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第1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字:高中化学;科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25-01

一、前言

随着新教改进程的不断深入,目前高中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全面综合学习素质的科学培养,因此展开立足实践、全方位、多视角的素质教育便成为目前高中实践教学中的先进、广泛的科学教学模式,作为高中教学中基础学科的化学教学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二、完善培养学生的全面科学素质

掌握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其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科学工作管理的基础工具。而高中阶段则是高中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最基础时期,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注重对教学基础环节的强化,促进教学活动的丰富开展,牢固树立学生善于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才能最终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化学学科中富含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包含众多的基础氧化与还原过程、分解与化合反应、结晶与溶解组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中的反应原理、量变与质变特征规律,强化他们对各类元素的特征熟练记忆,将辩证唯物主义寓于化学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用灵活的辩证思维、丰富的科学素质促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形成。同时,我们还应强化化学教学与社会关系活动发展的充分融合,通过来源于实践的科学指导,穿插渗透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化学事件影响强化树立学生的环保化学实践意识、节能化学科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养成积极学习化学,充分挖掘化学优势的应用能力,并在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驱动下依据科学化学素质为社会良好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科学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精髓,只有掌握了全方位的科学能力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形成主动探索的实践能力。同时科学能力的塑造过程来源于对科学知识的认真传授与学习,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只有依据高中生需求采取现代化、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及科技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勇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综合的科学能力。

(一)激发化学思维,促进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因素的源泉,其涉及的众多领域恰好与化学学科的丰富、多样特点充分契合,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类比、对比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进行卤族元素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充分利用该族类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突出特点,在令学生了解氯元素的相关特性后,便进行深入的演绎推理式教学,指引学生推导出其他元素的纵向特性,从而充分培养他们形成善于观察、善于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依据该族中包含的不同电子层数量,将其中的各个元素固有特性进行横向对比,令学生找出元素间的显著特点、共同性质与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深入分析与科学对比的化学思维能力。针对化学教学中包含众多的实验环节特性,我们还应充分树立学生善于观察及勇于实践的综合能力,将这些化学学习的最基本研究方法通过最科学的指导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客观的,能通过综合观察给出化学现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最终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本质。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全方位、多视角的培养方式,不仅注重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综合智力的培养,使他们明确化学实验的操作目标,并以主人翁的意识在实验环节中秉承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细致的进行每一项化学实验操作,并最终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二)强化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理解及创新能力

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提升教与学综合水准的必要保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与高效的学习方法等环节入手,丰富的引入生活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化学现象的灵活多变及富含生活要素的特征吸引,产生强烈的化学学习欲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消化并逐步扩充知识范围的重要技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牢固的掌握化学相关概念、化学规律的来源背景及客观的实验条件等,并能深入分析化学变化的根本原因及作出相应的科学判断。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越来越需要实践能力完善、适应能力强的综合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系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只有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全面的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课外化学实践活动,通过定期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实验技能比拼等专项训练环节,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最终形成综合的创新学习素养。

四、结语

总之,广大高中教师只有从基础建设做起,从夯实学生的整体素质建设入手,促进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需求开展优化建设、基于化学学科生动形象特点、内容丰富特征、实验趣味有力条件开展兴趣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素质与学习理念,并促进他们养成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使他们成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综合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素养;兴趣;作用;方法

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利于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化学教学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我认为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提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标也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教学白色污染时,通过生活中的污染严重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污染,作为中学生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哪些做不到但是可以向其他人宣传的,让学生对环境保护尽自己的力量;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烧碱催发海蛰、蹄筋;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教师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用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对学生鼓励、鞭策、引导。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开展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高深的知识,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培养其科学素养,从而将学生的独立能力、想像力、创新能力诱导出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如学习水时可向学生介绍纳米技术在净水中的应用,介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话题;学习原子结构时,介绍核武器的制造、层子的发现等,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四、重视化学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

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讲述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人类社会将不断进化,从原始、愚昧、落后的状态一步步向进步、文明、富裕、繁荣前进。如学习我国化学工艺发明较早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时,向学生介绍纸的发明及纸的西传、瓷器在世界上享誉的地位、火药的发明及应用等。在学习常见的盐讲到碳酸钠时,介绍我国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时机和分寸,通过介绍表现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多渠道获取信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现在的信息源十分丰富,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网络每天都在传播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整合资源,加以指导,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技从书,看电视节目“我爱发明”、“原来如此”,通过“科学教育网”、“学生科技网”等获得大量资料,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体现化学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各种信息不断收集、积累、吸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短时间能够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去思考、去质疑,需要教师天长日久才能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课程 人文素养 教学

[作者简介]林筱颖(1979-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旅游教育教学。(广西 柳州 545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高职学生素养培养与评价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A4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76-02

当今,人文主义教育的复兴已成趋势。重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倡导要教会学生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学等人文知识,教会他们理解和升华这些人类文化知识,并内化形成对自己、他人、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格情感、思维品质和社会责任等精神领悟。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轴。高职旅游文化课程作为一门人文色彩浓厚的社科类课程,在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上具有一定的特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中:“阴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所谓“人文素养”,大家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人所拥有的诸多素质之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一点还是得到认同的。正如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所述的11种层次的人文素养内涵,即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精神收获的总和。在当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健康人生和高尚品格必不可少的精神氛围,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体现都有赖于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掌握和形成。

二、高职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1.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存在偏差。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短、经验少、文化基础浅,特别是在当下蓬勃扩招发展时期,因“外延式规模发展”“重实用轻人文”“重专业技能淡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等负面影响,使得高职人文素养教育流于形式,处在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更谈不上形成规范化的培养教育体系。如何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项熟悉而全新的工作,以至于曾一度出现偏差,要么一味模仿或复制本科模式,定位模糊,特色缺失;要么将中职的教育模式简单升级,流于形式,毫无效果;要么培养“工具人”不重视“社会人”的综合培育,功利性、实用性过重。

2.高职人文素养建设低层次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偏差,为了建设而建设,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内化沉淀的过程,急功近利只求短期外显成效,往往将学生素养的培养工作等同或附属于学生管理、文体活动、思想政治、党群工作,仅把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看作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使得人文素养教育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脱离课程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建设的简单化、低层次化。

3.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加上高考“应试教育”“重理轻文”现象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文历史、艺术地理等基础知识贫乏,文明礼仪及素质较低;二是“无笔族”“电脑族”等“传统文盲”不断涌现,长期缺乏优秀思想文化的陶冶,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人际协调力较差;三是拜金主义、好逸恶劳等不良心理因素长期积累,出现了大批“啃老族”,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现象严重。

三、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思考

1.从当代高职生的人文素养的缺失现状入手,分析旅游文化课程具备的人文素养培养特质。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类基础知识贫乏、文明礼仪素养偏低、拜金和实用主义明显、心理承受力和人际协调力均较差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186名学生开展问卷及访谈调查,发放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旅游的兴趣浓厚(79%),但具备的与旅游文化相关的人文知识及素养却较为贫乏。

旅游文化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旅游相关客体文化的概念、分类、特征、具体内容、开发途径及有关鉴赏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类课程。要将旅游景观介绍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旅游兴趣,激起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摄取,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和文化体验度,增强他们的感悟和创新能力。根据旅游文化课程的学科特点,可以培养高职生如下人文素养特质:一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以“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为宗旨,涵盖旅游资源环境、旅游生态环境、旅游人地环境等相关知识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科普环保、文化交流、对外开放、旅游形象、社会公德等观念的渗透,帮助学生重建新的资源、环境、人地伦理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资源保护观、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旅游观,有助于旅游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协调,人与自然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助于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人“感受―情绪―性格”形成的过程,只有通过情感智慧教育,才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精神,形成个体的人文素质,塑造个体的健全人格。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从“旅游”独特的视角出发,通过“感受”吸引学生对旅游景观衣食住行、人文习俗、价值观念等人文知识的注意力,再通过“情绪”陶冶让学生感知各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的过程,最后通过情感智慧教育,指引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与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健全人格的认同度。三是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按照心理需要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在第六个层次,这表明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素养培养非常重要。从课程涉及的内容看,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就是学生感知美、认同美的过程。课程教学通过图片、视频、亲身游历等方式展现,让学生接触各类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学生通过感知美,升华到学会挖掘美,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学生审美的体验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此外,在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中,介绍旅游景观人文风俗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旅游景观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进行讲授,如讲授北京故宫时,可以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故事来引导学生与破坏美的思潮划清界限,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理解与评价的能力。四是有助于培育人文及科学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旅游文化课程涵盖自然与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进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时,要教会学生考虑“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知识点,培育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做出富有新意的最佳决策。旅游出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往往离不开旅游文化学的相关知识,旅游文化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介绍、欣赏、理解不同文化的地理背景、开发文化景观资源和分析各种旅游文化现象很有帮助。通过旅游文化课程修习对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2.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合理的旅游文化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旅游文化课程要体现高职的“教育理念”。课程的建设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术研究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超前性、创新性及服务性。因此,构建旅游文化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养成,课程的内容要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特点。旅游文化课程人文素养价值体系的构建,其实就是来自教材的旅游文化知识点与来自市场、社会的各类文化进行碰撞、交融后形成的新课程。课程人文素养特质的构建,首当其冲就是实现旅游知识和行业、企业、职业文化的互补与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人文气质及职业素养培养兼顾:在课程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机制;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培养;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

3.从“社会人”的需求角度,将课程与社团合一,教学与服务合一,得出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旅游文化课程的设计必须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轨道上来,并放在高职“社会人”“职业人”培养的目标下操作,才能有效利用课程教学这个平台,形成正确的框架和充满职业特色的素养人才培养氛围。一是将课程与社团合一,以“课堂理论课为主、社团多种活动拓展课环绕为辅”为原则统一规划课程大纲,把课堂上的“项目驱动”体验教学、社团协会的“角色转变”实践教学、国家级的“大赛驱动”策划教学三合为一,教学过程呈现阅兵式的层层递进方式,可以将课堂上无法充分展开但又承载着有利于学生素质养成的相关内容与校园文化大环境中的社团、赛事等载体相融合,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活动将其素养能力激发、深化并提升出来。二是将教学与服务合一,将学生素养的养成贯穿于高职教育中,除了专业课程、选修课教学需要对此有所渗透外,还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体验式教学,如在“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中安排策划“带大一新生去旅游”的项目活动,要求新生入学时必须参与此项活动,活动的策划设计可以由学院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院内成立一个协会,并在旅游文化课程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完成。一来学生可以通过项目系统研究学习柳州及周边旅游资源情况,开展区域特色资源旅游项目策划,制定一本“柳州旅游手册”,让学生亲身经历项目设计、组织、实施、推广的全过程,既符合区域人才培育需求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精髓;二来可以把素养教学、新生适应性教学、专业教学、社会实践等多项活动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旅游教学模式,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亮点、特色。

总之,旅游文化课程最能体现人文素养培养的现代教育思想。利用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平台,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是高职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最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曾繁仁.现代美育理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第4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认知;教学设计

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共同主题。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师的教学认知,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没有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谈。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主要围绕着“知识与技能”的一维目标进行教学。[1]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育人能力缺失。[2]以教科书为中心,只想准确地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旁观者”,学生的热情、主动性、怀疑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泯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教书”转向“育人”,也就是说不能再单纯地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化学教学,而必须从人的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理解。2012年2月,教育部颁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这些都要求化学教师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和教学行为上都要发生重大改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必须将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诉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理解并付诸实践。在这种新形势下,优化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认知尤为重要。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流程——以“苯”的教学为例[3]

教学认知的建构和发展必须根植于教学实践。因此,基于一定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是培育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PCK(学科教学知识)、PCKg(学科教学认知)构成要素研究[4]的基础上,把对教师教学认知提升的重心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上,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流程(如图1)。“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进行化学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它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深入的理解。其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分析教学知识,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等。然后,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课堂情境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通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与教学情境持续互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充分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整合、提升和发展。[5]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学科化、具体化、情境化,它关心的是一门学科究竟对一个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贡献,而不只是本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内容要求,但他们互相联系渗透,共同支撑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全盘否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对于学生成长独有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化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思维能力、价值观和科学伦理观念的形成。[6]

(二)全面分析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化学教学知识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等。准确把握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知识,是顺利完成教学,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保证。1.挖掘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认知的基础。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融合课程理念,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1)追溯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化学知识的形成阶段,充满了化学家的智慧和科学精神,蕴藏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饱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如“苯”的教学中向学生呈现苯的发现过程、凯库勒苯环结构假说提出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过程的再现。教师追溯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领略创造者的思考,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逐步领悟自然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理论从“猜测、提出假说——证实或证伪——修正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提炼化学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科基本观念是对学科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在学生学习具体性知识时起统摄作用。教师在对具体化学知识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提炼知识背后隐藏的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思想方法。如“苯”的教学中抓住苯环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体现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也凸显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结构的化学思想观念。运用恰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悟最本质的、最精髓的学科思想。(3)发展化学学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一切能力和核心素养中居统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应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思维训练。如让学生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学生不断进行证实或证伪,感受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7](4)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化学学科价值观,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学学科的价值体现。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充分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如在“苯”的教学中联系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苯的危害等,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等。2.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扮演转化者的重要角色,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实现高效率的转化的前提。如“苯”的教学,教师应该了解所面对的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一些特征反应,“苯”的教学要以此为基础。但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等。教师应该观察和深度研究学生,包括知识能力基础、学习心理、认知方式、错误概念、学习困难以及学习效果等。[8]

(三)准确制定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本意,根据化学教学内容与特点和学生在某一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准确判断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苯”的学习目标如下: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培养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对“结构—性质”关系的认识;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苯的用途、苯的毒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化学观念。该学习目标涉及“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化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或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探索、交流合作的平台,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建构式的学习,形成思维观念和探究技能,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和魅力,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在“苯”的学习中,设计的学习任务,如表1。总之,利用某一教学主题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认知培育,让教师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促进该主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提高其专业水平。化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越深刻、对学生了解越深入,教学目标把握越准确,设计的学习任务越有针对性,越能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关键

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现实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超越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化学教育的本质

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学生核心素养本位转型。化学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方法设计方面都应该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为素养而教,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升化学思维能力。

(二)善于挖掘课程文本中的育人潜能

教材中呈现的只是静态的知识的结果。教师除了要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和理解知识内容,分析知识的深广度,还要挖掘知识的内涵价值,蕴藏的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所经历的思维过程的价值,以及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的价值等,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层面来构建教学。

(三)重视学生知识,关注学习活动组织

一定要改变学生无条件接受知识的现状,从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关注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品格品性的实际变化。学生是在基本的化学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知识生长、知识应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突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要揭示化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强调知识的应用,把知识融入情境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境设计要紧扣化学教学内容,指向要明确具体,避免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要新颖多样,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突破化学知识的重难点。化学教师还需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观察示范、支持鼓励、启发引导,进行互动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我们提出发展核心素养;对教师,我们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认知培育优化,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中,进而真正实现育人功能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这一改革的契机,深化对高中化学教育的理解,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

[2]赵学昌.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51-53.

[3]朱鹏飞,徐惠.“苯”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4(1):40-43.

[4]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6):113-119.

[5]吴星.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化学教学,2017(2):6-8.

[6]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7]徐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61-63.

第5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化学信息学 高中化学 应用

化学信息学作为化学新的分支学科,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管理、表示、分析、模拟以及传播,从而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共享和转化,揭示了化学信息的内在联系与实质,促进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创新。将化学信息学知识引入高中化学的教育当中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的,它能让高中生了解化学信息学基本的概念、原理以及上级检索的方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高中生的均衡发展。

一、将化学信息学知识加入高中化学教育

1.教学安排。化学信息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在高中生学习高中化学时,与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同时进行。高中化学的教育是贯穿了高中三年的,但是化学信息学应该和信息技术一样,只安排在高一和高二。

2.教学内容。目前国内有多个版本的《化学信息学》,但是大多数教材适应高等学院使用,比如大学或者研究院等等。高中化学信息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本科生的相关教材中选取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以及上机检索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1)化学信息学的概述――化学信息与化学信息学、化学信息的结构与特点、化学信息的工作方式和信息的采集界面;(2)化学信息的应用,比如绘制分子结构、预测结构和反应间的关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反应预测系统、建立数据库等等;(3)怎样使用信息的搜索引擎。这些教学内容不但能够让高中生提前获得处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为以后学习信息搜索打下基础,对高中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课时安排。高中化学信息学应该以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讲解为住,以上机实践课为辅,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可,不需要他们掌握复杂数据库的建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根据教学进度,课时的安排上为理论课五个课时,上机课两个课时,一共七个课时。然后给学生们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其中包括填空题和论述题。填空题较为简单,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完成;论述题对于学生们会有些难度,可以经过教师的提示,通过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独立完成。

二、化学信息学知识加入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1.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开设化学信息学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和理念,体现了三维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们了解与化学相关的基本的信息检索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体会在网络中进行信息处理的艰辛和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对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素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和信息道德。

2.为高中生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角度。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化学信息学的学习让学生们有了处理化学信息的手段,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当他们面对高中化学延伸范围广、信息交叉性强的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解决。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实现各个学科的共同进步。

3.培养高中生的合作精神。化学信息学的学习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乐于与人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化学信息学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强调了广域的合作。学生们在学习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之后,通过广域合作或者广泛地获取信息,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

4.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学生们的学习之中。化学信息学将化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此外还能够让他们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交流之中,感受信息文化的优势,牢牢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加入化学信息学知识,能够帮助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让他们吸收到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信息学的知识和理论,使他们学会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和适应速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苗苗 张耀东 高中化学增设化学信息学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化学教育,2014,35,(15),59-60。

[2]班大明 刘真美 周鉴 等 在化学信息学课程中进行学生科研素养培养[J].广东化工,2013,40,(6),170,164。

第6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

1.引言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学生很难在短短的几年里学会所有的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尤其是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学习。因此,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也就是需要教给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策略。

2.自主学习教学和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是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化学课堂的开发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表现的注意力,以及承受挫折后的心理调适能力,并能对学习的内容形成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化学课堂。适当减少化学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创设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情境。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开发,不断地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的、新颖的学习氛围,在信息网络教学中,学生处于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就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和合作化学实验。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运用化学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的主要作用,化学实验作为一种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践活动,可以较好地保持学习的高度注意,提高记忆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使用探究教学策略,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反思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3.及时总结、反思与评价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训练内容要多样化。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分析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策略。高中化学学习策略训练要和化学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学习法,将集中训练、分散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任务情境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当学习材料与特定的策略有内在契合性时,策略的使用才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灵活选用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师不可以强求学生死记条条框框,而是要引导学生以实践为主,结合学习任务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要误以为给学生做几次学法讲座就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而是要让学生所选的学习策略效果与任务条件联系起来,鼓励和组织学生相互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学生才知道某种策略在何时使用是合适的。要让学生通过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明确意识到策略及其有效性,最终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培养学生学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与评价,特别是对于自己选用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法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与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探究性化学实验方案的新的认识,并总结探究学习活动的体验。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的时候要努力使学生学会自我总结性的评价,以作为本次学习活动的体验。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给学生的评价的结合分析,如果学习效果良好,则说明原有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互适合的水平较高;如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则说明选择的学习方法可能不是适合自己的,或者使制订的学习计划并没有较好地落到实处而导致的。通过此过程的训练,学生参与其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可促进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改进与提高,运用有效的化学学习策略于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效率。

4.结语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师必须想办法教给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知识与技能,提供给学生学习工具,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化学、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较好的自学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引导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高中化学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骆秀云,胡玉娇.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中对探究性高中化学学习策略应用的思考[J].高中化学教学,2007,(10).

[2]刘电芝,张荣华.学科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3]王祥.初中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训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2).

[4]刘阳春.浅谈中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构与培养[J].湖南教育,2003,(03).

第7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时代的来临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变革环境,这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学习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出努力,促进化学教育的进步。首先,教师们应该了解时代的特色,知晓教育的本质意义,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师们应当注重其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做新时代教育界前沿的教师;最后,教师应当推进个人的教学创新,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同事的沟通不断促进教学实践设计的创新。由此,教师才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推进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

(一)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个人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学习的综合素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凸显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引入核心素养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一些化学现象,或是完成了部分化学公式的推导,因而化学实验促进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研究深度和拓宽了化学学习的思维。这对于高中生们的化学学习及相关知识的理解背诵是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十分巨大。它主要是将学生们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和经历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核心素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些化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教育学生们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课结束时直接收拾东西了事,并未去发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其他同学正在做实验时就已经把所有的实验都做完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同学进行实验的均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小片天地之间,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就需要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先进行实验示范,然后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形成小组进行实验,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就无法顾及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而学生们不适应教师的教课方式或是上课走神,很容易就引起实验课上的小磕小碰,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因此,教师们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范围内,应当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学校教育对于实验的认知不够深在许多高中的化学学科培养计划中,一直忽略了实验课堂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校将实验课改为化学知识教学课,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方针的偏差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教育,在其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遭遇滑铁卢,因此,学校对于学生化学教育方针的科学制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于是教师们就应当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授各类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各类反应的特点及相应的化学公式,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当提前将知识点做一个精炼的总结,让学生们有一定的印象;其次就是去进行相应的安全事项的提示,向学生们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最后,注重实验对于学生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努力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课堂体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课堂交流就是有来有去的互动,所以教师们应该了解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并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展示。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让同学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此类化学反应的神奇之处,让同学们能够判断实验的正确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另外,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体验,从而能够推进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三)以学生为本,合理采纳学生建议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成为重要的发展观念,而将其落实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就变成了“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课下空闲使能够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关心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动态,让学生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筛选出部分比较好的建议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得出最有效且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教学同时展相结合。

(四)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可以获得极为精彩的课堂体验,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教学方针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当正确把握学生的教学方向,提出与时代相称的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促进教师去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设计创新,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这样在学校的整体的领导和支持下,相信教师会努力提供最佳的化学实验课堂,而学生也会拥有最佳的实验课堂体验。

第8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深化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课程的建设发展,应突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实验的探究性、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依托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本文立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从化学实验的视角,阐述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旨在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化学核心素养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化学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化学潜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化学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对化学有正确的认识,有探究的热情及方法,这都是学生深入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应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而实验是培养学生核心化学素养的重要“窗口”。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能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化学的魅力,理解并懂得化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应强化实验教学课程的构建,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化学实验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笔者看来,依托化学实验,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如何深挖教材,整合课程化学实验资源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实验,进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一)整合课程化学实验资源,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化学实验僵化,按部就班的操作,难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善于思考,紧扣实际生活,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更加透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首先,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形态,更多地突出教学的生成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盘活课堂教学。学生有主动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其次,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在传统化学实验课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多地是教师“牵着鼻子走”,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化学实验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空间;再次,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在教材整合中,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二价铁、三价铁的转化”教学中,教师就转变传统灌输性教学,转而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实验。一、二组探究“二价铁的氧化性”;三、四组探究“三价铁的氧化性”,盘活僵化的实验课堂,也为学生核心化学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培养问题意识。

(二)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践行“生本”理念,就是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而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践行“生本”理念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化学实验的实践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中,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够在探究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高中生对化学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在化学学习中未能发现其魅力,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良好的接触。为此,实验让学生对化学有了更直接的接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氯气的制备”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图i所示,是“氯气制备”实验装置。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意识。用“批判的思维”对图1装置提出质疑:所收集到的氯气是纯净的吗?学生们便发现,通过此实验装置所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HC1”、“水”。为此,需要对装置改进,进而对水蒸气和HC1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是学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从装置中可以看到,学生在探究中,用“浓硫酸”对氯气进行干燥处理,进而去除其中的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去除HC1”。这样改进之后的装置,更加科学。

(三)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在传统化学课堂上,化学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为此,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学生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这是加深学生化学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氯气的制备”实验中,学生在紧扣教材制备方法的同时,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实验设计,制备“氯气”。学生通过“AT73+6AC7=AT7+3d72t+3尽〃”制备氯气。通过发散思维,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而拓展性实验,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问题思考与探究,强化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化学核心i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化学核心素养着力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依托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搭建发散的思维空间;紧扣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

[2]臧景芽.浅谈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7,(11).

[3]王宝斌.发展学生化学黑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3).

[4]付波.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神州,2016,(15).

第9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化学变化;能量守恒;新课标Ⅱ卷;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77-02

基础化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而课改已从科学素养逐渐进人“核心素养时代”。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则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物质与物质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化学变化这一复杂过程。化学反应宏观上可以理解为旧物质与新物质转化的过程,微观上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亦可以描述为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两个视角分析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并通过新课标Ⅱ卷11题、26题(3)定的问题浅析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自身素养的体现,以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核心素养时代”,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步伐。

一、2016年高考理综卷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能量守恒的能力分析

笔者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基础之上的,同时2016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对学生学科知识等能力做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实现学生知识、态度与STEM理念的有机结合,体现PISA科学素养评估的核心要素。但是,在化学变化与能量守恒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中,从化学变化与电能、热能的相互转化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仅是建立在学生知识基础之上,而且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综合考量,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的素养。

我们可以把物质转化过程比作是贮存在物质本身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抑或是热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物质本身内部能量(化学能)被贮存起来的过程。释放能量和贮存能量的过程最终是为了保持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守恒。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需要很好的衔接,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关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个人学习品质。

二、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卷中的化学变化与能量守恒

1.化学变化与电能

化学能与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比如化学能、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原电池的设计使用,在物质相互变化的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以理解为将物质本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电解池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同样可以理解为将电能转化为物质本身的能量,是一个贮存能量的过程。因此,化学能是诸多不同形式能量的其中一种,是可以同其他形式能量进行相互转化的,是以物质变化为基础而变化的。

[例1](2016・新课标Ⅱ卷,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一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具备化学学科知识,具有STEM的相关理论基础,在帮助学生奠定核心知识的同时对学生阅读题目和做题的方法进行引导,并且对知识本身具有宏观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外延性具备一定的控制力。本题中涉及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从其本质到特征再次回到本质。

2.化学变化与热能

能量的转化是以物质转化为基础的。物质的转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热力学问题与能量守恒定律密切相关,尤其以盖斯定律的运用为重。

[例2][2016・新n标Ⅱ卷,27(3)]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3)①2O2(g)+N2(g)=N2O4(1) H1

②N2(g)+2H2(g)=N2H4(1) /H2

③O2(g)+2H2(g)=2H2O(g) H3

④2N2H4(1)+N2O4(1)=3N2(g)+4H2O(g) H4=-1048.9 kI・mol-1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

分析本题需具备化学变化的实质基础知识,清楚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的联系,以及能量守恒在化学中的运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科认知基础上建立实际问题的解决模式,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关系,认识STEM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观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建立化学变化的过程和过程中能量守恒的核心概念和相互关系,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盖斯定律建立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之间的数学推理关系式,提升学生的认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行建构,学生体会感知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提升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