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考试成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考试成绩总结

第1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效率;教学策略

一些学生在数学考试结束后经常会抱怨考试时间不够用,试卷上的有些题目虽然会做,但由于时间不够而只能放弃这些应得的分数。学生会解题,这说明学生在课堂中有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在考试中,学生却拿不到这些本应得到的分数,其原因何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的解题效率不高,做题不够迅速。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沉溺于对解题的思考,就会忽略时间的流动,而数学考试中的所有题目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学生一旦在某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能会打乱做题的节奏,最后出现题目做不完、有些题目只看了一眼甚至看都没看的情况。因此,如何使学生的解题效率得到提升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单谈论如何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

一、为学生制订专题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提升解题效率

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和对学生的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写不完的原因在于有些题型学生虽然会解,但熟练程度不够,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解决这些题目,从而导致最终的解题时间紧张。学生在平常练习时,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掌握了解决一种题型的方法,就可以转而去练习其他类型的题目,而不是进一步对这种解题方式加以熟练。因此,要让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从改变学生平常的练习习惯开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要在考试中提升做题效率,只达到会做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熟练掌握考试中几大固定题型的解题方式,在考试过程中将其迅速解答,为其他题目腾出更多的解题时间,那么考试时间才会够用,才不会出现题目会做却因时间不够而无奈放弃的情形。然而,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计算能力较差,那么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计算相关的题型上,而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那么立体几何的解答也会占用学生大量考试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题型的专项训练,让学生对自己的弱项内容更加熟练,提升解题效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近几次考试的感受,将考试中花费时间最多的题型列举出来。教师便可以通过学生的总结,将学生进行编组,对不同组给予不同的专题训练,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熟悉这些题型的各类形式,并能在考试中熟练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使得学生在考试中一马平川,不在这些题目上过久的停留,学生的解题效率得到了提升,考试时间的分配也更加合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就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舍近求远,用最有把握的解题方式解题

许多人认为,在数学考试用最简要的方法解答问题才是一种做题效率高的表现。的确,学生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线索,那么就能省去很多繁琐的细节,使得做题时间大幅缩短,提升做题效率。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做到与平时练习一般从容不迫,学生在考场中面对试题产生紧张情绪也在所难免,部分学生由于紧张情绪的影响,盯着试题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又或者找到了错误的突破口,在其指引下发现越来越复杂或者根本解答不出来,使得考试时间白白浪费,最后造成考试时间不够或者只能将问题放弃的局面。其实,在考试中,采用最有把握的方式解题对许多学生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提升解题效率的有效方式。许多看似复杂却有效的解题方式,学生若能将其熟练掌握,在考试中虽然不能大量缩短做题时间,但也不会出现超时和题目最终解不出来的现象。例如,使用空间坐标系来解答立体几何,是一种最笨但是学生把握最大的解题方式。使用空间坐标系需要学生建立坐标系、得出图形中各点坐标、计算等一系列步骤,而考试试题中的立体几何通常也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图中的几何关系进行解答。教师应当建议学生在考试中,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出有效的几何关系,就采用空间坐标系来进行解题,数学基础较差的则可以直接采用。学生在考试中每道题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再有考试时间不够的情况,这也是学生解题效率得到提升的一种表现。

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是影响学生考试卷面成绩的两大因素,会解题却因解题效率不够而白白丢失分数是最为可惜的情形。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集体效率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有效利用考试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因此有较大的提升。

第2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意义策略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简言之,数学是精炼的智慧和科学,其重要性和意义可见一斑。初中阶段的数学已经不再是小学阶段数学中的基础学习,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就不再像小学阶段一样以培养兴趣为主,而是需要学生更加切实地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个问题从其意义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数学教学中思想和方法渗透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我们到底要从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吗?答案很显然,并不是仅仅如此。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在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了,那么不仅对于学生的长远的数学学习有着巨大的助益,更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对于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个引导作用不仅仅只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还有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正如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的学生对于数学,只有那些“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并且,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上都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前面说到了,数学教学的意义并不止于数学考试成绩的追求。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不仅是要实现长久的对学生的影响,最实际的表现自然还是要体现在考试成绩上。并且,初中学生要面对的中考也是一个在学习阶段有着重大影响的考试,数学成绩在其中又占了一个比较大的比重,并且还是一个重点、难点科目。考试是一种教学、学习的检验和反映,我们应该正视考试的作用,并且积极面对,尽管当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但却是一种良好的检验方式。因此,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面对考试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学生进行试题解答,就算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只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被理解,那么考试也会变成一件充满挑战乐趣的事情,而不是负担,那么考试成绩的提高也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就是其最直接的现实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教材,讲授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是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什么阶段应该进入什么难度和阶段的学习这些都是经过许多教育工作者总结和思考,进而综合而成了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安排都是不一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体现,并且,课堂时间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学生在这个时段内的学习如果可以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思路和方法,那么整节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该注意充分利用起教科书,在讲课中结合教材内容明确传递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能基本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说,在七年级课本上册有一元一次方程和合并同类项的内容,这个内容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但就是简单的知识点中如果可以有效地传递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么在后面的难度加大的知识中就可以更加简单地指引学生思考。数学老师在这个过程可以交给学生的就是在一个代数式子中要注意观察,然后重视归纳,这就是合并同类项的一个重要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

(二)结合训练,深化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

教材是一个讲解基础思维和方法的媒介,但数学教材上的例题和讲解显然是不足以让学生完全熟练学会运用这些思维和方式的,并且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演练和计算。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和方法就必须结合数学训练,然后在这些数学训练中深化这些思维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切实学会和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现实例子来看,就比如说一次数学考试,每一次考试都会出现几个学生被难住的试题。那么数学老师在讲解这样的试题时就应该注意结合平时所交给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向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意识到:原来思考方向和方法都是基于平时老师的讲解,只是试题多了点弯路而已。这样就可以达到深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解题思想和方法是有着一个共同特征的,只是复杂的题目这些步骤变得繁杂了而已,而不再一味惧怕这些看似复杂的数学题。综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不仅可以有着提高考试成绩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面对一些问题时有着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路和方向,这对人的整个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利利.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神州旬刊,2012(3):93-93.

第3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数学考核 模式改革

考试是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管理、导向、激发的功能。取消考试或者弱化考试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但考什么、如何考却是一个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职教数学考核的沿用形式是限时、闭卷、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书本上例题和习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易使学生养成简单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生源素质的逐年降低,传统的卷面考试面临尴尬的处境:常规的闭卷考核办法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增加的不及格率,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感到无可奈何。学生在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和厌烦与日俱增。所以职业学校的数学考试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现行职教数学考核模式的弊病

(一)只重视学习结果,却忽略学习过程。

现有考核以每学期期末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40%,期中考试和平时成绩各占30%,且平时成绩也以平时试卷测试成绩为主。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模式,只重视学习结果,却忽略学习过程。对大多数基础很差的学生来说即便平时很努力,但只要笔试分数不好,考核成绩就很差,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种考核方式使不少学生因为努力没有结果而最终放弃了数学学习。

(二)学生数学基础太差。

职校学生是从中考中分流而来,整体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甚至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落后,基础很差,初中数学甚至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点都没掌握好,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对数学新知识的接受有很大的困难,即便降低试卷难度,考试成绩依然很不理想。而少部分高分学生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挫败感更强。考核使学生觉得数学很无兴趣,教师也很无奈。

(三)考核的反馈、调节、指挥棒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仅仅为考核而考核,考核成绩只反映数学学习的结果,却不能通过考核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努力方向进行调整,发挥它对教学具有的管理、导向、激发的功能。

二、职教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

我校数学08职教教研组于2008年起在校督导室和教务科的指导下进行了数学考核的改革。

(一)我校职教数学考核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

1.数学考核改革方案分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学习过程性考核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的量化的评价,即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对教学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从而改进数学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期末终结性考核是对数学学习的结果进行全面的量化的评价,即指期末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的知识点掌握考试。

2.端正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考核。

平时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参与师生互动。占平时成绩的30%――由老师考核。

期末有一本听课笔记,教学内容记载完整,重点、难点、关键点有标注,字迹端正。占期末成绩10%(第二学年增加到20%)――先由学生自评,后由学生代表互评,课代表记载。

目的是让不能安心听课的学生改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主动,不能专心也不善于思考,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教学的缺点,培养安静倾听、静心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继续深造做好准备。

3.有责任有担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学习过程考核。

平时能按时完成每次作业,敢于面对错误,及时订正错题。占平时成绩的30%――由老师考核。

期末有一本错题整理本,错题订正正确,且对差错原因有反思,对类似差错有归纳、有规避对策,以保证不重复犯错。占期末成绩的10%(第二学年增加到20%)――先由学生自评后由学生代表互评,课代表记载。

目的是培养基础知识没学好,初中数学甚至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点都没掌握好的学生有责任心,通过拾遗补漏逐步夯实基础,掌握数学独特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会系统小结归纳,课外拓展,自主学习过程考核。

平时能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进行系统复习,综合平时小考成绩。占平时成绩的40%――由老师考核。

期末有一本知识点归纳总结本,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附典型例题。占期末成绩的10%(第二学年增加到20%)――由学生自评后由学生代表互评,课代表记载。

目的是使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对数学新知识的接受有很大的困难,缺乏自信心,厌学、怕学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5.取消期中考试,只保留期末终结性考核。

平时经常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小考核(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但不再进行专门的期中考试,仅在期末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常规知识点掌握考试,成绩占期末成绩的70%(第二学年减少到40%)――由老师考核。

期末以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记作最终考核成绩――由学生自己核算,课代表记载,教务科存档。

目的在于强调过程,给大多数数学基础不扎实(考试成绩不佳),但愿意付出努力学好数学(学习过程认真)的学生以机会,充分发挥考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管理、导向、激发的功能,让学生由考试结果发现自身不足,由过程控制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由成绩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由考核成绩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目标。

(二)我校职教数学考核改革方案的试行效果

1.过程管理。

在数学考核改革方案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更自信、更主动、更得法了。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当薄弱,特别是对数学,缺乏自信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与学都不得法,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厌学、怕学。但经过第一学期的尝试,学生发现只要平时努力:专心听讲(即便听不懂,只要做好笔记)、完成作业(即便全错,只要订正)、及时复习(即便试卷成绩不好,只要认真作了总结)就可以取得满意的考核成绩。成功的喜悦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而后续的努力又使他们收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方法、一定的学习能力。两年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更稳定了,学习更自信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充满了渴望。

2.考核导向。

在数学考核改革方案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从第一学期的成绩看,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别,在不改变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两年的实验,在考核指挥棒的管理、导向、激发作用下,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考核改革方案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责任心也大大增强。学生逐步学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错误:不怕犯错(哪怕作业全错)、仔细纠错(及时订正)、正视错误(分析错误)、不重犯错(规避有法)。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高尚人格的建立、优秀素质的形成就这样在两年的朝朝暮暮之间逐渐形成。

3.热情激发。

在数学考核改革方案的实验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课堂纪律大大改善,学生都会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堂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其次,作业按时交纳率与及时订正率都几近100%;最后,部分学生逐步带动大多数学生进行自主性阶段复习。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整体学习气氛渐浓。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后最先做的是数学作业,作业做得最多的是数学作业,最乐意做的也是数学作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尽管目前进入了高等数学的学习阶段,教材难度大大增加,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依然不减。

三、我校职教数学考核模式改革的收获

考核是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具有管理、导向、激发、诊断与调控的功能。取消考试或者弱化考试显然都是不合适的。只有考核把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评价,才能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管理、导向、激发、诊断与调控职教学生的数学学习,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魏超群,罗才忠.教学教育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7-23.

第4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考试;教学

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怪的现象:只要在主管教育的人士面前,老师会不厌其烦讲素质教育的好处及实施新的,但在私下的小圈子里,老师却天天讲的是如何通过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成绩的话题,当然数学教师也不例外。这种现象存在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老师面对的是通过何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把更多的学生送进大学的学堂。这样学校领导高兴,家长高兴,自己也得到想要的一些荣誉,而实施素质教育却在心理认为并不能保证这一点。另一方面,在大的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老师又不得不学些有关素质教育的语句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因此,便出现表面上说的与实际上课的情形大相径庭的现象。

上面的现象说明高中数学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他们把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看作两个互不相容的个体,如果进行素质教育势必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哪个老师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关于素质教育与考试的话题,吴绍兵教授提出: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勇敢地面对考试,回避、淡化素质教育的考试功能在实践上是非常有害的。数学素质是可以通过考试加以测评的,但考试需要进一步改进:考试类型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这也就是说数学素质教育与考试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经不起考试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反之,考试作为考察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应相应的改变形式,更好的适应现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素质教育是指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老师把德、智、体、美、劳统一在一起。通过数学教育,学生不但数学成绩达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其它素养达到提高,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这说明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把学生的智育放在次要的地位。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其目的是教育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尽最大可能的培养能够敏锐的捕获到社会发展的方向的人才。没有智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中的智育绝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法来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现在的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应试教育之所以长期存在于教师的教学中,是因为应试教育在教育公平、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水平方面有它存在的价值。素质教育专家孙维刚老师认为不经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等思考行为而获得的结论就会使学生成为“一个只会摘取果实的人,要使他们懂得只有学会耕耘播种,才能收获果实。”

数学素质教育应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但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要经得起检验,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考试。所以,素质教育不能采取回避的考试的方针。好的素质教育应该经得起考试的检验,不然我们又如何对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作出相应的评价。《数学教育学报》2001年第4期发表的陈骏老师的文章《数学教育为了什么》认为把数学素质与考试联系在一起时指出:“这种提法有数学素质教育为了考试之嫌,使得原本的‘应试教育’会更加变本加厉”。我想如果陈俊老师如果注意到在中学数学界被称作“平民教育家”的教学事迹后,我想他的这篇文章的观点就应该会有所改变了。孙维刚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向怀疑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是对立的人提供了无可置疑的案例:通过自己的教学,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把一个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培养为德、智、体都全面发展。其中他的所带的三轮教学班的学生超过一半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创造了教育界的神话。

现实恰恰是持有素质教育教育与考试的对立的观点的老师所占的比例确实大多数,这种现象可能由下面几个方面造成的:(1)在当期的整个社会都关心高考的情况下,如果数学素质教育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则数学素质教育就没有市场。(2)教师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时候,通常在开始的时候会“浪费”一些时间,可能开始的时候并不比传统的应试教育成绩来的更快,使教师心理上不愿意实施素质教育。(3)老师如果在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则就会使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组织课前的准备,而课堂效果却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效果,久而久之最初的一点热情也就消耗而尽了。

其实,这些老师的观点无疑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成绩简单的划上等号。虽然数学素质教育与学生的成绩不相矛盾,由于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能力,加强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数学能力等组成数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从而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成绩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过学生的数学素养一旦形成,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的提高,还会使学生更有能力解决新的环境下出现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说,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来促进学生成绩是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与传统的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不是矛盾的。

第5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面对目前职校学生数学普遍不好的情况,数学教师要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探索教改方案。笔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经验,参考大量的成功案例,对职校数学课改提出几点想法:在传统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方式,适应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提供学习专业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比如获取和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同时可以增强基本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提升个人品质等。但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些学生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对学习缺乏热情,甚至讨厌数学,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数学无用”,没有必要多学。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些教师删减内容,期望以此来摆脱窘境。但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规则和变换技巧,也不单纯是“思维的体操”,它的实质内容是让人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被删减了又如何来体现?甚至还有些学校开始缩减课时,而这同发达国家的做法刚好相反。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教育有三大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大目标都强调数学必须以人为本,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我想无论我们如何改革,这三大目标都不会改变。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合格率,而置学生的后继发展于不顾。那么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又怎样让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老师真正需要思考的。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对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运用,盲目追求演算的技巧。我认为如果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适当加入数学史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数列时把高斯小时候计算1 到100 的自然数的加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的情绪很高,且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掌握也较好。在讲解二项式公式时,说到“杨辉三角”,可简单介绍我国数学的发展以及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历史,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它的发展,引导学生探索这个问题。在讲复数时可先对实数进行总结,告诉学生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了诸如三只羊, 三条鱼, 三棵树等在量上的共同特征后得出的。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几瓣等抽象正分数的概念, 到为了表示没有而出现零,为表示相反意义而引入负数,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以及到由求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而发现无理数,到最后实数的建立。

通过数学史的讲解,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当然,渗透数学史教育并不是单纯以历史为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数学教学,不可“喧宾夺主”,更不可以“张冠李戴”,要与联系最密切的部分结合。

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适应就业需求

目前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脱离实际,如何把数学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到真正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以,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采用应用型的教学方法,列举数学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例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把专业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归纳出数学方法,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岗位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数学建模的某些功能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替代的。从数学建模的过程来看,数学建模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并用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撇开非本质的属性,更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对实际问题进行猜想、简化假设,从而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设计和构建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对模型求解、检验、作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分析、操作、实验或试验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但数学建模具有联系实际领域宽广、实际案例丰富的特点。实际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要将这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对于原本基础就差的学生而言,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合适的度,先选择简单的,容易上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往往会忘记数学本身的枯燥,从而避免学生主观上的厌学现象的产生,再指导下一步完成建模的各个步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到最后的模型评价应用,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在职业教育中合理运用,一定能推动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长期以来,数学考试都是采用限时闭卷笔试的形式,且几乎是一次考试决定学期成绩,这使得原本基础欠佳的职业学校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往往失分较多,易产生大面积“红灯”现象,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消极,更缺乏信心。既然职业学校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是选拔数学人才,而是让学生掌握数学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及在各专业中的应用,那么完全可以采取多方位全面评价的方法来考核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了适应加强学生数学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配合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参照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方式,对数学的考核方法进行探索。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平时测验成绩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30%),这部分考核可以以数学建模的形式进行,分组合作完成,每组三到四人,教师事先设计好若干题目并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从中选择其一,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或是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时间为120分钟,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为闭卷考,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计算能力。下半场为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考查实际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的“ 灌输”和“ 训练”的数学教学,努力尝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学新模式,倡导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完整的数学教育。让数学教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三本院校数学课程学习策略一、引言

三本院校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式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三本是指录取批次排在一本、二本后面的第三位置,录取分数与一本、二本相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就使得三本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一本、二本相比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三本学生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考虑三本学生生源的特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越性,有更好的就业方向。数学是三本学校理、工、管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能为广大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它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数学课程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因此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难学。特别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三本学生。

本文将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为例,分析三本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现状,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并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加以探索,使数学课程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三本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现状

1.学习态度

三本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不够端正,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认为读书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这就导致同学对自己要求比较低,认为考试只要通过就可以了,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前临时突击。有些学生怕吃苦,怕困难,遇到难题就退缩。教师要求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根本就做不到,课上也不能全神贯注,玩手机,说话,睡觉的现象经常发生。课后作业抄袭现象也比较普遍。而数学课程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就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障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选择逃避,反正也听不懂,干脆不学了;或者抱怨数学课太难,自己数学基础不好,老师讲课枯燥,使得自己没有兴趣,很少会在自身上找原因。在学习上那种不怕艰辛与曲折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在我们学生身上似乎难以寻觅。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使得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2.学习能力

相对一本和二本,三本学生总体来说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一般靠课堂上听老师讲,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不知道怎么学习。数学课程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三本学生在这方面普遍比较欠缺。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接受起来比较慢,很多学生表示理解不了,学习比较吃力。缺乏系统学习的能力,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够及时进行梳理,学习的内容不是连贯的。有些学生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自己看书,导致学习抓不到重点,也花了不少时间,却得不到好的效果。有些学生课上听会了,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和总结,过了一段时间曾经学会的知识又不会了。有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只是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上的内容,一旦对内容做些变换,就无法应付,对所学知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学生不能合理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这都表明三本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欠缺。

3.学习成绩

从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历年的数学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学习成绩呈两级分化,优秀率和不及格率都比较高。总体来说,理科生的成绩相对好些,文科生的成绩相对差些。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考试成绩会达到优秀。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取得名次的学生都不少。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很多学生的数学科目也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而另有些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加上大学数学课程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考试成绩经常达不到及格标准。不少学生要参加补考,甚至要重修,毕业时也有部分学生数学考试仍旧没有及格。每年都会有因为学习成绩留级、休学甚至退学的学生。一般来讲,只要学习态度端正,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考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相反,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本身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考试就只能不及格了。

三、对策及建议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在建校初始,数学课程基本沿用北京化工大学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教材难度太大,教学大纲的内容多,课时少,不适合三本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疲于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于是,我们在原有的教材和数学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修改编写了适合三本学生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大纲,降低了抽象推理的难度,删除了一些理论证明,将数学技术和方法融合到教学内容和体系中去。目前,我们已经先后出版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内的一整套教材以及教辅,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大多数任课教师和其他兄弟院校的认可。

2.创新教学方式

三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灌输足够的知识。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挖掘适合三本学生的不同方法。比如问题式教学法就比较适合三本学生。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讨论问题,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者让两个学生互相提问,然后老师讲评,当然也可以学生向老师提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实践效果良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一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使一些用粉笔难以画好的图形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得很清晰和直观,而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第7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摘要:高等数学是工科高等院校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本文从民族院校高等数学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措施和建议、改革的实效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必须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现行的情况。

关键词:民族院校;高等数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61-02

一、引言

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掌握高新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而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应用已渗透到众多社会领域,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是工科高等院校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该门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后继所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扎实的数学基础。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数学课的育人作用,很多高校进行了高等数学课教学改革,但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完善,往往忽视了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多数高校高等数学课仍旧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由于生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对高等数学望而却步。为了更好地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必须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现行的情况。

二、民族院校高等数学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高等数学课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80%)+平时成绩(30%-20%)”形式计分。期末考试成绩主要以学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计分,平时成绩则主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等进行评定。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时的出勤和作业成绩不易量化。高等数学课由于师资、教室数量等原因经常合班上课,上课学生人数多、课时短,实际的听课效果难以直接在课堂上衡量。有的学生即使出勤了,上课玩手机、看课外书、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等现象屡有发生。作业的抄袭情况也无法杜绝,有的学生从来不做作业,交作业时直接拿别人的抄上,表面看起来书写得更整齐,老师更容易给高分。因此,教师经常凭感觉和印象评定平时成绩,使平时成绩的打分多流于形式,学生平时成绩差距不大,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课程的学习,甚至对学习努力的同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2.“一卷定终身”的情况使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由于平时成绩区分度不大,而期末成绩占据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期末考试又以闭卷卷面考试为多。一方面,学生集中在期末突击,学习过程前松后紧;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再加上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多,民族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考试的过关率,在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中常常会出现一部分书中原题,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考前突击背题、押题来应付数学考试。这样不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情况,也不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和高素质的人才。长此以往会给学生产生一种学和不学一个样、会和不会一个样的印象,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抄袭作业,不但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3.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试卷,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民族院校学生生源广、不同专业学生水平差距大,并且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掌握程度和重点也不尽相同,如果用同样的试卷去考核不同专业的学生,一方面,会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的情况;另一方面,试题与专业课结合较少,并且题型比较固定,这样会使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更谈不上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也就体现不出高等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三、民族院校高等数学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原则:考核方法的多样性、考核过程的全过程。所谓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如笔试、面试、讨论、小论文等;整个评价过程的评价不仅指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可以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多元化的全过程评价强调评价过程,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最终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整个过程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各种“最终结果造成的问题”。

多元化全过程考核方式是把W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把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和知识的理解运用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重视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从确立课程考核的原则和思路、课程考核的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并据此分析和评价了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课堂表现体现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考虑分析,回答问题要明确思路,有所创新。

1.平时以考勤考核为主,以作业和上课质量为辅。老师在上课前,可以画点来记录学生考勤;要求学生准备练习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将平时的工作和出勤记录用于平时的表现。

2.阶段性考核的基础上完成大作业质量。设计一些大作业,给学生自由扩展的空间,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自觉用数学思维解决专业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或通过独立的操作获取信息和完成课堂任务,它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学生完成每一阶段作业后均须提交电子文件或论文作业,由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估,并记录技能评分。

3.综合考核主要依据高等数学期末考核。期末终结性考核既要考核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考核学生数学理论与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应用相结合,考核采取闭卷,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问题,能举一反三。

4.奖励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学习互动、学习纪律、协作能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记录为奖励成绩,如作业一次A奖励1分,一次学习互动奖励1分等等。

四、总结

传统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没有顾及对于学生数学人文精神与素质的培养。而科学的考核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体现与专业需求相结合,还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励学生注重过程化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晓东.高等代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4).

[2]刘裕君.基于CIDO理念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3]陶颖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制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08,(30).

[4]王贞.孔翔宇.孙滢.民族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第8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理解性教学 实验

1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分析

1.1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准备

本次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选择为某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人数均为42人,其中A班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通过先期数学基础能力测试与以往数学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这两个班级的整体数学成绩与学习能力大致相当,符合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的前提条件。实验教学内容选定为,初中一年级数学科目,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章节中《角》这部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为,通过相应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平面几何中基础性的图形与符号语言,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到的《角》的几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本次实验目的在于考察理解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2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课程设计

理解性教学的特点在于课程内容情境设置时,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变抽象的数学问题为生动形象的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能够通过常见的生活情景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学生生活中与《角》这部分数学知识内容联系较为紧密的是时钟的指针运行。教师可在理解性教学过程中,安排表针运行、重合、相互位置关系等内容的探讨,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的定义与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角的变化与分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单位与角度单位等相关内容的等量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技巧。

1.3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课程评价

针对此次理解性教学实验的实施,在课程结束后,A、B两个班级分别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同时安排随堂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其中,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角”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方法与心得等内容。随堂测试内容则包含,角概念的描述、角类型的划分、时间单位与角度单位换算等内容。上述两项评测结果表明,实验组A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角知识相关题目解答水平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另外,针对通过与A、B两个班级数学教师的对话了解到,采用理解性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授课,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规划性,教学目标任务明确,重点知识突出,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2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性教学活动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对于课堂授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理解性教学时,应在了解学生整体数学能力与个体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理解性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探讨,共同分享,协同合作完成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乐于深入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以初中二年级数学科目中“一次函数”部分授课为例,对于涉及的函数图象内容,教师采用示范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展开理解性教学活动。教师板书出直角坐标系,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任意选取两个点,连接两点形成一次函数图像,让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图像解出相应的解析式。这种教学形式,学生直接参与了问题的设置、分析与解答,对于一次函数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之后对于相应问题的处理也会更得心应手。

2.2让学生在理解性学习中分析错误问题

贯穿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错误与问题的产生和纠错与改正问题,因此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帮助其认识理解并修正错误问题,同样是理解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初三数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部分内容为例,部分学生在解题计算的过程中常常混淆使用圆锥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错误的在圆锥面积计算中使用体积计算中的“1/3”这个计算因子,最终出现计算结果错误。出现这一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回溯,重新分析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计算公式选择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的发现错误根源,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不再出现此类问题。

2.3提高学生学习中的反思能力

归纳、总结与反思是基本的科学思维与探究习惯,在理解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应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分享问题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心得,也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心态与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让学生在共同分享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理解性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构建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框架与问题处理方法体系。使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好习惯,从而不断加强自己在数学科目上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不应当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距离感和排斥感,它应当是充实而有趣的.但由于当前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学的实践性发展,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产生了较大偏差,所以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感.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数学厌恶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鹤.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3.

第9篇:数学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渗透新课程理念 尝试

高中数学改革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位教师都在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做出努力和尝试,我以《等比数列》这节课的教学谈谈在数学课堂渗透新课程理念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上课我在黑板上写出三个数列

( 1)3、30、300、3000…

( 2)2、4、8、16…

( 3)1、-1/2、1/4、-1/8…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特点,马上有学生回答,然后给学生说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这时让学生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学生就七嘴八舌说开了,如果学生回答不严密就及时提醒,让他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

问:学完等比数列的定义后该研究什么了?回答:通项公式。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先写出第二、三、四项…依此规律,写出第 n项来。又问学生这样写出来的第n项能否保证它的正确性,当时给学生打了个比方,我今天看见班上有三个同学没上课间操,以此推测全班同学都没上课间操,同学认为这显然不对。但是指出刚写出来的这个式子是正确的,否则,后面的相关内容就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它的证明要等到学完数学归纳法以后得证,这对于有些求知欲强的学生,他们会提前预习尽早把问题解决。

然后我在黑板上出了道题:在等比数列{}中,求。我先叫一个成绩中等女生回答:她用通项公式列方程组求出、q后再求。我接着问谁有不同的解法?这时班上有一个数学成绩数一数二的男生回答,他对上述方法做了改进,只求出公比q,就可以求出来。又问下面学生还有什么解法?有一个平时成绩中等偏下,也不爱发言的男生站起来了,当时全班的同学几乎都笑了起来,心想你还会有什么好的解法,我鼓励他说下去。确实这个同学对第二种解法又进行了改进,不用引入一个未知数,就把问题解决,他给老师和同学们一个惊喜,我不失时机的对这个同学给予表扬。课后我在想,那个学生刚上高一时成绩的确不好,如果哪一次数学考试班里有5--6个不及格的,初中德育教育论文保证有他,到高二他的作业书写整洁了,正确率高了,考试成绩上去了,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对于每一个同学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的机会绝不要错过。后来我又出了几道题,学生不时会有好的想法、方法冒出,我也顺势利导,让学生把好的解题方法提炼出来,学生一会儿总结出三条。这节课下来,有不少知识是在学生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下获得的。

理论依据:理念1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课例中,鼓励学生自己给等比数列下定义,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自己探索证明过程。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课例中,对一道题,三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而且一个比一个简便。理念2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给每个学生以平等。平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优等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课例中给每个想发言的同学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