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

第1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性,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松原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程方案》和《松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4583行动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我认真参与了《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下面是我研究此课题时的几点认识:

一、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学习:

1、强化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需要、课题研究的需要和自身理论建设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在组内或学校做专题汇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培训。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定期集体充电。坚持”依需定学,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集中辅导、请专家讲座、学习成果交流等形式进行有计划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3、积极参与,同伴互助。实践工作中与老教师教师真诚沟通,互助合作,分享成功。除了师徒结对的常规做法之外,进行研究式听课,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来交流,带着策略去实践,循环往复,共同提高。

4、科研攻关,突破难点。“合理分配讲练时间,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系列活动中,为了攻克研究的难点,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课标教材与学生,找寻有效的设计策略,研究课堂学习方式,找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多元评价体系,突破了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教研组与教师对有效教学设计组织能力,促进了课堂四十分钟效率的改变。

二、利用好名师的资源是当前推动优秀教师成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因此,我积极吸取了我校利用的校外名师资源,有效开辟校外的名师引领“绿色通道”。

我借助区域研修这棵大树,依托区域研修这个平台,与区域内兄弟学校,相互协作,积极参与各种研修活动。

与东北师大附中联谊,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位教师都拜东北师大附中的相应学科的名师为师,在2011年4月份我去了东北师大学习。

我校聘请德高望重的原松原市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宋景文教授,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顾问,帮助我们谋划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我做了八年级生物《细菌》一节示范课,同时在现场会上我和同组教师进行了插花艺术表演。

三、在《校本培训有效性》这个总课题的引领下,要求全校任课人人有研究主题,这些主题来自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大到“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到“一个环节、一种方法”的策略研究,力争小研究可以做出大文章。我的实验课题是《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每学期四个案例,一个课题总结,此举为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素质的发展对于学校生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校本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师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展开,以往经验型的教师培养已经跟不上学校急速发展的要求,现实呼唤着对培训理念、方法、途径等进行科学研究,让校本培训成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支撑。我认为,校本培训应该为教师的“问题解决”提供一切条件与可能,不应该是培训者主观臆断地对教师的强加;应该让教师主动参与,使他们成为培训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能力,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师把参与培训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这样教师才会真正地发展,并且更具有发展的潜在性。

研究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从教过程中的脱产培训,而是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才能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建立基于教师工作学校的具体情况,与教师工作最为贴近的校本研训机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导方向和必然选择。

第2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载体,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常规的教研重在抓好教学的备、教、改、辅工作,我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围绕“学科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具体目标,开展特色教育创建工作,力争三年形成学校特色,五年内把我校建成“合肥市特色学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特色背景

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育人环境、规范的学校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育资源、初见端倪的学科特色。

二、创建特色目标

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努力实现“三特”:“学生人人有特长、班级个个有特点、学校科科有特色;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通过五年时间,完成建成“特色学校”目标。

三、创建特色体制

依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本着“精兵简政、职责明晰、务实高效”的原则,学校内设机构也将进行调整,校长室下设“一办四处五部”:1.“一办四处”: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处、德育处。办公室:负责日常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来人来访接待、新闻报道、功能室与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特色办学的宣传报道等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校本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特长生的培养、教研部工作的指导等;总务处: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教育教学与特色发展的后勤保障等;教研处:负责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德育处:负责学生的常规管理、德育、心理咨询、班级管理、文明创建、环境卫生、特色发展等工作。2.“五部”:文科部、理科部、外语部、艺体部、信息部,每个部设1~2名主任,享受中层副职待遇,具体负责所在部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发展、日常管理等工作。文科部:负责中小学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等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理科部:负责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综等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外语部:负责中小学外语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艺体部:负责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健康、心理等学科的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信息部:负责中小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教研、学籍管理、校园网管理、特色教育、校本研修、办公数字化等工作。新机构成立后,原有的教研组自动解散。

四、创建特色方案

特色项目:“少年足球队”“少年篮球队”“少年乒乓球队”“少年合唱团”“少年鼓乐团”“少年书画班”“少年啦啦操队”“少年轮滑队”“少年理科实验班”“少年信息技术班”“青少年文学社”“日有所诵”等。

操作平台:通过常规教学、组队训练、参加比赛、课外兴趣小组、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创建特色教育品牌。对所办的特色班进行归类,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所需师资原则上要就地取材,若有必要可外请教师。要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特色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体要求:第一,家长、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把“文化课成绩”与“特长培养”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第二,在组队活动过程中,既要看学生的天赋、兴趣和特长,又要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第三,学校要多提供场馆、器械和人力资源,家庭要加大教育投入;第四,教学和训练要制度化、常规化、正规化;第五,学校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第3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前8名。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教学质量

强化二项重点:精细过程管理,课堂教学改革;

抓好三个落实:校本研修,设施设备资源应用,中考备考。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2、抓好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将依托美术课堂和综合实践课以学生手工制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手工制作和科技制作的技术含量。坚持社团活动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二)规范办学行为,精细过程管理。一是本学期抓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以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周小结公示。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敢于突出问题,敢于担当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二是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和县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规范课程管理,.三是落实岗位目标责任,逐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加强过程管理,教师在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如实计入教师档案。四是严格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管理,加大教学环节督查力度,要求教师每周教案、作业周周清,规范问头书写,做到一查就准,一看就明。主要开展:?领导干部落实好"十个一"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对症下药,促其整改;?"一周查"常规检查,要求下组领导和教研组长共同参与检查、诊断、评价和反馈,重在查摆矫正存在的问题;?坚持"周通报"制度,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五是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抓好四落实:强化组织,保证投入,加强管理,做好培养。力争今年顺利通过县局实验教学达标校验收。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深入推进"目标导航,分层训练,当堂达标"高效课堂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是修订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深入推进。二是聚焦课堂,关注成长。三是加强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各科任教师务必要立足实际,灵活变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克服片面的拿来主义,不唯教学模式,摈弃形式主义。本学期县局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1)、抓好课前备课。本期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新突破,要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双边活动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实践行之高效,质量上乘的教学模式。在备教案时,对每一个知识点务必在时间分配、重难点的突破、训练检测等重要环节做到精致备课,要发挥好课程育人功能。各科任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在备课和上课中充分挖掘显性和隐形的育人要素,特别是文科和体音美健学科的育人功能,根据要求,课程育人要素作为高效课堂评估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借助课程渗透德育内容,传承美德,精心打造高智慧课堂,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启迪。在备导学案时(导学案与教师教案不能混淆),教师必须备教学设计简案。在选题上要例题典型,题型全面,问题重难点巧妙构思,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导学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聚焦课堂,关注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原则,以目标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抓住有效导课、教学组织、教学活动、重难点突破、课堂训练、思维拓展六个关键点。

(3)、抓训练。作业训练上要严格落实"精选、精讲、精炼、精评"八字基本要求,同时要善于从学生作业训练的错误中捕捉信息,及时诊断、矫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和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作业布置方面避免重复性作业,作业量要严格执行《xx镇中学生作业量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的检查、辅导一定要落到实处。本学年要将学生导学案的完成作为常规作业,教师要严格督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做到检查常规化、及时化、制度化,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弄虚作假等现象。要抓实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做题订正,建立学生作业纠错本,对典型错误要进行精讲精评。教师要将每次作业的布置记录在《xx镇中学生作业布置单》上。要重视单元检测,精心设计单元检测试题,认真做好评卷和质量分析,通过检测及时准确的捕捉教学信息,诊断教学效果,矫正教学方法。教导处定期进行检查。

(4)、抓反馈、辅导。要强化课堂信息反馈,课堂信息反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巡视看到的问题;另一种是以书面或口头征询学生意见反映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问题是普遍性的还是个性的,做好解答辅导。今年教师个人教学信息反馈要制度化,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反馈是完善教学抓落实的有效手段。(在实际中,我们一部分学生有问题却不敢问老师。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切实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为了弥补我校尖子生不尖,学困生后缀的缺憾,学校将制定尖子生、学困生培养方案,实行教师包干责任制,学校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个人工作考核之中。

(四)深化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加强薄弱教师培训。积极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搭建平台,以请进来、走出去及网络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非对口教师的培训。二是活化教研形式。要深入开展研读课标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三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实施方案。四是规范课题研究工作。按照"人人有课题、课题既问题"的思路,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入手,确立小课题,按照要求。做好学校骨干课题的立项、管理、实施、结题等工作。五是加强联片教研和网络研修。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以论坛、微信、QQ群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六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手册,记载教师的基本情况、学习计划、职业发展的规划、成长记录等发展轨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七是积极推进名师梯队建设。

(五)强本固原,提升师能。师能是教师的根基,学校要依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分任务,在2019年之前全员达标,每位教师要依据实施方案认真制定个人训练达标工作计划。学校每周组织专题培训活动,做到有培训安排,有培训签名,有培训内容,有图片或视频,有培训通报,确保全体教师按要求参与培训。培训中要严格考核,不走形式,严格按照县局统一要求,不讲面子、不讲条件,严格操作,确保测试过程富有实效。学校制定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的相关制度及奖惩措施,重视过程管理和资料收集,此项工作与教师校本研修结合起来,确定学分,纳入到教师年度校本研修考评之中。

(六)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切实发挥其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第4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一、活动组织领导:

为扎实搞好我校的展评活动,成立金水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课改实施八年来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所取得成果进行集中总结、交流评价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学的新模式、课程新秀、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打造省市县校相街接、覆盖所有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完善教学成果评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创建和评审制度,促进各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原则

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以校为主,

集中展评,研究提升,推进教学。

四、参加展评的作品类型

(一)教育教学成果

1.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教研负责)

(1)课题(题目)(2)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3)教育研究专著(4)学科教学设计和课例

(5)教学经验总结(6)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

(7)调查报告(8)学校课改特色活动

2.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1)多媒体教学课件(CD-ROM)(2)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3)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4)电视教学节目(5)教育电视栏目

(6)教育电视专题片

3.自制教具类成果

(1)自制教具(2)自制学具

4.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1)校本课程规划或方案(2)校本课程教材(含多媒体形式)

(二)优质课展评:由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各推荐一名成员设计一节优质课的展评。

(三)新课程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成果展评(由学校校委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进行整理并上报)

(四)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展评

(1)学科带头人、课改名师和课改新秀事迹展评

(2)科研兴校明星学校事迹展评

(3)课改先进工作者事迹展评(包括优秀校长、优秀教研员)

(4)课改工作先进单位事迹展评

五、参展条件、要求

(一)参展人员及学科

各个学科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学科包括义务教育初中段15个学科大类,即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推荐学科不限。

(二)参展要求

1.各人推荐的教学成果应是2001年以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符合教学成果评审办法要求的成果。已在2006、2007、2008我县组织的有关评奖中获得省级奖励的,可参加省上的展示,不再参加评奖;如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也可推荐参评。

2.各教研组拟推荐一名参加优质课参评的教师,其教学设计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点,理论上有探索,实践中有创新,并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特色。

3.教学成果展评采取展板、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并与2009年度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合并进行。

4.坚决制止网络下载、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违者将向全县通报,并三年内不得参加各类成果申报,不得参与评优晋级。

(三)课改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师德,注重教书育人。

(2)、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行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课堂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改精神,教学方法先进,课堂教学效益高,教学成绩优秀的一线教师。

(4)、课程改革以来,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将;在县级或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课改文章;在县级以上的有关会议上进行过典型经验介绍;在县级或县级以上的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中获得过奖励。

五、展评的程序:

第一阶段:动员培训(5月底)。召开教师会,进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成果征集(5月底至6月10日)。

1、各教师整理自己八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料,填写《金水初中课改成果登记表》交各教研组长进行统计,并将自己的资料按照参展类别分类发送给教研组长集中保存。

第5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 校本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国家对于文化和国民素质的重视推动了国家教育部门施行教育改革的进程。研修校本是各个学校独立发起并进行的教师培训活动,校本研修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这一活动,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并在经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将着重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课堂提问的相关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自教育兴起之初,课堂提问就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全神贯注的聆听,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对师生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一般都非常爱活动,让他们长时间的坐在一个地方并且听着他们不懂的事情是非常困难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上课的主要目的,让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的课改进程,目前的小学老师更加注重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在课堂中他们的教学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很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应用全新的形式,这样就可以使原本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这种积极的互动形式,孩子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变得更加亲切。

(四)帮助教师接收反馈

通常教师进行课堂提问大致实在讲解新课程之前和新课程之后。讲解之前的提问是问了让学生们明确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这样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们就更加容易被带入,更加认真。新课程讲解之后的提问只要是老师询问学生们关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老师可以了解到哪方面应该继续深入哪方面学生掌握的很好。通常在教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穿插一定形式的提问,这是问题继续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方向的引导,避免出现学习思路上的偏差。

二、目前学校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现状及问题

笔者通过校本研修以及积极的观察总结出目前学校的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状况如下。

(一)提问范围比较固定

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局限于当天所讲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基本都能很快的给出答案。并且很多老师的提问都是比较直观的,问题的延展性比较弱。这样就不能够不能将前后所学知识很好的融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很容易出现断层,然而数学知识往往是环环相扣的,现在的出题人也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全方面的理解。这种范围固定的课堂提问不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问形式生硬

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中。他们更加注重对于知识的讲解往往会忽略掉与学生的互动。有时提问的提些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兴趣。有时为了片面的追求课堂进度,教师们给学生留下的思考时间非常的短,这样就很是学生感到非常紧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反感,与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初衷相背离。

(三)课堂氛围过于严肃

很多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想都非常稚嫩,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害怕抗拒的心理。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忽略了调节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很多孩子会以为答错问题会受到惩罚,在没有想到正确答案之前就不会回答问题。这样老师就不能得知课堂教学的成果,也会拖慢课程进度。

(四)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

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只是单纯的评价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忽略了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对知识的独特理解。虽然现在的老师基本不会公开的批评学生,但是这种片面的评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问的重要作用

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问环节对于知识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提问形式过于呆板和单一。他们没有充分了解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的纽带。很多教师对于新的课改内容的理解比较片面,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忽略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没有及时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进行及时的引导。并且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马虎不用心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更加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忽略了不同时期学生们智力水平及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

(二)学生对于课堂提问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很多老师生硬单一的课堂提问形式会造成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反感。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不同。对社会知识及信息的大量掌握,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宠爱使得很多学生更加注重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注重自我的个性。在课堂中,他们往往会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对老师的提问不加以配合。这样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帮助课堂提问有效落实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改变问题形式

改变所提出问题的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转换问题的带入形式,一方面是注重所提问题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目前一些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通常会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在接下来的课堂进行过程中也会根据一开始所讲的故事进行接下来的提问。这种新奇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

也有很多老师充分意识到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形式。在备课的时候会对课堂提问的问题及时间安排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在上课之前一些老师会准备与本堂课相关的教学用具。比如在讲解数量计算的相关问题时,老师会自己手工制作一些小花朵,通过使用这些特殊的教具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会在课程结束之后将这些教具送给同学,鼓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全面了解学生的回答

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比灌输知识更有价值。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分析不同学生在哪一方面比较薄弱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只注重学生回答的对错是不可取的,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来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程度和智力水平是一定要避免的,不管学生答错还是答对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避免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三)注重双向提问

目前小学课堂的提问形式主要是老师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提问。笔者认为,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老师们还应该增加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环节。这样老师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可以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

(四)学校不定期抽查老师的课堂提问状况

公开课是很多学校都有的惯例,但是在公开课之前,老师们通常会做大量的准备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样会让校方无法得知学生课堂的真实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采用不定期听课的方法。这样教师就不能提前进行准备,也可以促使教师在备课工作上更加认真,做出更加合理的课堂安排和提问安排。

五、结语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环节,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相对生硬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新奇有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这种方法的合理使用对于小学教师的教育工作十分有益。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观点可以对小学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娟欧.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

[2]贾立冬.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

[3]赵雪威.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3).

第6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一、前瞻理念――教研文化建设的灵魂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一中始建于1994年,建校以来,学校实施人文管理与精细管理,特别是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学校以“文化奠基,品牌立校”的前瞻理念为引领,逐步推进校园文化的转型与变革,形成了新型的管理文化、德育文化、学科文化、家校合作、教研文化等一系列文化。

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新型教研文化的建设中,我们以“健康、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的行政化、形式化、模式化,树立“大教研观”,全面盘活学校的教研资源,建立动态、开放、多元、自主、创新的新型教研文化,从而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教研文化的精髓在于共建与共享:第一,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文化的参与者和创建者。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将学校的发展理念吸纳到教研文化中,将每个教研组的特色融入教研文化中,将每位教师的个体发展置于教研文化的整体发展中,通过共同发展形成教研文化。第二,教研文化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每一位教师也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他们实现了教研文化系统内外的即时沟通和更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就共享,这是教研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人文管理――教研文化建设的保障

管理催生文化,文化浸润制度,管理文化是教研文化的前提,什么样的管理文化造就什么样的教研文化。我校长期实施人文管理,创建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为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政策导引

文化的构建需要政策的导引。在准确掌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学校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即确定教师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制订“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名师成长计划”等梯次发展目标,制订“个人研修”“同伴互助”“团队发展”等系列计划,从而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为构建教研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2.价值激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价值体现,努力让每一位教师拥有特长、发挥特长:在校园网站设立年度名师榜、骨干教师榜、教坛新星榜;在年度评比中设置优秀课例、优秀教案、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奖项,引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的位置,实现专业的发展和价值的体现。另外,我们还设置了合理的竞争机制,因为有竞争才有动力,以多种评价机制为杠杆,协调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集体备课制度化避免了教师之间的差异,实现了有效合作,资源共享;教师业绩考评综合化,实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发展。通过规则和制度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逐渐形成了有序的竞争体制,实现了竞争双赢的理想局面。

三、多维教研――教研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必须依靠良好的载体,教研活动是构建教研文化的最佳载体。在教研活动改革中,我们采取“捆绑式前进”的方式,通过校本教研、备课教研、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文化,实现教师的发展。

1.一体化共享

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体化共享已经成为最快捷的研修方式,它也是教研文化建设的有力载体。学校利用网络技术多主体、全覆盖、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构建优秀教师主导下的校级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

(1)网络资源共享

学校通过远程培训、网络教研、主题研修等方式,为不同年级的教师共享教育经验提供了平台,另外,还开辟了教师博客和论坛,如学科论坛、网络沙龙、个人博客,为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提供了网络空间。

(2)建立资源库

学校建立了学科教学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电子教案、学案、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试题集锦等,并以备课组为中心不断充实内容,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宽了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了信息的来源。

2.二梯度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研文化的最佳平台。长期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具有高区一色的集体备课模式,目前,“大备课、小备课”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两个梯度备课模式的功能各有侧重,“大备课”旨在整体把握、宏观规划,“小备课”旨在精备课时、细化环节。将备课分为四个阶段,即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有用的学习资源。在长期的备课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备课的“六要素”,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学生,有重点有难点地将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如此一来,“集中研讨”与“田间地头”相结合的备课模式就能有效地集中教师的智慧,从而促进教研文化的发展。

3.三维度研训

教研培训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也是教研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我校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学习单元,开展多维度的研训,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

(1)动态实时式培训

依据教师的需求,确定了不同教研组、不同层面教师校本培训的重点和范畴,开展了针对性、实效性、专题性的动态实时式培训。根据教师的需要,学校举行了“如何撰写教育随笔”“教师的语言艺术与情绪管理”等学科教研活动,适应了教师的学习需求,增强了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借水行舟式培训

我校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请进派出,挖掘外部资源开展借水行舟式培训。在“洋思中学跟踪学习”和“上海名校学习”活动中,我们派出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走进名校,了解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和新动向,回校后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我们还注重挖掘本校资源开展校本培训,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共同发展。

(3)分层精控式培训

根据学科教师、梯队教师的特点,我们开展分学科、分层次、分梯队的校本培训研讨活动。针对青年教师开展的“青年教师论坛”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针对骨干教师开展的“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激发了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避免了职业倦怠。总之,不同层面的学科培训立足于学科“小目标”,切入学科中的“小问题”,支持教学中的“小策略”,有针对性地构筑了“十三学科大研究”,共同营造了一个合作、分享的“大学科研训”。

4.“四梯次”研课

我校开展“四梯次”研课,目的是要让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课堂观察、互助交往、学习反思、经验交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批评、借鉴和吸收,这是文化衍生的重要途径。针对教师的层次,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名师讲坛”“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达标课”“青年教师过关课”四种课型,而研课活动则包括说课、磨课、讲课、评课四个环节,教师们全员全程参与。“四梯次”研课经过五年的改进,已经成为学校的教研特色,它能帮助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发展――教研文化的价值取向

人文管理为教研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多维研训活动为教研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作为教研文化主体的教师,则在教研文化的建设中实现了多元发展与整体提升。

1.个体提升

在多维度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在不断地改进与更新,这使教师的教学从日常教学实践进入到理论研讨与提升的层面,教学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我校大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我校现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优秀教师2名,获得市区级荣誉称号共计100余人次。

2.团队发展

新型教研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团队发展,在新型教研文化中,各学科逐步建构起学习共同体,加强了有效协作,并开展竞争基础上的协作和协作基础上的竞争,实现了竞争与协作的动态平衡,有效地促进了团队的发展。近年来,语文组和英语组被评为威海市第一届“四名工程”评选的名团队,物理、生物、地理等教研组的团队发展也得到了一致认可。

3.整体提升

在“大教研观”的理念下,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学科之间以知识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为基础来建立学科教研共同体。同时,在实际的构建中,我们通过课题活动、专家引领等进一步提升教研文化,通过研究实践――理论提升――文化建构的模式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第7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摘要: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生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物学科教师的目标,发展途径是应用生物学基本观点,指导教育实践和生活;增强实验动手能力,能通过实验补充及拓展学生视野;关注生物前沿发展,并转化为教学素材;以研促教,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深入学生群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师专业化   生物学观点  实验能力  生物前沿  学术研究 

 

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1]。

    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生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物学科教师的目标,也是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针对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现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应用生物学基本观点,指导教育实践和生活。

生物学科教师专业化,应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化,能够以生物学基本观点指导实际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在生物科学中,还包括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有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的思想方法,创造性

思维等。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对实践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

教师应在基础知识、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的教育实践和工作生活,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增强生物学科意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唯物的观点

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体现了生命起源的物质性。C、H、O、N、P、S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糖类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现了生命的物质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应激性等一切生命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可给予物质基础上的解释,这反映了生命现象的物质性。

 贯彻唯物观点,建立科学发展观。比如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能更进一步认清神创论或创世说的不科学性,为进化论的提出铺设了基垫。

贯彻唯物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态度。主观意识要适应客观环境,不脱离现实生活,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自己,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辩证统一的观点

构成各生物体的元素都可在非生物界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不同的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组成,体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

 以辩证统一观点,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理念,全面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协同进化现象,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既进行着生存斗争,而生物和生物之间又在相互选择,共同反正,生存着的生物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以辩证统一观点,正确处理个体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在教师和学校之间,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限制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某些教学条件也会制约教师的成长。但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使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大为提升,有利的教学环境和管理策略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作为教师个体,在充分利用学校各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发展作出贡献,使个人和学校得以和谐共进。

(三)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

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它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在教学实践中,能以发展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看待生物科学发展前景和学生的个体成长;在实际生活中,能认识到社会和生活环境处于发展变化中,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二、增强实验动手能力,能通过实验补充及拓展学生视野

高中生物实验,是该学科内容组成的一部分,对了解学科基本知识、原理、现象、发展规律等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理论的分析和实际操作的科学性。除此以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实验检验理论,以理论知识辅助实验的改进,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发展。 例如提取DNA,教材所用实验材料是鸡血,还有没有其它的材料可替代,或更理想的材料可选择?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的甄宗秋老师,改进了该实验[2]:利用成熟鲤鱼精巢作为实验材料。成熟鲤鱼精巢中存在大量细胞,其主要部分细胞核,含有丰富的DNA分子。通过对教材实验改进前后的对比,发现不仅减少实验成本和材料用量,更是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这样,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便可应用到其中。例如: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DNA粗提和分离实验时,用新鲜羊血代替鸡血

解析:羊为哺乳动物,血液中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NA含量极少。

而学生可能会问,那可用什么材料替代?以上的实验研究结果便提供了参考答案。

另外,还要能够会用实验,借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再现,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的实验制作印有图象的叶片,方法是在暗处理后取一张底片放在叶上,叶底托一张黑纸,再用夹子将两块玻璃上下夹住叶片,使底片与叶片贴紧,阳光下晒3~4小时,其它步骤相同。最后,将此叶片晾干、压平,系上彩带就成为一张有像的树叶书签。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实践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经典实验的设计,而且还能助长兴趣,提高实验应用能力。

三、关注生物前沿发展,并转化为教学素材

生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前沿科学既是对已有知识的补充、发展、修正,也是学科探索精神的体现,它完善了学科的知识体系,增强了其实用价值,也激励着生物人不断进取、向上、敢于挑战和实践。

例如在免疫治疗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向学生介绍新兴科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讲到低温只是使酶活性降低而不是丧失时,引用美国提出的人体冷冻技术,让学生从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就冷藏后的人还能不能复活进行讨论;我国神七问天带去的植物种子,在太空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条件下,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从而获得新型品种,是诱变育种的一个重要实例。

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对知识的更新,意味着陈旧落后,祸害学生,没有对知识的补充,意味着停滞不前,耽误学生。发展中的教师应与发展着的学科息息相关,以学科的发展武装头脑,以学科的进步促进能力的提高,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以研促教,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学术研究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

作为发展中的教师,特别是自然学科的中学生物教师,应该抱有对周围事物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知道,书中的“理”来自自然,书中的“例”也源自自然,学科的发展更是依赖于自然。要能够利用生物学科观点、规律解释身边现象,还要能够从身边小环境反衬学科理论,使之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学术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调查法。例如,在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带的几个学生的课题是:金中百年老树的调查。经过资料查找和对相关人士专访等,整理出来的调查报告不仅反映了金中校园百年老树的命运变迁,总结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对校园小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从另一侧面以小见大,映衬了潮汕地区百年老树的管理情况和受重视程度,进而为可行性强的管理保护措施的提出了提供了参考。

调查中还整理了部分植物的特征,拍摄了大量的植物照片,这些都可补充教学素材库。

除此之外,还有实验法,能够围绕一个课题展开探索,提炼结论,对生物学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大自然就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它为学习者现出科学神秘的面纱,也引领好学者通往知识的殿堂,但前提是得先打开这本书,并通读它。走进课本,更要能走出课本,接受自然神圣的洗礼。

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学校这一小环境,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学生物教师要关注并了解校园的生态环境特点,要能为校园的规划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校园绿化,如何根据地域气候、土壤和建筑环境特点,种植旁道树和花圃草坪,生物学科教师对此要加强认识,并形成一定的见解,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又如生物园,是生物学科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发展、提高的重要园地。

六、深入学生群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很多人对教师职业都有这样一种看法:教书若干年,就是重复同一个内容、讲同一番话若干次。如果不在教学方法上求变,因材施教,那岂不成了教书机器。中学生物教学的根本,还是回到学生群体。学生对学科的态度、知识水平都将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是通过作业和测试分析,课堂提问和观察,谈话聊天等,也可以是学生疑问的解答,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的问题体现了其知识水平和认知障碍,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知识结构的盲点,或学科内容与现实的矛盾,或学科间的联系等。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基础知识和高等教育内容仍需进一步磨合,教师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整合和磨合;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能脱离现实,学科理论和生活生产实际要建立合理联系……教师虽然在教学工作中也在不断发现、积累和扩充,但毕竟能力和精力有限,能借助学生的参与,就好像延伸了一个个触角到社会、生活的很多角落,能由中得到启发,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也让教师了解自己,并得以不断提高。

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可以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素养;综合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适时而教。例如必修Ⅲ人体体温的调节部分,有这样一个题目: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试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答案]A。而学生在实际中的认识是:发点烧,吃了药蒙上被子,出出汗就没事。这个问题如何解答?

这体现了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竟是个普遍存在的疑问。课堂上,我没有把我的看法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学生谈谈退烧的一些经验和经历,很多人都提到家长采用蒙被出汗的方式,而有的用酒精擦身,有一女生回想起不久前发烧,医生嘱咐不能穿太多衣服……结合查找资料的情况,发现:蒙上被子出汗是家长的做法,医生的建议是适当撤减衣被。高烧不退,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帮助散热,如果再加盖衣被,更不利于热量的散失了。而对于低烧且代谢未出现紊乱时适当加盖衣被,能促进出汗,加快散热,但高烧不退,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所以当出现高烧时,要注意情况的区别,不能盲目。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2005.5重印),95.

[2]生物学教学 2008(33).6,39-40.

第8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例研究;有效教学;本土化;教学文化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77-03

一、课例研究的渊源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不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践。“课例研究”(じゅぎょけんきゅう)是一种有组织的合作教学,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在日本中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学者对比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课堂教学录像之后,认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相关,即课例研究,并定译为“Lesson Study”。

课例研究是一个对教和学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新研究领域。1999年,斯蒂格勒和希伯特(Stigler & Hiebert)合著《教学的差距:世界各国的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精彩观点》出版,课例研究从此引起国际广泛的关注。2005年,世界课例研究协会(WALS)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课例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课例研究属于“教师研究”(teacher research),不仅是一种校本化的教研新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随着研究的进展,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学者都强调:课例研究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变革工具。我国的课堂教学正在经历历史转型,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尤显必要和紧迫。

笔者第一次邂逅课例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缘于美国学者克里・费南德斯和日本教师吉田信合著的《课例研究》。当时,笔者正着力于江苏省中小学教研重点资助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思考着如何规范地设计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参与式主动学习,以此提高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品质。与这项课题研究相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观察的同时,思考如何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的中介,引进课例研究这种新的教研方法,探索本土化实践创新,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校本教学研修的效能,激发教师团队学习力。

二、课例研究的概念

什么是课例研究?这种源自东瀛的授业研究走向世界以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此教学论术语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

在国外,斯蒂格勒和希伯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课例研究是教师寻求提升课堂中有效教学的一种校本的、合作的专业发展过程。崔瓦冉愈在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认为课例研究是指教师系统地合作研究课堂中的教与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师教学经验和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综合过程。派瑞和刘易斯则侧重课例研究的过程,指出课例研究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多位同事教师(有时可能专家介入)组成一个项目研究共同体,协力为促进学生学习制定目标、设计教案、上课及观课,并且对所教的课进行反思提升教学的循环过程。

在国内,安桂清认为课例研究是一个融合教学实践、知识、心智模式、人际关系、支持合作性研究的结构与工具等要素的复杂的教师学习体系。耿帅认为课例研究属于实践研究,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示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2011年,胡庆芳等出版了《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国际背景及其本土化实践,并以若干研究范例提供了诠释这一种教学研修的新方法。

通^文献检索和教研观察,综述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课例研究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是计划、观察、反思和修订课的教学研究过程。这种教研方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

课例研究的基本理念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学建议,针对教学中突出的真实问题,共同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并接受课堂的检验,目的不是为了展示一堂完美的课,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由此看来,课例研究并不高深莫测,它就发生在一线教师职业生活的过程之中。然而,课例研究与一般的教学研究(公开课)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课例研究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模式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同一学科或同一年级的教师成立小组、即课题研究共同体,经常定期开会讨论课的设计、实施、反思等,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虽然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主旨是相同的,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步骤一:确定研究的问题

先确定一些能激发和引导课例研究组人员的真实问题。问题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问题的选择可以是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可以来自教育决策者。

步骤二:合作设计研究课

课例研究组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查阅书籍并搜索前人做过的类似研究,然后由一两个教师执笔设计方案。教师初步完成教学设计后,再召开小组会议,对这一设计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修改,直至最后确定一份研究课方案。

步骤三:第一次上研究课

选择研究共同体内某一位教师执教这堂课。组内所有的教师都来听课观察。当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时,听课的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解题思路时才能和学生交流。有时也可把整堂课录下来,供以后分析和讨论。

步骤四:课堂观察并反思效果

上完研究课,研究组立刻讨论、分析这堂课。由执教者先发言,反思这堂课的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组的其他教师再对这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多数是对这堂课的批评意见。

步骤五:重新设计研究课(酌情采用)

研究组教师基于自己的观察以及对这堂课的反思等继续进行修改,从学生现实学力和发展适宜性考虑,修改那些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地方,再重新设计出一份新的教学方案来。

步骤六:第二次上重新设计的研究课(酌情采用)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重新上一次,可以由上次执教的教师来上,也可以换成研究组的另外一位教师。不同的是,这次有更多的成员参与,包括研究组的成员、学校领导、专家等。

步骤七:再次评价、反思研究课

执教者先讲述自己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包括校领导以及校外专家等在内的所有听课者,对这堂课提出批评意见以及修改策略。研究共同体不仅要讨论这堂课使学生学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还要讨论设计这堂课时提出的理念假设是否得到贯彻,教师和学生分别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

步骤八:分享成果

与别人分享教研成果是课例研究的一部分。分享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就是写报告,大多数研究组成员都是通过写报告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听修改后的研究课,这被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能从其他学校学到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

在中小学,适宜校本研修的课例研究项目大致有以下四大类: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磨课辅导)。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小学英语、社会等;音乐、体育、美术。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同课异构)。适宜各学科。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专题研究)。主要适宜于: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专人研课)。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

四、课例研究的范例

教育研究必须扎根于鲜活的教育实践,要在中小学积极倡导基于课堂现场的教师研究。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小学就是这样一个真探索、真教研、真改革的成功典范。2011年以来,长寿小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农村小学教学文化变革的课例研究”为载体,分学科开展了课例研究。他们之所以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文化变革取得成功,就在于坚持真正地在做课例研究,围绕着一个“趣”改革课堂,这种动力的源泉来自于研究共同体敢于挑战自我的强烈愿望。课例研究理想的境界就是笃信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持续地进行课例研究,满足于现状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是天敌。持续的课例研究需要这个研究共同体里的每一位成员具有敢于另辟蹊径和挑战能力极限的勇气和智慧。

课例研究,旨在促进教师对于有效教学的有意义理解和教师专业的自主性生长,求善求美,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因此,课例研究特别需要发扬三种精神,即:永不言败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追求教学精致无极限的“唯美精神”。

以课例研究的方式变革教学文化,提升教研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研究进入的新阶段,是在追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懈探索过程中的新创举和新突破。课例研究范式的推崇和推广,标志着中小学一线教师从事的教育研究进入了规范化和深层次的新纪元:草根的基础、真实的研究、全员的参与、教学中的进行、行动上的改进!

长寿小学教学文化变革的课例研究的范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通识性的道理: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收获。今天的课例研究也依然遵循着这千古不变的法则。知与行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演绎出了一个个以课为例的研究和改进教学的范例。

课例研究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经历教学改进这一凤凰涅过程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告别过去的基点,站在新的高度向未来更深邃、更高远的空间进发!

参考文献:

[1] Isoda M,Miyakawa T,Stephens M. Japanese Lesson Study in Mathematics:Its Impact, Diversity and Potential for Educational Improvement[M].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2007:275-278.

[2] Martin,M.O.,Mullis.TIMSS 2003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port: 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s, Boston College,2003[C]. Massachusetts: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2004.

[3] 黄树生.简说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方案规范[J].江苏教育研究,2009(10A):31-34.

[4] Stigler J W,Hiebert J.The teaching gap: Best ideas from the world’s teachers for improving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9.

[5] Triwaranyu C.Models and strategies for initial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study in schools[J].International Forum of Teaching and Studies, 2007(3):48,15.

[6] Perry R,Lewis C.Teacher-Initiated lesson study in a northern California district[C].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Retrieved July 21,2004,from Http://.

[7] 安桂清.n例研究:信念、行动与保障[J].全球教育展望,2007(03):42-46.

[8] 耿帅.课例研究:备受教师关注的教育科研形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06):96-98.

[9] 朱纷,黄树生.教师要积极开展基于课堂的教育研究――以无锡市(江阴)教师专项教研课题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54-56.

第9篇:生物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一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后,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我班__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经常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再次,我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通过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的个别辅导我感到做的不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们,使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

六、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大班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学生实行严格要求。

七、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

虽然我不做班主任,却能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六年级的学生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他(她)们有很多心里话都喜欢和我说,所以我经常和学生谈心,帮助他(她)们解决问题,此外,我还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如布置教室、排练节目做道具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能和班主任一起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做好家校联系工作等,使我班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二

本学期教学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契机,以规范细节管理为抓手,继续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目标。重点突出教学“指导、服务、监督、创新”的特点,加强教学研究的实用性、教学指导的实效性、质量监控的严密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入提高课堂效率,为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育人水平做了不懈努力。

一、精细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

1、完成三个年级共5次课表和晚自习值班表的安排。开学前制定了各年级课程计划,完成了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教师分配、课程安排以及晚自习安排。并在学业水平考试后根据高二年级文理课程设置的学期,对高二年级课表进行了重新分配和安排。期末为高三年级假期上课编排新课表和新值班表。因教师事假、病假调整课表和晚自习值班达30余次。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做好教学监控工作。按照《贵阳一中教育教学失误(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加强课堂督查力度,强化了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年级的查堂工作。通过教学日志和教学周记,细化了教师调换课的备案和监督工作,形成了规范的教学秩序。完成了教师评测工作,为学校教师安排提供了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3、加强了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力度。教研组和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的主体,强化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是教学处的核心工作之一。本学期共召开备课组长会14次,就学校各项教学研究和教学任务进了科学的分配和计划。同时,细化了对教研活动的督查和教研活动情况的反馈。增强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在本学期,在教学处的协助下,政治和体育教研组,被推荐参选贵阳市优秀教研组评比。

4、继续抓好月考、质量监测考试等系列工作。本学期教学处通过填写《命题双向细目表》和《试卷结构细目表》,对月考命题的科学性和难易程度进行了合理的指导和配置。使之能如实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组学校提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措施。并在改卷中,严控改卷标准,统一改卷尺度,严肃教师监考纪律,严格要求教师做好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同时也对学生做好考前宣传,严肃考试纪律,充分做好考试组织和考务准备工作,使我校各项考试工作顺利实施,形成了良好的考务工作体系。共组织三个年级月考、入学摸底和期末考试共14次(高三7次,高一4次,高二3次)。还承担了英语听力考试、成人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等考试的考务工作。

5、图书馆工作。本学期图书馆继续按照周一至周四下午16:50至17:50集中借阅的方式进行开放。

二、加强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发挥“传、帮、带”精神,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认真实施第25期“老带新”、“老带青”活动,共组织新老教师共85人组成老带新对子参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引导青年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身才华、锻炼教学能力、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促进岗位成才。继续发挥学校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继续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促进他们尽快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2、加强教学研讨,组织了十月教学开放月活动。

为了加强我校教学研讨力度和深度,教学处在十月份举行了教学开放月活动。这次教学开放月活动由学术讲座、学科活动、专家听课活动、备考研讨和教学交流等系列活动组成。

1)学术讲座,全力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我们邀请了中国伦 理学会理事、西南大学MPA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邹顺康教授为全校教师做了一次关于“教师伦 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邹教授的讲座内涵深刻,语言风趣幽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刻地阐释了教育伦 理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邹教授认为:教师的伦 理应当由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三个方面构成,作为教师,只有搞清楚伦 理与法律、道德的界限,才能守住底线,追求境界。他最后希望广大教师守住底线,追求境界。

2)学科活动,切实做好我校校内研讨,提升研讨质量。

在十月,我校三个年级各学科备考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别开展了四项教学研讨活动。第一项,由2014届学科备课组组长主讲的以“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备考策略”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共9个,为组内教师分析了2014年高考考题设置、命题的原因、考查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为制定2015届、2016届和2017届的高考复习备考策略提供指导方向。第二项,在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2014年高考试题说题活动,共有26位老师参与说题。要求组内教师分别对2014年高考考题的命题方式、考查方向、出题原因等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以提高我校教师对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三项,开展“课堂开放月”相互听课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要求组内教师相互听课,相互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第四项,承办贵州省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共有20位来至全省各地的优秀生物老师参加比赛。帮助省教科院专家推进本省的生物教学技能交流。

3)专家听课,问诊课堂,切实提升我校课堂教学质量。

在10月28日至30日,来自由华东师大教师培训中心和上海工作室领衔人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校开展“专家推门听课,指导常态教学”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问诊”课堂教学,找出我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切实改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科发展。

专家组在各学科教研组长的陪同下,走进课堂,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和心理健康等10个学科进行了推门听课,共计听了37节课。在评课和议课中,对我校教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认为要加强课前准备,提升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多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最后,专家组对学科建设和工作室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各学科教师表示此次推门听课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认真审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向。对他们今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专家组的意见也是我们教学处今后的工作方向。

4)备考研讨,完善2015届高考备考策略。

11月1日,来自省内的120余所兄弟学校近千名教师汇聚在贵阳一中,与贵阳一中全体教师一起,参加贵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我校本着“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邀请了云南省名教师和部分高考指导专家来到我校,与贵州省高三教师团体共同研讨2015届高考备考策略。研讨活动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9个学科5个会场同时进行,各学科专家和与会教师就高考备考复习策略、试题分析及答题指导策略以及贵阳一中高考备考方案和月考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研讨活动得到与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校教师团队及各兄弟学校的老师表示,这次研讨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对今后制定复习备考策略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避免了在高考复习中走弯路,提高了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教学交流,共同提升教学技能。

10月27日,贵州师大附中、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市实验三中、清华中学、贵阳民中、贵阳一中、贵阳二中、贵阳五中、贵阳六中、贵阳八中、贵阳九中、贵阳十二中等十二所学校齐聚在贵阳一中,开展2014年“教师岗位大练兵聚焦课堂教学”十二校同课异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十二校同课异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由贵阳市教科所主办,贵阳一中承办,其他十一所省市属学校协办。活动旨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策略、方法,关注教师行为、学生状态、教材使用与媒体选择,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学习力提升及课堂效果的评价,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以高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个学科为主,共计有39节课。除了美术学科活动地点在贵阳十二中,其余十三个学科活动,共计36节课都在我校举行。

活动中,各学校上课教师表现优异,通过情景设置、教师演示和师生互动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很好的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去。

在评课议课中,市教科所的高中学科教研员等专家对上课教师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贵阳一中教研组长以及各学校前来参加活动的教师一起就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教学策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走出去、请进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本学期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18位免费师范生(三个月)、来自石阡第三高级中学的16位刚入职的教师(两批各一个半月)和来自贵阳市各区县的28位教坛新秀(三批各一周)提供跟岗研修的学习机会,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方面作指导,发挥了一类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本学期派出共8名老师分别参加了大连24中、西南大学附中、省实验中学、学习力课题评比、学科省级优质课比赛等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老师们在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打磨下都有不俗表现。

三、反思过往,展望未来。

本学期,教学处工作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是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处会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质量,强化监督力度,提升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争取在下一学期再创佳绩。

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三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和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努力工作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

一、做好日常教学

坚持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设计相应个性化教案,及时制作相关的教学挂图和范例,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教案进教室,教案与课堂教学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做到超周备课,在备课中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通用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课后及时反思,遇到问题同组之间相互帮助解决。

在学生作业方面,保证作业数量和质量,纸上作业及时收取,并且及时展览优秀的学生作业,达到示范的作用,同时鼓励作业较差的学生,走向成功,手工作业适当留存,及时将作业更新的教师博客当中,鼓励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二、做好专题教研

顺应学校精神,跟本组四位老师商议,把“高效优质”课堂的建设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确定每周一前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组内教研时间,目的是可以达到不同年段的纵向教研,集思广益,搜集达到“高效优质”的课的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以求资源共享,带动同组人共同进步,做到“备课—实践—反思—修改—复讲”,带领同组人共同听课评课,组内找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做好校本课程选修课

兴趣小组已经被学校订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当然这也是美术教学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我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辅导,由于本学期学生多了往年的一倍,教学难度也大大提高了,在学生座位安排上,我尽量安排新生和老生穿插坐,这样可以老生带新生,让新生更快的成熟起来,每次活动前我都要提前到教室,让学生洗好手,拿出工具做好准备,课程安排上我尽量照顾全体学生,内容既要有新意又要难度适当,讲解中尽量使用大屏幕演示,以求让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楚,学得明白,适当的安排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参照学习,具体难点的地方亲自动手指导,学生在这个学期的进本非常大,都学会了丝网花的很多花型的制作方法,完成了反包玫瑰、小杜鹃、野等的花型制作,学生们体验着丝网花制作的乐趣。

四、承担书法课教学任务

本学期学校增设了书法课,虽然我们都是新手还是担当了这个教学任务,我们与班主任协调将原本的课程进行调整,我从汉字的发展开始介绍给学生们,然后每节课分别介绍一种基本笔画,例如:横,分为长横、短横、凸横、细腰横、左尖横、右尖横、横钩七种横的书写,每种横又配上相应的字让学生们练习,虽然班容量很大,有部分同学未能准备齐用具,但是绝大部分同学还是练习了用毛笔书写,看到学生们写的这些字让我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