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德修养范文

师德修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德修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德修养

第1篇:师德修养范文

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的结果。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师德修养就无从下手,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加强师德修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教育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这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走走过场而已。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进行师德修养和重要方法。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风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列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2篇:师德修养范文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教师职业道德滑坡,只教书不育人现象时有发生,提升师德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面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怎样全面树立新时期师德形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应该成为每一位人民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把师表风范当作立业根本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特别肩负着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重任。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无私奉献、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纯洁的心灵。

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把具备深厚的学养当作立身之本

当代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渊博还要宽阔,知识层面要学而精、精而广、广而深,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在今天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用新知识来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把教书育人当作执业之本

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流露,会直接影响身边的学生。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品行、人格熏染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教师要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把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当做育人根本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个性是创造力的前提,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教师把个性多样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这样教育者的眼中就会没有后进生,只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就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把奉献一生当做从教信条

我国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应该成为每一名教师的人生追求。教师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做出贡献。

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把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作一生追求

第3篇:师德修养范文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第4篇:师德修养范文

关键词:师德修养;教育基石;言传身教;献身教育;实践师德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当具有较高的师德素养的时候,才会坚持不懈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心理和身体素质,并且很好的把握及选择个人的发展方向。师德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中,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其影响最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以及学生内心的自我体会和感悟。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应当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教育水平与德育水平都更快的发展,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深受感悟,逐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良好修养体现源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断影响着学生使其逐渐改变,拥有良好的人格。教育应该从基础开始,从小事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个人涵养,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未来指引正确的方向。学生领悟和学习到教师身上的良好品质,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正确发展,不仅仅是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将会有巨大的收益。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传授其各方各面知识给学生为己任,师德既能够影响学生的教育、发展结果,又能觉得教育的承购与否,故师德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导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教师是个平凡而又特殊的行业,教师的平凡是指它是万千职业中的一种,教师的特殊是指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积累、集继承和传播中,教师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及社会生活中,处处体现教师的职业到的典范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行为要讲文明,有规范,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良好的师德形象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孕育着真、善、美,奉献了全部的爱。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言传身教,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给予学生人生启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人,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会直接感染学生。教师应当身体力行,无论是做人还是止血方面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继承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师需要能够扎根于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应当爱岗敬业,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职业,它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只注重表面而是应该注重内在,培养学生的内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教师不能只注重表面,而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样势必就会给教师的教学量成倍的增加,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就需要教师对这个 职业拥有足够的热情,才能够甘心投入许许多多,全心全意的培养每一个学生,老师们会由于教育问题耽误、牺牲许多自己的私人时间,忙碌于学校、学生之间。老师像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只有拥有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能真正拥有教师的幸福。

师德能够正确的指导老师如何去培养一个学生,而老师更需要的是将师德运用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去,才会使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都有良好的发展,掌握正确的进步方向,师德并非虚浮的言论,而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师德的发展水平,科学的选择自我修养的方法,从而提高师德素养。在学习与实践中必须亲身经历和体验,凡事要亲力亲为,深入班级学生之间,体验作为一个教师面临现实矛盾冲突时,在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师德的力量。

教师要善于在教育群体里锻炼,促进道德成长,在师德发展中仅仅靠外力的约束是不够的,任何一个教师只有在独立的环境中工作才能保持较高的师德水平,才能步入更高的道德境界。

教师的师德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一个学生得到了良好的的教育做错事及时改正,正确时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这势必能够为引导其走向人生的正确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都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时候老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将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最好处事原则,正确的教导会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之路带来希望。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师的灵魂。作为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己思想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处处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展示于人,不断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在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传播给学生的同时,还应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其人生观、道德观,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拥有良好的人品都是步入社会所必须拥有的,要做有素质、有涵养的人,这一切都的靠老师来培养。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为人正直的师德师魂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师德是指引教师正确教育方向的明灯,是指导学生未来发展的方针。师德修养在教育活动中展现了无穷的魅力,师德修养是教师的教育水平能够为学生认同奠定基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部分,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可以表明师德修养是教育事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杨丽. 爱是教育的基石[J]. 金色年华: 下, 2009 (6): 37-38.

[2]傅维利. 简论师德修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01, 5(10): 40-43.

[3]李晓晴. 教师与教师的必备素质[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8, 6: 024.

[4]肖庆恕, 徐胜. 论教师职业道德[J].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3: 022.

[5]艾丽. 实践师德, 重在献身教育[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004): 105-106.

[6]黄正平. 幸福感: 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5.

[7]徐芳. 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有感[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 2: 009.

[8]彭文晓. 教师幸福简论[J]. 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 69-70.

[9]李建文. 教师的幸福[J]. 广东教育: 综合版, 2011 (4): 60-60.

[10]方晓义, 陈浩莺, 王永丽, 等. 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1: 28-29.

第5篇:师德修养范文

关键字:教师;师德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52-0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人们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因此,教师的心灵必须纯洁,人格必须高尚。现就小学教师师德问题作一探讨,与广大教师和关注的同行切磋。

1.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和前提,敬业者受人尊重,爱生者受人敬重。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是忠诚教育的典范,徐老活了92岁,把人生70多年的光阴和精力,忠诚不渝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徐老在极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代,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也忠于职守,不屈不挠,为事业而拼命工作,为理想而奋勇拼搏。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就是做一个人民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辛勤园丁。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教会学生怎么求知、怎么生存、怎么做人、怎么审美。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是对学生心灵的"雕塑",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更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为了培养好下一代,教师应该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把学生引导到陶行知所说的:"最高尚、最完备、最永久、最有精神的地方。"

2.拒绝吃喝及礼品,主动维护教师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请老师吃饭、送点礼品,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家长请老师吃饭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多数学生之间包括家长之间是互相通气的,一旦你答应了一个家长的请客,就会有更多的家长要求请客且难以谢绝,因为其他家长会担心自己不请客孩子会不被重视或受委屈。家长请客,与其说是尊重老师,不如说是家长不放心老师;更有甚者是想通过吃饭、送礼,拉近与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注一些。谢绝家长请客、送礼,是对我们自身形象的一种主动维护,它既能有效避免老师受家长摆布、维护我们老师做人的尊严,又能树立老师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3.关爱全体学生,营造令人鼓舞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鼓舞的、充满温暖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关爱。班上有的学生,成绩差,习惯差,虽然努力学习了,也学得相当吃力和苦闷,再怎么帮助他们,他们的成绩也提高甚微,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难以提高就放弃他们,我们应经常与他们个别交流,鼓励他们;如果我们冷落甚至歧视了他们,他们极有可能破罐破摔,继续捣乱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关爱能温暖他们,能使得他们自信地、开朗地生活。老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能够给学生营造这样环境的老师,才真正称得上"良师"。

4.善创新不自封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源头,人才是基础。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不断地研究教情、学情,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对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创新在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独立人格,塑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5.廉洁从教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作为教师,就要廉洁从教,服务学生,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当教师够不够资格,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不能有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做到廉洁从教。教师廉洁公正,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廉洁公正的教师,才会无私地热爱学生,不贪图什么,也不索求什么,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学生的关爱是自然而然的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廉洁品格。

6.以身作则

第6篇:师德修养范文

慎独,这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提高,最后目的是自正其身的修养方法,对新时期、新阶段的师德建设仍有重要价值。因此,它是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一方面,它是由教师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有独立处置教育事务的责任和权利。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劳动既有相互协作性,又具有相互的独立性。教师的教育活动既有受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客观规定性,同时又具有自己选择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单独从事并完成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许多行为带有“隐蔽”的特点。例如,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是否认真负责,对待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对学生的考评是否公正,与学生及家长交往能否严于律己,评比三好生、优秀班干部、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各种补贴,是否公平公正,等等。所有这些教师的行为在短时间为别人难以觉察和监督,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慎独”程度。因此,教师能否“慎独”,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没有“慎独”境界,很容易做出违反师德的事情。

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道德成长的真实水平,只有在“独处”的情况下,才能真实完善地表现出来。“独处”时,无人看到,无人听到,若做到小心谨慎,自我规范,严格自律,“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说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已经进入一种完善的境界,象征着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已达到了高水平的真正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独处”的情境,正是教师通过内省和自我反思的方式寻找自己的道德发展缺陷,从而有效地改进道德发展的最佳时机。从心理学分析,“慎独”是一个人把外界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从内部指导自己言行的结果。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能够做到“慎独”的人是很多的。特别是那些在单人教学点(山区一师一校)工作的教师,他们的职业活动更多地是靠高度自觉。教育史上德艺双馨的教师,无一不是“慎独”的楷模。于漪老师“三次备课成名师”的总结,其实是“慎独”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总结。三次备课是指先“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书),再“有他”备课(大量参考相关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上过课后修正性备课)。正是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严格自律,使她成为一代名师。可见,“慎独”境界标志着师德修养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它对教师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教师怎样达到“慎独”境界呢?笔者结合基层学校教师工作实际,谈一谈个人的体会和理解。

1.“慎独”境界,内省是基础和前提

内省是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焉”“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实践证明,内省是推动教师职业道德从他律迈向自律的十分重要的方法,它能推动个体道德的发展较快地进入自觉乃至自由的阶段。内省是一种互动式的自我教育,它能调动个体对教师角色的省悟性,进而使之对职业道德规范有较全面、客观、深入的认同,使职业道德情感趋于生动、深刻,使职业道德的作用显著增强。内省要求教师要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明确前进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认真向仁人志士、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教育先辈杨昌济先生用记日记的办法来磨练自己的品性。“余在教室,间有失检之处,为徒所笑……以后当于此等格外留心。”日记内容反映出杨昌济先生十分注重自省,以自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达到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很多优秀教师也用反思日记的方法以内省提高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里的“反思”即等同于“内省”。

2.“慎独”境界,需要永保平静的心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面对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拥有一颗“平常心”。不管地位怎样变化,待遇怎样增减,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心态不能变,“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朗月清风。”这种心态,决不是要求自己无所追求,碌碌无为,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宁静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说,随着国家的发展富强,党和国家正在不断地提高我们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我们要努力实践2007年教师节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慎独”境界,需要在“隐”“微”“恒”上下工夫

从“隐”处着眼,是基于人的内心世界深处具有强烈的自尊感。如果把着眼点放在思想深处,去挖寻隐蔽在角落里的不良杂念,一旦觉察有违师德形象的苗头,就自控、制止、抛弃,即使在无人知晓的独处时也决不姑息。最隐蔽的地方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时时处处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保持良好的操守,经得住时间、空间和实践的考验。一个没有慎独境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差错,甚至因某种恶行而锒铛入狱、身败名裂,原因出在忽视了隐处的恶根,内心深处的污垢没有铲除干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最微小的事情最能显出人的灵魂。从“微”处入手,抓住细微处不放松。时时处处都不放过有损师表形象的缺点,有了错误就需要自我反省及时纠正。“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有一些日常小事,看起来“不起眼”,比如一件脏物往哪里放,一口痰往哪里吐,一截烟头往哪里丢,等等,都能“窥斑见豹”,若处置不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细微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干出有伤师德“大雅”的事情,而应防微杜渐,在自己身上“扶正抑邪”。

恒,就是矢志不渝,就是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最能体现有志者的英雄本色。“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师德修养不是凭个人一时的热情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长期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练,有时甚至伴随着痛苦。“千淘万沥历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师德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持之以恒,做到终身不改初衷,生命不息,修养不止。

第7篇:师德修养范文

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曾想“平平淡淡的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今天看了师德启思录之后,使我眼前豁然一亮,我看到了自己职业的伟大与崇高,是杨瑞清给了我这样强烈的感受。杨老师是南京市江湖县行之小学校长,1981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年仅18岁他就选择了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山村去,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的感召下,为了实践陶行知思想,带了一个行知实验班,他用粉笔与黑板在三尺讲坛间诠释着生命的执着与涵义,83年调到江湖县当团委书记,可他心系农村,心系农村的教育,又重新回到五里河小学继续实现自己的教育梦。85年把五里河小学更名为行之小学,把小学教育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延伸,形成乡村大教育的办学格局,由原来的草房两三间变成了现在的楼房一幢幢,从中,他品尝到了发展的快乐,变化的快乐。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真正体味到了粉笔生涯的艰辛,品尝了心灵劳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成功来源于爱,来源于对山区人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一种大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把满腔真挚的爱,慷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衷爱的事业,此时我的耳畔响起了“山河不会忘记你,大地不会忘记你,因为你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

看看别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抱怨过教师的清苦,抱怨过为人师的劳累,也抱怨过人世间的凄冷,这些想法与李忠义、王思明……相比,自己是那么渺小、狭隘,我又想到了教育家斯霞、李吉林,想到了四大名师,他们孜孜以成成就了一番事业,使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战线上同样可有作为,那会是一种弃燕雀之小志,慕鸿浩而高翔的大志向。使我明白了,只有苦过之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甘甜,那才是生活的真谛,使我品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良好的师德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文明从尊重开始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今的小学生学习条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学生的“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也就造成了他们心理的某些障碍,特别是其中的后进生,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心理,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乃至工作。

然而今天,我们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师德学习的过程中,我从《师德启思录》影片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某老师得知一名学生数学成绩考了43分,非常生气,于是课堂上宣读成绩时,三次重复了该生的成绩:“某某同学,43分……”这位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当场大声指责老师,而后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教室……看到这里,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感到一阵愧疚,故事折射出的不正是一种有违师德的表现吗?反思自己,何为师德?自己做到了哪些?自己尊重学生了吗?是呀!这位学生的行为超乎寻常,更让老师难以想象,对于老师,也许这种重复读那不及格成绩是提醒,是对学生成绩的重视,是对学生的爱,然而对于这位学生来讲,这种提醒变成了一种嘲讽,这样,无形之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师生之间“冷冻”起来,何谈信任,何谈自信,又何谈进步呢?

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学生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尊重他们,何况我们的后进生呢?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得到老师的尊重,找回自信。我想,每位老师都是爱学生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今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然而爱不是束缚,也不是放纵,爱应当从尊重开始。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爱学生就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不做真诚的倾听者,就算不上爱学生。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美国知名节目主持人林克菜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菜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场上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菜特仍注视着孩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看到这里,我想倘若没有林克菜特的那一份亲切,那一份平和,那一份耐心的倾听,在“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小朋友还有勇气说出人世间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话语吗?所以,老师要倾听,学生才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盼,倾听就是爱。

过去有这样一件事情使我记忆犹新,三年级一班的何涛同学上体育课没带跳绳,我当时很是生气,心想,如果是金思维,单

第8篇:师德修养范文

为了维护教师这一崇高形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进一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老师就要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学生的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学生的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并要扎扎实实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在工作中,坚决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不消极怠工,不行为散漫,不迟到早退;按时上下班,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耐心辅导、细心批改作业,坚决做到“我的工作岗位无差错”,并努力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其它各项工作。

二、关心学生心灵和成长。

在工作中,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思想、行为及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及时肯定表扬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及时开导和化解其消极不良的一面,多以名人事迹予以教化和激励,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关心学生心灵和成长的目的。

三、在各类活动中,始终不忘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

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在活动的组织者或参与者中必然有老师的身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势必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老师要在各类大大小小的活动中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努力做到:“以完美的人格感染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动听的语言打动人,以端庄的形象塑造人”,自始至终不忘在活动中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

四、以“爱心”为核心,彰显师德魅力。

众所周知,教育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做一名教师,就要“爱满天下”。爱学生,爱教育,爱国家,爱人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有句歌词写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毫无疑问,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魅力的集中体现。记得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位李老师,在她的班上,有位男生经常迟到两三分钟,被老师批评时,还满腹委屈。一天迟到的他在楼道里遇到了李老师,李老师没有责备他,只是温和地问他现在才来是否路上不顺,他马上点头表示认可并列举出一系列证据。李老师看着他说:“是啊,现在路上确实不好走,所以每次到班里看到你的座位空着,我心里就不踏实,直到你来了才放下心,你没到的时候,李老师可挂念你了。”他什么也没说,就回到了座位上,奇怪的是他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有一天,李老师突然接到男孩妈妈的电话,妈妈说那天孩子放学刚一回家就莫明其妙地问:“妈妈,我上学骑车要穿过两三个路口呢,您挂念我吗?”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都长这么大了,还挂念什么?”男孩沉默了一会,突然说:“可李老师看不到我的时候,就挂念我。”当天晚上,男孩给自己上了个闹钟,并且从那天起,每天早早起床上学去,再也不用妈妈催促了。放下手中电话的李老师,在感动之余更加坚信师爱的巨大魅力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应向李老师学习,学习她自始至终以“爱心”为教育的核心,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五、在与学生相处中既要多份理解,更要付出行动。

记得有则故事讲的是:一个学生和一名科任老师发生了冲突,科任老师说要告诉他的班主任张老师,冲动的学生一气之下,冲着老师背影吐了一口,没想到恰好吐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张老师面前,当时全班都震惊了,面对这种境况,张老师是怎样解决的呢?略一沉思之后,张老师发挥了他一级语文教师的专长,随口吟出了一首打油诗:“往日常享注目礼,不料今日痰驻足。”接着张老师做了一个更让大家意料之外的动作,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擦掉了地面上的痰污,随后又吟出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不敢有损圣洁地,只好俯身擦痰污。”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个大字“尊重”,并且说出了下面这样一番话:“我相信吐痰的同学一定有自己非吐不可的理由,但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缺乏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下课后,那个学生找到了张老师,对他说:“老师,我想到了各种结果,挨批评、写检查、请家长,唯独没有想到您会那样做。我真的错了,我不敢保证别的,但有一点我向您保证,今后无论如何我再也不会轻狂无礼了。”

张老师正是通过他对犯错学生的深深理解和具体行动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教育和感化了学生。

今后,老师就应以张老师为榜样,努力改掉急躁冲动的性格缺点,时常要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犯错学生的心理和处境,并要以实际有效的行动教育和感化学生,维护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六、谨防语言暴力倾向,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启发、触动、感化学生。

在这一方面,我校纪老师有过类似的经历。2001年9月,纪老师大学毕业不久,在周至职教中心担任高一(7)班班主任。只记得当时开学不到两周,突然有一次,一位学生的母亲来找他座谈。从她的讲述中,他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她一个妇道人家既无稳定工作,又无从商经验,完全依靠打零工来供养两个儿子读书。李静波是她的长子,恰好在他所代的高一(7)班就读。随后,他才明白其母的良苦用心:她生怕儿子犯了错误之后,会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呵斥,以至会使儿子的幼小心灵被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为此,特意前来告知他家庭的窘境,希望老师在批评时能委婉柔和一些。

为此,纪老师特意将李静波叫到他的寝室,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家的不幸,老师已经知道了。其实,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很不顺。虽然家庭无法选择,但是后天的道路我们却可以选择。无论如何,都不能轻言放弃。老师希望你能尽快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纪老师刚一说完,李静波禁不住潸然泪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李静波居然摘掉鸭舌帽,毕恭毕敬地向他充满深情地鞠了一躬,而且是标准的90度。他马上取下毛巾为李静波轻轻拭去脸上的泪痕。这是一个15岁的少年对老师的深情、敬重和报答!

由此可见,充满爱的语言教育要远比苍白无力的语言暴力更富有教育意义!今后,老师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要时刻以“三多、三少”来要求自己,即: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浮躁,多一点宽慰,少一点怒斥,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暴力。老师应努力让占据学生内心的愤懑悄然顿消,取而代之的应是春天般的温暖与阳光似的微笑。

七、处理突发事件要富有冷静与智慧。

记得一本书上刊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刘老师,在新接班的班会上,就遭到了一位学生的无礼挑衅,只要老师一讲话,他就在下面窃窃私语,用眼神制止无效后,刘老师温和地说:‘我知道经过一个暑假,大家有说不完的话,能不能等老师把事情说完,大家再尽情交流呢?’没想到这名学生竟然针锋相对地反问道:‘为什么要让你先说?你说的也不过是废话而已!’此时此刻,我不知道别的老师该如何面对?是大发雷霆地将他送到德育处,还是请家长来配合处理?我只知道刘老师当时微笑着说:‘谢谢你给我做了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注解。我说的的确是肺话,每一句都发自我的肺腑,为什么我要先说?因为我迫不及待地想表达我的心声。’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教室里回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在掌声中,这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想,折服他的除了刘老师的宽容之外,更多的还是他的冷静与智慧!

刘老师在突发事件中的迅速应变能力和处事技巧,是老师学习的典范。今后,老师们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锻炼和灵活运用这一宠辱不惊、充满智慧的冷静处事风格。

第9篇:师德修养范文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到第六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七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通过师风师德的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首先,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其次,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回顾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这些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我们作为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名人民信赖的人民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