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第1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编制病床119张,眼科手术室共7个手术间,10名护士。每年手术量10000余台次,其中白内障手术量2000余台。库存人工晶体现有13种型号,度数范围在-5.0~30.0D,总库存量约1300余片,设专职护士管理。

1.2系统开发环境

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依托眼科信息管理系统,以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为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MicrosoftSQLServer为数据库服务器,设计和开发“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3系统开发使用流程

课题组设计系统功能和要求,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系统开发完成后在眼科手术室试用,试用3个月后征求白内障手术医师和手术护士意见以便改进,重复3次以完善系统功能。

1.4系统的功能设计与临床应用

1.4.1系统功能模块简介

系统主要有3个功能模块,即晶体管理、统计报表和系统管理,每个模块下设多个菜单,手术医师和护士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为方便医师随时查询和选择手术需要的人工晶体,该系统和“眼科信息管理系统”关联。

1.4.2申请和使用人工晶体流程

手术前1天,医师在“眼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手术安排,点击“申请晶体”即可关联到“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从“晶体信息”选择手术需要的晶体后提交,巡回护士即可核查医师申请的所有手术患者的人工晶体信息,然后打印列表为次日手术准备晶体,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在系统中将已使用晶体出库。

1.4.3晶体管理功能介绍

包括晶体信息、晶体入库、晶体出库和采购计划4个菜单。晶体信息中可查询备库晶体的相关信息,如晶体种类、屈光度、价格、库存数量等,帮助手术医师和护士了解和正确选择。晶体入库采用激光扫描枪扫描人工晶体条形码获取序列号的入库方式。晶体出库包括从申请单出库、扫描出库、出库流水3种方式,护士根据需要选择,出库确认后,系统会自动更新在库晶体明细。系统根据每日入出库情况自动生成采购计划,IOL专管护士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申购信息。

1.4.4统计报表功能

包括晶体报表、查询报表和统计分析3个菜单。护士输入查询条件,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报表内容包括各种类别、各种型号、各种度数的晶体入出库明细、在库数量、拟购数量等项目;系统也可根据患者ID号、手术医师、晶体型号等多种条件生成报表。统计分析以柱状图显示,可以直观地显示各种类别的晶体入出库数量。

1.4.5自动预警功能

晶体失效期6个月前或库存数量不足时,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显示预警,提醒晶体失效期限和库存数量不足,防止晶体过期和库存晶体数量不足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1.5评价指标

1.5.1工作效率

对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在晶体申请、入库、出库以及完成报表所需要的时间分别记录,进行比较分析。一名护士操作,另一名护士同时记录时间,重复5次,计算平均时间。对晶体申请、入库、出库3项操作,均记录完成10枚晶体所需要的时间。报表则记录完成每月报表所需要的时间,连续记录5个月,计算平均时间。以秒为时间记录单位。

1.5.2准备晶体的正确率

比较护士用手工管理(2012年1~6月)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2013年1~6月)两种方式准备晶体的正确率。

1.5.3成本

对两种管理方式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过期晶体产生的成本进行比较。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工作效率比较

信息管理系统比手工管理的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及申请晶体时间分别减少了20.9%、49.0%和75.2%,尤其是完成月报表减少的时间高达99.8%(P<0.01)。

2.2两组的准备晶体正确率比较

其中由于有一个理论频数(错误晶体数)小于1,因此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准备晶体的正确率无明显差别。

2.3两组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比较

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如表1所示,护士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将IOL管理专职护士由3人减为2人,这样节约了1名护士所涉及到的工资、奖金等支出成本约每年数万元。手工管理时,每年因有效期过期而报废的晶体平均为4枚,按每枚晶体平均2000元计算,损失非计划成本8000元。而信息系统设计了预警功能,会在IOL失效前自动提醒管理人员及时使用或更换,避免出现过期导致浪费的问题。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一年来,动态库存晶体达到3000余枚,总价值约600万元,没有出现1枚晶体过期的现象。

3讨论

人工晶体管理除了与护理工作效率、成本控制高度相关外,还可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效果,因此发展科学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手工管理的改进。有研究实现了人工晶体管理的计算机化,但仅能查询库存和报表生成,不能和门诊与病房的医师工作站关联,入库操作繁杂,没有数据分析及拟定采购计划等功能。本研究研发的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就诊系统、眼科信息管理系统均无缝链接,医师在门诊诊室即可根据患者病情查询在库晶体信息,预定个性化的人工晶体,及时告知患者所选晶体对提高其视力和视觉质量的预期效果。同时,护士在准备人工晶体时,可方便地链接到眼科信息管理系统,核查患者的眼部检查数据,更准确为患者准备人工晶体。在入出库管理方面,利用条形码具有惟一性的特点,激光扫描人工晶体条形码的方式,从而达到简单快速、方便准确的目标。数据分析功能帮助管理者了解人工晶体入出库情况,分析医师和患者选择晶体的倾向和趋势,为更科学地拟定次年的人工晶体招标计划、及时调整库存种类和数量、合理控制成本提供证据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每天使用人工晶体的情况自动生成拟购计划,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参考。由于手术方式的创新和变化,人工晶体的种类和功能也越来越复杂,1枚晶体的信息包括品牌、材料、形状、A常数、袢类型、直径、屈光度,是前房型、后房型或瞳孔支持性、单焦点或多焦点、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是否遮挡紫外线等,为了方便新的手术医师和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了解人工晶体的相关知识,建立了人工晶体信息库,除了备库晶体,还纳入了目前市场上常有晶体的详细信息,并及时更新。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准备晶体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护士岗位能力培训质量高、术前访视患者熟悉手术相关信息以及严格执行手术核查制度有关。无论哪种管理方式,都要求护士熟悉患者病情和人工晶体的相关知识,严格“三查七对”,以避免差错的发生。

4结语

第2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经济管理分系统的设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以及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使用单位的知名度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经济管理中不必要的环节,缩短了计算时间,并得出准确的结果。

2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经济管理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系统功能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分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提供帮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用户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计算时间。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了及时的数据积累,并能够进行自动统计、打印报表等功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功能,为在以后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做好的准备。

2.2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经济管理分系统数据库的开发设计关于对经济管理分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它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中各个表的结构设计,其中主要包括所需信息保存地点,以及各个表的结构与系统之间的关系等。设计的主要原则一般包括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可伸缩性、规范性,只有遵循这5项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发展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工管理阶段的开发设计。这个阶段,计算机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科学的计算,由于当时硬件方面的外存储设备只有卡片、磁带、纸带;在软件方面只有汇编的语言,数据无专门的软件进行处理和管理。在数据处理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系统软件,对于某些数据处理计算只能批量的完成。2)文件系统的开发设计阶段。在60年代初期计算机开始大量的用于人们的管理工作中,并且大量的数据和维护也随之成为人们的需求。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可以实现数据的直接存取;在软件方面也逐步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也有了批量处理和实时处理的功能,用户可以将数据组织成文件交给系统进行自动管理。3)在数据库阶段的开发。自从60年代后期开始,计算机的管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在管理工作上的规模也更加庞大,因此,对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也是急剧增长,也实现了数据共享的功能。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是面向某个应用或某个程序,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的,从而实现了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功能。比如,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它的设计主要是为数据库管理建立的,它的运行主要是在系统的支持下运行的,在运行过程中,将数据方便的传输到计算机中,在以后的使用中能够随机抽取。对于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我们可以用框架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4)关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建立阶段。它的产生是在70年代中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把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产生的,是一个地域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集合体,它受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统一管理与控制。从逻辑上说,虽然分布式数据库是一个集中的数据库系统,但是,在实际的数据存储中,数据是存储在各个地点的计算机上,并且每个点都有各自的局域数据库管理系统,彼此互不干涉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当用户使用时,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的传输数据功能,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获取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存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数据资源共享的平台,用户无需详细地研究它的访问在哪里,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就如同正在使用集中式数据库。5)数据库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的实现是通过物理设计得出的结果,进一步产生一个具体的数据库以及与其对应的应用程序,然后把原始的数据装进数据库里。其中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依靠主语言和逻辑结构,很少依靠物理结构。对数据系统进行试运行,主要是检测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性能指数是否符合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目标,如果出现不符合设计目标的情况,要重新修改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然后再进行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直到符合系统设计目标为止。数据库系统实现后要做好对其维护工作,数据库的维护主要是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时对数据可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随时改进数据库性能,在必要时候,可以重组数据库系统,以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升级,提高其系统性能。数据库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设计我们可以表1表示。

3总结

第3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1.1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搜集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对档案信息的搜集、存储以及检索,在这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保护方面也得到了实现。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扫描实现信息的输入,并且输入的信息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压缩,将压缩的信息进行刻录来实现信息的存储。这样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输入方式,减少了人力和物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中的管理主要是以电子文件的图像模式为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检测来实现对信息的管理。通过计算机的扫描进行文件输入,通过光盘的存储对信息进行储存,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保存还节省了空间和时间,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对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2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系统化管理

档案管理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信息管理数量过于庞大而且种类复杂,很难实现系统化的管理。计算机技术能够很好的将这些难题解决,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检索和接收,实现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同时通过相关软件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登记以及分类。计算机技术在文字、表格、图片、声像的处理方面有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使信息的管理更加系统化。

1.3计算机技术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为档案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首先,计算机技术已经实现的分布式计算机体系,为档案管理的集成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计算机技术相对应的软件和设备的发展,为信息的管理提供了软件支持和管理设备;第三,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的应用中,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相应资源的统一管理。

2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1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建立数据库

档案信息的输入和保存中,开发和建立数据库是档案信息管理的核心工作,实现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只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才能进一步对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和正规化。数据库就是将所输入的数据按照其结构进行分类储存,是数据管理的一个电子仓库。数据库也是将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档案信息转化为相应数据管理的一种方式,因此,通过数据库在档案信息的数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档案信息管理中通过设计相关程序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庞大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2.2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规范化

档案信息建立了相对应的数据库后,如何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建设是档案信息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目前,档案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很有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泄漏。因此,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应该开发相应的技术来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在目前的管理机制上,应该开发相关的软件和技术来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机制,防止信息的泄漏;其次,随着信息的数据不断输入数据库不断地扩大,数据库的发展要随时代的需求而发展,必须开发新的管理程序和软件来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扩容;再次,通过对数据库的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3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档案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档案信息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数据信息一旦泄漏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危及到个人和集体的损失,严重的还会对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首先,要加强软件技术的开发,尤其要注重防毒和安全运行方面,开发相应的防病毒和密保软件,软件要有较强的防病毒、防黑客功能,降低黑客窃取信息的可能性,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系数;其次,提高数据库安全性的基础上,要防止管理者的信息泄漏,建立安全的数据库之后,管理者应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来对数据库进行安全管理,保护档案涉及到的所有人的隐私。

2.4加强软件开发的力度

档案信息的管理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要想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大相应软件的开发力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档案档案信息管理需求的增加,应该开发新的管理软件,对原有软件进行重新设计、开发、编程,来开发出适应时展以及客户需求的相关软件。通过软件的开发,将日趋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的信息管理中,来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和准确。

3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缺乏全面的认识

计算机技术要想在档案的信息管理得到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首先,必须具备计算机设备、相关的软件以及一些辅助软件等这些完整的硬件设施;其次,必须开发完整的管理软件设施,软件技术是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这是档案信息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3.2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被视为辅工具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依然存在要靠手工来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辅手段并没有得到很广泛和主流的应用。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靠手工的方式进行信息输入和管理,他们的工作对象不是统一搜集的档案信息,而是一些纸质文件和资料。在实际的档案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没有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3.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计算机在档案信息管理的应用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使得信息管理更加现代化,但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大部分还是传统档案管理的操作人员,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的技术和操作来满足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新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必须对计算机的软件、硬件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要熟悉相关的网络技术。

4完善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4.1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作用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馆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的重要性和价值,要有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的意识;其实,要加大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财力、物力、人员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营造一个现代化的氛围。

4.2重视人才的培养

任何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背后人才的智力支撑。首先,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基础上,要招聘一些熟练计算机操作的相关专业人员,提高计算机技术使用的效率和推广;另一方面,要重视后期对员工的培训力度,首先,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旧观念,从而使得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来更好的指导他们的工作;其次,通过培训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让他们掌握足够的操作技能,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的一些工作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注重创新工作

第4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1.1人工处理医学信息的局限性

人工处理信息是有很大缺陷的。第一,速度慢,手写字符平均为40字每分钟。第二,人工的处理繁杂的医学信息出错率很高,一旦出错,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医患关系。还有,人们凭着自己的感觉直觉在识别信息上是很弱的,在推断和概率估计上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倾向,这是万万不行的。如上的种种局限性在医学信息管理中会严重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适用性。医学信息管理的中的各类信息,是在诊疗康复过程中相互依赖,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会引起“水波效应”,使整个有机整体处于紊乱状态,影响工作的进行。

1.2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管理中的优越性

众所周知,计算机以迅速,准确,可靠和拥有极大的储存能力为突出优点被广大工作者所喜爱。而且,其计算和分析能力远远的超过人工可能达到的最大程度。计算机用于处理医学信息适应了其信息量大,面宽的特点;与医学信息处理的及时,准确的要求相适应。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了医学信息管理人员工作性质和条件。所以,计算机技术用于医学信息的处理,是医学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繁杂的医学信息一旦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就会提高管理的效率,减少错失,保证医疗过程科学而协调地进展,对病人,对医生,对有的医疗机构乃至整儿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3辩证地看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有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我们不能否认医学信息管理更协调,更有效率;但是,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尤其在信息采集方面,对于涉及面广的信息很难实现计算机化,自动化。而且,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在灵活性方面就明显的没有人工有优势。因而,在信息管理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管理;才能让信息不但具有准确和高效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因才施用,才能更好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二、对计算机技术教学方式的建议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于医学信息的管理意义是重大的。儿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事情了。当今时代,每个医疗机构在每个季度,都会有一定的计算机教学,对象上至院长下至护士,可见其重要性。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更加重要。多媒体教学相对于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有如下优势: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6、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7、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教育,是的医务工作者快速的,有效的,持久的掌握计算机技术与医学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这不仅仅使利医疗机构本身构成更加精准,有效,有机,更是让病人得到了很大的便利。

三、结论

第5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1.1项目管理的概念

所谓项目,主要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目的而开展的一项临时性的任务,其中,每个项目都会在不同的程度接受到来自时间、成本与范围等方面目标的约束,所以,要想保证项目能够圆满的成功,就必须要考虑成本、范围和时间等因素。作为将系统与科学两方面的管理内容融合到一起的项目管理科目,其本质是:在领导方式下进行并实施的一种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其坚持的是效益最优的管理原则,要求以最完整的技术方案给予该项目管理最大的支持。

1.2项目管理的特点

虽然计算机信息的集成系统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项目管理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从项目的本身来看,是存有一定共同特点的。一是,该系统集成项目是一种典型的多个学科之间项目合作,且具有较高的代表意义的一种系统工程。因此,在对项目进行思考时,需要选择系统的思考方法进行考虑。其次,由于该项目又涉及到了人力资源学、经济管理学与沟通管理学多学科,并且,这些学科在该项目中呈现的是相互交叉的状态。因此,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根据每个项目的需要和特点来支配相关技术,让它们能够进行完美的配合。最后,由于该项目服务的客户种类较多,且每个客户的需求和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就需要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量身定做,这就使得该项目工程带有一定的创造性。

2项目管理现状

2.1缺乏范围管理

在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项目中,范围属于该项目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贯穿于该项目管理的所有环节之中。就某一种具体的计算机信息的系统集成项目来讲,只有明确了项目的范围,才能够保证对该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该项目能够被顺利的实施和完成。与此同时,需求分析作为该集成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与基础,也是系统集成公司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紧抓的一项工作内容。因此,系统集成公司在开展项目之前,一定要做好同需求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向客户进行普及,以便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准确把握客户的精确需求。对于客户来讲,其最主要的一项需求就是想要借用局域网来帮助自己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通讯的便捷性等目的,对于系统集成企业来讲,则需要将管理的目标放在整个项目上,对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并且,还需要根据考察的结果,将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提炼出来,使其成为以项目整体为基础,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对项目进行管理的难度,还可以提高企业对项目管理的效率。

2.2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团队

就项目管理本身来讲,其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的团队,所以,团队能力的强弱,对项目成功与否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计算机信息的系统集成项目企业来说,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成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这也是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的系统集成企业内部都拥有着大量的精通各项软硬件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性计算机人才,但是却没有能够合理的规划和调动项目技术人员的专业项目管理者。并且,大部分的项目管理者都项目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实施规划方面,对于市场、人力、技术和成本方面的改变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度。另外,在以往,系统集成的项目团队往往都将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技术方面,对于沟通和协调工作并不是很重视,这就使得销售和财务等部门的信息数据与项目整体脱离,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

3完善项目管理的对策

3.1加强项目范围管理

对于整个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来讲,客户的需要和要求就是进行项目管理的主要依据,所以,其项目管理的范围应该以客户提出的业务方面的需要为主。但是,以客户需求作为业务目标并不是要将所有的业务都定为主要的管理目标,而是将客户具有的相关的竞争优势与相关的管理效率当成项目管理的提升目标。从集成项目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应将关注的目标放在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一客户的内部需求管理当成项目管理的起点,制定出相关的框架式的结构。然后,将其中覆盖的各种内容,像是库存、采购和财务等方面的项目管理,用促销的方式,利用调查研究取证的手段,来有效的促进项目细化工作的完成。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要实时的关注与控制项目管理的范围,保证项目管理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等目的都可以被实现,从而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

3.2完善项目的风险管理体制

由于计算机的系统集成项目在具体的管理中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各类型的项目管理与实现问题频频发生。特别是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以高科技为基础和导向的集成项目也不断的复杂和膨胀。由于以上情况的出现,使得系统集成项目风险判定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简约的、带有单一性质的管理工作,而是一项可以对整个项目管理产生影响的工作。并且,由于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风险,所以,应将与项目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对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与细化,以便为相关预防和准备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从而有效的规避这些管理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实施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对减少项目实施风险,推动项目管理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完善对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进步,计算机信息的系统集成项目对于项目管理团队人员的要求也逐渐的增加。对系统集成项目的企业来讲,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团结意识强的团队是十分难得的。对此,项目企业应该要做到:第一,选择好项目管理的经理人员。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在构建项目管理团队之前,选择一个具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且具有一定项目管理经验的人作为整个项目管理团队的经理人。该经理人主要负责项目的日常进度安排与人员的管理。其次,严格筛选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员。要想保证项目管理团队的优秀,只靠一个经理人是远远无法达到的,还需要为团队寻找高素质的队员。作为项目管理团队的队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还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需要紧跟项目施工的进度,充分的了解项目最终的需求。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团队内部的各个成员一定要做好配合的工作,加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性和默契度,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项目施工氛围,让施工人员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工作。

4结论

第6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1.1临床支持决策

系统决策指的是依据储存的患者信息,从许多种医疗方案当中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一种方案。这种科学的决策方案有助于医生做出科学的诊断方案。在决策系统中包括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与临床基本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能够调用若干诊断方案,实现科学治疗。a在决策系统中根据医学知识对于一般的病情能够调用出一般的用药取值范围,进而达到提醒医生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经常发生尿频、尿急等症状,决策系统此时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提醒医生应当首先排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b决策系统当中有科学的医疗数据库,可以链接多个医疗方案,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诊断问题。特别是在临床医学当中需要医生具备多样的医学知识与信息辅助决策。c决策系统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的联系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录入医嘱。

1.2医学信息资源的检索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不断进步,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快速的提高检索效率。目前国内外与地区均建立可医疗数据库,实现了多年代多病历的大数据储存。由于数据与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视频、文字、图片等,所以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交互。

2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就医

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此系统当中包括患者在医院的所有流程,从而使得整体工作规范化,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就诊时间,体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2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在医院信息系统当中能够满足在医疗护理、结算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其中主要包含了记账、划价、结算、药房取药医疗费用等,实现了统一的管理。一旦经过主管部门的确认或者医生签字后,就成为不可以更改的有效文件进行电子保存。不但能够确保医疗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还起到了医护之间相互监督、约束的积极作用,避免不同部门由于沟通不及时而出现脱节现象。提高了医疗管理水平。

2.3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的医疗经费与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涉及到多方面的医院经济管理,实现了不同部门与人员的交流,能够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下,可实现医疗经费、物资的有效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物资和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益。

3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领域未来发展

3.1生物芯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物芯片已经能够实现,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利用与临床会诊、新药研发等各个领域内。现阶段,基因芯片、DNA芯片等生物芯片均被投入使用,但是生物芯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远程医学

远程手术技术主要基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利用计算机三维可视化软件及机器人技术完成整个手术过程。相对于人工手术来说,远程手术操控更加的准确,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医疗事故,有效提升医疗质量。

3.3人工智能

第7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计算机信息技术即进行信息综合应用处理,创建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完成人机交互的工具软件。采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数据库系统以及智能决策,完成信息处理,并实现共享应用。其依托信息技术,利用高速计算机具备的良好处理功能,促进信息处理工作速率的全面提升。对企业来讲,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完成复杂的管理控制,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企业内部构建形成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管理主要对象为包含新概念以及元素的各类消息,需要对其做好加工以及处理。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本质要素为针对更具深度的信息数据做好管理,完成数据挖掘。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应进行整合采购,完善生产制造,加强市场营销,并创建良好的运营平台,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还应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探寻潜在客户,对企业决策系统形成有效支持,降低库存,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总体生产质量。进而实现快速反应的核心目标,提升企业单位综合竞争力。信息时代,可应用完备的自动感应系统,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符合现实工作需要。

2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新时期,企业应树立创新管理意识,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与时俱进的全面发展。企业创新管理阶段中应做好自我分析,针对当前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与认识,探究自身包含的不足以及存在的优势。企业应不断的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论,把握核心内涵,制定有效措施,并勇于改进,进一步拓展行业领域。应由细微入手,依据企业现实状况确保理论同实践的良好衔接。面对丰富的信息数据,应积极采用计算机信息手段做好维护以及管理。例如可采用现代化虚拟检测手段以及智能决策系统,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综合水平。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科学执行业务计划,确保竞争战略的科学实施,促进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应积极利用符合企业现实需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众所周知,信息资源并非实物,而是无形资产,伴随各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信息数据的窃取更为隐蔽,较难快速的发现。因而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制定良好的保护措施,强化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维护管理。

2.1企业项目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企业在项目管理阶段张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快速方便的获取到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可使经理管理驾驭力不断增长。项目组人员则会掌握更加多元化的数据信息,从容的参加项目管理计划的完善更新,使自身承担的任务、负责的领域更为细化。另外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企业项目管理创建了虚拟网络平台,可促进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研究的完善、优质发展。信息管理阶段中进行数据预测主要通过科学的技巧方法实现。例如数据分析统计、模拟分析等。该过程中有效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辅助管理层制定良好的决策。在应对矛盾问题时,可快速的给出精准、令人满意的应对处理方案。

2.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业务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有效的汇总掌握各类人力资源信息,并做好全面管理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以及图形显示技术等,可更加清晰直观的呈现出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同类型人员的学历、年龄、从事岗位、专场技术等信息,进而可辅助管理决策层依据不同岗位需求更有效的选择应用人才,确保人尽其才,更好的发挥其核心潜能价值,为企业的建设发展贡献应有力量。企业面对不同的业务工作进行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环境开展优质服务,创建逼真的场景,激发虚拟技术手段的娱乐性,发挥其互动功能,进而全面提升广大用户的综合体验度。例如,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商圈以及商店,完成众多内容信息的虚拟化展示。企业可对线上以及线下、各类新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构建过度桥梁促进传统形态稳步的发展为现代形态。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需要企业管理人可精准清晰的了解客户动向、明确其核心需求。为此,企业可积极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做好客户需求的研究、判断与分析,进而真正创建形成符合大众认可的个性化产品,体现定制化特色。

3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综合优势

企业积极有效的应用丰富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数据库存储以及网络系统传输手段,可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把握优势,为自身创建更加便利高效、灵活宽广的发展平台。企业内部与外部中,信息数据的快速全面共享以及便捷有效的运营管理,可为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信息技术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融合,可为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创造全新的发展提升机遇。因此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全面把握科技前沿动态以及具体的创新发展趋势,在创新改革的同时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效率,积极从事管理创新各项任务,保证企业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的把握机遇,并时时刻刻向着更强、更大的方向动态变化,全面发展。

4结论

第8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需求量日益增加,煤炭开采量也日益增多。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的是一系列安全隐患。煤矿的经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效益的背后是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矿厂工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矿难灾害也使得许多家庭家破人亡,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据报道,全国平均两三天就会发生一起矿难,暴露出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煤炭产业集中度不够,生产力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管理科技相对滞后,不能为安全生产管理提技术支撑和保障。

2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炭安全生产中,灾难预警、隐患查询、应急准备等都会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这些内容十分复杂,如果用人工统一调查、处理是非常麻烦的,而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汇集处理,走信息化管理道路,执行起来是异常简便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省去了人工成本,并且结果紧密,错误率较低,可以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2.1瓦斯安全监测系统。

瓦斯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瓦斯安全事故隐患,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瓦斯监测系统主要有地面中心站、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设备几部分组成。地面中心站是一个有打印机、显示屏、计算机、模拟盘组成的管理平台,能及时显示各种存储、监测参数,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处理,对超过监测范围数据及时报警,为决策与应急处理提供依据;传感器包括温度、负压、风速、瓦斯等多种传感器,它是煤矿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井下分站主要负责井下信号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地面中心站;传输设备有应用电缆与调制解调器组成,主要负责各种数字信号的传输。

2.2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

矿井通风监测系统也是有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设备地面中心站等几部分组成。矿井通风监测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模拟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它可以对矿井通风设备、方式等进行监测,对通风安全性进行动态模拟与评价,及时发现通风系统中的漏洞。矿井通风监测系统实现了矿井通风数据的动态化监测,通过计算机采集风压、风速等动态参数实现了智能化分析、处理,为煤矿通风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地信息依据,可以实现灾变时期风流控制与救灾决策科学化。

2.3矿井矿压监测系统。

矿压监测系统主要有传感信号采集、信号转化处理、传输设备、地面计算机几部分组成,其监测设备与瓦斯监测设备相同,都是通过对监测点的存储参数、矿压监测值的动态监控来获取数据信息。其中传输设备包括通讯电缆、调制解调器等,有着信号传输媒介的作用矿压传感器一般采用的是液压支架压力信号,通过采集数据监测的的信息来实现总体数据的监测,如果数据超过限定范围时系统会自动转入紧急状态,并自动报警。

2.4井下安全考勤系统。

井下考勤系统比较简单,主要由入井与出井点的考勤机、通讯线、计算机组成,它能及时掌握井下出勤人数、工作情况。通常,井下安全考勤系统有金属片打卡与矿灯灯头打卡2种方式,前者的考勤点多在地面井口,而后者的考勤点多在井下。当工作人员作出违规行为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而领导层在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2.5系统用户层的结构与功能。

系统用户层直接面对的是生产技术层与管理层,生产技术层的功能是对煤矿日常生产进行指导,并将相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汇报;管理层主要包括煤矿管理层与集团公司管理层。前者需要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各种安全生产数据,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后者是以图形数据、报表数据、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各种管理决策。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展望

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保证安全生产的必然趋势,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如何让煤炭企业接受信息化管理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今,我国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煤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此,我国颁布了众多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政策,大力宣传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加大对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指导与投入。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提出几点建议:

3.1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

推动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动态管理系统,将煤矿的安全管理真正纳入到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中来。

3.2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机制

加强对数据的检查和管理,根据数据行事。加强安全生产的监察力度,提高安全系数,增强管理水平。

3.3建立互联网机制

进行各地区矿业信息共享制度,提高和加强省市单位对煤矿企业的服务力度、行政审批速度,加强信息的共享服务,提高煤矿企业的自我风险意识,对隐患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通知各地区矿业,做好防范准备。

3.4倡导建立业务生产、功能模块和人机互动等诸多模块为基础的国内煤炭管理一体化平台

从全国范围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采用,实现煤矿企业向集团化过渡、安全生产真正做到协同作战,满足远程操作和异地办公的信息化要求。

3.5进行有效的统一调度制度

第9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明显的流行趋势。信息化建设、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发展,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主要是以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标志的一种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具体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一定的规模、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因此,信息化安全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在企业计算机管理中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并确保信息化安全问题,才能更好的使其为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平台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促进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之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持续的发展下去,关注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得到解决。只有确保信息化在计算机管理中的安全性,才能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事业顺利的开展下去。目前,计算机信息化缺乏专业的管理、信息化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相对利用率低等问题,是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计算机信息化缺乏专业的管理

计算机信息化缺乏专业的管理,使信息化安全的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安全运行工作进行监管。加之部门管理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在处理计算机系统故障方面往往会受专业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极易造成其区域性网络瘫痪,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因为计算机故障导致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出现问题。

2.2信息化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忽略保护性能使计算机软件或者硬件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导致病毒侵入、浏览网页无法正常进行,大量垃圾信息涌入等问题出现。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病毒侵入,电脑用户储存的个人信息及日常使用信息就容易被泄露。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不注意为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往往导致大量的储存信息被泄露出去,给企业的正常业务开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在计算运行中缺乏一定的系统保护程序,使信息化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3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相对利用率低

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相对利用率低,主要是是指在我国计算机的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计算机更多的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单位等。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单位等,计算机安全信息化专业性偏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的普及发展,对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相对利用率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发展信息化安全的有效对策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获得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高效运用,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针对信息化安全在企业计算机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探究解决的有效对策,也是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1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中,信息化是计算机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环节,不断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网络的建设以及进一步为保障信息化安全的过程采取措施,才能将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发展理念,切实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化安全性能,避免企业信息的泄露及工作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

3.2重视查补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漏洞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查补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漏洞,通过查缺补漏、及时更新软件、应景设备的方式,进一步减小信息化过程中不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在企业允许的条件下,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病毒防护措施,完善相关的系统安全防护措施,通过防火墙有效的防止大量病毒入侵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过相关人员的定期检查工作,及时更新过期的零部件,提高信息化安全性。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重视查补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漏洞,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严重的问题,是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及正常业务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3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的利用率

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的利用率,需要企业组织专业的信息化安全团队,针对如何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深入探究有效的对策及措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专业性的培训会,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吸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为企业服务,通过专业人才的储备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的有效利用率。此外,依据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的鼓励其参加信息化安全培训,提高其自身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对于保证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的高效运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