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婚恋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择偶时最看重性格脾气
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婚姻比较幸福,很不同意只占8%。同时,56.6%的受访者把父母之间的感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父母的教育水平作为考察对方家庭的重点因素。
调查显示,女性最愿意嫁的人依次为有潜在发展空间的人(占57.9%)、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占26.9%),想嫁富二代的还不到一成(占8.6%)。调查还显示,67.2%的人不同意可以和一个自己不喜欢但非常有钱的人恋爱结婚的说法。此外,近七成人不认同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婚恋观。
青年文化宫相关负责人认为,这说明了其实大多数人在婚恋问题上更期待两情相悦,宁愿接受有情饮水饱,也不愿将钱视为择偶的主要标准。
可接受婚前性行为的人不到四成
在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广州地区的青年又有何想法?调查显示,对于婚前性行为,36.3%的受访者认为可接受,20.1%认为不能接受,43.6%表示会视情况而定。
若配偶出轨,近半数人会冷静沟通
广州青年在面对配偶出轨时会如何处理?调查发现,对于配偶出轨的处理方式,选择冷静沟通,找出原因再说的受访者最多,达49.9%,其中女性要比男性高5个百分点;选择立即分手的也不少,占37.6%,只有6%的人选择跟踪,找出证据再说。
近两成人接受裸婚
面对现有居高不下的房价,广州青年是否要先有房再结婚呢?调查显示,近两成人愿意选择无车、无房、无存款的裸婚,不接受的占32.1%,视情况而定的占45.5%。
调查还显示,在认为男性具备哪些经济条件后才能结婚的选项中,近九成女性认为男性首先要有稳定的收入(占87.73%),而一定积蓄和房子也成为不少女性考虑的重点,认同前者的占69.25%,认同后者的占59.24%。
有意思的是,近六成广州青年愿接受婚前财产公证,其中男性比女性高13个百分点。
男性更能接受姐弟恋
在社会热议的姐弟恋问题上,能够接受这一婚恋模式的男性要比女性高出10个百分点。在老少配问题上,近四成人认为爱情与年龄没有关系,而且年龄越小的受访者对此的接受度越高。同时,90后比70后80后更赞成真爱与年龄无关。
婚恋专家:广州青年婚恋观较为理性
(讯)七夕节,在“牛郎织女”再度相会前夕,《2010年中国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报告下载:b2b.toocle.com/zt/down/2010xq.pdf)在“爱情之都”杭州正式对外,该报告由中国红娘网(hongniang.com)与浙江理工大学“相亲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研究组联合。据悉,这是国内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对当代大学生相亲婚恋观的一次调查。
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尤其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各种“相亲活动”层出不穷,从婚介所、交友网站、媒体,到公园、酒店、餐饮场所等,无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也使得沈城“相亲经济”颇为红火。
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一些时尚交友网站也开始频繁的举办单身派对、时尚的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专业媒体组织的大型交友活动、大大小小的婚介所推出的见面专场……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此类迎合了大众口味的受访人数占总人数的75%以上。从广电总局针对相亲类电视节目专门下发通知后的表现来看,现今的相亲节目已经不再是娱乐类节目,不再会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言语。调整后的相亲类节目也给了大家不一样的感觉,相信之前产生的影响也会由此减少。(文/约莫)
60后:最反对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对女性婚前失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女性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减弱。而对于男性的观,则提上了调查问卷。 “男性应该保持结婚前性行为”这个观点,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只有9.9%的市民认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纯洁,8%的人表示反对女性持有观。
60后的人在所有调查群体中,有39%的人反对男性婚前性行为,为比例最高。但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人不赞同男性拥有婚前观。
90后在女性观中,40%的人觉得需要坚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数最多的群体。80后对男、女性婚前性纯洁的支持率最低。从收入来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结婚观
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离婚率高、草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吃苦,这是社会人士对80后的总结。而在这份报告中,80后却集体吼出了:“我们空虚,我们成天奔波,我们为结婚忙碌,我们却没有钱!”诸多调查中,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他们在结婚前,需要太多准备。
80后作为结婚主力,“闪婚+闪离”早已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实,他们结婚更累。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结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门没多久,工作还未稳定的80后,开始日夜为票子、房子、车子奔波。多数80后青年都只能挣个首付,未来的日子已“卖身”给银行还贷。“穷忙族”成为80后自我解嘲的口号。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关系满意度”调查中,只有38%的人觉得比较满意,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群体。72%的80后还觉得生活孤单,感觉生活痛苦、不快乐的80后则占68%,只有25%的80后觉得自己“运气好”。
评价自己的婚姻时,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超过40%;60后则感觉生活很热闹、快乐。
结论:80后是最迷惘、最愤世的一代,如何引导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尘,应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离婚观
90后、60后:多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
80后、70后:离婚观倾向注重自身感觉
自私、网虫、早恋、、炫富……这是网络上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不过,“居民婚恋家庭观研究”调查报告却显示:咱们误读90后了,他们积极向上,离婚观保守,更赞成家庭利益比个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观点,60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则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访者意见比较一致,离婚观更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觉。
90后被调查者们觉得,“家庭和谐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由于90后的人年龄最大者才22岁,并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多数只是与异性在交往,对待一些夫妻问题上存在理想化。“当夫妻利益和父母利益发生矛盾时,愿意牺牲夫妻利益”,80后的认同度最高。
家庭观
60后:多数不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
70后:只有1/4的人感受到生活是在享受
6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也已经迈入40多岁,最大的已经53岁。这部分人大多事业有成,家庭比较稳定。
“人生离不开享乐,活得太苦不如不活。”有42.4%的60后被访者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大部分人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奋斗精神。同时有30%的人表示赞同享乐观,说明被调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不希望自己过得太苦。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60后有将近30%的人表示十分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80后和90后紧跟其后,70后享受程度则最低,只有26.5%的人感受
到生活是在享受。
31%的60后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活得很有意义,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是振奋人心的。此调查选项满意度较70后、80后、90后都高。
在支持享乐的同时,60后同时觉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有26%的60后觉得,“如果政策允许,我就会多生一个孩子。”拥有兄弟姐妹的60后普遍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很孤单。”
四个年龄层画像
调查报告给四个年龄层分别“画像”。
90后:对待恋爱的目的看法更广泛,并不单单为了结婚;对与婚外情认同度最高;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80后:80后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不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80年后出生的人较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更感到孤独、迷茫,不快乐。
70后:对与婚外情的态度较为保守。
60后: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比其他三个年龄层持更多的赞成意见,更反对男性的婚前性行为。
再生缘幸福婚恋网婚姻专家解读 90后被“前辈”误解社会上对90后的评价与报告结果截然相反,看上去好像是两个
移动互联网时代将造就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全球超过60亿的人口将从工业时代直接跳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中。有人主动参与、有人试图引领、有人则被迫卷入移动的浪潮……
不管你承认与否,移动互联网就像空气已经占领了这个星球。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为个人的数据中心,每一分、每一秒源源不断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反应着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支配着这个世界运行的方式。这些数据强大而又神秘,却似乎有迹可循。我们把它称之为大数据。
今天的话题关于婚恋,数据显示:
我国拥有将近1.8亿的单身适婚男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地区间、城际间生活趋同化,“北上广深”等传统单身重灾区正逐渐向新兴二线城市蔓延,且呈现城市新特点。婚恋问题已经蔓延成一个社会问题。由此催生的《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俨然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鲜明的符号。
而万能的大数据能否帮助1.8亿单身男女解决婚恋问题?
北辰今天带各位走近百合网,核心数据揭秘百合网如何用婚恋大数据帮助单身男女解决人生问题!
秘诀一:相亲必读---百合网定期的各种婚恋、单身数据调查报告
婚恋场如战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浙江的汉子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女生?
20-25岁的单身妹纸喜欢什么样职业的汉子?
北京的妹纸对男方有哪些基本要求?
这些问题,你都有答案了吗?
如果没有,不要着急。这个时候,你需要找个助手,是什么?婚恋大数据!
百合网《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8成人下载过手机交友应用,81.3%的单身人士下载过手机交友应用。18%的人下载之后,会经常使用。在交友应用的类型选择上,47.9%的人只用婚恋类交友手机应用,16.5%的只用一般社交类交友应用,35.6%的人则是双管齐下,两类应用都会使用。情感专家认为,手机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各种聊天软件的应用增多,这也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聊天工具进行沟通,比如可以搜到附近的人,还可以一起加入群聊,这样就拉近了沟通距离。女性在感情上面比较羞涩一些,所以聊天工具的运用,避免见面的尴尬,可以随心所欲地聊天,没有任何的负担。
百合网《中国好单身》调查显示,最看重的单身十大成分,“二”一点这个性格特质以95.6%的最高比例占据单身最看重成分的首位。95.6%的单身认为,“二”一点代表乐观豁达,这样的异性最吸引人。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仔细研读这些大数据报告的单身青年,无疑是考试前知道了答案,无往不利。
秘诀二:8000万实名用户生成的精准大数据,实现精准、高效匹配
2007年3月,百合网采用了公安部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目前拥有超过8000万注册用户,同时在全国拥有100城市实体店。
而独有的“心灵匹配测评系统”,以心理测试为基础,遵循“恋爱类型匹配”、“个性特征相容”、“价值观念相似”、“关系互动和谐”的设计逻辑,通过30多个维度为用户推荐交往对象。
而这种基于8000万实名精准大数据,辅之心理测试为基础的心灵匹配系统。一硬一软,对数据表面形成多维度的包裹和过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高效率的精准速配。
发现两个异性之间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契合度,从而促使用户快速找到沟通的话题。
秘诀三:四大方面聚合精准大数据
未来网络婚恋发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移动端、O2O、产品细分,实名制。
1)移动端持续发力
移动婚恋发展依然强劲。目前,百合网已经全力推动移动端产品的运营,也取到了较高的效果;未来移动端用户还会持续增加,百合网2013Q3,移动端用户已经超越PC端。
2)O2O延续线上优势
传统婚恋网站市场的逐步平稳使得更多的网站看到了线下机会,将线上网站广泛的用户资源引流至线下,提供一对一专业红娘服务逐步受到各家青睐。百合网目前线下实体店铺已经超过100家,通过加盟合作方式运营,以抽成方式盈利。
3)细化产品细分
婚恋网站具有与生俱来的劣势,用户生命周期短,仅仅在寻找结婚/交友对象的1-2年内活跃,随后就会流失,因此,婚恋网站可以考虑从延伸行业周期角度拓展开发产品,从三个方向入手:
a向前拓展:从交友需求入手,前端抓取用户,为婚恋用户积累潜在用户群;
b分支拓展:在用户寻求婚恋对象时,同时提供相关服务,如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以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网站货币化;
c后期延伸:用户实现婚恋需求后,提供婚礼婚庆等服务,尽可能延长行业生命周期。
4)推行实名制,倡导真实婚恋
婚恋网站用户信息真实性一直以来备受诟病。相比其他互联网领域,婚恋网站对征婚者“身份真实”的要求非常高,“实名制”在婚恋领域的推行尤为重要。
百合网作为行业内首家倡导“实名制”的网站,自2012年开始大力推行用户信息实名制,开创了行业先河,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树立了标准。
a、实名制是婚恋交友网站持续发展的基础
婚恋交友网站不同于其他社交网站,用户的最终目的为寻找结婚对象,因此对方身份真实性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真实信息的交友对象才能称之为婚恋交友,实名信息是婚恋交友的基础。
b、实名制有助于肃清行业混乱
一直以来,婚恋交友被冠以“混乱”之名,无论线上线下,各种骗术横行,因此,为了行业健康发展,婚恋网站亟需推行更真实、更诚信的婚恋服务,有效的肃清行业混乱现状。
c、实名制将有利于提升用户质量,助力O2O发展
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一连六天发表“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成的高地价高房价。文章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如何遏制冲动?文章建言,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房地产调控,税收杠杆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评论:房价频频飙升,让人不由感叹“中国房价搭上了火箭”! 新华社评论切中了要害,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许多人也由此推测,中央要出手打击高房价。只是希望,不要光打雷不下雨,仅仅为物业税的开征铺路而已!
浙江丰田车主“补偿梦”两日破灭
3月29日,浙江省工商局表示,一汽丰田方面对其提出的制定时间表、上门召回、提供代步车、允许全额退还定金和补偿经济损失五项要求均表示接受。但是,国内第一次经济补偿召回车主的梦想只维持了2天就成为了泡影。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松木秀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针对全国RAV4车主推出一个“三选一”的免费检测服务,除此之外,不会对召回车辆车主(包括浙江地区)给予额外的经济赔偿。
相关评论:同样的问题车,针对不同的市场,丰田对美国采取的却是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除了愤慨还是愤慨。但是,通过此次事件,我们也应该反思――假如我们的立法能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外国企业不就没法钻空子了吗?在华丽数字的背后,这些GDP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呢?
中石油建议消费者加油时交消费税
3月29日,中国石油财务总监周明春在深圳业绩说明会上,建议成品油消费税在消费环节征收,让消费者加油时交消费税,以真正起到一个提示消费者的作用。2009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汽油为例,成品油的消费税由原来每升0.2元提高到1元。目前的征收方式从炼油厂即生产端征收,由国税向当地的炼油厂直接征收,有的地方还采取预征收的方式。国内能源专家韩学功表示,如果成品油消费税从消费端征收,购买汽油时就会给一个明细,油价和消费税分别是多少钱,这将有利于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相关评论:不知道这家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又在琢磨什么,难道真的是想让老百姓得实惠?衷心希望那些坐在办公室的领导不要老是琢磨老百姓的口袋,要多想想怎么样来服务好大众!
中国千万富豪达87.5万人
胡润百富榜4月1日在三亚《2010胡润财富报告》。这是胡润百富榜连续第二年以省份和城市为单位,调查中国富裕人士分布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已达87.5万人,相比去年增长6.1%。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千万富豪人数占全国的近一半。
相关评论:87.5万千万富豪,这个数字着实让人兴奋,想想20年前,多少人只是做着“万元户”美梦啊!只是,希望这数字不是因为经济泡沫!
《2009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出炉:
赚到钱才能幸福
关键词:EPS;社会调查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11-05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一般在第三个学期开设。《社会学基础》是其最为重要的一门先修课程,《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既为先修课程知识的运用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手段,又为后续课程提供需求调研基础性知识与分析方法。因此,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本课程秉持富有社会工作专业特质的EPS的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核心是以岗位能力获取为目标,并基于实务过程设计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社会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调查实务能力。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状态。它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任务驱动和实务导向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要达成三个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
《社会调查方法》具体知识目标为: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掌握选择调查课题的标准、途径和方法;掌握抽样的主要方法;能够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实施社会调查;掌握调查方案、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调查报告的主要架构与特点;掌握基本的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社会调查方法》突出任务导向,通过把学生卷入社会调查过程体系,让其在完成具体调查课题中掌握技能。具体能力目标包括:能够设计出满足调查实际需要的调查方案、访谈提纲、调查问卷;能够实施具体的社会调查;能够进行资料统计与分析;能够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能够根据调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
(三)职业素养目标
在组建项目团队、选择调查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实践过程中,促进职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融为一体。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内化公正、平等、接纳、尊重等专业价值观;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塑造学生规范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服务对象认真负责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思想――EPS模式
EPS模式率先由香港城市大学资深社会工作教育专家甘炳光博士提出,它综合运用富有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Empowerment(增能)、Participation(参与)以及Strengths perspective(优势视角)三个重要的概念。
增能(E)是指获取或发展个人的权力或能力感,是消除个人对自己负面评价、增加自我价值以及充实自我能力的感觉。本课程通过课堂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程序和相关知识,再通过大量实例的训练和学生课外实践,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信,使得学生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持续增能。比如,在讲授“选择调查课题”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与思考,选择一个合适的调查课题。同学们就选取了兼职状况、课外阅读状况、消费状况等课题,随后开展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并呈给院系和职能部门领导审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实质参与了学校管理,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也为改善学校风气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更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
参与(P)即强调学生不是教学的跟随者,也不是执行者,而是教学的合作伙伴,可以参与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决定,有选择及决定权。在本课程中,通过鼓励、引导等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把学生切实放在教学活动的主置。从项目团队组建到调查课题选择,从概念操作化到问卷设计,从课外实地调查到个案访谈,从统计分析到撰写调查报告,都力求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参与让学生了解一些弱势群体的社会处境,了解其中的同龄人的境遇,内化个人价值、尊重、接纳、公正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这还培养了学生的平等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关注弱势群体,主动帮助弱势群体。
优势视角(S)即相信人会继续成长并有发展潜能,不要只看到学生的问题、需要、限制及不足,要多强调他们的长处及优势。学生不只会带来问题,也会带来资源和力量。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多数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经历了高考的失利后,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还比较自卑。但是高职学生也有显著的优点,比如可塑性比较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学习生活观念多元、就业心态比较务实。这对高职院校教师尤为重要,不能总去抱怨甚至嫌弃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化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诸多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团队合作,为风格迥异、具有不同才华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概念与核心知识)主要有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选题的标准、调查设计、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测量层次、概念操作化、量表、问卷的结构、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资料收集要点、撰写调查报告。
本课程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主要有选题的途径和方法、确定分析单位、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资料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社会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方法性学科,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本课程采取兼具社会工作专业特质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以项目为轴,串联单元知识点
在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中,是以具体项目的实施为载体,也是以完成具体项目为依归。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独立的社会调查课题交由学习小组自己处理,让学生实际完成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课题来达成各单元知识要点的连接、熟练以及运用。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抽签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再抽签决定或共同商定某个社会调查课题。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对整个社会调查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具体操练社会调查课题,最终实现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融合成一个整体。
(二)以任务为块,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每章节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社会调查活动的一般程序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指导学生从选题、调查设计、调查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到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每一章的教学设计中,都布置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和参与的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动员学生“卷入”到社会调查的真实情境中来,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实施过程设计如下:
1.明确工作任务。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将要完成任务的内容与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问卷设计》这一章内容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每人设计“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一份,要求问卷结构完整、题型多样、题目至少25道。
2.尝试完成任务。也就是让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完成具体任务。这样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重要的是多了一份亲身经历。例如,在完成“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过程中,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缺乏而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体验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3.提出疑问。即让学生把在尝试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提炼出来。例如,要完成“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这一任务,需要了解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4.答疑解惑。教师“讲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研读教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讲授”并非是教师单纯的讲解,而是指综合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如例题讲解、案例剖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回归任务。学生带着最新获取的知识返回到任务,并再次尝试完成任务。例如,待各小组完成“本组所选调查课题”问卷后,教师安排“习题课”专门点评各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给予相应的修改意见,使之不断完善。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新学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有利于驱动课堂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有机整合。
(三)以工作坊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相长
工作坊(workshop)就是一个让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和过程,并让参与人员在过程中能够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方案的执行。换句话说,工作坊就是通过运用一种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上述事件有机串联起来的过程。本课程工作坊主题的选取根据社会调查的一般过程予以设置。主题如下:选择社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制定抽样方案、概念操作化、设计调查问卷、资料收集与处理、撰写调查报告。
这样的设计在突出课堂教学的同时,以实战为导向,推动学生带着实战中的问题或需要去学习相关知识,努力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一系列的工作坊主题是实战的精髓,也是学生演练与实战的核心内容。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任课教师作为工作坊负责人,总体掌控着学生演练和实战的步E,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还有利于塑造团队合作精神,更有利于获得真实的社会调查历练。
五、考核方式设计
注重平时考核,强化过程控制。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改革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的日常训练,强调阶段性成绩的积累,督促学生平时好好学习,把学生完成的实际任务列为考核内容。其中,平时考勤占15%、选题作业占15%、概念操作化作业占20%、问卷设计作业占20%、调查报告撰写占 30%。
六、教学成果与意义
EPS理念引领下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已经开展了多年,通过自己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已经形成了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较好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开展实地调查,积累校本素材
所谓校本,一是在学校中,二是基于学校,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内给予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是强调动员和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发动在学校内的师生和员工协助提供服务。为了学校,是着眼于以改善学校环境、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宗旨。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各调查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切合本校实际的问题作为调查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调查,最终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专题调查报告。一般来说,每个小组5―7人不等。最后,把学生合作完成的专题社会调查报告反馈给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处长和副院长,为其了解学生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这些调查报告还可以作为本人所讲授的下一学期《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比赛”的项目需求调查,为项目策划提供现实依据,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2013年9月,学生通过抽签随机分成7个调查小组,做了7个课题,内容为本学院外地学生在校适应状况调查、学生婚恋观调查、独生子女生活自理水平调查、学生课外兼职状况调查、学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看法的调查、学生课余生活调查、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了解度调查。又如,2014年9月,学生通过抽签随机分成6个调查小组,做了6个课题,内容为本学院学生课外生活状况调查、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调查、学生参加专业社团状况调查、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状况调查。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促进解决问题,这既让学校充满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大大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还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立足社会现实,开展专题研究
社会调查是对社会现象的调查,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离不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本课程除了积累校本素材之外,还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开展一些专题研究。2012年9月,2011级社工班学生抽签分成7个调查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关于上海市J区失独家庭的调查与思考”,分别从失独家庭、社区工作者、计生服务人员三个层面开展调查。最终,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专题调查报告《谁来拯救失独家庭?――关于上海市J区失独家庭的调查与思考》荣获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2015年9月,2014级社工班学生抽签分成8个调查小组,也是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上海市J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况调查”,分别向流动儿童自身、流动儿童父母以及流动儿童老师开展调查,并完成专题调查报告。笔者指导学生携该作品代表学院参加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6年,笔者的学生连续4年在全国高职高专社会工作学生实务能力竞赛中成绩斐然:2013年,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4年,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15年,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6年,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三)强调实战应用,力促知行合一
本课程在具体任务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突出实战和实效。“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再好的训练也不如实战有力度。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所学与课后实战所用的高度统一。在课外实战开始后,每次授课,学生都会提出他们小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主讲教师与其他组的同学都会给予针对性解答,群策群力,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疑问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反馈。这也无妨,主讲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群或单独面谈等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任课教师并不仅仅是一位教师,而是一个教学团队,但主讲教师只有一位。其他的教师担任调查课题小组的督导,以具体把握社会调查实施的详细状况,并同主讲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协同作战,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课堂教学不知不觉间也给主讲教师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只有用心备课,具体了解学生课外实战的详细情况,充分预估学生的课堂提问,才能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才不至于在课堂实时答疑中陷入尴尬的境地。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立足于@个真实的实践领域,自己更要全身心投入、知行合一,兼具关怀之心和批判之眼。“教学相长”的意蕴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就积累一定的社会调查经验,促进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的有机融合。
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日前发出提醒儿童乘车“四不宜”:即12岁以下儿童不宜坐副驾驶位置、家长不宜抱着孩子乘车、不宜让孩子在车里做游戏、不宜让孩子头部探出天窗。专家还建议:超过4岁或体重超过18公斤的儿童,应乘坐面朝前方、座位加高的安全坐椅,并以安全带固定身体的方式乘车。
0.78次
清华-人人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对来自人人网上全国活跃的近4万名高三、本科及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考生仍然扎堆报考京沪港的高校,设计、戏剧影视类曾经的冷门专业成为了新宠;生活方面,在校大学生平均恋爱0.78次,平均每月可支配费用为1383元,平均月花销1152元。
3杯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儿茶素可能成为老年痴呆症潜在的治疗药物,目前最常见的饮食中含有这种物质的就是绿茶。研究者指出:人需要每天喝10~15克绿茶才能起到一定作用,按每次泡茶用3~5克计算,也就是3杯绿茶。
15分钟
据美国《侨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900名参与者长达5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天使用防晒霜的人皮肤明显年轻,老化程度比未使用防晒霜的人低24%。只要每天花15分钟做点防晒工作就能减少患皮肤癌的风险。
16%
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近日的《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男性会主动交出工资卡这一项调查中,排名最前的是湖南长沙(16%),最后的为江苏无锡(9%)。而深圳“80”后女性对男方最低收入的要求为8437元/月,其次为浙江杭州7828元/月、河南郑州7006元/月。
6.72个小时
近日,智联招聘《2013年白领手机指数调研》显示:白领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变长,近80%的白领表示患有手机依赖症,高达75.84%的白领表示需要24小时开机。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上海白领为5.45个小时。
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事,要知道,就是因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她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一位婚姻幸福的岳父的忠告
为什么美女大多目光短浅?因为围得水泄不通的男人遮住了她们的视线。
——有人这样戏言做美女的风险
很多人的悲剧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要做什么,却仍然没有做。
——行动力是成功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是囚犯,手机号码便是编号。
——手机方便了人,也困住了人
发微博和检查电子邮件比咖啡、酒精、性、工作、消费更具诱惑。
——德国最近一项调查记录人们每30分钟产生的欲望,样本为18~85岁的205人,结果令人非常意外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调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婚恋观念变化深刻。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2011年11月,我们自行编制问卷,对苏州科技学院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和归纳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为苏州科技学院在校本科生,对该校各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47份,回收率89.4%。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249人和19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5.7%和44.3%。447位学生中超过60%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正在谈恋爱。
(二)结果分析
1、恋爱观:恋爱动机单纯感性,恋爱前景缺乏信心
恋爱动机上,43.4%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的有11.3%,选择“以恋爱做跳板,谋求发展”的有7.5%。只是“跟着感觉走,没什么理由”的占37.7%。
恋爱愿景上,只有很少大学生认为自己和恋人的感情一定会有结果,“看好校园爱情,最后能够组建婚姻家庭”为11.7%。45.9%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人感情好还可以继续下去。
2、择偶观:男生重外貌品行,女生“裸婚”难以接受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择偶的首要因素是外貌、其次是性格、收入、人品,地域在择偶条件中排末尾。统计结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最看重配偶的受教育程度,其余依次是人品、外貌、收入,年龄因素女生最不看重。男生统计排序依次为外貌、性格、人品、收入、发展前景、年龄,地域差异排末尾。
在指向婚嫁条件的选项中,女生的选择值得关注。仅9%的女生接受“裸婚”,42.1%愿意“双方共同奋斗,贷款购房”,27%“希望配偶提供住房,负担轻一点”。
3、观:婚前能接受,婚外难容忍
在“如果有爱情,您认为恋爱中的双方可以发生吗?”的选项中,选择“当然可以”的占8.7%;选择“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49.4%,选择“无所谓,爱与性完全是两码事”的占18.8%,选择“不可以,这是不道德的”占22.9%。
对于婚外的态度,87.2%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坚决反对”。对于配偶发生婚外,选择“难以接受,但仍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的占18.4%,选择“无可挽回”的比例占39%。
4、婚姻家庭观:经济基础不可或缺,婚恋宽容度在提升
结婚时间的选择,7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在毕业后工作几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结婚;体现婚姻忠诚度的选题中,39.1%的同学态度谨慎,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选择“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好了可以继续合作,关系不好则可以解除合约”占31.1%。若配偶出现了婚外恋,42%的被调查者选择“与配偶真诚交流,共同度过危机”;37%选择离婚。
二、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
(一)社会原因
1、严峻的社会婚姻问题冲击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09年中国有246.8万对夫妻离婚,比上年增长了8.8%。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有7791911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另有1310377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平均每天有4800多对夫妻离婚,74%的夫妻结合不到一年。2009年我国7.2%夫妇相识不足3个月。[1]不婚潮也在愈演愈烈,据《新周刊》328期(2010年)统计,在北京、上海有30%的适婚青年选择单身,深圳目前正生活着20万28岁以上的未婚女白领。中国传统的婚恋伦理价值观念受到剧烈冲击。
2、功利的择偶观念混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2010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反映出“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对象职业首选公务员”、婚前财产公证、婚后家庭消费AA制等新的婚恋问题。目前最火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的女嘉宾“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欢笑”一语惊人。外经贸大学教授梁蓓的言论:“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的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 。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争论激烈,这些都成为了当今婚恋观念功利契约主义盛行的缩影。
(二)家庭和学校方面
1、失当的家庭教育误导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据杭州市一项调查显示,34.6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有可无或没必要,33.20%的家长持“无师自通论”,12.01%的家长持“诱发论”,5%的家长持“封闭保险论”,还有7.33%的家长认为“和孩子谈性,羞于启齿。[2]而在美国家庭,性和婚姻都是轻松话题,早在2002年,根据美国Kaiser家庭基金会对年龄在15岁至17岁的青少年的调查,有41%的青少年曾跟他们的父母谈过在什么时候可以发生;43%的青少年曾跟父母谈起怎样与男友或女友谈有关性健康的问题;52%的青少年与父母谈过。有93%的美国父母赞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爱情婚姻伦理教育。[3]
2、失位的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婚恋认知
各类媒体是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其次是朋友和同伴,第三位是学校,第四位是家庭。有关婚姻和家庭生活教育的内容在各类学校教育别罕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师资的院系,多由生物课、体育课、政治课教师、大学辅导员或校医兼任。婚恋教育涉及生理、心理、伦理、社会学等各方面知识,兼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很难胜任。婚恋教育师资的缺乏已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
三、改进意见
(一)社会教育
一是净化和丰富大众传媒出版物。开设青春期性教育的银屏节目和专题网站,出版有关婚恋知识的翻译书籍与科普书籍等,合理把握电视相亲的尺度和导向。二是提升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度。大学生是最庞大的“追星”群体,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成为大学生盲目效仿的对象,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公众私人生活曝光和猎奇的审查力度,还原常态的社会婚恋氛围。三是广泛开展多方参与的各类婚恋教育和宣传活动。定期普及婚恋及性知识,关注大学生假期生活,充实他们的校外生活,避免受不良社会习俗的侵染。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方面一是要积极“充电”,与时俱进。家长要注意弥补新的婚恋思潮及性知识理论方面空白,避免不懂装懂,能够胜任教育职责。二是要平等民主,和谐交流。避免动辄以批评、惩罚代替教育,将恋爱和性问题看作大逆不道,粗涉,引起孩子对立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三是要以身示范,言行合一。家长以身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婚姻氛围,提升家庭幸福指数。避免本身存在的混乱,婚姻危机等。四是要摒弃“应试”,合理疏导。中国家长常以学习压力压服孩子,家庭教育应正视该年龄段子女爱的需要,给予合理的导向教育。五是要话题新鲜,喜闻乐见,避免套话空话。
(三)学校教育
一是要开设正规的课程。课堂教学是婚恋教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年级,采取多种形式,在既严肃又活泼的气氛下进行教育。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心理咨询。通过开展性心理学、性伦理学、男女交往礼仪、恋爱婚姻等主题的学术讲座,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婚恋知识。当前高校均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一对一咨询具有保护隐私,坦诚交流和平等对话的特点,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三是重视女生教育。当两性关系中女方撤去最后一道防线时,性的诱惑就更加无法抵挡。女生是两性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作为性关系中被动的一方,女生面对对方提出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因为“害怕对方因此不爱自己”、“对方在考验自己是否真心相爱”、“爱他就给他”等理由而屈从。女生教育一方面要整合校内师资,组织校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文社科类、生物学类等学科专业的教师,开设专门的女生教育课程。另一方面要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提高女生审慎判断的行为能力、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mca.省略/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2
[2]高亚兵,骆伯巍,叶丽红. 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94
“恐婚”“恐”什么?
对于男人来说,没钱养家、没房成家成为“恐婚”的重要原因,没钱养家占45.9%,害怕失去自由占43.4%,没有房子占40.9%。当下社会中“理想化”的婚姻模式似乎是男性“高富帅”、女性“白富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一定的经济基础成为进入婚姻的第一道门槛。尽管现在有部分青年男女能够接受“裸婚”模式,但在实际情况中却阻力重重。无论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还是生活在乡村,适婚青年人受到的经济压力从未减轻,很多人都迟迟难以实现“理想化”的婚姻梦。在经济的压力下,他们无法结婚。
对于女人来说,害怕承担家庭责任(49.1%)、失去自由(43.5%)、离婚率太高(48.1%)成为女性恐婚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观念中,极为看重婚姻家庭的“质量”,也就是说,一旦结婚,绝不会轻易离婚。然而,近年来离婚率飙升,越来越多的人对感情的忠诚度持怀疑态度,也成为结婚的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即使男方物质条件可以,但因为害怕婚后生活不幸福,女人们不敢结婚。
另外,“恐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年轻人很多都是“漂”着的“无根”状态,高速流动的人群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却很少有深层次互相了解的机会。
综合起来看,在“恐婚”者内心里,未来幸福与否实在难以揣度。经济压力和责任好似两条危险的绳索,仍让他们感觉压力重重。
“愁嫁”“愁”什么?
与男性相比,“愁嫁”的女性面对的压力似乎更为多样。
首先,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传统观念对知识女性的偏见,“女博士”、“女强人”被划上了“孤僻”、“性格古怪”的标签。压力或者也来自于男性的自尊心理,有一些男性认为女人过于优秀,甚至收入比自己高,自尊心就大大受损。故而,这类女性如果不想做出“屈尊俯就”的姿态,便很难在婚恋市场中觅得知音。
其次,年轻漂亮一直是中国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无形中成为了征婚意愿最急迫的人群。这些人想趁着自己年轻马上出嫁,而年龄稍大的所谓“剩女”便无奈迟迟找不到归宿。
“恐婚”与“愁嫁”的心理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