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钟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技能培养;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05-02
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关键问题。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纲要,把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而安排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我院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考核形式中的必修课。我校电气类学生能力培养可以分为课程学习及与课程相对应的实验专项能力: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仪器仪表使用测试能力及典型电路的分析测试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综合实训的教学工作,保证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有一门综合实训课程,一般选择一个具有典型功能且有完整电路系统的分析、制作、调试,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选取综合实训项目将影响实训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本文以电类专业学生一年级综合实训项目,介绍实训内涵、实训项目选择建设及体会。
一、综合实训的内涵
综合实训是将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所形成的单项、单元能力通过综合性项目课程进行融合,使学生了解这些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所形成的单项、单元能力在完成一个本职业技术领域电气控制方面典型工作任务时所起的作用;通过本综合性项目课程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二、实训项目选择
综合实训的教学要求是现场教学、连续集中训练、过程考核。鉴于综合实训教学的项目特点及要求,本综合实训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有如下原则性要求。
1.具有典型电子产品工作任务特征,并具有完整工作过程设计与教学要求。
2.能使学生通过本综合实训项目学习,得到本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能力的训练。
3.项目教学中所形成的各环节教学模式、作业文件与成绩评价明确规范。
4.项目教学中所形成的作业过程与作业文件符合企业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遵循的国家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
5.为学生提供的指导和条件能确保学生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全部工作。综合实训项目选择应具有以下原则:①项目应具有真实性、实用先进性。综合实训项目应具有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功能。如选定DT9205数字万用表的组装、调试项目,该数字万用表是具有一级精度测量仪表,学生平时做实验或毕业后工作上都可以使用。项目涉及电子绘图、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电路焊接、组装、调试、作业文件编写等训练。此外选定的交通灯、数字钟、声光报警电路等都是有实用且明确功能的项目,也能激发学生做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②项目内容应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关。我校规定学生毕业要考取相关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找工作。电气专业有电工中级工、电子信息专业有无线电调试工,通过电工实训及以后电气控制柜实训能掌握电工中级工。考核能力要求;通过电子产品装调实训,掌握学生元器件测试、手工焊接、调试等能力,为无线电调试工考核打下基础。③项目要尽可能与相应专业对应,要有多个项目供选择。如电子产品装调实训有4个实训项目,可以根据专业情况来选择如电气专业选数字万用表、声光报警电路组装调试;电子信息专业可以选择声光报警、交通灯、数字钟等应用电子技术更充分些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制作、分析上会更有帮助。④项目内容要适合1~3周的练习。现场教学要有足够任务,否则学生会觉得没事做,影响教学秩序。实训项目要按每天做的任务分解,经系部及教研室主任审核,方可组织实施。下表是实训阶段任务、目标要求、成果展示、教学方法及时间安排表。
三、项目建设
每个实训项目要具有建有项目实施的教学标准、项目实施的教师指导手册、项目实施的学生指导手册、项目实施的学生作业文件及电子实训指导手册、项目小组讨论记录、项目过程考核记录、项目结果的实物照片、项目技术总结、项目作业文件等原始材料。这样学生现场制作有指导资料及要求文件,课后有相关作业文件及记录,确保实训教学环节的完整及教学质量。此外每隔两年要进行实训项目的更新,确保新的电气工艺、器件、产品的应用,保证实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四、几点体会
1.实训项目学校要支持。学校每年进行实训项目申报评审,对实训项目的质量、更新、实施都有保证。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可激发教师参与项目申报建设积极性。
2.实训项目老师要支持。一个新实训项目教学要教研室多位老师参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如项目指导手册资料、作业文件安排、每天的现场任务等都要经过多次实施总结调整才能完善,项目也才能持续实施下去。
3.实训项目要考虑耗材成本。实训是现场教学,涉及班级多,人数多,要用到大量元器件,在项目设计上要考虑元器件成本,对有些器件如集成块,不要直接焊在板子上而用集成块底座,这样集成块可以重复使用,降低器件成本。也可使学生建立节约及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1]黄继昌.常用电子元器件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关键词]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高锐(1975-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高芳(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吕国策(1984-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路自动化设计。(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29-02
“电子CAD”课程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原有的课程内容偏向于工具软件操作和电路板设计。学生只学会了工具软件操作,而没有掌握实际电路板设计和制作工艺,从而只能停留在电路板理论设计层面,与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在原有课程内容中融入了与电路板设计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电路板制作工艺,构建了体现具体课程特点的高职“电子CAD”课程内容,并创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与构成。同时,积累了一些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扩展了学生就业领域。
一、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CAD”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电路板设计制作与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电子产品工艺、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设计等几个学科的一些知识。笔者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地位确定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使用,通过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电路板设计项目,逐步使学生具备进行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中的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能力,为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提供基本能力支撑,进而提高学生能力,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与具体课程特点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构建课程内容
1.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地位确定课程内容。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是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必备的专业技能,对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使课程内容既符合企业需求从而体现职业资格标准,又能够体现对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支撑作用,笔者在深入的企业调研和本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四部分课程内容,即工具软件操作、电路板设计、电子元件布局布线工艺应用、电路板制作。该内容是在原有的电路原理图绘制与仿真操作、电路原理图信号完整性分析操作、电路板设计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层和双层电路板制作、原理图与电路板修改、信号完整性分析、电子产品工艺应用等内容与技能点,更侧重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电路板的专业技能和制作电路板的专业扩展能力。重新选择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培养目标实现了从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过渡到电路板设计和制作能力的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能力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2.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确定教学项目。笔者通过着重深入地分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所需专业技能的层次关系,选择了三个既能够涵盖课程内容又能体现实际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工艺要求的真实电子产品为教学项目载体,即功率放大器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数字钟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其中,前两个项目分别是模拟电子产品和数字电子产品,第三个项目是模数混合电路的电子产品。在功率放大器电路板设计项目中,实现的是简单原理图设计、单层板设计与制作、常用模拟元件和工艺应用;在数字钟电路板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实现的是层次原理图设计、双层板设计与制作、常用数字元件和工艺应用;在数字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实现的是复杂原理图设计、较复杂双层板设计与制作、模拟和数字元件与工艺的综合应用。
这样进行载体选择和教学项目设计,将课程内容按照简单设计应用简单工艺简单制作复杂设计应用复杂工艺复杂制作的顺序进行了组织序化,实现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从简单到复杂、工艺从到核心的完整工作过程。如此,既使学生掌握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关键技能,又使学生在将电路板设计文件转化为实物时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回电路板设计阶段,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学生在制作电路板过程中发现,如果在电路板设计文件中的丝印层上的字符覆盖到了焊盘,则在制作丝印层时这些字符就会被去掉,影响了整个电路板的焊接和整体效果;又如,在制作完成的电路板的线宽不合适,会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等。学生会根据出现的实际情况,重新修改电路板设计文件,真正制作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电路板。
三、构建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体现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实际工作过程,我们将教学模式由过去的“讲授+验证”模式发展为现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1.边学边做边实践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先跟着教师进行操作练习,完成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再制作自己设计的电路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学习修改电路板设计的操作方法、设计工艺和技巧。最后,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再通过逐步复杂的练习任务来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这样边做边学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助合作的学生活动模式。在课堂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任务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分工各有侧重。每个组内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助合作精神。
3.体现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本课程配套的电子产品工艺实训室的场地布置贴近企业真实的生产厂景,分为电路板设计区和生产区;按照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布置电路板制作设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4.构建任务分层驱动与多样考核方法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提出质疑、寻求支持、相互帮助与总结规律。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学习的进度也会不一样。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就像万马奔腾,学习内容在不断地自觉地进行着任务分层,由于练习题多,任务分层得到了自然驱动。任务分层是通过学生自选考试题目来自觉实现的,对不同的题目有相应不同的选题难度,最终得分是将学生选择的题目实际得分与题目难度按比例计算所得。这种评价方法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实现从知识、技能到行为、习惯、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试心理、自我认知能力。
5.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法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与真实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岗位的工作过程相一致,每一个项目都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原则组织教学,分为项目描述、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学习指导、项目检查与评价和项目练习六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完成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解决,通常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板设计教学中,由原理图向电路板导入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如果只是一笔带过,学生在以后的操作中还容易犯同样或近似的错误,而且修改仍然存在困难。因此,笔者采用讲授和演示法,将每组学生在实际操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讲解,能够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常见的错误位置并学会修改。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则常应用于整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又如,项目二数字钟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引导文教学法引领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与操作,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单和引导文来主动完成项目操作,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四、课程设计中的反思
1.课程内容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期调整。随着电路板设计工具软件的不断更新、新型电子元件的出现、电路板工艺的提高,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始终体现企业需求。
2.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专业水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授课教师不仅应该能够掌握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一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专业知识,这样会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牢根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单片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考核方式
《单片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子类专业中广泛开设。这门极其具有实用性和抽象性的课程若采用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多数学生听完该课程后只会对单片机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离真正应用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让他们真正掌握单片机的使用方法,这些问题成为教师们在教学中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单片机的教学改革。
一 教学内容的改革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有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串行口等资源及外围接口器件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讲解,而我们则根据岗位任职的需要,从典型工作岗位中分出典型工作任务,培养相应专业技术能力,学习相应专业知识模块,从而最终确定符合课程内容的递进式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以项目设计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项目有单片机最小系统、流水灯系统、数显抢答器、数字电子钟、密码键盘、LED 大屏幕汉字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这些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每个学习情景都是以完整的单片机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实施教学,通过该过程的实施,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的教学是基于单片机产品开发典型工作过程来实施的,每个实施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介绍几种:
1.项目教学法
教师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所有行动过程。这个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项目“数显抢答器的设计”实施过程:教师提品的样件、原理图、编程软件,要求学生完成由硬件电路进行软件编程。学生根据设计要求,每组选择并确定设计方案,每组选派一位成员阐述设计方案。老师指导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和设计电路。然后
从仿真阶段和制作作品两个阶段进行项目实施。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习编程软件的使用,完成电路的分析,软件编程以及软件的联合调试,并分析解决其中碰到的问题。记录整体工作的完成情况。项目做完后学生填写项目评价表、教师填写项目评价表、学生填写任课老师评价表、撰写数字钟的设计说明书。这些表格,一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储备情况等;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学生的总体水平是否达标,项目设置难度是否适中。同时还可体现任课老师的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等。通过表格内容,老师可以及时调整项目要求和考核方式,及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对于学生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交流,老师可以调整他的教学方式,改进其工作作风,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分两步进行评估:一是小组讨论,自我评述完成情况及发生的问题,小组共同给出提升方案和效率的建议;二是老师对方案评价说明。并根据实施过程给出过程考核成绩,最后根据作品制作和答辩情况给出总成绩。
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实施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紧密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整个决策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地、清晰地表述的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社会能力。
2.角色扮演法
工作过程中的检查和评价工作,组织教学时,老师扮演客户代表,学生以三人小组的形式分成若干组。小组成员作为开发团队,分别扮演技术支持工作人员和项目开发人员,进行工作成果交接和反馈表演。不同项目实施时,角色相应转换。确保每个人都参与了单片机硬件设计、编程、产品测试模拟岗位的工作。模拟真实工作过程,扮演相关角色,让学生切实感受工作人员的角色职责和心理状态,加深对工作角色的认识,进而完善自己。
3.小组讨论法
在工作过程中的决策和计划阶段,小组成员要讨论任务实施方案,并比较总结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小组讨论进行技术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讨论中总结归纳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通过讨论,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
三 教学手段的改革
最初在进行单片机教学时,采用实验箱教学,学生只需要连接几根线,编几行程序,会看实验结果。现在我们提供开放的创新实验环境,真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室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我们成立了单片机智能开发部,实验室配备学生创新所必需的工具和仪器,比如:制作电路板用的雕刻机或热转印机,打孔用的电钻,焊接用的烙铁,还有仿真器、编程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能够提供学生设计所需要的常用芯片和元器件。
除了有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实验实训环境为教学环境提供物质保障。还有虚拟手段的运用,实验室的计算机装有各种单片机开发仿真软件。利用Keil-C、Proteus等仿真软件在没有硬件实施的情况下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正是有了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到简易电路板的制作;从流程图的分析,到单片机程序的编写;从最初的设计构想,到最终功能的实现。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单片机开发的全过程,充分地保障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课程考核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一门面向工程的实际应用专业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单片机硬件电路、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挂钩,考试与实际的应用开发相结合,设计考核方案:理论考核30%,平时成绩10%,项目实施60%。
通过《单片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熟悉了单片机开发的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高职
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存伟、孔庆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J].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6)
【摘要】实践证明这种利用实训实习基地真题真做的方式,成效显著,2003年第一批去企业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基本上都被联想、梅特勒?托利多等知名企业录用,迄今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因此高校要积极“联姻”,保证有足够多的实训实习基地。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为此,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高校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进口”(高校招生)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每一所大学的生源来自学生和家长的选择,高校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才会有优越的生源,高校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为师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外化的,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见的,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取得科技发明,获得专利,就能证明该所学校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水平较高,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从高校“出口”(学生就业)来说,学生科研动手能力较强的高校必定会有很好的“出口”,因为科研水平最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事业单位都会引进这种具有实际能力的人。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曾指出:“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企业。”[1]从这个观点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材料和产品,从学生进口,经过四年加工,到学生出口,只有合格的产品才会顺利出口,所以,高校解决了进口和出口,才能像企业一样运转起来,才能够很好地发展壮大。2.高校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2]所以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向初等和中等教育那样,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训练。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终身学习,才不会被突飞猛进的科技知识的潮流所淘汰。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参与到知识的应用和探索过程中。在科研活动中,任何一个数据都要按照要求精确到一定的小数位,不能有半点虚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此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合作者)之间要相互交流,有些科研项目甚至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人,这样就要学会处理好各类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科研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习,是应用科学理论的具体行动,有利于开发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是对个人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强调科研活动,能够使学生尽早成为国家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
二、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在重点大学相对开展得较好,比如,南开大学从2002年9月开始,设立百万元的本科生创新基金,以立项的形式开展了“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活动”[3];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ResearchProgram,简称URP);上海复旦大学有李政道博士设立专项学生科研基金;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开展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每年投入经费20—50万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江技师)每年设立10万元专项经费,并在2005年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科研立项等工作。其他一些高校基本上每年用于学生科研经费基本上在2—10万元。学生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校团委,部分学校是校团委和科研处共管。但是,学生科研还存在一些不足:1.从学生自身来看。本科学生科研素质总体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科研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科研是“空中楼阁”,与自己相距甚远,高不可攀;有些学生认为搞科研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还有些学生认为搞科研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2)学生对科研方向不明确。一些学生对科研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究竟如何进行科研、进行哪方面的科研却十分茫然。由于方向不明确,所以在选题时要么太难,耗费大量精力却一无所获,要么太容易,以至于没有一定的研究价值。(3)学生缺乏科研主动性。现在,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本科学生在毕业时基本上要修满200个左右的学分,因此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有些学生虽然科研项目已经获批,但是不能够主动挤出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认真研究。2.从指导教师来看。教师指导不到位。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还有一定的科研工作。有些学校的教师每周有20节课,备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导致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而对于那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由于科研水平和经验有限,往往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从学校方面来看。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欠缺,学生科研场所也不足,学生科研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科研经费太少,没有固定的科研场所,一些高校虽然有学生科研场所,但是不能真正对学生开放,而且场所的科研硬件配置也不是很到位。
三、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
1.建立科研“导生”、“导师”制度,加强科研指导工作。在大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实施“导生制”。选拔成绩优异、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科研的导生,主要向没有任何科研经验的低年级学生介绍申请学生科研项目的一般程序,介绍查阅文献资料等进行科研的方法,纠正他们对学生科研存在的某些不正确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学生科研有初步认识。在高年级,要聘请具有一定职称、学历、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学生科研“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科研选题、开展研究和成果申报等指导工作,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在科研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高校还要完善学生科研相关制度的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学生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立项申请、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和申报、经费报销等环节,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按章依程序办事,尤其对于立项审批、结题验收和经费报销三个环节,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2.开展学生科研文化活动,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科研的积极性。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科研作品、成果集中展示月、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等,为学生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和钻研求新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发挥才智、挖掘潜能提供舞台。对于教育部门和社会某些科研单位组织的类似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分管学生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抓住机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勇气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还要强化激励机制,对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对科研活动表现积极的学生,对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激励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根据科研成果给予学生1—3个附加学分;对取得发明成果或者获得专利的学生优先评选优秀毕业生或者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留校任教;还可以给予适当的科研奖学金(江苏技术师范学校对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或者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给予800—2000元的奖励)等。这些激励措施可以保护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心投入科研工作,而且,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一种榜样效应,促使他们学习先进,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最终形成以点到片,以片到面,直至全员参与的良好的科研氛围。3.尝试新的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科研能力。目前,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试卷(闭卷和开卷)考试,采取这种形式的课程一般都是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另一种是撰写论文,采取这种形式的课程常常是那些专业选修课及思想政治形势课。但是一些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只是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任课教师划的重点。江苏技术师范学校为了强化学生基础,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从2006年开始,对专业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教考分离”措施,即任课教师不出考卷,仅提供教案,由学校聘请其他教师出卷,这能够比较如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高校还要建立适合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考试形式,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再现。对于工科学生,要根据工程背景和专业课程实际采取小设计、小答辩的形式,比如《VHDL语言———硬件描述语言》课程,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参数(每人一组参数)的数字滤波器或者设计具有不同功能(闹铃、定时)、不同时制(12时制、24时制、26时制等)的数字钟,学生设计好之后再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答辩(答辩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请他人代劳)。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掌握和应用VHDL语言知识的水平,还附带考核了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等课程的知识水平。对于文科学生,可以采取让学生根据所学课程,深入企业、社会进行专题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对于公开发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考核模式,真正能够考出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认真分析、总结,从而培养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4.充分利用实训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企业或者科研机构中建立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可以解决高校学生科研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场所等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践,也需要知行结合,学校要积极在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安排学生有1—2个月的实训实习时间。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要有实习学校,非师范类学生实训要有相应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在实训实习期间,学生要能融入到企业现场的班组中去,能够比较全面掌握一个专业、不同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2003年起,江苏技术师范学校尝试采取选送一些有就业意向的学生直接到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做毕业论文的方式,这种方式类似于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做毕业论文的形式,即学生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个是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另一个是企业具有副高职称的工程人员,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万静,胡军.想做个“三无”校长
[N].南方周末———文化版D25,2006.11.16.
[2]赵崇峰.加强学生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J].温州大学学报,Vol19,No.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