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

第1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上周是开学第一周,正巧又赶上我们这一组值周,一周天气异常,先是雪,再是雨,冰冷彻骨,道路积雪积冰一片。再者过惯了寒假的安逸生活,一下子就这样紧张起来,着实有些受不了了。

早上实在起不来,听到闹铃后还想再赖上几分钟才懒洋洋地起床,简单梳洗一番,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把自己裹个严严实实,踏上去学校的路。由于开学的前一天(元宵节,周日),下了十多公分厚的多年未遇的暴雪,周一早上还依稀飘着雪花,从家里出发,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来到学校,与值班的同事一起打扫了厚厚的积雪。但周三早上就似乎没有这么幸运了,早上不到六点,光线还有些暗淡,走在生活区的小路上,稍一不慎,脚踩滑冰,重重地滑倒在地了!有些疼痛,有些懊恼,有些无奈,就呆坐在地上,不想起来了(多亏是一大早,望望四周无人)……起来后才发现,右手上有四处被坚冰划出血了,右胳膊右腿都有些隐隐的痛。也算幸运吧,没有伤到头部等关键部位!于是,忍着疼痛,继续前行……

值班第一天、第二天,靠在学校里,还吃得消,越往后越令人发愁了了。最先学校值班时,是校级领导值一周,中层两人一组值一天,可后来校级领导天天靠在学校受不了,就改革为校级领导每天更换,而中层值一周了。这样,从值班总天数上看好像并没有增加,每学期大概不到20天,但集中起来值班,实在有些缺乏人道主义,不仅女教师有家庭有孩子,一周不顾家很受难为,就连男教师也有苦说不出。一起值班的男同事就因为没人照顾孩子,每次遇到值周就不得不从老家接来老母亲,否则家将不家了。也曾经我们几个女中层为值周之事找过校长,但校长一不重视,二不以为然,最后不了了之。呵呵,还天天倡导以人为本呢!并且,要求中层6:00前到校,校级领导却常常迟到!

每次值周结束,通常感冒一次,主要就是因为太劳累的缘故。有时也有些许怨言,但埋怨能改变了什么呢?与其抱怨,不如调整自己吧。

(一) 安全:

安全是学校教学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任何安全隐患的疏忽都是不可以的。

(1) 个别同学无视老师和同学的善意提醒,在校园内追逐打闹,很容易受伤,在无法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也给别人带来了危险。希望同学们课间发挥集体智慧,选择文明的游戏。

(2) 学校明文禁止在校期间出入学校,仍有极少数同学全然不顾校规校纪,为了一时的贪玩,却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请大家互相监督,杜绝这类现象再发生。

(3) 上学放学的路上,同学们要自觉排队,这样既整齐又安全。

(二) 卫生:

卫生是学校的脸面,每个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脸面,那么学校脸面需要我们全校师生集体去维护,而且是一日不可间断的。

(1) 要保持好学校的清洁,首先个人应有非常好的卫生健康习惯,保持好个人卫生,勤于洗手,衣着整洁大方,如果个人很不注意清洁,我想很难去很好地创造学校的清洁。

(2) 班级值日同学都能按时保量地完成卫生清洁工作,而之后各班的保持情况就大不相同,而平日对于班级卫生打分也应该是主要看我们同学的保持维护情况,需要全校同学集体努力。

(三) 学风纪律:

(1)上周升旗仪式上好多同学都没有穿校服,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注意下。

(2)排队买饭的时候存在吵闹推挤现象。

(3)早读时间,有的班级在收拾卫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4)上周有的同学衣服丢了至今未曾过来拿取。

(四)现在公布上周各班级的得分情况:

六一班:93 六二班:92.5 六三班:93.5

五一班:92.5 五二班:92 四年级:88.5

第2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师本管理,参与体验。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管理机制,引领教师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为了使教师能真切体验学校的管理,学校推出了“值周校长”制度。值周校长从全体教师中产生,每周两名,主要职责是对学校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全程参与学校领导班子的例会和学习。对于学校的工作,值周校长要一天一记录,一周一总结,并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学校要求值周校长在反馈中做到“三个一”,即讲出一个问题、提出一点建议、畅谈一点感言。

学校非常重视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除了引导教师从岗位要求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中层干部的工作外,也要求中层干部在安排工作、布置任务时考虑教师的感受,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以此融洽干群关系,创设和谐工作环境。

学本课堂,自主体验。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体验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和目标导学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体验自主四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自学、互学、共学、升学四个板块。

自学即让学生在从旧知基础上学习新知的体验中,形成自学品质,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参与欲望。互学即突出学生的互学互助,让学生在同桌对学、小组互学的合作体验中,学会分享,形成团队意识。共学即汇报展示,依学导学。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组间提出质疑,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澄清疑虑、完善知识建构的体验中,形成质疑、探究的科学品质。升学即总结体验,拓展延伸,通过多元检测、多元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方面的体验与领悟,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与深化。

生本德育,生活体验。学校推行自主管理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管理来理解学校规范,明确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学生常规管理自主化。学校在学生中间同样推行班级值周制度。学生值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由班主任组织指导,政教处负责管理。值周以“岗位、时段值勤”的方式进行,每天三次对值班情况进行汇总并公示亮牌。值周制度的实施让每一位学生全面体验了学校生活,有助于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是小组管理全员化。学校对班内小组成员采用编号管理,确保组内人人有职责,人人有事干。学校通过改革导学案的设计、完善星级评价等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因班额大而照顾不到每位学生的不足。

三是品德教育生活化。学校秉承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细节之中的理念,依托“每月一事”和“缔造完美教室”活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创造体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第3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课堂教学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数学课堂语言必须做到以下四性:

1 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1.1 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长、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lè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又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a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

1.2 用词要准确。在教学时,尤其是概念教学,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再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1.3 语言要精确。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归纳为: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出算式,求出问题。再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2 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如,有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3 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如图:这是一个活动组合投影片:

甲地乙地

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4 语言要有启发性

第4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育科学学院 教师教育

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人才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和严格。我国教师教育也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原有的师范教育显露出了与时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师教育要发展,就需要改革。

在目前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中,师范院校已不再是教师教育的唯一场所,综合大学也逐渐加入到了教师教育的行列,并将教育的“重担”落到了教育科学学院的“肩上”。在教师教育的落实中,教育科学学院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的途径、内容和方法上都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检验,以期不断达到完善。本文就教科院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做些理论探讨。

一、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

“健康”原意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且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或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亦用以形容其他事物正常而没有缺陷。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这里用“健康”来形容教育理念,也就是指要形成正常、良好、健全、没有缺陷的教育理念。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不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教师自身发展方面,教师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途径不尽如人意,尤其在学习观念上基本认为作为教师,学习已经结束;教学方面,课堂缺少活力,教师和学生缺少创新思维、缺少创新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的问题;师生关系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比较僵化,相互间缺少足够的尊重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师生中不能够珍视生命的事件已经出现。等等如此这般的情况或事件的出现发生,可能目前还不占多数或没有成为主流,但如果不能及时在观念中纠正和在实践中改正,其产生的后果将不断扩大影响以至产生严重结果。对于教师中出现的种种状况,解决办法首先要从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上开始。下面,就介绍几种当前国际上和国内影响较大的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中树立这些教育理念,并将这些教育理念进行消化吸收、实践运用、传递继承。

(一)终生教育理念

终生教育概念的核心是从时间维度出发进行的概念界定,是指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形态,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当今比较有影响的终生教育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朗格朗关于终生教育概念的论述、《学会生存》的观点、《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关于终生教育概念的观点。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认为终生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这四个支柱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二)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教育活动所应当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一种活动,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健康发展,因此教育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更要引导学生能够丰富心灵、培养灵性,进而实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反思理念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树立反思理念,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其次,掌握正确、有效的反思方法和途径;再次,将教育实践的反思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

(四)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智慧品质的教育;第二,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第三,创新教育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第四,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五,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

(五)合作教育理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忽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目前很多现象已充分表明了缺失师生人际关系造成的学生心理发展上的“灾难”和由此产生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出现了以师生关系为视野的当代合作教育思潮。

合作教育主张在师生人际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健康的师生人际关系,学生没有强制地学习,教师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对待学生。他们强调在教育中应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合作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合作;师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教师努力创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在合作中培养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二、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在这四个方面的知识中,本体性知识和文化知识不属于教科院所要传授的范畴,教育科学学院所要进行的是对条件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对此进行运用的指导。教科院教师教育的内容的第二方面——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就是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

在传统师范性教育中,进行条件性知识教育是“老三样”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老三样”课程体系、内容陈旧,讲授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距较远,学生容易产生学时感到乏味、学后觉得无用的感觉和体验。

在教师教育进行改革时,条件性知识的内容就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老三样”课程,而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条件性知识。通过课程设置改革,将教育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加入更多内容、更多形式的课程,如:当代教育思想、教育思潮的历史演变、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课程理论与课程创新、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评价与测量、优秀班主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等等。多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教育这门学科的宏观结构,多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教育这门科学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对教育因理解而热爱。

三、掌握扎实的教育实践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应具有自觉研究的意识,更应该具有研究的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就要通过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报告写作等,并且通过运用使学生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此外还要具有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首先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教材能力和板书能力等,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具备。其次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教育技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熟练掌握这些教学辅助手段。

四、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

实习在教师专业发展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如何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这还需要从分析实习现状入手。

(一)毕业生实习现状

目前我国毕业生实习制度与教师专业化要求相比差距很大,现状令人堪忧。制度与现状的不理想,集中表现在:

第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一般安排在6月份,而学生毕业后9月份即成为要对教学和学生负责的教师,中间跨度大但跨度时间短,并且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没有机会进行补救。

第二,时间短。一般只有6周左右,在这样的时间里只能进行比较仓促地试讲、听课和实讲;第三,实习过程中缺少反馈阶段。由于缺少反馈,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反映或者反映出来后得不到及时改进。得不到改进就存在了隐患。

第四,实习制度不完善。毕业生进入工作领域后按规定有一年的见习期,在见习期内的专业指导也—般由工作单位来完成,原培养学校基本上是不予介入的,见习期结束一般也没有客观的总结性的评价;

第五,实习经费短缺。

第六,学校和实习学校缺少合作。缺少合作,使得实习学校的教师对待实习学生的态度多为冷淡。

更有甚者,个别学校由于经费和基地等问题而使实习工作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学校,因为地点分散,不能每个地方都配备指导教师,最后由学生自我的实习单位开一个证明回来了事。没有良好的指导和监督,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没有保证。

(二)相应措施

针对实习的现状,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相应措施如下:

第一,调整实习时间安排,从6月提前到学期开学时,

第二,实习时间加长,由6周增加到12周左右,达到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第三,在实习过程中加入反馈阶段,

第四,借鉴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体制(即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中小学三方联合,共同组织教育实习),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做好常规性见习、实习工作的同时,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实习基地学校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其结成伙伴关系式的共同体。

(三)建立实习模式

在为期12周的实习中,建立听课——试讲——实讲——反馈——实讲——汇总的实习模式。

第一,听课三周。在实习的前三周里,进入到中小学听优秀教师讲课,为实习的准备阶段、听课一为进入角色做准备,二为熟悉中小学课堂教学:同时为自己的实习立下明确的目标。

第二,试讲一周。试讲在本校进行,由本校教师进行指导,为实习的预热阶段,在试讲的一周中,熟悉中小学教材特点,结合教学法,进行备课——讲课的全过程练习,注重教学教法、教学技巧的训练,同时注意语言、仪表的训练。试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实讲三周。由本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在实习学校进行实讲,这是实习的实战阶段。在这一阶段,实习学生真正进行课堂教学实习。

第四,反馈一周。学生进行实讲后的反馈总结,是实习中期的反馈阶段。三周的实讲。学生明确了实讲中的问题,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反馈总结,为下一步的实讲做铺垫。

第五,实讲三周。再次的实讲,是对反馈后的改进进行的实习,是实习的提高阶段。反馈后,明确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知道了改进办法,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进,在再次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

第5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智绘图;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矫正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对行为准则产生认识,从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从3岁开始,幼儿即表现出对图画强烈的兴趣,一方面,幼儿对画册、图片等有着强烈的关注;另一方面,他们也乐于用笔在任何地方留下痕迹。这种行为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自然流露,利用幼儿的这种本能,以小人书、儿童绘本等材料给予幼儿提示,使幼耗芄灰曰嫱嫉男问郊锹忌活行为,并以心智绘图作为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媒介,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更能够事半功倍,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用。

一、以小人书、儿童绘本为媒介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1.培养幼儿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

严格来说,3~4周岁幼儿还没有分辨好坏生活习惯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小人书或儿童绘本作为引导,首先使幼儿对绘本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形成深刻印象,其次加以深度引导,使幼儿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生活习惯产生“楷模效应”,从而对幼儿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

例如,以《小熊宝宝》绘本作为教育的媒介,在实践中,笔者将《小熊宝宝》绘本中的系列内容转化为生活实际,带领幼儿按照“小熊宝宝”的生活方式,以一周为时间单位,让幼儿在每周都遵守一项《睡觉》《谁哭了》《收起来》《排好队》《刷牙》等系列内容的生活习惯。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心中将施教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小熊宝宝”,这不仅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更能够使幼儿产生“楷模效应”,使幼儿对“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惯”产生深刻认识,从而为画心智绘图打下基础。

2.引导幼儿用绘画表现好的生活习惯

涂鸦是幼儿的乐趣之一,在幼儿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涂鸦的心理,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可引导幼儿参照《小熊宝宝》绘本,将自己认为好的生活习惯画出来,最后由教师一一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真正好的生活习惯加以大肆渲染,使幼儿产生心理共鸣;继而不对幼儿将生活习惯认识的对错作评价,而是评价他们是否真正用绘画表现出了心里所想,给予幼儿鼓励,并对表达不清晰的幼儿作个别辅导。如此更激发了幼儿用“涂鸦”表现良好生活习惯的兴趣。

3.让幼儿掌握“心智绘图”的画法

当幼儿已经具备了用绘画来表现良好生活习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在实践中,教师可指出某一时间段,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自己在该时间段内应当具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以早上作为规定的时间段,那么,对于幼儿来说,早上该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呢?此时幼儿会根据自己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绘画方法,将《小熊宝宝》绘本中表现的“谁哭了”“我会穿短裤了”“刷牙”等画出来,如此则使幼儿掌握了心智绘图的画法。

二、以心智绘图为媒介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心智绘图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伙伴,幼儿教师要让绘画心智绘图成为幼儿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心智绘图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使心智绘图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

1.采用“总结式心智绘图”

总结式心智绘图是在事件发生后,引导幼儿用心智绘图总结某一时间段内自己生活习惯的表现方法。如以一周为单位,周末让幼儿画心智绘图,总结自己在上周遵守了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又存在哪些坏的生活习惯。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幼儿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以后的成长中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

2.采用“规划式心智绘图”

规划式心智绘图是在事件发生前,教师引导幼儿用心智绘图的方式规划自己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生活方式。例如,当幼儿以“总结式心智绘图”了解了自己在上周的生活习惯中存在哪些弊端,那么,在下周应当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如何按照《小熊宝宝》绘本中的行为方式去改变自己,以及改变的措施有哪些?教师都需要让幼儿用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引导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划意识,使幼儿在不断反思中改变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是小人书、儿童绘本,还是心智绘图,都是教育联系生活的重要媒介。它们能够对幼儿的思想产生影响,使对错意识模糊的幼儿形成是非观念,继而产生规则意识,从而影响幼儿的未来成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正视小人书、儿童绘本以及心智绘图的价值,是幼儿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提高认识,创设氛围

学校组织师生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看问题,提高境界搞活动,积极营造活动氛围,使活动开展地扎实高效。

充分认识 经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认识到争星活动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德育水平的提高、积极校风的构建,符合学校“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

活动要与校情相结合 要努力让争星活动成为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校本”活动。坚持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终身幸福着想,把争星活动的开展常态化、认星定星的过程管理动态化,认星评星的权力人性化。鼓励学生和班级积极地认星创星,切实调动学生自找差距、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由心而发”的德育功效。

将争星活动作为一项长效的活动 争星活动的启动、认星、创星、评星、展星都是重点阶段,都要充分重视。活动要长效开展,动态管理,使学生的成长呈现不断进步与完善的状态。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入星级文化 每一间教室都有惊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明星。“我是争星小能手”“我最棒”等活动都见证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自信,更有拼搏。逐步形成了“人人争星”的良好氛围。

星项确定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周边打工的外地农民工子家庭。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等参差不齐,习惯培养亟待改进。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充分征集学生、家长、教师及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将美德少年标准分为文明礼仪、博学进取、心体康健、多才多艺、保护环境5个方面,分别为黄、蓝、黑、红、绿五种颜色,下设分别用“星”作为标志。获得一个单项星的为一星少年,以此类推,摘得5颗星单项的星级少年即为五星少年。

所设的“星”有:规范星、勤奋星、创新星、自信星、健康星、艺术星、诚信星、孝敬星、爱心星、互助星。

操作方法

一是坚持逐步推进。原则上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认领1颗星,根据每月的活动主题定期进行评价。

二是分级评定。学生3颗星以下由班级评定,5颗星以下由年级组评定,5颗星以上由学校评定,并建立相应学生星级管理档案。

三是周期进行,循环提升。星级学生和星级班级评价均以一月为一个周期,均按“学生(班级)认领――审核评选――表彰命名”的步骤进行,每月第一周前两天为学生(班级)认星时间,每月最后一周为星级命名时间。

四是轻活动,重实效。对于已经命名的星项,学生要重在“守星”,对于还没有被命名的星项,学生重在“创星”。同时星级评价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凡在评价过程中已经不符合标准的,评审小组可随时取消其星级命名。

五是期末总结。每学期对学生(班级)的争星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凡在本学期“认”“创”“守”5星及以下的,可参与“班级美德好少年”评选,6星至9星的推荐至年级进行评选,10星的参与“校级美德好少年”评选,并且要对评选结果进行命名、公示和表彰。

活动效果

人人认星,班班创优 争星活动启动后,学生和班级积极性较高,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认领。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认了多少颗“星”,关键是“创星”之后能否守住自己的“星”,能否借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各阶段调研结果@示:所有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活动让学生成人、成才,茁壮成长。

看得见的成长过程 学校制定《学校学生争星手册》,学生和班级认星申报表、量化考核记录、值日教师评议、家长评议等“认星争优”活动的过程性材料,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很多家长来校参加种类活动,总要找到班主任翻阅自己孩子在争星活动中的表现记录,欣赏孩子的成长足迹。

活动降低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例如学校四(1)班认领了“文明礼仪星”。“认星”主题班会课开过后,每次教师或家长从教室门前经过,或在校园里遇到教师或家长,学生们都会恭恭敬敬地问声“老师好”“家长好”,都能停下正在进行的游戏,为老师让路,班主任老师说:“争星活动‘润物细无声’,不经意间学生就懂得礼貌了。”

第7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寒假将至,为做好假前、假中、假后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放假时间

寒假自2013年1月30日(农历腊月十六)起,至2013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五)止,共30天,3月1日学生正式上课(住宿生2月28日晚饭前到校)。各级各校不得随意变更放假时间,更不得延长或缩短假期时间。

有关要求

1、各级各校假前要认真做好期末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搞好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发扬成绩,查找不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出第二学期工作设想。

2、各级各校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禁以“过节”为名用公款吃喝,不准乱发物品、奖金,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上级单位和领导赠送钱物。

3、各级各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强化安全保卫、治安防范意识,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要在假前对本单位内部的用电设施、仪器电教设备,特别是对各校的空调、暖气和锅炉等取暖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假期的值班护校安排,责任到人,发生事故,要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各单位要做好假期稳定工作,做好教职工的矛盾纠纷排查以及特困教职工的帮扶工作,并重点做好“”习练者及的监控工作,防止出现利用假期进行上访、集体访、越级访等不安定事件。各校可在假前请当地公安、司法部门向师生进行一次遵纪守法教育,以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培养师生自觉遵规守纪行为。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防控值班制度,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减少寒假期间学生聚集活动。

5、寒假期间,是火灾、鞭炮伤人、交通事故、滑冰溺水和煤气中毒以及大型集体活动挤压踩伤学生等事故高发期,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假前通过校会、班会、广播、板报、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到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厅、网吧参与有碍身心健康的活动,教育师生不参与赌博迷信活动。假期中各校要组织师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读书活动,要通过送温暖、慰问、拥军优属、社会调查等有益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和遵纪守法教育。各级各校要及时将假期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事例以书面形式报教育科和办公室。

6、今年,教育局将不再统一为中小学生征订《寒假生活》,各校可由任课教师结合本学期的知识点,自己组织、布置寒假作业,严禁学校及教师集体组织或变相组织征订寒假作业及其它教辅用书。假期一年级至八年级一律不得安排补课,九年级年前可补课一周,至2月4日止,补课期间各校要严密组织,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严禁学校、教师举办或出租校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名目的校内外补习班、培训班,严禁教师利用任何形式搞有偿家教,教师不得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补习(培训)班中任课,如有违反视为违纪,将按照《迁安市教育局关于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的通知》(迁教字[2004]4号文件),对当事人和涉及学校严肃处理。

7、各校在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进修培训的同时,还要督促任课教师通读下学期教材,至少备出一周课程。全体教职工要于2月27日到校,利用两天时间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农村中小学以镇乡、国办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传达市局2013年工作要点,讨论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各镇乡中心校、国办学校工作计划于3月6日前报教育科),安排好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工作,保证按时开学上课。各单位上报材料需用A4纸打印。

第8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纪律;管理方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课堂纪律一直是班主任面对的主要难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做到遵守课堂纪律呢?笔者认为,只要班主任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去管教,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就会明显得到改善。

一、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既然好动贪玩是小学生的特性,那么遵守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小学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小学生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1.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小学是学生性格形成稳定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学生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萌芽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学生形成了违反纪律的习惯,其在将来就容易忽视学校法规和国家法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小学课堂管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以管教,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纪律基础。

2.有利于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因活泼好动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极易开小差和搞小动作,若教师能够加强课堂纪律,对学生加以管教,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集中,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若是课堂纪律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热情,同时,还会影响其他认真听课的学生。一个具有严明纪律的小学班级,上课内容和速度往往都比课堂记录差的班级要好。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二、小学生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在纪律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方面:

1.问题不大但次数多

小学生贪玩、自控能力差,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甚至每天都批量出现上课搞小动作的情况,并且学生搞小动作的方式也较多,除了讲话、打瞌睡、玩手指之外,还有连初中生的玩手机、看小说都出现了。不过比较乐观的是,虽然数量多,问题却不严重。只要班主任稍加管教,学生就能马上改正。

2.经常管教无效

管教无效也是小学生的一个特色,面对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虽然班主任经常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道理,但往往效果最多不到两天。小学生大多很调皮,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违反纪律的后果,只有在班主任做出惩罚时,才会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一旦惩罚完毕,他们往往就故态萌发了,这种情况下致使许多班主任老师对其纪律问题没有办法。

三、如何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

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

1.每周一次纪律总结

学校纪律繁多,如果把所有纪律都一下子给学生讲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只能记住前面几条而已,实际上效果不大。而且并非所有纪律,学生都会违反,往往学生违反的纪律也就一小部分而已。小学班主任可以选择在每周班会课上总结前一周学生违反的学校纪律,并及时教育学生,这周一定不要再犯此类错误。这种每周一次记录总结的管理方法效果较明显,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遵守学校纪律,使之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管理

很多小学教师反映,跟学生讲了许多道理,他们就像没听到一样,其实这除了有学生天性如此的问题之外,也跟教师的说服能力有关。大多教师在讲道理时,往往以对未来的影响为切入点,事实上,小学生多数看到的是眼前情况,未来太遥远,他们不怎么关心。如果老师跟一位学生说,你这节课如果搞小动作,我就对你的这种行为做出某种惩罚。惩罚就在学生眼前,距离不远,在此情况下,这位学生该节课遵守纪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老师告诉学生,你现在不遵守纪律,那么形成习惯,对你一辈子都有害,这时候学生往往无动于衷,因为小学生对未来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时,教师最好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讲道理。

3.奖罚分明

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要做到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是优秀学生或自己偏爱的学生犯了错,就减轻惩罚,甚至不做惩罚,不了了之,更不能因为是学习较差或贪玩好动的学生犯了错误就加重惩罚,我们应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做到惩罚的公平公正。反之,奖励遵守纪律的学生也同样如此。这种奖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使之树立要遵守纪律的意识。

四、总结

纪律管理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做好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好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使之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阳桂兰.高校大班课的课堂管理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王渐苏.纪律约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求实,2010(S2).

3.潘红飞.课堂逐渐安静了――浅谈管理课堂纪律的几点做法[J].新一代(下半月),2011(5).

第9篇:小学值周教师一周总结范文

“学生主体”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判断,但仅仅将“学生主体”当作一个口号,真正践行“学生主体”似乎是更有意义的行动。在这一点上,美国小学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思考与借鉴。

一、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生主体”是美国教育实践的突出特点

学生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出发点。美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制度,其出发点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便利,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一种体现。只要申请人身份合理合法,入学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管是当地的学生,还是外地转学过来的学生,只要身份合法,办理入学手续就会很简单,仅仅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完全没有“择校”、“测试”等诸多的程序和限制。

不仅如此,学校教育是指向每一位学生的。例如,一位中途美国小学班级中的学生就变成了插班生,学校会给这位学生发一个漂亮的小袋子,上面写着:“red fish, blue fish, welcome new fish!”里面会是一些小书签、橡皮之类的玩意儿。对于一个初入班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细节会让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归属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接纳的主体”。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考虑的。例如,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有A、B、C、D四种选择,实际上是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饮食偏好和习惯,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且营养丰富的午餐。学校每周五会给学生发放下一周的餐单,上面详细标明每一天的午餐内容和营养成分,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做出更加符合自己喜好的选择。

每一位学生过生日的时候,学校电视广播的主持人都会在晨间新闻中予以播报,而且校长会亲自到过生日学生的班级,向学生问候“生日快乐”,还会赠送生日小礼物。教师也会组织全体同学为过生日的同学送上各种祝福,让孩子充分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自豪与喜悦。

美国学校的校车不仅质量是最好的,而且服务也能充分地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通常,校车会开到小区里,学生下车只需步行几十米就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中。一旦遇到下雨或下雪等恶劣天气,校车会主动地开到每一位学生的家门口,保证他们不会被淋到。虽然这只是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但是蕴藏于其中的“学生主体”理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教师具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基于“学生主体”实施教育行动

笔者在和美国小学教师接触与沟通时会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服务学生”的意识。每天早晨,当家长开着车送孩子到学校大门口时,四五位教师一字排开,依次为孩子打开车门,然后特别真诚、热情地问候孩子:“Good morning!”“How are you?”并给孩子一个热情的拥抱与灿烂的笑容,然后彬彬有礼地对家长说“Have a good day!”孩子从中体验到这将是愉悦一天的开始!但凡学校举办各种活动时,校长会亲自站在门口,毫无架子地欢迎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透过校长与教师的这些行为,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在美国的小学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

美国教师在教育工作的很多细节中也会体现“学生主体、教师服务”的意识。每当学期初,教师会发给学生一张材料清单,上面涵盖整个学期需要准备的所有学习材料,目的是方便孩子一次性地准备好所有材料。每月月初,教师会发给学生一张本月的日历,在上面标注接下来每一天会进行的活动。教师在本周还会发给学生详细的下一周的每日课程表,备注每天需要注意的事宜,如课后的俱乐部活动、PTO(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聚会)活动,等等,确保学生不会遗忘。此外,教师每周还会发给学生及其家长这周比较详尽的周工作总结和下周的教学详细计划,包括各个科目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内容。学生或者家长给教师发送的邮件,永远都是当天回复。有需要沟通的事宜,家长只要在学生的Star Binder里写个留言,教师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和处理。

教师通常只在周一到周四给学生布置作业,他们认为周末是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也需要放松、玩耍、增长见识,所以美国小学教师在周末是不会留作业的。各种节假日,美国教师更不会布置家庭作业,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诉求。

每个学期,教师都会组织家长会,同样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意识。每个学期初的家长会,教师会向家长介绍基于学生考虑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学期中后期,教师会安排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不仅在会面时间上充分了解家长的时间安排和需求,而且会见的内容完全是个性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反馈。教师会准备体现每位学生学习具体情况的各种材料,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家长提供帮助与支持,如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家庭数学游戏活动,等等。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会更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背景、需求和兴趣。例如,在所布置的项目学习中,教师会考虑每位学生的主观愿望、兴趣和喜好,让学生自主选择;此外,教师也会结合不同孩子的背景和经验提出具体的建议。在一个有关中国文化的项目中,美国教师就会让一位从中国转学过来的学生进行“中国学校”的项目研究,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生的背景和经验。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环境创设

美国小学不会在校园环境中过多地展示学校的荣誉和成果,也不会安排宣传宏大的教育口号,更不会存在过多的展示“教师风采”的布告栏。美国小学整个校园环境的创设,都是基于“学生主体”这一视角的。

正是基于学生主体的考虑,美国的小学环境也不会突兀地体现与幼儿园的割裂和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墙面设计还是教室里的展陈,美国小学环境都体现了连贯的、一脉相承的过渡性特征。墙壁上全是学生的作品,没有修改、雕饰和润色的痕迹,朴素而充满童趣。即使是对该校教师照片的呈现,也全部用学生的美术作品来凸显。走廊的过道里全是学生的展陈设计,一把把舒服的椅子、几个舒服的靠垫,这是让学生心情愉悦的环境。教室里没有“高位的”、“宣教式的”条条框框,更多的是体现各个学科本学期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细化的,同时也是有选择的。例如,三年级班级的墙壁上会把本学期学生要掌握的重要单词、容易出错的单词按照字母顺序罗列出来,也会有不同句式的概括性说明和具体例子,学生会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班级里的环境是出于方便学生走动、取放材料而进行设计。放眼过去,人们可能会觉得教室里“很满”,各种各样的材料分门别类,甚至有的班级里还会养小动物。教室会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和美术材料,便于学生使用和取放。小组主体模式的座椅摆放方式自然地让人感到教师不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是指向每一位学生的。

学校的图书馆、班级图书馆和计算机室,同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图书馆按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材料性质的分类方式,非常便于学生展开分级阅读和个性化借阅。班级中阅读材料的提供也充分体现了对各个学生不同阅读水平和能力的考虑,既有图画为主的绘本,也有分章节的小说,保证所有的学生总能找到适宜自己阅读的图书。

四、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

观察美国小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反观我国的小学教育,人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的很多现象和问题是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刻反思的。

首先,我国教育应该创建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的话语体系。教育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具体的,也应该是学生能接受的,因此,我国的教育话语应该是学生能听懂的。例如,“北京精神”、“中国梦”都是高位的、概括的、宏观的内容,并不适合小学生教育。我国在试图开展品德教育、熏陶教育的时候,应该深入挖掘体现教育内容的具体载体和形式,探讨如何把高位的、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乐于理解的内容,要在教育效果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真正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行动。这种意识要具体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点滴细节。例如,学生书包里的哪些东西是学生每天必须带的、哪些东西是班级增加个小柜子就可以解决的。学生在学校的午餐,学校要了解是否有些孩子对某些食物存在过敏反应?如何提供给学生健康、营养又富有个性化的午餐?学校应该在开学前就形成内容详尽的校历安排,每月、每周教师向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清晰说明的班级活动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安排计划。学生需要准备的物品,学校可以在开学初给学生发一张统一的材料清单,列上本学期需要的所有材料,避免学生出现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的情况。

最后,学校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基于学生而创设的。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在环境创设中更多是在展现学校的业绩、学校的口号等内容。事实上,一所好学校最有说服力的表现应该是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喜爱程度。学校应该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学生眼睛所见的、心灵需要的和体现学生主体的作品。教室的墙面上应该是与各个科目学习有关系的本质内容的抽取和体现;走廊的过道里应该是体现学生需求的人性化的摆设。小学一、二年级的班级环境应该考虑到幼儿园的衔接和一致性,避免不顾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断裂式的环境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