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药学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中医教育;文献检索课;中医药学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05-1035-02
Study on Modern TCM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aching
LIU Junfe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
Abstract:Study on modern TCM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s i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The projects looks especially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TCM literature retrieval curriculum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study objective,study summary and study progrss on modern TCM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aching.
Keywords:TCM education; literature retrieval curriculum; TCM Literature
高等医药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至今已有 20余年的历史,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由此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信息存储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献检索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资源具有海量、更新迅速、检索手段多样的优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可以说网络资源已经是专业教学、科研不可缺少的信息库。因此,为适应时展的要求,笔者开始了课题“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研究”申报及研究。
1 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研究目的
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是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及获取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其教学研究以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并获取信息进行中医药科研及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滞后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建适合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模式,并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实践和应用。
2国内同行类似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同行大都认识到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方面也有初步的探索。如教学内容方面,浙江中医学院张长生等[1]认为,现用的2002版的本科生教材《中医药文献检索》,设有的机检章节,仅36页,占总篇幅的20%,教材重点向机检过渡不够突出,五六年更新一版教材的周期不能适应学科发展,落后陈旧的教材影响教学革新;广州中医药大学邓等[2]认为,中医药文献检索课应大大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检索的内容。如计算机检索知识、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网上书目、全文、会议、专利等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以及综合搜索引擎和医学专业搜索引擎的使用等,因古代中医药文献尚未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所以查找古代中医药文献(如书目、类书、丛书)还必须依靠手工操作,因此手工检索还有存在的必要;福建中医学院黄苏萍[3]认为,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应随网络信息大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应以网上医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建立以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教材编写方面,部分院校使用2002年版本科教材《中医药文献检索》,大部分院校因《中医药文献检索》跟不上信息社会的发展而选择使用自编教材。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召[4]认为,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沿用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学时的实习。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示范为主,实习以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为目的。中医药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方法”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手段,采用交互式和案例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总之,各院校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中采用的教材大都不同,但在讲授传统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手工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却不同程度地增加计算机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的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不同程度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及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检索实习等。
综合分析,为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及社会需求人才培养需要,中医药文献检索教学将面临较大改革,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均将打破传统格局,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向着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并获取信息进行中医药科研及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但目前还未见有系统的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研究课题及文献报道。
3 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研究初步进展及分析
3.1 调研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数据资源需求调研及人才需求调研方法研究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即利用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对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人员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等对医学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对具备文献信息获取能力及科研能力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现已经利用调研问卷方式对本校2007年下半年上完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研究生、本硕生及本科生进行了调研。调研题目是“在校学习期间,您最想了解哪些医学数据资源及文献信息”、“学完中医药文献检索课,你对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有何想法及建议?”等。收回问卷:研究生185份,本硕生123份,本科生160份。
3.2调研结果 对医学数据资源及文献信息的需求,医学专业的学生大多认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医药在线数据资源、Medline数据库等为必须掌握的数据资源,能介绍些本专业的专题数据库则更好,如:心血管、胸外科、糖尿病、风湿免疫、肿瘤、针灸、儿科、肛肠、神经内科等等疾病的专题数据库。药学专业的学生则认为除上述必须掌握的数据资源外,还应掌握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使用方法,若能增加介绍些中药学、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理学、中药市场营销、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图象等等专题数据库则更好。还有部分学生提出能否增加有关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日文数据库及与医学相关的其它科学领域里的数据资源,如:分子生物学、数学、物理、生物技术、心理学、历史、文学等等数据库资源。另有部分学生提出能否多介绍些Internet免费数据资源的获取及各种搜索引擎的应用及特点等。
对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及建议,研究生大多数学生提出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多,而授课时间及实际练习时间少,当时似乎听懂了,但过后仍不能应用于实际检索中,如Medline数据库,4学时讲授及练习感觉时间太紧张,应增加学时;还有学生提出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应分开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可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还提出检索实习室小,研究生上课人数多,总有学生没机器没座位的现象,建议缩小班型,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本硕生及本科生多数提出中医药文献检索课合班上课的学时应该少些,感觉课上所讲的中医古籍文献手工检索在实际检索中很少应用,应增加小班计算机检索教学内容学时及计算机检索实习学时。
3.3结果分析 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生非常重视实际应用,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及完成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查找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做参考,因此他们快速获取信息情报的愿望十分强烈,对现代中医药文献检索教学内容安排的广度与深度也比较敏感。所以,教学内容必须结合中医药学生各自的专业特点,介绍常用的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及综合和相关专业文献信息数据库,强调各数据库资源的相互关系及应用特点,且注重给学生传递最新信息。同时,多进行综合实际的检索实习,提高实际检索能力。本硕学生及本科生对中医药学专业知识尚未完全入门,对开发利用中医药文献重要性认识不足。故应注重提高学生对开发利用中医药文献重要意义的认识,数据库资源及网上医学信息资源内容设置不宜宽泛,侧重与专业密切相关,注意深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医药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大都是在开发利用中医药文献的前提下取得。增大实习学时比例,精简基础知识及手工检索内容,在实际动手检索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意义。
总之,计算机检索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主要的检索方式,数据库及网上资源的利用成为人们检索文献、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现代中医药信息检索教学内容必须随网络信息大环境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加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加大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内容的力度和深度,形成以专业数据库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并重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长生.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改革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1):63-65.
[2]邓,陈守鹏,孙玲.试议中医院校《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1):14.
听了张老师的一节课,发现她喝完了一整暖瓶的开水。三尺讲台俨然是她的舞台,听她对学生直接、中肯的评论,看她激情满怀的授课,谁也想不到她已身患癌症4年。她就是张冰,永远放不下讲台的张冰,永远放不下学生的张冰。
张老师身边的同事和学生说,张老师上课就是在“玩命”。即使身患癌症,她仍坚持教学工作,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化疗破坏了黏膜,她常常会恶心,因此每节课她都给自己准备一大暖瓶的开水,不够的时候还得加上些矿泉水。尽管如此,她的课还是从周—排到了周五。
近30年来,张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主讲10余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她热爱中医药事业,把激情化成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身患癌症犹从容,病房床前还教书
2008年,张老师被诊断出癌症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和工作。在接到诊断书后,她没有将患病的消息立即告诉家人,而是直奔学校,召开会议安排本科生授课、专题生带教、研究生开题和进修生实验等工作。第二天她又坚持给本科生上了手术前的最后一次课。
在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处理妥当后,她才将患病的消息告诉家人。手术前一天,张老师的女儿问她:“妈,你怎么一直没哭啊?你不怕吗?”她想了想才发现,从确诊到住院手术前自己一直都在忙着交代工作,根本就没时间哭。
住院期间,每当学生去探望她时,张老师总是忍受着手术与化疗带来的巨大痛苦安慰学生:“别担心,我是老同志了,坚持得了,没事!好好做你们的事情。”接受化疗时她念念不忘学生的学习,依然忍受着严重的化疗反应,逐字逐句地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当白细胞低至仅为正常人的1/40~1/100时,她住进了隔离病房,但仍然通过电话与学生隔窗交流沟通,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她的病友经常开玩笑说:“和学生谈话是27床对付化疗的独特办法,你要是看她没有精神,就把学生叫来,她立刻就活过来了。”
2009年3月,刚结束化疗的张冰,身体还很虚弱却依然克服术后上肢功能障碍及化疗的不良反应,重新走上了讲台,积极投入各项工作中。当她站上讲台,面对学生的时候,却依然充满活力,风采依旧。
师道尊严为根本,传道授业显精诚
张老师认为,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懂得爱学生。她常将自己比作路,学生在这条路上不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最后长大成才。然而,“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竞学”,要做一名医学院校的好教师,又必须再加上一点——严格。张老师认为:“严”,一方面是对学生,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对学生,“严”不是无理的乱骂一通,而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其在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为将来学生面对的是病人,生命所系,为医者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对自己,张老师能做到“每课必备”。她的衣服口袋总是装着许多u盘,备有各类课程的资料,每次上课前一天,她都必须再准备一次课件,将自己主持的“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的新发现和学科的新进展及时引入教学。她希望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动向。她根据自己20余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专题教学五步法”——集选题设立与组合——调研设计一一小组阐释——班级答辩——集体评价于一体,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得每位学生都有了对学科前沿的热点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受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欢迎。现在,化疗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张老师的日常生活,学校劝她休养,同事们也关心地提醒她:“张老师,别累着,少上点课吧。”张老师一挥手说:“我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同事们的爱护!但我自己喜欢看见学生、喜欢教学啊!”
张老师注重学科建设,近十余年来两次被任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她为中药学科创建者、学术带头人颜正华教授成功申报的北京中医管理局“名医工作室”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优秀名医工作室”;她还于2011年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贡献奖”。作为国医大师颜正华的学术继承人,张老师希望继承好、发扬好颜老先生的行医经验和学术思想。她认为,颜老先生行医、教学72载,留下了太多宝贵经验,自己一定要继承先生的用药思想,挖掘其学术经验,并向学生、向世人展示先生的治疗方法、经验和用药理念。
一心装满学生事,常把师长比家长
学生的事情,张老师总是异常关心。在过年放假前,她会买烤鸭,让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带回家;学生家长来北京时,她会请客吃饭,和他们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她认为学生从外地来京求学不容易,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家,人生地不熟,自己的家就是他们的家,自己就是他们的“老人”。学生的事情,不光是她一个人管,她的家人也都会把学生当自家孩子。张老师有时会严厉训斥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学生经常会去找张老师的母亲倾诉。这个时候,老太太常常一边批评张老师,一边对学生说:“你就知足吧。你没看到我们家外孙女,她对你们比对她女儿好过百倍呢”。
张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很关心,但和自己的女儿却没有太多时间交流。总觉得自己的女儿有父亲照顾,又能常和亲人见面,所以一直没有好好关心过女儿。直到有一次女儿生病发烧,咳了一个月,女儿抱怨说:“你对你的学生和病人都那么好,你对我怎么这样呢?!我是你女儿啊!”她才猛然觉得愧对女儿。但是,她从不后悔对学生的付出。
简单“粗暴”成风格,争分夺秒做事情
张老师喜欢用“简单粗暴”来描述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简单”,的确是张老师的做事风格,见过张老师的人都会感受到她的雷厉风行与干练。至于“粗暴”,那是张老师大多时候对待自己的方式。2006年,张老师应东盟药物安全委员会之邀前往新加坡主讲传统药物安全合理应用,当时她正发着高烧却没有丝毫犹豫,带上熬好的中药毅然赴会。2007年,她的血糖居高不下,还应WHO(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参加世界草药安全使用教育大纲制定会议。有时门诊病人挂不上号,她就让他们改天直接去她家里或办公室就诊。
她总是对学生讲:“珍惜时间吧,时间就是生命啊,尤其像我这样的人。现在让我拿所有的金钱、经验来换你们的时间,我都换。”她觉得自己应该感谢老天爷多给了她4年的时间,让她有机会完成北京市精品教材的编写,让她还能坐在诊室里帮助病人。她更希望老天爷会再多给她几年时间。也许是因为经历了生死,她更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于是她更加争分夺秒地工作。她很喜欢一句古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也许这也是她自己的愿望,做一个真正的“善教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炎症为核心的,由多因素构成的疾病,它不仅累及气道,还会影响气道周围组织和全身其他部位,是惟一一个近年来导致死亡显著增多的主要病因。祖国医学无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这一类病名,根据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等多被归属于为中医“肺胀”、“喘证”、“喘脱”、“痰饮”范畴[1]。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COPD的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COPD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COPD中医证型研究十分重要。因为确定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目前对COPD的中医辨证分型已作了统一规范,这些规范仍停留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上,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给目前临床深入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探索COPD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不仅是中医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热点。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COPD实验室检测和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资料,分述如下。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仍然缺乏统一的、权威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COPD的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COPD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COPD中医证型研究十分重要。笔者查阅近十年公开发表的涉及COPD证型的论文及书籍,COPD的中医辨证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规范。有学者[2]根据经验将其分为气阴两虚证、痰热蕴肺证、痰饮伏肺证、痰湿内蕴证、肺脾两虚证、肺肾阴虚证共6型。还有学者将COPD分为四型论治[3],痰热壅肺型、痰浊郁肺型、阳虚水泛型、气阴两虚型。洪素兰等[4]根据200例COPD临床辨证,可概括为痰浊郁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水凌心肺、水泛脾肾、肺肾气虚6个证型。还有将COPD发作期分为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水气凌心、肺肾两虚5个证型[5]。中医辨证论治各持己见,虽然临床非常实用的,但论证强度还不够,故此分类法更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研究。
总结各家分型,COPD大致可分为风寒束肺型、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肺肾气虚、肺脾气虚共6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病”分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水气凌心、肺肾两虚5型基本一致[6]。以上可以看出中医对COPD的辨证仍然停留在以医生主观经验为主的思维层面上,缺乏统一可参照的标准。因此将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检验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可行的思路。如何将中医的四诊与现代医学检测与分析手段结合起来进行辨证,这是发展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
将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相结合研究可提供中医辨证客观化的依据
COPD辨证分型和血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有研究分析200例COPD患者的血常规与证型的相关性[7],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的规律性,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痰热壅肺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阳虚水停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COPD中医辨证分型与肺功能的关系:蒋宝平等[8]通过对200例慢性咳喘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FEV1、FEV1/FVC%明显降低,风寒束肺型与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发现,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程逐渐延长,病情逐渐加重,从风寒束肺型与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肺络阻塞逐渐加重,气道阻力也逐渐增加,肺通气功能逐渐降低,FEV1、FEV1/FVC%逐渐降低,并且阳虚水停型、痰浊阻肺型两型肺功能受损更加严重。
COP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气分析的关系:朱文娟等[9]研究COPD急性加重期不同中医证型与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风寒束肺型与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CO2在阳虚水停型与风寒束肺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发现从风寒束肺型-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PaCO2逐渐升高、PaO2逐渐降低,且痰浊阻肺型-阳虚水停型较风寒束肺型-痰热壅肺型为重。朱文娟等[9]将肺胀患者分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水气凌心、肺肾两虚四型,统计其血气分析结果为水气凌心型pH值明显低于其他三型,其他各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水气凌心、肺肾两虚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其他二型,且水气凌心型PaCO2高于肺肾气虚型。水气凌心型动PaO2低于其他三型(P<0.05),其他三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综观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应该吸收现代检验医学的成就,而现代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也使对COPD微观辨证成为可能。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可以作为中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都有免疫指标的改变,免疫学的改变是微观的,也是客观的。医生的视觉、嗅觉、触觉等能力是有限的,借助于现代科学检测方法可使这些能力得到延伸,从局部或微观去搜集症状,确定证候,即微观辨证。因此,探讨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关系的研究规律,对进一步提高疗效以及促进临床诊断标准研究的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相信微观辨证同宏观辨证相结合不仅对COPD,对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分型诊断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本文引用了本作者毕业论文的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 孙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J].苏州医学,2007,30(1):12-13.
2 罗仁,杨运高,陈达理.肺系病证妙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30-333.
3 罗丽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13-14.
4 洪素兰.论肾与血行-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提点建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2):17.
5 于俊生.痰瘀相关学说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3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52-55.
7 王鸿.肾虚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的观察与探讨[J].中医杂志,1980,21(9):31-37.
8 蒋宝平,田磊,俞云,等.复方辛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5,12(8):678-679.
关键词:药学;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3-0024-02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知识复合型”,突出“技能应用型”,突出“思维创新型”.模块化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所谓模块化指的是“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1].每个模块都制订各自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内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通过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精简教学时间,突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目前,我院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问题、模块化设计思路及实施思路如下:
1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1课程设置多,弱化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存在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生涯教育课占据较多学时和学分的问题,严重挤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据统计,在我院11级药学专业中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学分为81,占总学分的39.7%;总学时1052,占总学时的40.49%,比例占据过大.这就造成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捉襟见肘,无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人才的培养.
1.2课程模块多,未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特点
药学专业课程的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课程模块,如职业生涯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等,这样的划分未能与岗位连接起来,整合度不够,只是将学术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定的重新排队和堆砌,培养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
1.3实践教学零散,未能系统整合
以我院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为例,从培养方式来说,由于实践课程模块和课程建设未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改革,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基本还是传统的基础课、实习、论文的安排,没有与企业产品和应用药品从合成、制剂、质量控制等环节系统训练的结合,实践环节多,耗费大量学时,但学习效果有限.
2药学专业应用性课程模块化设计思路
紧扣高等教育教学重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化三级系统建设为目标,以模块化和实践性为重点,构建新的课程模块.课程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优化和整合内容,降低重复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药学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形成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课程模块,最终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其研究内容有:
2.1理清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需求
调研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将药学专业岗位划分为营销与管理岗位(营销经理、产品经理、质量经理)、技术岗位(分析员、技术员)和药品应用岗位(药师、中药师、营养师),其中营养师是根据我国人民医疗保健意识和健康需求而增设的一个药学就业岗位.
2.2抓住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药学专业学生主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有销售与管理能力,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以及指导用药的能力.随着我国制药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和制药成本的的提高,目前对生产、研发人才的需求在逐步下降,而销售、管理、指导用药的人才需求相对较旺.
2.3以能力培养构建课程模块
药学专业课程多,有40-50门课程,每门课程似乎都很重要,但是梳理出课程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关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销售与管理能力的模块组成有:药事管理模块(包含药学文化概论、现代制药企业文化、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营销技巧模块(包含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临床用药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GSP和GMP认证模块(包含GSP认证细则和GMP认证细则课程).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模块组成有:合成模块(包含药物合成技术、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分析模块(包含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制剂模块(包含药剂学课程)、中药模块(包含常用中药识别、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课程)、实践模块(包含基础化学实验、药品综合实验、岗位产品体验、实践技能考核课程).指导用药能力的模块组成有:综合知识模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药概论、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药师技术模块(药师岗位基础知识、药物治疗学课程)、临床用药模块(包括临床用药指南、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品毒理学课程)和营养学模块(包括基础营养学、疾病营养学、儿童营养学、老年营养学、食品营养学课程).
3课程模块化实施的思路和特征
3.1加强师资培训和培养机制,引入行业专家进入课堂
模块化课程实施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大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支撑.因此,可以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方式解决.一是邀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授课,可以是1-2节课或1-2章.二是将专任教师送到企业培训,回炉再造.
3.2整合课程,开发应用型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安排时间
整合《药物合成技术》与《药物化学》课程实验内容.改革《药用基础实验化学》、《无机化学》课程的考核形式.筛选和整合当前的药学专业核心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品营销与贸易》,《药事管理学》等),理清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的关系,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课程,加强模块课程间整合力度.增加与专业发展、行业标准、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在专业基础课或选秀课中增加《药学专业英语》、《临床用药指南》、《药学行业职业标准》、《药学文化概论》、《物联网》、《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理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针对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和知识、能力需求的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调整和整合,扩大行业知识面.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和单一板书教学方式,增加任务驱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法.如改革《药用基础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提高与不同专业的适应性.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比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大中试实验比例,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重点要促进专业课程模块中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和中试实验的设计和整合,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或行业联合,加大中试实验比例,使学生熟悉中试设备原理和操作.改革传统的学期排课时间,将专业模块课程尽量提前至第4、5、6学期,同时产品体验环节提前至第6学期,避免传统的7学期开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程,学生已处于就业、考研状态,学习热情下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3.3以产品体验为模式构建实践模块,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深化
实践和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2].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地方高校都在尝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在探索获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密钥.实践模块的构建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基本框架如下.
首先需要强化专业实验的整合力度,以综合实验模块为基础,将药品的合成、制剂、分析和药理活性串联起来.如整合《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课程实验构建综合实验模块;整合《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专业课程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拿出2-3个药物,如以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为产品进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体验药品专业实验全过程.
其次要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教材.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手段[3],要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合作开发教程[4].如我院拟与相关研究所、生产企业合作编写《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实验教材,与药品销售企业合作编写《药品市场营销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分联合编写《药事管理学》课程.与药品研发、生产、质检部门,联合编写《药学行业职业标准》等职业标准课程教材.同时,调研行业现状,构建行业标准学习模块和执业药师实践模块,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技能特点和能力要求.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药学专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重点应放在执业药师的有效培养上.药师负有审查处方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向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等职责[8].到2013年底,中国有药品零售企业42万家,全国注册的执业药师只有8万多人.我国专职的临床药师缺口更大,很多医院100个床位配不到1名药师,与发达国家配备水平相距甚远.因此,加强以指导用药为目的的药师和临床药师的培养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在引入《药学专业综合知识》、《中药学专业综合知识》等执业药师理论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企业、研究所、药房、批发企业进行执业药师实践体验.
最后,行业标准学习、应用教材开发和执业药师实践都需要将落脚点放在产品体验上,即依托校、所、企合作基础,以药品体验模块为主线,设置综合实验,如以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感冒灵胶囊、川贝枇杷胶囊等为例,让学生体验其提取、纯化、干燥、粉碎、混匀、制剂、质量控制、销售、管理和应用等全过程.从而,将学生的学习落脚点放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上.总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模块化设计需要进一步对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整合内容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将整合课程、编写应用型课程教材和融入课程行业标准作为抓手,探索新的课程模块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3):70-72.
〔2〕花汉兵.电子创新实验基地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105-106.
〔3〕宋海南.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探索与实践.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6):80
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原则: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2.课程知识和技术多元整合的原则。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4.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5.重视特色课程的原则。6.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变化的原则。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以市场为依托,用真正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培养市场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智慧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教学模式上应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局限,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适用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精简课程内容,达到“立足理论基础部分,突出操作动手能力,重在创业素质培养。”模块化教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形式,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变和内在联系的学科。要求教授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二是该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的关系,三是该课程与学生岗位技能的关系。有机化学是我们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中医药学系、生物工程系及化工系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为检验、药学、食品工艺、生物制药、化工工艺(化工相关专业)等专业的高职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剂、药检、临床检验、化工生产等化学相关行业的实践工作打下较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是创建有机化学精品课的关键。
通过到系部直接访谈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对我院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医学和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初步结论是: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自主创业,专业技能的高低和宽窄决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面。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有机化学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体系能从整体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富有成效。因此,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有机化学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
我们还重点调查了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毕业生就业层面,它们主要涵盖在这样一些领域:医院的护理、化验、放射、药剂等,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分析化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等。我们把这两项调查结果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挂钩,具体做法是: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与之对应的能力模块,再根据能力模块的内涵来决定课程模块的数量和内涵以及每门课程及每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得出的结论是,构建课程模块有利于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体系的整合问题。因此,我们以高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依据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有机化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规划与建设;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应用模块规划与建设;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规划与建设;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应用模块规划与建设;医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模块的规划、建设。
模块化有机化学课程是实现高职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有助于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模块化设计符合专业设置标准、学生个性选题要求以及市场需求,易操作、易推广。“医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规划与建设”其本质首先在于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课程模式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重视职业分析。其次是有机化学课程结构模块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不但能及时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最后是有机化学课程综合化。由于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是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绝大多数模块都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每个模块几乎都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化的典范。只讲最基础、最主要、最实用的内容,其余的留给学生自学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