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图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医院中的图书馆主要是负责搜集、整理并研究医药卫生相关文献的部门,医学图书信息对于医药卫生事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期刊数据库观念引进的影响下,不同的医学期刊数据搜索逐渐实现了数字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医院图书馆部门,也能够在基本上对信息化进行了保证,对图书管理软件进行了开发与应用。基础此,文章中对医院图书馆中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
1系统设计
以医院图书馆基本的业务特点以及用户查询相关需求为前提,在对这一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选择了C/S结构与B/S结构,以二者混合的模式搭建框架。在搭建系统时,管理人员要对其中各项极其繁琐的管理操作进行操作,以此完成系统的数据维护以及统计分析等设计,一般医院中的用户进入图书馆中主要是为了查询并借阅有关图书,运用B/S架构技术,可以简化用户的查询过程,用户仅需要在客户机的浏览器中键入相关图书信息,便可以快速出现各种相关信息,以此可以体现图书管理系统操作的简便性。
2图书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医院图书馆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功能,即书报订购、图书信息入库、录入图书信息、更新库中信息以及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2.1书报订购
图书馆中的书籍与报刊必须要定期进行更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证信息与数据的时效性。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前预定需要的图书与期刊,在相关网站中输入订购日期、书刊名称以及所需数量等,直到图书与期刊到达场馆之后对其进行登记,为之后的图书信息录入奠定基础。
2.2图书信息入库
一旦预定的图书到达医院图书馆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其编目、录入,随后上架入库。在入库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图书名称、具体类别、中外标记以作者名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以此为录入图书信息提供支持。
2.3录入图书信息
建立图书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录入图书信息,同时这也是任务量最大的环节。管理人员要在已经建立完成的系统中将之前统计的图书信息输入,在输入时必须要保证信息的针对性,使各个栏目都能够有信息填入,以便用户搜索。
2.4统计查询
对于图书的统计查询一方面是针对新书以及期刊的预定情况而言,在这一方面,主要统计并查询医院当中这一年所购买新书与期刊的种类、名称以及数额等信息,同时也能够通过查询了解到图书和期刊已经订购但是却没有编目上架的数量。第二方面,则是对图书流通信息的查询,一般是根据医院各个科室以及时间进行图书已借与未还的查询,经过统计也能够了解到这一年中图书馆借阅总量[1]。第三方面,对书库实际情况进行统计查询,通常根据图书的分类、出版时间以及出版社等相关信息对医院图书馆中藏书基本状况进行查询与统计,同时也能够根据书名与作者等相关信息对书籍进行检索查询。
2.5系统维护
一般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维护,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中图法编码维护。即系统初始化阶段录入《中图法》内容,并以此补录新书的新内容。其二则是设置借书证。针对医院中借阅人员借书证出现的增加、修改以及作废等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
3系统设计特点
(1)能够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当前阶段诸多医院中都已经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尤其是医院的图书馆中,更加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硬件与软件环境,该管理系统以此环境为前提,进行设计和开发,可以真正实现医院当中信息与数据的资源共享,克服了传统环境下信息传递的繁琐性与缓慢性,提升了医院中的工作效率[2];(2)现了较好的通用性与实用性。该管理系统是以医院图书馆运营多年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为前提,以此再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资料查询的效率,因此体现了一定的通用型与实用性。除此之外,该图书管理系统因为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其在借阅上可以适用各种方式,例如条码以及磁卡等[3];(3)借阅的高效率与快捷性。医院中的业务较为繁忙,有时需要一个资料必须要即查即用,但是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图书馆中的图书数量过多,导致无法快速有效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信息。而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将图书馆中的所有信息都录入其中,用户只需要在客户机中键入图书信息,如姓名与作者姓名等,系统便可以快速搜索出相关所有的图书位置,真正提高的借阅的高效率与快捷性。
4图书管理系统实现
4.1登录模块
一旦系统程序启动之后,先显示登录窗口,这时用户需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验证,系统会自动判断用户名与密码是否有效,若密码与用户名为空,那么系统便会提示用户进行用户名与密码的输入,否则以系统会将用户所输入的信息作为依据,在数据库内进行查询,若出现数据返回的现象,便证明用户身份为合法;相反则证明身份不合法。若用户所输入的用户名与密码错误,那么将会被禁止进入该系统。
4.2操作员管理模块
所设计的操作员管理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系统管理员的一系列操作,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要将动态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员等功能加入其中[4]。进行该部分的设计时,系统会将设计的顶层管理员进行系统其他管理员的管理,以此确保图书管理的秩序与有效性。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因为管理员密码使用时间较长出现盗用的现象,管理员必须要不定期更换密码,一以此便能够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保密性。
4.3用户管理模块
医院图书馆中的用户流量比较大,为了对前来借阅图书的用户进行有效管理,管理人员必须要设计用户管理模块。同时,为了保证用户有效性,设计用户管理模块十分必要。该模块能够添加动态、删除并修改用户信息,也能够与图书管理模块之间实现联动,二者之间的实时交互进行内容的更新,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进行信息描述,并建立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一般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用户注册、用户信息更新、用户注销以及用户信息查询等。
5结束语
关键词:典藏;图书馆;图书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6)05-0141-02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文化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而纸质阅读依旧是人们看世界的潮流主线,所以做好图书馆的典藏工作,对图书管理及图书馆的资源分配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关系着读者对资源的利用,还影响着对图书的管理工作。
二、典藏的含义及地位
1、所谓典藏,就是依据图书馆中借阅室、资料室、书库的功能定位及藏书原则,对编目加工好的图书进行合理分配,再对流通中丢失、破损的图书进行修复及剔旧,这些都属于典藏工作。
2、图书馆中的典藏工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书目数据及图书资源质量的保证,对许多工作都起着监督与协调作用,既对图书馆资源分配有着指导性作用,又对图书馆文献起着监督作用;不仅是连接读者的纽带,又是实现图书馆各项业务的主干道。
三、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作用的体现
1、反馈效应建立完整的图书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根本,是最大程度满足读者读书欲望的保障。典藏部门通过采集部门加工之后的图书进行存档与调配,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典藏部门通过读书的借阅量进行统计,将读者爱好图书的类型、期刊及数量,反映至采购部门,使得采购部门根据需求量对图书进行采购,经过这样对图书的统计,避免造成浪费。例如,在大学校园中,典藏部门根据学生的喜好,将所受追捧的图书放置显眼位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图书的情况,知道馆里是否还有此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其视野;还有一种情况是,就工具书来说,典藏人员将采集好的图书一般会放置库藏室中,学生们因查找不到,而无法借阅到这本工具书,可以要求典藏人员将书调配给资料检索处,这样学生们通过信息检索,就可以阅读到这本书,根据阅读量增加图书的采购量。
2、调配效应为使图书馆发展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就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进行指导。要想满足阅读者在进入图书馆时能够更快、更方便找到所要的图书,及了解所在的位置及借阅情况,那么典藏员就要对新购进的图书进行编号,从而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典藏员根据图书的数量和借阅情况来对图书进行调配,倘若某书籍只有一本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外借,那么典藏员在进行调配时要充分结合读者的需求对本书籍进行购买或是以别的办法进行处理(对此书籍进行复印等),使得读者不会因此而借不到此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图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对于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图书或是会计方面的图书,由于未放置在书架中,那么它的阅读量就会降低,而采购部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此类图书进行批量采购,就会出现资源浪费,为了防止此情况的出现,要求典藏部门做好图书的统计工作,避免造成浪费,通过对图书的合理化管理,使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3、更新、除旧及清点效应图书馆就像是一汪池水,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整理或是更换,就如一池死水。对待图书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馆中书籍还要做到经常更新,否则它所传递的知识太过落后、守旧,对于那些破损、陈旧、利用率不高的书籍,要剔除,并进行登记与记录避免出现文献混乱状况。这就要求典藏人员对图书进行清点,哪些陈旧文献是需要剔除的,哪些文献是要记录在册的,对具体数量进行统计,以免造成重复浪费。图书馆可以指定某个月或某个星期为图书清点日,对在册的图书进行清点、记录、归档,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四、为提升典藏工作所采取的有效手段
1、典藏方式:科学合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就致使图书馆的典藏工作不再拘泥于纸质管理,从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典藏人员必须以新时代的观念来处理图书馆管理工作,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为阅读者更好的服务。这就要求典藏员对电子技术必须熟悉,将书籍的电子版保存于电子阅览室,方便读者阅读,还要对书籍的电子资料进行备份,以免造成资料丢失。
2、工作态度:细致认真随着经济的发展,图书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工作细致,用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码、再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工作量非常之大,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图书管理员每天无所事事,只需对借阅读者登记。针对现在形势,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对图书进行管理,还要对图书的分类、归放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专门人员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不仅有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对职业认知方面的教育,使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更加科学。
3、工作方向:强化典藏在图书馆管理中,典藏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书籍数量的准确性及图书资源的质量,这就对典藏馆员有更高的素质、良好的职业认知。例如,典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有:对采集的新书未进行编码分类;对大量书籍未认真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导致采购过量,造成浪费。为避免错误的出现,要求典藏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对每本书籍都按照藏书规则进行编码分类,对于破损,丢失的书籍要进行记录,检索室的检索信息要与实际图书信息保持一致,使得阅读者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
4、图书要求:积极向上图书馆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不仅是书海和知识的海洋,更是人们读书看报、静气凝神的场所。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有许多积极向上的文化素材,但也有庸俗低下的乱缪知识,它污染着人们的内心,尤其是学校中的图书馆,对图书质量的管理更为重要,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能让不良思想玷污学生心灵,这些危害或许会使学生走向歧途,耽误学业。因此,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对书籍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禁止低俗书籍进入图书馆,使图书管理规范、科学地满足社会需求。
5、具体工作:优化格局针对现在图书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我们要对图书典藏格局进行优化,才能使图书得到合理分配。对于图书的周转流通,往往会出现丢失、破损、剔旧,这就要求图书馆典藏人员要定期对图书进行清点剔除工作,将破损不严重的图书进行修补再流通,破损严重的图书可以根据需求量进行购置。另外,典藏人员根据对图书类型、期刊的统计,对比较受欢迎的书籍的摆放进行调整,为的是更好满足读者需求。
6、工作环境:和谐愉快工作中应该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降低错误出现率,数据错误,会严重造成工作失误,针对此项工作的特殊性,要加强典藏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建立了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典藏工作的效率。
7、账目工作:统计与管理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数量与种类与日俱增,大量图书进入图书馆,倘若没有精确账目,那么它的价格、类别、数量及去向便没有了考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便失去意义。容易出现图书情况混乱,数量不详,久而久之,账目的偏差会越来越大,导致图书的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为做好规范的图书管理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员明确职责,将图书账目与图书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购进的新书、丢失的书籍、破损的书籍、需要剔除的书籍要一一详尽地登记,记录在案,做到图书账目与实际情况一致,账目的管理工作要严格细致,避免出现漏洞。
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文化方面的追求,图书馆典藏工作其本质在于图书资源的利用和阅读者之间的关系,种类繁多的图书,赋予典藏人员沉重的工作使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在处理工作事务上讲究方法。合理的典藏方式、图书典藏格局,是提高典藏工作的手段。在知识不断发展膨胀的今天,只有使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与规范,才能为广大阅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卢欣.高校图书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资讯,2012,(34).
[2]王洪臣.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构成与强化的对策[J].民营科技,2013,(4).
[3]刘连庆.试论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科技资讯,2013,(32).
[4]肖茵.基于云计算的图书管理平台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人员 素质
知识的有效运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将知识凝聚在一起的图书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石,要想使国内图书馆走入一流图书馆水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这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管理好图书馆的关键,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对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知识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中,政治思想素质处于主导和说明地位。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图书管理人员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有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政治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政治敏感性;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正义感,原则性。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具有不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管理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着述能力。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⑴宏观思维能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⑵综合分析能力。图书管理人员要把纷繁复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储存、检索,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为读者提供方便。而综合分析的质量关键在于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性:首先,要提高选择素材与国情的适应性;其次,精确地辨别、选择素材的可靠性与可信性;⑶较高的心理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根据不同用户与读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直接为读者与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料,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用户与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途径
1、图书管理人员自身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快速普及,各种各类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形式层出不穷。作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只有树立起创新意识,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意识及批评性思维的技能。
2、强化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是图书馆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文化素养、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和形象至关重要。图书管理人员首先应明确其职业职责,以“为读者服务”为宗旨,工作过程中忠于职守,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同时甘于默默奉献,用熟练的操作、周到的服务、和蔼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为读者提供适时适当的服务;另外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意识到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和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具有为读者服务的崇高品质。
3、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图书馆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图书馆应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把任务计划工作列入主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并贯彻到图书管理人员具体的工作中去,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形成工作压力,促使图书管理人员有质量、有责任、有目标地完成工作;同时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使其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提高实际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综合服务的效果。
关键词:RFID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推动着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近年来,RFID技术引入又一次掀起了科技热潮,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有着取代光学条形码的趋势。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全新图书管理方案。RFID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存储信息,获得认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迅速、简单、方便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然后通过位于接收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码识别,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1.1 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光学条形码来辨别、标识每本图书,外加贴磁条以防图书被窃。读者在借还图书时,由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出图书的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进行借、还、续借等操作。而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集成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自助借还,无需人工操作。RFID技术的优越性更多的表现在防盗标签的可充消磁,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被公文包、背包、人体等物品屏蔽,信号强度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可以重复地充消磁,并能保证充磁饱满,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不会引起误报。从信息存储容量上来看,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容量是传统的条形码的几百倍以上。这种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图书文献、光盘、影像资料等物品提供简单有效的保护,使文献资料的管理变得简单、快捷,图书馆员可以通过RFID管理系统实现很多应用,如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体验到自助借还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整理书架、盘点馆藏,图书馆员只要手持设备探测RFID标签,就可以对馆藏进行精确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
1.2 RFID技术的优点
1.2.1 读取方便,加速流通过程。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还管理,由于条形码技术的障碍,只能一本本的进行扫描处理借还业务,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的原因出现重复扫描或因条形码印刷不清楚、颜色脱落而导致误操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借还请求,使得借还台排起长队,浪费了读者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读取多本图书,读者可以一次办理多本图书借还手续,让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变得快速和简单。
1.2.2 实现快速上架,排除乱架功能。利用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能够大大缩短图书上架的时间,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使读者及时找到所需要图书,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最大化的利用图书资源。以我校图书馆现在的全开架式排架方式为例,如果有一本书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死书,读者甚至图书馆馆员也很难在百万多本甚至更多的图书中查找出来。利用RFID技术,可以确定图书的相对位置,如果放错了位置,只要通过手持RFID设备进行扫描,错排了的图书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漏点图书的信息会在系统中标注,马上可以在点检仪上得到提示,并示意该书的正确位置。
1.2.3 提高盘点速度。当图书馆进行盘点时,只要管理员手持点检仪,通过电波讯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种方式不需要从书架上取下书,也不需要打开书籍找到条形码的位置,与传统的点检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及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
1.2.4 提高馆藏目录的准确性。在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下,如果馆藏目录出现错误,进行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即使发现错误也没办法及时排除。如果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很轻松,而且准确率高,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等繁琐的问题,这样既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
1.2.5 安全防盗性强。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正常、稳定,使得安全系统不可靠,而RFID技术的灵敏度、准确性远远高于磁性图书检测报警器。图书馆如果引进和应用RFID系统,能更有效地防止未借出资料被带离馆外,且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和更改。另外还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追踪定位,防止图书丢失。
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五百余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系统进行管理,其中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国家地区已广泛使用RFID技术。在国内,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和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I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已开始运用了RFID,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3月份起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标签转换和自动识别,是目前国内RFID应用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RFID系统大规模进入高校图书馆,逐步取代条形码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本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学术精神的象征。因此,新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引进RFID技术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 引进RFID系统,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的借还书需求,通过图书馆员按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完成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服务,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提供一种自助服务模式,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下,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和研究方向等,自主地完成文献搜索、借还的一种自主服务方式。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使自助服务模式得以普及推广,其自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因而引进RFID技术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图书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以满足读者自我需求为前提,这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出便捷性。读者可以自助控制借还时间,馆员下班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借还书,同时能够保护读者隐私,有利于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激发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自助式的读者个性化自我服务,强调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读者可以实现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和研究中方便自我、满足自我。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读者对图书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图书馆员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局限性等带来的服务局限,使读者用最低的成本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信息,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帮助。采用FRID图书管理系统后,对培养读者的搜索信息能力、掌握分析信息能力有极大帮助,这种服务模式读者参与程度高,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而原先作为服务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只起个别指导、参考咨询的辅助作用。
其次,为读者创造了多维选择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选择接受别人的服务还是选择自我服务,同时,自助服务方式能使读者遵循图书馆内部体系框架,对馆藏信息的了解与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读者的操作过程变得更为自由和便利,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利。在这种优化环境中,图书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也会提高,图书的使用次数增加,服务的读者数量也相对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也得到提高。以图书馆借还图书业务为例,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人工借还扩展为人工借还与机器自助借还并存的借还服务模式,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开馆时间、人力成本造成的约束减少了,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时间。借书时,读者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书,进入指定借书区域进行操作,阅读器会读取书本信息和读者借书证信息,借书一次性完成。读者还书时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箱即可完成。自助式服务使服务本身更显个性、自由、方便,给读者提供愉悦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再次,基于FR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新型的服务管理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优化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图书馆人力成本的投入。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减少排队,在借还书高峰期,对流通台人流进行分流,减少读者排队等候时间;借还手续简便,只需要按照屏幕进行读者识别和图书标签扫描,几秒钟便可完成借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读者素质提高,通过日常的图书馆利用,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中使用的高新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不论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户要强,基于这个因素,RFID图书管理系统更加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和推广。
最后,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推广,促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馆藏的精确性将提供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及更多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于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图书馆而言,自助服务可以将馆员从重复的机械式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Karen C. 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5(5):486-48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3]邵勇.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27-128.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农家书屋建设中数字化平台架构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黔科合GY字[2010]3053号)研究成果之一。
一、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方面
1.高校图书馆读者为服务观念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过去的工作重点是以藏为主,针对不同的读者设立不同的使用权限,使馆内所藏图书、报刊不能物尽其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图书馆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读者服务观念也开始从“重藏轻用”的服务理念,向“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观念的转变,顺利地完成了从文化典籍储藏地向科技文化传播地的转变。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就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服务观念。
(1)要变方便管理为方便读者。过去,高校图书馆是以闭架借阅的管理方式来为读者提供服务的。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这一传统模式被打破了,开架借阅代替了过去的闭架借阅,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去查询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又采取了流通、阅览和咨询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下,使读者能够及时地获得所需文献资料,加快读者学习、教学和科研的进度。实现这一目标是新世纪高校图书馆追求的重要目标。
(2)从传统的流通、阅览向多方位,多角度的文献信息传播方式转变。所谓多方位,多角度的文献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指图书馆开展的包括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在内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服务活动,如:不定期印放图书馆简报及各种宣传单,使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各类信息工作动态、重要资源、数据库及新书等信息;为新生开展“如何利用图书馆及文献资源检索培训”,让新生了解馆藏资源及如何利用;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库,开展学科导航,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网络化延伸。结合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搜集、整理互联网上相关信息,科研成果、发展动态等信息资源进行集中链接,方便用户查找使用,为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服务等等。
2.服务内容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当今信息时代,读者的需求要求图书馆进一步拓展其职能,创新服务内容。
(1)拓展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是一种原始文献提供服务。图书馆员的任务就是为用户从库藏中查找原始文献资料。而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原始文献资料的提供已不能满足高校读者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读者必须改变自己的阅读倾向,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就不能再以原始文献资料作为惟一服务手段。高校图书馆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文献信息的深度开发,从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向知识、信息资源重组的创新式服务转变。
(2)网络化服务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传统服务方式下主要依靠手工加工文献信息,再加上交通运输、通讯手段的不足,信息传递具有明显的时滞性。而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提供及时、同步的信息服务成为可能,借助国际互联网或局域网的传输途径,可以及时地获取各类最新信息,满足各类读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各科研单位提供课题咨询、信息调研、文献的深层次开发服务,还应直接参与教学科研的创造。
3.业务职能的创新。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职能包括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咨询等内容。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由过去的外出采访发展到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即可与书商联系,进行图书征订。编目也从过去的手工刻印,油墨印刷转变到计算机录入或者转由书商承包。极大的减少了重复劳动,缩短了图书加工过程,提高了图书上架的效率。当前,流通、阅览、咨询三位一体的模式加快了读者对图书的查找速度,加大了读者对图书的使用率。
二、创新服务对高校图书管理员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
1.图书、报刊、电子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高校图书馆对图书管理员提出的能力要求,最核心部分应该是对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图书馆员应该具备比较强的发掘、收集并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国内外有效信息的收集,并加以分门别类的整理,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再通过信息化途径传递给读者,才能真正实现了图书资料信息的有效利用。
2.针对图书情报资料的科学研究能力。在收集和整理文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文献信息资料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只有对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对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总结和预测,才能发挥文献信息资料的最大效能,使已有文献信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高校图书馆员应具有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文献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信息技术应该包括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操作、数据库技术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能力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联网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专业软件设计方面,即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操作,还可以进行一般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只有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才是真正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图书馆事业中,才能真正发挥网络化管理在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中的优势。
三、针对高校图书创新服务的要求,对图书馆馆员开展继续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1.开展继续教育,是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的目的。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馆员的潜能,将他们的实际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的效能。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外语、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真正实现文献资源信息自动化,从而使文献信息得到广泛的,有效的利用。
2.加强内部培训与外部交流,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素质。内部培训,在高校图书馆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是一个好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是以老带新,老馆员以自身切身经历给新馆员现身说法,使新馆员真正获取现实经验,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改进自身的工作;二是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的形式,使馆员之间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可以强化基本技能培训,根据馆员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关培训,灵活性、针对性较强,收效明显。外部交流是内部培训的补充形式,是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一套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管理制度,鼓励先进者继续努力,鞭策后进者奋进。一方面,规范岗位责任制,开展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明确奖惩制度。
论文摘要: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1 信息系统的需求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2)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3)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4)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5)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6)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8)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9)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3 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1)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2)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4)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5)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图书馆;手工管理;网络化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1 信息系统的需求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2.1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2.2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2.3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2.4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2.5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2.6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2.7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2.8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2.9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3 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3.1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3.2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3.4 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3.5 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调动图书馆管理员的积极性是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调动管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更顺利更好更蓬勃。只有思想上做好准备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创造出新的价值,使图书馆事业获得更有利的发展。因此和谐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对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方向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施途径,对图书馆来说,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实施和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馆员第一和读者第一。在现代的图书管理工作中要以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基础,把人看作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灵活运用领导方法以尊重、认识、发展、培养为手段,对馆员进行组织,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挥主动性,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馆员要以为读者服务为第一要务,热情地为读者进行服务,使读者在图书馆找到家的感觉,从而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以读者的人生发展、价值取向为基本出发点,使读者能够以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一切,是图书馆馆员的责任,因此馆员必须使自身各方面更加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三、图书馆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存在不和谐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历史原因和系统的原因所导致的。
1、图书馆管理者实施“人本管理”中存在不和谐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几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只重视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读者和馆员的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馆员在价值观和岗位意识上存在浅薄、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服务水平差,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优质的文献资料服务,从而制约了图书馆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图书馆发展存在不和谐目前我国图书馆在资源的数量和文献的品种上都比较缺乏,受到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图书的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设施和功能与读者要求的和谐发展。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存在着图书资料藏与质的不协调发展的现象,而且一些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工作态度不明确,不能够有效掌握新科技手段、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从而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四、图书馆工作中如何实施和谐管理
1、图书馆领导者应首先具有和谐管理的理念
作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的图书馆馆长,提高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以及增强自己的领导艺术对做好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和谐管理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图书馆理实践,作为图书馆管理者,要以和谐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有效措施,更好的实现对事物发展状态的协调。
2、对馆员实施人性化管理
2.1尊重馆员、激发工作潜能
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信任和肯定并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人格和工作能力,注重对管理员内心情感的倾向性和稳定性进行关注,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管理员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发挥。
2.2关爱馆员、满足心理需求作为图书馆的负责人,需要及时了解图书管理员的能力、个性、气质、性格、态度、价值观等需求,特别注重对其内心世界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员工之间和个体差异为工作的前提,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对员工的个性和不同心理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满足。
2.3信任馆员、参与民主管理
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要积极听取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管理员参与到民主管理和决策中,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同时还可以有效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培训馆员、提高综合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网络化的发展,使图书馆管理人员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对新业务和技术的挑战。这种情况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馆领导要注重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以及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的确立。通过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加强人才培养,使图书馆事业发展更为顺利。
3、对读者实施人性化服务
3.1关心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要以读者需要为主要依据,以“读者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尊重、关心读者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对馆内规章制度以及服务项目进行设置时,对读者的需要及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和满足。
3.2尊重读者的权利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对读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建议权等各项合法权益进行积极维护和保障,通过图书馆馆务公开、设立读者意见箱、馆长电子信箱、热线投诉电话等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对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实现有效监督。
3.3营造和谐的环境
图书馆应在建筑风格、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外观处理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统一。在内部装修上要以便于读者使用为原则协调搭配内饰的布局和摆设,在外部环境上要注重对图书馆周围的绿化和美化,使读者感到更舒适、温馨。
3.4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会产生很多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来对其分类,其中有环境因素和沟通方式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图书馆管理中沟通工作的实效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沟通的整体效率降低。
1.沟通环境因素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共同环节对其产生一定的限制性的影响。无论是沟通的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等,这些形态都会对图书馆管理中的沟通问题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做好图书馆管理中的沟通工作,良好的环境是重要的保证。
2.沟通方式因素
美国的两名著名心理学家Joe和Hary曾经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进行过分析和研究,他们是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沟通风格和人的后天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是在日常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习惯了使用这种沟通方式,用这种方式会使他们感觉很恰当。同时,每个人惯用的沟通方式都各不相同,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够弄清自己习惯使用的沟通方法。另外,面对不同的读者要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他们应该不断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内容要向沟通对象靠拢,逐渐的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如果他们意识不到这些改变的严重性,那么沟通效果就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以此来看,我们可以将大多数人的沟通方式归结为很多种类,但是在这其中只有沟通方式中只有开放式的沟通方式,才是既注重自我披露,又注重反馈的,同时,这种沟通方式也适应在团体中的使用,是一种既有实用性又有创造性的沟通方法。
二、提高图书馆管理中沟通效率的有效方法
1.强化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环境,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现在对一个图书馆好坏的衡量标准是看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之源。但是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与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当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就说明读者与图书馆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也证明双方的沟通随之开始。在沟通过程中,管理员占据着主导地位,读者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图书馆,他们对管理员的服务工作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是他们对图书馆的收藏缺乏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管理员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作为图书管理员来说,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对读者的询问要用诚恳的口吻进行交流,决不能盛气凌人,要主动地进行指导,接受读者的询问,回答的语言要得体稳重,营造一个和谐的图书馆环境。
2.重视语言沟通艺术
语言分为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由于口头语具有平静的语调,语气要低,体积小,缓慢的节奏,使读者能有一个舒适、温馨的感觉,因此图书馆员在和读者进行交流时,要尽量使用口头语言。同时,不要给读者急躁,不耐烦的印象,那样容易造成紧张的气氛,甚至误解。如果阅览室到了高峰时间,图书管理员必须保持冷静,用“请等待”来回应焦急的读者,这几句话的使用频率最高,不要小看这些常用的词,它可以缓解心理焦虑状态,通常读者会回应说:“好吧,不急”。管理员应该把“读者第一,服务第一”作为平时管理工作中的宗旨,必须学会尊重读者,使用礼貌语言和读者交流,让读者感受到温暖的沟通,使图书馆在他们心中形成良好的形象。
3.善于用非语言交流
图书馆是一个要求安静的工作环境,图书馆和读者进行沟通,非语言交流所占很多的比列。当读者走入图书馆时,首先要和图书管理员进行沟通,图书馆如果能够以热情和亲和的面部表情与其进行沟通,举止文雅,那么就会为图书馆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不过,有的图书管理员表情冷漠,态度强横,这要就使得读者敬而远之。沟通中,管理员应该从读者的表情中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不好意思表达,就要及时主动地告诉他们。读者遇到困难时,图书管理员如果能够主动帮助,读者会很开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