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煤矿企业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企业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企业文化论文

第1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煤矿

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煤矿企业在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煤炭企业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据统计so%是由于矿工的安全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也就是由于人的失误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煤矿行业的特色,本质要求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近两年来平煤股份十矿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管理新思路,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安全理念,把“以人为本,本质安全”确立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基层各单位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该矿安全工作的根本好转。

一、安全文化的作用

1.1安全文化塑造安全生产力历史证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流,人类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都是由相应的文化培育成的。正是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理解安全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出“伤亡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这一观念的深刻涵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安全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规范。总之,没有具备现代安全文化素质的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力,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1.2安全文化的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安全的责任和安全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机制;③使企业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企业生产,安全第一。而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领下进行。平煤股份十矿在屡次血的教训中深刻明白了这一道理,在全体员工中确立和培育安全文化成为各级人员的共识。

二、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活动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2.1健全制度,创新思路,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下大决心去抓,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该矿创新思路,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为指导思想,提出“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理念,在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连续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采取电视、广播、宣传专栏,井口板报、活动简报、挂图、彩旗、分发安全知识小册以及在矿区显著的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在作业场所设置安全劝导牌、警语牌、提示牌等各种手段、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在井口、区队学习室、家属区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安全用语,亲情嘱托等宣传牌板,扩大宣传面;三是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特点,制作安全警句牌板,悬挂在会议室、井下工作地点等,营造氛围,让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

2.2重视区队、班组安全文化,做到点面结合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区队安全文化是执行层。要结合区队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在全矿井的安全文化共同愿景下,结合本区队的特点,制定出本团队安全文化共同目标,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这是区队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其主要任务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层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从区队管理入手,在生产、安全、经营以及区队建设等方面提炼出安全管理理念,用于指导班组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

班组安全文化是最基层、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作用点是班组的每一个成员,其文化建设不如全矿井、区队那么全面系统,但其产生的功效都远远大于它们。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就是文化建设的无形体现,最终在班组内形式交流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的工作态度。:

第2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由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而且还要兼顾软硬件的基本设备,因此,这对档案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档案人才的要求。大部分企业档案从业人员认为只是简单利用计算机软件将企业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并保管好就达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了。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档案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水平出现层次化、多样化的特点;档案从业人员大多不是专业院校毕业,所以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教育,很多档案人员都是参加在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对于计算机信息化知识更是匮乏,所以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知从何下手;还出现一人多岗、一身多职等情况。这都无法满足构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有些企业领导层不重视档案工作,不能清晰的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只注重企业生产技术性人才的培训,忽略了档案工作者的学习培训,不能通过企业渠道或其他培训方式,让企业档案人员参加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或与兄弟单位的学习交流活动,为其提供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二、煤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所谓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是依靠现代化档案人才及现代信息技术两大资源,共同完成。因此,我们要建立创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勇于克服建设中所出现的因素,有序的推进煤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是服务和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而档案信息化充分发挥了这一效果。当今信息化的新时代对档案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档案专业知识,还要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职业技能需求。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及档案人员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要对企业内部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进行配合协调支持。同时,我们档案从业人员也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与时俱进,传统的墨守成规早已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主动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档案工作方法。

(二)建立完善管理奖罚机制,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企业不仅要根据《档案法》及《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奖罚机制的建设,它是从根本上调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奖罚机制能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档案从业人员的行为朝符合企业需求方向发展,是规范企业档案人员行为和激励档案人员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古语有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企业应该不仅注重物质利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对其自身价值和努力的承认。所以在奖罚机制的作用下,它对企业日常运作,对档案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将会产生极大的调动作用。

第3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摘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于煤炭企业,安全更是“天字号”工程。煤矿企业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实践证明,煤矿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本文阐述了当前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一、前言

煤矿企业因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受瓦斯、煤尘、水、火、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煤矿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70%的事故是由于矿工的安全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的。由于体制的因素,煤矿企业步入市场的时间较短,与规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处于初步的阶段。实践证明,煤矿企业通过探索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和稳步前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抓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本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和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煤矿安全文化是从属于安全文化大概念之下的一个子概念,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长期结合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产物。其具体内涵是指在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思想意识、安全作风、安全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物质技术条件的总称。目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理念、方法等手段,对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影响和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保证实现安全生产。

二、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安全文化认识不足

一些煤矿领导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安全标准意识淡漠,管理不够,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工作是搞形式、走过场,舍不得在安全标准化准备上投入资金、整改隐患,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文化所追求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

(二)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创建煤矿安全文化时,没有从管理体制上综合研究安全文化建设。好多煤矿仍然沿用几十年前的业务技术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安全管理理念落后,仍然采用经验管理为主导的模式,缺乏激励机制与协调机制,对安全目标管理与安全培训的重视与投入不够,安全管理体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改变。

(三)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不充分

一些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或者外请专家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由于对安全文化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对人本管理、战略管理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没有根据企业人文和环境特点,科学系统的研究和策划企业安全文化,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在职工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四)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脱节

很多煤矿把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交给煤矿党委或党支部管理负责,政治色彩浓重,他们把安全文化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看待,只注重政治性,未融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去,不注重生产实际性,不是为了提高生产绩效而进行文化建设,从而导致生产和技术脱节,降低了生产绩效,没有对煤矿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1.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墙报、宣传栏、警示语等各种手段进行大力宣传动员工作,在矿区广播站设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栏,开设《安全理念宣传专栏》《安全文化每日谈》《安全文化宣传图片》等多个宣传栏目,建立事故展览室,向矿区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宣传。

2.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和竞赛活动,在举办文体活动中穿插一些能体现关于安全知识的项目,开展安全知识抢答活动,也可直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或邀请受过处分的职工现身说教,以唤起共鸣。

3.充分发挥党、政、工、青、妇组织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要求每一位党员对所在的生产岗位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开展青年文明岗活动,提高青年职工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意识,自觉规范安全行为,在人的因素上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制度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融合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文化是制度的补充。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持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武器。首先,要完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要严谨科学、操作性强,才能对职工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因此,必须要充分调查研究,细化具体操作环节,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其落实的效果;其次,要使安全文化建设起到规范职工行为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要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做到安全文化建设、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此外,要对各类事故一查到底,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惩戒前人,警示后人,使职工深刻懂得依法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为煤矿员工创造一个本质安全化环境,这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综观多年来我省煤炭系统的安全状况说明,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越差的煤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条件较好的煤矿,事故发生的频率就越低。创造这种环境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要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抓好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落实工作,建立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合理性与实施的严格性,狠抓矿井质量标准化和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化工作,搞好井下现场文明生产使职工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干正规活;二是要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技术进步,严格按规定提取科技经费,设立科技进步基金。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仅可以提高效率,也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四)强化安全技术业务教育和培训

由于我国煤矿几十年来的管理模式和用工制度,造成了煤矿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以往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职工不会操作、不理解规程的含义,或者看不出险情发生的前兆,甚至缺乏处置安全隐患的方法,造成了更大的后果。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促进职工树立正确安全观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必备条件。具体培训方式有:

1.采取系统培训,即采取集中办班脱产轮训,组织职工对规范标准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试,使职工熟记安全理念,行为准则,掌握操作标准。

2.采取分层次的岗位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区分对象,各有侧重。对新工人要进行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对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侧重于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

3.示范引领,行为纠偏。主要是选拔优秀的现场班组长、工人技师作为“教练员”,对本班组职工进行训练。同时采取现场观摩的形式,对操作的重点步骤和关键环节进行现场实际演示,职工自查与互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4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四、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

第5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行为安全与安全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许多伤害事故是由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而不安全的行为则是由于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所引发。只有理清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并从提高安全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入手,才能使安全制度与生产实践更好地结合,增强安全制度的效果,最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行为安全研究的重点是员工的“不安全的行为”。在煤矿安全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因。但是员工的冒险行为反映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员工自身的行为错误。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发现,许多伤害事故是由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而不安全的行为则是由于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缺陷所引发。作为事故多发的中国煤炭行业,从行为安全研究入手,提高安全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使安全制度与生产实践更好地结合,最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从实践中看行为安全的重要性

在我国,煤炭行业的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其它行业。据国家安全监察局统计,每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10人以上的事故40起以上。2009年虽然有所减少,但依然发生1687起,死亡2535人。根据对统计结果的科学分析,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由以下因素引起,一是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企业组织程序、企业文化和规则等管理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人的行为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而在这些事故中,又有70%-80%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认为,在所有发生的事故中,有88%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发。在对现代工业企业事故的统计中,由人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事故大概占85%以上,在一些大型的事故中,比例也高达70%-80%。在我国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中,97.67%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引起。正因为行为安全如此重要,通过制度的力量对其进行制约才成为了必要。

2.行为安全与安全制度建设的关系

亚当斯在其因果连锁模型中认为,组织中的政策、规则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其中的政策规则归结起来即为煤矿企业的制度,实证结果也显示,制度因素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煤矿工人和管理者对制度因素的认知来看,二者都认为制度的健全程度、监督有效性以及制度执行力度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显著性影响。要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制度入手,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从监督方面来说,需要加大企业中监督人员的配置比例,增加其数量监督的频次,将煤矿的生产过程置于监督之下,从而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煤矿职工的行为安全,必然离不开制度建设,从行为安全研究入手设计与执行制度,可以增强安全制度的有效性,预防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员工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其违章的动力在哪里呢?研究发现,员工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自觉及时地进行利益判断,进而采取主观上认为完成工作任务代价比较小的行动。与遵章行为相比,违章行为是行为人所认为的代价比较小的行为。仔细分析煤矿工人违章行为及其后果,可以给违章者带来如下好处:一是金钱。由于一般是根据完成的任务量兑现金钱,容易造成职工冒进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心理满足感、幸福感和。有时部分员工会只是把违章作为一种发泄对企业不满的简单手段。三是时间与力气的节省,疲劳的恢复,这种情况一般在快下班时容易发生。四是便利。五是关爱、表扬、奖赏。在诱因理论中,一个人有某些行为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原因能满足这些动机。而违章行为,正好满足了职工获利的动力。尽管违章有诸如死亡、受伤、发现以后进行处罚等手段,但由于发生这些情况的概率比较低,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利益判断的结果还是违章的获利大于为此付出的风险,由此也造成了违章行为的屡禁不绝。

4.实践中保证安全制度有效性的思路措施

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控制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伤亡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因此,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需要从制度入手,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使职工的行为达到规范化要求,这才是提高安全制度有效性的关键。

4.1加大奖惩力度

通过奖惩手段,一方面抑制职工的违章动力,另一方面是鼓励职工遵章守纪。一要加大对遵章行为的经济回报奖励力度。并且对遵章行为的经济回报奖励力度远远大于对违章行为经济回报的奖励力度;二是加大对遵章行为的处罚力度。给矿井作业人员的违章惩罚力度越大,因为是负回报,其违章的动力也就越小。当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奖惩不能过头,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力度过大给矿井作业人员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提高了安全管理的代价与复杂性。

4.2加大监督力度

研究发现,在矿井实际操作中,违章行为效价具有即时性和累加性特征,行为成本具有迟滞性和一次性特征。与此相反,遵章行为效价具有迟滞性和一次性特征,成本具有即时性和累加性特征。这就使得违章行为的自然回报期望值大于遵章行为的自然回报期望值。这就是作业人员选择违章的动机。也导致违章行为具有自主性和经常性特征,给治理安全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有必要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力度,配置合适比例的安全监督员,或者在危险地带设置监控、加强对现场人员检查、声光提醒等手段,以便及时发现违章行为,使违章行为成本趋近于即时性,弱化违章作业人员对自然回报的期待。

4.3合理制定规章

研究发现,有些煤矿制订的规章过于苛刻,职工很难遵守。因为规章越苛刻,职工花费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就越多,因此需要把规章制订的更合理与人性。同时应该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应该体现对遵章行为的倾斜,加大遵章行为的效价,减小遵章行为的成本,或者加大遵章行为效价的累积性。比如,可以在制度中做出规定,对遵章行为设置科学的评判与监督程序,并及时通过收入、培训、晋升等激励措施给以鼓励,让作业人员对遵章的期待大于对违章的期待,从而遵章的动力更大。二是增大违章阻力,减小违章行为的效价,加大违章行为的成本或者加大违章行为成本的累积性。主要操作手段有,通过认知教育设计来提高个体对违章惩罚的认识;运用学习理论,利用事故案例加强学习,及时兑现处罚,增加违章成本;设置更为科学合理与人性化的制度,关心职工工作与生活;加大对违章指挥者的处罚。

实践证明:制度建设对于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文化管人,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

我国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安全与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头等重要的工作任务。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做好其它各项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以工程质量验收及文明生产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石,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来进行开展工作。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认识是确保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煤矿企业要想搞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就必须提高“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

1、提高工作面安全生产支护强度保障

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前提。为了加强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围绕本质安全型的质量标准化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各系统、各单位都要建立起严格的目标责任体系,把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一一分解,逐级落实到具体区队和班组个人当中,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环环紧扣的责任机制,提高工作的兑现率。

(1)矿井开采设计要做到设计合理、系统简单、易操作有利于生产,支护及断面能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的要求。

(2)坚持一次成巷的原则,提倡使用临时支护,杜绝空顶作业,防止顶板跨漏。改革支护工艺,锚网支护取代架棚支护,在降低支护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工作面支护强度,对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为采掘工作面达标奠定基础。

(3)采煤工作面狠抓现场管理,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工作面规程措施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4)机电系统上对电气设备及设施配套要求,保证采区变调所达到双回路供电,并执行相关的机电标准,机电设备必须有矿用本质安全型及隔爆标志,确保机电设备完好、无失爆,控制及减少因突然停电造成的瓦斯积聚事故。

(5)“一通三防”方面,要严格做到全矿工作面合理化配风,按设计数据供风量,达到供风要求。掘进头距工作面5m范围及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安设瓦斯、CO及温度探头,每班由瓦斯检查员不定时抽查工作面瓦斯情况,形成完整的监察、监控系统;掘进工作面上齐双风机、双电源,防止瓦斯积聚,对易发火煤层要提前做好防灭火工作,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

2、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企业文化可以兴安,安全文化必须先行,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实现快速发展。安全文化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改变员工的作风,确保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只有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及工程质量验收为前提,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使员工不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牢记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及验收标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干部员工自主抓安全、搞标准的良好氛围,煤矿企业就能实现全年无事故,安全增效益的目标。

3、提高新技术改善作业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的支护材料及开采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发展,综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逐渐取代了炮采及普采,锚网支护取代架棚支护及木支柱,从而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系数,减少了职工体能消耗,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4、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认知能力,促使各级干部了解到现场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差距。采取走出去取经学习,相互比对,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及设施集合自身情况吸收利用。企业内部集团公司每隔一定的时问要组织进行互相交叉检查,通过检查学习对方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设培训。自身建设要注意长远规划与短期建设相协调.既要制定本单位的长远规划同时要制定短期目标。要按季、按月、按旬制定标准化工作进度计划,有计划、分步骤的执行。计划进度要考虑不同单位、队组的实际情况,要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5、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安全意识

对人一生影响最深的不是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而是文化。煤矿企业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形成独特的安全文化内涵,得到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同,自觉地去遵守执行。

安全例会、班前安全教育、现场抽考培训、撰写安全论文、安全警句、定期出安全板报、安全标识、准军事化管理、开展每日一题教育、签定师徒合同、三违帮教、事故追查与处理、案例教育、开展安全讲座等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持续不断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会逐渐的影响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与行为受到约束,使他们自觉的遵章守纪,按标准要求干工作,做事情。

6、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与区队班组建设相结合

班组是煤矿的最基层,班组成员在作业中能否坚持标准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坚实的基础。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做到:①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②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督促班组成员干标准活,上标准岗的保证:③考核。安全标准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④方法。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不断创新教育形式:⑤班前班后,对重点岗位上的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针对安全薄弱环节.提建议。补措施,抓整改,提高班组安全意识:⑥行动硬。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做到奖惩兑现,使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优秀的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长,这不仅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而且还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

7、提高强化监督整体推进

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矿井质量标准化推进工作,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白天与夜间、日检与旬检、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出的问题给予曝光,定期对各区队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排名,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以此来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第7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基于对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分析和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十三个二级指标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全面有效的进行了安全文化测评。同时,依据评价体系,对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安全管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

自安全文化产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企业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从摸索到成熟,怎样的安全文化才更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于现有的安全文化该如何改进,都是人们需要迫切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调研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构建,量化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对其做出更加直观的评价,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找出企业安全文化架构不合理或有漏洞的部分,加以完善,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建议。

1安全文化的发展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一共分为4大发展阶段。最初人类对于安全观念是宿命论,行为方式属于被动承受。到17世纪末期,人们开始总结以往的经验,进行事后的补救,安全观念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全观念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以人、机、环境全面安全管理为特征的安全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全文化进入发展的第四阶段。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垂涎,人类对安全观念的认识进入了本质论阶段。人们开始主动的预测,防范安全事故,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1]。

1.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8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1986年切尔若贝利事故的报告》中。1991年,INSAG在报告中给出如下的安全文化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HSCASNI认为INSAG给出的安全文化的概念,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的成分。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促使效能的信任等[2]。”我国对于安全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等都对安全文化给出了定义,包括:《“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资料,以及曹琦、方东平、俞峰、罗云和傅贵等学者都曾给出过安全文化的定义,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分析大部分的定义得出,安全文化大都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元素:“关于安全的价值观、判断标准、能力、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人知、道德、制度、安全体系、精神、观念、物态、理念、思维程度等”。且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素养,实现人本安全。

1.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制度、硬件等具体措施不同,作为一种软科学,安全文化在预防安全事故等安全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3]。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创造企业安全文化形象和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和切实的安全行为准则,正确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使企业安全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安全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企业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完善和传播,为员工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从而影响决策者和管理者,影响企业员工对安全的态度和观念。2)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的重视作用,同时激励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3)安全文化的控制、约束作用。安全文化的控制、约束作用,体现在可见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不可见的意识约束两个方面,而后者更为主要。安全文化通过塑造企业员工正确的安全认知、深刻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安全重视程度、思维深度的加强,在企业员工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产生一种持续性的无形约束力。4)企业安全文化的凝聚作用。这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以及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得整个企业的运营更加高效,为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大的意义。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生产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供给问题。因此,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煤矿员工的人身健康、保证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推动了煤炭企业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4年1—9月底,平均每月发生较大安全事故3.2起,共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起。因此,煤炭安全问题仍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种煤炭事故中,安全责任事故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反应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素质不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的现状。因此,塑造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生产中的安全行为,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可以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文化的测评

安全文化的测评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具有两大重要意义。其一,安全文化测评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安全文化的测评,可以系统的分析和了解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其次,安全文化测评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通过安全文化的测评可以找到企业安全文化的优势和短板,以及企业安全文化的明确发展方向,从而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改进指明方向[4]。

2.1测评方法的选择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不能简单的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而应该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的分析,然后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最终能够全面、准确的对安全文化做出评价。本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计算,并分别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2.2评价原则

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普遍遵循的评价指标准则为SMART准则。SMART的解释为Spe⁃cific(特定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得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rackable(可跟踪的)。Specific(特定的):指标体系是指对所要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组成结构、构成要素进行客观性的描述。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针对评价的目的设定。Measurable(可测量的):指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有的评价指标,应该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被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定性的指标,也可以是定义明晰、详细的定性指标。Attainable(可得到的):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现实可操作性。对于无法获取或者获取需要付出无法承受代价的指标,应该选取近似的指标进行替代。Relevant(相关的):指标体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指标之间应具有其相关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指标体系是针对评价对象建立的,具有其本质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指标是对评价对象的详细描述,应该做到全面、准确、相互补充。Trackable(可跟踪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且无论什么评价,都需要对评价的效果进行跟踪和再评价,因此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其可跟踪性。本文根据这5项指标,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可信度。

2.3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建立

本文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安全文化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划分为4大范畴: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5]。基于此,本文建立4个一级指标: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图1)。并基于SMART原则,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出13个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且具有相当可信度的评价体系[6]。

2.3.1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内全部成员高度认同的安全方针、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承诺、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认知等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总和,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当前安全观念文化主要包括:科学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超前预防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安全观念文化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考虑。1)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入程度、在企业内部的认可程度,进而反映安全文化的合理性。优秀的安全文化会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和重视。主要可以通过:员工在生产活动中是否主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员工对于不安全生产行为是否会予以指出并纠正;员工是否积极主动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会议和座谈;员工对煤炭企业发生的事故原因的看法及态度等方面表现。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落实情况。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安全文化的产生是为了保障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因此,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只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时时刻刻将企业员工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管理层在做出决定时,是否切实考虑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以及企业目前的安全文化是否符合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3)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形象。安全文化形象指的是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一系列外在体现形式。这些外在的形象能够提醒员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能向员工灌输相应的安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安全目标和安全观念、企业对于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企业是否定期举办安全会议和活动等方面考虑。

2.3.2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安全责任落实状况。安全责任制是最根本的煤炭企业安全制度,也是其他各项安全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可以通过每项生产活动的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到具体的负责员工、是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安全责任检查,是否能够落实等方面进行考虑。2)安全执行情况。煤炭企业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普通员工的角度,考虑员工是否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从企业领导层的角度,领导者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并做出合理的安全决策。3)安全培训和指导。安全培训和指导虽然不能直观的对安全生产起到作用,但它通过丰富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认知,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主要体现为:员工是否熟练掌握应急自救技能、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是否定期举办安全会议和座谈。

2.3.3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煤炭企业遵循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条例、操作规程等。安全制度文化能对煤炭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包括以下3方面[7]。1)安全法律法规。考虑企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体现:在法制法规健全程度、煤炭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法制法规、员工法制态度是否端正。2)安全规章制度。其是企业制定的,为保证生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而形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现在:煤炭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熟悉情况及规章制度在生产中的执行情况。3)安全操作流程。主要考虑煤炭企业安全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完善,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对操作流程是否熟练掌握及其执行程度。4)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监察评比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主要考虑安全机制的健全程度和落实状况。

2.3.4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煤炭企业安全活动的条件、安全信息环境、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等安全文化物态载体的总和,是安全文化的具体的外在体现。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包含以下3点。1)安全生产设备。安全生产设备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备工具。包括安全生产的工具、仪器等。具体细化为:安全设施的配备是否完善、安全设施的实用性、以及是否有人定期维护。2)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检测装备、消防及应急装备等。主要考察: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是否完善、安全防护设备的实用性、以及是否有人定期维护。3)煤炭企业安全氛围。企业有形的安全文化氛围,包括煤炭企业的安全警示和安全文化传播。包括标志牌、警示、声光环境等。衡量标准是:企业安全标语、警示标语的宣传是否到位、生产现场是否匹配了足够的照明设备、是否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

3.1判断矩阵构造

AHP作为一个系统评价方法,根据某一确定的比较基准进行要素间的比较,采用9级比例标尺,具体标准见表1[8]。从评价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于能够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9级比例标尺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元素aij表示的是第i和第j因素的重要性之比。判断矩阵中aii=1,aij=1aji。

3.2重要度计算

本文使用方根法进行重要度的计算。一级判断指标: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j=1naij,3.3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即C.R.<0.1,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检验通过。同理,可以得出所有二级指标对相应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并采用逐层相乘的方法得到综合权重。具体结果见表3。

4结论

本文结合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出了一个含有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分别计算出了不同指标的权重值,为企业文化的综合评定提供了基础。指标中,综合权重占比最大的是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许多安全问题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端正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使得员工从根本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是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安全执行情况。说明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要注重实践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只有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落实安全理念,才能更为有效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排在第三位的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落实情况。体现了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的以企业员工为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构建时,除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还应该依据测评模型对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有重点的进行构建和调整。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需要反复的进行评价和修正。通过评价体系的测评,对企业安全文化做出评判并对比查找出其薄弱之处。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和完善,是完善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志扬.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

[2]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知识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熊家发,张乃平,侯振堂.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文化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4(8).

[4]徐磊,田水承.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煤矿安全,2009(3).

[5]裴文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河北:红旗出版社,2014.

[6]刘超,罗云.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权重赋值研究[J].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7]俞峰,杨成梧.煤矿安全文化的AHP—Fuzzy综合评价[J].中国煤炭,2005(11).

第8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一、引言

众所周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对企业决策及发展皆具有重大意义。煤炭企业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及前景不相匹配。在许多煤炭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中,重视战略制定而忽视战略执行,看重财务成果而忽视长远发展的现象比较突出。此外,随着社会上对于煤炭企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煤炭企业在承担企业公民行为方面面临着新的压力,这也要求煤炭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在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上有所体现,以回应社会各界的呼声,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以适应更长远的发展。所以,如何改进目前煤炭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煤炭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平衡计分卡(BSC)理论是绩效管理理论中两种前沿性的绩效测评理论。平衡计分卡关注实现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就这一点来看,它的引入恰恰可以用来解决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如何引导国有煤炭企业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煤炭企业科学管理和进一步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二、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所面临的行业特殊性

平衡计分卡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想。由于不同的行业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企业在引入平衡计分卡时没有重视行业差异性,而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势必会造成平衡计分卡与组织的愿景、战略脱节、与管理流程脱节。因此,煤炭企业业绩评价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之前,要首先分析行业特性,对常规的平衡计分卡做适当修改以适应本行业的现实状况。煤炭行业作为资源依赖性产业确实有其自有的行业特性:

(一)其绩效不仅关乎本企业的经营成败,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炭资源属于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民生产生活。长远来看,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第一能源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不会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煤炭企业首先要把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作为自身首要社会责任,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所以,这一特性也应该在企业绩效评价提醒中有所体现。

(二)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重生产轻治理的数量速度型道路。众所周知,煤炭的生产和利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影响,其中三废治理是煤矿生产首当其冲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煤炭开采与加工改变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赋存状态,造成了地面塌陷等地理地质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到了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这一特性也引发我们思考,煤炭企业的绩效指标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是否有必要同时关注其对于社会环境的责任。

(三)安全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成了煤炭行业的心头之痛,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形象。此外,劳资关系问题比较突出也是煤炭企业的特点之一。煤炭开采工作具有脏、苦、累、险的特点,相对恶劣的生产条件,复杂的员工结构,更需要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我们由此判断,把安全问题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四)销售方式和客户关系较为特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是生活必需品,其销售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此外,煤炭的销售主要依附于煤炭销售洽谈会,煤炭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策和大环境影响。对于某些煤炭企业而言,他们都有较固定的客户和需求,与客户的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通常情况下,煤炭企业必须先满足订单的需要,才可以向日常的零星客户提供临时销售业务,因此,尤其是到用煤旺季,往往会出现一些零散客户无法购买到相应煤炭产品的现象。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煤炭企业现有的业绩评价指标中极少会出现客户指标较难体现价值。

三、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煤炭企业有其典型的行业特色,这也给煤炭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每个煤炭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体制如何、经济效益好坏都有其现行的绩效评价标准,但是多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都不能很好地反映上文所述的行业特性以解决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所以我们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思想,针对煤炭企业设计一套系统均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着积极并深远的意义.

(一) 现在很多煤炭企业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体系是2006年4月7日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第14号令)和2006年9月12日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该评价体系是针对所有企业综合指定的,并不具有行业针对性。煤炭行业绩效具有上文中所述的各项特殊性,导致考核过程中指标不够有针对性。煤炭行业良莠不齐,从企业体制到规模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构建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二)近年来,煤炭企业受到不少关于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质疑。社会对于煤炭企业高绩效的期待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为社会提供煤炭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而是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做合格的企业公民。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回应社会各界的呼声在自己的绩效评价体系中个别增加了针对性的条款(如保护环境等),然而这些条款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足以很好地回应社会对于煤炭企业的要求。所以,构建一套标准统一、涵盖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企业也存在现实意义。

(三)现存的煤炭企业考核指标的普遍问题是:更多地关注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重视不足;重视当期绩效,而忽视了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因素;重视国家、政府等某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而对消费者、员工、社会公众等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呼声不够重视。这种种问题都体现了现存煤炭企业的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和均衡性,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平衡计分卡的强项。

(四)国内现有指标虽然多而泛,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有些不足。随着竞争市场的全球化,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提出了更为国际化的要求。所以,本指标体系中融合了一些国际通用指标(如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作为平衡计分卡中的二级指标来增加考核指标与国际接轨程度。

因此,本文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煤炭企业的行业特征对平衡积分卡常见的四个方面有所增减和改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煤炭企业的综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改良后的针对煤炭企业的平衡计分卡包括三个层面的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当前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四、煤炭企业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平衡记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经典的平衡记分卡主要从四个维度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评,分别是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成长维度。这四个维度分别包含了股东的财务要求,客户的需求,企业内部管理过程的要求和企业学习与成长方面的要求。每个层面大约有4-7个指标,一个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总数大约有25个。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主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考评,通过财务层面的考核,可以对企业的短期盈利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客户层维度主要是对从客户的视角对企业的表现进行考评,内容集中于客户所关心的问题,反映企业在市场中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大小;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主要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运行水平进行考核;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对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考评,客户层面和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考评指标体现的是企业的当前竞争能力,而学习与成长层面则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

本文设计的煤炭企业的平衡计分卡同样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维度、外部利益相关者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如下图所示:

(一)财务维度

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也无可避免的,煤炭企业也不例外。财务指标能够全面、综合地衡量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平衡计分卡里,其它几个方面的成果最终也必将反映在财务指标上。由此可见,财务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煤炭企业通常的重点关注点有三个:财务效益、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所以我们选择“年销售额”、“资产收益率”、“吨煤成本”、“会计年度资产负债率”、“会计年度逾期债务占债务总额的比重”五项作为该项维度的二级指标。“年销售额”和“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常用的经济性指标,对于煤炭企业也同样适用。煤炭企业是自然资源开采兼简单加工的生产型企业,产量和成本是保证经济效益的两大关注点,所以 “吨煤成本”也入围指标之列。此外,保证现金流稳定充足也是财务指标应重点监控的内容,在此考量之下,针对企业的债务情况也应设置相应的指标进行考察,所以我们选择“会计年度资产负债率”和“会计年度逾期债务占债务总额的比重”这两项。

(二)其他利益相关者维度

这里我们用其他利益相关者维度替代传统平衡计分卡中的客户维度。这是因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复杂过程,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博弈最终决定着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他利益相关者维度监控的是煤炭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所以该维度上我们把眼光集中在煤炭企业员工、商业伙伴、政府、环境资源和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员工方面,煤炭企业因为其资源依赖性和行业高危型等特点,一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忽视人的发展,并因此带来了外界对煤炭企业的一些负面印象。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特别选择了“安全设备完好率”、“百万吨死亡率”、“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落实情况”三个指标反映对企业员工的关注。商业伙伴方面,我们选择“吨煤价格稳定性”、“合作伙伴关系稳定性”、“遵纪守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情况”作为二级评价指标。政府方面,“依法纳税”和“解决就业”是企业历来就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中将这两项传统责任保留下来作为煤炭企业该项的主要考核指标。环境资源和社会方面,我们选取“煤矿回采率”、“环保支出费用额度”、“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落实情况”、“其他社会公益项目投入额度”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三)内部流程维度

要兼顾现如今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我们将重点关注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工艺改进能力三个方面。首先,生产效率是每个企业都很重视的方面,煤炭企业也不例外,我们选用通用“劳动生产率”进行测评。其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体现了指信息技术对煤炭企业生产、管理、技术与市场等职能的促进功能,我们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指标进行同行业比较评分得出评价。最后,工艺改进能力是指煤炭企业对生产技术的革新能力,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生产技术处于人工采掘向机械采掘的过度阶段,因此,工艺革新能力指标的设置具有现实性的意义,我们选择“综合开采设备使用率”和“设备投入占销售额百分比”两个指标来量化。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

该维度体现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在员工的开发发展、企业结构的设置和企业文化的引导三个层面保持关注。员工的发展是企业学习与成长的基础,同时,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也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所以我们结合煤炭企业公民行为指标中的“吨煤成本中培训成本所占的比例”来反映。企业结构的设置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比例”、“操作人员技能等级比例”两项指标来反映。企业文化的引导方面,通过“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这项量化指标和“企业文化鼓励创新程度”这项综合指标在同行业进行比较评分来反映。

通过以上指标梳理,最终得出完整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形成了一个经过改良的针对煤炭企业的平衡计分卡,如下表所示: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表

需要说明的是,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思想而非统一的评价标准。虽然本文是结合了煤炭企业的行业特性设计的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由于规模不同、体制不同、经营状况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各企业还是应该针对自身情况,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对上文的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进行斟酌,最终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永林,张朋朋.国有煤炭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构想和几点思考[J].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

[2]李明星,张同建.基于BSC的煤炭企业核心能力KPI体系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2010(10).

[3]杨中林,汤鹏.利益相关者与煤炭企业社会责任[J].煤炭经济研究,2009(8).

第9篇:煤矿企业文化论文范文

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四)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五)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

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2.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4.“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5.“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北宿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北宿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6.“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