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其人格颇具可塑性,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膨胀泛滥,泥沙俱下,中学生置身其中,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污染,形成错误甚至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之目前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以子女为中心,长辈宠爱有加,难免疏于对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引导和规范,使其自主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感恩意识、关心他人、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人格缺陷,不能以辩证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因此,立足青少年成长规律,探索并有效开展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走出一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健康人格教育培养之路十分必要。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策略
(一) 构建书香班级
书籍是点亮智慧的明灯。好的书籍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助书香以施德育,不失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考虑到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积极向上、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正面引导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鉴于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可根据情况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每天最短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精神享受。
(二) 召开主题班会
哲学家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指出,任何一个人的人格都不是自然地凭空构成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主题班会辩证是非,提高认识,开展人格教育。为充分发挥主体班会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主题班会意义之所在,帮他们助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等人格品质。实践证明,主题班会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质成效显著。
(三) 紧抓教育契机
人格的变化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非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摒弃空口说教的漠然形式,坚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节。不同的教育契机、不同的教育方式方式殊途同归,同样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 渗透学科精髓
中学有很多学科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的因素,活脱脱是健康人格教育的活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坚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有机地渗透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于其他学科,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所有课程中人文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应成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渗透的重要阵地。可结合对部分语文课文及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关联的内容进行关联总结,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良好途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敬业与乐业》中对责任心的赞颂,《生命生命》中对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提倡等等。
(五)建立班主题帖
特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相应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条件,如开展自我管理、自律教育、自主教育等,启发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上升为行为习惯,养成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好习惯。以我班为例,我们特意在国内知名教育网站"教育在线(http://)"上"师生共写随笔"栏目中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主题帖《听,竹子拔节的声音》,期冀学生们能够像春雨后的春笋般快速成长。帖子里记录了学生们的成长故事,并由多方参与、关注,使之成为学生前进的加油站!在报道"我们的运动会"和"班委竞选"的帖子里,"新教育元老"水易老师分别为学生附送两小诗《江南好》:其一,爱健美,拼搏惊神鬼,才华须依好身体,会师要凭强足腓,赢取捷报回!其二,责存胸,任务岂怕重?奉上赤诚为集体,献出才智陶忠勇,我是主人翁。这份特殊礼物是对学生的莫大鼓舞,珍贵非常,让学生在被认同的感动中,更加坚定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六)聚焦正面能量
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生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航程。
1.学习浙大名人精神
每一届新生入校,我校都会进行校史教育,带领学生参观浙大名人长廊,了解浙大名人故事以及优秀品质。例如浙大名人、苏步青、竺可桢等400多著名学者教授,不仅有突出的学术成就、社会贡献,同时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言行中闪耀着浙大的"求是"精神,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这些名人榜样便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发奋图强,做最好的自己。
2.学习经典语录
"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便成了笔者教育每届初一新生的必修始业课。对孩子们来说,初中三年生活毕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即将成就你一生的大目标,如此自身的人生才过得有意义。
笔者还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部分章节朗读于大家听并作简要点评。其中书别提到一句话:"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既是一种伟大而又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更是一种平凡而朴实的实际行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在初中学习生活中体现个人价值,给大家带来幸福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曾获奖的省国学主题班会课《走近国学之〈三字经〉》,是我们全班利用三天时间一起努力完成的,无论是主持人的积极准备,还是其他同学的全力配合,都充分体现大家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正印证了高尔基所说的"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侯,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3.学习同伴优秀榜样
作为班主任,务必做个有心人,善于挖掘身边的有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典范。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就是良好的资源,他们的示范作用更直接、更直观,更能让让大家真切体会认识"该做一个怎样的中学生","该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中学生活该怎样过才有意义",从而引起思考并加以效仿。当然,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正能量还有不少:如观赏励志影片《幸福来敲门》、《KeepGoing》,欣赏励志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公益短片《Didyouknow?》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推崇的法宝。
(七)携手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立足点,校外施教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的延伸点。因此,要拓宽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的星空,开辟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在校内,班主任要取得校团委、学生管理处、年级组和任课教师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需要过程齐抓共管的态势,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到各门学科和班级活动中;在校外,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班主任要定期家访,或是通过电子邮件,了解同学们的家庭实际情况,传达同学们的心声,让家长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统一,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格局,才能帮助学生们逐步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八) 加强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当今的初中生面临诸多心理困惑,心理矛盾较为突出:如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前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些问题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相关烦恼,克服人格障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和学生们的促膝交谈使他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情绪,并进行心理调节,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结语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很多。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方式和方法固然重要,教师自身人格的熏陶影响作用亦不可忽视。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成为一种模式而被学生模仿、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优化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身的育人信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教育中从不说大话、空话,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要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起教育者的真正使命,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格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1]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齐欣.名师的人格教育力[M].九州出版社,2006.
[4]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观 教育与引导
在大学的教育中,人生价值观是最多提到的一个词,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被重提。在大学四年教育中,作为大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在综合素质中也会得到不断提升,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大学教师就要做好表率,无论在知识领域还是做人、为人方面,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一、人生观定义
人生观是个体对生命历程持有的根本观点,即有关人生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观念系统。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随着社会的前进,文化背景的不断前进,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在大学阶段,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重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个人将来。对其本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刚刚步入大学,他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这些使得80、90后的家长们对孩子较为娇宠,使得有些孩子娇纵成性、或是自私自利等等,加上有些地区还不是很富裕又导致了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看到其他同学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作为大学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在大学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引导他们,才能使得大学生们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三、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当人们都在谈论大学生素质如何如何的时候,我想更多的应从我们自身谈起,从人生第一位老师谈起,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伴,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这就需要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有一个规划,要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就需要家长不断的努力,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同样作为社会群体,也对孩子有着很大影响,媒体的正面宣传、国家对教育的严格规范,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四、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1.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荣誉感和公德修养
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很强,民族荣誉感很强,希望祖国强大,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学知识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多让学生参观一些我国抗战时期的影片,使大学生们永记为我们今日换来幸福生活牺牲的先烈们。培养同学们为我们今天有这样强大的祖国的自豪感。
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是很重要的。热爱班级、关心同学,能够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只是表现在不说脏话上为己上,还要表现在为他人,如让座、不乱丢垃圾等,按说这些应该是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但是很多的大学生对这些仿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难道就是大学生的高素质吗?难道这就是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吗?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吗?我觉得不完全是,我想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自身没有做好一个表率作用。
2.关注大学生的道德观和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有些家长并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加上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不知道关心他人,和尊老爱幼,这些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优良传统却得到了摒弃,这些问题随着学生到了大学越来越显现出来。作为大学教师,并不仅仅只是教授课程,同时还要教授引导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到了大学,大学生从过去的家庭生活过渡到现在的集体生活,在宿舍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肯定互相有很多生活习惯的不同和性格不同,渐渐,很多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不平衡,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生活的差距造成了很多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畸形,这不仅给学生本人造成了伤害,给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伤害;由于社会的前进,很多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矛盾,有些不能够自身调节过来的学生,便会无法面对艰苦的未来,对未来不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多细心观察,多去了解学生,多去关注比较内向同学的生活,多开导,多引导,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课程。
3.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兴趣
大学里的主动学习,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性,有些学生开始逃课,厌倦上课,尤其在看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工作难找、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作为大学教师,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不仅如此,还应多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拓宽思路,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为学;指导作用
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2.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3.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为人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具体的说就是人们对人生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的总的看法。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其核心问题是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知识精英,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未来大学生群体会执掌国家权力在国家重要岗位任职。
1.选择崇高的人生观。崇高的人生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主义等。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选择决定着他未来的走向和发展前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能帮助大学生选择崇高的人生观。现在社会错综复杂,各种各样的诱惑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考验,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才能选择正确的人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2.防止错误的人生观。错误的人生观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厌世主义人生观、禁欲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等。现当代社会资源丰富多样,享乐方式多元化,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斥着整个社会,大学生怎样才能抵制住这些诱惑防止陷入享乐主义的漩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有的学者则认为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价值观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意识,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仰、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为人们的行为提供行为取向、行为尺度和评价标准。
1.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的缺失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的价值判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矫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认识。
2.发挥价值观的反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反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反作用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为学的指导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作为大学生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以社会这样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把学习这份工作做好学习态度是第一位,学习态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即不管是什么,好的坏的都学,不能正确的区分知识的糟粕,第二种是理性的学习态度,即对知识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二是死学,死学是指埋头苦学,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对于这部分大学生他们难以正确处理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二)选择正确的学习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爱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取向。
注解:
关键词:认知图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事物的价值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人的内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最核心的部分。[1]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研究往往只停留于理论本身,很少涉及到跨学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大量西方资本主义落后腐朽文化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对于处于猎奇心理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更为严重,促使大学生树立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在眉睫。本文从心理学思维角度研究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以认知图式为切口,助使大学生认识、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单一灌输式宣传教育的有效补充。
一、认知图式促进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认知图式净化意识形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
从心理认知的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价值观,其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个人对于价值观的认知开始。人的认知活动的进行主要体现在通过人脑对事物进行有效选择之中,认知图式对人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过程也表现为人脑对事物有效选择的影响。主体的认知图式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过滤网。[2]当主体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些不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主义、思想等必然要予以彻底剔除,否则无疑是对大学生心理的侵蚀,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这个过程中,认知图式可以充分发挥净化作用,把你所接收的信息予以过滤,将最符合主体需要的内容主动融入到核心价值观的图式之中。
(二)认知图式组建认知网络,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要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某一事物形成认知图式, 即使感官接触到这一事物, 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要使大学生真正完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有相关认知图式。有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图式才能把握其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而缺少这一认知图式则会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有了认知图式就不仅能使大学生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避免学生遭受非科学价值观的侵害,还能有效推动对于其的认识进度。
二、认知图式加速大学生不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注重发挥认知图式在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作为主体的行动指南,那么认识只是其初始阶段。还需要通过不断内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信念。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新事物认识和接受比较快,但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往往会在认识和判断事物上出现偏颇,导致处在认识过程中的认识往往是凌乱的或者是不完整的。大学生需要充分借助“认知图式”构建,真正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标准,促使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二)不断更新、完善认知图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内化
基于内化过程的认知图式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加工不再单纯是加工整理过程,而是一方面把自己大脑中已有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运用到其他的事物中,用自己的认识剖析其他事物。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司马贺所说:“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利用已存储的知识, 把旧信息增添到新信息上面来。[3]另一方面,也以实践中的新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图式。这种过程就是主体内化或顺应客体信息的过程,即整合过程。主体之间认知图式的不同, 对同一客体的信息整合结果往往也不同。同时,认知图式的相对稳定性,既大致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一般特征,又随着主体年龄、认知的发展,内部有着部分的变异。总体观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大学生需要尽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个人认知图式,为未来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三、认知图式拓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度与深度
(一)认知图式指导实践,为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
实践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价值观则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创造更多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然。个人的价值认知只有与强烈的价值感受相结合才能形成为稳定的价值观,[4]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实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无疑会出现许多诱惑例如功利,认知图式的稳定性会使主体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大学生运用认知图式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真正将其中精要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
(二)认知图式推动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深度开展
认知图式可以组织多方面的联系,把一切相关的认识都联结在网络内。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涉及的实践活动内容,离不开认知图式这一联结。一方面由于个人认知图式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使得自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外延不断扩大,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源泉;另一方面认知图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使自己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更好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思路、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霖杰.高校党校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第11期.
[2](美) 司马贺. 人类的认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6.
[3]蒋永福.刘敬茹.认知图式与信息接受.探索与争鸣[J].1999第3期.
一、当前中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不良表现及原因
由于社会上种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职业教育存在的重技能轻德育的偏差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当,中职学生价值迷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一是早恋现象严重;二是沉迷网络游戏;三是自律能力低;四是礼仪道德观念缺失;五是“拜金主义”的盲目崇拜。究其原因:
1 中职生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失落感较强。由于中国家庭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绝大部分家长依然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不会让孩子选择中职学校,成绩优秀的孩子会进入高中深造,而流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对这部分学生大多流露出失望情绪,其教育方法往往简单粗暴。有些家长甚至将中职学校当成“托管所”,认为孩子既然考不上高中,又未到可以独立工作的年龄,与其在社会上混,还不如到中职学校,这样总比在社会上沦为飞仔飞女强。于是许多家长就硬让孩子来到中职学校,不管孩子专业意向如何,就随意帮其决定专业。孩子们则感到中职学校不过是父母给自己无奈找的“托管所”,对学校及老师一开始就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所以在校表现大多差强人意,散漫、随意、无心向学。
2 中职学校只注重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在德育方面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基于功利的考虑,许多中职学校对德育、美育的课时大幅压缩,将大量的课时用来让学生投入到专业课、技能课的学习,只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其余的都可暂且搁置不理,这和社会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其实已差别不大。但是危机也正在于此,如果一个学校过于忽视学生职业操守、个人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的培养,那么这样的一个毕业生就算技高一筹,但不辨是非、任意处事、目无尊长、毫无组织性和纪律性,无论对于他自身成长还是企业成长都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3 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大量不良信息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中职学生迷失方向。
4 中考成绩不理想的中职学生心中有一种自卑感,再加上中职学生无升学压力,部分中职学生自我要求慢慢降低甚至自暴自弃。
综上所述,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坐标发生了倾斜甚至扭曲。
三、加强对中职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策略
1 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部分中职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关心,认为只要给够孩子生活费,其他一切交给学校OK,基本上从不主动与班主任联系,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甚至在一个学年召开一次的家长会上,许多家长也以工作忙没时间而不出席。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凡是经常和班主任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越关心的家庭,孩子的表现越好;反之表现越差。可见,班主任同家长多沟通联系,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地通报给家长,督促家长配合班主任共同教育;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些生活状态,及时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动向,从而对该生进行更深一步地教育。
2 对学生进行“案例”教育。我们班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段时期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达旦流连于网吧,导致上课期间精神恍惚,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我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斥责性批评教育,收效甚微。我偶尔在中央电视台观看了“网惑”系列节目,对我启发很大。在随后的班会课上,我向学生播放了“网惑”系列节目的视频,节目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对学生震撼很大,之后学生的“网瘾”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这说明,对被各种网络信息充斥着的中职学生进行真实生动的“案例”教育,比空洞乏味的说教更有效。
3 “鼓励”教育对中职学生尤其重要。相当一部分没有顺利考上高中的中职学生学习成绩都不理想,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中,充满了斥责,心理都有一种自卑感,甚至一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作为一位班主任,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一句朴实的赞美,也许就会让学生重拾信心,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
4 加强人生目标教育。所谓“三军不可无帅,匹夫不可无志”,而许多中职学生觉得进入大学校园的理想破碎后,陷入人生的低谷,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为了让他们重新振作,班主任应当经常对他们进行人生目标教育,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学生们意识到只要踏实学好技能,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来也可成为有用之材,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中职学生们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竖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加上班主任适时的提醒和督促,相信他们的人生从此也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措施
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好开展和促进社会经济有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迈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够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上了,必须要有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并加强管理工作等实践方面的创新研究。
一、充分认识人口计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管理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同样,计生档案管理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恰恰是乡镇计生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这样的认识。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让《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全面提高乡镇计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市、县(区)人口计生部门要经常举办乡镇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特别是对乡镇领导干部,至少每年要开展一次系统培训,使乡镇领导干部和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准确把握档案法的条款规定,掌握计生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计生档案管理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避免在工作中不作为和乱作为。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形势,这也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就集中在两方面:
1、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基层档案整理和保管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的基础,这却是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领导对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不够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冷衙门”,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具有什么地位,对工作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总是不能够获得应有的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列入各级计生考核体系中,领导关注的事情一直都是计生的实践工作,档案的管理已被自然忽略了。在录用管理人员之时,一般考虑政治背景就行了,几乎不关注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是否已经具备。
2、缺乏档案管理意识,档案保管条件差
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受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意识方面也跟本不可能获得提高,离《档案法》的要求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计生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保管技术工作和业务方面的知识背景都非常的缺乏,多停留在“存放便万事大吉”的状态,这使得档案管理总是显得杂乱无章的状态。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档案保管方面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档案库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尽管现在国家提出了一些列的严格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依旧是出现一房多用,办公用品质量低下等现象,甚至档案资料出现污损和丢失等重大工作失误。
三、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领导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能够科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领导应当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对计生工作开展的决策依据方面的作用,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改进的作用,为农民致富方面的作用。要把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到和计划生育协会,法制建设等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管理和建设纳入到主要的议事日程,划拨必要的财政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做好准备。
2、强化人口计生档案管理规章制
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十分繁杂,为把档案管理工作融入人口计生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约束。一是人口计生档案收集、上报、整理、存档应做到规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严把“三关”,即:评查、归档和上架关。做到“细”,仔细查找档案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放过“蛛丝马迹”,逐一整改和修正;“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验收整理,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必须重新按要求整理,直至验收合格;“精”,对已归档的资料,全部进行检查,按要求归类、装订。二是实行定期谈话制度,专兼职档案员要定期与服务对象谈话,经常到基层去,到育龄妇女家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取得工作主动权。三是实行计划生育项目检查治疗登记制度,为各级计生服务站以及医院的B超室、手术室、妇产科等相关科室专门配备专用检查登记簿,把第一手资料全部统计起来。只有严格有关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档案完整齐全,从而保证相关资料得以及时、准确、完整归档,这样既确保了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也提高了档案的可利用性。
3、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理念
首先应建立健全计生档案,主要是建立计生“七簿、一卡”。“七簿”是:干部职工初婚、离婚、复婚、再婚情况登记簿;未婚青年登记簿;干部职工历年办理生育计划、独生子女证登记簿;已婚育妇查环、查孕人员登记簿;非在职人员、职工家属已婚育妇年度查环、查孕情况登记簿;历年违反计划生育人员处理情况登记簿;干部职工变动情况登记簿。“一卡”是:计划生育登记卡。“七簿、一卡”档案反映了整个单位计划生育的各种基本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计生的文件、照片等材料,也要收集归档。计生情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有的结婚,有的离婚,有的复婚,有的计生节育,有的超生违法,有的获奖,有的受罚,有的调进,有的调出。因此,要对计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计生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建立完整准确的计生档案,这就为计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科技水平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这些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入手:第一、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二、重视计生档案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第三、鼓励档案工作人员自我成才;第四、合理调配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定要结合信息时展的技能需求,为下一步引入计算机等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使得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台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5、引入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多是浅显的技术手段,没有发挥出计算机应当具有的能力,所以要积极应用好计算机技术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应当进行适合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软件,以有效的简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繁杂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档案管理工作。
人们进入图书馆的时候有个检索系统,这个系统为人们寻找需要的书籍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引入类似的系统,为工作带来便利,而不是搬照以前的工作方式,只是对文案归档处理。在检索的过程中,寻求用关键词代替主题词的方法避免主题词存在的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病。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数据库的构建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数据库系统,不仅有利于将来工作的人员对档案的录入工作,也有利于将来文件的查找工作。而且构建的数据库应当简便易操作,不能是部门请来了构建数据库的工程师,但体统太过专业化,不易于一般工作人员操作那么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也就失去的了应该具有的意义了。在档案的保管方面,由于纸质的文档不容易保存,容易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档案管理库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而且还多存在一房多用的情况,文档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档案进行有效的保管。比如把文档做成很小的胶卷,这在许多大的图书馆就有利用这种技术,而且还非常的经济,这不仅有利于档案的保存,还能够极大的减小档案对空间的占用。同时把一些数据制作成相应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观看的视频或者音频之类的文件,不仅有利于档案的查阅,更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和复制。
6、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不但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搞好地起到资料的交流和共享作用。要不断强化档案的服务功能,编制和安装科学、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力求实现档案资料查询“以计算机为主、案卷目录为辅”的查询系统,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目前,全省人口计生网采用四级网络的树形结构,覆盖了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区域,将常住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分别管理,同时又相互关联,建立两地联系,实现了数据一处输入,各处共享,既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又为杜绝违法生育行为奠定了基础,还可便于各级及时查询汇总信息,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管理工作情况,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研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性的研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研究 推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规律探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着力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
[8]孔子.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孔颖达.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1]陈襄民.五经四书全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dentity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GUO Pengjie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认同过程 认同特点 认同路径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的北大座谈会上,谈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不仅是我国全社会价值取向最集中的体现,更是青年学生的“思想向导”。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人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向、社会发展的走向、优秀人才品格和信念形成的趋向。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过程、合理掌握他们的认同特点、探索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已经成为我们现阶段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主要的历史使命。
准确把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般过程
价值观的认同绝对不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简单对话与成果共享,也不是单纯的历史传承,而是一个主体对价值客体不断深入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变化过程。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的目的,就是对自身精神世界完成自省、自尊、自信、自强的几个环节,能够自觉运用“三个倡导”的要求来实现情感内化与行为外化的互动、深化、提升。从心理学、教育学和价值哲学来看,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认知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指他们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能够理解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过程、能够领会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文化精华。主体对价值客体形成全面、正确、理性的认识是形成认知认同的基础。可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全面把握,对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基础、文化根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是大学生对价值观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价值自由到价值选择的基础,也是青年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价值取向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促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主要阵地,大学里有一大批学识渊博、理论扎实、道德高尚的教育人才,同时也有丰富的教学载体资源和陶冶情操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历史追溯、文化熏陶、理论指导。理论上的彻底理解是形成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获得思想共鸣的重要条件,阐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辩证关系能够起到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渊源的追溯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解读,能使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②的真正内涵。这些理论教育和对历史文化的解读,都会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奠定坚实基础。
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价值观认同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是认知认同的深化,同时又是行为认同的感情基础。由于情感认同是主体把价值观内化于心的过程,它加入了正面的情绪因素,所以它一经形成,就会起到深远的影响,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因素,控制和调节着对价值观的认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青年学生自身正面情绪因素的介入,更容易使他们对蕴含着核心价值取向的事件产生思想共鸣,这要比纯粹的理论灌输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强化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增加大学生的思想共鸣,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行为上更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有切身感受。但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过程是复杂的、反复的,这是由内外原因共同造成的:从认同主体自身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现实环境“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③,这肯定会使大学生在面对价值观取向时,产生疑惑、彷徨、失落的负面情绪,从而削弱他们的情感认同。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及时排除消极因素,减少情感认同危机的出现。
行为认同。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使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在理智上产生了认可、感情上产生了依赖。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认同,不是前两个阶段的认同,而是行为上的认同,即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并矢志不渝地执行。行为认同是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重要步骤和最后环节。
广大的青年学子尚处在大学的象牙塔中,他们的行为认同首先是从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开始的。个人层面的四个要求体现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大学生从小接受道德教育最集中的表达,因此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行为体验。青年学生的行为认同往往就是从我做起,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逐步把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外部要求,转化成自身的内部需要,形成社会道德的自觉;又从社会责任和国家感情中,提升到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行为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知、情、行的辩证统一过程,是频繁多变、反复向前的过程,是“深刻理解情感认同外化行为”的渐进过程。其中,上一步认同都是下一步认同的基础,下一步认同都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而下一步认同又支持、证明前一步的认同。这就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整个科学过程,它对我们找到青年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和寻求培育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掌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具体特点
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除了一般意义上,对价值认同的异质性、流动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多层次性、不平衡性和不一致性等具体的特点:
多层次性。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多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本身的多层次性和青年学生群体的多层次性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层面是个人层面的深化,国家层面则是信念和精神升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可能是从个人层面做起,然后逐层地认可和践行其他层面。同样,大学生本身群体也是有年级层次、教育程度层次、专业差别之分的,不同年级、不同教育程度会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同,不同的专业也会对它产生不同的关注程度。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同一层级中,价值认同主体(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主体对价值认同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的个体会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有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高,会积极自我培育和践行;有的则认同度低,不能很好地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一层次的不同方面也有认同程度不一的现象,如有的同学对诚信的认可度高,但对友善的认可度就低一些。相对来说,大学生中的党员干部和先进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可程度高一些,大学生对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内容要比其他方面认可度高一些。
不一致性。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程度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程度的前后不一致。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能够清楚自己该弘扬什么、认可什么、反对什么、唾弃什么,教育部思政司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23年调查显示,也能说明广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是能把自己的青春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的。但是,由于全球一体化、经济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网络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自由思潮和极端宗教理论的渗透,再加之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和竞争压力增大、社会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有所抬头,致使部分大学生在面临社会实际问题时,虽然能够在认知和情感上认同核心价值观,但在生活实践中出现了功利性强、理想性弱,理论认知强、实际执行弱,民族感强、责任心弱,自我意识强、自我评价弱的尴尬局面。这是当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着力探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科学路径
探寻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既要尊重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还要兼顾大学生认同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构教学体系,力求全面解读,推动大学生的认知认同。促成高校育人功能和大学生本身能动作用的“两轮共行、双翅同飞”模式,是推动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重要方法:其一,构建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体系,使青年学生广泛认同、全面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从管理层的设计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教学活动,再到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理论理解和研究的热忱,都要有点有面,要教懂还要研通。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对大学生结合紧密的“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解读,更要对“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和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这些于大学生来说,相对抽象的价值观进行深度解读。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要能把“学高为师”和“身正为范”相结合,要能把理论教育和科研创新相结合,要能把自己亲和力和个人权威性相结合。大学生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在勤学的基础上,深刻而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二,利用不同的教育载体和隐性的教育方法,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时代背景、理论内容、意义作用作理论阐述时,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外,还要更多地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网络学习、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交流学习、党团的组织生活会、模拟新闻会等形式,都能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
当然,在构建教学体系和利用多种教育载体的过程中,教育者注意两个“统一”的问题:一是全体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统一,大学生是一个群体,统一讲解理论内容、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必不可少,但在理论解读时,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具体的、量身定制的方法来引导和教育。二是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观的理想状态,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所以,教育者要把握这一点,选择合适的、现实的理论解读方式,结合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还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原貌和文化基础,积极地、逐步地、稳妥地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知认同。
净化社会环境,发挥模范作用,推动大学生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价值认同中比较容易出现波折和反复的,它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和朋辈之间的相互认可有非常大的关系。任何价值认同都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环境,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因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增强或减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在净化环境时,不仅要坚持社会、家庭和学校横向环境的有机统一,还要注意小学、中学、大学之间的功能互补和有效衔接;要教育青年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对环境的自主意识,克服依赖心理,教会学生明辨社会是非善恶的能力;在具体措施中,要优化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并举,还要注意传媒环境的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用身边典型来进行朋辈教育是增强情感认同的又一有效途径,榜样的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鼓舞和激励功效。通过现实生活和现身说法,来感染和带动同龄学生,使其他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另外,在净化环境和朋辈榜样的同时,还要注意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环境和面临道德两难的抉择时,往往陷入情感认同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和辅导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困境、进行心理疏导。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客观深入分析问题、因势利导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甄别每种价值取向的好坏和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影响,使他们自己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在疏导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他们学会主动维护和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积极自我深省、自我疏导,并对自身价值观进行提升和改善。
坚持实践育人,促进自我提升,推动大学生行为认同。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认同关键的一步,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彻底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了规律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才能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去认同它、践行它。重庆师范大学的邓卓明教授在对社会实践作用的探究中也发现,它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④我们应该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包括科技创新赛、全国挑战杯赛,也包括各项素质拓展、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使大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大学能够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发展、时代要求紧密切合,并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体验。
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参照,着力培养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自我的提升能力,要强化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对自身行为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要促使自己对价值观的认同从思想幕后走向行为台前,并使这种行为成为习惯。
当前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价值认同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我们唯有思想上不懈努力、方法上不断创新,方能使之奏效。在坚持价值认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大学生认同特点的把握,来不断完善认同对策;大学生自身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和群体的自觉认同,努力使自己和社会、国家融为一体。
(作者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本文系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系统化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4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层级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Z009)
【注释】
①②③:“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一、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我市生物物种资源较为稀缺,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活动造成了生物物种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而且随着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我市生物物种资源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具体保证。各职能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并重视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可适时组织开展扑灭薇甘菊等有害入侵物种的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社会对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意识的提高。
二、建立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环保局牵头,市规划局、农林渔业局、城管局、国土房产局、建设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参加。市环保局负责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组织开展我市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及有关编目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会同市农林渔业局、城管局等单位,委托生物物种科研技术部门开展具体调查及有关编目工作。有关调查及编目工作按上级要求必须于2005年5月完成,6月完成上报任务。
四、制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市环保局在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市规划局、农林渔业局等部门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市发展改革局应将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予以一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