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时代范文

信息化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时代

第1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关键词: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04-01

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正发生着飞速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信息漫天飞舞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或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背后,更多的却是竞争。而这一切竞争的后台便是知识与科技。因此,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能力成为现代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决定性砝码。所以,信息化时代对学习模式的探讨是必要的。

1信息化时代学习模式改变的原因

在学习模式中,包括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师、媒体四要素,这些要素的改变决定了学习模式发展的方向。将这些原因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1.1 主观上,当属人文思想的改变

(1)人们的信息观念在改变。

信息中包含着学习者渴望的学习内容,信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引起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重视。

(2)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等,其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已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1.2 客观上,有三方面原因

(1)信息大爆炸。

信息来源广,表现形式多样,教育信息资源丰富。

(2)信息传播途径—— 媒体的发展。

媒体正经历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体的延伸。尤其是在网络化的推动下,使“千里眼”、“顺风耳”不再是神话。而多媒体整和应用于教育更使现代学习者如虎添翼。

(3)信息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教育信息资源如此丰富,如果不合理的应用,势必造成混乱,所以,如何对信息加以分类、整理、检索将是教师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在学习模式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社会的信息化改变原有传统的学习模式

信息化对传统学习模式产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教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下面分述对学习模式各要素的影响。

2.1 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简单接受和吸收,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的转变。

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表现在从知识本位转移到以能力本位。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换,知识的获取只是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和获得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学习过程的最根本目的。

(2)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环境,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自主和协作学习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2 教师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课本知识传授者、课件制作者,转变为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组合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3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制作课件和对课件的展示,而是强调建构出一种理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集合教学的评价管理、教学资源的呈现和组织以及各种认知工具的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学习,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3信息化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学习者一项必须的基本素质,当前迫切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但作为一项教育发展目标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又必须经过比较充分的研究、论证与实践检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了传统学习当中,新兴的学习模式更是建立在信息发展的基础上的.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人。因为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总之新一代学习者必须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8(100).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第2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船舶检验;现状;未来

1.信息化时代背景

当前世界正在全球开展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实现。这种革命性不仅会改变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将通过改变社会的通讯和传播结构而催生出一个新时代、新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了社会的主要财富,信息知识流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情报源成了新的权力源。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将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平等化,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必将带来全新的格局。

信息科技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下去的助推剂,船舶检验同样如此。船舶检验具体是指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检验、审核以及鉴定的总称。船舶检验的最终目的在于借助对船舶及其相关设备的检验,促使船舶公司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船舶本身各方面技术性能良好,进而保障船舶的运营安全,同时避免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单就船舶检验工作角度而言,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使船舶检验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从而使船舶各方面表现出信息活动特征;最后,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在此进展中,信息、知识正在以系统的方式被应用于变革物质资源,正在替代劳动成为国民生产中“附加值”的源泉。

2.船舶检验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对船舶安全检查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概念,具体是指由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规则的规定程序和要求,对船舶的技术状况、船员的配备情况以及适任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借此来督促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员和经营者以及船舶检验与发证机构等有效执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我国加入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船舶检验按照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制造检验、船级检验、法定检验、公证检验四种类型。其中,制造检验是指验船机构对新建造的船舶,从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到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和试航,直至相关船舶证书签发为止;船级检验是指按照船级社的技术标准和验船规范对船舶的整体技术性能以及各个方面进行检验,合格后签发船级证书;法定检验是指按照国家法令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船舶进行检验并签发船舶法定证书;公证检验是指船级社根据客户发出的申请,指派有资质的验船师对申请检验的项目进行的一种客观技术证明。当前的船舶检验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2.1船检机构内部管理不顺,不能适应船舶发展及新的管理要求

某些地方船舶检验机构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的原因,使得地方省级船检机构对市、县机构管理力度不够,力不从心,对检验问题的处理不到位。这直接影响了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船检质量体系和船检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阻碍了地方船检的发展。

2.2低质量船舶大量存在,不适应日益提高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在当前的船舶检验管理中,低质量船舶还在不断出现,数量还不少,并船舶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增加了人命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的风险,破坏了稳定的水上航运安全形势。

2.3检验机构人员适应情况不能满足船舶发展的需求

水网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近两年造船量和船舶保有量大幅度增加,造成验船人员数量一时难以适应造船发展的需要;部分非水网地区的船检机构,验船人员少,适任人员证书等级低,结构不合理,难以达到资质要求。这些问题己经不适应造船工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前的船舶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4船检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船舶工业的发展

当前,船检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法规还不适应有些船舶的实际情况,不能适应航运发展,完善法规建设的需求很大。

3.信息化助推船舶检验跨越式发展

目前船舶检验工作仍处于成长期,仍具有技术、资本、市场等比较优势,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状况也处于良好的状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船舶企业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当前的信息化助推船舶检验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促使验船质量检查步入新的常态化。从2000年开始,每年开展的船舶检验质量专项检查和验船质量监督活动,促进了船检质量进一步提高。多年来,海事局组织开展了以客船为主的营运船舶检验质量检查、建造船舶检验质量检查、新出厂船舶检验质量的检查等,摸清了船舶检验质量现状,掌握了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解决办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船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提升了船检管理水平。按照“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的海事发展要求,各船检机构加快了船检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国船舶技术资料信息库己初步建成,约14万艘船舶的技术数据录入船检数据库中心,并且这些数据己经能提供网上在线查询。中国船级社、广东、广西和江苏省船检局等机构结合各自特点,建立了船检信息管理系统,以此加强对检验发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船舶检验过程质量进行控制。船检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船检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未来的船舶检验对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船舶检验技术的核心,船舶检验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已成为船舶检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有效手段之一。为了牢固在国际船舶检验市场的优势地位,国外先进船舶检验企业正在以更大的投入发展“数字化船舶检验“,从CAX开始,逐步由实施CIMS、应用敏捷制造技术向组建“虚拟企业”方向发展形成了集船舶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测试与试验、管理和维护于一体的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支持系统,实现了船舶设计全数字化、船舶制造精益化和敏捷化、船舶管理精细化、船舶制造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船舶制造企业虚拟化,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这些国家,船舶检验业已成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信息密集的行业。因此,尽管其劳动力成本很高,但是仍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建立船检质量管理体系是提升船检质量、加强管理的有效手段,是长效管理的重要措施。船检机构应积极推进船检管理质量体系建设。

5.展望与未来

要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船舶检验必须脚踏实地,必须依托造船技术的全面进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转换,提高造船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率,坚定地走出一条以建设创新型船舶检验为核心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建设关系到船检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也是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对船舶检验工作的新要求。我国船检应尽快建成一个多功能、多信息、互联互通、与海事监督信息系统紧密集成、向社会提供船检管理服务的电子政务信息网,以实现船检工作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刘纪涛,谭胡波.在当前管理模式下做好船舶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之初探[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8).

第3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档案管理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脚步越来越快,随着计划生育对人口的逐渐控制,我国社会逐渐体现出一定的老龄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老年退休人群逐渐壮大,通常一个县级单位所管理的退休人员往往就可达数万人,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是否科学有效就决定了对档案的被管理群体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细致与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当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推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吸取这样的优秀资源,帮助自身的工作快速成长。

一、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

首先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笔者所在的通化市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其面对的管理对象通常都是以万为计数的,传统的企事业小单位的退休群体并不庞大,因此没有信息化的帮助也可以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在市级的单位来说,这样的工作往往复杂得多。利用信息化设备,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退休人员快速提供查询、咨询、资金等多方面服务。

其次,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档案管理单位提高对陈旧档案的管理效率。由于笔者所在的单位为针对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中心,其面对的常常是退休人员在过去工作期间所留下的学习、考察、培训、评比等多方面的资料与数据,甚至还有组织关系、业务考评、个人经历等众多的文字材料,这对于管理退休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在众多的手续办理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逐步体现老龄化现象的社会中,众多经济制度与单位性质的转移更改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众多的挑战,传统的纸质资料很容易受到库房空间、纸页老化等影响,加上人工查询的不变,管理工作变得非常繁重,加入信息化的设备与技术,管理单位可以传统资料进行真空、数字化等现代化处理,提高保存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极大地方便查询和调用。

最后,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对各类退休人员的服务质量,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养老金资金保障上总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防范工作,甚至还需要每年为退休人员办理资格的认证,这样的一系列保障工作都是耗时耗力的,有了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案,就可以节省众多的人力资源,通过对退休人员进行个人详细资料的采集就可以建立特定的数据库,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资料修改工作,甚至还可以加入质问、视频等更加先进的信息采集手段,全面保证个人信息的详细与安全,还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远程认证等便捷的管理方案,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二、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新思路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途径需要在思想和内容上进行全方面的创新,不仅在人员的素质上需要摒弃一些落后的理念,也需要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上不断进行学习更新,以优良的姿态和水平迎接信息化档案管理时代的到来。

(一)变管理为服务。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只是单纯的管理性工作,而不是服务性的工作,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几乎都是瞬间完成,因此人们对于渴求度与便捷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从自身出发,将传统的管理工作转变性质,将工作更多地转化为对客户的服务。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档案,尽可能地利用好对象的个人信息与数据资料,根据其特殊性来确定对象的服务档案,目前人们对与资料与信息的要求越来也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信息获取的速度上更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单位更需要将这类服务进行拓宽和提高,让管理服务朝着丰富化与社会化的方向前进。

(二)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面对枯燥的材料,如今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退休人员,提升服务的质量就需要将被动的管理与需求满足型工作转变为主动型的服务,例如将客户更新后的信息进行自动上传和修改,在信息需要更新时主动进行提示。另外档案管理单位还需要将服务延伸到对象的个人环境中,让客户能够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例如提供在线的数据库查询,个人信息的上传与修改,还有多种个性化的咨询与建议平台,这样就可以让客户主动享受到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

(三)变实体为虚拟。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档案资料管理并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大量的纸质材料,而是逐渐转变为无纸化的采集与操作,并且根据客户与管理的需求,个人资料的种类和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在对退休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传统的实体资料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逐渐变为虚拟的信息化资料形式,同时在对信息的分类上也可以摆脱传统的书架等实体方式,转为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系统,不仅便捷而且非常科学。还有在对资源的上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公众实体资料查阅方式,而是采用网络化信息的方式,将在线传输、检索等方式利用起来,实现公众对重要信息的共享,真正将档案工作做到信息化、网络化共享。

三、总结

总的来说,信息化时代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众多的生机与新思路,信息化的资源在为人们提供众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需求,将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不仅需要在软硬件上进行更新,还需要管理人员的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开发出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管理服务,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资源。

(作者:吉林省通化市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研究方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存金.探析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南京:金陵望(教育),2011(6):37.

[2]张鑫.刍议网络环境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新思路[J].长春:才智,2011(35):345.

[3]王慧.浅谈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J].北京:中国科技纵横,2011(7):115.

第4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背景;音乐教育;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提高重视度,并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复杂性特点,完善音乐课程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在促进音乐教育信息化时代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现状

第一,缺乏对信息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且教学观念有待创新。现阶段,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很多高校音乐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然以落后的教育和评价模式为主,没有根据信息化教育时代的相关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让音乐教育工作信息化时展同步进行。多数学校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未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而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背景下,出现课堂参与感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同时,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当中,对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作目标,缺乏合理设计,未能采用音乐教育的信息化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音乐能力,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内容的系统性训练,在发展学生音乐信息化素养和音乐技能方面存在不足。第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需要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加大对各种智能化设备和设施的投入,进而才能不断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问题,降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负担。目前,音乐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面临智能化教学课堂体系构建不完善的工作问题。学校在加大音乐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力度方面有待提升,未能根据音乐教育特殊性和教育资源丰富性的特点,完善相应的音乐教育设施和设备,对于音乐教育的信息化设备和资源配置不足,进而使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较低,没有有效发挥音乐信息化教学优势,推动音乐教育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比如,缺少计算机、录音设备等等,极大的制约和影响教学的进度,导致音乐教学效率降低。第三,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工作,还面临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的困境。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和讲授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复杂多样的音乐教育内容和理论知识,未能结合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需求,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培养。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发言和参与点评的机会较少,未能采用分组教学和合作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同时,在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技术,构建音乐教育教学平台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通过创建属于班级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实现音乐教育教学中与学生的网络互动。第四,开展立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当前音乐教育在开展中,未能根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开展基于音乐教育资源和音乐教育平台的一体化教学活动,而且在新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对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并且能够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极大丰富音乐教育资源、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等等。在音乐教育实践创新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并通过营造良好网络育人环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音乐鉴赏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打破传统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结合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进行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并根据智能化的网络资源,对音乐音像、图片、相关文本等资料进行有效使用,拓展学生学习和获取资料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的音乐学习中,更加直观的了解音乐教育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立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视觉信息和学习环境下,强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策略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必须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还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情操的培养需求,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和功能。首先,在转变教学观念中,需要积极注重教学思想的转变,同时,教师还要结合音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现状,对信息化的音乐教育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音乐教师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求,透彻地对信息技术进行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在未来音乐教育中,结合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合理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和活动设计等。其次,信息化环境背景下,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云储存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共享,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要合理通过信息技术和云储存技术,探索与挖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音乐教育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音乐平台,为学生收集带有图像、声音、文字的表现教学信息或音乐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魅力。最后,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需要加强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现阶段,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网络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力,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教案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将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具有开放性、智能化、多样化的特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技术,完善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和环境。一方面,在智能化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并且通过健全的录音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实现智能化教学课堂体系的构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正确认知。同时,在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视听能力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流行音乐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或者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流行音乐的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等知识分享给学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期间,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创作、利用信息技术收集音乐教育资源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帮助学生通过云储存技术和信息技术了解更多音乐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并且在平台的教学中构建视频公开课、系统专业理论与技法知识教学等课程,通过良好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网络教育资源与传统课堂教育资源的融合。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时展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育模式,可以为传统音乐教育课堂的改革工作提出新思路。并且在以学生为本的角度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实现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更好参与到音乐艺术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合理制作网络化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视频,向学生传播音乐教学知识和内容,同时,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视频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实践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另外,在多样化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定期通过公众号向学生分享音乐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并且积极搜索和挖掘网络音乐视频公开课程的教育资源,然后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完善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四)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育方式,可以为开展立体化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和基础。在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的优势,开展网络音乐会、网络音乐制作、网络音乐讨论等活动,并且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网络音乐会和网络音乐制作中,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同时,在音乐教育的视唱练习方面,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还需要通过开展网络视唱练习活动、音乐表演活动等,加强学生艺术情操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平板计算机和智能型手机,对网络化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并结合各种音乐教学设备和软件,提升音乐市场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适当的音乐表演活动和自主学习中,调节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自身的良好发展。另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可以采用开展声乐活动和乐团活动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还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和现代元素,以网络线上课程为主,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修养。

第5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文化景区的各类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数字化旅游文化景区建设作为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是信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化旅游文化景区建设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旅游文化景区的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安全应急系统等的基础设施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并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数据库、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它是由景区数字化技术、景区数字化业务模块以及景区数字化的应用服务三个方面组成的。

但是,如今的很多旅游文化景区建设依然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景区之间的等级、信息含量都难以匹配,协同营销很难实现,目前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主要停留在用其作为宣传工具和传播手段。

2、如今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近年来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化景区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初显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监测。虽然现在很多旅游文化景区已经实行了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票务系统等监测手段。但是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时游人总是很多,常常造成在某个景点内外拥挤不堪,这样往往导致旅游所带来的快乐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不但要实行有效地环境监测,还要进行科学地游客分流。

第二,景区管理自动化。旅游文化景区可以效仿威尼斯旅游智能卡的案例,将高峰时期的客流分流到旅游淡季。游客在出行前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智能卡”,在订购的过程中游客就可以了解旅游文化景区的游客数量、游客密度、旅游接待设施情况等,然后再决定出行时间。这样一来不仅方便景区管理也方便游客做出决策。

第三,景区安全防护。旅游文化景区的安全防护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景区特点进行景区安全保护。例如由山、海和石组合而成的旅游文化景区,不仅要对人文景观进行安全防护,还应该增加对湖边、海边和山上的巡逻。

第四,智能交通。很多旅游文化景区目前还是使用人工操作的电瓶车,一旦人流多起来很容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进而降低了旅游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智能交通作为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3、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旅游文化景区环境监测与景区管理一体化。如今大部分的旅游文化景区主要是依靠加强员工的优质服务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力求以细节化的服务为游客创造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游玩氛围。但这并不能满足景区内游人越来越多的现象,而且往往是很多游客都聚在一个景点内,造成交通拥挤,而另一些景点却只有几个人游览。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威尼斯旅游智能卡”的案例,将高峰时期的客流分流到旅游淡;可每隔几个小时更新旅游的预定量和入园人数;为了游客观光的舒适度,还应规定每天游客的上限人数。游客在出行前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订智能卡,决定出行时间。此外,游客在申请到“智能卡”后可以得到一系列在南山旅游的优惠,对大多数消费者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旅游文化景区就可以通过对智能卡发行数量来有效控制游客的数量。

第二,加强建设旅游文化景区安全系统。如今旅游文化景区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是以景区的景点为重点保护对象,而对一些游人少涉及但危险的地带却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如湖边、海边和山上。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安全防护。一方面可以减少上山下海的入口并增加电子监控,集中对这些入口进行输入管理,把握这些游客的行踪;另一方面可以在山上和沙滩上等危险处安装电子警报,及时阻止不安全行为。旅游文化景区原有的安全防护系统侧重于防,而应急系统侧重于治,所以要双管齐下防治结合,防治一体,共同构建南山景区的安全系统。

第6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一、信息化时代特点

信息化时代是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后提出来的,其主要的象征是计算机,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目的是对知识的创造和开发。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过渡到信息化时代。这种跨度,是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重大改革[1]。时代的改变,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将以往的以体力和机械为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转变成为了以智能为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化社会更多的是运用计算机、通讯设备[2]。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将产生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知识形成一整套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的创造和信息系统的革新最终让人们真正的从生存劳动中摆脱出来。

二、信息化时代中职会计专业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技术对中职会计专业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方便,让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新的提高。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也给我国的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新课改的转型,中职会计专业将以会计电子化,自动化和全球化为根本发展目标。信息化时代,就是要将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由于我国各行各业对会计专业的工作人员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必将要以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会计人才为培养的标准。中职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会计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会计问题的解决能力,更要让中职学生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软件技术和硬件设施,通过高效准确的对大量会计信息问题的处理和分析,更好的获取有价值的会计知识。

(二)会计创新对中职会计专业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已经成为了会计专业课程创新的首要动力。中职会计专业的创新是将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增添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获取以往所不能达到的潜在能力,它将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新课改下,从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的现状来看,创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局限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必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要让中职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被社会所用。信息时代下,我国各城市的会计行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重视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深度了解,从而增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并可以有效解决会计电算化一直以来存在的孤岛现象,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开看,我国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这将对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化时代中职会计专业建设对策

(一)加强中职会计教育硬件建设

只有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硬件建设才能更好的创建一个高效,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建设基础的硬件条件。例如运用信息技术的设施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实操锻炼;加强建设远程教育设施,让学生通过远程网络教学对会计中的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让学生可以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更大范围的了解掌握会计相关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建设中职学校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让学生通过更方便快捷的途径获取相关会计专业信息,从而让学生在中职学校更好的通过信息网络化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二)加强中职会计教育软件建设

根据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中职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点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的软件建设:首先,教师应该加快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结合到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两者途径摆脱原始的教学方式,将会计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创造出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学习到的中职会计知识应用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以培养中职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为基本,进行教学的改革。教师建立重知识更重能力的教学目标[3]。让学生在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掌握会计知识,提高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时代下,会计专业充满了趣味,让乏味的会计学科变的生动有趣。最后,更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的学习。

第7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国内网民的数量已达到6.88亿,18-24岁的网民占到总数量的38.6%,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宽泛,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便利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特征

(一)德育主题的自主性。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学生的道德呈现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征。互联网是人们基于自己的需要自觉形成的,每个人即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人们必须确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

(二)德育内容的开放性。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化时代的道德呈现道德意识、理念及行为之间的冲突、碰撞及融合的特征。德育内容的开放性在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任何事物都能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存在。

(三)德育过程的多元性。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化时代的道德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现实中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但是信息化时代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除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外,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信息和交流的网络论坛。为了实现与学生及时、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可针对性地建立学习和交流的网路论坛,教师不仅可以在线教学内容,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互动,满足师生双方的沟通。具体来说,要从满足下述需求方面进行:第一,思政教育理论学习内容。教师可将思政教育内容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时期的重大政治、实时事件,教师可及时将这些内容上传到论坛提供给学生,采取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减少召集学生分发资料的不便,给师生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第二,思政教育信息的公开。高校辅导员工作面多而广,传统的口头通知、班会等管理方式远不能满足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信息化平台上这些信息不仅能及时、快捷地信息,还能避免由于忽视信息传播的情况。学生只要登录网络论坛,就能及时得到通知。第三,思政教育的师生在线互动。传统的思政教育比较重视和强调师生的思想灌输,师生面对面的信息传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畏惧的状况,从而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在线平台能有效避免这种问题,让学生的心理接受出现一个缓冲期,同时虚拟网络的交流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在网络交流平台可将思政教育内容以一种大学生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了解,可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信息化的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便捷性,对学生的各种材料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随时调阅及打印,不仅减少了教师在纸质文档中的查阅之苦,也能实现轻松备份,有效防止和避免学生信息的丢失。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及高速检索,完全克服了传统模式的不足。

(三)建立学生干部的信息化队伍。学生干部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通常素质都比较高,学生干部都是从学生群体中选择出来的,是被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因此学生干部的观点、思想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建立一支学生干部的信息化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信息化队伍的建立必须要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选择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加入队伍。其次,要不定期进行培训,采取各种教育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演练等,提高学生干部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激发学生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高校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信息化时代,高校除了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时代搭建思政工作的网络平台,为师生双方的交流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流的欲望,将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8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一、信息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塑造与不断重构;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构成与不断拓展;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由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构成:其中知识层面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能力层面包括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素质层面包括教师对教育的信仰、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时代新特色,要求教师学习信息化知识,培养信息能力和提升信息素养。信息化知识主要指教师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而掌握的信息理论与方法、教育信息技术及产品的知识。信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信息检索、收集、加工能力以及对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力。信息素养是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各方面的集合体,它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环节。

2.信息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专业发展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与信息化的关系”,并要求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强调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的高低,而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就必须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除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之外,各专业教师都应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上除了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向信息化层面深入。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面临的困难

为了顺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新趋势,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加强信息化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但是教师在信息化能力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首先,高职教师队伍中,如国贸专业、财会专业等很多专业的教师中大多数没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的展开,即使学校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软、硬件设备,实现了资源数字化,教师运用于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另一种显性的困难是由于教师平时教学负担比较重,教学、科研、班主任工作等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学习信息技术。而传统的教师进修培训要求教师集中某一段时间在培训地学习,放弃手边的工作,来到其他城市进修。出于时间、经济上的考虑,很多教师会选择放弃进修机会。除此以外,有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不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始终坚持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师自己教学主导的地位。

三、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开展“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方式保障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进修培训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进修提升学历,如在职读硕、博士,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教师一方面在专业上系统地学习提高,另一方面也不耽误学校的教学工作。各类短期培训能够让教师与同行之间互相切磋,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修养,如江苏省教育厅每年都有许多针对高职教师的国培和省培项目。另外高职教师通过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除上述传统进修培训外,借助网络技术,高职教师可以进行线上培训。线上培训是指教师通过学习网络上的专业拓展项目,在线课程,网络研讨等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如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每年都有各类网络培训;其网站上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和教学论坛等内容为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另外,因培训而结识的各高职院校同专业教师组成QQ群,微信群等,群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专业方面的讨论学习,资源分型,共同取得进步。网络的普及性使线上培训突破时空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这种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能展开的泛在学习使教师避免了传统培训的耗时费力和舟车劳顿。

2.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高职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室共同备课,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积极参加同行听课,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方法;定期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化课堂教学成为一大趋势,高职教师要学会适应多媒体教学场所,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学会使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另外,高职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促进专业发展。教育部于2010年举办了首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教学大赛,并在2014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明确要求“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的运用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水平。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该校在 2014年和 2015年江苏省级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均取得不俗成绩,各位参赛教师在赛后能坚持开展信息化教学,并在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中发挥带动作用,已成长为该校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各个学校提交的参赛作品都是信息化教学的成果,教育主管部门把这些优秀成果放到公共服务平台,供各高职院校观察、学习,为其他高职院校的老师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3.申报科研、教改课题,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开展课题的研究同样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对课题的研究,课题的所有参与人必须学习、补充、扩展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相关领域的知识,展开对比研究,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析,最后解决这些问题。以沙洲职业工学院2013年申报的江苏省教改立项课题―泛在学习环境下高职服务外包英语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研究为例,在2013年到2016年的三年多时间内,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泛在学习理论,教学模式以及资源库建设的研究文献;到服务外包企业调研分析岗位设置及对英语应用的要求;结合MCLA教学方法和CDIO方法,探索了新型服务外包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出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师生学习和运用的服务外包英语资源库。课题组成员组成团队分工合作,定期汇报各自的进展,交流学习心得,开阔了眼界,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科研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所有参与人员在课题研究期间发表的论文明显增多,课堂教学能力也大幅提高。如果高职中青年教师都能够积极申报课题,在课题研究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都将得到很大提高。

第9篇:信息化时代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技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39-0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对秘书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快速通过传统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亦要求其能通过博客、微博等新型渠道获得所需信息。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紧抓文秘工作特点,以培养自身迅速处理信息和应急能力,并着重自身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以架设好上级领导部门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信息化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特点分析

秘书是国有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管理和领导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开展以及决策、管理等,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秘书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不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亦具有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国企文秘工作的服务性

国企文秘工作的服务性特点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最显著的特点,亦是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基本属性,具体是指,国有企业秘书工作的本质是为领导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也即指,在国有企业秘书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处理日常事务,如整理会议笔记、文档归类等,还是上级领导要求的临时授意事项,如组织和安排临时会议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上级领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所做的前期服务性工作。

(二)国企文秘工作的综合性

综合性亦是国企文秘工作的显著性特征,归根结底是因为,文秘工作本就是一项较为烦琐的工作,其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扮演着办事员、计划员以及接待员等方面的角色,亦扮演着参谋员等多种角色,以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如小到接打电话、草拟稿件等,大道组织活动等,在领导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系着领导与下级、其它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性。

(三)国企文明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性是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国企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21世纪,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首先获得了商机;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决策质量和效率则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文秘工作必须要保持高效率性,以协助领导者做好决策和领导工作,掌握商业先机,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国企文秘工作的辅

辅是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基础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的主要工作作用之一就是为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相应的辅助和参谋,以协助领导做出更加理性、全面的决策,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秘书在参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切勿擅离职守,逾越职权,要在自身的权限内为领导者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者是意见。

二、国企文秘工作特点要求下所需的工作技能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企文秘工作特点的分析,为满足现代化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文秘工作技能:

(一)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以起到良好的桥梁沟通作用

国企文秘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推动企业上下级以及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于其在实际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应用自身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要点总结和提炼,以保障文稿内容的流畅性和重点的突出性,确保企业内部上下级以及企业之间在正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实现纤细的对称性,双方各自的意图都能得到明确的表达,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交流,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起到良好的纽带作用

国有企业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中,作为企业领导的辅助者,其不可避免的要组织一些会议或者是传达一些指示。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便于起到较好的纽带性作用,既要保障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的传入各职能能部门中,亦要确保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以及工作效果、执行力等相关信息能及时反馈到管理和领导层,并协助领导者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便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进行的高效性。

(三)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以做好日常事务工作

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较多的会议文稿整理、发言稿拟写以及统计等相关文字性工作,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技术。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如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以及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以保障其各项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辅助和服务企业领导者。

(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维持企业良好的秩序

国有企业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有必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有时还必须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如组织临时会议、接待临时重要人物等。因此,国有企业秘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以便于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内准备相关材料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领导提供及时的参考建议;此外,国有企业秘书还必须具备较为到位的事务处理能力,以便于在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谨慎高效以及精益求精,更好的为企业领导者服务,真正彰显参谋职能。

(五)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以实现对高度密集信息的有效识别

信息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密集是21世纪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以便于其在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加工和利用,并整理得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为上级领导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为实现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对相关信息的满足和需求,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不断强化自身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提高自身信息管理能力,以便于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广泛的企业现象中捕捉到本企业所需的专业信息,为领导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二是加强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选择、预测、处理以及应用五方面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提高文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文秘工作具有服务性、综合性、高效性以及辅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国企文秘工作的特点要求下,国有企业秘书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各项工作技能,以保障各项事务处理和问题解决的高效性,积极履行其各项工作职能,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和辅助,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的理性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陈红.信息化发展时代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及技能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2]梁爽.浅论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文秘工作特点[J].企业研究,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