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快乐教案范文

快乐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快乐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快乐教案

第1篇:快乐教案范文

1.学会调控自己的心态,把握好考试。

2.了解几种考试心理紧张调节方法。

3.学习几种考试的应对策略。

活动过程:

一、认识心理紧张的形成

从心理角度说,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表明,考试时的心理紧张的程度与考试成绩呈“∩”(马鞍形)状态,即学生在缺乏努力要考好的动机,心理毫无压力时,水平发挥的差的,而当要考好的动机,心理毫无压力时,水平发挥也是差的。这是由于在第一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动力,兴奋不起来,不易进入最佳状态;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学生心理压力太重,会导致高焦虑,直接影响水平的发挥,甚至出现怯场。

社会的竟争辐射到学校是学生的竟争,学生的竟争焦点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每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如何,都要面对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是亲朋戚友。他们心里感到,成绩好的脸上就有光,父母高兴、老师喜欢、亲朋戚友称赞,在同学面前能昂起头做人。反之就低人一等,没脸见人。有一种自悲和负罪感。所以考试成绩高低,家长、学生都看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故此,每个学生考试前都产生或大或少的紧张心理。

二、考试心理紧张调节方法。

(一)给予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应考时如缺乏自信,必然会影响水平的发挥。所以要多给学生自信心,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复习外,还……

(二)及时调节紧张情绪

临考时或考试过程中如果感到十分紧张,则要及时调节,主要方法是:1.自我暗示,例如可以安慰自己:“我不怕考试,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考出水平。”如此等等。2.深呼吸。考试过程中如果产生紧张、焦虑,可以作几次深呼吸,以调节情绪。3.暂时转移注意。如果深呼吸仍不能控制紧张情绪,可以停下笔来,默念数字或熟悉的诗词等,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从而可使原来紧张情绪迅速平缓。

三、注意讲究应试策略

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考试过程中采用下列策略是有益的。

(一)第一印象策略

当你遇到某题有几种可能答案而又无法确定哪个答案正确时,应选择最先想到或判定的那一个答案。尤其是解答选择题时,这个策略最有用。选择最先判定的答案(即第一印象),可使你成功的概率大大地增加,这已为心理学研究所证明。

(二)先易后难策略

一般而言,应先做容易的题目,后做难题,这样既可以有利于维持自信心及避免出现紧张情绪,又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安排。有的学生喜欢按照顺序答题而不管其难易,有的人甚至喜欢先解答难题,他们往往会被一两题难题而“卡”住,不仅花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导致紧张情绪及失去自信心。

(三)统筹安排策略

考试时不要一接到试卷便忙于答题,应先花几分钟将全部试题阅读一遍,估计难易,并将考试时间大约分配到各大类题目上,最好留下15—20分钟作为机动,整个考试有一个统筹安排,一方面使时间有较合理的安排,不致于先松后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你对整份试卷有一个整体感,将可能有关的知识有效地调到记忆的备用区域中。

(四)解除抑制策略

考试时如果遇到你本来复习得十分熟悉但一下子记不起来的题目时,千万不用焦急,也不应拼命追忆,想不起来誓不休。因为该题的答案虽然已在你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联系,但可能由于情绪紧张或其他原因,这种联系会暂时被抑制而无法回忆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硬抓住这道题不放,往往会徒劳无功,是不明智的。最好的策略是将它暂时放下,先完成别的题目,隔了一段时间,暂时的抑制往往会解除,该题的答案会自然地回忆出来。

第2篇:快乐教案范文

“你能确定将来的想法与现在还会一样吗?”“也许会的。”

“你保证很多年以后你还会像现在这样喜欢她吗?”

“我想会的。”

“你能确定吗?你知道几年之后自己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沉默。

“因为这时你们还没有长大,你们不不知道将来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听过小鸡和老鹰的故事吗?小鸡和老鹰小的时候可以在一个窝里生活,并且相处得很融洽,但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却不能在一起,因为老鹰总是翱翔在高高的天空中,而小鸡却无法飞到鹰的高度,它的生活空间是在地上。——你明白老师的意思吗?”

他默默的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第3篇:快乐教案范文

一、主题与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 ,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选择学科内容中适当的探究点,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知识,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以下是我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的一段教学片段:

二、情景描述

《钠》教学片断

师:钠可以与水的反应。那么,现象会是怎样呢?实验时请大家仔细观察:Na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有没有声、光、味等现象?为什么?注意:实验按照“取、擦、切、放”。

[学生实验]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特别认真,小组各成员间分工协作,观察的细致入微,记录的详细完整。分析结果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能透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中学生很多的能力得到培养,如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技术,也加强了合作意识。)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甲: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并伴有“嘶嘶”声音,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生乙:钠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碱。

师:由实验可以得出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 让学生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生丙:老师,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钠的周围有白雾,为什么呢?

师:根据我们的知识,“雾”是什么?

生丙:液体小颗粒。

师:实验中为什么有液体小颗粒呢?

生丁:我知道。(抢着回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气化,所以钠的周围有白雾

生戊:我们实验的时候有大量的黑烟。还有,钠球有时四处游动,有时贴在烧杯的内壁不动。为什么?

(此时不少学生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因势利导,及时地解惑)

师:你刚才在操作时是否正确?有没有遗漏哪步操作?

生戊:哎呀,我忘记“擦”钠块了!(该同学红着脸说)

师:哦!大家说黑烟怎么回事呢?

生戊:我知道了!是因为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引燃了沾在钠表面上的煤油,而黑烟恰恰是煤油燃烧产生的!

 (鼓励学生“顺藤摸瓜”,找到了病症的根源,于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出事”的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大家脸上的微笑代表了一切,求真儿的天性得到了满足。)

师: 钠球为什么会四处游动?

生己:钠球受到了氢气不平衡力的作用,致使它四处游动。

师:为什么有时贴在烧杯的内壁不动?

生庚:气体对钠球的推动力和器壁的作用力平衡,导致钠球静止不动。

(学科间的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促动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已经学过活泼金属与其活动性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那么,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也能置换出Cu呢?它们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能!

生:不能!

(此时,课堂气氛推向,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让我们用事实来说明一切吧!

(学生实验,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师: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生辛:有气体和蓝色沉淀生成。说明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学生产生疑问,欲析疑,先提出猜想,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在产生疑惑的探究氛围中学习了新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归纳得很好!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钠与盐溶液反应均是与水先反应。

… …

三、问题讨论

通过金属钠的教学 ,首先在课堂气氛上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亲手参与是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基础,这样才能以实验为基础,形成理论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与学的融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当“意外”问题的时候,师生总能够在互动中形成动态的教学。在上述案例中,面对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详细或简单、或引导,对每个问题都做出了回应,既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中,当同学们解决一个问题后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时,把课堂气氛推向了。学生们从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课标中概括出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探究学习类似科学探究但不等于科学探究,因此,探究过程不必追求每个要素的完整,应该根据探究能力与目标突出重点。为了面面俱到而过于牵强,只会导致探究教学过于形式化、僵固化,往往造成时间不够用,或者出现中期热火朝天,后期草草收场的局面。因此,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从部分探究到完整探究,从模仿探究到独立探究,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从而避免由于探究活动的跨度太大,造成学生探究的困难,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四、诠释与研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要强调创设“探究环境”和可实际体会的“探究情景”,即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在问题的引入要注意有艺术性,才能扣人心弦,启人心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一堂课,我感觉深刻。学生的潜能太大了,我们做老师的如果对之加以忽视,是对学生潜能的巨大浪费。应当充分地开发、培养学生的大胆尝试、自主思维、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把课堂交给学生是可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罗杰斯(C·Rogers)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找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人经验、让学习者亲历过程的学习方法,而这正是科学探究所重视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个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得出结论,不强加结论,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俱进的。当然,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

第4篇:快乐教案范文

关键词 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 淮安市重点中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幸福体育”,不仅是为满足人的本质需求而创造的体育运动正价值,也是人们追求的自信快乐生活方式,幸福体育具有普世性与普遍性、公共性与公开性、休闲性与愉悦性、独立性与多位性特点;在此之前“快乐体育”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一种教育思想。在淮安市重点中学实施快乐体育的意义重大,不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体现,还可以与科学的指导理念相结合,培养身心兼备的人才。

1 研究对象

开明中学、外国语中学、盱眙中学、涟水县郑梁梅中学、车桥中学、金湖中学、涟水中学、启明中学等8所中学600名学生 ,30名体育老师,20名校领导。

2 结果与分析

2.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情况调查

2.1.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情况调查

淮安市重点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新颖情况只达到23.6%,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和加强,因为教学内容的新颖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性较好,能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但要继续保持和不断带动更多农村重点中学的教学;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65.7%的学生认为能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2.1.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

淮安市重点中学只有46.7%的学校体育课采用的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超过一半的体育课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快乐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练习方式编排情况调查

在练习方式方面,学生喜欢游戏类的练习方式,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游戏要有针对性,特别是与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相符的益智型游戏。

2.3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调查

君臣式的师生关系普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这与快乐体育教学中朋友式师生关系不符。

2.4淮安市重点中学领导对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调查

领导对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视度较高,认识到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样的举措不仅给学校师生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大大调动了老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且给非重点中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应继续保持。

2.5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配置情况调查

器材配置基本符合快乐体育教学的要求,器材供应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尽量使器材和其它设备的供应能够满足快乐体育教学的需求,为快乐体育的实施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另外,课外活动时,如果学生有需求应尽量提供,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有运动的积极性和满足感。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缺乏新颖度和吸引力,未达到快乐体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练习方式基本上从快乐学习出发,而且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快乐体育教学的要求。

(3)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师生关系趋于专制型,必然影响快乐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4)淮安市重点中学领导对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器械配置基本符合快乐体育的要求,应继续保持。

3.2建议

(1)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内容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教学内容充满吸引力。

(2)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方法要多采用不同的、多样的、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让学生感到快乐,在乐中学。

(3)淮安市重点中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加强改善,努力做到师生之间的朋友式关系,不断加强师生的交流和合作;另外,做的好的方面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布特,王庚勇.幸福体育的哲学考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

第5篇:快乐教案范文

学生:远离羞涩,欢乐相伴

伊始,学生们很乖但很羞涩,与我们很陌生,一道鸿沟架在我们之间。初上课,他们会很认真地听讲,但是很少主动地去发言,课堂上安静得如大针丢在地上的声响,都清晰地在耳边响起。但通过拓展培训、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文娱汇演等一系列活动,慢慢地,与孩子们熟悉起来,一种无形的暖流在心中流动,荡漾着点点的芬芳与动情。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够敞开心扉,真诚地和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交流和沟通。我更愿意与“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交流,陪伴他们,用心去关爱他们。

让我记忆最深——几个学生为了演好小品中的人物,甚至在上课前到学校的“秘密基地”自己反反复复练习。这个小品讲述了一个因木偶争夺导致友谊破裂的故事,反映朋友之间应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才能化解误会。剧终,当旁白深情地念到小盆日志—— “如果我们之间能多一点理解,我们或许就不会在人潮中擦肩而过,形同陌路。友谊像一列末班车,错过了就不再来。”那些年,深藏记忆;那些人,一生难以忘怀。于角色,他们演的是友谊破裂的陌生人,可是他们本身却是彼此很要好的朋友。于情感,他们很好地演绎了青春叛逆的色彩,侧面地诠释了一种关爱友人,且行且珍惜的情意。于评价,尽管表演的时候有些许笑场,声音也有点小,但他们不断地追求进步,严格要求自我,执着地做到最好的精神深深触动我的心灵。

离开之际,孩子们一大早就帮我们准备好了早餐,眼睛荡漾着泪水,依依不舍地送别我们,还不忘说:“以我们为榜样,将来和我们在华师大相遇。”七天,这最美丽的时光,也许不能给他们带来许多知识,但是这一次,让他们成熟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期待和他们的重逢!

队友:患难真情,真爱一生

七天前,二十几个人认识但不熟悉,没有多少的交集;七天后,渐渐熟悉了彼此的存在,习惯了和队友一起并肩携手的日子,习惯了互相陪伴的日子。一起的欢声笑语在脑海里历历在目,犹如一股暖流温暖干枯的心灵。

一起给学生讲课、玩游戏、进行师生友谊赛。支教之路,与孩子,共度开心的日子,感觉快乐的时间瞬间度过;一起戴上小红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街串巷去派问卷、做访谈。调研之路,虽艰辛但快乐,虽困难但硕果累累;一起前往市场买菜,煮大锅饭,做大锅菜。后勤之路,趣味无穷,与你们一起快乐;一起排练,尽管被自己的不规范姿势笑到抽;一起酣睡在桌子拼成的大床铺上,笑言挤挤更健康;一起相约早起,然后开始忙忙碌碌的一天······

每当翻起内心的记忆,我又想起那一幕——去年,我带着稚气去下帅下乡,但是我身体不适,嗓音沙哑,有点儿感冒,而队友则热情地帮助,让我能够完成任务。可是我心中有许多的遗憾,不能为孩子上一堂展现自我魅力的课程,不能用悦耳的声音深情歌唱。

今年,为了弥补遗憾,也为了圆最后一次下乡梦想,我踏上远赴潮汕的旅途。作为支教版块的负责人,任务艰巨,可是不能阻挡释放热情与传播爱心的行动。刚开始,面对挑选支教版块的人员,我觉得很头疼和繁琐,既然要不同专业的同学参与,才能设定多种类型的课程,让孩子可以体验大城市的创新教学模式,领悟多元化的知识。但是不同专业,相聚讨论的时间难以协调。最后,与队长商量,确定了两名政治专业、一名数学专业、一名英语专业、一名药剂专业的队员。与这几个娃娃相处,发现他们都尽心尽力,乐意分担版块任务。紧接着,在学习最忙碌的时候,申报书的撰写拉开帷幕了。我与五个队友一起负责支教版块的方案撰写,每天熬夜在设计具备队伍特色、结合当地学校实际的课程,思考新颖的支教主题和课程名称,不断琢磨写下的每个字,用得是否妥当,这样写是不是正确等,修改图文排版,由于申报书是一个表格和有字数限制,所以文字需要精炼,图表需要规范与创新。经过多次讨论与交流,申报书确定最终稿,泪水在眼睛游荡,真心的付出获取美好的硕果是一种快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按照支教方案,与队友在三下乡支教学校进行教学。起初,面对孩子,压力上大,害怕让孩子错失美好的时光。但队长的鼓励、各个版块的协助,尤其是四位班主任每天早上准时到达课室,点名,确认学生的到来;白天认真地上课,还要维持学生的上课秩序;晚上细心地将学生的上课反馈一张一张撕下来,给每位当天授课老师。七天,心牵挂学生;七天,携手相助;七天,伦研团队造就了溪中的一个支教特色。

经历患难,队友之间的默契增进了;真心相处,队友之间的感情更深了,欢乐更多了!

自我:坚定信念,一直前行

这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下乡前的准备到如今下乡结束,中间有曲折有故事,但很庆幸,我坚持下来了。仅仅的七天的经历,却用四个月来准备,但给予一个成长的机会,收获匪浅。

在筹备下乡工作期间,最曲折的故事莫过于写教案、催教案。我虽是一个师范生,但发现一节课程设计要呕心沥血,才能有比较显着的效果。例如:在写“我是一个天气播报员”教案的时候,不断去理解一些关于天气知识,选择一些趣味性而不枯燥的知识;也要去想想哪些教学方法更能够将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是引导式、讨论式,还是导学案式呢?最后,制作ppt,不仅考验计算机技术,而且考察排版的能力。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堂,不是四十五钟就能随便备课完成,则需要几个小时的写教案,几个小时的试讲,但这也难以解决课堂上的意外事件。渐渐地,坚定信念,迎刃而上,完成三份教案。而另一个优点烦躁的任务——催队友的教案。由于每个队友会有自己的安排,上交教案会有点拖拉,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基本上每天微信、qq一个通告,四五天后,一个短信或者电话提示。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收齐教案。这些经历看似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有很多的麻烦和困难,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一种下乡信念,激励着我无怨无悔地付出;一种敬业精神,支撑着我一路前行。

第6篇:快乐教案范文

一、知学生所需做学生

把自己当回学生,真真切切地当回学生,你才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多情,理解学生的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继而,在课堂上就会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你的教学思想将是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探究、唤醒学生思维、濡染学生身心的数学精神;你的教学行为将提升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的心充满着――数学美丽。

二、为学生所需做老师

明确自己的地位。时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决策者。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创造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果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注重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

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应是生动活泼的。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站在儿童的角度上看问题,就会发现严谨科学的数学知识里面包含这大量丰富有趣的内容。那时我们就会自觉地把精致在教材上的东西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数学课在孩子的眼中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干巴巴的符号、乏味的定义、没有生命的算式,而会真真切切地使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乐园,如在学习分数比较大小知识时,我以“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展学生所想重问题

提出问题,使学生快速行动;分析问题,使学生浮想联翩;解决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应用问题,使学生感到妙不可言。

低效课堂常常处于这样的循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语序紊乱行为紊乱丢三落四──对于教学效果不放心──留大量作业──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新课准备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与习题编排上求突破,直击教师备课之痛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得体适量的“半成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使用上的再创造),把日常训练中拼数量、拼时间、拼体能的“红海战术”,转化为超越竞争、自主自由自在的“蓝海战术”,把日常课堂上教师的“临场发挥”转化为课前的“运筹帷幄”。

本人认为,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正确的课堂模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教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教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教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这个教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不同。这种教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教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四、关注学生抓细节

作为知识与技能呈现的过程,细节是需要引导的;作为情感与态度舒展的过程,细节是应该捕捉的;作为价值与生命彰显的过程,细节是值得表扬的。

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鲜活的细节。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发现细节、利用细节,才能打造富有灵性的高效数学课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感知,在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同时,预设细节,关注每一个知识点,把课前预设和课堂上的生成很好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与探究性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设计操作方法和选择使用学具时,要重视细节,否则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我们在设计操作时,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准备学习材料,材料要有一般性、有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得到的结论具有说服力。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一个个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真正实现思维和精神的共同成长。

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在细节中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每位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开始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弯腰倾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实施指导和调控。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聆听,并细心观察学生表情的变化,用眼神给学生以激励和启示,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第7篇:快乐教案范文

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抽象的学科,孩子们总觉得乏味,没兴趣,不愿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在游戏中不知疲倦地学习,兴致勃勃地争论、交流、探索、发现,他们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思维不断发展,内在的潜能和创造的欲望被不断地挖掘……

关键词:快乐 轻松

“孩子原来可以如此快乐地学习!”这是走进我们数学课堂后的一个惊讶。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抽象的学科,整天都是口诀、法则、公式……由于这样,孩子们总觉得乏味,没兴趣。侥幸地,我们生活在信息万变的时代,有机会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数学展现诱人的魅力。

一、游戏,让孩子玩得快乐。

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节课40分钟的长坐,成人也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新课改的数学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孩子进行大量的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自由,玩得开心,玩得其所,学得快乐。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快乐的加6点”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在4人小组进行,用0―5的数卡4副,洗匀。组长给每人发一张数卡,先问第1人还要不要再发,再问第2人、第3人和自己。如果所要数卡上的数之和是6,则认为是“最大”;若超过6或比6小时,越接近6者为胜,胜者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别看游戏简单,这正适合小孩子好胜的心理。游戏一开始,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同学在发数卡,有的同学在计算数卡上的点数,有的同学高兴得跳了起来:“Yeah,我赢了!”有的说:“哈哈,你的大于6,你输了。”有的小组说:“老师,快乐加6点,太简单了,我们可不可以玩快乐加10点,快乐加12点,快乐加20点呢?”他们玩起来可到了忘我的境界,我说下课了,孩子们连忙问我:“老师,下课可不可以继续玩啊?”这么好玩的游戏,这么动人的场面,这么快乐的学习,你能在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找到吗?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学习吗?他们只知道在打扑克定输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学到的又何止是10以内的加法啊!

二、说话,让孩子学得快乐。

喜欢说话,是很多小孩子的一大特点。他们总喜欢把自己想说的东西都说出来,然后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我们作为教师,经常都要求孩子们“留心听讲”,要孩子们“听”我们“讲”,扼杀了他们说话的权利,相反地,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机会和时间还给孩子们,多“听”孩子们“讲”,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争论、交流、探索、发现、畅所欲言,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思维。例如,在学习“比多少”时,我出示一这样一幅图:

我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很多同学都发现柿子和桃子同样多,3=3;苹果比柿子多,4>3;柿子比梨子少,33;桃子比苹果少,3

三、模式,让教师教得轻松。

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认认真真地写好详细的教案,甚至连学生回答一句什么样的话,都要预先设计好;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教案的进程一步一步地展开教学,孩子们在教师的指挥棒下,一步一步地按我们指点的“道路”前进,中间不得有半点差池。一堂课下来,我们不知要浪费多少的口水,同时还要担心他们是否掌握了?新课改后,教师的教案是在课堂上生成的,是由学生活动的过程来确定的――以学定教。课堂上,我特别轻松,我不再是主角了,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算27+35,你是怎样算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先示范:个位7+5=12,向十位进1,个位是2,十位2+3+1=6,和是62,然后要求学生都像你这样说,你会说,我也会说了,他都会说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学生完全没有学的“自由”。新课改后,却不是那么一回事,27+35怎么算?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各抒已见,孩子们会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而且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7+40=67,67-5=62;20+30=50,7+5=12,50+12=62;27+5=32,32+30=62;30+35=65,65-3=62;20+35=55,55+7=62;30+40=70,70-3-5=62……但在过程中千万不要否定他们在你看来比较愚蠢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方法,这样,他们不是学得很“快乐”吗?而我们又不是教得很“轻松”吗?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育就是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疲倦地学习,兴致勃勃地争论、交流、探索、发现,他们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思维不断发展,内在的潜能和创造的欲望被不断地挖掘……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育就是这样:课堂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让学生尽展学习的风采。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育就是这样: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

参考文献:

第8篇:快乐教案范文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教师从单纯的语言传递者变为生动的语言运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具体而言包括三点:一是教师要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理念;二是教师要具备析读课文、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和巧读课文的方法与能力;三是教师要具备有理、有趣和有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的技巧。简言之,就是要将教师“教”的活动变为“学生”“学”的活动。实践证明,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宝贵课程资源的关键。

二、教师教学的实践

1.在倾听中发现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例如,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我让“学生”充分发言,既可评说“学生”的作文,也可评说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我在倾听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适时与“学生”交流,并请“学生”针对我的看法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到的见解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积极的思维令课堂另辟蹊径。

2.在比较中选择信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教师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和鉴别等方式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在“学生”写作文之前,我就“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一句话,“学生”的选择可以成为开展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这一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

3.在互动中发展信息

“学生”的情感世界、文化积累和生活经历就是很好的课程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学习和利用这些课程信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当教师的引导得当、“学生”的探究兴致较高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更为和谐,由此引发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和情感共融会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教学的设计

1.根据“学生”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案应为“学生”而编写。具体而言包括五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二是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三是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四是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五是给创造性学习留有空间。要使教案达到上述目标,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准备及材料搜集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恰当选择与合理运用,使“学生”这一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这样,语文学习自然地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渗透到“学生”切身体验的现实生活中。于是,“学生”就会全心投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设计的学习情境,从而较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令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源。

3.因材施教设计教案

第9篇:快乐教案范文

关键词: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职业类学校、教师、学生需共同面对和正视的教育现状,是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日,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课程标准已经制定,但如何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施到位,体现制定的初衷,达到预期的目标,则需要以具体每门课程的成功实施作为保证。但具体到专业课程如何实施,往往无先例可借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08年秋我在园林05高职一班实施了此门课程,现将实施下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思考。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

2007年底经行业专家充分论证的新《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

“行动为导向、具体任务引领”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四种能力”、“营造二种氛围”,具体是:

1.培养专业能力,如掌握具体某项专门技术和技能(如施工放样、乔灌木修剪、乔木移植等)。

2.培养方法能力,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能力。

4.培养社会能力,如团队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营造“在学中做、做中悟”的氛围。

6.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三、课程实施的主要方法

指导教学法。全班52人,分为6组(8―10人/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具体任务的实施。

四、课程实施的方案

1.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好每次的任务(明确教学目标)。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两周集中进行的,具体安排如下:

说明:每周26课时,周五下午为体育课,共26×2=52课时。

2.具体的教案、学案及实施过程。

教案、学案内容基本差不多,只是教案在某些地方要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教学如何组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等。

(1)教案框架介绍

主要有研究点、行动目标、所需材料和工具、参加活动对象、场所、总时间、课程的具体任务、要求及时间分配、信息来源,参考文献、教师课后感等。

(2)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馈

在上述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改进自己的行为,但教学是个双向过程,教师也需要听听和看看学生对本次课的评价,唯有这样,教和学方能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基于此,在每次任务完成后,我都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生反馈评价问卷调查表”,请学生在课后填好。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对操作方法、程序及技术要领是否掌握;是否能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操作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得到了提高;本次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等等。

(3)课程结束的大反馈

每项任务完成后及时让学生反馈,这有利于教师最快、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后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但整个课程结束后,进行一个大总结、大反馈非常必要,旨在课程的组织实施成功与否完全让学生来评判。

从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是否提高、教师施教方式、教师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十个方面进行评价,共计100分,请学生打分评价。

五、课程实施的结果

1.每次任务完成后收集学生的“反馈评价问卷调查表”,统计相关数据汇总如下。

从上表看出,通过“行动为导向、具体任务来引领”的教学方式,整个课程实施下来,具体各项专门操作方法、技术要领较好及完全掌握的学生达99.57%;98.07%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99.79%的学生操作技能得到提高;99.36%的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得到提高;99.78%的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96.8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好,94.76%的学生觉得收获大。

2.学生的感悟(摘自学生原始留言)。

(1)夏军(男生):“感觉这种教学方式不错,收获良多。”

(2)某一男生(未署名):“没机会发言,女生抢得太快了。”

(3)李洁(女生):“只要认真,就能做好事情!”

(4)徐丽莉(女生):“这次课,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自主学习气氛high到了极点,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气氛。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收获了很多知识!”

3.课程结束后的大反馈

从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表述能力、与人协作能力是否提高、教师施教方式、教师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共十方面计100分进行评,学生评价的平均值是96.46。

为配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我还设计了以下两问,统计汇总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要实施方法得当,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非常愿意进行课程改革的。

另外在最后一节课中,除了请学生填调查表外,我还要求他们把课桌沿墙壁围成一个大圈,想表达的学生站在中间,对此他们同样非常积极踊跃,很多学生的发言都非常好,很有条理性,显然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中张也同学的话使我印象深刻:“这两周我们很快乐!”

六、思考

整个课程实施下来,要经历教案设计、前期准备筹划、具体组织实施、及时反馈评价、最后总结思索等环节,需要花费比传统模式授课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但辛勤付出,如能换来学生的收获便是丰厚的回报。这门课程实施下来,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很多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怨言:抱怨学生不爱学,学得不好……但如果我们多扪心自问:我采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每堂课组织好,让学生感兴趣,爱听、愿做、有收获呢?如果每位师者都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就一定能建立一个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质量也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2.以“行动为导向、具体任务引领”模式实施课程,每次任务设置一定要明确、恰当,让学生完成后有成就感,这是保证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

3.任务完成后一定要留出一点时间来点评、总结、反馈,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4.教师在安排项目时,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注意节约,因为教师的行为、细节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