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学本科实习自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94-03
21世纪的护理观念,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关系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由于其服务对象、社会地位、工作压力和工作风险等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要比一般职业更突出,工作中各种职业应激源压力与紧张给护士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危害,客观上促使护士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而对于一名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学生成为一名护士的必经之路, 是护士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护生确立人生信念,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1~2]。护生在实习前及实习期间,心理能否达到最佳状态,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今后护理工作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忠诚。
有研究表明[3],护理人员已和职业经理人、学校老师并称为职业压力最大的三个群体。持续、长期、高水平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其护理工作的质量。实习护生既是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准护士,焦虑和抑郁都是实习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尝试对本科护生实习期间的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并与在职护士做比较,可以护理教育者动态而全面地了解实习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对护生从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对护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有很大意义,对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实习护生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实习护生及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1.压力与压力源角度
孙雪芹对本科护生与其他专业医学本科生作比较,发现护理这种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常常使护生感到不平衡, 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护生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接触传染性疾病、处理病人紧急情况能力的欠缺等也是常见的压力源。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不允许学生犯错,总担心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专业操作不熟练。在情感支持方面,许多护生由于有限的医学知识、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亲眼目睹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目睹病人的死亡和痛苦面容时感到无助[4]。
曹颖等对护生实习期间压力源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护生中,67.64 %有中等水平的压力,19.12 %有高水平的压力。护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于“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其次为“工作性质与内容、监督与评价、病人的情况、病房环境与设备及教学安排”。其中“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是护理本科生的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最大压力源,“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等均排在前十位[5]。
王惠珍等调查分析发现高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会产生许多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陌生的科室环境、人际关系不适应、自身知识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以及医院教学管理方面,尤其是医院各科室的人际关系及教学管理是护生产生压力的最主要因素[6]。
2.焦虑、抑郁角度
胡小琼和马群华调查56名护生显示护生临床实习均存在一定焦虑、抑郁心理反应,焦虑、抑郁均数高于国内常模日,学生的焦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该调查结果还显示实习护生有14.3%存在焦虑。其调查均值高出国内常模值,学生的焦虑主要表现在“感到比平常紧张和着急”、“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感觉衰弱和疲乏”等。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实习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并高出国内常模值,其中有26.8%粗分高于正常上线。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易倦等心理、生理反应[7]。
洪彩霞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护士中抑郁发生率为37.1%,高于一般人群。护士中抑郁的发生与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如护理工作的高度责任性、工作的强度、多重的人际关系、事业的成就等都可造成躯体、精神上的疲劳。加之身为女性多重角色的需要,躯体上、心理上的双重紧张不能释放,并不断累加,使负性情绪产生,处于紧张与压力的方式也由暴发性释放等方式转化为自我消化、自我压抑[8]。
英国Cole报道,49%的护士存在焦虑情绪,国内胡敏予和周昌菊的研究显示,护士焦虑发生率为32%[9]。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产生的正负效应,过度焦虑会对个体的工作、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李慧霞[10]等在调查中还发现,焦虑因子得分较高的多为三年以内的年轻护士,而抑郁因子得分较高的多为职称较低、年资高的护士。
3.应对方式角度
陈丽等通过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通常应用的应对方式有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而较少使用退避、合理化和自责,说明护生的应对认知过程中具有较多的理性加工成分,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临临床实习中出现的各种压力。护生在应激过程中较多采用成熟的应付方式。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使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使用混合型应付方式的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成熟型和不成熟型之间[11]。
曹晓翼等人的相关研究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中国护士个体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均可进入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积极应对的预测力为2.1,提示积极应对可以保护心理健康;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力为0.9,提示消极应对方式可以影响心理健康,但作用强度不及积极应对[12]。
曾玉等的研究发现,女护士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最不常用有应对方式是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四种应对方式不利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13]。
4.心理健康综合角度
周敏娟、姚立旗等研究发现,综合性医院护士心理问题高于普通人群,其焦虑、强迫、恐怖、躯体化分高于国内常模,2个以上因子分≥2者104例,占22%,5.3%有轻至重度自杀倾向。有心理问题组的消极应对分、负性事件总分、人际负性事件分、工作负性事件分、工作事件总值高于正常组,积极应对分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14]。
邵继红在对实习先后不同医院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发现,实习前后护生的心理状况有明显的变化。许希嘉、宋义英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32例中专实习护生进行评测。结果显示中专实习护生各因子均高于几个国内常模,其中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等差异显著。日本Hirosawa的研究表明,实习早期护生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较低的情绪状态[15]。虽然研究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角度不同,但结论都表明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
二、应对措施
实习护生存在的焦虑和抑郁,可能与学生在学校的感受和进入临床实习后的感受存在差异有关。对于护士及实习护生的心理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1.学校层面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曹枫林等提出必须从学校教育开始抓起, 逐步地进行培养、训练。目前,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内容仅涉及到护生心理健康的某一层面[16]。
陈丽等指出学校应加强对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教学基地加大对护理教学的重视力度,适当地减轻临床带教教师的常规工作任务,使其能有时间、精力投入护理带教工作。科室设立专职教学秘书,对护生临床实习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考核。护理系和医院护理部做好沟通,制定完整的临床实习教学大纲,并且结合教学任务与目标以及各科室的专科护理特点,制订相应的临床教学计划,让护生能够有目的的学习[11]。
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院校在学生培养方向上应更重视应激行为的训练,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这样的应激对学生的应付实习行为是较好的锻炼。因此周敏娟等提出医学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应激行为的训练及心理辅导,尤其应与他们多沟通,帮助其积极发展成熟型应对方式,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增强他们的工作适应能力[13]。
2.带教老师层面
洪彩霞等提出临床带教教师的主要角色还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角色和管理领导角色。在临床带教中不能只重视技术操作与专科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该注重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带教老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熟练的技术、举止端庄、富有耐心及责任心,对护生出现的问题和失误,给予正确的引导,有效地缓解其紧张心理,从而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实习质量[8]。
曹枫林等提出护生在实习的三个阶段中,带教老师除了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帮助护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欲望,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16]。
3.实习医院层面
顾颖等提出医院方面在本科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有关人员、教学管理环节的介绍,业务技能强化训练,医院环境介绍、医疗护理特点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紧张情绪,知道有了问题该找谁、该如何处理[2]。
岗前培训是基础教育与临床联系的纽带,是保证实习护生进行角色定位的重要过程。由于学校和医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在进入实习医院前,组织实习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实习单位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向护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为护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护生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尽量在实习阶段就完成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当然这里所谓的岗前培训也包括实习护士实习前学校应该完成的对他们的培训,合理安排实习单位等。
4.护生层面
面对新的环境,学生实习存在比较多的压力,需要自身作出及时调整和应对。实习中不适应特殊性的护理工作,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以及临床多变的病情都会让护生不知所措,护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急切心理和患者不愿意让护生直接操作相抵触。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引导护理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这对预防焦虑发生十分有益 [2]。
田春梅等提出实习护生应尽量安排时间做常规运动锻炼,合理调节饮食与营养,保证休息,有效地时间管理技术;一般心理和社会支持技术,以培养自身良好的健康习惯,得到充足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减轻或消除应激对个体身心健康的损害[17]。
李慧霞等提出护生面对应激事件尽量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的压力源,采取寻求社会支持、与朋友交谈、理性处事等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的应对方式。学会应付各种压力的心理防卫技巧,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时则需寻求专门的心理疏导或治疗。
5.社会层面
护理工作虽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观点,社会公众对护士的信任度较低,使护士自感社会地位较其他职业低,且护士的收入与工作的繁忙程度不成正比,使护士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 [5]。不是等到像非典一样这种非常时期才尽显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地位。各级领导应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彻底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1] 郝蕾.中职卫校护生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 顾颖,贾秀英,周红.本科护理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焦虑状况的变化与干预[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2):184-186.
[3] 尹相萍,袁倩,徐红英.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3).
[4] 孙雪芹.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1):49-50.
[5] 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志,2001,(7):491-494.
[6] 王惠珍,曾毅,等.高护生临床实习早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4,(9):7-9.
[7] 胡小琼,马群华.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心理压力与应对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
[8] 洪彩霞,朱曼群,李月华,等.现代护士中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09,(9):113-114.
[9] 尤佳.本科实习护生压力的相关研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08,(15):29-31.
[10] 李慧霞,焦永倩.衡水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1.
[11] 陈丽,胡筠惠,文华,等.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校医,2003,(17):491-492.
[12] 曹晓翼,郭艳琴,刘晓虹.中国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2):54-56.
[13] 曾玉,孔屏.女护士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3):41-45.
[14] 周敏娟,姚立旗,谢丽萍.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6):435-437.
[15] 曾波涛,陈晓阳,许婷婷.影响实习护士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4):430-432.
有学者提出要建立本科自我评估服务项目(graduateprogramself-assess-mentservice),其建立的教育测试服务量表(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scales)可用于本科护理教学质量的评价,该量表包括师资队伍、学生、学术项目和资源4个方面。Salsali建立了一个客观、综合的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并编制了评价问卷,包括6个部分,第1部分为评价对象个人和专业背景资料;其他5个部分主要评价护理教育评价者对教学效果评价、评价输入标准、评价过程标准、评价输出标准和评价活动的感知。Salsali使用该评价问卷发现,系统、连续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Justham和Timmon用网络课程工具调查表(WebCTquestionnaire)来评价292名注册后护士的循征实践能力。它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统计学方法,包括21个问题。Hsiao等使用健康促进问卷评价学生进行30学时健康促进课程学习后的效果。在护理技能教学评价中,Klein根据现在使用的“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编制了护理核心能力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自评、他评、调查、测量、专家咨询、标准化病人考试、客观结构化考试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Major也对原有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进行修订,进一步提出使用旋转3站式OSCE对学生的护理技能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Elgie等对学生进行16学时的急救技能训练后,用“现场模拟紧急情况分数(On-sitemockemergencysce-nariosscores)”来评价护理专业学生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临床护理教学评价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护理研究人员常采用《六维度护理临床能力量表》来评估四年级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该量表由Schwirian于1978年编制,其信度和效度得到了广泛的验证。Lee-Hsieh等采用包括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管理教学能力和专业自我成长能力等4个维度评价问卷,对本科学生临床能力进行评价。Susanne等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实习中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有效,该法一直被视为是评价方法的“金标准”。Kuiper在临床教学中使用自我调控学习目标法对40名二年级本科学生进行干预,并用自我调控学习模式(self-regulatedlearningmodel,SRL)评价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埃克塞尔西奥学院(ExcelsiorCollege)建立了一个关于临床系统管理和健康护理信息的本科生网络课程。运用问卷、访谈、标准化量表和课程评价等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使用了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otivatedStrategiesforLearningQuestionnaire,MSLQ)评价学生学习动机和方式。学习动机部分包括评价学生学习的预期目标和价值成分(目标价值,外在和内在目标定位);学习方式部分包括评价认知对策、元认知对策及资源管理对策。
国内护理教育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评价机构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护理教育仍用临床医学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并未单列护理教育的评价体系,且尚未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
1学校护理教学评价方法
学校课堂教学常采用以课堂为基点的教学评价、教师行为评价、学生行为评价、教师成长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等综合评价方法,其教学效果应将专家评价与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的意见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评定。目前,对护理专业课堂教学的评价使用较多的工具是《护理教师课堂授课量表》。多元化评价方法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而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刘鑫和马玉萍制订了学生感知护理“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以评价“双师型”教师授课质量。建立科学的技能教学评价方法有利于对技能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客观评价。通常每一项护理操作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杨丽娜等制订了“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体系”,该评价方法统一了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标准,便于对护理操作考核进行科学管理。目前,我国护理实训课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导致了师生过于关注期末的实训考核成绩。为了弥补其不足,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护理实训课程中。该评价方法有知识、技能和态度3个维度,自评、互评和师评3个主体以及10个评价指标。罗先武制订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包括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和远期评价三大指标。该评价方法可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评价,为构建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张少羽制订的阶梯递进式三级实践教学评价方法,涵盖了护理课程评价和护士职业能力评价2个层面。
2临床护理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临床教学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带教教师考核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来完成。现阶段各教学医院根据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不断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傅红琼对临床带教教师常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操作考试法、观察法和理论考核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但最有效的评价方法依次是观察法、整体护理考核法和操作考试法。项颖卿将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于临床护理见习教学评价中,研究证明该方法能科学、定量地评价见习教学质量。
梁爽等将双向评价方法运用于护理临床教学中,该评价法将及时评价和终末评价结合起来,从“教”“学”、“管”等3个方面激发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陆静波等使用360°考核量表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该量表包括护理品德、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护理能力和护理服务5个指标。妇产科临床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其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护理教学查房质量评价、临床教师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科室整体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临床实践师生双向评价、以及学生出科考核的总体教学评价。郑洁等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综合评价量表可以对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国内有学者对学生临床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制订的评价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制订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赵静霞制订了高等护理教育毕业生多站式考核评价方法,该方法有9个非常有必要指标,8个很有必要指标和6个有必要指标,可以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全程的评价。
小结
【关键词】 高职护理实习生 心理问题 SCL-90 焦虑
护理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对高职护理实习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当前高职护理实习生的重点心理问题,为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顺利完成临床生产实习,走向社会,现报道如下。
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抽取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参加生产实习的高职护理学生96名。两次均发放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100%。均为女姓,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2.5岁。
2.方法:应用自制一般状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研究对象不记名自评方法,统一指导语,分别于实习第6周、第30周时集体测试, 答卷当场收回。
二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高职护理实习生实习的不同阶段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人际敏感、抑郁、强迫、敌意、偏执、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表明焦虑情绪位于高职护理实习生心理问题的首位。见表1。
表1
实习6周、30周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χ±s)
三 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半开放式访谈,我们了解到高职护理学生所焦虑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方面。调查中79%的高职护理学生对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院及各临床科室环境不熟悉不适应产生焦虑。这些学生担心不了解医院环境,特别是病房环境。病房结构,如病床的排序、物品药品的放置。对医院及各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了解,各临床科室的护理程序不熟悉。因不熟悉,工作起来总是蹑手蹑脚,担心害怕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刚刚接触晚班、夜班、还有早班、中班,生活节奏被打乱,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快节奏的临床工作,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 转贴于
2.人际关系方面。从本研究的SCL-90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人际关系对高职护理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进入临床实习后,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如:与带教老师的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在工作中不知如何恰如其分地与带教老师、患者的沟通。沟通问题也很重要,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融洽、牢固。由于高职护理实习学生角色转变大幅度递进,使他们无论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不可能迅速适应。特别是接触到不同的新的人和物时,往往会担心别人不能正确理解和接纳自己。但也有个别同学也许对周围的人和事 非常敏感、多疑,自尊心太强、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或者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等,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3.自身因素。高职护理学生实习的过程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是从护生走向“天使”的过程,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由于角色变化,有些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不能较快、正确转换角色,遇到问题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在进行操作时往往会出现双手颤抖、心跳加快、面色发白、出汗等,担心、紧张、害怕自己可能因为业务不够熟练而造成一些不良问题。
4.对就业问题。高职护理学生进入临床生产实习后,意味着很快就要大学毕业走进社会。调查中31.8%的学生为就业的问题焦虑。这些学生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较为薄弱的同学,由于大多用人单位在录用前都要考试,很多学生担心通不过,由此产生极大的压力,必将引发巨大焦虑。二是准备考本科的学生,她们在紧张进行复习的同时,还要做好临床实习工作,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压力不小。三是认为自己自身条件不够完美的同学,如身材矮小,外貌不扬,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还有些招聘单位只注重外表或成绩而轻技能,由此不可避免地使毕业生对就业产生焦虑情绪。在实习的后期,一些同学对就业形势不了解,而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竞技状态,盲目参加一些单位的应聘,结果与自己的愿望、要求相差深远,同样使学生的对就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引发焦虑的情绪。
5.干预对策。针对本次的调查结果,以期望减少护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焦虑心理,拟采取一系列干预对策。(1)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是适合于本职业工作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的职业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2]。高职护理学生在实习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在学校对这方面就应得到系统教育并不断完善优化。(2)加强培训。学校方面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应进行教学管理环节、实习要求的介绍,业务技能强化训练考核。医院方面应详细介绍医院及各临床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各科护理特点等。(3)建立良好的人文关怀及有效沟通。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态度是友好、接纳,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尽量合理排班及安排工作。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分析就业形势和应聘中考试技巧。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场所,释放心理压力。(4)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鼓励实习护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激发进取精神,缓解心理压力。有研究显示喜欢运动的学生焦虑症比例明显低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3]。同时注重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克服紧张、焦虑的心理。(5)正确的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对自己现有的就业心理进行全面剖析及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使每一位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毕业生尽可能提供较多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并进行就业培训,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讲解就业应试内容、程序、技巧及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走向成功。一般情况下,对毕业生进行各种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焦虑可以逐渐消除[4]。
四 小结
临床实习是高职护理学生角色转变过程,进入临床实习后他们的生活、环境等与在学校理论学习期间完全不同,临床实习学生由于对医院及科室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熟悉,自身准备不足及就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情绪。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高职护理实习学生的焦虑心理,找出一些干预对策: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及培训,建立良好的人文关怀及沟通,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对毕业生正确的就业指导,注重培养高职护理实习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影响,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罗仕蓉.护理职业能力教育对护理实习生职业兴趣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14.
[2]李丹琳.张军民.谢桂萍.张秀芬.实习期医护生心理健康探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
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临床紧密衔接,使课程更具实践性与综合性,从而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较强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从而使临床护理问题能够得以合理判断与解决[1]。而作为内科护理学实际教学的重要部分,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将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转为正式护士后的重要过渡环节[2]。目前护理教学多采取教师主导的带教方式,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发挥护生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护生临床创新思维培养和护生今后职业发展及正式进入临床后护理质量的提高[3]。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分享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名;护生均为女性。其中试验组学历大专20名,本科10名;年龄18~22岁,平均(20.1±0.5)岁。对照组学历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予以教学内容讲解,学生仅负责记好相关笔记即可。⑵试验组应用案例教学法:①由教师在课堂前结合教学大纲涉及内容及授课要求,选取典型相关案例,并提前向护生予以展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告知护生提前做好预习;②由教师按照护生情况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5人,并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对案例及所涉及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解决;③在课堂上,应先由每组护生对本次课程涉及的案例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教师还应负责整理、汇总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发放给学生,以强化学生理解。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①护生学习成绩分为理论及实操两部分,每一部分满分为100分,综合成绩取二者平均值;②学习能力经我院自制问卷统计,共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六项,每项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表明学习能力越佳;③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经自制问卷评定,共包括满意课程设计、有助接受与理解、有助掌握知识内容、有助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四项,按是与否回答。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生学习成绩比较: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生学习能力比较: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内科护理学涉及科室较多,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理论性,学习难度高。而在内科护生护理教学中,患者自我隐私意识及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实习时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增加了内科护理带教难度,导致护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也不利于护生有效掌握繁多的理论知识[4]。案例教学法即在临床护理教学开展教学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案例,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护理问题分析与讨论,从而使护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式[5]。相比被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将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案例教学法可在教师设置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案例后,引导护生自我探索教师提出的护理问题,并使护生能够自主经网络及其他渠道搜集相关知识,从而扩充护生所学知识范围,提高护生内科护理知识水平,以夯实内科护理实操基础[6];②增强了护生实战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法的被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前经情景案例来强化护生提前思考与预习能力,这种方式能够使护生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来强化自身理论知识,以解决问题,因此更利于护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使护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护生后续正式成为护士打好实战基础[8];③利于护生综合素养提高:经案例教学法利于护生及时掌握理论与实战经验,并能使护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提前完成教学内容学习,再经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可更有效强化护生学习效果,从而使护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学习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效果确切,利于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提高,并提升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莎,何娅芝.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9):19-20.
[2]张丽莉,薛菲,庞洪垒,等.可视化思维导图结合案例教学对护生思维过程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56-559.
[3]郑元英.案例分析教学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31-33.
[4]郑淑全.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155-156.
[5]王建均,赵兰,陈尹,等.多元化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5):1910-1911.
【关键词】 实习护生;结合素质;培训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生进入临床后就是将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并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这是贯穿于护理过程的行为[1]。临床学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各科室轮转学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而高质量的带教是必不可少的,现根据吉林省梨树县第一人民医院2011~2012年实习护生的带教及学生情况,总结经验,制定了一套培训计划。现介绍如下,仅供各位参考。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 2011~2012年实习护生42名,其中中专生34名,大专生8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6岁。
1.2 建立临床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临床教学的关键。选择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理论知识,热爱护理事业,有较强责任心,良好的语言行为,较强法律意识,德才兼备的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为带教教师。
2 设置培训内容的依据
2.1 护理理念 护理是帮助服务对象满足和维持他们的需要。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欢护理事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2]。因此树立正确的护士职业态度非常主要。在对患者细致入微的照护中体现个人价值,做好本职工作以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和尊敬。
2.2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护理实践,具有护理专业所需态度,价值,道德和自律,能够关心同情服务对象,能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3]。
2.3 临床实习护生的特点 ①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心态还未完全形成;②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提高;③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学习提高;④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⑤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
3 培训方式
3.1 集中授课 理论部分由老师按照教材指导护生进行学习,并且制定了培训计划,培训地点为护理示教室,教师为护理部主任及有丰富专业知识,德才兼备的护士,时间为两周。向实习护士培训的课程有:①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介绍;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练习;③观看护士行为,南丁格尔事迹,护理发展史,护士风采等录像,激发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之情;④护士基本素质相关课;⑤举办护理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使护生了解护患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懂得每一项技术操作不仅涉及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还涉及高度责任感,从而养成按章办事的好习惯。护生经过集中培训后,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热爱,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专业中去。
3.2 临床教学 护生到临床科室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护士角色,从单一的学习理论知识到临床应用,实际操作,护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实践性是指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操作技能只能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积累、提高。晚熟性是指学习周期长,因此对护生的培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3.2.1 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在本科室实习期间,至始至终跟随一位老师的班次工作,这样改变了以往由于护理资源缺乏,把护生当做劳动力看待,哪里需要放到哪里的做法,摆正了实习护生的位置。
第一阶段:即进入临床第一周,由带教老师负责学生熟悉科室环境,讲解本科室规章制度及作息时间,各班职责及工作程序。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学习态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临床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护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并说明其重要性,进入临床学习时对患者要尊重,有同情心。
第三阶段:临床操作阶段,通过老师的示教,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基础操作,并能采取措施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 问题,对学生的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让其独立完成各项基础操作。
3.2.2 加强职业防护训练和法律知识学习,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口罩,帽子,在做相关操作或为特殊患者体检时带手套。掌握处理工作失误的正确方法,一量发生失误,立即向老师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后果。
3.2.3 要重视对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 实践而形成的解决患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包括专业发展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实习护生是未来临床 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提高其能力尤为重要。
3.2.4 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院采取全程考试模式,定期对学生基础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并利用此机会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评价发现临床不足或临床需要改进的方面[4],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2.5 良好的沟通是带教成功的关键,针对护生过分依赖课本,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护生应学会查阅文献,不断补充及改进学习内容,并倾听学生对护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优采纳,使学生溶入到护理队伍中,有主人翁责任感。
4 结果
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42名护生全部按计划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评估满意度100%,考核平均分94.6分,无差错事故及患者投诉。
5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科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的过度,临床实习生综合素质的高低除自身因素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及科学高质量的带教是关键,新世纪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完善实习计划内容,制定出周密的考核标准,积极参与配合医院做好实习护生的护德教育,通过学习,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以满足新世纪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让我们共同关注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及加强团结师资队伍建设,使学生在思想素质理论及临床技能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护理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静,孙宏玉,郑修霞,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调查.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0-702.
[2] 周厚秀,朱慈.对44名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现状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7,7(6)12-14.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在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2011级护理本科生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前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培训,试验组接受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应用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比较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的认可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有98.33%,96.67%和93.33%的试验组学生认为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决策能力、促进对护理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结论: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能提高护理本科生在实习前护理培训中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护理本科生;考核;实习前培训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8
作者单位:266021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大学护理学院
宋玉霞:女,硕士在读,学生
通信作者:杨富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184)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
SONG Yu-xia,WANG Ning,WANG Dan-qian,et al(School of Nursing,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26602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nursing undergraduates from grade 20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accepted standardized routine pre-internship training,while in 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ed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Theoretical and skill examination,as well a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pre-internship training.Attitude on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was studi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by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and skill examina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scor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scores of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self-management ability,obtaining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ere respective 98.33%,96.67% and 93.33% nursing undergraduat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ho thought 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cision-making in clinical nursing,stimulate understanding of nurs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make use of it,as well as arouse learning interest.Conclusion: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pre-internship train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nd set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their nursing internshi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scenario simulation practice;Nursing undergraduates;Examination;Pre-internship training
培养具有“综合护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生真正接触病人的第一步,做好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前的护理培训工作,是学生顺利完成护士角色转换、适应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常规的实习前护理培训是在护理本科生临近结束课程时,对学生所学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单项强化训练后,然后转入临床实习,这种培训方式存在学生护士角色转换慢、理论与实践脱节、沟通能力差、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等问题[1]。为此,我们在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两个月采用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护理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级4年制护理本科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9±0.45)岁。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学生均由我院专职教师进行带教,两组学生年龄、入学成绩、临床实习前专业基础课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学生在临床实习前2个月按照分组方案分别进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实习前护理培训模式,即首先教师向学生示教护理操作项目,并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在护理实验室进行模拟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护理操作进行归纳总结。试验组采用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进行护理培训。该培训模式首先由教师设计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脚本:(1)选取典型临床案例,设计临床情景。根据临床护理实践中出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护理问题,选取典型临床案例,通过整合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及健康评估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设计综合临床情景。(2)编写模拟演练脚本。根据具备“综合护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目标,遵循“科学性、综合性、规范性、实用性”的原则,由我院专职教师和教学医院临床一线带教老师编写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脚本,要求每一个脚本所含的护理实践内容既包括让学生对模拟人(由学生扮演)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又能在护理模型上进行单项护理操作。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脚本设计完毕后,印刷成册,分发给试验组的学生,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进行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1)布置临床情景。根据脚本内容,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自行准备所需的物品及道具、布置临床情景。(2)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脚本内容分别扮演病人、护士、家属、医师等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能,对模拟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部分护理措施,要求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演练。(3)医学模拟操作。由于部分护理措施或护理操作不能在真人身上进行操作练习,学生需在护理模型上进行操作练习以便完成脚本所设计的内容,如气管插管、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等。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完毕后,最后由教师、教学医院临床一线带教老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对学生的演练情况进行指导、评定,内容包括临床情景布置是否合理、角色扮演是否逼真、制定的护理计划是否正确和全面、操作是否规范等。
1.3培训效果评价
1.3.1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护理培训结束后,采用相同的自行编制的试题和护理技能项目对两组学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得分均为100分。
1.3.2问卷调查(1)采用林毅等[2]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共28题,共28~140分,每条目的选题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正性条目的赋分为“5,4,3,2,1分”,负性条目反向赋分。由3个维度组成: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能力。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41,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0。(2)参考我国12所医学院校共同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表[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提高了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临床决策能力”“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8个条目,每条目的选题为“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帮助”“没有帮助”。调查试验组学生对综合模拟演练的认可程度。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向调查者说明不记入学习成绩,以便学生客观填写,5~8 min填写完毕。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出60份,收回60份,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组护生对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教学的态度调查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本科生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比较(表2)
2.3试验组学生对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教学的态度分别有98.33%,96.67%和93.33%的学生认为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决策能力、促进学生对护理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表3。
3讨论
3.1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原理、方法及所形成的解决问题思路,会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未来决策的效率[4]。在模拟演练中,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来分析案例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过程将学生头脑中孤立、分离的知识转化为一系列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顺序与策略,未来在临床情景中一旦面临类似的案例情景,则以前在案例演练中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顺序与策略就能够发生迁移,决策的效率得以提高。这就意味着,当没有接受过情景模拟演练的学生面对临床护理中的复杂情景还沉浸于非程序化决策的时候,接受过情景模拟演练的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程序化决策,就能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因为类似的情景在以往的模拟演练中已经做过深入、细致的讨论和思考,只不过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做一些微调而已。
3.2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巩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技能应用于实践传统技能培训模式只注重技能操作的实施过程,而忽视了其适用对象。如让学生对病人实施口腔护理,她会熟练完成,而当面临一个禁食病人时,她却不知道应该实施哪项护理措施。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综合了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开放实验室、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变单一训练为混合训练,增加了多种病情的模拟处置练习,如对心跳骤停综合处理中的心肺复苏、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对昏迷患者的评估、给氧、鼻饲、口腔护理、导尿、尿管的护理、皮肤护理、健康宣教等进行综合训练,可使学生学会在整体护理理念下,从生理、心理、社会多个层面进行评估,进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与此同时,学生集思广益,发挥各自专长,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结合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的临床情景,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3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的情景设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模拟,以贴近临床真实情景进行护理演练,这种培训方式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见习期将情景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各种护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让我学”改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并可进行角色互换,使其充分体验所扮角色的工作要求和内容,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情景模拟演练过程中,学生根据演练内容,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反复练习,在筛选、比对多个设计方案的同时,所学的其他理论和技能也得到了相应巩固和提高。
4小结
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作为一种虚拟的实践性培训方法,在国际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没有威胁性的、高效的和现实的仿真环境[5]。应用于医学教育中是充分运用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6]。此种演练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病例和情景中培养观察、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情景模拟均需要小组成员在分工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集力完成,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聪明才智,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通过组内参与、组间评判,有效锻炼了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临床思维与决策的能力[7],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更好地锻炼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淑苹,张继平.护生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39-40.
[2]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1-4.
[3]郭蓉.综合实验教学在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44-145.
[4]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
[5]Schoening AM,Sittner BJ,Tood MJ.Simulated clinical experience: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the educators’ role[J].Nurse Education,2006,31(6):253-258.
[6]李何玲,胡宁娜,冉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5-46.
[7]袁晓丽,江智霞,酒井顺子,等.情景模拟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下):81-82.
【关键词】概念图;临床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9-02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护理实践,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护理队伍的质量。概念图是所学知识内容结构化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用图例将知识点代表的概念显示,再将各知识点概念图例之间运用连线构成一体化[1]。护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时很难由点及面,在脑中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完整体系,犹如盲人摸象,概念图例的绘制,增进了护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了护生空间组织能力,便于教和学[2]。研究表明,概念图是教和学的优良工具,在我国临床护理领域概念图教学已经应用。现在2011级护理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并与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比较对照,在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分析护生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我院2011级护理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配合概念图教学。对照组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2±1.5岁),学历:本科40名,大专36名,中专4名;实验组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1.2±1.3)岁,学历:本科40名,大专38名,中专2名。所有实习生为女性,实习时间3个月,2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授课时数及授课教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教育程度相同,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护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图教学,结合临床护理的教学目的,掌握概念图的意义和内涵。护生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阅读有关疾病的主要内容,分析出知识点确定概念,并熟悉疾病的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建概念图,并掌握概念图操作知识和概念图理论知识。
3.观察指标。将2组护生被带教后3个月的学习考试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1)现场集体考试和随场分散考试成绩比较。通过现场集体考试和随场分散考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2组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并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对2组护生进行严格评卷。对所得成绩进行分析。 (2)自主学习能力也采用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由信息能力、学习自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3个部分组成,根据实习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愿性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将结果分为较好、一般及较差。
4.数据处理。将文中原始资料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l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结 果
1.2 组护生被带教后的学习成绩比较见表1。表1显示,带教后实验组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
2. 2组护生被带教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2。带教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
讨论
概念图是一种通过概念的构建将知识有机的关联在一起图形工具,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突出了学习内容的中心和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记忆。临床护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护理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形成完整的概念图,进而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比较2组护理教学方法,通过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观察概念图有助于护生掌握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来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信息能力、学习自主能力平均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信息能力的获得,学习自主能力方面,实验组护生对疾病的理解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的护生,而在自我管理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概念图的干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是有效的。
因此,概念图即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通过认知建构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又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3]。概念图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疾病,减少为临床护理准备的时间,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通过图形的方式掌握于心,在脑中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完整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分析和讨论。可见概念图是评估学习成绩和护理教学效果的优良方法,同时也是提高护理本科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能力、学习自主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客观人力、物力增加认知后,获取和掌握护理服务知识所必需的能力。而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概念图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概念图是一种表达概念、想法、观点的图形工具。概念图的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等[4]。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互利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更好的实习,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概念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聂蓉,张红菱,史艳莉,等. 概念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报,2011,18(3B):12-15。
[2] Senita J.The use of concept maps to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Teach Learn Nurs,2008,3(1):6---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0月进入我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7名,均为应届实习护生。按进入病房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随机分成观察组47人和对照组50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成立教学小组,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完成实习。即从护生进病房第1天,由病房负责教学的老师(教学组长)完成入科教育,介绍病房布局、主要病种,强调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如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三查七对等)后,就分别为每位护生指派一位固定的带教老师,每一对师生上班和休息时间完全一致,所有实习内容由相应带教老师协助完成。在整个实习期间有教学组长不定期抽查,监督教学活动计划的完成情况。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不特殊排班,由教学组长每日统一安排,将护生随机分给不同的实习老师带教,实习内容主要由教学组长统一完成。
1.3 效果评价 实习3周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收集两组实习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满意度,内容包括:实习计划是否及时完成、对教师是否满意、实习安排是否合理、实体是否满意等。同时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包括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满分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TX-*4]±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两组护生实习满意度的比较 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生对教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使护生在进入病房实习的第1天就固定带教老师,让护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拉近护生与带教老师的距离。刘梅瑶[1]在其研究中也指出沟通交流对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一对一”带教方法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了每天能合理安排护生的实习,老师会主动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了带教老师不断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带教老师知识结构的丰富,操作技能的提高,也为老师自身赢得了护生的尊敬。研究中发现,当将护生分给不同的带教老师时,护生可能会因为与某位老师不熟悉,而不愿主动去接触,造成人为的沟通障碍,致几位护生聚在一起“自由活动”或干脆脱离实习,无形中削弱了护生对实习的认可,影响整个临床实习质量。邓秋芬等[2]对临床180名护理学生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中也指出:接受调查的护理实习生中100%的护生愿意选择“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能够保证每位实习护生得到指导老师更多的关注,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带教手段,决定带教水平的深浅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临床实习个体化。
3.2 出科成绩比较 在表2可以看出,出科时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无差异,但操作成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操作技能是评价一名合格护士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在本科护理学生的实习教学中,不能轻操作、重理论,培养不动手的护士。研究中发现,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中,护生相对动手机会增加,更能实际地去管理患者。采用常规带教方法时,因为“放手不放眼”的要求限制,当一位老师同时带教几名护生时,会出现一名护生完成操作,多数护生旁观的情况,这样降低了实习的时间利用率。且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中,每位教师的职责更加明确,更易花心思去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技能实践。
3.3 “一对一”带教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对一“模式也有其缺陷,因为一位护生主要只由某一位老师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效果与带教老师的水平、素质关系重大,不如传统模式中因为多位老师带教可以互取长短,弥补老师间的优缺点。因此,在采用观察组带教方法时关键要注意带教老师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都合格的带教老师,教学组长在随时监督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要对带教老师定期培训,组织大家交流经验。“一对一”教学模式在病例学习中也不免有局限,因为倒班机会增加,可能会使护生错过一些学习特殊病例的机会,因此应该鼓励护生相互间沟通,交换病例资料,这样能学到更多的不同病例。
4 小结
如何提高护理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一直是困扰临床带教老师的一个问题[3]。本研究结果表明:“一对一”带教模式是学生易接受的一种带教方法,以这种模式为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她们从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转变的要求,也能调动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充实自己,实现自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模式中“一对多”教学带来的师资相对不足、护生满意度不高的现状。当然,采用何种更合理的带教模式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在选择带教方式时应根据医院规模、师资配置及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更贴近临床需要,培养出真正适合临床的护理人才[4]。
参考文献:
[1] 刘梅瑶.沟通对护生临床生产实习质量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8,9(1):684-686.
[2] 邓秋芬,韦义萍,李世玉,等.广西南宁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8):2176-2178.
[3] 徐芳,狄春花.新形势下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96-98.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急诊护生 压力源 管理
诊护理以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涉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1]。作为护理队伍后备力量的护理学生,本身面临学习和工作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不能适应急诊的特殊环境,压力随之上升。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过大的压力可使机体失调,导致心身疾病[2]。实习护士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压力源,不仅影响她们的实践能力,甚至动摇她们毕业后从事护理事业的决心,作为带教老师有责任帮助实习护生缓解压力。本文试运用ROY适应模式,把护生看成一个有适应能力的系统。从主要、相关、固有刺激三方面全面识别急诊环境下引起护生的压力源。从控制压力源和提高护生的适应能力两方面来管理护生实习压力,从而促进护生的适应性反应,消除不适应性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在本科实习的256名护生。其中本科生73名,大专生128名,中专生65名。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2岁。独生子女183名。
1.2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实习4周结束后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担心发生差错事故,面对病人紧急情况,不能提供有效的处理和担心接触传染性疾病这三大压力在我科实习生中尤为明显,与曹颖等研究[3]的护生压力源的顺序不同,考虑这可能因为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引起。中专生压力水平最高,独生子女压力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与姚齐和等[4]研究一致。
3.Roy模式的应用
3.1识别急诊护生实习中的压力源
Roy根据压力源在适应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5]。
3.1.1主要刺激 指当前最明显、最强烈影响护生适应行为的因素。根据上述研究表明:我可护生主要刺激为担心发生差错事故,面对病人紧急情况,不能提供有效的处理和担心接触传染性疾病这三个方面。
3.1.2 相关刺激 指现实存在的,可能对护生有影响的刺激源。本研究以压力为因变量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护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急诊护生压力水平影响最大。①急诊护理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高,随时处于一种高度的心理应激状态,如果护生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就不能适应这种劳动强度;②作为角色榜样的带教老师是否能为人师表,其所用带教方法是否科学,也影响护生的行为;③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患者不愿接受由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如静脉穿刺,大多数在急诊实习的护生都遭到过患者的拒绝,护生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认为自己不行,逐渐变得消沉起来。
3.1.3 固有刺激 是指原有的构成本人特地性的刺激,影响护生适应水平,但性质不明确的刺激源。①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护生年龄大多在22岁左右,且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较任性,易受外界影响。刚上临床时,因通过一段时间专业学习,对护理专业充满憧憬,而当社会上的人们因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影响,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较低的评价时,则对职业的发展丧失自信,表现出对护理的职业不感兴趣,对前景发生困惑和动摇,产生职业自卑感,失落感;②人际交往能力缺乏。护生正处于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一个逐步成熟、健康发展的阶段。而当前教育方式的特点是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她们面临着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时,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6]。
转贴于
3.2管理对策
Roy认为,人在面对刺激时,能否做出有利的反应,取决做于自身的适应水平,即适应能力范围,当全部刺激均作用于适应范围内时,输出的将是适应性反应。反之,则输出不适应性反应[5]。我们通过控制和改变各种刺激因素,减少压力源作用的力度和范围和提高护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她们更好的适应急诊环境。
3.2.1选拔优秀的专科护士做带教老师。作为带教老师,不仅要精通急诊专科知识,熟练各项急诊专科操作,还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热情待人的个性特征,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3.2.2专科岗前培训 实习护士在来急诊科实习前,召开实习生会。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介绍急诊环境布局;介绍各种抢救药品、物品的摆放和管理;介绍各班工作程序、制度和职责;强化训练基础理论和操作,合格后方予上岗;确认每个护生的带教老师。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减少护生的陌生与不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实习护士来到急诊室除了带教老师积极主动做好自我介绍外,还应做好护生与其他科室人员之间的介绍,让护生有一种被接纳的归属感。
3.2.3 严格执行放手不放眼。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护生一起进行操作,应多做示范,边操作、边解说、边提问,让她们多想多看,然后再让她们自己动手操作,由简单操作到复杂操作,由基础操作到专科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操作,心理压力相对小些[7]。
3.2.4教会护生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教会护生沟通技巧,提高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她们与患者建立相互之间信任的护患关系。在确定护生已掌握操作技能的前提下,鼓励大胆操作。成功者给予肯定,树立专业信心,失败者也要给予客观评价,及时纠正。
3.2.5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介绍先进事迹,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挫折。让她们知道挫折是难免的,培养她们稳定而快乐的情绪和情感,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她们看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和护生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稳固专业思想,
3.2.6 充分评估护生个性与特征、制定个性化带教方案。研究表明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压力适应能力不同,我们在充分地评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适应水平后,因材施教,制订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
3.2.7强化消毒隔离规范,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在带教过程中,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强化护生消毒规范概念,教会她们正确自我保护的方法,合理避免意外发生。
3.2.8帮助护生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学生离开学校,走上临床,带教老师就成为护生的最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沟通,了解护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理解、关心和帮助,指导她们有效应对,加强学生对困难的承受力,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顺利完成实习。
参考文献:
1、梁雪梅. 浅谈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对策.国际医药导报,2003,18 22~33
2、Oermann M.H.,Standfest Km.bifferences in stress and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AND and BSN students in varying clinical courses〔J〕.Joum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5):228~233
3、井坤娟,王艳茹, 赵勤俭.应用RoyT适应模式理论分析高等职业护生存在的压力源及管理对策〔C〕.护理研究,2003,17(3):294~295
4、姚齐和,赵传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4)11~12
5、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