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开题报告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题报告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题报告指导意见

第1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1.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是由plan-do-check-ac-tion4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所组成。它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设计并紧紧地围绕其工作目标不断地进行循环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程序。PDCA循环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瓦特休哈特博士提出,后来美国管理学爱德华戴明博士对PD-CA理论进行完善,并大力倡导,得到广泛传播,也称“戴明环”。完善后的PDCA理论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已被人们作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其特点是环环相套,相互促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呈螺旋式上升与发展PDCA循环的特点。

2.PDCA循环的实施

2.1 P-计划

2.1.1 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组织护理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领会《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规程》《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编写了适合护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护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及选题原则、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毕业论文规范写作等,并集中举办毕业论文指导相关讲座。

2.1.2 遴选导师,确保质量

制订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导师的遴选条件,结合各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部推荐的人员,确定导师人选,实行师生2:1制,即2名导师(实习医院带教1名,校本部教师1名)指导1名学生,实现院校统一指导和全程监控。

2.1.3 明晰进度,随时督导

导师与学生从结对起就形成一个整体,发放《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学生与导师人手一册,使导师与学生能明确护理毕业论文的要求,从选题开始就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规定的工作进程实施。

2.2 D-实施

将PDCA管理程序随时和反复自查自省的评价特点贯穿于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我们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的电子版拷贝到各医院护理部,以便导师与学生按学院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同时将莆田学院护理系的邮箱告知各医院护理部,以便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有问题及时与校本部导师联系,也方便校本部老师随时督导。

首先学生与导师一起讨论选题,由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之后,师生确定选题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按学院的要求,认真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研究方向、指导对象及论文的题目。由实习队长汇总后发送到护理系邮箱。护理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实习医院汇总的论文题目逐一审查,包括学生是否一人一题、题目大小、难易度、可操作性等,并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审核表,提出不符合要求或选题不当的题目,并由校内指导老师及时与有关师生反馈。如重新选题,应填写选题更新申请表,重新审核,直至选题通过。选题通过后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由各医院护理部组织开题报告,学生的开题报告材料以电子文件形式发送邮件存校护理系备查。实习期间导师的指导意见和方式及时以邮件的形式上传校内指导教师,以便随时跟踪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和必要的督导。

2.3 C-检查

第1阶段:护理系针对前期工作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导师落实、任务书执行、开题报告落实等情况,并统计选题更新率。

第2阶段:毕业论文进程计划及开题报告完成情况,临床导师的指导记录包括导师发现问题、指导意见、指导方式(面谈、电话、QQ、E-mail)等。

第3阶段:文献综述完成及评阅,主要检查文献综述是否围绕选题内容进行概括描述、参考文献的篇数、期限等,以及是否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要求。导师指导记录等。

第4阶段:后期检查,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包括格式(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标题、内容、图表、志谢、参考文献等)是否规范。由学生填写原创性声明。

2.4 A-处理

检查中对能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汇报相关实习医院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护理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会,请有关护理专家参与评审,按照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论文规范(结构、行文、字数)、论文撰写(理论分析、实验数据、逻辑性、论述层次等)、学术水平、创新4项指标评定成绩。对个别不能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实习基地,由护理系组织校内专家按照上述程序和要求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终审成绩由导师考评成绩、同行专家评审成绩、学生答辩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形成。在此基础上,分别由学生本人及导师填写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申请表和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表参与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在C-过程中,如果第1阶段出现临床导师变更(进修、培训等),及时与护理部沟通,请护理部协调,另选导师或更换选题。在执行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有困难,校部导师及时给予理论上指导和帮助,以免耽误下一环节的进程。检查导师的指导记录能及时督促临床导师定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完成计划的情况,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不至于积累问题,造成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3.体会

PDCA循环包含4个阶段8个步骤,其精髓在于不断地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理出思路、总结经验,如此循环,不断晋级。实践证明,PDCA循环的应用,确保了毕业论文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①论文选题上既能与时倶进,又避免“多人一题”现象,且选题的难度、深度较前有一定的提高;②强化了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了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到位和学生的严谨作风;③增加指导教师压力的同时提升了导师的理论水平;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科研诚信品格。在最后递交毕业论文的同时各上交一份学生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导师毕业论文指导声明,并通过有关软件对毕业论文进行文献检测进行查新,杜绝了抄袭行为,有效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2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指导;评阅答辩;过程管理

一、前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工科材料类本科生完成全部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总结和升华的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还可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锻炼和增强学生在资料收集分析、科技论文写作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3]。因此,材料类专业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非常重视。通常,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进行,所占学时较大。如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时共17周。通常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可分为选题与开题、课题实施、答辩总结等阶段。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需要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一阶段的具体管控措施[3,4]。下面结合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说明。

二、选题原则、思路与对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具有明显特色和实践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主,努力做到一人一题,难度适中,以便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5]。在具体选题过程中,要结合各学校及专业的定位、行业背景与特色。选题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紧紧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来选题;选题要有工程应用背景,并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做到真枪实弹,实战演练;选题难度要适中,还要针对能力不同的同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同学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一人一题,互不相同,但应允许同一研究方向下不同分工的选题,可在选题内容、要求上有所区别,这样同一指导教师名下相同研究方向的同学既需要独立工作,完成各自的主要内容,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共性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为此,笔者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6]:(1)实行开放式师生双向选题,将选题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选题的内涵与目标;同时增加提高选题数量,增大选题数目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增强题目的可选性。(2)允许和鼓励学生在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题,以拓宽选题来源,提高选题针对性。(3)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进行校企联合选题,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4)提前选题,以延长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时间。笔者通常于大四第一学期后期就开始向指导教师征集选题,并及时向学生公布,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以确保在学期末就完成选题工作。

三、开题目标和任务

开题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阅读和分析整理能力,进一步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验设计方案,为后续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7]。在大四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中分别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会,并进行实验室管理及安全教育。向指导教师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结点及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正确理解未来工作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关系,向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各环节的时间流程,介绍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要求,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顺利完成。在业论文(设计)一开始,就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由指导教师详细说明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名称、研究意义、基本内容、工作要求、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和实验条件等。在开题阶段,通常要求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等资料。指导教师对学生所撰写的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审阅并签署同意开题的明确意见后,由专业组成开题小组统一进行评阅并组织开题考核。开题小组对学生选题的工作量、难易程度、时间进度安排、技术方案、实验条件、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给出开题是否通过的明确结论、需要修改及修改的具体意见。为了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切实落实好指导教师负责制,建立定期的讨论和汇报制度,以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明确相关师生的职责[1,3]。(2)重视和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阅读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专业文献资源的搜集及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文献资源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3)严格执行开题制度[8]。可由专业统一进行开题工作,并对任务书、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文字格式和字数等做出规范具体的要求,使指导教师与学生了解开题要求,使开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指导思路与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本科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都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通常一个指导教师要同时指导多名本科生。指导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专业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培养。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指导教师每年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都不同。显然,指导教师作为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责任心以及指导方法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1]。因而,首先要对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查。一般指导教师应为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学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一定独立科研工作的经历;工作认真负责,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指导效果好。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具体学生人数可根据指导效果每年进行动态调整。指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光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掌握有关资料,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作风以及真挚的教育情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精神境界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重视教学法研究,注重指导方法,多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的指导方式。通过启发、答疑和引导,耐心指导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直至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指导教师要勤于指导,认真负责。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门课程对待,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坚守岗位,经常与学生见面进行讨论,掌握学生的情况,检查工作进程和质量,把握正解的课题开展方向,做到及时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对学生的工作进展提出评价和指导意见。在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学生,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好考勤记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考勤纳入到评语和成绩中。

五、(论文)评阅及答辩

通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打分、论文评阅人打分和答辩小组的评分等综合评分后给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对任务书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平时表现、论文撰写以及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等情况,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给出成绩。论文评阅人评分主要通过评阅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毕业论文或设计图纸,根据文献查阅、实验结果与分析、设计图纸、论文或设计书撰写质量等方面,判断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给出,并就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意参加答辩与否给出明确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专业统一组织。通常根据学生人数组成若干个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5—7名指导教师组成,并邀请企业导师参加。由答辩秘书负责对答辩过程进行记录。答辩由学生自述及回答问题两部分组成,要求学生充分展示研究或设计成果,并对自己的课题内容进行讲解说明,以便答辩小组对学生的学术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给出评价,并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给出答辩成绩。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成绩、评阅教师评分成绩和答辩委员会评分成绩,按照一定的规则加权计算后获得。通常提交学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只需将百分制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转化成五分制即可。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分结束后,专业需将毕业论文(设计)全套资料整理装袋后归档,以备查用和调阅。

六、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为使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流程,建立校、院、专业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与反馈体系,并加强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2,3]。专业也要根据其各自所在的学科门类和本专业的特点制订出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进度及要求均有章可循[9]。为了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按计划进度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程监控与跟进,并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本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组通常由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专业教师组成,检查共分三个阶段,即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初期检查主要是结合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工作进行,由指导教师和检查组分别完成。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开题资料认真检查,检查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撰写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是否达到开题要求等,并签署同意开题与否的明确意见。检查组通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着重检查选题情况、学生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课题方案的制订情况,课题进度和安排情况等,以确定学生能否进入课题实施阶段。中期检查安排在毕业论文(设计)进展的时间中段。在指导教师自查的基础上,由学生向检查组汇报已完成的研究内容、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检查组着重对照任务书,检查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是否按计划进度执行、工作方向是否与任务书相符等;同时检查学生出勤等情况。专业要责成指导教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改进。后期检查安排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末期,主要结合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进行。预答辩前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论文格式是否规范、相关资料是否齐全、答辩准备是否充分等。正式答辩前指导教师要对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毕业设计工作情况等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并明确学生是否具有正式答辩资格。正式答辩时,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随机列席答辩小组,听取答辩过程,检查毕业论文和资料,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以供其专业持续改进。

七、结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工科本科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本思路和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展过程中,必须对选题、开题、指导、评阅及答辩等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

作者:张忠明 马蔚蔚 李继红 邹军涛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牛锐锋,唐文亭,吕振林,张忠明.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3-25.

[2]马蔚蔚,张忠明,邹军涛.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学刊,2015,(10):95-96.

[3]张忠明,马蔚蔚,邹军涛.做好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247-248.

[4]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93-397.

[5]文九巴,张凌峰,任风章,张柯柯.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77-178.

[6]张忠明,马蔚蔚,徐春杰,邹军涛,梁淑华.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4):222-225.

[7]付晓茹,方华,黎飞虎.加强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工科毕业论文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65-267.

第3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避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拍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蛙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I床实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o%。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戡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4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遵义市教育局“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办按计划于2013年5月13日至24日,5个专家指导组分两批进入32所项目学校进行第二次入校指导。专家指导组围绕项目学校的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等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听取学校汇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学科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各学校工作实施了集中指导。

在入校指导过程中,专家组认真听取并记录了项目学校校长的对本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等工作汇报,就学校的专项课题、特色理念、特色资源、特色实践等方面,与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和积极的讨论。通过本次入校指导,发现项目学校对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有了整体的明显提升,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同时,专家对项目学校特色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了深入指导,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确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入校指导工作是继首轮项目基线调研之后又一次的全面深入指导,取得了积极有效的实质性效果。入校指导期间,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项目办积极配合,项目学校校长及教师,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的办学理念积极交流。学校凭借自己办学条件、育人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其特色创建工作也各有侧重,呈现出多彩发展的态势,为项目后期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二次入校指导后,进一步调动了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和项目学校的积极性,校长与教师们对学校的特色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将在市教育局特色学校项目办的统一要求下,按照专家组指导意见,全力做好做实各阶段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特色学校项目建设。

课题科研引领 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

为扎实推进全市“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切实以课题科研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探索特色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交流会于2013年5月30日在遵义市丰乐小学召开。

来自遵义市各县、区(市)教科局(教育局)项目办负责人、第一批32所项目学校校长以及市教育局项目办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重庆新课堂教育专家代表、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会上,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樊厚义宣读《关于公布2013年“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专项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赤水市第一小学校长陈高荣代表第一阶段项目学校作特色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博士作关于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专题指导,胡博士对特色科研的特点和意义、特色学校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以及科研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解读。同时,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理清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

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副局长肖维代表各县、区(市)教科局(教育局)作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交流。

遵义市红花岗区丰乐小学校长胡芳蓉和凤冈县第三中学校长刘伶代表第一阶段项目学校就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作经验介绍报告。

市项目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重庆新课堂教育总监何勇对项目特色学校阶段性推进工作作了整体性说明,并且他别有生趣地将特色学校建设比喻成跳舞艺术,希望所有项目学校舞出特色。

第5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相对于中医学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目的是培养具扎实且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且具有娴熟且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中医实践性,培养内容具有专业领域性。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针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新制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专业及年限

 

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

 

培养过程中将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临床轮转最为主要,同时注重祖国医学传统经典传承。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将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同时,鼓励且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培养。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全部年限不得超过6年。延期期间费用由个人承担。

 

二、课程学习与考核

 

课程类别包括学位课程和公共专业理论课程。学位课程以中医临床专业发展为导向,涵盖中医学专业必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突出对中医临床思维与诊疗方法的培训与强化和对现代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既符合国家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要求,又体现学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点。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组织课程的讲授及考核。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不少于21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语2学分)。

 

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为培训基地对规培人员开设的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由规培课程的讲授及考核任务。

 

课程教学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各培训基地应予以支持。课程考核采取笔试、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学位课程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公共专业理论课考核由所在培训实施。各门课程考核均为百分制,并以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三、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关住院医师培训的规定执行。临床能力训练第一阶段为通科能力培训(24个月),即在中医各相关专科轮转培训,主要对中医临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掌握相关的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专科能力培训(9个月),即在所学专业进行各专科培训,以强化各科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此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根据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每周跟师半天,累计每年跟师不少于30次。培训期间,可采用临诊抄方等多种形式学习指导教师学术思想、诊疗思路或临证经验。主要考核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实践操作及思维能力。最后,对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合格。

 

四、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在选题过程中,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进行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规划研究,鼓励研究生对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进行剖析研究。接下来进行开题报告及考核,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一学年进行开题考核,考核小组对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议。开题考核时应具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接下来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体现中医学独有的特色,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设计论文过程中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最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答辩过程将按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工作细则》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进行。研究生须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得《医师资格证书》 ,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提出授予专业学位的建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颁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五、分流机制

 

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某些不适宜继续按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

 

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学位课程的研究生不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要求延期补修相关学位课程、肄业或者退学,其中,补修相关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其他培养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并申请学位。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同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须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要求进行培养和管理。第三学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不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可准予其延期、结业或退学。延期培养期间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达到考核要求者,可重新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是,延期期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未达到考核要求者,只准予其结业。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其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对该研究生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但暂不授予其学位。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可申请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若研究生毕业后三年内仍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校则不再授予其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毕业当年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其他培养环节均达到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在一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论文答辩通过者,可补授其学位。

 

六、组织管理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接受学校、培训基地管理,由学校研究生院统筹负责。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包括学术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学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各轮转科室需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指导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第6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B/S结构;信息资源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2-02

Architecture of Network-based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GE Fang-zh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issu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ir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refore, thesi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we propose architecture of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is feasibl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S struc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architecture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进行科研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论文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论文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高校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但学生论文数量多、纸制论文或光盘刻录的论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对往届论文检索的难度。为方便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查询,提高毕业论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资金,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 毕业论文管理的过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确保学生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管理评审”的毕业论文过程体系[3],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 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是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选题表,提出选题,然后,开展学生选题。

2) 开题。每位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要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为正式开始论文工作做准备。

3) 中期管理。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中期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

4) 评审。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答辩情况、评分情况以及论文的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设计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设备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管理中开放、交互、共享、协作的特征及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基本过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理论和软件理论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帮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以及课题介绍,供学生选题,之后,系统就自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链接。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内,同时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学生手机,达到及时通知学生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指导教师的公告栏上获得导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可以在BBS上咨询某指导教师,平台会自动将咨询内容发送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内,同时平台可以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指导教师手机,达到及时通知指导教师的目的。平台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函件建立联系与帮助,以及通过电子函递名单、BBS专题组建立公共联系、讨论和互助。

3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

3.1 网络系统架构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创性地将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终端引入校园管理,在学生、教师和学校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提供可监督、管理的环境。

本平台的网络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园网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3.2 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主体框架由“在线审核”、“信息资源库”、“论文交流”三部分构成,具备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学习支持及过程管理监控等基本功能。

1) 在线审核

在线审核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支持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申报及审核管理。在线审核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核、课题审核、答辩小组审核、成绩审核等模块。

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模块: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等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论文指导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指导超篇。

课题审核模块:对学生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初步选题进行审核。选题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环节。对没通过审核的选题,学生或指导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申报。

答辩小组审核模块: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答辩小组的成员构成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成绩审核模块: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由小组指导教师复评、由院校复审。复审后的成绩数据可导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成绩。

2) 信息资源库

建立信息资源库,有效开展管理支持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师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毕业论文素材库等。

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库、答辩教师库。指导教师信息数据,学生和管理人员可登录查询,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

学生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有目的性、方向性。

毕业论文素材库:建立毕业论文素材库目的在于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毕业论文素材库应包括:毕业论文管理文件、优秀论文、参考资料等,可以考虑按学科、专业以及课题方向来分类建设。

3) 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是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论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对论文的质量管理提供帮助。论文交流应包括:师生个人专区和专业公共论坛。

师生专区:是师生间开展个别交流互动、个性化论文指导的平台。学生可在该区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指导教师及时将指导意见或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看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并通过历次指导纪录,领会指导教师的思路,使毕业论文的指导、修改过程具有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之间交互时间尽可能的短。管理人员可跟踪学生论文进程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系统自动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专业公共论坛: 是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信息交流的平台,以BBS的形式设计。在交流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

4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技术

本平台以SQL Server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利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5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可监督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意义。目前已完成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线审核模块及信息资源库已正式启用。我们将不断完善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设, 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9-52.

[2] 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5(9):57-59.

[4] 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第7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区自“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启动以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并重新调整科研工作思路与做法。重点加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船营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增设了船营区教育科研办公室;2.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船营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评选办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制度》;3.加强规范化管理。编制下发了《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4.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立项课题必须是围绕我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避免课题求大、求多等弊端;5.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对各项研究课题的开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研究材料的积累进行全面监控管理;6.加强调研指导。深入基层一线,真正沉下去,了解课题进展现状,提出改进措施;7.加强研究成果的征集、评选及转化。以上这些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各种措施的保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我区科研工作整体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调研指导,我们欣慰地看到各校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完善。

全区各中小学校(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船营区教育科研“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校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下设专、兼职科研主任,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教育科研各项工作制度。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逐渐形成。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科研办公室,做到制度上墙,“十一五”立项课题及校本重点研究课题上墙。从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上给予学校科研工作以充分保障。

2.科研工作走下神坛,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展开。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的发现,多数学校淡化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神秘感,能够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科研理念与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以行动研究(关注问题→拟定策略→采取行动→反省评析→再度关注)为手段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模式。

群众性校本科研活动蓬勃展开。各校积极开展以学年、学科等不同形式的小组为单位,组成校本小课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各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困惑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确立研究课题,极大地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走出了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事情,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的,仅限于有经验,有兴趣的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的误区。

多数领导与教师已经尝到了教育科研带来的甜头,有的校长提出“科研是太阳”,“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在科研实践中他们逐渐感觉到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二者是同一活动中的两个侧面:教学是做的过程,科研是反思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有研究的教学,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不是任凭经验和惯性的教学,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视觉效果上,或者是简单的经验上,而是能够上升到抽象升华、揭示教学规律的理论层面上,进而再次指导教学。

3.课题管理过程规范,确保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课题的过程管理问题,是确保我区“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各校都能按《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规范课题开题,积累课题研究过程材料,认真、详细填写统一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按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等。由于加强了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从扎实搞科研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彻底克服了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科研课题证书,而不注重扎实搞课题研究的务虚倾向。

各校都能按区里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内容要求,建立起富有本校特点的形式多样的科研档案。从调研的情况看,有80%以上的学校达到科研档案管理要求。从而提升了我区科研工作管理水平。

4.评价激励机制健全,教师交流与展示平台宽广。

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能够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空气。如,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论坛活动,在研讨与争鸣中碰撞教育思想的火花,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通过让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深度叙事、经验论文等形式,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推荐期刊发表,为教师出集子,出版教育教学专着等,实现教师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多数学校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如:目标激励,奖励激励,成就激励等。定期评比教育科研成果,把教师的科研绩效与评优晋升挂钩,设立教师科研奖,形成制度规范化,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5.阶段研究成果显着,内容丰富与呈现形式多样。

多数学校无论是立项课题还是校本小课题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成果内涵丰富,有分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阶段成果都显得厚重。成果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及案例集;教育教学深度叙事及叙事集;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阶段研究报告;课件、教案、教材及专着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区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小学好于中学。但小学中也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任何课题,即没有立项课题也没有校本课题,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似乎教育科研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不发生任何关系。

2.个别校长还没有走出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部分校长对教育科研存在认识偏差,有主观认识障碍。尤其在中学,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制约,致使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还存在认识误区,感到教育科研十分深奥、神秘莫测、对教师来说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教育科研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依然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的,无暇去考虑如何搞教育科研的问题。“科研兴教”与“科研兴校”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其重要性还没有转化为广大领导和教师自觉的行动要求。

3.科研主任素质亟待提高。

有些学校对科研工作不重视,为了应付了事临时抓人,没有固定的科研主任负责此项工作;个别科研主任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得不到原汁原味的落实,给全区整体教育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主任应该是基层学校的主要培训者,承担着对广大教师的科研培训任务。因此,基层学校应当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培训能力的人做科研主任,进而使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较顺畅地展开。

4.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我区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整体看来,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教师选题盲目,问题过大,选点不准,还不能完全把教育科研与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紧密起来,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小课题研究水平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学校还是处于松散型管理。这些都有待于逐渐规范管理、培训提高,使教师逐渐走上教育科研的科学轨道。

5.教育科研经费短缺。

多数学校提到教育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开展科研活动或者派教师外出学习有很大困难。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继续提高认识,避免科研工作出现失衡现象。

各中小学校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母机,是培养教师教学兴趣的有效手段。领导和教师应形成共识,没有学术性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性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合格的教师。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定会极大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部分领导消除教育科研惯有的四种错误观念:恐惧感、神秘感、名利观、无用观;要树立四种新的教育科研观念:科研兴教;科研提质;科研促改;科研兴师。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树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是振兴船营基础教育的百年大计。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市、区、校三级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有效培训模式。努力通过科研活动聚合一批人、引领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提高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3.加强对全区教育科研的调研指导工作。

进修学校教育科研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指导工作。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培训会议或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不断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4.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评估中的权重。

虽然教育科研工作早已纳入到我区教育督导检查的范畴,但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检查中的权重,以便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5.建议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第8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第二,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上海市的经验。作为教育发达地区的上海市很早就制定了与研究性课程相关的文件。如《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就指出,教师在研究性课程中的职责是:“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因此,在实施研究性课程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也强调:“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研究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在培训中,也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从不同类型的案例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丰富自身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七宝中学的新探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宏观把握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中国是诗的国度,学习和研究诗歌就是领略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部分。其中中国的诗歌中有很多是以“秋”为内容的,这种文学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教学大纲中也规定高中生要能够理解和鉴赏诗歌。在高中新教材第三册中学生将集中学习诗歌这一古老的文体。这些促使我初步拟定了课题。为了了解课题的可行性,我先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诗歌十分感兴趣,学习起来热情高,课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很多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诗歌。我想,通过研究我国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深厚文化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诗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作为课上内容的延伸和发展。这样《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题目就诞生了。

4、巧妙引导

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对《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两个研究角度“悲秋”和“颂秋”不敢肯定,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在他们不敢决定时我提供了这样的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给人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又提示我们注意另一类独辟蹊径的颂秋诗。这更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学生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5、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6、教给方法

第9篇:开题报告指导意见范文

一、课题的基本要素

1.一个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全面构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寻求规范、优质、高效的教学行为,立足师生共同发展,追求有效教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两个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两个: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规范与有效。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是指教师在一定理念支撑下,在根据新课标重建的教学规范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反思教学行为、提炼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措施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本课题的“规范与有效”:不是对原有规范、制度的否定,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重新建设一套规范和标准,而是一种批判性、建设性的,是在对学校原有教学规范反思、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继承、修正、完善,不只满足于对原有的教学规范观念的更新、完善,还力图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教学规范的实践形态,用来有效指导教师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经过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更加规范有效,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大的进步或发展。

其基本过程是规范——改进——有效——规范,即重构规范,用规范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并在实践中提升规范,如此反复螺旋上升。

3.三个要件

阵地——课堂,人员——教师,武器——规范

4.四项内容   []

(1)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现状分析。

(2)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价值取向研究。

(3)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有效性研究。

(4)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的实施情况

(一)筑牢三道坎:宣传、学习、调查

1.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课题研究既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任务,又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才能保证研究任务的顺利实施。

当知道我校的课题《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并成为“江苏省普教重点资助课题”后,我校马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大力宣传,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并把获此殊荣的喜讯刊登在《苏州教育日报》上。为了让广大教师了解课题,认识课题,走进课题,于2012年4月13日进行了课题开题论证活动。当天下午,长小迎来了出席本次活动的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专家。通过课题开题论证,我校课题组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问题的认识,明晰了研究的思路,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方法,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专项学习,提升课题组人员的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课题组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构建和教学行为改进方面的研究情况和最新成果,组织课题人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同时,根据区教科室的要求,每月各学科组定期向区课题上传学习资料,在每月的教科研例会中交流学习。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选派课题组人员外出学习取经。

3.调查分析,了解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

在学校教师、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了解师生对于教学行为规范的看法和要求,分析反馈各类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效果,了解我校教学规范和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完成有关的调查分析报告。

此次课题前测,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在岗教师与部分学生。教师问卷:分学科调查了我校所有在岗教师,共发放教师问卷56份,被收回53份(一位教师病假,两位教师外出培训),有效问卷53份。学生问卷: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11个班的学生,共发放学生问卷465份,收回460份,有效问卷460份。被调查师生素质层面较广,数据反馈真实可信。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主,对于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分学科小组和全体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汇总分析。在课题前测调查中发现:课堂教学总是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地深思熟虑的占302%,能有效提问的教师只占到264%。有17.4%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目前的课堂教学的,但也有近58.7%的学生兴趣一般,23.9%的学生不喜欢。由此可见,在我校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多备教材,少备学生;多备教学内容,少备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设计中“多知识的传授”,“少能力培养的措施”。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

(二)拨动两根弦:子课题和微型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各个学科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内容面广量大,须分层次研究。我们按课题方案设计,把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研究。

各学科的教科组长根据确定的子课题,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具体研究方案。为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的实施方案,并规范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专门印制了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带领大家学习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等,消除课题研究工作的神秘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课题组定期活动,每次定专题、定内容、定任务,明确每一阶段研究任务,并按区教科室要求做好每月资料上传区课题网工作。

全校教师围绕主课题、子课题,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我们的“草根式”微型课题研究坚持“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地认 真扎实开展。教科室组织校内教师围绕主课题积极申报微型课题,把科研活动草根化。在大多数人申报的基础上,学校择优选择了10个微型课题参加片内的交流活动。在片微型课题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能围绕课题执教。围绕微型课题研究,与会教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辩课活动,并且一一围绕各自承担的微型课题,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三)协奏一首曲:规范谱曲五回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亟待重建好规范,以规范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重构规范曲曲折折,经历了纲领:引领指导——采集:全面覆盖——分析:寻找共性——审议:删繁就简——实践:回归学科,指导课堂这五回谱曲。

第一稿——纲领:引领指导。课题组人员根据我校的实际、教师教学行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对课前教学准备行为、课中教学实施行为、课后教学后续行为具体分化为各种行为,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了一个总体纲领,并明确了编制思路,形成教学行为规范第1稿。

第二稿——采集:全面覆盖。教师从教的学科不同,思考的立场也会不同。而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决定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为尽可能地考虑学科及教师的个性特点,我们有意识地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重建不同学科的教师行为规范标准。

第三稿——分析:寻找共性。每个学科呈现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标准是丰富多彩的,考虑也是不周到的,涉及的面是单一的,但存在共性的内容。我们将这些共性的内容汇聚起来,学校总体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也就形成了。当然,这期间我们慎之又慎,既集中大家的智慧,又充分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

第四稿——审议:删繁就简。课题组人员根据各学科逐步调整形成的行为规范,进一步研讨,结合教学实际,删繁就简,又重构了学校总的行为规范和各学科的行为规范。

第五稿——实践:回归学科,指导课堂。各学科组教师回归学科,用规范来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学校总体规范有了,但具体到学科教学还必须回归到学科个性,依托学校总体规范制定分学科的规范标准是必须的步骤。学校目前分8个学科制定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共性和个性相互依存,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如此循环往复地研究探讨、实践调整,老师们心中研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最终重构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总的行为规范和各学科的行为规范。

三、初步的研究成果(略)   []

1.增强了教师的认识,浓厚了学校的科研氛围。

2.提高了课题人员的实战能力,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3.形成了一套理性层面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及各学科教师教学行为评分标准。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