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挫折教育范文

挫折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挫折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挫折教育

第1篇:挫折教育范文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上。”因此,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中有顺有逆、有苦也有乐。在反复体验中引导孩子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真切地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会遇到困难,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及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例如,睡觉起床后,宝贝因一直扣不好扣子而发脾气。这时,家长应先帮助其调整情绪,再跟一起他分析原因“,为什么扣不好?扣子是否有一一对准扣眼?”此时切记不可责骂或冷嘲热讽。接着,可利用儿歌教孩子系扣子的方法,如“小扣子,圆溜溜,好像眼睛找朋友;小洞洞,忙招手,欢迎扣子钻洞洞”“、左手抓住扣子,右手拉开扣眼。一个推、一个拉。一推一拉扣好啦”,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这样,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不仅掌握系扣子的技能,且通过这件事也让孩子明白困难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更好地帮助他今后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榜样学习,树立抗挫折的信心幼儿期孩子观察模仿能力很强,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等在潜移默化中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自身应敢于正面挫折,有抗挫折能力,有积极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同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多向动画片、童话、故事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孩子喜欢的榜样学习;可把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通过聊天、谈话等让孩子了解,引导其以名人为榜样,不畏挫折;另外,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引导并鼓励孩子学习小伙伴勇敢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良好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抗挫折信心。

(二)提供机会,培养抗挫折能力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往往更深刻。因而给孩子提供面临挫折的机会,设置挫折情境,使孩子敢于面对和排解挫折,父母可以随时捕捉孩子身边点滴小事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提供让孩子感受挫折的机会。

1.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挫折。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洗手、吃饭、刷牙、穿脱衣服等,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的交往。在这些日常生活活动中,孩子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在与同伴玩玩具时,遇到抢玩具的现象。这时,我们不要急着包办处理,要试着把权利“下放”给孩子,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让他自行解决。在排除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的抗挫折能力,又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2.有意创造的挫折。家长不妨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挫折场景,让孩子经历一下挫折和失败,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挫折教育,使孩子增强对挫折的抵御能力,增强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一位5岁女孩的妈妈说:每逢带孩子上街,我们常担心她跑丢了。于是,我们教育她说,找不到亲人时,不要哭,去找警察叔叔。她能不能做到呢?一次上街,我们趁她玩得高兴,突然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她的表现。当她发现找不到我们时,先是惊恐,后是大哭,最后才想到找警察叔叔。为保证她的安全,她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远远地跟着,当她找到警察时,我也到了警察面前……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可以利用游戏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家长带孩子做游戏时,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其出些难题,或在玩竞赛游戏时,人为控制游戏的输赢顺序,如让孩子先输后赢或先赢后输再赢等,以便让他在游戏中学会调整心态并敢于面对挫折。还可把孩子日常生活中已经遇到或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巧妙编成有趣的游戏。如玩捉迷藏游戏时把孩子喜欢的玩具藏起来,简单介绍一下放的位置,晚上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去寻找,不知不觉中战胜了胆小、怕黑的心理。延迟满足,家长可有意识地延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由及时满足变延时满足,顺利满足变条件满足,即让孩子付出自己的努力后再满足。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即时兑现后,孩子慢慢学会了等待,从开始的一分钟到几分钟再到更长,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亦会逐渐培养起来了。

3.及时鼓励,增强抗挫折勇气。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产生消极反应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孩于面对困难,并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增加抗挫的勇气。例如:孩子走平衡木时,不慎中途摔下来,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此时,父母可摸摸他的头,鼓励他重新走一次。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抗挫折的勇气和抗挫折能力也会一次次增强。

4.适当批评,增强抗挫折的承受力。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批评的决不能迁就!必要的批评可使幼儿在认识自己的错误过程中,锻炼自己抗挫折的承受力。

第2篇:挫折教育范文

关键词挫折失败懒父母

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无论他掌握了多少丰富的知识,如果他是一个懦弱的没有勇敢的精神的人,那么他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无能的人,因为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人才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更趋成熟。他们能把挫折看成是一种财富,深谙只有失败才可能成功,因此更具有笑对挫折、因难而上的魄力。要想让孩子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练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某些成年人看来是危险的事情,认为不适合孩子做的,实际上孩子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父母出于爱心或对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才会阻止孩子去探索新事物熟悉新环境,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的机会。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气,变成懦弱人。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甚至认为自己无能,没有力量感。有些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自私心理的反映。因为过分溺爱的背后,一定会有对孩子性的的禁止和干涉。父母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判断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很少去问孩子是否真的意愿。他们过分溺爱孩子实质上就是在干涉孩子的自由,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不经受担心害怕之苦,或者是害怕孩子万一做他们认为不该的做的事情一旦出了状况,他们自己需要“打扫战场”,做更多的事情而已。从另一方面讲,孩子有时也很反感父母的过分保护。

关于挫折教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些原始部落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会出没的恶劣困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自己是个成年人,才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在中世纪的时候,贵族们往往让自己的孩子离家到另一个城堡的其他贵族那里学习怎样做一名真正的骑士,他们认为在离家独立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使孩子具备一个骑士所应有的素质和知识。

这种挫折教育的传统一直从古沿用至今。英国人经常会把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放在第一位。英国的小学生有所谓的童子军,经常组织小学生探险,他们的目的正是要孩子在险恶的环境中学习生存的本领,锻炼他们的勇气及探索新鲜事物的热情。在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孩子们提供进行探险活动的机会,训练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训练是艰苦而紧张的,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也有些人受伤。在激流中拼搏,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习了划船等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出勇敢的精神。类似的活动很多,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某种技巧,而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以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各方面准备。

在我们国家,当前进行挫折教育父母首先学会做“懒父母”。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不必事必躬亲。可以让孩子自己上学,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自己的朋友来家里,让他们自己招待;父母不在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比如孩子想和同学去野炊,征求你的意见,你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可以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自然会慎重行事,尽量让父母放心。

遭遇挫折后会引起焦虑,尤其是对那些尽了全力的孩子。在巨大反差的刺激狭隘,孩子会出现低落、抑郁、愤怒、悔恨、沮丧、绝望,甚至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如何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是非常重要的。

平时就要让孩子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常胜将军”是没有的,只要是人就会有失败有挫折,遭遇失败挫折是难免的。让孩子在思想上做好准备,承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就会相对小一些。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后,父母应有的最好的心疼是平和,要理解孩子的委屈、苦闷和绝望情绪,应该给孩子当个好参谋。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孩子自身的能力问题(思维方式或操作方式),有些就是外界的因素导致的。外界的原因导致的失败是不必在意的。千万不要嘲笑他或轻视他,而是要安慰她鼓励他,开导他帮助他,重新激起他的勇气和自信心。即使在批评教育时,也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即不应说“你真笨”“你是个没用的家伙”之类的话,应该说“这件事你做错了”“今天你不太勤快”“这次你表现得不够好”等等。同时也不要让孩子总是自责,当听到孩子说“我真笨”“我太丑”“我总是做不好”的话时,要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开导孩子,鼓励和帮助他面对挫折。要让孩子明白,做比较难的事情的目的在于增强实力,超越自己,只要在这件事情中吸取了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或不足,那就是值得肯定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在某个方面他总会是优秀的。

要细心观察孩子,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要去找心理医生咨询,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灰色时期”。有时候看不到还在在失败后的任何表现,在心理学上这叫“否认作用”和“反向作用”,是在潜意识里运用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如孩子闯了大祸自己用双手把眼睛蒙上,抹杀现实,以免内心焦虑痛苦,这就是“否认作用”;有孩子对妈妈说我没有偷吃水果,以此压抑自己想偷吃水果的欲望带来的痛苦,这就是“反向作用”。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让孩子清楚,做任何事情其最终目的都只是锻炼自己。过分注意外界的评价就会失掉自我,而且容易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卢勤.写给年轻妈妈[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版,第214页.

第3篇:挫折教育范文

关键词:感知;设难;榜样;把握;结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82-2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生活教育中教师巧妙开展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进一步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幼儿初步具备和掌握一些抗挫折的能力和经验,从而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根据幼儿生活教育的实际,笔者总结了“三加三” 挫折教育工作法。

首先,在挫折教育中运用“感知法”,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感知挫折的客观存在,从而进行身体的磨练。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教师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这样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主义。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鲜活事例,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

再如,目前不少幼儿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参加集体劳动等,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生活中只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只有让幼儿在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和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第二,在挫折教育中运用“设难法”,有意识地创设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培养其灵敏性和应变力。

所谓“设难法”,就是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安排一些难题给幼儿,让他们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同时,引导他们找出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战胜它。如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自己穿衣、入厕、吃饭、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铺、学具柜和搞好活动室的卫生等等,孩子能够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事, 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学会了自理,增强了自信心。

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通过用自己的力量去办成某件事情,积累某些经验,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萌生自豪感,进一步产生求胜欲望和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冲破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在挫折教育中运用“榜样法”,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幼儿,增强幼儿抗挫折的信心。

同伴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挚友,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孩子都有和他人竞争合作学习的欲望。他们喜欢在同伴中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自我的目标理想!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体育活动“穿越侏罗纪”中,笔者组织了“恐龙大迁移”的游戏,设置了许多障碍,有“空中绳索”、“攀岩”、“地道”、“独木桥”等。活动中,有的幼儿很顺利地成功过关了,有些幼儿不是在过“空中绳索”时由于绳索太勒手掉了下来就是在“攀岩”时眼看就要过关了却又滑了下来,有的在走“独木桥”时歪歪扭扭不慎掉到“桥底”。当遇到困难的孩子们要退缩时,笔者一边会用已经成功过关的小朋友事例激励他(她),一边指导他(她)如何摆脱困境,胜利过关。当一个或几个孩子在经历一次次失败而毫不气馁、不怕困难而最终获得成功时,对其他孩子显然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成功榜样,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

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幼儿在面对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以积极发态度对待挫折,以顽强的精神走出逆境,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注意把握设难尺度和方式。设置的困难情景应适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把握好困难和问题的难度,适合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在设置方式上,要紧密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设置挫折,要让孩子自然感受到挫折的存在,尽量避免给孩子设置一些无端的挫折,要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4篇:挫折教育范文

当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目标和理想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可以归结为两类: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一方面,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事故以及社会关系紧张不和谐,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教育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导致产生挫败感;另一方面,主观因素包括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以及个体自然情况及自身能力等引发挫折感。

2挫折教育的定义

挫折教育一般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创设合理的挫折情境,让学生面临一定的困难,经受挫折的磨砺,从而培养其经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能教会学生如何尽快克服焦虑心理,树立良好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增强其对挫折的排解能力和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3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优势

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跟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育教学在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更占优势。其原理在于,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竞争和比赛,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身心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更乐于分享心情,面对挑战,解决困难。为了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技能,更要增加意志、提高抗挫能力来塑造良好心理。而对于心理较脆弱的学生来讲,体育教育教学中热烈氛围和环境能更染他们,使他们融入集体,参与集体的团结协作,在集体中体验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同前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使其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4.1注重挫折教育价值,鼓励学生面对挫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必须了解挫折教育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施挫折教育。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使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可以磨练意志,增加能力。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教会学生理性分析问题,不走极端,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和战胜挫折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挫折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它是一块绊脚石,让人却步不前;对于强者它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为此,我们应首先排除对挫折的惧怕心理,敢于让学生面对一定的挫折,鼓励学生在挫折和逆境中坚强意志,增加信心,勇于面对并寻找走出逆境的途径。

4.2言传身教,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挫折教育从计划到实施,都在教育者的控制之下,而教学活动又是挫折教育的主渠道。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是挫折教育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引导者。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担当了最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学生增加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身先示范,以个人的独特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积极面对挑战。

4.3创设挫折情境,设定合理目标

体育教育教学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科学合理的体育目标。体育活动的难度和任务要适度,秉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和“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克服怯懦心理,坚定自信心,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坚持力,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应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设置不同的挫折教育情境,设置不同强度的障碍和不同高度的目标。比如对外向开朗的学生,可以应用简单直接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激发其斗志达到目标;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可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教育,提出适合的目标,鼓励其努力实现,增强其自信心。

4.4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行为的形成和改变都有很大影响。由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均尚未成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寻找鲜活生动的榜样,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有了榜样的引领,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困难和挫折,了解学习和生活上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受挫折和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提升,促进心理的日趋成熟。

5结语

第5篇:挫折教育范文

【关键词】挫折教育意义途径方法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方面的,也要有能力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幼儿在家中就像一个个公主、王子,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照顾、呵护,被长辈捧在手心里,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使得孩子抗抵抗力越来越弱,然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无法避免的。要使幼儿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茁壮成长,此时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地挫折教育,就会理顺挫折的情绪,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给自己开拓出更广阔的心境。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险境”,启发或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进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经过认真思考,我对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意义、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以后能更好的实施对幼儿的挫折教育,更好的培养幼儿。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 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些情境条件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独自去面对,让其经受磨炼,摆脱困境,超越障碍,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2.挫折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他们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这往往会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 所以,我们必须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勇敢地面对,积极乐观的生活。巴尔扎克曾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儿童受点挫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耐挫力、承受力。儿童耐受挫折,能激发他们情绪反应的力量,提升他们的认知反思水平,增强他们的容忍和承受的极限。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教会儿童面对挫折,不要因受点挫折就影响自己的成就动机,减弱自控能力,甚至行为偏激,导致应激状态的发生,或者降低自己的创造性,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低头、不妥协、不放弃,更不要当逃兵,要勇敢面对,继续追寻解决困难的方法,经受住大考验。 不经风雨怎么会见彩虹呢?

3.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

3.1就地取材,直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挫折给孩子实行挫 折教育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他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比如,考试失意,面试碰壁, 请求被别人拒绝等等,多如牛毛,这些生活琐事能更真实,自然地让孩子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断地锻炼孩子的遇挫适应能力,培养出更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因为这些挫折发生在孩子的生活过程中,与他们息息相关,那么孩子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掌握。比如: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在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生存能力,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要分担家务,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地解决问题,他们便进一步地独立和成熟起来。而我们中国就比较宠溺孩子,这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耐挫性。又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医院挂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倘若连这也不能克服,孩子的未来令人担忧。因而对于现实中的挫折,家长不应该是想着如何帮孩子避免,而是教孩子如何勇敢地面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3.2人为地创造一些合理的挫折,锻炼孩子。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得注意适度而为,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否则必适得其反,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比如:幼儿期的孩子,给他们创造的环境应是平稳略带曲折,冲击小的较容易适应,过大反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4.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

第6篇:挫折教育范文

关键词:挫折;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420

人生经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每个人来说挫折感是人一生中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挫折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往往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而承受不了,甚至发生悲剧。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已是迫在眉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沉不住气,急于伸手帮忙;有些家长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身后,遇事总是包办代替,不让孩子独立活动,不给孩子尝试挫折、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就使得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退缩,不会自主地解决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逃亡、散漫、固执、以及各种报复行为。我认为在小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提高孩子对挫折的认识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

二、创设挫折情境

在我国,许多家长都不肯接受对孩子进行艰苦磨练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在国外,许多豪门子弟从小就不允许躺在家长创造的安乐窝里,让孩子去擦皮鞋、捡破烂,去打工挣钱。中国的家庭这种情况几乎很少,除非是流浪儿,特别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学校如何创设挫折情境?每学期可搞一次军训、远足、登山、劳动等;利用假期组织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劳动。让学生体会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小学低年级可开展“每周学会2件事儿”,高年级可开展“我是家长好帮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生活和生存,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好迎接各种挫折的心理准。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青少年心理讲座,由专人与学生通信,及时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及心理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举办讲座,或者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用我们的知识、经验来帮助他们,为他们战胜挫折提供参考,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承受挫折的精神储备,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三、教给学生应对挫折的办法

首先要正确看待批评教育。有的学生认为长辈或老师伤了自己的自尊,在思想及行为上容易偏激,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一般情况下,长辈老师都爱自己的孩子学生,只是方式、方法不同罢了,一旦伤害了你的自尊,也请不要过于偏激地看待问题,不妨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老师、你是父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你是否会做得更好?对待同学间的矛盾也应如此。其次要让学生正确的面对挫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不量力、目标过高容易受挫折,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志向水平,实事求是估价自己,这样容易获得良好情绪体验。要让学生学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努力提高自己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同学之间不为点滴小事斤斤计较,“为人处事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钻得进、出得来,收得拢、想得开。”要让学生善于积极转移变通进取。选不上班干部就发挥自己某方面兴趣特长获取成功,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条条大道通罗马。再次要给学生提供战胜挫折的榜样。用身边的同学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用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励孩子,给他们战胜自我的动力。

最后要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关键是如何对待的问题。如果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看,它们就可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则可能使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效应,甚至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消除其畏惧困难的心理,帮助指导他们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孩子解决困难之后进行表扬肯定,使他们在面对以后的困难时有更大的信心。而当他们尝试失败之后也要及时进行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寻找其他的办法,或者与他们分担不愉快,避免他们形成逃避困难的心理。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第7篇:挫折教育范文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徐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张鑫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第8篇:挫折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 挫折教育 抗挫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因此首先就是要让幼儿知道“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成人在幼儿面前也不必刻意掩饰自己的失败,可以很平等地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一、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挫折教育。

自然情境因为有真实性和自然性,能使孩子充分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挫折的思考和把握比较成熟,因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把握。

在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可以逐步学会刷牙、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培养爱劳动的习惯,练习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排除这些自然挫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的耐挫能力,又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在幼儿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既提高抗挫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对幼儿进行恰当的、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因为幼儿的生活范围扩大了,而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而不知所措。又因家长的过度保护,他们往往缺乏对挫折的磨练,易使孩子形成怠惰、懦弱、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心,自我意识不强烈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必须抓住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抗挫能力。

当然,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因此主动创设生活情境,对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更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能弥补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劳动、竞赛、野营、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育给我们许多启示:夏天让孩子赤足在布满碎石瓦块的地上走,冬天让孩子穿着单衣在雪地锻炼,定期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生活,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能力等等。

创设生活情境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三、利用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我们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

例如:有小朋友不敢走平衡木,我便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的!”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我又说:“你真行”。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表扬能树立起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提高抗挫能力。对孩子的要求应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强化自信心产生的机会,提高自己克服挫折的能力与任务之间有一种跳一跳够得着的信心。

四、家园合作共同提高抗挫能力。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从与家长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还是“包”的太多,使孩子在这方面的受挫教育较少,我们要加强家园联系,提高家长培养孩子抗挫能力。因为幼儿挫折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社会、家庭、幼儿园达成共识。家长应高度认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而且还要在家里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家长要抓住日常生活的契机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对幼儿的过分关注,潜移默化地误导了孩子,导致许多幼儿总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最能干的,以至于于事事争先、输不起。所以,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创设几个情境、做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最终拥有强劲的翅膀,并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

[2]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

第9篇:挫折教育范文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科学的育人理念“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和崇高的教育理想“让学校成长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的指引下,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积极实施“以质量充实内涵、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三大战略,精心打造“双语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活力校园”,“精于团结、勤于实践、乐于奉献、善于经营、敢于创新、勇于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着全校教师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深入实践课程新理念……

一位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也就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关注一下报纸,经常会看到某某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或离家出走,或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之类的报道:

2000年2月,云南昆明一学生,因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

2002年7月,贵州遵义王兰等五名小学女生感觉“爸妈对我不好”而集体自杀;

2003年6月,陕西省定边县杨井镇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班长张健平因同学们要求对“亏空的账目”负责,竟然喝老鼠药自杀;

2004年11月,呼和浩特一名高一学生因考试成绩总在前十名徘徊,而难以像初中时那样拔得头筹而跳楼自杀;

最近,有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以上案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找回平常心,用正确的育人观教育学生

育人观是对怎样培养人的基本看法。一些学者指出: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讲,第一重要的是完善人格,第二重要的是开发智力,第三位才是传授知识。因为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人必备的素质,它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如今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人才除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做好一切事情的意志力、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快、竞争激烈的应变、竞争能力等。因此,老师不仅要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还应注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如培养孩子乐观稳定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开朗坦诚的性格,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如何承受挫折等,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有足够心理承受力和排除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要创造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同时,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二、找回责任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它可激励青少年不畏艰难、立志成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强奋进。教师对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和教育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自省与改进、提高,要配得上做学生的“好榜样”,真正做到全方位的人格对人格的感染、熏陶塑造。许多优秀的老师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一个教师说话守信、为人正直、朴素节俭、坚毅果敢、平易谦和,他的人格魅力就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使子女产生一种又敬又爱的感情。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言谈举止,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一面光亮的镜子。

“自古英雄多磨难”,老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小说、人物传记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向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英雄们学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三、找回保护心,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学生

挫折情境即为了培养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而创设的一些困难的“情景”、“境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和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自强精神。提供智谋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孩子的挫折耐受力,这对于青少年学生锻炼性格,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都是有重大意义的。中日夏令营的较量使老师们看到了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心理素质的差距,日本孩子的心理素质为何世界第一,源于其“挫折教育”的世界第一。日本的许多学校,夏天领着孩子头顶烈日活动,冬天让孩子赤足在雪地上跑,穿短裤上学。不少富裕大城市的中、小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由此,我们的老师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吃苦的情境,还应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解、委屈、冷落,学习或竞赛中的失利等,增强心理耐受力,使他们个体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