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同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USB2.0协议同步数据采集CY7C68013可编程控制接口FIFO
USB(UniversalSerialBus)总线是INTEL、NEC、MICROSOFT、IBM等公司联合提出的一种新的串行总线接口规范。为了适应高速传输的需要,2000年4月,这些公司在原1.1协议的基础上制订了USB2.0传输协议,已超过了目前IEEE1394接口400Mbps的传输速度,达到了480Mbps。USB总线使用简单,支持即插即用PnP(PlugAndPlay),一台主机可串连127个USB设备。设备与主机之间通过轻便、柔性好的USB线缆连接,最长可达5m,使设备具有移动性,可自由挂接在具有USB接口的运行在Windows98/NT平台的PC机上。USB总线已被越来越多的标准外设和用户自定义外设所使用,如鼠标、键盘、扫描仪、音箱等。
笔者结合设备检测中数据采集的实际需要,设计了该高速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最多可四路同步采样,单通道采样速度可达620ksps,四通道同时采样速度可达180ksps。USB接口控制芯片采用Cypress公司FX2系列中的CY7C68013,通过对其可编程接口控制逻辑的合理设计和芯片内部FIFO的有效运用,实现了数据的高速连续采样和传输。
1基本原理
该采集系统总体框架分三部分:主机(能支持USB2.0协议的PC机)、内部包含CPU及高速缓存的USB接口控制芯片(CY7C68013)和高速同步采样芯片(MAX115),如图1所示。其数据传输分两部分:控制信号传输和采集数据传输。控制信号方向为由主机到外设,由外设CPU控制,数据量较小;采集到的数据由外设到主机,数据量较大。为了保证较高的传输速度,不经过CPU。系统基本操作过程为:主机给外设一个采样控制信号,FX2根据该信号向A/D转换器送出相应控制信号,即采样模式控制字;之后由A/D转换器自主控制转换,并将各通道采样数据存入其片内缓存。一旦转换完成,由A/D的完成位向FX2的可编程控制接口发读采样结果信号;然后由可编程接口的控制逻辑依次将各通道采样结果从A/D的缓存读入FX2的内部FIFO。当FIFO容量达到指定程度后,自动将数据打包传送给USB总线。期间所有操作不需要CPU的干预。采样过程中接口控制逻辑依次取走批量数据,在打包传送时A/D仍持续转换,内部FIFO也持续写入转换结果。只要内部FIFO写指针和读指针位置相差达到指定的值就立即取走数据。从而保证了同步连续高速采集的可靠性。
2硬件部分
2.1芯片介绍
CY7C68013属于Cypress公司的FX2系列产品,它提供了对USB2.0的完整解决方案。该芯片包括带8KB片内RAM的高速CPU、16位并行地址总线+8位数据总线、I2C总线、4KBFIFO存储器以及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串行接口引擎(SIE)和USB2.0收发器。在代码的编写上,与8051系列单片机兼容,且速度是标准8051的3~5倍。
CY7C68013与外设有两种接口方式:可编程接口GPIF和SlaveFIFOs。
可编程接口GPIF是主机方式,可以由软件设置读写控制波形,灵活性很大,几乎可以对任何8/16bit接口的控制器、存储器和总线进行数据的主动读写,使用非常灵活。SlaveFIFOs方式是从机方式,外部控制器可象对普通FIFO一样对FX2的多层缓冲FIFO进行读写。FX2的SlaveFIFOs工作方式可设为同步或异步;工作时钟为内部产生或外部输入可选;其它控制信号也可灵活地设置为高有效或低有效。笔者在设计中采用主机方式。
MAX115是美信公司的高速多通道同步采样芯片。含有两组4路同步通道,共8个输入端。采样精度为12位,采样模式由采样控制字决定,可灵活地在两组中的1~4个通道间选择。采样时,各通道转换结果先存入其内部相对应的4个12bit存储单元,各通道都转换完后再一起取走。
2.2电路原理及设计
考虑CY7C68013与MAX115接口时,采样模式不同,控制波形有所差别,笔者选择主机方式即可编程控制接口(GPIF)。
GPIF是FX2端点FIFO的内部控制器。在这种方式下,接口内核可产生6个控制输出端(CTL0~CTL5)和9根线的地址(GADR[8:0])输出,同时可以接收6个外部输入(RDY0~RDY5)和2个内部输入。FX2有4个波形描述符控制各个状态。这些波形描述符可以动态地配置给任何一个端点FIFO。例如,一个波形描述符可以配置为写FIFO,而另一个配置为读FIFO。FX2的固件程序可以把这些描述符配置给四个FIFO中的任意一个,配置后,GPIF将依据波形描述符产生相应的控制逻辑和握手信号给外界接口,满足向FIFO读写数据的需要。GPIF的数据总线既可以是单字节宽(8位FD[7:0])也可以是双字节宽(16位FD[15:0])。每个波形描述符包含了S0~S6七个有效状态和一个空闲状态。在每个有效状态对应的时间段里,经过预先设置,GPIF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1)驱动(使为高或低)或悬浮6个输出控制端;(2)采样或驱动FIFO的数据总线;(3)增加GPIF地址总线的值;(4)增加指向当前FIFO指针的值;(5)启动GPFIWF(波形描述符)中断。除此之外,在每个状态,GPIF可以对以下几个信号中任意两个进行采样,它们是:(1)RDYX输入端;(2)FIFO状态标志位;(3)内部RDY标志位;(4)传输计数中止标志位。把其中两个信号相与、相或或者相异或,根据结果跳转到其它任意一个状态或延迟1~256个IFCLK时钟周期。当然也可以根据输入端的信号进行跳转或延迟。GPIF波形描述符通常用Cepress公司的GPIF工具(GPIFTOOL)进行配置。它是一个可运行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程序,与FX2的开发包一起。
在这种方式下,所有的读写及控制逻辑通过CY7C68013的GPIF以软件编程的方式实现,且控制逻辑的变换方便灵活(只需要改变接口的一个配置寄存器的值)。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
本数据采集系统只用到了两个输出控制CTL0、CTL1和一个外部输入RDY0,它们分别接MAX115的CONVST#、WR#和INT#。数据总线用双字节,其中FD0~FD11接MAX115的数据输入端D0~D11,FD12和FD13接控制字输入端的A2和A3,FD0和FD1复用做控制字输入端的A0和A1。MAX115的采样基准时钟由FX2的输出时钟经三分频得到,为16MHz。对应四种数据传输方式(八种不同的采样模式),GPIF的控制及握手信号波形有所不同。四通道同步采样的时序图如图3所示。
在第一个判决点,若采样数据已准备就绪,MAX115传给GPIF一个负脉冲信号RDY0;根据此信号,波形按顺序转入2、3、4、5状态,使指向内部FIFO的指针在每个时钟上升沿加1,依次读取四个数据,取完数据后利用CTL0的上升沿启动下一次采样。若在状态1时没有出现负脉冲,则直接跳转到状态6,之后重复执行此波形描述符。
三通道同步采样时,读取数据的状态只需要持续三次。其它采样模式控制波形的设计依此类推。
2.3固件程序设计
固件程序是指运行在设备CPU中的程序。只有在该程序运行时,外设才能称之为具有给定功能的外部设备。固件程序负责初始化各硬件单元,重新配置设备及A/D采样控制。固件代码的存储位置有三种:第一种是存在主机中,设备加电后由驱动程序把固件下载到片内RAM后执行,即“重新枚举”;第二种方法是把固件代码固化到一片EEPROM中,外设加电后由FX2通过I2C总线下载到片内RAM后自动执行;最后一种方法是把程序固化到一片ROM中,使之充当外部程序存储器,连在FX2三总线上。笔者选用第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便于系统的调试和升级。固件程序框图如图4所示。
3用户程序和驱动程序
3.1驱动程序的编写
该系统需要两个驱动程序,即通用驱动和下载固件的驱动。通用驱动完成与外设和用户程序的通信及控制;而下载固件的驱动则只负责在外设连接USB总线后把特定的固件程序下载到FX2的RAM中,使FX2的CPU重启,模拟断开与USB总线的连接,完成对外设的重新设置。主机根据新的设置安装通用驱动程序,重新枚举外设为一个新的USB设备。
通用驱动程序一般不需要重新编写,用Cypress公司已经编好的驱动ezusb.sys;而下载固件的驱动则必须定做,其详细操作过程见参考文献[2]。
3.2用户程序的编写
用户程序是系统与用户的接口,它通过通用驱动程序完成对外设的控制和通信。在编写用户程序时,首先要建立与外设的连接,然后才能实施数据的传输。启动采样后,为了保证不丢失数据,用户程序应该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线程专门获取外设传来的数据。程序中主要用到两个API函数:CreateFile()和DeviceIoControl()。CreateFile()取得设备句柄后,DeviceIoControl()根据该句柄完成数据传输。程序代码简要如下:
hDevice=CreateFile(″\\\\.\\EZUSB-0″)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
FILE_SHARE_WRITE,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
If(hDevice==INVALID_HANDLE_VALUE)
{
Application->MessageBoxA(“无法创建设备,请确认设备是否连上!”,NULL,IDOK);
}
else
{
DeviceIoControl(
hDevice,
IOCTL_EZUSB_BULK_WRITE,
&blkctl,
sizeof(BULK_TRANSFER_CONTROL),
&inBuffer,//定义的数据缓冲区
sizeof(inBuffer),
&nBytes,
NULL);
……
}
测试工程师也可采用以下这种方案:从德克萨斯的办公室上互联网打开Web页自制一个用于记录结果的表格点击指定的空白区域此时,位于井边的仪器自动执行适当的测试并在表格上显示文本或图形数据,同样,这种方式也可在无人情况下完成设备校准、故障清除等远程服务。
模式变迁
根据测试方法,测试结构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线形分布式结构远程分布式结构在线形分布式结构体系中,所有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仪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器、数据统计进程控制硬件和软件等——都顺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上。远程分布式结构则假设仪器和控制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同一端,有关它们的进程控制则在另一端进行。这种方式包括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这种测试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仪器I/O标准也接收了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已经可以升级为远程数据服务器。这些都使各种类型的通讯成为可能。不管在一座楼内还是地球的两端,测试工程师们现在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协调生产进程。已经有一些标准协议和产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提供了基本构架。很多开发环境也允许开发无缝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然而,虽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这类开发环境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功能,但它们缺乏测试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开发的可视化工程环境(简称HPVEE)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等一些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些工具,测试工程师在构筑测试解决方案时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过Netware或其它的互联网浏览器连接远程端点,简化用于两地通讯所需的软件设计工作量。
图形化编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知道关键字并遵循复杂的语法规则才能产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以及逻辑错误。相比之下,图形编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初始条件运行结束后,环境会自动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而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实现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创建图形显示方式、支持鼠标和键盘控制、选择输入输出显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编程时间,更重要的是测试工程师认为图形技术更加方便有趣,从而鼓励他们在更多的场合应用这些工具。另外,此软件还支持众多厂家生产的仪器驱动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标准的所有仪器模块。它还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类型的仪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网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还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总线。
对用户的透明度
远程分布式结构体系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应归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户和他访问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间存在的臣离所引起的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测试仪器在同一个房间.在其它建筑物内,在另一个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软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假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监测站需要控制位于一个卫星上的仪器。操作者必须知道卫星运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知道监测链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过利用VXI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间、操作者和卫星之间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种操作权转移方式。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测量过程,比如炼钢厂或其它充满高温或腐蚀性空气的环境,不适合工作人员在同一所房间内监测和控制仪器。另外一个应用是从一个大的测试单元检查测试参数.比如一架天线或飞机的翅膀.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VXI机箱来执行所需的测试,而网络技术则允许在一个中心控制点来处理所有仪器。还有一个就是仪器共享问题。假设一个工作组中有若干个科学家.他们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点的一个价格昂贵的仪器集。VX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使用这些仪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生产者将生产线上所有的测试点连接到指定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上有一个Oracle数据库和所有结点需要的测试程序。这样,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在扫描粘贴在传送带设备单元上的条形码并传送给服务器后,由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案并通知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决定所要测量的部件和参数。操作者只需将设备单元安装到固定的机架上,按下按钮即可,测试结果会自动返回给服务器。
远程诊断
测试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排除远在12000英里以外的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维修费用。例如,我们在服务器上设置了设备诊断、校准和自检专家库,为位于吉隆坡的测试点分配一个IP地址,这样,远在美国圣大菲的测试工程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点提供的信息来运行设备的诊断和校准程序,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进行。
在不远的将来,服务器将支持在一个测试点上运行多种传输协议。通过膝上型电脑,测试人员可以浏览各个测试点信息,并在相应测试设备上运行诊断系统。“热链接”(超级链接)技术允许访问驻留在第三方系统上的校正系统,测试点可直接下载而不需测试人员身临其境。展仪器功能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Web页,一个拥有自己的http服务器和html页的仪器,将仪器的IP地址通过“热链接”技术同Web页连接起来。用鼠标点击热点“校准”就可以访问到校准Web页,它包含仪器的标准规范和校准程序。如果需要寻求仪器生产厂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级链接可直接连接到提供此项服务的主页上。它可以自动将我们使用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果仪器在其内部有一个http服务器和Web页,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操作也相应被简化。仪器的Web页应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时为了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客户,这种在线帮助系统甚至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校准功能。当然,它还应支持硬拷贝和打印功能。在这种结构中,仪器就不需要连接到GPIB总线或VXI机架上,而只需象协调其动作的PC一样,连接到局域网上即可。
创建一个解决方案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关卫星的那个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叠架式仪器。它采用一个支持VXI组织TCP/INST协议的局域网/GPIB总线转换器,即HPE2050来实现以上测试过程,这种系统通过HPE2050连接到局城网上,然后用GPIB母线和仪器连成一体。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驻留有测试仪器控制程序的测试点工作站组建一个测试广域网,实现远程分布式测试。
基于VXI的解决方案是把HPE2050转换器连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内嵌式控制器配置为一个支持TCP/INST协议的服务器,这样控制器通过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网连接起来。TCP/INST协议是HP实验室的研究员在标准RPC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局域网传输协议。随后,VXI组织将其接纳并作为分布式VISA的基础。采用此协议的HPVISA可通过HPE2050访问仪器或运行在服务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属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组建分布式测试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还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结果是从远地通过不同路径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数据包不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指定地点。这个瓶颈通常来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网,尤其是小公司组建的局域网。另外,在数据包横跨美国大陆时,一些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会导致70%左右的内容丢失,其结果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缓慢。另外,工业标准变动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分布式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中包含计算机间的通讯进程,所以应用程序内存驻留数据在网上传输和在另一个计算机进程的内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传输率不仅和机器本身的速度有关,也和局域网上所运行的协议有关。例如,理论上,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但如果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实际上它只能达到1Mbps甚至更低,远远低于一些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数传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无钱解决方案,使远程地点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话线才能通讯,从而降低费用。它只需要以下这些设备,如一台PC、所需的仪器系统、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自包容的且价格低廉的监测站,使分布式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体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统——包括远程主机和远程进程仍然采用一种主从式结构,它极大地限制了软件对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对于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的监测,必须在智能化前端机进行的系统,这种结构由于互联网的低数传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无法得到应用。
增加前端机测试软件的功能,减少测试仪器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量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案要求仪器在不需要远程服务器干涉的情况下,本身就具有独立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比如,每台仪器拥有一个JAVA虚拟机,可以通过当前的Web协议下载JAVA进程。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
(2 ) 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 ) A 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 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 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 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 2M 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 )A 市 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 网络结构
2.2 网元配置
2.3 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 1 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 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 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 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 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关键词:多线程技术,多线程优先级,时间片,同步,临界区
引言:
多线程技术的思想已经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它允许CPU处理器时间共享,即很多用户可以共享处理器,每个用户的任务都分配到一段处理器时间。多线程是现代操作系统有别于传统操作系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多进程的概念。
所谓线程就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多线程程序是指一个程序中包含有多个执行流,多线程是实现并发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进程和线程一样,都是实现并发性的一个基本单位。
1.基本概念:
1.1线程与进程的主要区别:
①同样作为基本的执行单元,线程的划分比进程小。
②多进程每个占有独立的内存空间,而多线程共享同一内存空间,通过共享的内存空间来交换信息,切换效率远远高于多进程。
③Java线程调度器支持不同优先级线程的抢占方式,但其不支持相同优先级的时间片轮换。
④Java运行时系统所在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XP)支持时间片的轮换,则线程调度器就支持相同优先级线程的时间片轮换。免费论文参考网。
1.2Java多线程的特点:
1.2.1多线程的继承
由于Java引入了包的概念,从而使类的继承更加简便,线程的创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Java多线程的实现有两种办法
①通过Thread继承,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主要用继承自Thread类来实现Java的多线程技术。
②通过Runnable接口。
1.2.2Java多线程的同步技术
Java应用程序的多个线程共享同一进程的数据资源,多个用户线程在并发运行过程中可能同时访问临界区的内容,为了程序的正常运行,在Java中定义了线程同步的概念,实现对临界区共享资源的一致性的维护。
1.3.3Java多线程的流程控制
Java流程控制的方法有Sleep().Interrupt().Wait().Notif().Join()等。
1.3.4临界区
在一个多线程的程序当中,单独的并发的线程访问代码段中的同一对象,则这个代码段叫做临界区,我们需要用同步的机制对代码段进行保护,避免程序出现不确定的因素。
1.3.5同步机制
Java中支持线程的同步机制,它由synchronized方法实现,分为同步块和同步方法,在下面的讨论中用synchronized的同步块来解决问题。
2.多线程同步机制在车票系统的实现
2.1下面就以售票系统中所涉及的问题来讨论Java的多线程同步机制问题,在售票系统中由于很大一部分时间可能有多人在购买车票,所以必须开辟多个线程同时为他们服务,在这里我设有四个售票窗口,则开辟四个线程来为四个窗口服务
模拟图如下:
窗口1 窗口2窗口3 窗口4
Thread1Thread2 Thread3Thread4
售票窗口模拟图
2.2出错的程序代码如下:
class TicketsSystem
{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lThread kt=new SellThread();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
}
class SellThreadextends Thread
{
inttickets=60;
public voidrun()
{
while(true)
{
if(tickets>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 '+tickets);
tickets--;
}
}
}
}
在上面的程序中为了简单起见,我把一班车的车票数定为60张。这个系统在交付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后,车站管理人员说系统出错了,当票卖完了60张后,当还有人来买票后,它有时还会打印出票来,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我仔细研究后得知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当第一个售票窗口(Thread1)进入
if(tickets>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tickets);
Tickets--;
}
代码段后,它的时间片到期,然后第二个售票窗口(Thread2)进入if代码段,它的时间片已到期。然后第三个窗口(Threas3)进入if代码段。免费论文参考网。同理第四个窗口(Thread4)以一样。当然这种线程在进入代码段后时间片到期的现象并不多见,但作为车站长时间工作的售票系统来说,这种错误就可能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便于观察到这个错误,我调用了Thread类中的Sleep()方法,程序中的错误就直观的表现出来。免费论文参考网。
2.3直观反映出错的程序如下:
class TicketsSystem
{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lThread kt=new SellThread();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
}
class SellThreadextends Thread
{
inttickets=60;
public voidrun()
{
while(true)
{
if(tickets>0)
{
try{
Thread.sleep(20);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 '+tickets);
tickets--;
}
}
}
}
运行结果如下:
Thread-1 sellticket 60
Thread-1 sellticket 59
…………….
…………….
Thread-4 sellticket 1
Thread-3 sellticket 0
Thread-1 sellticket -1
Thread-1 sellticket -2
从上面的执行结果就可以看出为什么系统中票已卖完还可以继续卖几张的原因,就是因为当系统中只有一张票的时候,第一个线程都进入了if代码段里面,它睡眠20毫秒,第二个线程进入if代码段里面,它已睡眠20毫秒。以此类推,第三,第四个线程if代码段里面,从而导致了系统继续把0,-1,-2的票打印出来,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下面我采用Java多线程同步机制中的同步块技术来完善这个代码段,问题得以解决。
2.4修改后的程序代码如下:
classTicketsSystem
{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lThread kt=new SellThread();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
}
class SellThreadextends Thread
{
Object obj=new Object();;
inttickets=60;
public voidrun()
{
while(true)
{
synchronized(obj)
{
if(tickets>0)
{
try{
Thread.sleep(20);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 '+tickets);
tickets--;
}
}
}
}
}
它的实现原理是当有一个线程进入同步块之后,其它线程就没有机会进入同步块程序,只能等到进入同步块的线程退出以后才能进入同步块程序,这样就避免了系统在车票卖完了以后还能继续卖票的问题。
结束语:本文讲述的关键问题是借助多线程的同步机制来解决长途汽车站售票系统中的售票系统的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借助多线程的同步机制解决了上述问题,使系统得以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Java编程思想 Bruce Eckel 著 候捷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Paul S.Wang 著 杜一民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Java网络高级编程金勇华 曲俊生等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4.Java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於东军 杨静宇等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Java与模式阎宏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本站提供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具体可以联系QQ 或者写信至信箱 咨询。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
*-*-*-*-*-*-*-*-*-*-*-*-*-*-*-*-*-*-*-*-*-*-*-*-*-*-*-*-*-*-*-*-*-*-*-*-*-*-*-*
【摘要】教育理念, 教育对象、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教育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监控等。它完全不同于网上学习。也就是说, 把一门课制作成课件放到网上去, 学员上网学习, 不是网络教育, 只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学习行为。网络教育要做的就是, 为这些处于多重教育生态环境之下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育对象、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教育评估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国家级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正文】
一、什么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这个理念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有人提出来。传统的课堂学习是用指定的课本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学习内容, 到指定的教室听老师讲解课文, 考试内容限于课本范围之内。而基于资源学习相比之下的显著特点是没有指定的教室, 没有老师逐字逐句讲解课文,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类、多模态首要学习资源以及助学资源。基于资源学习的条件是: 一是资源开发与建设处于首要地位。资源突出多样性、多模性、技术性、多通道性、随意性。二是学生首先要学会对资源实行按需分类、筛选和管理。三是学员要学会快捷有效地使用资源。四是资源提供者为学习者提供的多种助学服务体系。五是资源提供者构建一整套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对资源开发自身和资源实际使用状况实施过程动态跟踪。六是建立一套对各类专业人员包括学员的培训机制。网络教育不同于网上学习。网络教育首先是一个系统, 包括教育理念, 教育对象、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教育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监控等。它完全不同于网上学习。也就是说, 把一门课制作成课件放到网上去, 学员上网学习, 不是网络教育, 只是网络教育的一个学习行为。网络教育要做的就是, 为这些处于多重教育生态环境之下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生态系统”。也就是说, 网络教育就是使学员的学习行为只要调用最小的认知能量就可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党校网络教育的应用模式探讨1、讲授型模式讲授型模式突破了我们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 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 学习地域可以无限广。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同步式, 通常是教师通过网络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W eb 页面同步向学生传送, 在W eb 页面中, 内嵌表单等程序, 供学生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 另外一种是异步式, 通常是教师事先将教学内容编制成W EB 页面, 存放在服务器上, 学生通过个人电脑等终端浏览这些页面,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 便以电子邮件、网络电话或者是BBS 留言等方式询问教师, 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2、讨论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利用BBS系统, 由各授课教师在网络上建立相应讲座的主题讨论组, 学员登录网络, 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或讨论; 另一种, 可以利用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 且具有超媒体特点的WWW网络, 在WWW 的平台上实现讨论学习。3、探索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先在网络上设置一些适合特定学员对象解决的问题和案例, 然后向学员, 要求学员解答。可以提供大量与问题和案例相关的资料供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另外, 也给学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提供适当的启发或提示。
【本站说明】职称网:专业致力于职称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发表、职称方面及学术论文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论文题目
如:《考试周刊》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保证通过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关键字】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建筑单位工程活动中直接形成各种形式信息的历史记录,是工程施工全过程详细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综合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与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建筑施工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剖析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二.施工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技术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渐渐地和国际标准接轨,施工资料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须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管理。
2.真实记录工程质量
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手材料。
3.对工程建设后的后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交付使用―定时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环境、业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施工资料成为工程交付使用后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客观依据,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时的现场依据。建筑施工资料能为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时提供管线布局、隐蔽工程等的参考数据,起到范例作用。
4.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保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5.体现建筑企业内在质量的标准
施工资料是建筑企业技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成为建筑企业内部员工技术经验交流的参考材料,与其他建筑企业技术交流的案例依据,对建筑企业其他工程项目建设起指导作用,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料编制缺乏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施工资料制作和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资料编制落后,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闭关修炼”施工资料。施工资料不完整,部分资料未编制或者漏编,部分资料外借后未及时归还,部分资料保存不妥,检查记录表填写不完整等。“闭门造资料”,一些建筑施工资料找不到任何缺点,现场实测实检、工程项目试验数据堪称完美,与现实规律不符。施工单位在试验中取样频率不足、取样代表数量偏少、取样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干脆不试验,不取样,直接“做”出一组完美的数据,使得相关资料缺失了真实性。
2.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及时将现场资料归档的责任意识。资料员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习惯,甚至出现部分资料员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现象。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环环脱节,导致施工资料管理责任不到人。
3.资料管理纵、横向不交圈
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各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资料的编制与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经常出现互相间缺少交流,导致施工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交圈不吻合。
4.资料利用率低下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阅施工资料的习惯,而是凭经验,凭记忆查找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质量缺陷,没有及时到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技术资料,而是找原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了解隋况,凭记忆准断。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5.缺少信息化管理
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还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在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整理上完全凭借工程经验或者照搬别的工程资料管理目录,检索依靠人工检索,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离标准化尚有距离。
四.施工资料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重视程度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选派懂业务、精管理、有责任的优秀人员担任专职资料管理员工作,统一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整编工作,专门划出资料存档的场所,确保施工资料保存的安全性。
2.制定资料管理规范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包含:资料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书写规范、依据规范、资料内容、移交实检,归档职责、存档办法等。
3.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资料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培养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队伍,使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更新观点、提高认识、由被动变主动,认真理解和落实国家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规程,提高施工资料管理水平。
4.将施工资料管理纳入年终考核
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的资料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5.建立激励机制
资料员薪资结构打破常规,采取低底薪,高奖励制度。以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权重内容,细化考核内容,重奖重罚。相关技术人员考核加入资料编制与管理内容,加强各工种之间的沟通,实现工种资料间交圈吻合。
6.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施工资料
开始信息化管理。通过开发施工资料管理软件,依托数据库实现对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处理以及检索,推动施工资料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客观的记录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和数据,是施工过程和后续工程维修管理的纽带,施工资料的好坏―定程度上反应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软硬并举,信息化管理,切实的落实建筑施工资料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友军 韩金 谢士杰 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2]唐孝敏 浅谈施工管理中工程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7期
[3]黄勇瑞 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资料管理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期刊论文] 《广东化工》-2010年12期
[4]吕仁军 关于工程建筑中竣工资料管理的几点粗浅看法[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10年35期
[5]罗文生 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议[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1期
[6]梁春花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5期
关键词:地铁工程测量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论文参考网。
地铁工程测量的测量特点
(1)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出入口和风道。采用明挖及盖挖顺作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转换快,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2)地面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由地面传递到地下,必须保证精度,且要布设形成检测条件并经常复测控制点。
(3)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净宽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加宽量:50mm综合施工误差+H/150钻孔灌注桩施工误差及水平位移。论文参考网。
(4)区间暗挖先通过竖井,再通过横通道分别进入左、右线隧道,并且曲线半径较小,造成了后视距离短、转角多,给正洞内导线延伸带来一定难度。
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地铁工程特点,利用建设管理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内按精密导线网布设。
精密导线技术精度要求:导线全长3~5km,平均边长为350m,测角中误差≤±2.5″,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方位角闭合差≤±5(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导线点位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城市导线标志埋设。位于车站地区的导线点必须选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而且应能与附近的GPS点通视。
车站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测设好的平面控制网,以车站的两个轴线方向为基线方向,直接把轴线控制点测设于车站基坑边,经检查复核无误后,设立护桩,利用轴线控制点通过全站仪把车站轴线直接投测到基坑内,并对车站结构进一步进行施工放线。若受场地影响,为保证测量精度,也可按以下分步方法进行测设。
区间暗挖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竖井平面尺寸较小,井深多在20米左右,拟采用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即通过竖井悬挂两根钢丝,由近井点测定与钢丝的距离和角度,从而算得钢丝的坐标以及它们的方位角,然后在井下认为钢丝的坐标和方位角已知,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出地下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这样就把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了。
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点,用尺子量测两点的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2mm以内,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
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在隧道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调节后的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切线或弦线的方向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要经常检测激光指向仪的中线和坡度,采用往返或变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
高程控制测量
(1)车站高程控制测量
对于车站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车站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2)区间隧道高程控制测量
区间隧道高程测量控制,通过竖井采用长钢卷尺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井下,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论文参考网。先作趋近水准测量,再作竖井高程传递。
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
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
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直线夹角不符值≤±6″,曲线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
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
参考文献:《城市测量规范》CJJ8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工程测量》 邵自修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工程测量》 扬松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4
关键词: 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再利用
1.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1.1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质和学术价值决定了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必要性
学位论文通常指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为了获取学位资格,向学校或其它学术机构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它是学位申请者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总结,是具有一定独创性的一次文献。论文的选题一般都是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所探讨的问题相对专一,对问题的阐述详细、系统且不乏新颖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重要问题。因此,学位论文与普通科研论文相比,具有文献分析面广、数据与图表量大、理论分析充分且深刻、参考文献大等特点。基于以上原因,学位论文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是进行学术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源[1][2]。
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公布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其中教学类文件材料的归档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的相关规定执行。在《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中,第十条为优秀的、典型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评审意见。第十一条为研究生及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册、学位论文及有关审批文件。因此,电子档案材料的归档是必须的。
1.2山西师范大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进一步完善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山西师范学院本科院校,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并入,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随着该校博士点的申请成功,该校已经具备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学位授予资格,未来还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科的发展必然要求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进一步完善。
2.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校逸夫图书楼310室是博硕论文库,从中可以获取纸质版和电子版的硕士论文资料。其中电子版的硕士论文是从1994年至今的,并且大部分为Word格式。而历年的学士论文资料只能从各学院获得。
第二,学位论文的Word格式存放不仅占用内存空间大,并且安全性差。
第三,该校要求硕士毕业生在离校前必须将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学位论文直接提交给校研究生处存档。其中电子版的论文资料采用文件夹嵌套形式存放和管理,由于审核力度不够,因此提交的电子版论文在格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把封面、摘要、正文等分别存放在多个Word文档中,给电子论文的管理和电子论文的入库带来了很多不便。而学士论文的存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四,校图书馆自建资源中提供了一个VF开发的博硕论文摘要查询系统,但它只提供了简单的论文摘要查询功能,没有实现论文全文在线阅读、论文提交和论文下载等功能,这样的系统不利于学位论文的再利用。
第五,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中提供CNKI系列数据库(清华同方),但是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没有山西师范大学的论文资料。
第六,硕博论文库设在逸夫图书楼,属于新教学楼,很多学生不了解情况,此阅览室参阅人员相对较少,因此,本校学位论文的再利用率非常低。
3.加强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3.1加强对学位论文管理的重视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统一学位论文组织形式。在对原规范进行合理的完善和补充后,出台一份新的、细化的论文组织形式规范文件,并具体落实到各学院。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完成后要提交一份格式正确的学位论文电子版,并且要求相关人员审核电子版格式正确后学生方可毕业离校。
第二,pdf格式的文件占用内存小且安全性好,排版成功后不易被修改。因此,校方应该要求各学院相关人员进行Word格式转pdf格式的技能学习。经过这样的严格要求,相信一两年之后的学位论文都将以pdf格式提交,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第三,对论文答辩为优的学士论文进行归档。
第四,一些技能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开发软件系统作为论文的支撑,除提交电子版的学位论文外,还需同步将另外两份文档提交。一是将所开发软件系统打包后提交;其次为一份日志文档,将系统使用说明做简要介绍。
第五,图书馆采用一些措施加强宣传,积极提倡大家利用本校学位论文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工作。
第六,开发一个基于山西师范大学,功能完整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2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2.1开发检索系统益处
首先,学校本科生在大三阶段要选择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学士论文的设计、开发和撰写,很多学生在选择导师和选择论文题目时存在很多疑惑。开发一个学位论文检索系统能够让他们很快查询和了解相关导师的研究方向,尽快锁定自己的论文方向。
其次,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需要和学院沟通选择自己的导师并开展科研工作,但是很多人对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了解不足,所以检索系统的开发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检索系统的开发让导师的指导作品和学生的学位论文公开化,论文的公开化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必然带来本校学位论文质量的显著提高。
因此,为了实现该校毕业论文,特别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再利用,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山西师范大学,功能完备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3.2.2检索系统功能
第一,功能完整。学位论文检索系统是一个集注册登录、论文提交、论文检索、论文统计、论文评价、后台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其中论文检索为核心模块。
第二,论文提交模块包括论文电子表单的提交和论文全文的上传。
第三,系统应该设有审核机制,相关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后台对已经上交的论文信息进行审核。
第四,论文检索模块应具备初级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并具备两种匹配方式即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
第五,学生登陆系统后可在线查看论文全文并免费提供全文下载功能。
第六,系统需收录山西师范大学1994年至今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2500余篇。
第七,论文表中的字段分为:基础检索字段、排序辅助字段、审核字段、上传字段、图书馆收录字段,其中论文编号是主键,学生学号是外键。基础检索字段还需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导师姓名、导师单位、学位级别(硕士或博士)、学位类别(全日制或教育硕士)、论文类型(应用型或基础型)、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备注、学位授予年度、中文题名、英文题名、中文副题名、英文副题名、中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等。
3.2.3相关度检索排序算法
深入研究高校学位论文管理中学位论文检索算法。传统的基于查询项匹配的检索算法存在返回信息过多,且查全率、查准率不高,用户筛选不方便等问题[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相关度检索排序算法,已应用于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采用非全文索引,即只对论文题名(caption)、关键词(keywords)、摘要(abstract)建立索引,然后用Lucene中文分词器对caption、keywords、abstract及用户输入的检索词进行分词处理。在分词处理的基础上实现检索和排序。
相关度检索排序算法[3][4][5],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选择学科门类。教育部公布的十二个学科门类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由于用户一般会选择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进行查询,因此学科门类的选择和限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一词多义”问题。
第二步,采用“检索项+caption+keywords+abstract”组合查询技术,并去除重复项,得到检索结果集。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四到六个,能有效地表征论文的主题。但是由于用户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关键词不能很好地代表全文。本文提出“caption+keywords+abstract”组合能够更好地代表全文,能够很好地提高查全率。
第三步,计算相关度,并按照相关度的大小,对检索结果集重新排序。位置因子中caption优先级别为一,keywords优先级别为二,abstract优先级别为三。优先级别相同的论文则计算检索词的词频,词频越高排序越靠前。本原则能够很好地提高查准率。
新算法较原算法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有较大改进,用于学位论文检索的效果明显,且实用性很强、易于工程实现,基本满足了高校学位论文检索的需求。随着各高校自主研潮的推进,开发和使用校本系统必将是一种趋势。
相信随着学校对学位论文管理的重视和学位论文检索系统的使用,该校学位论文的利用率会很快提高,并且一定会带来学位论文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春华.我国数字化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建议,省略.
[2]赵嘉朱.中国学位论文管理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
[3]袁铭蔚.基于本体的向量空间模型的压缩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2.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云计算,智能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继续教育章节中,将“办好开放大学”列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的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建设开放大学要适应社会和学习者需求而定,面向地方、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办学的基础上,开放大学还应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其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而云计算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分布式计算、网络计算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是一个庞大的虚拟化资源池(由硬件、开发平台和服务等组成),上述资源可以动态地依据各种规模的负载进行自动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所以,可借助云技术,为开放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云计算提供3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个是基础设施架构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第二个是应用程序与低层服务协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第三个是通过多个廉价服务器之间的冗余,利用软件获得高可用性。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和答疑系统便是其中的第二种特征,即该系统与低层服务协作,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云计算在教学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构架毕业论文怎么写,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资源,为开放成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关乎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开放学员一般是在职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长期脱离理论、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不可能完全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而在课程教学中,面对的学员学习背景、层次多样化,造成学员知识点出现断层现象,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云计算,为学员建立个性化智能化的辅导流程,进行虚拟答疑,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二、已有教学辅导形式及其特点的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辅导,是指教育者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经验在固定空间(教室)、固定时间(统一上课时间)面向受教育者(一般在30人以上)进行讲解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一般依据大多数者的可接受程度来安排教学进度。
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辅导,一般依据在线平台,进入课程中,在该课程设置上一般包括教师管理、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网络服务等。
(1)在“教师管理”模块中,一般是教师上传各种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说明、课程考核方案和其他教学信息等。
(2)在“教学资源”模块中,一般是供学习者下载浏览各种学习的资料。
(3)在“师生互动”模块中,最为常用的便是BBS,一般供学习者和教师进行网上留言核心期刊。
(4)在“网络服务”模块中,也只是提供电子邮件、数字图书馆等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辅导是一种实时互动、同步交互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当时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模式等,与此同时,该方式受到时间、空间限制,不适合开放学员特点。
现有的网络教学辅导虽然通过网络作为媒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为多数开放学院所接受,但明显缺乏实时互动与同步交互。往往是教师上传资料多日,学员才注意到,或是学员在BBS中留言,想要及时得到回应却未能实现。实际上,现有的网络教学是一种“大同步、小异步”的形式。
三、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的规划
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开放教育辅导是具有实用意义的,基于云计算本身特点,可以将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向开放学院提供智能型云计算服务。现介绍远程教育智能辅导平台的架构。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基础设施模块、应用接口模块、教育应用模块、学员应用模块等。
(1)基础设施模块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器、网络设备和虚拟服务器、虚拟网络等。
(2)应用接口模块主要涉及开发环境、公用的应用程序接口、网络服务等,主要是由开发人员进行的系统管理操作。
(3)教育应用模块主要提供教学平台、学习跟踪和学习记录数据库、教学专家系统等。
(4)学员应用模块主要面向开放学员,用于远程登录开放平台毕业论文怎么写,在线学习、查阅教学资源,智能辅导系统记录的学员个性化学习数据,制定出适合该学员学习进度,为每个学员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课程间知识点的链接,方便学员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在云计算模式下,首先由课程专业教师依据课程特点,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课程重、难点以及学生对各要点的领悟掌握情况,建立较为初期的辅导数据库系统,并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创建在线测试系统(目前已实现)和知识点链接系统,依据学员测试结果,判定该学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知识点是否存在断层,同步更新辅导数据库,针对每一学员生成专属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包括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四、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的可行性
云计算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构架,为开放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活动所需的信息化服务。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系统,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而言,各市属院校已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创建辅导数据库的能力和开发智能辅导系统的实力。利用该系统,不仅保留了原有网络教学辅导的优势,同时增强了教学辅导的实时性和教学个性化要求,最大程度提高学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开放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 软件学报,2009,5.
[2]章泽昂,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 技术应用,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