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1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应多考虑实践探究,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的生疏感,也可以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断地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让其从学习中找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性。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过程的分析》时,为了更好地介绍“惯性”这个知识点,我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亲自体验一些物理情景,并在体验中得出物理结论。比如,日常生活中跑步运动,停止脚步时人总会不由自主地往前冲出几步,而且速度越快越冲出去的距离越远;再如,在接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上,后座的同学竖直上抛一个排球,等球下落时并没有如同学们所想的落在自行车后,而是恰好落在后座同学手里。通过这些体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动纠正原有概念中的错误认识,并积极地用惯性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

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有科学知识是前人总结和发现的,并不代表该方面的知识已经很完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合理地创造和求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个人的见解,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培养。比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一章《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我用无色酚酞作为指示剂来形象地显示出反应中颜色的变化,并适当地拓展知识提出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此时有学生提出:酸碱指示剂除了无色酚酞还有紫色石蕊,而且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其变色能力比无色酚酞强,也可以用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我并没有轻易否定该学生的观点,而是用紫色石蕊做指示剂重新做一遍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仔细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讨论后,不少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在我的引导下找到了不合适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求异质疑,鼓励学生开口讲、大胆想,让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问题,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三、引导学生开展竞争合作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生,其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个人的潜能也存在着差异。老师应当正确地掌握并且通过合理地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竞争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竞争合作能力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串联电路的特点》这个内容时,我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把全班同学按照强弱联手分成8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实验,组间同学竞争各种奖项,如“速度先锋组”“巧手模范组”“解疑优胜组”等。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扬长避短,不断地激发着学习潜能。在竞争中,学生的好胜心、动机都比较强,精神振奋,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高。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一、物理情境的想象

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中,有一些情景想象的要求,一些教师对这一类的问题没有重视,认为这些问题不可能是考题,教学中一笔带过,其实,这就错过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若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假如重力突然消失”的问题,在考试说明中明确“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方向,如果从“没有重力”的方向要求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重力的知识。另外,对理解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也有帮助。

又如“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的情境想象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比如人在走路时和汽车在开动时,利用摩擦力作为动力;在刹车时,摩擦力作为阻力。如果从“没有摩擦力”的方向去想象,就要求学生要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认识“摩擦力”的目的。

二、实验设计的想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设计实验,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如何让学生充分想象,创造一个思维亮点,进而组织一个清晰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怎么把“电流做功”这个不直观的现象真切地显现出来?这需要学生对电流做功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有积极的想象。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文中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反应内能的增加,从而体现电流做功的多少。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想象别的现象也能体现出电流做功的多少。

例如: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图中两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电阻较大。实验时,该同学想把两段金属丝串联接入电路。①请你用笔画线作导线,帮他完成电路。②此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_体现出来的。③这样连接不是探究电热与_是否有关。④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A瓶的气球大于B瓶上的气球,这表明_。

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局限于课文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在上面考题中,学生不能想象出电热的多少怎么体现,就不知道气球作用是什么,第②、④小题的得分率就不高。

在探究“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温度是否有关”时,由于磁场是看不见的,在运用“转换法”研究时,有些学生不能想象出“怎么体现磁性的强弱”。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突出“设计的思路”,改变温度,观察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是否变化,从而判断磁铁磁性强弱是否变化,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笔者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其一,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如何在受力情况下,让学生完成实验思路的设计。其二,在进行实验中,如果实验的顺序颠倒,第一次,让滑块在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第二次,让滑块在比较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第三次,让滑块在粗糙的木板上运动,这会有什么结果呢?有的学生没有想象或不会想象出实验的结果。

再如,福州市质检题31.(4分)现有下列器材:一只已知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一台电压表、电源(电压未知)、一个开关、足量的导线。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要求:(1)(2分)在右侧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2分)简述实验过程并用已知量和测出量表示Rx。

一般学生只会用完整的伏安法测电阻,对不完整伏安法的想象力非常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完整的伏安法,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引导画图:①没有电流表,根据电路特点,只能画什么电路图;②电压表和什么器材配合使用,可以测出电流;③电压表可以多次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组织一个清晰的过程。

三、器材使用的设计想象

在“空气的力量”一节中,气压计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器材,沪科版课文的最后一段,利用气压计判断当地的海拔高度。这个问题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但这是器材的反向使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想象的很好案例。

再如教学密度计的使用,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器材,笔者让学生设计使用密度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鸡蛋是固体。怎么创造一个没有经历过的思维亮点,实现测量固体密度?一些学生的设计思路是把几个鸡蛋打在烧杯中,再用密度计测量,这就偏离了问题的方向。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画图。①根据所画图中鸡蛋的位置和悬浮的位置在相同高度,引导学生想象出“要利用鸡蛋的悬浮”;②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再在图中添加一些食盐。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鸡蛋悬浮”的亮点,从而组织语言,展现一个清晰的实验设计的过程。

四、物理量和图片的记忆想象

初中课文中的物理量较多,学生对物理量和单位的记忆经常会混淆,例如:机械效率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只是强调η 和物体重力等有关,且物重越大,η 就越大,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如果把机械效率的大小和公交车上乘客人数对公交车使用效率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想象“公交车上人数越大,公交车使用的效率越高”,就很容易解决η 和物重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课文中近视和远视图形,有的学生分不清楚,教师一般在授课中强调: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的是近视眼,等等。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想象转移,比如,教师引申“现在的激光手术把近视眼的晶状体切薄,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学生就从单一记忆转变为科技想象,一看见厚的晶状体,就想象到激光技术,就知道是近视眼。

总之,现在的物理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文,要用发展的眼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新时期培养出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生活科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08-02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贯彻全新的理念,实行创新的素质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科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然而科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科学走向生活,让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同样也可以是通俗的。科学的“生活性”恰似一座拱桥,能够拉近科学与我们的距离。这其实就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如何开展科学生活化教学呢?

下面笔者就用科学“生活化”的观点,谈谈一些课堂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经验”,感受科学存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要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最终实现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科学,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在八年级上《水的浮力》教学时,可从学生游泳的经历入手,提问:矿泉水瓶靠什么浮在水面?接着提示:想想夏天游泳时人的感受,会游泳的学生马上想到:在水中感受到水对人有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足以让他们浮在水面而不会下沉。然后,教师可以提问这是什么力?学生根据他们的经历会回答是浮力,教师此时可指出矿泉水瓶也是靠水的浮力浮在水面的。然后教师可出示浮在水面的乒乓球,以及沉在水底的石块,询问这两个物体在水中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对于乒乓球受到浮力作用学生马上就能回答,而对石块是否受到浮力学生不能马上作答,此时教师可提示:在水中搬石块重还是在空中搬石块重?根据自己的经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时再问: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石块却沉在水底?此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了,他们已经有了学习新的知识的动力,这样不仅可以顺利进入新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研究生活的好习惯。

二、捕捉“生活素材”,增强科学意识。

初中里的科学知识是整个科学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部分,应是生活中的科学,是学生“自己的科学”。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现实世界才是科学教学的丰富源泉。任何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都可成为他们的学习内容。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对科学教材进行充实、重组。

例如,在七年级上《物质的酸碱性》这堂课时,我事先准备一些水果,如柠檬、香蕉、苹果、桔子、梨等,还从家里带来油、盐、酱、醋、肥皂、洗发水等家庭用品。开始上课时,我客气地拿出各种水果让同学们品尝,学生很是惊讶,上课还能吃到水果?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一位同学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品尝起来,事后请他们说说自己品尝水果后的感觉,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体会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一地使用教材内容和实验仪器会制约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而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素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科学课堂。

科学以探究为核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

科学教师可根据科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科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家庭电路》这节时,我是这样做的:本来因为光线较弱教室里的灯一直都亮着,当学习到用电器时,我故意把断路器悄悄的断开了,灯灭了,学生很奇怪。于是我请一位同学帮我重新插好插头,可是灯还是没有亮起来。我说:“谁能把这灯的故障找出来?”这下学生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有的说可能是灯的接触不好,有的说可能是插头没插好,有的说可能停电了……然后请学生上台逐一验证假设终于找到了真正原因,学生很高兴。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四、解决“生活问题”,体会科学乐趣。

在科学课上,教师将生活问题和生活实践充实进来,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再加上分析研究的是大家都熟悉的生活问题,学生间的交流话题增多,思路打开,情感体验也丰富,彼此间容易产生相互影响,往往会有“触类旁通”之感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探究,激发了求知欲望,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刚好是上午第一节课,我一进教室就展开调查:早餐吃了吗?学生分组回答后,我当即取出刚从食堂买来的两个肉包子,并倒上一杯开水,请未吃早餐的两位同学把这两个肉包吃下去。当他们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后,我突然抛出问题:肉包中有哪些营养素?肉包现在“旅游”到何处了?它们是如何“旅游”的呢?此问如导火索,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教室里顿时引起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板书:肉包子的消化与吸收?尤其是问号画得很大,而且是彩色的。于是学生情绪高涨地围绕这个主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小结时我将“肉包子”三个字改成了“食物”,就结束了本节课。因为学生已能自主地将“肉包子”换成“菜包”、“萝卜包”,进而是其他任何食物,无须教师再多言了。

五、组织“生活实践”,体验科学价值。

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不应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更广阔的天地。能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才是教师与学生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科学的生动体现。

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拓展创新视野。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并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让学生感知科学的实用性,最终实现生活走向科学,科学走向社会。

例如,在中考复习阶段,可以让学生以家中常用的电冰箱为例,要求学生从物理(声、光、热、力、电)、化学、生物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探究活动,并写出小论文,然后评比出最佳探究家,予以隆重表彰。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既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又使学生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明白了电冰箱是众多科学知识的集合体,它包含了物态变化、能量转化、噪声产生、自动控制电路、电功率、微生物滋生、生物呼吸、食品的储存等知识点,增强了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第4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对于化学,其中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如常见元素符号以及化合价、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等。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我们有一段经典的简语“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或者总结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都可以很清晰地说明该实验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再如,笔者把总结出“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冰水混合物不是混合物”的物质分类的反例,简化为“物质分类的三个不是”或“物质分类的三不”。在2011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对酸碱的性质要求如下: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在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酸碱的目标要求为: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可见对于酸和碱的性质的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并能简单应用酸碱的性质,可以把它们的性质总结为“酸五碱四余一”,即酸有五条通性,而可溶性的碱有四条共性,难溶的碱只有一条性质。

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的物理内容变阻器这一节为例,其中的“滑动变阻器有效长度的改变与阻值大小的关系”的教学是个难点,《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上要求:“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对应的教参指出:在教学中要在电流的“路径”上突破教学难点,搞清电流的路径便可理解“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教学可以使用教科书上的图,让学生分析,当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灯的亮度如何变化?提示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讲透了,学生也听懂了,应用的时候却糊涂了的情形。学生不是不会分析,而是他们在过长的分析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判断滑动变阻器下端的接线方向及滑片的移动方向与阻值大小之间的关系,笔者给出了口诀:“左左小,右右小,左右大,右左大。”其含义为:当滑动变阻器的下端接线柱接在左边,且滑片向左移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当滑动变阻器的下端接线柱接在右边,且滑片向右移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当滑动变阻器的下端接线柱接在左边,且滑片向右移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当滑动变阻器的下端接线柱接在右边,且滑片向左移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它又可简化为“小同大异”的简语,即当接线方向与滑片移动方向相同时,阻值变小;当接线方向与滑片移动方向不相同时,阻值变大。这一口诀或简语的使用,无疑会使学生判断的速度大大提高。

在对初中生物血液循环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具体内容目标为: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想当然地以为所有的动脉中流动脉血,所有的静脉中流静脉血,而如果利用简语联想法就很能容易纠正这个错误的认识。我们可以简化为:“肺动非动,肺静非静,主动才是动,腔静才是静。”即可以明确地阐述出主动脉中流动脉血,上下腔静脉中流静脉血,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的关系。

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科学的地理部分,关于日界线有两个知识点:一是环球旅行时,钟点的变化;二是跨越日界线时,日期的变化。在《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对区时和日界线的具体内容目标描述为:“了解世界上不同时区的区时。知道日界线两侧不同日期的规定。”尽管这两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在应用中却比较容易混淆。凝练的简语这时候又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第1个知识点可以详细表述为:在环球旅行中,自西向东,每穿越一个时区就要把钟表向前拨动一个小时,反之,自东向西穿越时区,要把钟表往回拨。用简语联想法就可以简化为“东加西减”。课本对于日界线的第二个知识点的描述也只有一句话:“当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日期要减去一天。”学生在课堂上是能理解的,在应用时却往往容易出错。如果将这一知识点简化为“减东西”,利用谐音并加以联想的简语联想法,就可以快速判断日期的增减与越过日界线的关系。

第5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1 “梦的教材”让学生飞

浙教版科学新教材以生为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需,符合学习需要理论.更关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认识简单机械》一节中,一是内容丰富.从工厂车间到施工工地,从生产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到构成人体的骨胳,都包含着杠杆的知识.二是形式多样.有读图、讨论、活动和思考等,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联系实际紧密.将平常接触到的开瓶器、垃圾桶、指甲剪等都呈现出来,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且各章节均有不同的优点,如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6页中的读图,笔者用了三次读图.一次读图,叫学生找出已学习过的地球和太阳,然后以它们为基准点展开,否定“地心说”,建立“日心说”;二次读图,找太阳和其它行星的共同特点(会转,同向转,近共面);三次读图,从计算器“复位”引出“逆向思维”,然后叫学生大胆想象,这个“家族”原来曾是怎样的?这样的教材使学生思维活跃,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和理性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结论是要证据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这么丰富内涵的教材,应该有一套优秀的作业与之相配.可遗憾的是作业题的质量跟不上,导致老师和学生埋怨起教材.如:浮力一节作业,八年级科学上册作业本A第11页第10题第二小题的计算,它涉及同方向上的三个力,因初中删除了合力知识点,故此题显得较难.再有,作业本中有些答案难些或不好回答的就写一个“略”字.还有,答案有问题的.如九年级科学上册作业本A第32页第9题中的第(2)小题:“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_______.”参考答案竟是费力.我们知道运用斜面是为了省力的,怎么变成费力了呢.可能编者的意图是此费力而非彼费力,那何不用少省力这答案.诚然,这些内容会让学生飞,笔者称它们为“梦的教材”,即“梦的教材”让学生魂飞.

2 “梦的教材”让老师飞

科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担子最重的是教师.因为,教材进行了重新洗牌.教龄越长的越难适应,并且年长的比年轻的教师花时间更多一些.通常采用办法:一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相互拜师结对;二是参加上级组织的合科培训;三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理、化、生各学科的练习;四是老师通过参加优质课等业务比赛脱颖而出.在此过程中,老师的知识增长了,方法多样了,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新教材丰富和充实了教师的头脑,使老师赶上了时代的脚步.笔者打个比喻,用大米只可煮米饭,但当将大米碾成粉后,就可以做糕、汤圆等各式各样的点心.教材也是如此,老师没仔细去研究时,只能照本宣科;一旦深入研究就会产生出好多种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新教材真能让老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学能力突飞猛进.遗憾的是理、化、生合科后,老师也都成为科学老师,获奖的人数大幅减少,那可是精英.但是,笔者仔细研读教材时发现,由于教材是合科的,或许编者只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忽略了一些科学严谨因素,这样的教材也会让老师飞.如: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节,教材第113页图3-78中呈现出四幅图.是叫学生根据能量转化的顺序,将四幅图串联成一个能量转化的故事.题材新型是毋庸置疑的,但笔者始终不明白,第二幅图女孩子进食,是怎样将其能转化为第四幅图中的男孩子骑车的?!教材编的意图是这人不分男女的,可这里是要学生串联成故事,是相当难吧.又如:九年级科学上册《食物与摄食》一节,教材第118页的活动,目的是测出质量均为1克的花生仁、大米及牛肉干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哪个多,然后说明能量的多少.可步骤8中是这样叙述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分别富含脂肪、糖类和蛋白质.通过实验,你认为哪种营养成分所含的热量更高?刚前一章学过,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在此怎么变成状态量了呢?!再如:八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35页图2-4的文字说明是:“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图中表示的意思是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这个括号能说明得了吗?!是否把它改成“空气各成分(体积分数)”更好呢.这些教材真的会让老师飞,学生当然也会跟着飞.

3 “梦的教材”让家长飞

实施浙教版科学新课程,最忙的是家长.因为减负,教师就必须精选题目,这样导致了学生作业量大大减少.家长看到自己子女早就完成了作业,于是担心孩子会浪费时间或跟不上,然后就去书店为子女购买辅导用书.同时,有些家长还忙着请家教.正是学校减负家长补!家长这两种做法显然都是不对的.因为老师减掉的作业都是一些机械重复的、没有思考性的及不作教学要求的题目.再则,现在书店里辅导书成堆,有些相似到几乎全等,更有些题目或答案错误百出,难些的题目答案基本上是略.这样的教辅资料做了也是白做.不过有些家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假若物理专业老师教科学的,家长会去请一个化学专业的来补.当今社会是一人读书全家陪同,这样给学生加负也是弊大于利的.也许可算是新教材暴露出的弱点吧.

再则,现在有些章节的教材,对老师的要求过高,不确定性的内容太多,家长们自然很难看懂.过去的教材学生落下了一节,他们自己也能轻松补上.而新教材中有些内容,如果学生落下一节,他们就算叫父母陪读,也很难跟上.因此,他们只能选择了上述糟糕的办法,而更糟的是家长只能请到不是老师的老师辅导.看来新教材已经吸引了家长,可这也要有难度的把握,最好也能让家长们参与教学,达到学校教学社会化,可别难到让家长飞走.

4 “梦的教材”让学校飞

科学的合科教学,节省了课时,减少了学生学习理、化、生的时间,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教材中负有大量的反映当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心花怒放.不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每年的学业评价就好象一架天平,社会各界人士时刻在关注着中考评价这架天平的倾向.因此,学校不得不为这门功课花更多的时间或增加课时而违背课程计划(因科学科目的考试分值太高了).再则,这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更是因为高考的试卷是形合实分的.因此,高中有些学校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物理、化学、生物各科的学习,学校在高一特安排一个月时间将初中科学所学的知识点分成理、化、生.新教材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满足了全体学生义务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初中和高中学校为了考试(中考、高考)而又不得不走回头路的烦恼.甚至高校也为培养合格的合科老师而设置专业,此教材真让学校跟着学生一起飞.

5 “梦的教材”让自己飞

第6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本学期的工作将结束,回首半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是时候该写工作总结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八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2020范文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八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1与学生们相处的一年时间里,我始终把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作为努力的目标,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很平淡,但却很充实,确实有及时总结的必要,因为班主任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不断进步。下面,我就谈谈我本学年的具体工作和具体做法。

在考虑对学生的要求之前,我先确定好对自己的要求: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尽量公平对待学生,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认为只有具备这几点,班主任的教育才有说服力。

确定好对自己的要求后,我又制定了对学生的要求。

一、狠抓习惯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作为班主任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学年我重点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习惯:1、培养学生的惜时习惯。2、上好每一节课。要求每一节课都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遵守纪律。要求学生要放得开,收得住。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3、强化自习纪律。要求学生必须安安静静的上自习,不准说话,确保自习的质量。

二、严抓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对班级的看法和学生本身对班级的凝聚力。可以说,一个班级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那么这个班级洽谈室要走向失败。

三、创和谐班级

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为此我还策划了很多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都交给学生们自己组织安排,既锻炼了能力,又给班级带来了活力,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四、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1)学生有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学生在家里学习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几个同学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老师很难知道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就是知道,也难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和学生家长多谈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让学生家长也了解一下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2)召开家长会。这一学期学校召开了家长会。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要求每一位家长切实做好这一青春期的教育,和孩子一起平稳的过渡到初三,家长们受益匪浅。我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了一封信,一方面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得与失,另一方面和家长说说心里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孩子们用真诚打动了父母,使他们真的走近了,使他们真的沟通了,家长对我也越来越信任了,家里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工作的事情,我们有很多的交流,这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家长会及时地让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在校情况,互通有无,方便了班主任思想工作,加强了班级管理。

五、服从学校大局的安排,扩大我班在学校的影响

每一年,学校都会给各个班级安排各种各样的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如果不能够服从学校的领导,那么一个学校将会乱作一团。作为班主任,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布置地各种工作,并且能够完满地完成任务。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利用一切的机会扩大我们班在学校的影响,同时也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为班级争得荣誉,树立班级形象的心理素质。如在元旦文艺汇演中,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在校运动会中,我们班获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平时学校老师的公开课,借班上课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班……这一些,都表明了我们班在学校的影响力。这些活动,无形当中也提高了我们班的班级凝聚力,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士气,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团结友爱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一学年不懈的努力,班级工作卓有成效,良好的班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

经过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八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2又到了这个时候,每到这个时间我就会有些惆怅。因为经过了两年,我教的学生们终于都到了这最后冲刺的时候了。看到他们一个个都成长为现在这样优秀的初中生我也非常的欣慰。但是想到他们很快就要离开,我就又感到不舍。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而且还是一名班主任,我任何时候都不能为同学们的成长而感到悲伤。我应该打起精神,尽好这最后一年的身为他们班主任的职责,然后笑着送他们离开。

下学期就是紧张的初三了,为了能够通过好的高中的分数线,老师和学生们都在紧张的工作学习,我身为班主任也要有些紧张感。在这里我写下在初二下学期的工作总结,要在初三的时候将初二这一年的不足都改正不足,还要在这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的初二下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身为班级的数学老师,我一直都是认为自主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平时的教学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先由我出一些题目,让同学们边预习边做。等到上课时将知识点和公式讲解一遍,再让同学们看看自己的题目,然后再收上来批改。在学习这条路上,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是最好的方法。经过了这么久的授“渔”,大部分同学都能跟的上这样的学习,但还有少部分的问题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玩乐的时候了。需要在对现状的认知上在好好的引导他们。

二、生活方面

初中开始已经是住宿生活了,经过了这两年的适应,同学们现在也都是懂得规矩的人了。在平时大部分都规规矩矩的没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偶尔的晚上就寝方面收到了很多宿管老师的投诉,说我们的班级的学生有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会聊天吵闹。这也是需要教导给他们的关于责任心的问题。

但是在班级的荣誉感上他们都做的非常好,在今年的运动会上,我们班每个人都积极的报名,对于没能报名的同学也都在比赛的会场为同学们加油打气。在运动会中最高还拿下了第x名的奖项。

三、总结

今年的工作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同学们都在积极地为班级做出贡献,都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有了不错的进步。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管理好我们的班级,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中能有更大的突破。

八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3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各有千秋,要想把他们组织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树立班级目标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哪来动力?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我提出既能振奋学习精神又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奋斗目标。本学期初,我班在总结前一学年成绩的基础上,同学们一致立下铮铮誓言: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目标的确立无疑对学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结合平时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立下班训:团结、进取、勤奋、奉献。号召大家必须团结一致,刻苦学习,为班级争光做贡献。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实际上,他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期末各科考试总成绩都超过其他班。

二、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1、健全、完善评估机制,实施科学管理,促进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常规管理是一种变动管理为相对稳定的静态管理式。严格班集体的常规管理,是提高班级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因而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让学生在各项评比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做到取长补短。为较好地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在班内开展规范评比活动,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用量化的形式进行管理。我在班内开展五面小红旗的比赛,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划分为五大块,将量化的结果即时反映出来,做到天天记、周周比、月月评。每月评选个人和小队,在班内设立越为奖,使好的学生和后进生得到被认同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促进了良好的班风形成。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教室里创设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我叫班干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醒目地写上一句名言:我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这也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目标,为了明天的好生活发奋学习,这个目标使学生信服。在这个大目标下每个学生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在内心深处,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他们就能够提高自己的读书欲望,自动自发地进行学习。同时我还在黑板的两侧分别写上奋斗两个字,让这两个字时时刻刻激励着同学们的学习;其次,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要求班干下早操之后和晚修之前一到教室第一步就是拿出书来读,所有的班干部、同学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会使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惊异地安静下来,其它陆续来的同学会受到前面同学的影响,对别人的行动感到一股无言的压力,也就是利用用功学生本身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最后,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接受和承受教师的。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群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很多班主任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你们班是不是没有后进生,怎么没见过你带调皮生到政教处?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是笑而不回答。我相信不管是怎样的班级都会有问题生,何况我们是平行班。一些班主任在学生发生问题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找解决的办法。我认为在学生发生问题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们,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情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家长。常言说得好: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对于调皮捣乱的学生,需要有耐心,要长期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四、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

学生有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学生在家里学习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老师很难知道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就是知道,也难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和学生家长多谈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让学生家长也了解一下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八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4一学期以来,我本着关爱学生,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班务工作任务。现将本人本学期班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好班干部。

班干部是一个集体的灵魂,在班级工作的双边活动中,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师生互相沟通的桥梁,他们在学生中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如班长杨霄、副班长纪委光等,堪称学生的楷模,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因此,我要求班队干部无论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还要求他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还要细心观察班里同学的细微变化及时向老师反映。像宿舍李晓杰、高宏远总是及时地向我反映同学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使很多事情做到了防微杜渐。我还定期召开班队干部会议,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小干部们都能认真负责,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二、建立班级管理体系。

为了建立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我建立了班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并每星期评比出优秀干部及先进小组,先进个人。本学期由吕艳华同学负责卫生工作,该生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她的负责下,本学期我班的卫生工作做得特别好,一直是年级最整洁的。她本人期末也一致被同学评为“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分层管理、班风班纪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三、搞好班容班貌班风班纪建设。

按领导要求搞好班风班纪建设,4班班风定为“努力、创新、活泼、上进”。全体同学都努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班风内容,班纪为之好转。原来不太讲卫生的个别同学,在师生的共同帮助下,也知道了要把自己弄得整洁大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搞好班容班貌布置,同学自己设计制作学习园地,定期出好了黑板报,尤其是“七一”节,同学们把黑板报布置得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四、上好班会、晨会课。

我努力组织好每一节班会、晨会课,力争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一学期来,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涉及理想、道德、安全等方面,全班学生踊跃发言,为班级出谋献策,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班队活动课也有声有色。在教师组织了一次团队会后,每周班会由团队委组织,团员队员参与的热情很高,也纷纷向班干部同学提出下一次团队活动的建议,都盼望着下一次班会的到来。提高班会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逐步培养了他们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积极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学期来,我对学生进行了普访。形式不一,如到家家访,打电话,写信给家长,通过努力,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在教育学生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屈柏松同学,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很消沉,显得无精打采,成绩也开始退步,找他谈话又不愿意说。通过到家家访,得知他父母正闹离婚。找到症结后,我一方面做他父母的工作,一方面告诉他要以学业为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从这一段阴影中走了出来,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活泼向上的学生。

六、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平日里,不但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我也注意去观察他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某个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我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做到每周一次主题安全教育晨会,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体育课,都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随意离开集体自己活动或不听指挥,遇到他人生病、遇险等,要及时报告老师。并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救电话。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队活动、活动课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不卫生的水和饮料,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不定期的对学生的物品进行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

4、家校联系,保障安全。

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表格,我始终时刻携带着,随时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强调家长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认识到:“安全第一”。学生意识到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总之,一个学期来,我对班级基本功抓得较扎实,整个班级呈现出一积极好学、乐观向上的氛围,深受科任教师的欣赏。但是,在工作中还有不够的地方需不断改进、加强。

八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四班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应本着教书育人、热爱学生的原则,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对班级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八年级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成长的一个过渡期,学生思想动态较大,成绩分化已经基本形成,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的发展,本学期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思想教育在先

八年级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哥们义气、从众心理强,自我约束能力弱,所以,我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奋发向上,团结集体。本学期搬回形势大多采用的是主题班会的形式,有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组织班会并带动学生踊跃发言,而班主任我只是作为一名听众,在班会期间,我本着只听不说的原则观看到班会结束,这样,学生大多数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班会的最后,我会对本次班会组织者与参与者进行评价,并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就本次班会中的观点进行归纳,并对错误观点以及学生没有认清的地方有的放矢的讲解。除班会时间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或学生的空余时间及时处理班级问题。

二、班委班风建设始终如一

对于班委的选举,我采用的是竞聘上岗,先自我推荐,然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选举,一套好的班干部团队对班级班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选举之后,我会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并在班级中树立班干部的形象,是班干部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护,这样形成一套有战斗力的团队,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为强化班风建设,本班实行每周量化积分评比制度。首先,将班级分成均衡的十三个小组,每小组设立正、副组长各一名,对本组进行管理,根据上课、作业、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加减分,周五进行赏罚,针对本周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使学生时刻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此外,为形成学生能够自我管理的局面,我班每日设立一名值日班长,对当日进行管理和记录,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够达到互管的目的。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是班级达到较好的状态和环境,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八年级是初中生涯的过渡,要么跌倒、要么快跑,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思想教育是根本,只有内在的改变才能让学生彻底变化;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取代的,火车跑的快,要靠车头带,班级尖子生的培养常抓不懈。我班卓鸿飞、傅龙、郭芹芳的带动对班级中间生和后进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赞美会在这个特殊时期起到更为强劲的效果。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时常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关爱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中,添加适当的催化剂,会使学生的头脑更灵活,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本学期课外活动较多,到北校看樱花、图片展、拔河比赛、篮球联赛、赚钱体验、红歌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无不让我历历在目,活动中,我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激情,更多的是感动,是无形的但能量巨大的团结,在活动中形成团结的习惯,感受班级的温馨,使班集体形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相信这是孩子们在本学期收获知识以外的的财富。

第7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1】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七年级八年级共八个班生物课,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认真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周例会,从不缺勤。

二、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从今年这届八年级开始改用人教版教材,这就需要我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把握三维目标教学。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

认真实施学校推行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本学期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业务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及时组织教研活动,对学校实施的以学定教,巩固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交流探讨,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其它方面

除紧张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参与学校的英语竞赛监考等工作,有人可能认为做一个科任教师太清闲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充实了。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在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抓实教研工作,组织好生物实验教学。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2】

初一上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做为一名年轻教师,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改善我的教学方法。课前认真备课,积极从网上、报刊上搜索各种相关知识,努力使课堂知识能够联系实际,使学生有主观上的印象,更利于他们记忆,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讲课时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重难点要着重讲,因为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所以要教师帮助他们理解一些比较难的东西,通常我会努力找一些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或在电视报纸里都见过的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一开始他们对某一知识点都不知所以然,一举例后他们都开始恍然大悟,我也感到比较舒心。学生能够学会知识,这是老师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平时我喜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通常是上完课后,还有中午放学去车站的路上同行的学生也很多,他们也很愿意和我说说自己学习上的事,还有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今天中午我和两个七年级八班的学生一起走的,我记得她俩这次期终考试考得不是很好,我就询问她们原因,有一个女孩告诉我她比较喜欢数学,对生物只有一点点兴趣,我就乘机教育他们要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自己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确实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做为学生有些东西是你必须去学的,并不是每个人他做的事都是他感兴趣的。看着她们并没有多大反应,我又接着说,就像你的父母他们也不喜欢洗衣服啊,但是这是必须做的啊,她们终于呵呵笑出了声,并且表示赞同。我又继续说初中阶段是不能太偏科的,每门都要兼顾到,她们表示同意我的说法,看来后面就要看她们是否真的想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愿意付出努力了。我会进一步关注她们的学习情况,并且试着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并且关注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实施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巧设情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力争使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得到发展。生物一定要注重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尽量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注重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生物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实验学科,在课堂中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为教育事业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125班的生物课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由于七年级学生才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对生物还比较陌生,因此我在学期开始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认真制定计划,注重课堂内容的兴趣性,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生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去进行教学,对于个别差生,能利用课间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生物学》老师,明白现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8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科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注意问题

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积极,才会在科学问题的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有新发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分析、钻研教材,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能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去探究。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所以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并保持激昂的情绪,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能进入探究者的角色。

[案例1]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磁生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入:用已拆下的玩具汽车的电动机、小风扇、小灯泡等器材组成一个演示装置,问同学们:“你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学生感到好奇:“没有电源怎么能使其亮起来呢?”于是我就让一个身材高大男生上台吹动小风扇,小灯泡“意外地”亮了起来。再问:“没有电源也会使灯泡发光吗?”“真的没有电源吗?”再让学生分析、讨论,在兴奋、激动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利用实验这一有利因素,教师可以创设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一方面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概念、规律,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来。

2.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由本质,一步步地进入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这样,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质和量,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使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案例2]在复习课中,探究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三者混合废液成分时,如果直接让学生猜想,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数同学猜想结果一定是无序的。于是我先问:“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的溶液可能有哪些溶质?分小组讨论回答。”这一猜想对初三同学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根据学生的猜想的结果又问:“若在它们反应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发现出现浑浊现象,那么,哪种猜想结果得到了证实?”答:“氯化钠与碳酸钠!”再问:“加入石灰水后的混合液中除水外,又有哪些物质呢?”一步紧扣一步的探究,既降低了学生思维台阶,又增进了学生探究能力。

由于问题常常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梯度,这就需要注意问题之间的排列要有层次感,提问环环相扣,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应当由易入难,逐步深入。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阶梯式的问题提问,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在充分思考了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之后,学生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点,可以设计出实验步骤。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忘记,过一段时间即使部分忘了,还可以自己推理出来。这种渐进性的问题讨论,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创设矛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具有形形的知识与经验,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是清晰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创设矛盾性情境。学生的学习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凭经验想当然的错误,事后一旦发现结论与事实相悖,就会迫切地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错误点,寻找学生知识建构的支点,创设能激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

[案例3]在八年级科学光合作用一节中,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条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我引导学生做了“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实验,学生很容易地得出了上述的结论。此时我又拿出了一根镁条,问镁条能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同学们齐口回答:不会。但实验结果表明: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了起来。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困惑:镁条怎么会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此时我及时抓住机会提问:“是不是前面的结论错了?”而后又启发学生思考: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什么?这与前面讲的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分析,学生终于得出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参加。这种燃烧的定义狭窄,教师和学生及时总结出燃烧更宽泛的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教师可通过创设矛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先“碰壁”,再引起认知上的冲突,当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自觉解决冲突的任务,从而达到认知新的平衡,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灵动的。

4.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设疑、引思、探究,可使学生对科学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科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自然,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4]在《动物的食物与摄食》一节中,我通过展示姚明和刘翔在运动场中奔跑的情境问:“姚明、刘翔在奔跑时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入新课,学生自然联系从食物中来,再展示常见食物图片,问:“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物质?”……

我就这样从生活例子入手,一步步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视频动画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联想和思考。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交流、分析、归纳,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进一步提升了科学素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知识出发,要合乎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不要过难过深,须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并且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因内容而异,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的问题要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针对性,如果问题提得过于笼统,情境没有反映问题的实质,学生就会觉得一片茫然,无所适从,这样的问题只会降低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科学性,应防止为了说明问题而导致创设的情境违反科学性。

2.创设的问题要体现适度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所谓适度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广度,但仍可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合作、交流就可以把问题解决。用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更能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过难就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可能会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应当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探索潜能尽可能最大化。

3.创设的问题要体现发散性和延续性的统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是学生用“是,不是”、“对,不对”就能回答解决的。要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须言而不能”的境界,处于思维活动状态(即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同时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持续不断地驱动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探索,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某一环节闪亮一下。

4.创设的问题要体现真实性和新颖性的统一。

创设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实际意义,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而不只是虚构的问题,创设的问题最理想的是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提取,从学生所关心的时事问题出发,从新闻的生活场景中抽取出学习的任务,这样的问题情境更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当然要避免为了新颖性而违反了真实性,这反而违反科学性原则,对学生进一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创设科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科学老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关注生活问题,努力创设各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尝试用他们的发现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金河.情感――科学学科有效性教学的抓手.中学理科,2008,(6).

[2]吴菁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中学教学参考,2009,(4).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

第9篇:八年级科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课堂效率;国民素质;传统教育

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而现代科学教育观则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从强调科学知识内容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的科学观,――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实践谈谈当前我们该如何遵循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教”字上巧妙构思,创造学生认同的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他们的认同感,唤起他们探究的兴趣。把切入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意外发现――观察灯丝经凸透镜成不同的像;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不同像应满足什么条件;

信息快递――告知学生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应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探究同物距凸透镜成像情况;

小结与交流――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这样安排有以下不足:这样的情境抛开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感到意外;限于实验条件只能教师演示,学生无法动手。在学生未知影响凸透镜成像因素时,无法提出“物距、焦距、像距应满足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在学生未知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时,无法用控释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

改进:复习回顾――平面镜成像,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做一做――用凸透镜观察老师;

提出问题――通过凸透镜观察文字和老师所成的像为什么会不同;

信息快递――学生自学物距和像距;

体验1:将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在一起,使它们离开箭头相同的距离,通过凸透镜分别观察大小相同的两个箭头,你有何发现?

体验2:用一个凸透镜由近及远来观察上图中任一箭头,你有何发现?

归纳:影响成像性质的因素有哪些?(物距,焦距)

问题:如何研究不同物距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

优点:从“平面镜成像,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两个已经做过的活动出发,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而且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不同,凸显了比较的思想方法。两个体验让学生感知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凸透镜的成像,为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做了铺垫,把抽象的因素具体化,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关注了对探究思维方法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焦距不变改变物距可以改变成像的性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这样的“做”不仅动了手而且动了脑,有思维的深度。

二、在“做”字上深入研究,有序地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目前,教师普遍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但对呈现方式思考不够。教师的讲授往往效率低下,而学生实实在在地做探究简单易行且效果出奇的好。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其效果大相径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决定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师而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先做再思考。

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如能做的实验教师用课件来模拟效果就大打折扣。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

例如“浮力”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活动――1.浸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会怎样?2.空中拉着的氢气球,放手后会怎样?

讨论――什么力使乒乓球和氢气球升起?这个力是谁施加的?这些问题起点不高,思维含量却不少。

讨论――下列情形,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由动态的学生活动跳转到理性的思维,为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架设了桥梁。

三、在“学”字上细化设计,把散乱的知识有机联系连贯

一线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一样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越学差异越大。究其原因是好的学生善于有机地学,善于把知识点串联起来。

在物态变化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开始的单个的物态变化没问题,物态变化多了就越学越乱。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有机地去学,教会学生去把知识串起来。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有疑问?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能越过液态直接发生转化?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如果把教师演示实验(酒精灯加热观察碘的物态变化)改成学生分组探究(用热水加热观察碘的物态变化),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原实验稍有不慎会出现碘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熔化过程,而导致实验失败。改进后的实验,不会出现碘的熔化,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与创新(以生为本)。而且可以查碘的熔点,和热水的温度相比较,回顾晶体熔化的条件,可以发现在此温度下碘不可能熔化。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2)演示实验改进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效果一定好于教师演示效果。(3)原方案仅仅是实验探究,而改进后的方案将体现为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研究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学生归纳升华、凝华概念,学生的话语权得到体现。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问题导入法。

教师:什么是电压?什么是电阻?

学生: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由此可得,电流与电压、电阻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陶行知先生“教做学合一”的思想我们可以这样做,情境:如图7所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使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吗?(动脑+动手)

问题:在刚才完成的实验中,你有何发现?由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观察+动脑)

学生: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减小而增大。(动口)

按照认知规律创设活动情境,设置有效问题,不仅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有效途径,还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晶岩.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