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机械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械制图;任务;教学实践
《机械制图》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机械制图含义及教学任务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另外机械制图也是中职机械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之一。机械图样是机械行业中设计、制造、加工、装配产品的依据,是“工程界的技术言语”。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制图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备掌握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教学的最终要求是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而《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手工图示和计算机图示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中职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还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中职后,上课的时间相对少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以自己支配,一下子不能适应。
(三)教学内容简单,与企业实践脱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多依赖教材,很少有企业一线的生产图样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尺规绘图,对基本规定、原理的理解层面,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在生产实践时,图纸看不懂,画不出,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三、优化《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制图基础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画法等。通过该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意义,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一般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为钳工实训的平面画线模块作好理论准备。制图原理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的画法等。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规律,掌握轴测草图的画法。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c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关系不大内容作了删除处理,如立体表面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对轴测投影图内容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徒手画法,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样的处理降低了绘图难度。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技术标准有关制图标准规定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上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实践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能力就是识图能力而识图与绘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绘图才能培养识图能力。绘图是识图的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绘图训练“以绘促识”。在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要力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统一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交叉进行中要注意及时总结提高防止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严重脱节。
注意直观教学和图例的选择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体,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专业在社会以及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伴随着机遇,对于机械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机械类专业是中职课程里面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类,因此,根据当前形势下提高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
1、中职机械类专业的特点
中职机械类专业,主要是培养机械制造业及相关方面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与运用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实施已完成的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并工作在生产加工第一线,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从知识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课程逻辑严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难度大,覆盖面广,含有较多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从教学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上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实验和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演示操作实验,既有空间几何图形的画法和识别的训练,也有金属性能、机械结构的严谨缜密的计算校核,同时相应的实践教学更要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并且不断在实践教学中强化理论教学的内容;从学习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必须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学习变得有意义,离开了生产实际,无疑是纸上谈兵;从经济的角度看,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操作设备投入大,实践周期长,工种繁多,不易安排。i
2、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 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在中职院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自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机械加工专业训练和学习,只是具有一些简单或者落后的见识操作能力,缺乏企业、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又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资相关培训,无法把自己的知识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2.2 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投入不足
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资金等原因而在实践条件上投入不足,实践条件的缺失亦影响着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大部分中职院校由于没有国家或社会的资助,缺乏经费去投人实践教学,令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或者设施比较陈旧落后,使学生难以接触到社会需求的知识技能,导致学生的实训基本功和操作能力不足,达不到社会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比如,机械加工行业中,对普通车工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但是由于车床价格昂贵,中职院校对其数量购置有限,这就使得机械专业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有限,进而导致实践效果欠佳,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ii实践条件上的不完备直接限制实践教学的成果。同时,由于机械类知识比较繁杂,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实训经验,学生会对机械类的知识感到很抽象而无法理解。
3、加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专业实践课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即按照岗位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顺序设计教学顺序,在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中实施教学。
3.1 加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机械加工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教师中理论基本功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比较少,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联系,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走进校园,加入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当中,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来自一线的实践知识。另外,学校可聘用一些企事业单位退休(或在岗)的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技师作为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3.2 改革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2.1改革教学计划,提高复合型实践教学的比例
实践教学是实施机械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计划中应占相当大的比重。中职机械类专业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压缩理论课的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5:5。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按照基本实践系列、实训实、综合训练系列进行安排,使学生逐步具备中职机械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3.2.2按专业、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
在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巩固基础动手能力,不断拓展专业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 CAD/CAM 技术应用能力,主要通过计算机绘图、数控技术实训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训练系列来完成。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模块中, 应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iii在实践教学中,要提高复合型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通过课题的开发或者产品的生产,指导学生把不同专业、不同工种所涵盖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谋生能力。iv
3.3要加大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在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上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机械加工类专业设备投资大,实训材料、维护费用也相当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教学设备、仪器、教具等“硬件”。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如制图中心、CAD工作站、电工实验室、金工实习工厂、(数控)机械加工车间等。另一方面,一些受到财力限制、设备不足的中职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大投资,主动出击,寻求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4、结论
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下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办学”的模式,按专业、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实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i扈明哲,何云志.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05):72-74.
ii肖扬.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2011(09):103.
iii阳洪东.加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08(12):272.
iv杨保国.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活动浅思[J].内江科技,2009(3):163.
【参考文献】
[1]扈明哲,何云志.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05):72-74.
[2]肖扬.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2011(09):103.
1.紧跟时代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作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来说,本身发展速度就比较快,所以我们学校要跟上时展的趋势,结合社会的需求,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在学校专业学科教学中要抓好两部分即文化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课像语、数、外、计算机等课程,同时抓好专业课。在课时设置上要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课时,本着“按需施教、够用适度”的原则,狠抓专业课程,同时要跟踪当前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向,对一些新技术要及时地向学生予以渗透,保证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这里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也不能放松,要予以正确、科学的引导,保证学生的人格健全。
2.引进人才,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基,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来说,要充分地重视人才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的引进。重视人才的引进要求我们学校要和相关的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密切注意其学生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优秀的毕业生,要提前下手,保证质量。同时,我们学校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给学校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充电”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专业教学技能,努力向专业化优秀教师迈进。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确定正确培养目标。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机械电力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CDIO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4-01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Auto CAD这三门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三门课程教学各自独立进行,任课教师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课堂教学以课程的堆积知识传授为主,缺乏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与实用性原则。三门课程的衔接不足,让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不愿学、学不好,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CDIO教学模式用于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一)CDIO理念的内涵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and 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是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1]。CDIO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CDIO模式用于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1.培养目标相一致
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备适应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要求与CDIO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CDIO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2.CDIO教学模式符合工程人才的培养规律
CDIO提倡的“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技能项目为主线,所以教学环节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我校三门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以职业技能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特别是适应岗位需求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对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Auto CAD这三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进行了整合,将三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穿插在一起,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使之更接近于岗位实际,力求突出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计一体化
中职学校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和输出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我校根据生产第一线专业岗位任职需求,以学生胜任工作岗位为目的,把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划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学生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就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例如绘图测量模块(见下图),学生学完这个模块,不仅为后续的模块学习打下基础,还具备了绘图员和产品检验员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内容一体化
绘图测量模块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模块中的前三个项目都由同一位教师实施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一体化。如课题一(见下表),将两个项目中的教学内容穿行。
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应用为目的,以强化能力为重点,选取与岗位任职需求有关的技能做训练课题,适当调整教学顺序,补充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案例,使学生学有所用。
(三)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
基于CDIO提倡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我们采用实践-讲授-总结-再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多媒体演示、讲练结合等方法使学生进行较充分的空间-平面-返回空间的过程练习,逐步提升能力。即首先教师利用模型和能力训练任务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物”、“图”转换和多媒体演示去协助学生分析问题,再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陈述,最后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训练任务。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和方案
1.考核评价方式
采取过程+终结、个人+小组、课内+课外的结合方式。
(1)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完成单项能力训练任务,获得一定比例的成绩。
(2)将考核嵌入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模块考核评价标准
三、结束语
基于CDIO模式下的机械制图等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我校已实施两年,实践证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学改革也面临挑战,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急需解决,比如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等。总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会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办学宗旨,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既定的改革路上摸索前进。
1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中坚持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指的是中职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接轨的一种合作方式,它使得学校与企业所特有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能够相互融合,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具体企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坚持校企合作,是其办学的必要途径。首先,坚持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目前,中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任然存在着教师和教学岗位相脱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水平与能力,在教学时仅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上,然而,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起校企相互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为中职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使他们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理念,熟悉和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其次,坚持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由于专业水平的高低、操作运用能力的强弱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学校输送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需要,就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让企业去检验和指导学生,并对学生的技能含金量作出评价。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得到了锻炼,可以将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实习锻炼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技能价值,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就业能力。最后,坚持校企合作也是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对于中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来说,其学生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操作与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事机械工艺设计、加工、CAD制图、焊接、模具加工、CAM制造和数控等领域工作,同时能够适应专业生产与管理工作。校企合作正可以为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提供了场所和实操设备,为学生实践锻炼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技术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和操作体验,熟悉和了解岗位要求,为今后就业选择以及巩固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2.1改善校内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传统的课上讲解知识教学方法比较枯燥,也难以仍学生形成比较直观、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记忆和学习都是不利的。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能够自觉动手去操作和实践,就需要中职学校从自身的内在实训条件出发,不断地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一方面,结合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条件,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实验室设备,加强基地建设,并且着力健全专业实验室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可以积极向合作企业申请资金赞助,加强实训室整修和维护,购置与机械加工、设计以及检测相关的设备,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另一方面,适当地调整和改革教学形式,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操作规程以及校企合作教学制度,改革以往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增加实训部门、合作企业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环节,并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地增加实训内容和实践课程。
2.2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对学生能力、专业素质的提升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在拓展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让教师在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参与机会,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去生产和管理一线去学习和锻炼,参与到具体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合作企业也可以从优秀人才、经验丰富的员工中选拔一批组成企业外聘教师,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实操教学任务,以此来优化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和合作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到专业课程设置中,合作企业往往对相关专业需求更加熟悉和了解,因而能够为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重要的帮助和咨询。最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是双方能够长期合作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要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具体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指导和安排,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数目,逐步增强学生个人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利用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育人经验丰富的优势,向企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
3结束语
【关键词】中职教育 机械专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5-01
伴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变革。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学科设置课程,都是以前的开课模式,还是偏重于应试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不好,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地去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这一局面。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太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一地运用粉笔跟黑板,这样的表现不够直观,虽然老师往往在黑板上绘制各种各样的直观图和相应的模型,但是一节课不过45分钟,绘制两个图就要花费10分钟左右,这样大好的时间都被浪费了。有的时候手绘的图形不够形象,表现的不够直白,师生间的沟通也不是太容易,不利于组织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同学们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会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开拓的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还是采用模型或是教学挂图,而当前,机械领域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加工,现在演变成了新兴工业和技术的综合。所以就这一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急需改进。
2.开设的课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机械制造业已经完全由传统的手工加工演变成当今的计算机集成制造,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新的方法和设计理念也不断出现在机械设计领域,而现在的机械基础类的课程体系还是停留在最初的手工加工的时代,陈旧的课程内容,半理论半经验的设计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阶段,在机械领域采用的都是现代的设计理念。现在需要的是跟计算机密切相关的新型的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解析法分析,现代设计方法,CIMS间与CAD等。
3.实验实践能力薄弱。
目前,机械专业所开设的实验,严重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多为验证型实验。虽然在某些方面,它有着现实意义,跟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密切相关,但是就培养学生的CAD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方面是远远跟不上的。比如,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它通常是采用减速器的相关传动装置来设计的,包括箱体设计,传动方案拟定,轴、齿轮、键的设计,还延伸到加工和装配,和密封以及流动轴承的设计等。
二、要解决机械专业基础课堂上教学现状的主要对策。
1.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入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要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可以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板书工整,标准,条理清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在讲解后老师认真的辅导,达到好的练习效果。这些是现代的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
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图形的模型直观图时,可能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来实现。再用不同的色彩添加辅助线和相关尺寸标注,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一目了然。
比如,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多媒体把制图的全过程一一注明的方法,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重复播放,这样老师描述不准确的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都可以直观地用图形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把要讲述的重难点部分加以特殊标注,提高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注重实践教学,建立新型的机械设计实验体系。
在中职教育中,实践课是相当重要的,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要达到新课改的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堂比率1:1。好多老师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把相关的实验课安排在自习课上或是课外时间,这样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有实践技能考评制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注重培养现代设计手段的技能,还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做到分类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实际项目与模拟项目相结合,把企业引进到学校来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实验课创设良好的环境,完善了课堂实践课的教学体系。
3.要改革目前的专业教学内容。
依据目前的机械专业教学内容来看,教材的开设与目前制造业的发展形势完全脱轨,急需进行改革,传统基础的知识要学习,新型的有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知识要学习,实践课要加强。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录像等教学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创新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提高教学专业水准的方法就是产、学、研相结合,尤其是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师来说,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标准,我们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得有一个新的提高。因为机械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相当的重要,所以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是去一些培训机构参加实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在职业进修,提升学历,提倡他们进行相关专业项目和课题的开发,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这样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实践科研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是目前的一大趋势,这样大大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也改善了教师专业技能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师不能拘泥于知识的讲授上,要通过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出发,让学生得到逻辑判断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观察力等。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做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要作好引领作用。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我们应该发扬现代与传统相统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的探索出其他更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与时俱进的新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晓文.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法探究. 高等教育. 2011.4
【關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中职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剧增。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实业强邦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制造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顺应我国时展的产物,并且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民生工程中扮演着关键之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出中职学校特色,依托课程建设与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专业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基于此,文章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推动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和谐发展有所裨益。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理念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忽视了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历练方面的培养。科技在各行业上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已逐渐被各专业学校所革新,将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转移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轨道。通过教学理念的变革,中职生逐渐在学习理论中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在实践环节运用所学进行动手操作,同时在其适应社会、团结协作、自主创业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中职学校不再单纯将学生的应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学校降低了考试分数在综合测评中所占份额,将中职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均计入测评得分之中,从而大大提中职生参与到实习、实践中去的积极性,中职生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二、树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调研发现企业对本专业中职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为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应设置如下:本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应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现场工艺实施、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设计;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调试和各类机械零件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的能力,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与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中职学校要树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中职生指导方向,管理老落实到位,引导中职生要学有所成,需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与企业归属感,能够为企业老板分担解忧,成长为企业欢迎的莘莘学子,将来才有可能成长为企业的栋梁。
三、创新理论教学范式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虽然是应用型的专业学科,但课堂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内容和课时。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专业教师就必须利用好课堂,向理论教学要效率,让理论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理论性教学,在专业教师的讲授中往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中职生也容易走神发困,对理论教学的内容提不起来兴致。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应当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和改变,丰富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方式的创新多种多样,教师要用好PPT,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讲授相结合,突出技术环节与专业课的重难点。
四、注重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中职生掌握一定应用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注重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中职生来说非常重要。实践应用能力也是企业对所需人才的未来要求,现在的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要求中职生必须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对中职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中职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坚持贯穿到毕业,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具备,因此,专业教师从一开始就必须制订好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将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让中职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实践锻炼,让中职生能够学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可以避免中职生对所学理论知识遗忘得过快,又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实施长时期的实践教学,中职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而同时又能培养中职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中职生未来的就业有重要的帮助。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专业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之外,还应当多带领中职生到真实的实习岗位去参与实践锻炼。只有到真实的岗位中去才能帮助中职生树立职业理想,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专业机械制造人才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现场实践操作示范方式能使教学课件直观易懂,再综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这就相当于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让中职生能直接感官到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加强实践教学,还需要培养实践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校外实训、实验室试验、毕业设计等都能考验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实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应该参与到中职生的实践讨论中去,做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不仅能解决学生的技术疑惑问题,还能从中感受实践教学效果。总之,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中职生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成长为深受企业欢迎的专业人才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军.浅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革新[J].河北企业,2015.5
[2]白雪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分析[J].浙江交通职技学院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关键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探讨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机械专业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二是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熟悉常见机械设备中电拖系统的结构,并能简单维护。这些对于实现中职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级技术水平的机械工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实际和紧迫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 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
其二、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其三、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 学生认识误区
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二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际工作和公共生活提出许多电学方面的问题,《电工学》是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认识基础,是各专业各工种都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机械类学生的电学知识相当贫乏。如,有的学生常把电功率和电功混为一谈,将发电能力用多少亿度来衡量,实际应该是多少千瓦。曾经有人问我某水电站年发电多少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若问这个水电站一年能发多少千瓦电才是正确的提问。又有一些学生在生产中由于缺少电学知识,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或不懂电学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由此可见,机械类学生学习《电工学》十分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
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 图表类比法
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如电场和磁场;在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的特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等都可以用此方法。
3、 数字罗列法
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
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一节中,当分析完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时,在给定纯电容电路中,电容量一定,初相位为零的先决条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5、 精选和补充习题和例题
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 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其学以致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充分说明,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由于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遵循“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只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各类学校教育中都普遍存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种弊端,因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还要由企业重新对其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用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基础
机械课程的专业知识枯燥乏味,同时由于严密的结构以及严谨的知识理论使得机械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很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十分吃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优化教学方案。例如,对于刚刚接触《机械制图》的学生来讲,由于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学习效果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一边借助模型进行直观性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我们实现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三、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途径
1.通过实验课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机械专业的实践技能,分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部分。在实验部分中,首先由任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机械专业各种相关理论知识。如《柴油发电机》这一课,我们先给学生讲解柴油发电机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柴油发电机先有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由实验教师将发电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发动机、发电机、控制系统(启动系统、冷却系统、进排风系统、保护系统等)一一拆解,并详细向学生讲述,让学生对发电机具体构造知识有进一步深入了解,从而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
2.通过实训课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熟练后,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亲自上实验台进行操作,通过实际反复训练达到其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如《柴油发电机》这节课,在学生对发电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之后,实验教师就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柴油发电机进行拆解,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要领,对于难以顺利拆解的,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最后教师在分析各种原因的基础上,揭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记忆。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拆解之后,再要求学生将发电机各部分重新对齐,并要求学生在对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切不可出现线头接错的现象发生。在学生全部完成对接之后,实验教师还要一个一个地认真加以评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堂鼓励学生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后,发电机在工作中会产生怎样的情况,以便让全体同学都明白,在重新对接发电机或者其他机电器械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发生,否则就将酿成极大的安全事故,给自己、企业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