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点话题范文

热点话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热点话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热点话题

第1篇:热点话题范文

一、相关理论

(一)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TDT作为一种主题检索技术,其特点主要在于关注与特定事件主题相关的数据。传统的检索技术是从内容来检索、确定文档的分类,而TDT技术是基于事件,利用分析文档与事件主题联系来获取特定主题信息,它从来源数据流中自动发现主题并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TDT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五部分:对新闻广播等报道进行切分(报道切分),检测未知话题(话题检测),跟踪已知话题(话题跟踪),检测未知话题首次相关报道(首次报道检测)以及检测报道间相关性(报道关联性检测)[7]。

(二)中文分词及词性标注中文分词就是将汉字序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以字为单位,句和段则通过标点等分隔符来划界。目前主流的中文分词算法分为四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基于理解的分词,基于统计和基于语义的分词[8]。词性标注是根据句子上下文环境给句中的每个词标记一个正确的词性,主要是机器针对多标记词(即有多种词性的词)和未登录词(即在训练语料中未出现的词)标记词性。词性标注技术与分词技术一样,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文本自动检索及分类、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实际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5]。目前比较典型的标注算法归纳起来有: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选用的是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三)向量空间模型向量空间模型(VectorSpaceModel,VSM)是一个应用于信息过滤、信息撷取、索引评估相关性的代数模型,文本分析对象通常是以词为单位的VSM数据[9]。运用这个模型把文本表示为向量,就可以将文本处理简化为向量空间中的向量运算。当文档转化为向量时,文档中每个词对应向量的每个特征项维度,所有文档中的词所对应的维度构成了整个空间,而特征权重则是每个词对应每一维的取值,于是,一个文档Dj转化为特征向量Dj可表示为:其中tij是特征项,wij是特征权重,M是文本tij中的特征项总数。另外,文本中作为特征项的词不能重复,即各特征项tij互异,且文本的内部结构不需要考虑,因此特征项tij无先后顺序。

(四)K-means文本聚类K-means算法以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得到紧凑且独立的簇是聚类的最终目标。K-means算法中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第一步,从数据对象中任意选择K个对象(K值需要预先设定)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第二步,计算剩下的对象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并分别将它们分配给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第三步,重新计算每个新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第四步,不断重复第二、三步,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一般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该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是相对高效和可伸缩的,计算的复杂度为ON(kt),其中N是数据对象的数目,t是迭代的次数(一般K≤N,t≤N,同时算法对顺序不太敏感,因此较适合对VSM表示的文本集进行聚类。本文聚类效果的验证采用类平均相似度,公式为:其中AVGT()SIM表示类T的平均相似度;CT表示类T所包含的微博条数;ft(avg(sim))表示类T中单条微博文t的个体平均相似度,即t与类T中其余微博文的相似程度之和取平均值。将类中所有微博文的个体平均相似度之和取一次平均值,从而得到类的平均相似度。

二、研究设计

(一)识别流程本文基于TDT技术设计出中文微博热点话题识别流程,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微博爬虫系统获取所需的数据,如微博内容、评论数、转发数、受众数等;接着从获取数据中提取话题识别的数据源,利用中文分词处理过滤数据;对预处理后的微博内容中的每个特征词,利用特征词权值计算方法TF-IDF(TermFrequency–InverseDocumentFrequency)计算特征权重并建立向量空间模型,再利用K-means文本聚类来归纳出多个话题;最后对多个话题的影响力进行计算并分析,通过效果验证识别出热点话题。

(二)热点判定———话题影响力设计本文基于微博特点和话题本身,提出热度的判定因素———话题影响力。微博热点话题影响力为该话题中单条相关微博内容的影响力总和,单条微博内容的影响力又分为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由于用户发表的微博文直接呈现给关注该用户的受众,因此单条微博的直接影响力与该条微博用户的关注人数(受众数)相关[10]。本文此处只考虑微博评论数与第一层的转发数。定义话题影响力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nf()T为话题T的影响力;n为该类中与话题相关的微博条数;Inf()t为单条相关微博内容t的影响力。一个话题的影响力为话题中所包含的所有相关微博内容影响力之和。其中InfD()t为单条相关微博内容t的直接影响力;InfI()t为单条相关微博内容t的间接影响力。单条微博的影响力为直接影响力与间接影响力之和。题T的影响力为:

三、实证分析

本文实验数据随机选取了2011年12月8日到2011年12月14日这7天内的微博数据,通过新浪微博API接口共爬取微博内容2103条。根据研究设计的热点话题挖掘流程,对该周内新浪微博热点话题挖掘进行实证研究。

(一)数据预处理首先对微博内容进行文本预处理,即进行去重、分词、无效信息过滤、降维等操作。实验中使用C#版本的中科院ICTCLAS中文分词系统对微博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同时标注词性,并过滤微博内容,保留名词及名词性词语,然后将所有的单字过滤,再去除所有的英文字符、数字和一系列数学符号等非中文词,只留下有意义的中文词语。图2为关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女王出租宫殿套间”话题文本示例。

(二)话题识别文本预处理后,针对每条微博内容,利用特征词权值计算方法TF-IDF计算各个单词权重,以构成一个向量空间模型用于聚类。实验中,K值在最大值范围内通过多次实验结果验证来选取。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将该周的微博内容聚为10类,并对各类进行类关键词提取,结果如表1所示。以上10类中,所提取的关键词具有较强实时性的有6个,关键词所包含信息较为日常的类有4个。此时若设置类平均相似度阈值为0.01,则恰好包含较强实时信息的6个类别。将类平均相似度高于阈值且包含较强实时信息的类定义为一个话题,则从微博内容中发现话题数目为6个,分别为类3、4、6、7、8、10。

(三)话题影响力排序大多关于热点发现的算法认为,在聚类后出现的热点词频率较高,则该话题即为热点话题。这种原理是基于热点词与话题的附属关系,但却忽略了当话题较分散的情况下聚类也能进行,同时在聚类结果中,可能有些话题只是局部较热的小话题,整体来讲算不上热度很高[11],因此可以设置一个阈值来区分话题冷热,话题热度(本文中以话题影响力来衡量)高于阈值则表示聚类出来的话题为“热点话题”,低于阈值则视为“非热点话题”。热点与非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因此也可以根据话题影响力公式计算出每个话题的热度,然后按照热度分数排序,分数越高表示话题影响力越大,热度越高。实验中,挖掘热点话题的数据来源时间段Δh为2011年12月8日至2011年12月14日。由于实验中发现话题的总数较少,故本实验不以预先设定话题影响力阈值来划分“热点”与“非热点”,只将话题按影响力大小排序,即设定所发现话题均为热度不同的热点话题。根据话题影响力相关计算公式(4)~(8),计算得到实验中所提取的6个话题在当前时段的影响力评分及排名,如表2所示。考虑到微博转发会使微博的影响扩散,相对于评论其影响力更大,因此公式(8)中α取值为0.4,β取值为0.6.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识别出的2011年12月8日到2011年12月14日的6个话题中,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是江苏丰县校车事故、纪念日、韩国海警被刺事件、电影《金陵十三钗》即将上映、广东陆丰乌坎村、双子座流星雨爆发。

(四)效果验证话题识别与跟踪的效果一般使用准确率和召回率两个参数来衡量,公式如下:A表示已提取出的与话题相关内容,B表示已提取出的与话题不相关内容,C表示未提取出的与话题相关内容。在全部文本数据中,与话题相关的数目为A+C,而被判定与话题相关的数目为A+B。召回率和精度是不可能两全其美。当召回率较高时,精度反而降低;反之精度高时,召回率就会有所降低。因此,本文用这两个度量值融合而成的一个度量值F来衡量这个效果。F值公式如下:实验以“召回率”、“准确率”验证热点话题发现效果,根据公式(9)、(10)、(11)计算出每个话题的召回率与准确率,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6个热点话题召回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韩国海警被刺事件,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周年纪念,双子座流星雨,陆丰乌坎村,电影《金陵十三钗》话题,各类话题召回率均较高。相反,各类话题准确率均较低,最高为双子座流星雨,仅为0.769,最低为广东陆丰,仅为0.641。聚类准确率低与微博内容零散、谈论话题范围极其广泛有关,即话题聚类时噪声数据太多,导致β值较大。实验表明微博热点话题发现的“召回率”较高而准确率较低,这与微博内容的不规范性、随意性等特点有关。从综合衡量召回率和准确率的F值来看,热点识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微博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随意性,但从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聚类所选取出的6类热点话题F值均保持在0.75以上。

四、结论

第2篇:热点话题范文

问路家访——基于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今天,家访这个曾经饱含着成长中无数回忆的家校沟通方式严重受到电话、网络等“电子沟通方式”的冲击。各行各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家访还有必要吗?它当何去何从?话题以家访为切口,以对重庆五类学校家访现状调查为基础,引发了基于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思考。

(详见2013年4期)

教育:重新发现儿童

教育的对象是儿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为0~18岁),教育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可是就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一系列以儿童为主人公的泯灭人性的极端事件让人们疑问:“今天的孩子,怎么了?”《今日教育》及时抓住这一社会热点事件,策划了本话题。

(详见2013年6期)

师生关系:现实境遇与理想重构

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纯的教学关系,更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牵涉到教师与家长、与学校、与社会等方方面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是师生关系生态重构的必由之路。

(详见2013年11期)

好校长怎样炼成

“减负提质”背景下,“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这一朴素命题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然而,什么样的校长才算好校长?怎样才能炼成好校长?需要一个标准来评估和引导。

(详见2013年3期)

致青春

青春,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只有一次。

青春,终将逝去,年少无知、浪漫无拘也终将远离。但如果有一种教育梦想和精神一直相伴,那么生命的青春就可以一直守望下去。

(详见2013年7/8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恒久追求。然而,在繁琐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面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与幸福感的天秤,似乎正在向前者倾斜。如何寻找到失落的教师幸福感?

(详见2013年9期)

师德的重量

本话题对“师德”的探讨,有教师反思,有师生故事,还有学生视角的回忆,均是平常的故事与说理。但就在这平常的记录中,渗透着“师德影响一生”的理念,也传递出一种教师内树师德的简单哲学——师生如鱼。

(详见2013年10期)

我的开学第一课

每到九月开学季,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就会推出“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梦想”。

第3篇:热点话题范文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一份好的作文题不仅对科学检验考生实力起决定作用,而且对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各行业都会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继2004年北京作文题目以“包容”为话题之后,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以“说‘安’”为话题,北京市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高级教师、北京新干线学校教学校长张继革认为,无论是“包容”还是“说‘安’”,都是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这样的作文命题富有时代感,而且考生有话可说,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张老师充分肯定了北京高考作文命题,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005年的高考作文较去年的“包容”涉及的面更广泛,给考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信息、社会和世界的整体追求和平社会的大环境来写。2005年的高考作文也体现了新教材改革中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立意更加新颖,开拓了思维。

该校的薛老师认为,由于2005年考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很大,在语言上和表达形式上,都会出现一批非常不错的作文。(记者:王茗辉)

第4篇:热点话题范文

我的奶够宝宝吃吗?我的饮食会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生病了还能喂母乳吗?……和母乳有关的疑问真不少!一起来听听崔大夫如何解答。

吃母乳的宝宝长得慢?

Q:我是纯母乳喂养,但是我的宝宝却没有吃配方奶的宝宝长得快,和母乳喂养有关系吗?

A:宝宝长得快与慢不是家长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的,需用科学的评判标准——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作为依据。你们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份生长发育曲线(父母必读育儿网或http:/who.int/childgrowh/standards/en/),然后定期将孩子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标在曲线上,观察孩子的生长情况,这样得出来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Q:我的宝宝1岁了,还在吃母乳,他对其他的辅食完全没兴趣,是不是吃母乳的原因?孩子对辅食没兴趣,与母乳喂养没有关系,而是与喂养环境有很大关系。

A: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与大人共同进餐,并且能够适当地参与进食过程,会明显提高他的进餐兴趣。再有,1岁孩子的辅食还是应该单独做,不要让孩子吃大人的食物,因为大人的食物味道较重,孩子吃了后,会影响他对辅食的兴趣。

Q:听老人说过了6个月母乳就没有什么营养了,是这样吗?

A:母乳喂养能够坚持多长时间,首先要考虑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母乳喂养加上适宜的辅食添加,保证了宝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就可以坚持,不要被具体时间所困扰。

Q:我的宝宝现在5个月,一直都是纯母乳喂养,听说妈妈来月经后母乳的质量会下降,再喂下去会影响宝宝的生长,这种说法靠谱吗?

A:母乳喂养期间妈妈来月经并不意味着其乳汁的质量会有所下降,仍可以坚持母乳喂养,不要被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建议所困扰。只要宝宝生长正常,就是能够坚持母乳喂养的有力依据。

怎么吃才能保证母乳质量?

Q:我是纯母乳喂养,平时爱吃辣的,对宝宝会有影响吗?需不需要忌口?

A:如果妈妈在吃了某种食物后没有不适表现,就可以吃这些食物。我们建议母乳喂养的妈妈每周吃的食物种类不少于50种,目的就是保证营养足够丰富。从这点来说,补剂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Q:母乳喂养期间如果妈妈拉肚子,需要停止喂母乳吗?

A:母乳喂养期间,妈妈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只要不是局部出现感染,不是传染性疾病,不是特别药物治疗期间,都可以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禁忌是很少的,不要因为一点点的事情就中断母乳喂养。

Q:我的宝宝被诊断为母乳过敏,医生要求我给她断奶,真的有宝宝对母乳过敏吗?

A:如果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有过敏表现,妈妈可以限制自己的饮食种类,比如鸡蛋、牛奶、带壳的海鲜和大豆等。如果这个办法有效,再一种一种地往回添加,以此确定孩子对哪种食物有过敏反应。如果不见效,可以咨询儿科医生,以寻找原因。

Q:我们家宝宝出生10天了,是纯母乳喂养,请问宝宝什么时候需要补充维生素D?我自己补充钙剂能达到给宝宝补钙的目的吗?

A: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1~2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D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额外补钙。如果适当补充钙剂,宝宝更不会出现缺钙。建议妈妈保持多样化食物,不要把重点放在添加补充剂上。

奶水到底够不够?

Q:我的奶水不够,怎么进行母乳喂养?

A:怀疑自己的母乳不够,更要按时让孩子吸吮妈妈的,给以规律的刺激。如果母乳真的不足时,可以在每次母乳喂养至少15~20分钟后j再添加一定量配方粉,以此减少错觉的机会。在宝宝充分吸吮后,再用吸奶器抽吸,能够促进乳汁产生,疏通乳管。

Q:我是剖宫产生产,现在每天给宝宝喂一两次母乳,仍然觉得奶水不足,是不是剖宫产会影响乳汁分泌?

A:很多家长认为剖宫产妈妈很难做到纯母乳喂养,实际上这与早期的努力不够有关。如果过早给孩子添加配方奶,孩子很难有兴趣努力吸吮妈妈的。所以,当孩子出生后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7%才需要加配方奶,而且要在每次吸吮妈妈后才添加。

Q:我的宝宝是混合喂养,最近这几天我的奶水多了,想给他把配方奶停掉,可以吗?

A:妈妈的乳汁增多后,就应该逐渐减少或停掉配方奶喂养,同时观察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如果能够达到正常的生长,建议母乳喂养的孩子尽可能不用配方奶。

Q:我的宝宝3个月了,最近我的奶水突然减少了很多,用不用添加配方奶?

A:妈妈是否真的奶水减少了,要通过喂养效果来评判。比如,喂奶间隔是否在缩短,孩子的生长是否有缓慢的趋势,孩子饥饿性哭闹的次数是否在增加。如果真的是奶水减少了,应该首先咨询医生,寻找—下原因,再考虑是否要添加配方粉。

Q:我的宝宝4个月了,我开始上班,而且要出差1个月,怎么才能保证母乳不减少?

A:如果必须离开孩子,又想尽量保证母乳不减少,就只能按时用吸奶器抽吸,尽可能模拟自然的吸吮过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抽吸的母乳冷冻,带回家后作为孩子今后的食物。在-5℃~-15℃的冰箱内冷冻的母乳可以保存3~6个月;-20℃可保存6~12个月。

第5篇:热点话题范文

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力电子系教授、E-自动化研究室主任吴青华: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建设的迟缓导致的失衡使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各阶层的利益分化加剧。这种失衡在西方历史的某些阶段也可以找到对应物。但是由于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若忽略对自身文化的反省或者生搬硬套西方的做法,只能使这个问题变得更为棘手,因此需要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吴鹰认为创新应该从教育开始,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的创新型人才:UT斯达康靠创新,从一个小公司发展到一个销售业绩排名在世界前十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是管理调控的主体。这需要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政策的支持,形成一个创新体系。吴鹰认为高科技企业应拿出年收入10%的资金来进行创新性的研发,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特别要加强应用性的创新。

归国创业的黄一平博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应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再生制造业的规范化发展,鼓励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创出自己的品牌。发展再生制造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可以树立中国是负责任的绿色大国的形象,减轻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后可能会大量消耗世界上有限资源的担忧。这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保护环境的有益之事。

留美学人辛放:中国要在出口产品的同时,也传播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在想什么。他希望代表、委员能在这一方面做些工作。

第6篇:热点话题范文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10048)

高中英语语法涉及面广且内容枯燥,成为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拦路虎”。如何将语法课教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不再畏难?2014年3月19日,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的马世飞老师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用热点话题创设语法教学情境。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4 Unit 1“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语法课上,他自始至终紧紧围绕2014年在南京市举办的青奥会这一热点话题,创设了一系列与青奥会紧密相关的语法教学情境,为语法教学任务的设置及学生的语法操练和运用,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依托。现撷取部分精彩镜头进行赏析。

一、导入环节——以宣传青奥会的经历创设“对话”情境

【镜头1】

在导入环节,马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了多幅他在加拿大进修期间,手持青奥会会旗向各界人士宣传青奥会的照片;同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这段难忘经历,令学生感觉非常亲切生动,自然而然地对青奥会话题产生浓厚兴趣。师生对话如下:

师 One great thing happened on lst August

1986 in the world. What was it?

生 Sorry, I don´t know.

师 I was born on that day! Another bigevent will happen between 16th and 28thAugust in Nanjing. Do you know whatit is?

生 The 2nd Youth Olympic Games.Ji师 Yes. Now please look at the photos Itook to promote the YOG during mystay for further education in Canada. Itis really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me, which I will cherish forever. Nowit´s time for you to read the followingtwo groups of direct speech related tothe 2nd YOG and do the exercises of fill-ing in the blanks of reported speech ac-cordingly. Please pay great attention tothe grammar rules of how direct speechis changed into reported speech.

然后,马老师提供了两组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句型,要求学生填空:

第1组:People told the officials,“Citi-zens of Nanjing did wonderful preparations.” People told the officials that Citizens ofNanjing had done wonderful preparations.

第2组:Lele said,“The 2nd AsianYouth Games was held one year ago.”Lelesaid that the 2nd Asian Youth Games hadbeen held one year before jearlier.

【赏析】教师以青奥会这一热点话题作为导入环节的切入点,同时结合其本人积极宣传青奥会的经历,为这节“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语法课创设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照片的形式,巧妙自然地利用青奥会话题创设师生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与“青奥会”相关的两组直接引语短句,并要求学生以填空形式将其改成间接引语,从而引导学生高效总结归纳陈述句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如时态、人称、时间和地点状语的变化等等。

二、操练环节——以青奥会准备工作的问答创设“转述”情境

【镜头2】

在操练环节,针对将疑问句由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这一教学目标,马老师提供了一段问答视频(视频中,一名外教提问“青奥会准备工作”相关问题,由马老师回答),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根据视频中外教的提问进行转述,从而对疑问句由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进行了巧妙的操练。以下,为视频中的提问和课堂上学生的转述:

提问1: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the 2nd Youth Olympic Games?

转述:The foreign teacher asked Mr Mawhether/if he could tell her something aboutthe 2nd Youth Olympic Games.

提问2: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toprepare for the games?

转述:The foreign teacher asked Mr Mawhat he had been doing to prepare for thegames.

提问3: Can I possibly take part in somepreparations?

转述:The foreign teacher asked Mr Mawhether/if she could take part in some prep-arations.

另外,针对将祈使句由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这一教学目标,马老师设置了游戏环节——“悄悄话”: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由每组的第一位学生阅读一句关于“青奥会志愿者应如何做好青奥会接待工作”的祈使句,然后挨个向后传话,每组最后一位学生负责向全班转述本组的“悄悄话”。以下是每组的第一位学生分别阅读到的祈使句:

(1) Try to be well-prepared before theathletes arrive.

(2)Think about interesting topics for theconversations with the athletes.

(3) Don,t hesitate to turn to the teamleader for help when necessary.

(4)Accompany the athletes to visit sometourist attractions.

(5) Treat the athletes to delicious localfood.

(6) Show respect for the foreign athletes´cultures and customs.

(7)Present the athletes some gifts as re-minders.

(8)Don,t forget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athletes.

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负责将这些祈使句转化为间接引语,句式为:The teacher askedjtoldjadvisedjencouragedjrecommended us(not)to…,并归纳出祈使句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

【赏析】教师通过让学生对“青奥准备工作”的提问进行转述的情境设置,既训练了学生的“听”的能力,又高效操练了学生“说”的能力。游戏环节“悄悄话”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机械的语法演绎激活,使学生愉悦地参加活动,进而在操练中习得将祈使句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如肯定式用“to”连接,否定式用“not to”连接等。

三、巩固环节——以青奥会的记者采访材料创设“汇报”情境

【镜头3】

在巩固环节,马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一段青奥会的记者(简称“Reporter”)就青奥会的准备工作相关事宜采访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简称“Yang”)的英文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将材料中的对话内容转变成间接引语,并进行口头汇报。以下即材料的部分内容:

Reporter:How did people respond when yousucceeded in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2nd YOG?

Yang:l am happy to be invited here.People in Nanjing were very excited at thegood news 4 years ago. Today,I still remem-ber the happy faces of people. That is theproudest thing we have experienced.

Reporter:What have you done after thisgood news?

Yang:We have come up with many goodideas, and many good programs have beencarried out. For example, we have builtseveral subway lines, and most of them willbe in use in four months.

根据上述材料,学生写出了内容并向全班进行了口头汇报:

The reporter asked Yang how people hadresponded when they had succeeded in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2nd YOG. Yang told himthat he was happy to be invited there and peo-ple in Nanjing had been very excited at thegood news 4 years before. He said that day hestill remembered the happy faces of peopleand that was the proudest thing they had everexperienced. The reporter continued to askwhat they had done after that good news.Yang replied they had come up with manygood ideas and that many good programs hadbeen carried out. He added that for examplethey had built several subway lines and thatmost of them would be in use in the followingfour months.

第7篇:热点话题范文

关键词:化学;信息给予题;信息;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8-0064-03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化学信息题是指给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没有呈现的信息而构成的新情境试题,也叫材料阅读题、化学情境题,简称信息题。这类题贴近社会生活,跟踪最新科技,追踪社会、新闻热点,具有开放性,旨在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2007年全国中考化学命题趋势来看,信息处理型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热点和亮点。本文结合2006年部分地区中考化学试题将其归类分析,供参考。

1 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1(河北中考题)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Mo)、钌(Ru)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其中催化剂钼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从MoO3中还原出来的。请写出用碳还原Mo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分析:根据文字信息书写未曾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在近两年的中考中几乎成为必考题型。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考生必须读懂题给文字信息,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知识迁移,能迅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再将信息转化为化学方程式。本题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是:(1)反应物为碳和MoO3,生成物为Mo和CO2;(2)反应条件为高温。

2根据信息,推测新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

例2(福建厦门中考题)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2.02×104kPa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经过下列反应制得生产炸药的原料――硝酸。

A.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请从以上信息中总结有关氨的知识: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制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文字叙述式信息给予题,由于所给材料冗长、陌生,从上到下逐字逐句读完不仅费时耗力、主次不分,而且常常云里雾里前看后忘。对于这种题目,建议先看问题后看正文,提炼、删去与解题无关的一些信息,发现规律,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对照题给信息即可归纳出试题要求的内容。

答: (1)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在一定条件下, 氨气能与氧气反应; (3)N2+3H2

2NH3; (4)制取化肥、炸药。

3 根据信息,揭示化学基本规律

例3(江苏扬州中考题)与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跟盐反应也有这种规律,Br2、I2、Cl2及其化合物有如下的反应关系:Br2+2NaI=2NaBr+I2 Cl2+2NaI=2NaCl+I2Cl2+2NaBr=2NaCl+Br2,试确定三种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

分析:解答此类题,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先确定一个原型(这种原型往往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知识或者题目已经给出的知识),然后找出要解答的问题与原型之间的相似之处,对比异同,找出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即可。金属跟盐反应的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本题给出的信息是“非金属也有这样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把规律类推到非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答案:Cl2Br2I2

4 根据信息,提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例4(云南中考题)空气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下表是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

根据上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填序号)___________。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

(3)想一想,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哪来的?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空气污染,保护蓝色美丽的天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

分析: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此类问题充分反映了学习化学对解决化学问题的价值,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所给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内容,从答题视角来看是多维和开放的。

答:(1)D(2)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3)煤、石油等含硫化石燃料燃烧、工厂、汽车等排放的废气。

(4)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工厂、汽车有害废气排放,植树造林等。

5根据信息,探索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5(江苏泰洲中考题)我们把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部分能源:①煤;②汽油;③天然气;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潮汐能;⑦地热能;⑧电能;⑨氢能;⑩酒精,其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五大严峻问题之一,因此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题中给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的概念,要求学生在阅读试题时,能敏捷地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用新知识解决所列的具体问题,是考查学生通过自学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煤、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都是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汽油、电能、酒精与氢气一样,都是由其它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是二级能源。

答:②⑧⑨⑩

6 根据信息,确定气体的发生、除杂、干燥、收集装置

例6(江苏泰洲中考题)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有下列装置:

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氨气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类比推理型信息给予题,考查的是关于气体制备、干燥和收集的知识。由于氨气的实验室制取不属于初中所学内容,所以解答时就要抓住题中给出的重要信息:(1)氨气极易溶于水;(2)制取氨气的药品为氯化铵和熟石灰为两种固体;(3)反应过程需加热;(4)氨水显碱性。另外还有一个隐含信息: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比29小,故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通过计算可知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然后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已知的“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本身的密度和溶解性”等“旧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类比推理,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BDG

7 根据信息,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例7(江苏南通中考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份资料中了解到:铜有CuO和Cu2O(红色)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因为Cu和Cu2O均为红色,故他们猜测,在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产物中可能含有Cu2O。

(1)该小组同学准确称取了8.0g黑色CuO粉末放入大试管中,不断通入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还原,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________。

(2)该小组在H2还原CuO时,当发现8.0g黑色CuO粉末全部转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6.8g。此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以此推得Cu2O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将(2)中所得的6.8g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48.0g过量稀盐酸(Cu2O与稀盐酸的反应为:Cu2O+2HCl=CuCl2+Cu+H2O),充分搅拌,除有红色固体外,还发现溶液变蓝。试计算此蓝色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分析:Cu2O与稀盐酸的反应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情境。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又考查了知识综合迁移能力。解题时,要充分分析和提取新信息,再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就能解决新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8.0g CuO中铜元素的质量为6.4g,即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6.4g。

(2)结合(1)的计算结果可知该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8g-6.4g=0.4g,故得Cu2O的质量为3.6g。

(3)设生成CuCl2的质量为x,生成Cu的质量为y。

答案:(1)6.4g;(2)0.4g、3.6g;(3)6.8%

第8篇:热点话题范文

一、新浪微博降温

自从新浪微博宣称其用户超过3亿以后,新浪微博的活跃度就开始降低。新浪微博的降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户在线时间的减少,用户黏度的降低;二是内容的同质化,草根的刷屏导致内容雷同、同质化严重。三是微博营销走下神坛。2011年某些大师用“微力无边”忽悠了一大批对微博好奇的人。但是微博水军的盛行,大号转发的营销效果衰减,大家已经认识到微博不是万能的,社会化营销并不能“无微不至”。

客观上讲,任何社交网络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新浪微博的活跃度降低也是正常现象。但是,2013年,对于新浪微博而言,不仅面临热度降温、用户流失等难题,还需要跨越商业化、移动化等很多障碍。

二、微信崛起

微信是2012年社会化媒体的最大亮点,这里不仅是因为它用户突破2亿,也不是因为它推出媒体性功能公众平台,也不仅是因为他它推出朋友圈,让微信具有SNS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它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项真正杀手级的应用,谁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是社会化媒体的蓝海。

它的崛起,当然面临着一些质疑和争议。关于用户骚扰问题和媒体属性,一直争论不休。而微信对外链的封杀,更让人怀疑微信到底有没有媒体基因,所谓的开放平台只是针对腾讯内部的“体内循环”。最近,竟然有些人在讨论要不要会放弃微信,怀疑微信的价值被高估。

作为一个新平台,从开始被忽视,中间被高估,最后又被质疑,曾经在新浪微博上演一幕正在微信身上“重演”。不可否认的是,在每一个高速成长的平台上,最终只有很少的人“抓住机会”。

三、电商大战

8月14日,京东商城刘强东发了两条看似吐槽的两条微博,向家电行业大佬国美、苏宁下战书,号称大型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比国美苏宁店面要便宜10%以上。随后,苏宁、国美先后高调宣布参战,后来当当也掺和进来,电商大战拉开帷幕。

对于此次电商大战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刘强东是赔本赚吆喝,有人认为是集体炒作,也有人认为大家电业也将进入电商时代。最终,此次电商大战被发改委定性为“价格欺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电商大战基本上都是在微博上进行的。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已经逐步成为舆论的中心和话题的焦点,也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四、3B大战

2012年8月21日,当天,360将360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由谷歌正式替换为360自主搜索引擎。奇虎公司(360)新推出的搜索引擎和百度开启争夺搜索引擎市场的一场网络资源战争,简称“3B大战”。

2012年8月16日,奇虎360低调推出综合搜索,引起行业震动。8月22日,360董事长周鸿祎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360全站推自主搜索引擎以来,流量增长远远超出预期。不少业内人士寄希望于360能改写中国内地搜索市场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但也有观点认为,非搜索公司在搜索领域难以成功。

五、双十一大促销

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在淘宝上,众多商家推出5折优惠促销活动,掀起电商优惠狂潮。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总销售额191亿,其中天猫132亿元,淘宝59亿元!中国网民创新纪录!

大家在淘宝平台上刷网页,一边刷微博,吐槽淘宝平台和支付宝的稳定性成为当天互联网上独特的风景。双十一过后不久,就传出阿里入股新浪微博的传闻,便有人揣测是双十一让阿里意识到,对于一个电商平台的确需要一个强大的口碑平台和流量入口。

六、Pinterest没落

今年上半年,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有关社会化电商的沙龙,与会的有很多PIinterest网站,其中就包括2011年风光无限的美丽说和蘑菇街。论坛上,大家大谈瀑布流和社会化电商,“Pinterest”成为论坛上谈论最多的词汇。

而到了下半年,Pinterest的模仿者突然就风光不再。诸如“花瓣”、“堆糖”等图片分享网站依旧不温不火,就美丽说、蘑菇街这些具有一定用户基数的网站,也面临着用户流失、粘度不高的问题。一些垂直电商分享,除了CPS挣点小钱,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Pinterest这股投资热潮,来得猛,走得也快。

七、YY上市

YY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1日,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是今年互联网行业为数不多的亮点。

在YY上市之前,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一个做语音对讲的软件能够上市。翻开招股书,我们可以YY的营收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在线游戏、YY音乐以及在线广告。与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YY在线广告收益仅排名第三,在线游戏、YY音乐远超在线广告业务。按照规划,YY教育也开始酝酿商业化。

在招股书中有关YY教育的介绍中,详细介绍了邢帅网络学院的运作情况,彰显了YY未来在网络教育的野心。YY的上市,也为QT、多贝网络教室等网络教育平台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八、科技博客复兴

WEB2.0的兴起和移动阅读的普及,为科技博客带来前所发展的机遇。除了36氪、爱范儿、雷锋网等科技主题的博客以外,以商业和创投为主题的虎嗅网、钛媒体也快速成长起来,再算上财经领域的雪球,科技领域的果壳网,科技博客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九、亚马逊Kindle商店正式进入中国

12月13日,亚马逊中国网站正式上线了Kindle商店,Kindle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中文Kindle版书籍。既然Kindle商店已经进入中国,那么下一步很可能就该是Kindle阅读器以及Kindle Fire了。此前有消息称,Kindle阅读器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进入中国,其中有5款设备获得了入网许可。

亚马逊Kindle商店进入中国,以它的规模和影响力,势必会对国内阅读行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像盛大和中国移动都在做电子阅读,一些创业公司如豆瓣、多看以及唐茶等也正涉足这个领域,电子阅读市场的竞争已然打响。

十、唱吧、啪啪、微拍等移动应用初露锋芒

第9篇:热点话题范文

一、服装中的标签

例1(2009年广东佛山市中考题)右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里料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

B.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涤纶属于天然纤维

D.可通过灼烧来区别涤纶和羊毛

解析:本题借助服装中的标签,考查了有关材料的化学知识。根据服装的标签解读,可知:里料是100%涤纶,是一种材料制成的;涤纶是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区别涤纶和羊毛,可用灼烧的方法,羊毛属于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味道。C选项错误。

答案:C

二、食品中的标签

例2(2009年江苏常州市中考题)右图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标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2)~(4)题用标签中的序号填写]:

(1)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标签中所标注的,还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是;

(2)遇到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盐析现象的是溶液;

(3)能与碘水作用呈蓝色的淀粉属于 ;

(4)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 。

解析:本题借助牛奶上的标签,考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性质等知识。六大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标签中还缺少维生素;会发生盐析现象的是蛋白质溶液;淀粉属于糖类;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蛋白质。

答案:维生素;③;④;③。

三、化肥中的标签

例3(2009年江苏无锡市中考题)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下图所示。

(1)氯化铵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填字母)。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2)氯化铵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3)氯化铵中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为 。

(4)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 (填“酸性”或“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防降低肥效。

解析:本题借助化肥包装袋上的标签,考查了化肥的种类、化肥的性质、施用以及化学用语等知识。根据标签中氯化铵的化学式NHCl,可知其属于氮肥;在“注意事项”中:防潮防晒、隔绝热源,可知氯化铵具有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等性质;氯化铵中含有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符号是NH+4;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会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了肥效,所以施用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答案:(1)B;(2)AC;(3)NH+4;(4)碱性。

四、药品中的标签

例4(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中考题)图1是一种医用药品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叙述“咀嚼”后咽下的好处(答出一点即可)。

(2)当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时,服用该药片后,在胃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②。

(3)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

解析:本题借助药品的标签,考查了有关物质与酸反应的知识,达到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目的。药片“咀嚼”后咽下的好处是嚼碎后药物与胃酸的反应快等;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药片中的碳酸镁(MgCO)、氢氧化铝(AlOH)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CO+2HCl=MgCl+CO+HO,2AlOH+6HCl=2A1C1+6HO;患有胃溃疡的病人,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时,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加重胃溃疡病情。

答案:(1)嚼碎后服用疗效快(或嚼碎后药物与胃酸的反应快;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加快);(2)①MgCO+2HCl=MgCl+CO+HO;②2AlOH+6HCl=2A1C1+6HO;(3)碳酸盐与盐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重胃溃疡病情(合理皆可)。

五、标签与溶液

例5(2009年湖南湘西州中考题)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2)。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20℃)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1)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他的理由是。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2)【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

(3)【实验验证】

解析:本题借助试剂瓶上的残缺标签,考查了物质溶解度、物质成分探究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利用所提供的物质溶解度算出它们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然后与图中的150%进行比较,判断出哪种溶液是不可能的。常温下,硫酸钾的溶解度是130g,所以硫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100%=115%,达不到150%,所以不可能是硫酸钾溶液;硫酸钠的溶解度是190g,所以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00%=1597%,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是150%;硫酸镁的溶解度是390g,所以常温下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100%=2647%,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达到150%。

在确定一定不是硫酸钾溶液后,那么该未知溶液有两种可能性:NaSO溶液或MgSO溶液,任写一种皆可。但根据物质的特征,NaSO溶液中的钠离子在初中化学中无法鉴定,而MgSO溶液中的镁离子可以通过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来鉴别,所以该实验的关键就是来探究该溶液是否是MgSO溶液。实验操作是: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是MgSO溶液(或该溶液是NaSO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