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保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实,不良的社会习俗影响,对于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面影响极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本文结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相关表现以及形成原因,阐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方法措施。
1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正常表现
学生时期是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正常的健康心理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智正常、2)精力充沛、3)性格开朗、4)自控力强、5)应变力强、6)善于交际、7)人格完整。
2青少年心理问题类型分析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智问题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上来看,青少年学生的心智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方面。2)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心理等。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事情矛盾时心理焦虑严重,心理压力及情绪波动大。3)意志问题意志是个体由意识支配、调节个体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4)人格问题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为我世尊,骄奢逸,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心理缺失现象,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
3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1)攻击心理心理学认为,攻击行为是个体宣泄不良情绪的极端消极方式,攻击心理可分为直接攻击与转向攻击两种形式,前者是将愤怒发泄到其他对象上。转向攻击则倾向于自我折磨、自虐或自杀心理。2)叛逆心理学生时期的自我意识观念极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争强好胜心理严重,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与人争论,发表见解,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3)自私心理由于教育方式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倾向。它是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行为,自私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同时也是产生交际不和谐的根源。4 )嫉妒心理嫉妒是由自私所导致的一种狭的排斥心理。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和判断事物常常以自我为标准,在自我观念的心理基础上很容易产生妒忌心理障碍。5)忧郁心理忧郁心理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郁郁寡欢、愁眉不展的心情状态。具有忧郁心态的人影响其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忧郁心理往往会造成个体自卑和自恋心理行为的产生。6)自卑心理自卑是自信的严重缺失,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特征。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缩,没有主动积极的意识,消极自闭。
4青少年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现代社会形势的多元化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实,不良的社会习俗影响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疏远复杂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加大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矛盾。
2)家庭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致使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一,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科学,单亲家庭的亲情缺失,导致了青少年骄奢自傲、叛逆妒忌的心理障碍,造成了青少年的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3)学校原因学校生活是学生家庭生活的延伸,许多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轻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过度紧张、枯燥、压抑的学习压力,导致许多青少年的心理矛盾日益严重。
5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方法
青少年心理的自我保健,必须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为基础:
1)正确对待心理矛盾障碍青少年要正确对待心理障碍问题,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技能,做好心理调节。2)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时主动进行个别心理咨询,采取一些诸如听轻音乐,多与人交往等有益活动调节情绪,克服不良情绪。3)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对开阔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发展学生心理个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4) 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新平台,立足于心理自主性、行为自律性与主体发展性特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塑造完善的心理性格,是当代青少年保障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5)学会与家长师生进行沟通青少年要学会人际关系的沟通,经常与家长、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善于倾诉,及时化解自己的心理矛盾,尽量避免将不良情绪积聚心底,孤独自封,学会及时释放排解精神压力。
6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后备军,保障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前提,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确保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心理的手抄报资料: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2、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3、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 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 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 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 乐观的生活态度
(5) 和谐的人际关系
(6) 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 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1)自信: 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2)爱: 爱是人本善良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法,它能够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着是一种幸福。作为精神科的护士,爱心更是一种工作责任感的体现,关心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愿意为真诚付出。爱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精神科的护士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护士们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3)快乐: 紧张而繁重的护理工作难免使我们感觉疲劳、心情抑闷,只要我们注意适时添加“快乐”这种营养素,赋予生命以活力,才能缓解疲劳,消除抑闷,积极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真诚问候一位患者,在紧张的工作中寻找快乐。
(4)宽容: 在工作中,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冲突危机无法化解时,我们护士就要适时放弃,学会宽容,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5)自知: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谦狲地对待与自己相处的人和事,针对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应激;综述文献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1)普查对象。普查对象为全体2014级新生,共2948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效测查2882人,有效参测率为97.8%;《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有效测查2651人,有效参测率为90.0%。
(2)普查时间。新生军训后第一周,集中在2014年9月21日~27日进行心理普查。
(3)测试工具。选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个问卷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4)测试过程。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及培训过的部分学生作为主试,固定时间和地点对新生进行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分析
(1)总体结果。普查结果表明,2014级吉林动画学院新生入学共2948名学生,七个分院都参加了测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实际有效测查人数为2882人,施测率97.8%。至少有一项≥2.5的347人,占施测人数的12.0%,男生异常人数182人,占施测人数的6.3%,女生异常人数165人,占施测人数5.7%。
(2)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我院学生在各项因子的得分上都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14级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14级新生男、女生各因子得分的比较结果。女生在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这几方面优于女生;男生在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其余各项因子得分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4)近五年异常学生比率比较结果。与10(17.1%)、11(13.5%)、12(13.3%)、13(9.4%)年异常学生占总测查人数的比率相比,吉林动画学院14级新生中异常学生比率低于10、11、12年,略高于13年。
(5)各分院异常学生筛查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异常学生占分院人数的比例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影戏分院15.8%,传媒分院13.4%,设计分院13.0%,动漫分院12.3%,文管分院11.0%,广告分院10.3%,游戏分院6.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异常学生分布不均衡,其中影戏、传媒、设计、动漫分院检出率超过12.0%;文管、广告、游戏分院检出率低于12%。影戏分院异常学生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15.8%;游戏分院异常学生检出率最低,检出率为6.7%。
(6)各因子对比情况。分析2014级异常学生各因子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对比,强迫症状的学生占实测人数的比例为7.2%,人际敏感为4.6%,偏执为3.7%,敌对为3.6%,焦虑为3.4%,抑郁为2.4%,精神病性为2.2%,其他为2.2%%,恐怖为1.8%,躯体化为1.6%。其中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偏执分居第一、二、三位。其他、恐怖、躯体化三因子分别排第八、第九、第十位。
2.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分析
(1)总体结果。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实际有效测查人数为2651人,有效施测率90.0%。总分≥25分或25题做肯定回答者165人,占施测人数的6.2%;第25题“是否有轻生念头”做肯定回答者45人,占施测人数的1.7%。男生异常人数81人,占施测人数的3.0%,女生异常人数84人,占施测人数的3.2%。
(2)UPI量表异常学生题目选择率。UPI量表异常学生题目选择进行分析,异常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易被破坏”“在乎别人的视线“”思想不集中“”总注意周围的人“”缺乏信心”等问题上。
(3)UPI量表异常学生的诉求的问题。在异常学生中,明确提出需要心理咨询的人数有12人,将12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异常学生需要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自我意识、情绪问题、精神方面问题、生理问题、自信心等方面。其中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情绪困扰问题比较突出,精神问题多数为曾经有过精神疾病的治疗史。
3.SCL-90量表与UPI量表都为异常人数
异常学生中,在SCL-90与UPI两量表测查中都为异常的人数有97人,分别为:文管分院4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5.6%;游戏分院为7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2.7%;动漫分院29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2.4%;传媒分院15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2.4%;广告分院6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2.3%;设计分院22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1.9%;影戏分院14人,占分院人数比率为1.4%。占各分院前人数比居于前四位的是文管分院、游戏分院、动漫分院、传媒分院,而文管分院在两个量表上都为异常的学生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分院。
三、结论
1.吉林动画学院2014级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从测查结果来看,吉林动画学院14级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各项因子得分都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与10、11、12、13级相比,14级新生的异常检出率低于10、11、12级学生,略高于13级学生。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焦虑、恐怖方面优于女生,在偏执因子方面低于女生。有97名新生在两量表得分上都属于异常。
2.新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的完善
从症状自评量表与大学生人格问卷上看,新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适应、自我意识不完善等问题上。人际适应问题在两个量表上表现的都很明显,可见对于大学生新生来讲,如何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是他们进入大学的头等大事。
3.不同分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
一、科学用脑
身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大脑机能失调,就会对心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致无法保持心理健康。因此,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必须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用脑过度,不仅工作效率降低,还会损伤大脑细胞及其机能,导致头疼、健忘、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的出现。其次,用脑要合理,避免过分单调。单调刻板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会使大脑很快由兴奋转入抑制,活动效率下降。如果人们注意转换学习或工作的内容,那么,原先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便能兴奋起来,使活动的效率提高。人们要做到科学用脑,还要善于抓住大脑工作效率高的最佳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
二、正确分析和对待“紧张”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紧张”事件,往往产生焦虑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笔者分析,从教师职业本身来考虑,教师所遇到的“紧张”事件,又与一般人遇到的有所不同。人们对教师的期望通常是“严格认真、恪尽职守、勤奋治学、刻苦耐劳、淡泊名利”。对每个学生要教育和培养到“至善”的境界、人人合格或尽可能成为优生,然而这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完全做到的。
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等一系列教学工作外,还要从事教育和科研等工作。关键是必须得出成绩,数据说话。教师教的学生的升学率、优生率、合格率――这三率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位教师身上,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评先、晋级、教师的名和利,不产生心理问题才怪。在各项活动中不能随随便便,必须随时检点自己,以免有失威信。而青少年身心发展正处在一个变化强烈的时期,他们的言行随时都可能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突发事件”。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张”事件,增强适应“紧张”的能力,莫让“紧张”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看过一部电影叫《龙江颂》,里面有这么一句台词:“堤内损失堤外补,农业损失副业补。”作为教师,我们经常遇到学生不学或怎么教也教不会,少数的学生甚至不学。因为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几乎全是进城务工的子女,家庭教育差,子女多,顾不过来,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又低,几乎没有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的机会能有多大?这种场面教师很容易冒火或生气,导致心理出现问题。要学会自我调节――“堤内损失堤外补,农业损失副业补”。我的理解是只要在不面对学生时就应与同事、家人做一些能让人快乐、高兴的事,调节放松,想办法,不放弃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三、乐群外向
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结构中的成员,乐群外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学生家长保持友好往来,与亲人、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积极乐观、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效率也会高;反之,则易心情郁闷、性情孤僻。可见,教师只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审时度势,随着处境的变迁,及时调整自己,保持心理的健康。学生知识参差不齐,首先,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以积极向上、宽容的心态去教育,绝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认为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让人成材,让木成林,让铁成钢,让泥成陶器”,这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分层教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标准。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要有爱心,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要针对实际情况,改革教法,精心设计教案。要学会赏识、悦纳成绩滞后的学生,应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学生不断进步的氛围和环境。
四、保持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即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常常发现:来自身体的各种微弱的变异和不舒适,都易造成人们的情绪不稳定。虽然教师对于来自身体的疲劳和病痛具有较大的忍耐和抵抗能力(这是由于他们长期经受工作锻炼和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结果),但是必须理智地认识到身体疲劳和病痛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后进生;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47-01
一、案例基本情况
学生姓名:王某 年龄:9 年级:三年级
二、案例社会背景
在当今经济大潮流社会,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财富,但很多家长投身在紧张的工作之中,久而久之,淡化了与孩子的相互沟通,以至于许多,家庭出现了父母与孩子交流困难,甚至无法沟通的问题.孩子经常性的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就慢慢地出现了厌学、孤僻、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三、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了解,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外出打工,处于无人看管状态,生活无规律,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导致了他在学习上的松散。
四、个案处理
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该生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缺少了“爱”的关怀,我认为该生的思想意识中存在一种“爱”缺失。因此,我决定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爱”的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用爱心唤醒沉睡的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
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教师应该做到让后进生从内心里明白,老师是不会放弃他的,他也是老师眼中的一分子,是班集体的一成员,老师和同学们都是爱自己的,自己也应该关心和爱戴老师和同学们。
为此,我积极创造和该生多沟通的机会,使该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使之“信我道”。做后进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
2、用“爱心”树立“自信心”
作为后进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有一部分后进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
因此,我本人并要求其他学生,尊重后进生,多鼓励后进生,使之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我也采用了“一帮一”的学习方法,让班里最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他学习。
3、捕捉其“闪光点”,促其发扬光大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其闪光点和不足,后进生也不是“一身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观察,我发现王同学非常热爱劳动,在劳动中还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我让他担任劳动组长,让他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我会及时地表扬他,通过劳动方面带动他的学习,从而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不同学派也有不同的角度,根据我们按照官方(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从社会适应和发展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包含人际关系协调、社会功能完善、情绪控制力强、人格正常等方面。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根据教师织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的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造。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尢为重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能够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一视同仁。积极乐观的对待个人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原因
(一)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随着教育的受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与日俱增。这就导致教师群体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途径,也是各异的,因此,表现也是多样的。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有:
其一是生理、心理症状。(1)抑郁。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2)焦虑。主要是忧虑,非特性的焦虑,预期焦虑等,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不能忍受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期存在就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成就感降低,把工作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领导。
其二是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这是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会发生认知偏差。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很强,常常被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致深,如抄别人作业,用钱雇人写作业等等表现,教师面对现实,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做出的反应。发脾气,出口伤人,甚至出现违法事件,打伤学生等。
其三是职业行为问题。表现为(1)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备课不认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教学活动中表现的问题置之不理。(2)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进步。(3)对教学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开始厌倦、恐惧教学工作,试图离开岗位,就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师另觅职业的人大有人在。这种怨职情绪在教师之间互相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气势。
其四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力让情感和身体的衰竭,导致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教学工作诸方面经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但总得不到成功,进步,他人承认的回报,便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必然职业倦怠。
(二)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原因
根据上述表现,我们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1、社会因素。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普及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冲击教师的心理。其次,教师劳动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强,教师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不能保障,农村、山区学校非常明显。再者,《教师法》虽然颁布,但不发教师工资,侮辱、欧打教师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原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职责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办学的非教学任务过重,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等。这些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
3、个人因素。有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和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而安的的教师更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生活诸方面会有很多变化,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调整,如果调整不好,家庭、婚姻关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三、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宣泄式体罚的机会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有很多教师也反对体罚学生,也深知体罚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但是当自己的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体罚出现。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是由于自己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是将自己对其它方面的情绪反映宣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由教师的不良情绪状态带来的体罚结果,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这样的体罚不但会比较严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是非的观念糊涂,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3、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对学生的心理虐待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恨教师的主要方面不是简单的体罚,而是更痛恨心罚―心理上的处罚或虐待。学生经常受到成人的心理虐待,心理受到的伤害很深,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光彩。(例子略)
有对别人心理虐待习惯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的人总是愿意挖苦,讽刺、打击别人,或是总是设法侮辱比自己强或自己看不上的人,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受伤害的当然是学生了。所以学校的领导要关注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了素质教育。
(二)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
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因此,对教师提出八点批语意见:(1)教师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2)混淆事实与谣传;(3)轻易做出结论;(4)忽视变化了的情境;(5)盲从肯定假设;(6)用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7)主观性的判断;(8)投射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八条批评意见提出,指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错误。但是,即使是少数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消极的环境足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言行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
(1)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产生于人际环境,一个充满友善、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健康稳定的人格,将会使学生保持一个稳定的而愉快的心境,进而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帮助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适当志趣水平,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并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合理的情感表现。存在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技巧,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表现欲望。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与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相关。自我将效能感强对目标的承诺也就会提高,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自我内在激励。这一方法或对策会给教师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5)教师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重要,美的重要。把自己的美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理性的。
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做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就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结果缺少必要的活动,很快便疾病缠身。有的老年人不太愿意歇下来,为了赚钱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结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这样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二个要点,是指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潇洒,即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后,不再为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不再受严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潇洒生活的基本条件。既然如此,“何不潇洒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丧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将5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苦尽甘来,子女们都各自事业有成。但他仍然独自过着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出门舍不得坐车,晚年生活质量不高。老人逝世时,子女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人活着,当然不能完全为了物质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费实力,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宽松、舒适、丰富一点呢?人们生产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糊涂一点,并非说人到老年就不要学习、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说要淡泊一点,看开一点,不为日常琐碎事所困扰。通俗地说,就是小事上随意一点。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无聊琐事斤斤计较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一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会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充实。
三个忘记,是指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忘记年龄,是说老年人没有必要总在心里惦记着一个“老”字。有的人常常叹息“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甚至害怕过年过生日。其实,年龄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日历年龄”,又称 “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日历年龄”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身体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历年龄来与生理、心理年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则是老而不衰。
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快乐老人宋书如,从“日历年龄”来讲,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经82岁了。但是,如果从“生理年龄”来讲,她还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维活跃,身手敏捷,活动自如。尤其可贵的是,从“心理年龄”来讲,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轻人,从不看重自己的年龄和生死,整天阳光灿烂,穿着时髦,一副健康快乐的心情。
忘记疾病,并不是说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疗,而是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难免会有病,但不必对所患的疾病过分地担心和害怕。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理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但防御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到处求医问药,或对照着医学书籍自己“找病”。这种对疾病过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害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没病的人,也可能 “怕”出病来。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就是了。
忘记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总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有人说:“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怀念’它一次,它就伤害你一次。”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长寿老人的调查结果表明,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是他们的共同性格特点。老年人要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豁达,给记忆装一层滤网,滤去过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乐与自己相伴。
四个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法替代的。
有个老窝,是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做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点老底,是指留有一点积蓄。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实,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会有安全感。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几个老友,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五个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讲当初如何如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等等,就不一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要俏,是指穿着要漂亮一些,老来俏,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许多。
要笑,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传统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