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管理范文

设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管理

第1篇: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计管理;战略;项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很多时候,明确界定一个事物很难,设计管理也属于这一类,关于设计管理概念的含义,不管历史上或是现在都有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有过一些不同的认识。英国设计师Farr首先对设计管理提出基本概念,他认为设计管理是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最合适的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该设计师能在同意的预算中准时解决设计问题。”何人可先生在《工业设计与设计管理》一文中提出:“设计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种设计活动,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被合理化和组织化。另外,设计管理还要负责处理设计与其他管理功能的关系,并负责有效地使用设计师。”泰勒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且让他使用最好的方法去完成,”日本合作策略学家Kono Noboru提出,“设计管理是完成设计合作计划的核心部分,它是运转设计资源的一套知识体系,包括设计计划、组织系统、设计人员、评估机构等等,” 前Herman Miller、Philips设计主管Robert Blaich提出,“设计管理是一个正式程序设计活动的完成,在公司内通过长期合作项目的沟通来调节设计资源,以使所有合作活动达到一定水准,”韩国产业设计振兴院院长郑庆源提出,“设计管理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把设计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的战略工具,研究管理者、设计师和专家的知识结构,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创造有生命力的产品。设计管理旨在有组织地联合创造性及合理性去完成组织战略,并最终为促进环境文化做出贡献。”总结来说,设计管理就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设计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设计管理一般来说,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层面的二是功能层面的。战略层面的是指在战略的高度上,把企业理念贯注到整个企业各项活动中,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引导。战略是什么?战略是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未来十年几十年的发展纲要,指导企业接下来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发现自身优势,洞察先机。就是把企业战略物化、视觉化的过程,把企业战略化为视觉形象,制定完整的设计指导文件,以达到统一企业形象的目的。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构成了企业的软实力,竞争的战场已经从企业的硬实力转到了企业的软实力上,软实力的优劣成了企业竞争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战略,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有力的执行能力,企业将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优良的生存环境、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功能层面的是确保企业设计部门运转良好,迅速有效的完成具体任务。功能性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即设计事务管理、设计师管理和设计项目管理。 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的最大发挥,不仅要对设计组织设置管理,还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管理模式。要对企业不同机构人员的的工作进行协调,以及对设计师的管理,如制定奖励政策、竞争机制等,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保证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价值对企业经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保证设计的创造性,避免出现模仿、类似甚至侵犯他人专利的现象,其次,要及时有效地对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而风险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如影随形。通过设计管理,查找设计创新的源头,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规避设计风险,提高设计成功率。 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

设计在设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设计管理就是设计过程的控制,核心是“人”也就是设计师,中心是“事”也就是设计,设计管理的特点离不开这“人”和“事”。

设计管理高度重视设计。在企业中中设计是否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设计是否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并进入他们的议事日程,设计政策是否深入企业的各个阶层,这些可以看出设计在企业中的位置。

只是重视设计还不行,一个成功的设计还需要对设计的正确理解,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一:目标定位要准确,指挥的方向错误了将永远到不了终点;二: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无谓的花俏和追求新奇并不是设计的本质:三:一个好的设计必然有好的用户体验.

设计是把双刃剑,好的设计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运用不适合的设计将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逐步导入设计是解决这一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企业导入的第一个设计项目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 通过设计的导入,能改善经济,生产或技术等方面的企业行为。(2)能显示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用。(3 能调动起企业内部的最好技术与具有创造性的外部设计师的合作。(4)第一个设计项目能为企业随后的设计项目的展开提供指导作用。

设计策略管理是设计管理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里,设计的项目在酝酿中,注意力集中在确定、创造设计项目提出、委托制作和改进的情境中。在这一阶段,设计的理念被充分运用到组织策略、确认设计机会中,它解释了组织和客户的需要,并整体着眼于设计对商业的贡献。设计过程管理是设计管理的第二步,有效的管理创意团队推动设计进程,引导设计师的设计方向,创造良好的设计环境,并且形成可靠的视觉交流技巧,在这一阶段设计管理人要引导设计日程、设计项目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后是设计执行进程管理阶段,这是交付设计项目以及成果的阶段,工作可能包括制定设计条款与说明手册,阐述设计的继承与革新,甚至将设计方案翻译成国际通用文本。评估设计项目是否成功,并由此进一步促进设计的有效运用。

设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设计活动越来越复杂,设计群体越来越庞大,所以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管理模式也会不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都要受到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经济等共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必然包含同一性。设计管理模式有线性模式、循环模式、螺旋形发展模式。

设计管理是产生好设计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与管理间更为充分的结合将成为必然。Heap与Slater在1987年就指出,设计力未被充分发挥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而非“设计问题”,并强调设计是必须被管理的。对设计管理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先得越来越迫切,这和现代产品设计的特征有关:设计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设计活动越来越复杂,设计群体越来越庞大。良好的设计管理能引导设计的方向,以设计师的观察技能、专业知识与市场研究相结合,设计出有品质能解决问题的好设计。良好的设计管理能为设计师提生好设计所需要的环境,高效率的完成新产品开发,在市场中保持企业定位,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价值,使用户在产品中获得满意体验。

设计管理能合理的利用可用资源达到设计的目的。对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以及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极有效率的推动技术转化为商品,使产品增值,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设计改变生活。

结语

设计是每一公司、每一管理者不可避免的,设计管理对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品牌形象背后免不了设计战略的更迭替换,时代在变化设计管理概念也在众人的实践摸索中越来越完善成熟,设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2篇:设计管理范文

这个层次的分析,重点是我们如何来对设计的伦理性进行理解,它既包括纯粹理论性的分析、综合整个思想的发展脉络,也包括设计的伦理性的具体设计实践及其设计思想的表现,主要体现为理论性的分析与实践性的体现的综合。1.对于设计伦理的内涵的分析,主要从其定义、包含的内容两个层次的分析。对于设计伦理的定义的总结,即设计的伦理表现为从伦理道德的高度出发,以“人”为核心,处理人的综合关系,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建立秩序、和谐“人”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从其设计的伦理的定义界定问题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将设计伦理所研究的问题、内容了解清楚。设计的伦理可以这样来理解设计学与伦理学的综合,设计伦理以伦理道德作为出发点和理论的依据,从理论上确定了其思想的高度及深度,确定了设计伦理的道德性,真正做到设计伦理的人性思考。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将伦理道德作为其思想的前导,并不是纯粹伦理学中道德的内涵,这里更多的侧重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即优良道德的实现以及规范伦理的范畴,优良道德的制定,其隶属于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的层次,即“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它主要包括:①道德总原则“善”;②社会伦理的道德原则“公正”与“人道”;③善待自己的道德原则“幸福”与“贵生”;④道德规则“诚实”“自尊”“谦虚”“智慧”“节制”“勇敢”等等。伦理学的道德意义避免恶劣的、错误的道德,制定优良正确的道德。“设计艺术的本质体现在创造性、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经济性、教育性等六个层次”。创造性:突破改变以往旧有的观念和形式,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设计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创造性过程,设计艺术要求不断的改变其思想的实质,创造适应时代性的“人”的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设计艺术的创造性与社会的需要是相互的联系,社会通过设计艺术满足、引导和创造需求,设计艺术引导新的社会需求与设计的伦理性相思考相联系。设计艺术的创造性要以设计伦理作为其基本的思想引导,才能真正的创造符合社会需求的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好的设计创意作品应将其设计伦理认为其行动的指南,渗透到设计艺术整个创造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时期产生对于设计艺术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需要好的优秀的设计作品的出现,只有好的优秀的作品才能够引导社会新的需求,创造社会积极意义的时尚。这里我们将设计伦理的思想实质与设计艺术的创作相联系呼应,设计艺术可以创造更加适合“人”的需要的设计作品,进而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实现创造性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系统性:“现代科学细分化和相互渗透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是设计艺术从程序到管理,从创意到事先都被纳入了一个个不同目标要求的系统状态中”,设计艺术系统性体现为设计的“控制与管理”,设计艺术是需要协调多种环节和因素的过程,综合各种关系收集可利用的信息,实现信息的综合、秩序化、合理化的处理。设计的伦理性确定设计的目标为满足人的需求,创造人的和谐的生活方式。设计伦理明确了设计艺术的核心点,这变为设计的综合关系的处理,明确了一个核心点,进而更明确了设计艺术信息的综合性和合理性的选择。其次,从设计艺术的系统性的微观角度来分析,具体到设计艺术处理实现的细节问题,设计伦理实现了设计关系的平等性,设计的伦理性明确设计艺术的功能形势能用到实用再到更加适用的过程的实现,体现了物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问题,如:简化功能的操作界面、扩大功能的适用面、适应社会的多层需求等等。

国内很多企业都注重执行力,但在战略方面、在设计管理方面、在流程方面,跟国际一流的企业相差甚远。在欧洲有专门设计管理的公司,它帮助一些大企业理顺他们的设计团队、设计部门内部的一些事情。许多设计公司做得相当辛苦,这是形式主义模式,看到了他们与国际企业的距离,国内的文化、国内的市场情况更多的让国际的设计公司了解。通过这种桥梁,我们国内企业和设计公司能更好地向国际同行学会怎样把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思想融合到设计项目中。

设计管理者要从战略,从企业角度,去全盘考虑的问题,这是设计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此外要考虑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合点,设计与商业的互动,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只有从人出发,才能真正解决跨学科之间的矛盾、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每个部门的人,每个技术背景的人或者市场背景的人,都要学习另外一个学科领域里一定的东西,拓宽知识面,这样才有利于与不同部门的人去沟通合作。

第3篇: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装帧设计;被动;创作主动;策划

不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美术编辑,常会困惑于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边缘”地位:美术编辑煞费苦心拿出的设计,总编辑、文字编辑及发行人员众说纷纭,不能认同;美术编辑的工作既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为出版社创造品牌,因此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排行榜”中,美术编辑的位置一定不会太靠前;在出版改革的大潮中,装帧设计室又因其尴尬的地位常常成为各家出版社先行改革的目标。困惑、牢骚、灰心,是出版社装帧设计人员常见的情绪。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在图书市场的产品流通中,装帧设计的定位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是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它的从属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其文化的根基是多么深厚,无论其艺术生命是多么顽强,它只能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过分强调它的独立作用和独立性有违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但是,美术编辑可以选择——是继续固有的模式,被动地接受;还是自如地驾驭,改革创新,从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美术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位置。

装帧设计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呢?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第4篇:设计管理范文

1 设计成为商业成功的关键

21世纪,世界愈发重视“设计”了。通常,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不外乎“艺术”与“功能”两个方面。认同度较高的“设计”定义为:“设计是指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然而,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也进入了新的状态,其创新内涵进一步扩展。在现今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观念不断更新,追加服务的要求递增,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而企业又希望不断提升其无形资产价值。面对这一切,我们是否要以一种更开放的视角来看待“设计”?

设计,无处不在。今天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值得注意的是:当“设计”被置于商业的情景中时,俨然成为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已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与功能方面,而逐步被接受为一个涉及多领域的活动与策略发展的工具,包括了所有非设计类活动,如市场、财政、战略规划及运营工作等。当我们重新审视设计,其中的构思、表达方式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并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这正是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因此,推动企业创新就必须了解“组织管理”等基本问题。

2 设计师角色的转变

今天,设计师的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已不再是以往的“silence designer”,这不只意味着设计师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提案技巧,更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参与到企业的策划活动中并占有主导地位。西方的“设计管理”进入到较成熟阶段,许多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管理使其设计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已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企业通过构建设计师团队,让设计师们观察使用者的习惯,创造出解决顾客们未能被满足的要求、产品和服务的方法,以发现顾客的真正需要。

二、设计管理贡献于企业创新

1 设计管理产生的背景

“设计管理”随时代变化应运而生。“设计管理”最早起源于英国。设计与管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词,管理使设计上升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部分。有效的“设计管理”已成为公司适应与控制日益复杂的“设计”所必不可少的系统,它使“设计”行之有效并达到理想的设计目的。设计管理的定义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设计管理”从设计的本质出发,针对设计问题,要求设计师通过有效手段在既定预算内降低风险并使问题得到解决。它是以设计为中心的管理,而非其他管理。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TheRoyal SocietyofArts,简称RSA)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对公司整体品质达成认同。其后,一些学者各自从设计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此,“设计管理”一词被讨论并发展了近半个世纪。

2 设计策略管理的成功典范

韩国近年来一跃成为设计发展的后起之秀,这与韩国总统金大中在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分不开。三星是迅速崛起的亚洲新星,这个最早替人做微波炉代工的小公司,在确立了做一个创新型的企业战略后朝电子类产品发展,并毅然投身高科技。三星的品牌广告口号就显示了这个目标:Samsng Digitial,三星数码世界。三星的研发设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研发环节紧紧相扣。在短短十多年,三星已跻身世界五百强第20位,这种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三星高度重视设计与管理的结合,以保证开发的产品能转化为价值,获得目标市场,并在塑造品牌上收获了丰厚的价值。

本世纪最精彩的商业神话莫过于“苹果”(Apple)。2012年,苹果公司斩获“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头衔,这在“苹果”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苹果”的飞速攀升是通过不断推出升级的iPod和iPhone实现的。“苹果”精心打造出了纵向整合型商业模式,其颠覆性的策略和管理,保证了其新技术产品(如平板电脑)赢取各方支持的明显优势。这样的策略不但意味着掌控硬件和软件,还包括掌控零售门店及在线应用商店(App Store)。iPad和iPhone打出的令人赞叹的“组合拳”,通过品牌和渠道这两个利器,加上“苹果”特有的设计风格与无缝式体验,赢得全球众多粉丝和用户的爱戴。当然,从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不论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策略管理恰恰是其快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三、国内企业的设计管理现状

1 对设计管理缺乏了解与重视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对设计管理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十分不足,造成了设计流程上的无序化。在这些企业中,设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为产品、包装、展示或促销所进行的单一性工作,而且与企业其它部门毫无关系。企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观念及工作方式上各不相同并缺乏沟通。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设计模式落后,导致市场调查、定位、设计、制造、服务、用户反馈等环节相互脱节。不仅延长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增加了开发成本,且市场效果未必尽人如意。今天,设计管理已不能仅停留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如人事、组织、预算、设计方法、流程、评估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从企业的自身理念出发,使设计在构筑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新产品开发与创建新的价值体系上做出贡献。

2 设计管理人才不足

显然,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对企业来说相当重要。国内很多企业,往往由没有经验的设计管理者掌控产品的设计过程,造成设计概念模糊、执行乏力,产品的连贯性差,导致市场营销不利。许多企业主并不切实了解设计管理的性质,设计管理者往往又缺乏设计专业背景,或自身的专业素质过于侧重艺术类。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必须能够充分地沟通和阐明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与任务下,获得最好的项目结果。设计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和尊重设计师们的天分,抓住他们特点作相应的任务分配;不断建立和巩固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团队在整个组织机构中的地位。中国的设计管理专业仍处在起始阶段,设计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这造成各设计行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大大减少,为企业创新带来了障碍。当然,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与模式的同时,需结合本土实践情况,建立起适应中国模式的设计项目与团队管理机制,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设计管理人才。

四、设计管理的企业应用

1 设计管理的阶段性

对工业设计来说,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开发新产品,而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把握,就成为设计管理的具体化表现。如果要按阶段分类的话,设计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即“设计策略”,其中包括设计策略的形式、功能,方法等要素。第二个阶段即“设计组织”,包括企业设计组织的管理与设计项目的管理。第三个阶段即是“设计评估”,即对所有设计活动进行客观检查,并对结果发表意见和提出改进意见。第四个阶段即“设计沟通”,是设计程序与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设计沟通处理“设计者”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向沟通,推动设计程序与管理。同时,在这个对信息、知识的管理特别重要的时代,建立与优化知识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这为企业的发展和设计师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保证。

2 企业内部与外延

在企业内部,设计管理体现在品牌沟通,产品或服务设计、公司建筑、零售环境、网站以及企业之间的广告战役中。在企业外延,设计管理能根据政府的法律法规及国内外资源管理的全球风向,对企业的成长压力给予响应。当然,现代企业不能仅依靠内部力量,还可以邀请外部的设计咨询团队为自己提供设计策略方案。外部的设计咨询团,因为不受企业部门或政策的压力限制,能较客观地为方案提供建议。目前,国内大企业如果希望完全依靠设计公司来提升自己的产品,还是存在风险。因此,不少大企业还是要建立起设计部门。但是,企业可根据不同阶段,将内部与外部设计力量进行有机的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联系,从企业目标、客户要求到社会职责,都需纳入设计管理范畴加以考虑。

五、结论

第5篇:设计管理范文

下面笔者从艺术设计管理在影视动画设计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浅谈解析,如何组织、协调、管理团队合作及如何控制、协调、完成项目制作流程中每一个环节。影视动画设计不管是二维技术还是三维技术,其制作流程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都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影视动画制作前首先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策划,这个策划实际就可以归结为艺术设计管理。对制作整个动画的目的、针对对象、主题创意、风格、时间、成本预算、收益、制作工期、预期效果、衍生产品、人员分工等进行详细的艺术设计策划与管理,然后严格按照此策划执行后续工作。整个策划越详细越完美,后续工作就越明确,便可更有效的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更好的节约成本,体现出了艺术设计管理在行政管理上的目标、计划、组织、控制等作用。

艺术设计管理不仅在影视动画设计的总体策划中作用明显,且在后续整个项目工作制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总体策划,开始着手前期准备工作,在总策划中有了主题,或者是一个创意点子,不等于就完成了剧本创作,首先要将创意点子发展成一个故事,为了使故事更完整,还需要精心设计和观众的互动与沟通。了解针对对象喜爱什么样的潮流动向及审美情趣,在细节构思上尽量投其所好,满足对应年龄段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和喜爱,达到预期效果。这些便需要通过艺术设计管理来正确的定位,基本过程开始于创造性的头脑风暴,之后是细致和有选择性的观察、探讨及删减,由此慢慢整理出动画文学剧本。而文学剧本仅是针对对动画片创意将头脑风暴后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做一个阐述,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动画制作。而具体每一个镜头如何呈现则需要导演来指定,这个指定的过程也是艺术设计管理的过程,是导演对整个动画片画面的规划过程,是根据蒙太奇手法将剧本分成若干个镜头画面,依次编上镜号,表明用什么景别,写明拍摄处理要求和音效对白、字幕等处理方法的文本,即文字分镜头台本。这个文字分镜头台本的画面感很强,看文字如看画面一样,是绘制画面分镜头台本工作及中后期制作的依据。

有了故事及文字分镜头台本后开始角色设计创作及场景设计创作。首先,动画角色也就是动画片中的演员,是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剧本中的文字描述的抽象形象,通过想象完成绘制的。它们的生命由编导者给予,它们的性格、情感、心理等也是源自编导者的主观意图。动画造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种类型,什么样的才是适合的,什么样的才是能赢得观众喜爱的及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这个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进行创意创新,如在外形特征上夸张一点、奇特一点,有个性一点、时代特征强一点,有特色一点。

当然动画形象也不是凭空乱画的,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进行筛选、提炼、概括、综合的创作过程,另外动画造型设计的创作还要考虑到衍生产品的营销问题。其次,动画场景设计,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美术风格、围绕在角色的周围,与每个镜头的动画演员发生关系的一切景物,包括有动画演员在活动或表演的特定场所、陈述的道具、自然、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一些群众演员等。场景设计不是任意随便画的,而是为动画剧本及角色演员表演服务的,而是要根据需求完成它的使命,如:交代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气氛、刻画角色性格、担当动作支点、强化矛盾冲突、叙事功能、隐喻功能等。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及设计好每一个场景应该如何来发挥其作用。动画造型及场景设计的过程体现了形象策划学、美术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学等在艺术设计管理中的交叉综合应用。

接下来是根据文字分镜头台本进行画面分镜头的绘制,动画影片中每个镜头都对应着一副样本图画,主要是表明镜头中角色与场景直接的比例关系,在图片的旁边或底部会有对该镜头的内容及镜头运动的处理方式、时间、对白、动作等简单陈述。实际也可以作为对整个动画中后期制作的艺术设计管理标本。在中期制作中,二维与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是不同的,目前基本都以水流线设计的形式,但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每个工种所需掌握的技能专长也不同,如传统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师完成原画后要给动画设计师加动画,动检师进行动画动作流畅检查,再到上色师根据色指定完成动画的上色工作,最后将上色好的镜头填好摄影表进行渲染处理。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的设计师,如何协调他们有序工作,共同顺利完成创作,这就体现了艺术设计管理中有效的分工及协调管理团队合作的作用。最后观众所看到的影片效果都是通过后期特效及编辑软件来完成的。后期制作包括镜头画面较色、镜头特效合成处理、转场效果、片头制作、片尾制作、对白字幕制作、声音编辑、镜头剪辑与顺序编排、影片输出等内容,可概括为特效合成制作、非线性编辑和影片输出三大部分。在制作这部分时,在掌握技术后应该有良好的审美趣味,色彩感官强。这个过程与前期及中期制作的好坏关系很大。

第6篇:设计管理范文

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转移的过程中,工业设计作为西方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80年代被引进,并伴随着中国企业从引进消化到发展创新的过程而逐步成长。工业设计的经历印证了企业从使用技术到技术改进,逐步向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从企业最初对国外产品的模仿制造开始,到提供从产品外观、包装到企业形象的设计服务;从为加工企业制定更节省成本的设计制造方案,到形成有自主设计能力的产品供应商。当企业具备较强的加工制造实力和独立设计能力时,突破贴牌模式创建自主品牌,就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获得成功,不仅要拥有品牌和完善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实力,还要有系统的管理架构和创新战略。前者如富士康这样的加工型企业,后者则以联想和海尔为代表。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不仅仅是技术竞争。重新认识设计竞争的重要性,以设计管理作为从产品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利器,把设计管理融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的竞争决策,从而最终实现技术竞争的价值,将重新定义企业转型的路径和核心竞争力。

10亿美元的设计专利赔偿

2012年8月,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审理苹果三星专利侵权案一锤定音,裁决三星侵犯相关专利,赔偿苹果10.5亿美元。三星被诉的专利侵权范围主要涵盖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软件方面。包括双击放大和滚屏专利、硬件设计风格和图标设置等被判侵犯苹果专利。

这一判决意味深长。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企业把设计看作是锦上添花的工程,通常是在技术和工程结构都完成之后才让工业设计参与进来。同时,由于产品外观又是设计的一部分,相比于技术开发的高投入,外观的模仿更加容易且成本低廉,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抄袭现象屡见不鲜。10亿美元的天价赔偿,恐怕是迄今为止与设计有关专利的最大诉讼赔偿。它表明,在商业竞争中,设计已经完全具有与技术发明专利相同的核心竞争价值。

然而,设计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此。今天它已超越传统的工业设计范畴,而扩展到品牌和服务领域。设计管理作为企业竞争的创新平台,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人们对苹果成功的认识,似乎只是停留在所谓艺术与科学的商业结合,而成功的秘诀――设计管理对苹果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起到整体性战略主导作用,却未得到人们深刻的认识。众所周知,苹果产品的创新,是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的整合系统创新。乔布斯通过整合技术与创意设计,将完美的用户体验与产品的科技美学集合起来,通过构筑共生性商业平台创造了IT产业的一个高峰。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整合系统创新是以设计管理为战略主导的。

企业转型的拐点在于设计管理

根据英国学者约翰・哈斯科特(John Heskett)和韩国KAIST大学郑庆源教授的观点,设计在不同的企业战略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定位。根据设计在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原创设计生产商(ODM)、自有品牌管理(OBM)和原创性战略管理(OSM)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可以区分以产品为主导型和以战略为主导型的不同区域。从产品主导区域向战略主导区域的跨越,构成企业转型的拐点。在不同的区域,设计的性质将发生转移。作为管理的设计也因此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呈现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下,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对设计在企业中的位置有一个正确认识。一方面,传统的以技术和制造为主导的思维更多关注制造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对通过设计提升市场利润和消费者价值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企业家眼里,市场营销和技术研发比了解和发现用户需求更重要,他们看重的是商业数据和市场分析,对设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

根据郑庆源教授对1960年代到2000年代日韩企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设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发生巨大变化:由为大批量生产制造服务的被动性作用发展为主动针对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战略性作用;设计范围从单一的产品设计扩展到产品规划、品牌战略、销售形象到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方面。这一过程也在西方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发展中得以印证。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经济出现井喷式发展,产生一大批设计与品牌咨询机构。面对市场的迅速扩张,企业聘用大批设计师,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决策中,从而涌现出一批对企业战略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IBM公司的设计主管艾略特・诺伊斯(Eliot Noyes 1910-1977)等。

在此期间,设计与商业和管理的关联性备受关注。几乎在1960年代英国提出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的同时,美国人也提出设计企划(Design Planning)的研究方向。实际上这两个领域覆盖的范围基本是一致的,它们都包括从设计、商业到品牌、用户和企业战略的方方面面。至此,西方当代设计体系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工业设计,向苹果、IDEO等为特征的设计管理与战略体系的并行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博朗、飞利浦还是索尼、诺基亚与三星,设计都日益构成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部分。

从1970年代西方向亚洲进行产业转移开始,由于设计管理将用户研究、产品设计、产品规划和设计战略等前端和销售形象、品牌战略与商业模式等后端链接起来,使全球化下的跨国企业经营战略和品牌扩张,在研发和市场的两头得到强有力的支持。1980年代全球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出现,进一步促成设计由关注单体产品向整体产业链流程和系统综合管理扩展。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先生认为:“全球供应链正不断演化和进化。从亨利・福特的T型车生产模式到最新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系统,我们见证了从最简单的单个企业制造,到如今通过高效率的投资、流畅的跨境贸易和灵活的网络生产过程,为企业和产品创造更高价值。”设计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设计在今天的定义,已经超越传统所理解的外观和造型等有形因素,逐步成为企业面对消费者和市场的一种定位思维和战略解决方案。设计思维所具有的右脑特性和发散性特征,设计所具备的视觉化交流语言和跨学科沟通作用,得到了从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 school)到波士顿咨询等机构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并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的转型,是一个从被动的加工制造转向主动创建自主品牌和发展企业独特市场竞争战略的过程。那些过去习惯于加工制造模式的企业,需要面对市场和用户重新定位。仅靠血拼价格的企业,如果不能持续创新也会在红海中越陷越深。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洞察和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设计将技术、品牌和服务加以整合,进一步创造和满足需求,突破转型的瓶颈。运用设计管理使企业CEO能够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整合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平台上实现对技术、制造、营销与服务的协同整合。

设计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

科技创新如何转化为商业可行性?

科技开发如何实现用户价值,实现以人为本?

用户价值与商业模式之间如何实现互利共赢?

CEO必须与设计管理平台结合

菲利普・科特勒早在1980年代就提出,“设计是一种企业可用于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战略工具。但大多数企业忽略了设计作为战略工具的作用。他们没有意识到优秀的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环境、传播和企业的形象。”

在全球产业链中,以加工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要突破创新瓶颈,必然要向产品创新、自主品牌、开拓市场和创建企业战略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加工制造路线,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尽管已经形成产业规模,但难以建立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设计管理学会前主席鲍威尔认为,“设计管理是以使用者为中心对特定的产品、信息和环境进行资源的开发、组织、计划和控制。”设计管理以用户中心为导向,通过洞察用户潜在需求发现商业机会,从而激发创新概念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它将产品规划、企业品牌形象识别予以整合。从战略层面的企业设计体系搭建到产品与市场定位规划,从创新团队组织建构到具体项目设计流程,设计管理有效地切入到研发和决策过程中,从满足用户价值的角度提出创新的标准和要求,无论是在渐进性创新还是突破性创新方面都有利于推进企业竞争力的发展。

在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家通过贸工技的方式创业并将企业逐步做大,许多企业家同时身兼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主管的角色,他们的管理和市场经验往往成为产品决策的依据。这在企业成长初期具有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这种经验式管理和研发设计的弊端就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些企业甚至因此走向衰亡。今天市场的复杂程度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已经远非企业家个体判断能够把握,乔布斯这样具备直觉的企业家几乎是凤毛麟角,其模式难以复制。但如果乔布斯没有一个杰出的苹果设计团队的支持,其成功也是无法想象的。只有企业家正确的决策与一个好的平台机制结合才是成功的保障。

设计管理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和用户变化的环境时,通过各个阶段的定义和过程控制,不仅能保障设计研发过程的决策符合用户价值和企业利益,也让企业的研发方向更准确和真实地切入到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中。

根据罗伯特・维利泽尔博士(Robert W. Veryzer)的观点,“设计”或“工业设计”是(或能成为)公司总体经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波特(Porter)等许多学者已经给出过关于“设计战略”的一系列有用方法。这些有用方法可以划分为成本优势战略、设计优势战略、特性领先战略、特别适应战略、最佳替代战略等五种。这五种战略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战略提供规划框架,为客户提供低成本、设计优势(在形象、人因工程学等方面)、先进的新功能、对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替代。“设计战略的规划和制定考虑到公司的使命目标、目标客户价值、品牌定位等,能够帮助公司明确战略目标而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通过设计背景与战略相一致,公司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业设计对产品开发流程、产品、品牌价值和创新业务的贡献。”

对企业而言,设计贯穿于前期用户定位到最终服务的全产业链中,设计战略影响到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层面,设计管理为提升用户价值和企业利益起到连接整个流程的平台作用。

用户导向的一体化设计管理

2011年以来,小米手机在国内的爆发,吸引许多消费者的眼球。据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刘德先生介绍,自2011年8月以来,小米手机已经创造500万部的销量。在厮杀惨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小米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品牌,其案例值得业界思考。

通过对小米手机研发案例的研究和与相关主管人员的采访讨论,我们大体总结了其用户导向的设计管理模式。

用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建构

实现用户价值是企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设计管理的作用是将前端的目标用户体验定位与后端的设计战略关联起来。小米的总体战略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互联网平台战略。通过制定目标用户和市场细分策略,在针对用户群的过程中逐步扩大用户范围,不断通过用户定制和参与式设计加快创新过程并采取多种手段增强用户黏性。从开始的发烧友不断反馈系统架构设计到版本迭代的用户参与,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同时通过创建开放式的企业文化形象和设计扩展粘住用户。

专注互联网模式和性价比优势产品

小米手机的营销模式,完全以互联网为基础,摒弃传统的手机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减少传统的销售和广告费用,使产品售价大幅下降,以较好的性价比产品使消费者得到实惠。产品性价比符合15-35岁主流年轻人群的消费行为需求,同时网络营销也推动消费流行文化的创造,符合目标消费群体追求个性、彰显独立的自我价值追求。

设计架构的核心搭建

摈弃传统销售渠道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成为企业的设计窗口,小米手机通过创建用户参与式设计,将传统的设计研发流程开放化,为目标用户群提供从工业设计、界面设计到附属产品设计的参与和选择,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米聊免费即时通讯工具等作为设计核心架构,体现创造用户体验的企业核心战略。也就是说,创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体验,不仅仅是外观的设计,更深入到MIUI手机操作系统,米聊工具的系统体验设计。通过对底层技术架构依据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改进和提供用户参与交互界面设计的方式,在与其它智能手机系统的竞争中形成了差异化特色,形成一批对品牌不断追随的用户群“米粉”。

第7篇:设计管理范文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素质是提高人的价值、培养,使用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概念,设计人员素质的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因为设计人员的技术等级、对业务的熟知程度、职业精神等基本素质将直接决定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随着建筑工程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设计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建研究学习型团队,整体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充分发挥设计团队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设计队伍。因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的人员素质决定着工程设计的优良。

2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2.1方案审核方案审核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核是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工作。在方案审核进行的时候,主要工作是要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一个全局的审核。2.2对设计方案经济需求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施工技术方面,也体现了在经济效益上,只有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才是值得考虑和选择的方案。因为,一个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做好经济需求分析工作。①成本问题:设计方案要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实用性和功能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在目标的成本范围内,要注意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比如,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不同价格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不同的玻璃幕墙的成本不一样,它们的外观和性能也是不一样的,要综合考虑。②整体效益:第一点中提到的要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问题,但是如果一味的削减成本,却没有考虑整体的效益,也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降。因为如果过度的节省开支,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都没办法保证。比如,建筑楼层之间的楼板厚度决定楼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只考虑要节省开支,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或者直接使用低质量的材料,都会对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建筑安全性。2.3施工图的审核施工图审核的前提是设计方和施工方在确定了设计图的相关事宜之后,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的设计要求,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纸,施工方案图纸直接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和全面的审核,尽量确保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施工图纸的审核,首先要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设计方的要求,避免偏离最初的预期;其次,要审核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指出,并修正。2.4图纸的会审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所谓的图纸的会审,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施工之前,进行专家会审,会审的参与人员除了一些专业人员,还要组织施工单位人员参加。图纸会审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可以通过会审这个模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中使用各方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分析、找出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尽量的避免图纸中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例如,针对消防设施,如果发现了设置的位置不符合建筑的整体功能,在会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集众家之所长,分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修正原图纸的消防建设方案。2.5设计的变更建筑设计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工程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设计的方案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有所偏离,就要进行设计变更。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当设计不够科学,或者设计的材料需要变动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设计变更的进行需要设计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审核,综合考虑设计变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方案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设计的变更的前提是要确保设计单位和业主之间的意见一致。双方一般考虑最多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容易出现分歧。因此,要尽量避免设计额的更改,而这就需要在前期有效地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和合理性。

3设计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树立设计工作的核心。任何一项设计工作。都必须有一个核心,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而言,这个核心单位的功能就是要从下项目能、设计进度、设计质量、项目造价等各个方面向业主负责,所有的专项设计单位都必须服从于核心设计单位的管理,同时核心设计单位要负责各个专项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负责各个专项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协调,负责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筑工程在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应当组织各个职能部门进入相关工作,才能保证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使世界方案尽可能地符合物业、营运、市场销售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尽量减少在施工开始之后的设计变更,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③设计方案的修改。不同的单位对于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时候在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会因为修改图纸而发生纠纷,因此,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尤为必要:要求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图纸或者方案的修改;设计方案的深度加工交给工程项目的总包方负责,能够密切结合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设计与实际施工脱节的现象。

4结束语

第8篇: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疾病预防控制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totalqualitymanagementin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sbenefittothera-tionaluseoftheresourcesandprovidingbettertechnicalservice,whichnotonlycomplieswiththenationalaimon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diseasecontrolsystem,butalsomeetstherequirementsofpeopletothepublichealthservice.Astheproducingsectorofgovernment’spublichealthservice,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owsocial,politicalandtechnologicalcharacteristics;consequently,itisverycomplicatedandspecialtoadvancethetotalqualitymanagementin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tisnecessarytodesignandestablishthequalitymanagementpatternsapplyingto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toadvancethetotalqualitymanagementefficientlyandsystematically.

Keywords: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即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目前国家对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CDC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如何更好的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和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成为每个疾控机构当前面临解决的首写作论文要问题,而加强CDC质量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全面提升疾病控制工作的有效途径。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TQM因为涉及了关于管理组织的一些根本变化,是一场“质量文化”的革命,必然要打破和改变一些原有关联,甚至要触及部分人员的利益和工作模式,这种改动如操作不当势必会出现人心不稳,事态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TQM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采取适合CDC这种组织环境的方法,要考虑CDC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1·1认识上要充分统一要推进新的管理模式,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抵触心理以及旧的作者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011)作者简介:陈璐(1972-),女,硕士,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思维习惯。任何组织都存在着官僚的一些基本特征,他们惧怕和抵制着变革的发生,在CDC系统内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高层管理者往往成为实施TQM的最大障碍,而TQM要取得成功,高层管理人员学会接受变通和革新的重要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1]。高层管理者在内部进行全局观念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分管领导只是作为最高管理者的管理代表对某项工作实施管理权,他要为最高管理者负责也要为疾控中心整体的发展负责,在中心内部制度建设上也要适当调整政绩考核制度,减轻高层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并且在CDC中层干部既是TQM的设计者又是推进者更是执行者,所以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样关系到TQM的成败,应该让他们明白TQM的管理思路、操作步骤、实施TQM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1·2全员参与,全员培训TQM强调的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以自我岗位分析为特点,所以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参与到TQM体系的建设中,对TQM的建立思路和管理要求进行培训,使每位员工都应该明白TQM的管理理念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素质,CDC作为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部门,首先要明确政府和社会作为我们的客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并且在员工内部要建立“互为顾客”的概念,互相了解和体会对方的需求,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意识才能让每位工作人员将重点放在自我分析上,不断分析自我、完善自我。并且将SOP(标准操作规程)看作是一贯的、具有可预见性的但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操作规程,而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2]。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2·1质量管理组织框架的完善建立层次清晰,职责分明的质量管理组织框架是实施TQM的基础建设和前期准备。质量管理组织框架应分至少三级来建立,第一级是中心管理层,即质量管理委员会,起到决策、评判和裁决的作用,负责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发展目标,明确实施质量管理的步骤与范围,对专业技术内容进行审评,对违规行为进行裁决;第二级是执行管理层,就是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负责TQM的具体推动、组织、检查和落实,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宣贯、组织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改与维护、实施和推动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工作行为进行符合性的质量检查与考核、对质量体系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评判;第三级实施操作层,各科室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对各种行为进行适时的质量监管,对本科室的规范性工作进行建立和实施。对这三级机构的工作和人员要求是不同的,第一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包括领导层成员和技术专家,明确其在行政和技术方面的权威性,第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应赋予他全面管理的职责地位和权利。第三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应对质量管理有清晰的认识,本身又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作严谨认真。这三个层级的管理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和有效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框架。2·2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程序和标准的建立目前CDC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三大块,首先是疾病控制的政府职责工作,第二是作为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工作,其三是作为内部管理的行政职责工作,这三种工作性质内容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不能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程序,要在全面质量管理总体思维指导下,按照不同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依据,因地制宜分类进行管理,才能够建立符合CDC工作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根据政府和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和需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体会,明确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分项目进行管理,制定年度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将常规工作纳入项目中,细划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指导。对于实验室工作可以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将质量管理要求更专业化和标准化,能够很好的做到将TQM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标准的完美结合[3]。对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按照ISO9001的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强调工作的规范、岗位职责的明确、工作记录的完整和检查监督的有效。这样在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实施分类管理;在建立规范程序的前提下,强调质量意识、全员参与、自我分析和质量管理考核。2·3分步策略推进第一步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二步制订人、事、物及环境的标准与程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步对体系标准进行宣贯培训,推动全员充分参与,第四步建立层级管理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PDCA(plan,do,check,action)闭合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必须要分步进行,可先从标准明确、基础工作较扎实的部门开始。如以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契机推动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是CDC系统最早接触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的部门,往往具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人员意识,并且实验室具有工作程序相对固定、工作指标明确的特点。是相对最容易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部门,这样操作不仅减少了TQM推行的压力和阻力,而且以点带面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使质量管理的全面推行更可行和更具操作性。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注意的事情3·1处理好质量管理与质量考核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也不是靠统计出来的,而是服务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总和,所以加强环节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形成全过程监管机制,同时这也就要求引入考核机制以增强质量管理的强制性和力度。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和目的在于管理,而质量考核应是推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而考核是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的,管理追求的是全面性,考核本身是具有片面性的,所以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考核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是为管理服务的。3·2处理好考核与激励的关系考核本身带有强制性,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被考核部门的对立和抵制,与管理的激励原则相违背,所以考核必须掌握好“先立法,再执法”的原则,就是先明确工作的原则、程序、要求及考核的原则与指标,整体的考核方案与评分办法要与被考核部门见面并得到认可,达成共识,在双方都共知的情况下开展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考核部门因不理解考核内容认为是挑刺或故意为难而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发现的问题应当面指出确认,积极反馈考核结果。应让被考核科室明白考核是为管理服务的,是为各专业部门服务的,是为了更加规范行为提高质量,并注重发现与奖励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人和事,大家才会接受和认可考核,达到激励规范的目的。3·3处理好质量管理与业务需求的关系在质量管理实行初期,因为要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记录的可溯性、强调工作的规范性,势必会出现工作量增加、工作记录表格增加、工作环节增加的情况,这种“管理成本”的加大导致大家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怀疑,尤其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质量管理增强了,而业务需求的满足度却下降了的情况。首先要明确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阶段性的,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质量与效率的双赢,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基于大家对规范管理的不适应,一方面在程序的设定上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更要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的自我分析和体系建设的“适应性”和“人性化”,应该结合工作实际具体分析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订出既符合质量要求更具有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工作模式。3·4建立长远运行机制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将质量管理变成一种习惯”,建立长远的运行机制将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将工作规范程序与岗位说明书有效结合,让工作规范程序以工作为单位,岗位说明书以人为单位,工作规范程序成为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使质量考核的成绩和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能更有效的与每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和人事分配改革挂钩,将更有助于质量管理的推行也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更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设计管理范文

目前设计是每一公司、每一管理者不可避免的,我们皆对设计比几年前有概念,而我们对个人在生活水准要求愈高,例如:在布置我们的家方面若是在旅馆时便希望有如此的体验,在新车内希望有相同的舒适。寻找独特性永不会结束的竞争下,逐渐提升产品及服务水准。

在逐一列出及整合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决定了任何个人企业是否在首次获利成功或失败,并在所选择的市场中持续有获利的表现。换言之,关键点是在于设计如何妥善地委任及管理。因此,设计是每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和所有其他商业活动技巧一样需要去管理,所有的公司是为提供消费者产品或服务而存在,也必须从草图设计或是将已有的想法画下来。当然,对那些拥有公司或是在当中工作的人需要更多的则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薪水、社会上的互动、智识上的价值以及任务需求,皆是导致企业及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有时候,特别是大公司,有些雇主甚至是次级管理者,也是依赖公司提供的消费者购买品而丧失了一些生活的基本要求。若是开始自得意满时,设计会被忽略而导致过时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会拒绝并选择另一个较佳的公司;假使持续忽略的话,这市场便会永远消失,其问题更为复杂之因是在许多市场因素中不再只是提供满足消费者的足够需求量、或是适合的需求,消费者不再期待去从适合的事物中去寻找适合的产品品质及表现。与近来不同的是,挑战有时只是去监定一个特别的产品中一或二个制造商可以提供有用的及耐用的事物,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品质,现在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更进一步的,购买者愈来愈有心理准备去付较高于一般品质的产品之费用而只为了享受,例如最先进的科技或是有吸引力的外表,但是,消费者任何的探索皆有相同的特性如有特色、变化性、弹性以及金钱价格。同样的高于平均的品质、信赖度水准决定了设计舞台上更大的空间,可吸引消费而不只是一般价格或是奖金的吸引消费者,也导致了成功的供应商更佳获利率。

好的设计代表成功的生意

有些评论者谈到,现今竞争市场设计是决定成功的主要因素,他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短缺时期中的稳定性革命,几乎任何产品,无论是坏的设计及制造皆可找到一稳定的市场,经由1960及1970年代供需平衡后,重点便摆在价格竞争、送货速度以及基本品质水准。今日许多制造商皆能达到相近的价格、品质、耐用性及信赖度。设计决定因素出现后,不同的满足需求及变异性使得消费者可做一选择。

在战后期间,对于制造方法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可靠性及耐久性,有较佳的项目及品质控制,只有一小部分是与设计有相关的。今日除了设计之外,产品的品质要求比其他要项之影响来得更大。

基于这部分,愈来愈多的各类产品制造商已和汽车公司达成共识--外型或是表现通常是消费者做决定的关键性要素;相同的是,汽车的外型已经成为保持市场利基及刺激的主要修改要素,我们现在也发现适用于其他产品的相同现象。如越过光谱,从高传真机到登山靴,从长柄锅到沙发,从电脑到地毯─外型总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将会付多少钱以及他们多快会重覆购买。

虽是如此说,但若说外在的形状是惟一关心的因素则是错误的,产品的技术层面仍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在产品功能性的观点上来说有更新的利益观点,但并不是因为之前的品质重要性而是因为许多的新技术可去利用。便宜、可信赖的电器,包含精密仪器及电脑装置,也意指著许多传统(以及不是那么传统)的产品有了新的生命,这例子包含缝纫机、电话答录机、打字机、照相机以及家电产品。这些持续性的影响是对于更多的产品创造力及能力有著更敏锐的爱好(但不只是那些可并入电器类的产品),如婴儿车、装潢系统、花园的设备以及旅行箱的要件等。

和产品本身一样的是,经过包装的内容贩卖物在今日已特别的重要,这象徵著愈多的新装潢的店已在高级的街道上出现,假使有些零售商及装横师日渐被取代并且重新设计以符合新产品的条件,当然这些主体皆会被保留、或是重新唤醒消费者利益以保持贩售水准,除了产品包装及展示外,所有伴随而来的相关文献必定需要。在雷射印表机时代,从劣质的照相影印机印出的有斑点的文件并不会令人有高品质印象的联想。

相同的争论也适用在服务上:竞争的力量提升了基本的水准到相同水平直到设计成为主要的差别要素,在任何价格的范围内,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如旅馆连锁业、航空业、银行业、保险公司、或是零售店,似乎不论公司皆走向同质化,但是适当的利用设计可以使一个公司获得利益并超越其竞争者,而这也是藉由开发市场的一部分所得来的。

例如,许多保险公司为特定的族群(超过50岁,不抽烟者、自由工作者等等)拟定新的策略,然后去加强特定的不同处,利用图表设计去制作特别的小册子、建议格式及相关需求文献,尽管传统保守派对于改革的脚步甚慢,少数保险公司正对他们之顾客关系做一彻底改革,利用主要的等级设计改善生意上表现,这也必须随著技术一起去做,服务不只是独特性、也是持续性,太多不相关的设计概念将会混淆消费者及缺乏方向及品质控制。

设计的不安性

所有设计提及的需求皆被认为与产品、市场、会计、商业功能同价,并且需要相同的管理技巧,有些管理者的反应会有二种状况,不是去忽略种种的证据及拒绝设计重要性,或是可认知设计的重要性但仍将责任加诸于其他项目上,管理者将不会梦想著让财政状况,或是个人对产品决定走下坡(例如),或许会从设计可做的任何事物去拉近距离。

厌恶设计的原因通常著重于实际面上及文化层面上的解释,其中受争议的一点是:管理者当在下决定性好坏的判断、或是适当不适当的设计时,典型地会感到较大的困难及不安,因为他们的技术知识似乎都是分析法则中获得(例如机械或是会计)。常常的,他们在未做好准备时便处理相关非类似的设计概念之个案,杰出的视觉(比手写来得佳)资讯,以及主观评估公式化的需求,特别的是,他们将不会去评估设计个案的结果。

除此之外的解释则是外观的利基点,颜色及外型将会被视为主要的女性关键点,而许多男性并不能适用(或是提出并不适合)。因为管理仍继续由男性操控,特别是高阶层主管,缺乏对设计之爱好,另一文化上的影响或许有关系;在教育上,早期的专门意指直接非学术性的相关创造性主题,如:艺术设计及手工艺研习,剥夺了聪明学生发展相关领域技术的机会。

这部分可能落实到产业及明显的许多公司--即使有些依赖改革可振兴公司之好的设计,但皆需由可管理控制会计,致力于现有活动而不是培养新想法的人去加以管理。

无论这些解释的要旨为何,亳无疑问地是,当需要去做有关于设计及管理设计个案的决定时皆会有些许的不安,达成好的设计结果需要的,不再是不确定性而是其他的管理工作。

成功的关键在于在设计个案开始之前的充份准备工作,以及设计开始运作时的控管工作,许多的不成功设计发生是由于管理者对于什么是他们所需要去达成的事没有清楚的概念,或者是因为他们无法按步就班地确定计划是否会有正确的结果,设计的方向及控管必须由公司大部分高级主管制定,但是少部分公司明显藉由理事会主题认知去认定设计、甚至少部分分配特定的责任给予管理者,但大部分捏造设计为重要之事。

管理者与设计师不同的看法

当管理者及设计尝试去了解彼此的观点时,心态在改变,但仍旧对于目赌文化的冲突有兴趣。对于已达成共识的管理者来说,设计则是一可增加产品及服务之附加价值的资源,假使使用得当,就像聪明地把钱花在广告上或是制造系线的流线,设计上的投资可以产生良好的利润并且增加一个企业的获利率;相反的,设计师则会著重在他们工作中其他优先项目,并且反对尝试去测量在财政及计画项目中他们的努力结果。

与设计师对话有时可显示出更宽广的关心事物,例如:改善环境的渴望,使大众对艺术及设计的品味提高或者甚至去帮助社会或政治改变,然而,管理者可会把重点放在这些项目较佳或较少,他们主要的设计兴趣几乎一成不变地称为”设计为了利益”。相继地,什么是好或坏的设计有著愈多的不同。在商场上的说法是好的设计简单定义是销售得好,但有时设计师批评受大众欢迎的设计而以得奖设计成果加以代替,以世俗的眼光来说似乎显得难懂且不实际。

即使彼此看法是如此分岐,当设计杂志及设计奖企划了产品特质如家俱时,却又是易于图示,大众销售项目已很少被涵盖进去,即使它们可能为数百万消费者购买,呈现出的是金钱更高的价值以及提供了相当多的工作机会及展望,在那些似乎充满怪异主题的相片中有著一些商业的潜力。有些不凡及怪异的想法或许对于评估新方向提供了一目标。但不幸的是,关于每日事物的变迁,有时对非设计者是完全无法理解的,而且难以发觉设计师能简单地去解释过程,非科技语言。

提出这些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些未来展望的根本基础,主要观点是将设计视为一商业资源,是在商业利益竞争中的一重要决定性要素,这并不表示非利益或非商业组织有关之设计,他们设计计画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决定设计方向的技巧是相同的,简报的设计师及运作中的个案也都是相同的。

设计是什么?

在我们对设计管理做进一步的了解之前,我们应该先对设计是什么以及设计师做什么有些概念,”设计”这字经常使用(也许太常了),字典定义成计画或方案,这字有时也用来表示最终结果,特别是设计过程的外形一如我们称做”车子设计”。

也许对设计常识的了解是最佳的入门观念,我可以当成是外观的形状,或是事物的物质配置,如,形状、草图、色彩、织法、图案等等,有时以科技的角度去看待设计则是一个产品或是使用便利性,包含人体工学的观点和经济学相似的是,购买价格或服务价值显现时,也许会看出(正确地)某些部分和设计相关。

使用设计常用的理由是可帮助发现转化成成功的改革--或是扩大一个现有的改革之用处,许多的例子可证明基本的改革市场潜力已因设计而多元化发展。

同样地,有关于设计技巧上的好的想法可从我们个人生活经验撷取,在同时间或是我们大部分有的,例如:装饰房间、重建造花园、或是作衣服、所有设计在于我们去改变现存的状态,就能达成新型、较有用或较具吸引力的结果。我们可称这是精细的调节去达成一个适合我们需求的结果,而且这是一个思考设计的好方法。

如此精细的调节暗示了我们已经对入门观念有了基础的产品概念,而且几乎总是如此,设计必定从一张白纸开始的说法是个神话,在99%的新品个案中,更多或更少的范围,是由一现有产品衍生出来的,对于那些管理设计计画者来说应对各式各样有益的相互关系有重要的认知,善用设计师的时间,较快速的个案计画等等。

留意有于设计的描述也著重在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可清楚地定义这些需求;设计师很少提供所有他们需要的资料并且他们必须知道如何自己去寻找,所以设计是一个较广泛、比一般想像中更为复杂的活动,理所当然地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为回应特定的输入而产生的产量的黑盒子。

设计师做什么?

为了去解决设计管理相关工作的问题,我们需要去思考培养设计师工作之问题,靠一些公众意见及讨论去决定,似乎对设计师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困扰。设计的定义,如以下从教科书(Jones1980)列出的项目,描述了大范围的认知:

一个目标导向的解决问题活动。

对于相关产品状况给予满足。

从现有的事实跨越到未来可能性事物的想像力。

有关于大众产品的部分检查因素。

这些描述并非完全地互相有关系,但彼此是不相同的,对于那些对设计寻求一简单的理解之管理者来说可强调其不同。

设计也许被当成在行销问题(或时机)中适当解决方式之前置准备工作,这些问题可能是清楚或不露痕迹的,在任一个案中,设计的关键性活动是重新检视相关的表徵或环境,并明确地定义或再定义问题。然后分析,重覆、评估以往习惯被剥夺的可能解决方式。

在设计过程的部分,许多活动应是相关的,包含培养新奇的想法,重新检视以及修改现有概念进行实验制作样本,并寻求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其他的判断,因此,那些从事此工作的人必定具有创造力、分析力、组合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再加上现今解决方式之技术知识及现今与未来的设计趋势。

在设计产品时需要特别的技术包含了解使用者需求、渴望、品味及优先爱好之能力,选择正确的材料及制造过程的能力,创造完全合乎审美观念、人因工程学、品质及经济效益之产品的能力,以及能以图样及说明与企业内工作的人沟通设计最后完成阶段。

设计过程之模型

事实上,有些设计师负责承办的案子和那些没有设计部门的公司是相似的,因设计工作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已经为管理者所认知(也许用一种有经验方式,例如,定义设计问题),也将设计工作及其他专门知识视为同等重要,像判断一个固定的设计方式,为了能精确地落实管理观念去思考建构一设计过程的模型是有用的,但综括来说,试图去建构一典型的设计模型是有其危险性,不只是它暗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状况的普通方法。因此,它著重在于在一模型方式可在设计工作的关键点上加以应用叙述。

问题系统化解决方式之发展

结果转化至产品及市场

基本的简单模型可在图1.1看到,在许多的公开设计作品中可发觉相似的模型,这模型的主要缺点是它的直线型式可达成一完美的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且需要一后续进一步的工作。现实生活中这并不真实,设计非十全十美,但仍可找出一些特别的优点,即使不是这个案例,持续性的市场变动也会为进一步的设计工作创造需求,直线型的模型架构缺少了市场反应的相关描述。

将设计表现成一环状的过程是较实际的,即使有时也会中断(例如:一个不适用的新材料)。因此,导致其他螺旋状部分之内部及外部有所冲击;其次,螺旋状的形式可将之前独立出的各部分活动紧密的结合。

电脑辅助系统连结其他电脑控制过程已将发展及转化阶段连结起来。最后,科技将会对极快的设计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大量产品或服务的多元性是可能的,并可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在图1.2的四个阶段,有一连串的独立活动。

设计专门术话

设计师所用之语汇为管理者及非设计师者造成了因扰。在产品工作中,”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师”的说法常被使用,但是各式各样的项目名称则通常是在个别计画中或多或少所需之特定项目。

包装设计

大部分的产品是以不同的内容物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包装则是在产品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部分,而相同的,服务也愈多的包装伴随著说明及个人提供的制式服务等等。事实上,销售表现依赖著包装因素比基本产品或服务来得高。然而,包装设计师关心的是材质的选择(塑胶、纸类、玻璃等等)以及制造过程连同外观、色彩、装饰及标题。

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的专家与许多型式的设计相关(包含包装设计),如简介手册的编排、办公室文具、产品的销售卖点及运输工具之标识。在所有的设计工作中具有创造性的监赏力是必须的要素,但图案设计师必须具有更佳之技巧高阶层或低阶层之个案适当使用可传达不同的色彩及外观,如何将印刷品的编排做一平衡以达到易读性皆是图案的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

这是设计之另一专门领域,通常更细分为室内及室外之工作。建筑物是产品中一项特别的型态并且大部分的程序皆和其他设计相类似,特别是在服务业,外观及草图皆是由地方上的承包商随意处理。现在,消费者及使用者对于建筑物的设计愈挑剔,公共建筑物及酒吧是个好例子─对于建筑设计如何在商业优势影响来得大比提供之基本产品(啤酒、葡萄酒、食物等等)。在零售商部分,愈来愈多的公司不只将注意力放在建筑物的设计也寻求其他设计领域的持续性联络,包含产品包装及标帜。

有更多的专门领域─织品设计、珠宝设计、展示设计等等,但大部分细分的领域皆已讨论过,除了会令非设计者产生混淆外,这些各领域分野的实际问题是公司会有许多不同的设计活动导致困扰的增加及概念冲突。为了避免这些状况,设计要素必须利用公司识别系统去加以整合及系统化对于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族群表现适当及统一的形象。在一具有良好企业识别的公司内,产品、服务、建筑物、公共用品及文具皆是共享之统一特性,如标准的”空间风格”,色彩喜好及独特的外形或形式。有时,设计手册会编算这些细节、纪录并规定经核准的设计格式。

认知企业识别的重要性以及所有相关设计专门领域是生意成功的重要关键点,只是专心于一个领域,如产品设计是极危险的,例如电脑业。对此,则有极大的认知,基本的产品是当然的,但是售后服务、周边设备及资讯系统也必须提供,消费者必须再去确认他们所购买设备是否是可靠、安全的系统(但涉及到他们本质上了解程度),经过整合,高品质的设计可提供较高层次的再保证,也与供应商之产品其他活动相互连结,但是,对于一个公司内部进行设计方法仍有障碍,伴随而来的可能是创造性及改革的反对冲击,设计师及其他人害怕他们所做的努力会大打折扣。

对于产品设计更深一层之困惑存在于所谓的工业设计及工程设计之间的区别;前者是与消费者或使用者相关的产品观念,特是外形及风格,后者著重在产品结构与功能以及更经济地制造。但是,工业设计所需要的技术通常与工程设计部分重叠,有时会与建筑学或及人因工学相关的法则重叠。在这多个案中,此重叠部分几乎不可能在工业设计及工程设计中做一明显区别,正确的只能称做整体设计----或只是设计。不幸地,在许多公司其界限仍旧存在,为了了解设计最大商机,对管理者来说并不容易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