-tech. refrctories-6: Observation of the texture after carbonization of nano-tech. refractories [C]. Proceedings of UNITECR’07 congress, Dresden, Germany, 2007: 627.

[9] Tamura S, Ochiai T, Matsui T, et al. Technological philosophy and perspective of nanotech refractories[C]. Nippon Steel Technical report No. 98, July, 2008.

[10] Yasumitsu H, Hirashima M, Matsuura O, et al. Nano-tech. refractories-9: The basic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nano structured marix in MgO-C bricks[C]. Proceedings of UNITECR’11 congress, Kyoto, Japan, 2011.

[11] Tanaka M, Kamioa H, Yoshitomi J, et al. Nano-tech. refractories-10: Nano-tech. MgO-C bricks for converters to minimize the heat loss[C]. Proceedings of UNITECR’11 congress, Kyoto, Japan, 2011.

[12] Tamura S, Ochiai T, Takanaga S, et al. Nano-tech. refractories-8: Technological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 of nano-tech. refractories[C]. Proceedings of UNITECR’11 congress, Kyoto, Japan, 2011.

[13] Bag M, Adak S, Sarkar R. Study on low carbon containing MgO-C refractory: Use of nano carbon[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3): 2339-2346.

[14] Bag M, Adak S, Sarkar R. Nano carbon containing MgO-C refractory: Effect of graphite content[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4909-4914.

[15] Matsui T, Goto K, Yamada Y,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 magnesia carbon bricks[A].Proc.of UNITECR’05, Orlando, US, 2005:176-179 .

[16] Hattanda H, Yotabun T, Tsuda T, et al. Nano-Tech.Refractories-7: Application of nano structured matrix to SN plates[A]. Proc.of UNITECR’07,Dresden,Germany,2007: 204-207.

[17] 朱伯铨, 张文杰, 姚亚双. 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耐火材料, 2006, 40: 90-95.

[18] Li L, Tang G S, He Z Y,et al.Effects of dispersion and content of nanometr carbon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low carbon MgO-C materials[A].Proc.of UNITECR’09, Salvador, Brazil, No.007.

[19] Liu B, Sun J L, Tang G S, et al. Effects of nanometer carbon black on performance of low-carbon MgO-C composites[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 17(10): 75-78.

[20] 颜正国,陈伟,于景坤. B4C-C复合粉体的合成及其在低碳镁碳砖中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09,9( 5) :1011-1016.

[21] 华旭军,朱伯铨,李雪冬等. TiC-C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对低碳镁碳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0(2):145-148.

[22] 谢朝晖,叶方保.二茂铁对MgO-C耐火材料基质显微结构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9,23(5) : 115-118.

[23] Mousom B, Sukumar A, Ritwik S. Study on low carbon containing MgO-C refractory: Use of nano carbon[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3):2339-2346.

第7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一、引言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于2009年在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提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方式。国内外关于低碳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国外低碳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碳排放(如旅游交通的碳排放、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碳排放税等等)的测定及旅游业减碳措施等三个方面。

国内低碳旅游研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专家、学者主要关注低碳旅游的概念、发展思路、低碳景区及低碳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体系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对舒适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旅游舒适度及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气候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气候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等方面,主要研究者有马丽君、孙根年等。

综上所述,将低碳理念引入舒适旅游研究当中,对低碳舒适旅游活动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基本没有,国内外的研究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本论文主要从“既低碳又舒适”视角来来分析旅游活动,拟探讨低碳舒适旅游活动的含义及低碳舒适旅游活动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二、低碳舒适旅游

低碳舒适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活动,即在旅游过程中,在提倡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不降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的旅游活动。低碳是客观的,是能够量化的,是硬指标;而舒适则是主观的,很难被量化,是软指标;所以在低碳舒适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心态及旅游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低碳舒适旅游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低碳性原则

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旅游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重来源途径。以2005年为例,全球旅游部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人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其中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占了2%,纯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到3%。可见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旅游业应该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积极响应,在整个旅游行业当中,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节能环保,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在全行业推进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道路,促进旅游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舒适性原则

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是给自己生理及心理减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花钱买享受,买服务”,《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善监管体系,提高游客满意度,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在低碳前提下,要尽可能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

3、综合性原则

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旅游活动要素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活动涉及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景区)及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有密切联系;从旅游空间过程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活动与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等密切相关;从旅游效果角度考虑,低碳舒适旅游既要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要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使其感到旅游过程是舒适的。

4、协调性原则

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低碳舒适旅游的效果是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既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又要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舒适。这就要求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相互理解,构建和谐旅游。政府部门应对低碳舒适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旅游目的地(景区)应将低碳理念融入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加强低碳化建设与管理;旅游企业等应在低碳的前提下,给旅游者提供舒适的服务;旅游者应改变传统的旅游观点,树立低碳旅游理念,在旅游过程中尽量选择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减少碳的排放。

(二)指标体系

根据低碳舒适性旅游监控与保障体系指标构建原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在咨询相关专家、旅游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监控与保障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增减,最终依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原理,确定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表1)。

四、讨论与展望

低碳舒适旅游涉及众多方面和因素,要构建完善合理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只是对于这一理论体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尝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众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指标选取问题

低碳舒适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与旅游者、政府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景区)及社区居民等旅游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只是对这一体系的初步认识,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二)指标重要性程度问题

对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定量化(赋权重)的方法有很多,有客观赋值法,有主观赋值法。低碳舒适旅游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涉及指标众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差异较大,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指标有各自的认识,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因素。本认为采取三角模糊数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需要做大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要涉及不同的旅游利益相关者。

(三)指标量化问题

第8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脱钩理论;工业;碳锁定

引言

最早系统的提出和使用“碳锁定”概念的是西班牙学者Gregory C.Unruh,他在2000至2006年先后发表了对“碳锁定”的分析最有影响力的三篇重要论文:《理解碳锁定》、《解除碳锁定》和《碳锁定的全球化》。Unruh指出,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扩散之所以艰难,是由于近代工业国家碳基技术一制度复合体的出现,在所产生的技术、制度、产业、组织等锁定效应和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下,使高效可行的新技术难以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他认为对现有技术体系的变革,需要循序渐进,并首先提出三种递进式的政策途径;最后他对‘碳复制”现象做出了判断,即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碳锁定”可能从发达国家,最终蔓延至发展中国家;随后Martin和Sunley通过对锁定效应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锁定”将经历“正锁定”和“负锁定”两个阶段,而负锁定会损害技术创新,并且导致规模报酬保持递减。在Unruh的研究基础上,谢来晖(2009)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并指出解除碳锁定即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王岑(2010)从低碳经济内涵、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入手,针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实际,提出从建立发展低碳产业相关技术等方面寻求技术创新的解锁路径。林秀群(2014)以云南省为例对区域碳锁定进行了判定研究,并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管理应将减轻碳超载、提升碳承载力、控制能耗总量纳入。

1江苏省工业发展概况

1.1江苏省工业发展概况

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是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民营经济逐渐显露峥嵘,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至2013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5万个,比2008年末增长29.8%,从业人员1640.8万人,比2008年末增长了16.8%。如图1所示2014年江苏省工业增加值达到26962.97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约7.5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1.42%,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平均达44.93%。

1.2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概况

本文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对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表示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耗所产生的C02排放总量(10);i为能源消费类型;Ei为第i类能源的最终消耗量,按标准煤计(10),能源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8-2012年);K为第i类能源的折算系数,为方便计算,本文统一折算为万吨标准煤,其中焦炉煤气、天然气和其他煤气折煤系数单位为kgee/eu.m;a;为第i类能源的CO2排放系数,即每万吨标准煤第i类能源的C02排放量,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各类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及《2006年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C02排放因子计算得到;本文计算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炭类、油品类和燃气类。根据公式(1)及各类能源的折煤系数和碳排放系数,我们可以测算出1998-2014年江苏省工业部门以及不同能源种类碳排放量。

由图2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2014年,江苏工业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8倍,由8712.11万吨增加到24020.21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9.66%,江苏省工业经济则表现出增速高、总量大的特征,这一时期江苏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消耗,所以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不可避免。

总之,只有明确了江苏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发展水平,才能从最直观的角度考查锁定效应的大小,并找出解锁对策,有效促进江苏省工业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2江苏省工业碳锁定测算及分析

2.1江苏省工业碳锁定测算

本文主要参考王志华等人对锁定效应的脱钩理论测算方法,对江苏省工业碳锁定状态进行测算。脱钩理论描述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耦合关系的变化。若用C表示江苏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Y表示江苏省工业产出,C/Y表示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强度,则三个变量的增量分别如下所示:

如表3所示,把等于零这重情形排除在外,使三种变量的关系反映出6种不同的状态:当产出下降时,碳排放量及其强度反而上升,则表现为“绝对锁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最为不利;当产出和碳排放量均下降时,但碳排放强度却随之增加,则表现为‘相对锁定”;三项指标同时有所上升则表现为“增长锁定”;三项指标同时有所下降,则表现为“衰退解锁”;当产出和碳排放量均上升时,碳排放强度反而下降,则表现为“相对解锁”,表明经济质量已经有所提高;当产出增长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却处于下降状态,则表现为“绝对解锁”,是低碳经济的目标。

第9篇: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

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的数学模型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对街区低碳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衡量,用以计算出其影响力最大的指标,并对其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给予评价,分析现阶段街区旅游产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测度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欢迎,因此,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下,将低碳理念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相融合,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之路,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社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大多仍停留在关于街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街区的发展途径和模式上,定量研究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较少,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案例点选择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街区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相继实施了房屋修缮、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等基础性工程;不但保护了古井、牌坊、古桥、古树、古建筑等历史建筑,同时也保护了街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市先后组织编制了《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苏州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工作初步实施方案》等低碳发展计划,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发展旅游产业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能够为促进城市的低碳减排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1.2调查过程为了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进行测度,笔者从2015年6月到11月向专家发放了15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研究专家征询问卷》,有效率达100%;向游客发放300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研究游客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95.66%。

1.3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衡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程度,仅用几个指标并不容易加以判别,需从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对街区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将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包括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等,具体由34个因子组成,如表1所示。

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测度和评价方法

2.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本文采用归一化法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化处理。

2.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本文基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Matlab软件等计算各指标层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及其最大特征值,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依据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标定值,整理成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记为A;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方根法求解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后记为Z,最后计算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和系数检验。

3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和评价

3.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测度本文将各项评价指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从而反映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

3.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评价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碳排放和低碳旅游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阶段的评价等级标准,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出Y值,判断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具体阶段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4评价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处于弱低碳街区的发展阶段,总分为4.5682。制约其低碳发展的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低碳旅游日趋流行的当下,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应成为评定低碳街区等级的硬性指标。低碳旅游的关键要素是节能、环保和生态,发展低碳旅游需要转变固有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和理念,必须以维护街区的生态环境为根本。第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资源规划和开发过程中重利用而轻保护,结果导致其旅游资源价值遭到贬低,更严重的是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恶化。特别是一些开发商忽视科学的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地拆迁,并在运营过程中超额接待游客,大幅度超过街区环境承载力,最终导致街区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过度利用而遭到破坏。第三,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管理,加之生态环保意识的缺失,一些游客在街区内随意丢弃垃圾,使得街区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然而街区内垃圾废渣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势必会造成极度不必要的碳排放。

5结论

第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文资源、历史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建立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低碳旅游体系。第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加大低碳宣传效率并丰富宣传模式,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加强管制力度,同时让游客正确树立并强化自身低碳旅游的意识和理念,从而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做到节能减排以降低污染。除此之外,街区管委会还可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产业对游客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随时对其予以低碳旅游的教育,从而强化游客低碳旅游的意识。第三,加强低碳技术的应用,加快低碳街区的建设。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充分利用低碳技术,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并将一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街区建设和管理中,从而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以实际行动建设低碳街区。第四,控制好街区生态承载量,促进街区低碳发展。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测算出街区科学的环境承载量以控制游客数量,尤其需控制好街区旅游旺季的客流量。第五,推行低碳积分奖励措施,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街区应积极制定低碳旅游积分计划,同时倡导旅游者积极实行积分计划,鼓励游客在各个产业中尽量减少碳排放,并以积分计划为依据对游客的旅行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叶青.历史文化街区的低碳发展之路———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J].城市探索,2011,(12):17-18.

[2]高畅,夏青.碳足迹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策略和量化评价———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持续性保护规划为例[C].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7426-7435.

[3]姚佳.基于低碳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邵翔,等.“低碳”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中国名城,20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