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规划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应该感到自豪的,不仅是因为我是南校秘书部第一位转到权益部的,还因为我们部门的氛围是如此的和谐与温暖,我们除了工作之外,平时还有除了工作之外的交流,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这个部门。
说到工作总结,我觉得有点惭愧,我没有为权益部做出太多的贡献,印象中也只有几件事罢了。
1.在大一的下学期,在举行感动华园十大人物时,我还在南校,而我们南校的权益部同事主要和宣传部配合一起负责南校的投票,那时刚认识了新同事,工作热情都特别高涨,还记得那天我们顶着烈日,不辞劳苦的去找同学来投票,看到每块板上都贴满选票,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前期派传单时传单的设计我觉得有点单调,导致同学没怎么看,效率并不高,这在下一届举行时应该引以为戒。
2.然后是迎新那天,我是负责第一天北区的,总的来说还行吧,每当看到迎新车过来,我都会冲过去帮新生拿行李,带他们到他们学院摆摊的地方,能帮到师弟师妹,流多小汗都值得,毕竟我觉得我有义务让他们感受到华工的温暖,但我事先没有准备好各种资料,如北校的各楼怎么去,附近的设施等等,有很多次新生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答,这在下次应该改正,同时在下一次的迎新时候应该给09的做个培训。
3.然后是到部门展示,我虽然没有去参加表演,但我是负责最后那个方言部分,总的来说还算完成任务吧,但我觉得我事先应该跟部长和负责表演的人沟通好,不然有的时候效率会很低,比如当我把所有同事的方言问完后才知道到时是不允许太多人上去,只有让之前表演的那几个人去,因此就不用全部都要问方言,只要表演那几个就可以了。
自主学学生引导机制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市场对其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缺少正面引导等问题。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其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快速适应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自主学习能力最早由Henri Holec在1981年提出,他把“自主”定义为“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在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制定学习方法和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Arnold在1999年指出,自主学习能力由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组成,心理支持是学习指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技术支持是指学习者确定目标的能力、选择方法任务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选择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可以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度、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整,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偿,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必要条件。
根据以上观点和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时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具体包括学习动力的自我激发能力、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能力、学习方法的自行设计能力、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学习时间的合理支配能力、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管能力、学习结果的总结评价能力等几个方面。简单地概括,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执行计划、评估反馈四个闭环控制环节。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一种心理能力,而且是一种社会能力,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是一种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机制的构建
1.唤醒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主学习意义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早已习惯于被学校和家长安排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思想懈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缺少正面引导、不会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其掌握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始终保持其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大一阶段就应引导他们对大学生活甚至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然而,新生刚入学后就马上开展生涯规划是很难进行的,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生活特点、专业状况等问题还不了解,他们首先应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所以,在第一学期应进行大学适应性教育和生涯规划知识的宣讲工作,唤醒他们的规划意识,通过学习生活的亲身体验认识和了解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活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实施大学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动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要引发其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对于大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学业基础就不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因此,进行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更为现实和必要。学业生涯规划,即引导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而确定职业生涯路线,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确保其自身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的过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适应期之后再实行学业生涯规划的时机最适宜。在第二学期初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立项,根据学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引导大学生设定自己的事业目标,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大学四年的学业发展规划,即引导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力。
3.绘制“大学成长路线图”供学生参考
在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中,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专业特点,将宏观的职业目标逐级分解为若干分目标,绘制出大学四年的成长路线图,让学生知道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会遇到什么事情以及用什么方式面对和处理等,使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有个预先的概括性的了解,以帮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发展规划以及阶段性的学习计划。
以笔者绘制的大学成长路线图为例,将某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大学生活按学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学期一个阶段,列举出每个阶段结束时学生实现的分目标或达到的某种能力、状态,这里称为“节点”,把这些节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该毕业生的大学成长路径。根据优秀毕业生的特点不同,每个阶段的节点也不同,可绘制出多种成长路径,从这些路径中找出规律和因果关系,并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该专业大学生的成长路线图,它是一个多阶段多目标的动态规划图。
4.分类指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良好的自我监管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但取决于学习计划制定的科学性,更取决于计划能否得到充分的执行。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比较欠缺,因此学习过程的督导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目标、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因素将志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成团队,通过团队自主运行的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和主动性,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还可以引入心理学上团体辅导的形式,从专业的角度促进团队成员的自我认知、增进相互了解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5.阶段性评估反馈
自主学习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随着学习生活的进展应定期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检验取得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不但把他们的学习活动做客观的记录,更要记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记录他们自我总结评价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对计划进行适时和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使他们通过总结有所提高,以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四、结语
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大学学习、大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对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引导机制,即唤醒意识――生涯规划――分类指导――评估反馈的四步闭环自主学习引导模式。这种模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实施三年以来,不仅使学生快速地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使他们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并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摆脱了对于专业和职业的迷茫状态,学习目标清晰,学习活动有效,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大学生 研练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蔡小葵(1974-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30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60-02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牵动政府、社会和老百姓家庭的一个实际问题,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早日为自己的职业做好准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许多大学生在认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的同时,积极了解、确立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渴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但由于高校职业规划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许多高校职业规划课的质量不太理想,运用研练教学法可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有效地规划职业生涯。
一、研练教学法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研练教学法是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行为主义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等教育理论出发,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研讨、练习、实践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自我展示等能力的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看,这是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一种学习形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强,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它能让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和客观分析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基础上,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职业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提高综合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运用研练教学法,是打破以往单向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案例分析、团队讨论、小组互动、访问调查、相互评价为形式,形成以学生探索操作、实践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融开放式教学、实用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前瞻性教学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互动实践的教学环境中获得职业规划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1.从学生的维度。首先,认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就是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其次,把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一种形式,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思考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按照一定的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导致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所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再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探索外部环境、确立职业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反馈修正五方面的内容,而职业选择只是找一份工作,它只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环节。最后,职业规划急功近利。有些学生以职业收入高低或工作的舒适作为选择职业目标的唯一标准,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是无法确定适合自己职业目标。
2.从高校或教师的维度。首先,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任课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背景、教学方法有待加强。其次,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独立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完成本门课程的作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探索职业社会、拟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积极行动。最后,有些学生工作者简单地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尽早为学生找一份工作。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三、运用研练教学法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探索活动,评估及了解自我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自我探索的内容,同时要通过走进企业,走近职业生涯人物等访谈活动,探索职业世界。而研练教学正好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及实践舞台。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份规划书,它要伴随学生的大半辈子,离开学校后,学生要有自我规划、反馈及对目标、职业路径等规划内容进行调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通过大学期间研练式职业生涯规划课而掌握。最后,在研练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如守信誉、对任务认真负责、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而不论是日常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职业行为习惯都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管理和引导来培养。如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考勤可以培养他们守时和重信誉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让学生自己负责寻找联系,策划组织访问企业的活动,训练学生的计划能力、团队合作、抗挫折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练教学法的三个环节
1.充分的准备是上好职业生涯研练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初步的职业目标方向,分成每小组5~8人的团队,每个团队选出一名队长,并通过团队讨论设立团队口号。例如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从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等职业方向来组建团队。其次,教师设计研练教学的主题,布置研练任务,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前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制作演示PPT、准备音频视频资料等途径为研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职业价值观研练活动前要求学生做好两项准备:第一,每个团队讨论出本团队认为好工作的15个理由(即职业价值观),为价值观拍卖活动做好准备;第二,列出自己付出精力成功完成的10件事情,为在成功故事盘点中寻找职业价值观做准备。再次,教师在研练活动前准备好研练课需要采用的表格。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有许多学生自我评估的表格,如个人经历盘点、成功故事盘点等。另外,在研练活动中各团队之间要进行相互评价,作为研练课成绩的组成部分,所以课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研练内容准备好评价表。
2.完善的研练过程是成功上好研练课的关键。虽然不同的研练课具体过程会有所不同,但基本过程包括:教师交待研练目的,研练时间安排,研练活动顺序;各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研练活动(展示PPT、视频或音频资料,讨论,辩论,填写表格完成研练题目等);各团队互评。更重要的是,在研练过程中,教师做好以下方面。创设民主、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在课前播放轻音乐,主动走到学生中询问活动准备情况,倾听他们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同理心拉近师生的距离。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合理的反应,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在研练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此时教师的无声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用欣赏的眼光或点头肯定学生的发言;用轻松的手势鼓励学生发言;用暂停手势阻止学生打断他人的研练活动。为了控制研练活动的步调,协调、控制研练局面,教师可以四处走动,或坐下,或做记录等。研练过程教师要善于做好记录。对学生有意义的或新的观点,研练过程突出的表现,做下记录,总结时给予肯定。对学生片面的观点同样需要做好记录,在总结时给予澄清矫正。冷静应对研练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在研练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及时回答,可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决或等老师课后了解清楚后再给予作答,并肯定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态度。如果学生提与研练内容不相关的问题,可简单作答,然后引向正题。
3.完整的总结是上好研练课的保障。教师对研练活动全面的总结可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效果,它是一堂成功研练课的保障。研练课总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研练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学生的准备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研练活动的效果等。肯定和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充足的准备、独到的见解等。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些同学没有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等。(2)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有限,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全面和透彻,因此在研练过程中他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总结中教师要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对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例如在探索职业兴趣的研练活动中,对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理解是这一章节的难点,教师要把该理论中个人人格、职业兴趣与相匹配的职业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透彻,这样才能引导于学生顺利探索自我职业兴趣,同时找到相匹配的职业。(3)对学生在研练过程中出现的片面的、模糊的、错误的内容或观点进行修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教师的完整总结可使学生对研练活动有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并从中得到鼓励,增强信心,从而提高研练课的效果。
五、研练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1.研练任务的布置要清晰,主题要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索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本次研练活动的评价标准在任务布置时要告知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参考的标准,从面提高活动准备的质量,为研练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在研练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可以说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当活动要组织安排,学生研练出现偏颇时我们要当好导演;当学生讨论、实践时我们可参与其中,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名演员。
3.在研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特殊性,我们在研练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企业访谈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在准备汇报PPT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作风等。
4.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事与职业目标相关岗位的工作,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的一种有价值的延续。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印证最初的职业方向的正确性,及时调整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让职业规划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因为实践是永恒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才能引领我们走向事业的成功之路,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研练教学法是有价值的、较具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参与的经历能给学生一种内在的满足感。学生通过研练活动的准备、研讨、访谈、展示等环节,得到意想不到的锻炼和收获。他们在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搜集、整理、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自我展示能力等,同时这种获取知识和锻炼实际能力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研练活动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考验学生的知识面,要克服困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调研;对老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的掌控能力也是一个挑战等。因此,如何将研练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等其他方法有机结合,仍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团体心理辅导 医学院校大学生
[作者简介]孙璐(1979- ),女,河北清苑人,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四川 成都 6105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11年度面上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探索”的最终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SXL-11201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97-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其就业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高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疗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医疗单位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生从“学历”以及“能力”上都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思想不成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就业感到茫然,片面地认为就业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学习阶段不用考虑。诚然,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首先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是否具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让医学院校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认识自我、专业和职业,学习制订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对于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作为基本工作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大学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进行测试;帮助并指导大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认识;帮助并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战略;指导大学生参加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取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及经验;在大学生毕业前夕,为他们搜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强调“认知”和“体验”并用,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单纯以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利于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增加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职业定位,并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力量。
2.促进大学生将信息转化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地将关于“自我”“职业”“专业”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和整合,从而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掌握职业决策技能。
3.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尽管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尤其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都缺乏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从深层次上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认识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找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然后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不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监督机制,促进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实例分析
1.对象。为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效果展开了对比研究:通过海报招募和课堂宣讲的方式,选择某医学院2012级不同专业7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名,女生42名,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每10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系别、班级、入校以来学习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当。甄选时,被试填写一份《职业报名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个别访谈,甄选标准为自评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存在困惑且具有较强参与动机者。
2.工具。为评价团体辅导效果,对组员进行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前、后测。测量工具为原版由Gati,Krausz和Osipow编制,中文版由沈雪萍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该问卷共计35个条目,将职业决策困难分为3大类10小种,分别为“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其中“缺乏准备”包括“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的信念”;“缺乏信息”包括“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在量表中还加入一项关于职业决策困难“主观感受程度”的评分条目。该问卷所有题目按Likert 9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另外,还采用自编“团体满意度评价表”评估团体辅导的主观效果,量表共计7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从1“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说明对团体活动越满意。
3.干预方法。通过对参与大学生的甄选和前测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相当模糊,甚至对于如何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安排也存在很多困惑,对于未来就业更存在不小的紧张与焦虑。虽然不少同学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行动对将来进行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虽然大学生们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透彻的认识,在没有外界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动上。对前测结果分析还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已打算报考研究生,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问题仍没有非常确切的答案。
在掌握了低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存在的困难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参考Lock所著的《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中介绍的步骤和练习,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方案主要包括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家庭环境”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和评估”等内容。在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共进行了12次活动,其中“团队建设”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职业理想”和“认识职业价值观”各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了3次活动,“认识家庭环境”进行了3次活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了2次活动,“总结和评估”进行了1次活动。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所有学生进行后测。
4.结果。活动完成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在“总量表”中的前测值显著大于后测值;另外,在该量表“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及“主观评价”三大分维度上前后测成绩也有显著性差异。更具体地说,在“缺乏准备”维度上,两个小维度“犹豫不决”与“不合理信念”前后测差异显著;在“缺乏信息”维度上,“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等小维度上前后测差异也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信息”维度及三个小维度“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据此说明,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中的某些维度来讲是有一定效果的。
团体结束后,采用自编《成员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成员的主观感受及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对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大学生们均表示非常满意,一些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了自己对影响职业决策因素的认识,能够从自我发展的方向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了怎样搜集职业信息,从哪里搜集职业信息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便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求成员们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进行规划。如某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结合自身及专业特点把职业目标定位在“护理管理”上,并基于此制定了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现实的规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总之,针对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其本质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相结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方法,提升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2).
[2]哈力群,周宏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3]林晓萍,王有智,李小雁. 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
1.实践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首先,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对个人及所选职业的认识,明确自身特点,确立现实中自身的角色,做出正确的选择,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其次,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锚。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从而帮助大学生对工作有理性的认识,有更好的个人定位。最后,实践有利于反馈信息,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定位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如何完善、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是下一步的主要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实践的帮助
职业规划离不开实践,但仅有规划不实践、反馈、修正,也是纸上谈兵;实践脱离了职业规划,效果不会好,因此,应有规划定向、实践定位的说法。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其次指引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法,让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审视和评估,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修正计划,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创造最大的成就感。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正是这样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是盲目的,而没有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又是空洞的。大学生制订个人规划时,需要通过实践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和检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需要用规划指导个人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与职业实现良好的对接,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和未来职业工作中的曲折性,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未来奋斗道路上行进得更加坚定和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实践现状
1.实践活动前的准备不充分
在目前的社会阶段中,实践场地和学生数量相比,是十分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实践活动的前期大多是寻找场地,而对于实践中的事项无暇顾及,更无法谈及准备工作。
2.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不理想
首先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活动不应该是随性而为的活动,而应该按照个人规划进行,是有目的性的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同学进行实践活动时,无法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只能在日常琐碎的打字、复印等工作中消耗时间,达不到学习目的。其次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实践中出现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由于长时间接触理论知识,又缺乏相应工作经验,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会出现怀疑情绪,从而导致实践时消极懈怠。
3.实践活动后的反馈不到位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学生能否认真完成实践报告是实践后检验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实践报告,可见虽然实践报告收取数量很多,但真正具有实质信息还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个人原因
目前学生实践前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谈不上制订出可行的规划,直接导致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存在盲目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参加实践活动,而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规划,得到的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实践前制订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选定发展方向,使实践活动更具目的性,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受教育、长才干。
2.高校原因
目前,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其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不足;第三对于实践活动缺少整体规划;第四实践活动缺乏规范组织;最后对于实践活动投入不足。这些原因归根结底是独立院校在办学发展中自身定位有问题,同时在师资和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现象,这些都是当前急需改进的重要问题。
3.政府和企业的原因
社会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层面的帮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和企业。当前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支持还不完善,尤其在工作保障方面。而企业对待独立院校学生时,仍带有有色眼镜,无形中给独立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带来困难。
三、完善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的途径
(一)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组织管理机制,这种组织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政府、高校和社会。具体而言,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加强监督检查,从总体上确定大学生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独立院校要建立大学生实践的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政策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实施方法,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分析和总结;社会,主要指的是可以接受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基层单位或者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其主要任务是执行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实践提供支持、营造氛围。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履行职责,大学生实践活动才能健康、顺利地开展。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指导机制
实践活动是包涵面很广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这时更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辅导。首先,完善独立院校辅导工作。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独立院校要在课余多开展一些辅导活动。其次,设立校外指导导师。即聘请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大学生职业导师。由于这类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了解行业特性和职场情况,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寻找最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再次,建立职业咨询小组。由于独立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现阶段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对一指导还比较困难的情况,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小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并且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缓解师资不足的情况。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除了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之外,更需要多渠道地投入,才能有效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个人多方面共同出力。首先政府层面的投入。在政策、资金和推动企业与独立院校合作的过程中,给予最大化的帮助。其次院校和企业的投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教育自由地优化组合,同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成长成才。最后学生的投入。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活动后能够很好地完成实践总结,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更进一步地完善。
(四)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个性化指导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逐渐得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自己人生事业的策划,是一个选择和实践的过程。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广义的劳动者而言的。相对于在职人员的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马新建等,2003)。普遍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认识自我,提前进入就业角色,节约时间成本,提高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1.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国外从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式的建立,到强调学生就业咨询,再从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咨询,到强调通过把握人格特征选择职业达到人职匹配(帕森斯、威廉姆逊、霍兰德等);20世纪50年代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取代了“职业指导”,至今,国外早已在高校实践中将个性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践,如:美国、加拿大的高校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及咨询机构,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到大学等。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全面、动态的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刘咏宝(2007)认为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集中在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缺乏动态性和持续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相关的调查研究还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种种问题,急需改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不能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付孝莉、梁建春,2007;刘荣军等,2007);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个性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实践经验缺乏(王芹、肖斌,2008)等。
2.本文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外多以全面、动态等角度,为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正面指导作用研究其健全机制,还没有关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误区方面的文献;而国内外高校还只是简单地强调对大学生个体的咨询,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个性化辅导”,更没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构建长效机制。我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殊性和多变性。本文试图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角度出发,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使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特性
1.阶段性
如果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不可否认,这是针对于初次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但事实上,大学生往往要在初次就业后的规划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认知,不断努力尝试、总结、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总结做哪些类型的工作,凸显出了自己的优势,而做哪些类型的工作时,暴露了自己的劣势,并将这一结果在实践中反复印证。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兴趣,通常经过三五年的努力,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正的职业目标之所在。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人生职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2.特殊性
过去的大学生(泛指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生长在艰苦年代,许多人上过山、下过乡,有的还当过知青,即使到了后期,生活的困苦还是使许多人经受了磨练,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自我和社会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现在的大学生有别于从前,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由于家庭等原因使其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对自身的个性、特质、能力、专长缺乏了解,社会实践锻炼不够,对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存在着盲目和困惑,以致许多毕业生对于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毫无头绪,甚至无所适从。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许多新一代大学生很难在就学期间形成成熟的自我认知、职业兴趣和定位等规划要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
3.多变性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在网络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每天接触到大量最新的信息,长此以往,很容易使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价、职业兴趣、发展目标等方面受到影响及产生改变,在缺乏社会实践和理性思考之下,有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天渊之别”,甚至一天一个样,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多变性。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误区
近年来,众多高校极力推崇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早确立职业目标,拟定方案计划,为将来就业以及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做好准备,这一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但许多人盲目仿效职场人员的规划方式,忽视了大学生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大学时期的规划,扎实基础,导致“形式主义”泛滥。以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几个误区:
1.效用期望过高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规划如果离开实践的检验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要以为获得好职业是规划出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进入了职场后,随着不断的实践和发现自我,职业方向会更加成熟,而在这个时候作出的职业规划,会更加看得见摸得着。目前,全国高校掀起了“规划热”,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就业难”引发的高校责任感膨胀,使得高校不得不有所作为,以求在教育层面上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搭桥。不可否认,在大学期间尽早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奋发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无疑是一种无形的鞭策鼓励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本身没有错,大学生可以尝试着职业规划,并且应该贯穿大学四年。但必须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没有直接影响,它与职业发展的好坏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2.目标缺乏可行性
如今,总经理、董事长、大学校长等人生目标常常见诸许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从小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立足点为“读书”二字。可见,从小树立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固然是对的,但如果好高骛远,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没有意识到“从奴隶到将军”的道理,那么理想也会变成空想和幻想。因此,作为大学生,现阶段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当好“奴隶”,有效合理地利用大学的四年,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关键词】MBTI;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预计毕业生达714.8万人,这意味着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体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借助MBTI性格类型理论、Holland职业倾向理论等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工具,来帮助大学生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
虽然目前有很多职业测评手段和工具,但是MBTI是当今全球最权威、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测评理论。它主要通过识别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特质,以确定适合被试者的岗位特质和工作特质,从而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目前,MBTI已被翻译成近30多种文字,研究它的论文报告超过4000多篇。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接受MBTI测评,有80%世界500强企业已采用MBTI方法用于员工的发展及组织效率提升。
1、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同时由于其测试信效度良好,因此中国很多高校开始应用MBTI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专家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采用MBTI理论而不是职业兴趣的理论,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适合的岗位、适合的岗位特质、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提出其所拥有的优缺点及给出适合的发展建议[2]。而且MBTI理论在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职业指导中应用相当广泛。
喻良涛等利用MBTI理论分析归纳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潜在大学生创业者的性格类型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同,用以指导进行KAB创业培训对象的选择和后续创业指导[3]。陈国胜等结合MBTI理论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职业倾向研究,提出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应对策建议[4]。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也采用包括MBTI理论在内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利用MBTI理论等测试软件开设有关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项目,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测评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5]。邓永超运用MBTI理论加强对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6]。潘国刚阐述了MBTI理论等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大学生在高校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后的认识和应用[7]。朱晓蓉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研究中将MBTI理论作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性格探索的主要工具,给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议[8]。笔者所在的云南工商学院从学生入学始就结合MBTI理论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学生性格特征档案,并且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四年跟踪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服务质量。
2、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MBTI施测师的专业性。MBTI测评有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其有效性取决于施测中规范、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而这有赖于每一位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MBTI施测师将指导被试者正确实施每一个步骤,以确保被试者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并向被试者详细解读MBTI测评结果并提供关于测试结果的意见反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很少有老师具备心理测量学专业知识,或是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等专业资质,因此常常出现MBTI测评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的现象,这样就无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咨询流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二)MBTI量表的权威性。MBTI量表从问世到现在经过多年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很多商业性职业测评机构改编的MBTI量表。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评结果,应该采用权威的、专业的测评量表。目前各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表版本,有的用这个版本有的用那个版本,或者直接引进某些商业测评机构的测评软件,而没有认真考察提供测评量表的机构是否有比较权威、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作技术顾问,是否依托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而使MBTI测评结果失去其参考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指导意义,甚至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三)MBTI分析报告的准确性。MBTI通过分析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最终形成十六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均有其适合的工作环境、岗位特质等。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指导老师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人格类型就提供一份包含性格特征、适合的工作岗位、适宜的职业领域和方向的分析报告,而且同一种人格类型的分析报告几乎完全一致。他们没有根据学生MBTI问卷的具体得分进行再详细分析,甚至在做完测试后,没有与被试者再进一步沟通,对测评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这样的分析报告是不准确的,如果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性格类型就给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很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误导。
(四)MBTI测评的连续性。MBTI探究的是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而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逐渐成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针对面临求职择业的应届毕业生,MBTI测评也主要应用于应届毕业生,且每个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只进行一次MBTI测评。这样可能会因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而导致测评结果出现误差,使测评失去其参考价值,从而无法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MBTI理论正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加强探讨和研究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效地应用是当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目前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MBTI施测师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只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的施测师全程参与MBTI测评,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调查表明,没有专业认证施测师的参与仅使用MBTI问卷,测评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施测师的误导下,结果更加糟糕。 因此高校要加大对MBTI施测人员的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建设一支专业认证MBTI施测师队伍,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测评。目前MBTI量表有10多个版本,市场上还有专业版、体验版、精简版、改编版等不同量表。为了让MBTI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MBTI量表时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信效度高的测评量表。有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引进了有关机构自主或联合开发的职业测评软件,如果其中涉及到MBTI量表时一定要跟供应商确定该量表的权威性、专业性。在得到MBTI结果后一定要面对面详细地跟被试者沟通解释,帮助其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提供MBTI结果报告时一定要专业、详细、严谨、全面,而且要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MBTI的测试结果,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三)将MBTI测评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随着个人经历、思考学习而渐渐成熟。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需要将MBTI测评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全过程中。同时不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定期连续地对学生进行MBTI测评,逐渐形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以便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成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因素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9(6):80-82.
[2]郑之新.职业生涯设计的若干问题――职业指导师的重要素质和技能略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70-72.
[3]喻良涛,赵慧娟.基于心理素质测评的KAB创业指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3):40.
[4]陈国胜,骆秋琴,黄武刚等.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3-95.
[5]徐昶斌.职业测评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73-75.
[6]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探索,2010(12):145-14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成长平台
如今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教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并开拓新的教育方法,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成长平台成为了最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在开拓大学生成长平台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力图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培养和素质培养使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发现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大学生成长平台使学生有针对性的面对就业。
一、大学生成长平台: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做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集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观察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这为日后的职业生涯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导与帮助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加强教育效果,实现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的目标。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思想政治的目标性的一致, 现代大学的培养方案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专业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首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品德意识、行为意识,这种意识培养正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目标。反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发展中多维变化的自我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如何明确自我的定位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再大学生步入职场之前准确的定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将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的综合有一个良好的总结,再选择最合适的岗位。在教育为核心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和职业规划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大学生成长平台之中需要考察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如何结合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完成对于职业生涯的初期探索,同时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目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法律常识、健康教育等。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根本上弥补我国现阶段职业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理想与职业理想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这是为职业规划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提升的价值、充足的储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规划中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可以达到统一思想的作用,让学生们集中思想有针对性的分析自身存在优势与劣势。
二、大学生成长平台: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契合
经济的发展规律来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实践作为主体针对未来职业目标进行规划,用一种前瞻式的视角来观望社会需求。从学校的立场出发,是为社会培养特定的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个人的培训与积累以满足就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大学生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的需要。尽管目前国家迫于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所造成的压力,已经开始限制高校扩招的速度,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就业问题不会因为扩招的步伐放慢而变得轻松,因为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扩招惹的祸,而是因为现行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做得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低水平层面进行高密度的同质化竞争”。就现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结果,导致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下降,还有道德素质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对目前以招聘单位为主导的今天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动手能力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但大学生面对就业前如果能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一个良好的设计,他们将会更好的选择职业以及面对复杂的市场,这就需要将重心落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上,力图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具体分析,从而总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让学生在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位置,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上也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当中国迎来21世纪以来,经济建设成为了发展重心相应的社会发展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一转型伴随着很多的改变,而现代的大学生择业就成为了诸多改变中的一个,相应问题的问题是现代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高校又如何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前的指导,这就需要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在就业前有针对性辅导,将职业生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把体制内的规范形式作为一种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接受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形式,这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入点,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平台,需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意识,贯彻全面的素质教育对道德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有针对性融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外来理念,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多相关的理念涌入而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理念在我国目前并不成熟,缺少相关系统的理论支撑以及具体图标模型测试,但我们应该着眼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带来的益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与思想政教育有效的结合,运用两门科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最为完善的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关键词]社会网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8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高等教育去精英化,使高校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度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也已成为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生活和成才方面深受网络影响。利用社会网络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成才成长,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关注的新课题。
1 社会网络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影响
1.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和手段更加多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按照职业生涯设计流程对个人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对个人职业、事业和奋斗目标进行选择和确定。在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因网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使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并带有因材施教的色彩,不同学历层次和年纪的大学生就业生涯指导课程应有尽有。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生涯教育课程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范围更广。学生只要有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就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
1.2 职业生涯规划受网络关系强度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依据数据分析和建议,大学生可以深刻了解自身在专业发展、就业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少走弯路。在网络信息支持下,大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及个人就业环境,并找到最佳的职业发展途径。此外,个人与组织的网络关系强度也会给个体之间的信任和互惠程度带来影响。高校要想提高自身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引导作用,就必须占领网络高地,这也给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加强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措施
2.1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抓手,更新大学生的就业理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中。相对而言,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网络时代,高校首先要更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发挥互联网的便利性,深入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律和特点,重点解决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重视、教师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单薄等问题,处理好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会给大学生学习带来影响的信息,通过新型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打好基础。
2.2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阵地,高校应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思路和目标,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素质与创业教育,借助教学科研、实习实训、集体活动等形式锻炼大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创业竞赛,给学生提供创业立项资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与此同时,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体系,正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明确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教育与服务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好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专项经费。
2.3 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发展空间,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是当前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在做好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就业与服务指导工作,创新大W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专职、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形成学校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格局。与此同时,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研室、职业咨询室、信息查询室等,并完善有关设施;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的合作,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创建大学生实训基地,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组织锻炼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大胆尝试,积累更多的就业经验;共建大学生创建就业服务平台,将市场与行业发展现状、职业测评、企业用人信息等内容都到公共网络平台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3 结 语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受社会网络的影响。鉴于此,高校要积极分析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任务和问题,充分利用社会网络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和就业服务网,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海娜.网络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