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教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教;在职教育;对策;学院基地
针对目前幼教师资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幼师专业能力不足、培训目的不明以及缺乏培训等,根据现状主要提出“园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将在职教育和培训融合一起以此达到培训的目的,提升幼师专业能力,帮助其在幼教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一、幼师在职教育培训内容与现状
教师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内容往往有以下三个方面:(1)幼师的自我教育和个人成长;(2)幼师可参与学校研究或者是业务方面的进修活动;(3)参与校外长期或者是短期的在职培训。幼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内容可有效帮助幼师深入研究自身的业务,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但是往往会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使活动安排无法开展。现阶段主张以学院为基地和课程为本位的原则进行培养幼教人才,分短期与长期两个阶段的培训,并且在一般的学院以及培训机构都开设有相关的培训,短时间的培训主要是进行教学方式和技能的培训,不会开设证书颁发的环节;而长期培训重点是除了传授基本的教学方式与技能,同时还要进行教师情操、学习态度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学制在一至三年间,并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二、“学院基地,知识本位”培训模式优势
1.以幼儿园为中心建立基地
“学院基地,知识本位”的培训模式以幼儿园为中心建立基地,即教师在园中学习知识和教授知识,在实践教育事业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加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提升能力为基本,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W,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更理想的培训状态。
2.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
幼儿园中在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要从教师、课程和幼儿园三方面进行考虑,避免出现三大板块分离的现象,教师培训可采取分组学习,每个时期制定有关主题进行学习,锻炼教师的教学策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分层学习小组主要是有利于相互讨论,教师培训课程是以幼儿园教学内容作为指导进行设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课程培训
针对幼师教育和培训方面,往常的培训没能取得较明显效果,所以,在“园本基地,能力本文”的指导原则下,培训过程中可将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培训上,以便增强培训效果和效率,帮助更多幼师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培训和实践教学融合。一定程度上对在职幼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提升。
三、幼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的措施
1.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培训
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组合。并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就地培训和就地教学,这样才可以做到贴近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不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输,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实际教学,以丰富多样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赢得幼儿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2.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在职幼师教育和培训将要利用到哪些资源,培训开始前均要将其备好,以便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可增开各个学校幼师培训交流会,增加幼师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向同行借鉴更多更好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
3.具备合作精神
幼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要与幼儿园中的发展趋势相符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幼师进行在职培训,进一步提升幼师的专业水平。所以,幼师的在职培训和课程要与幼儿园教育步伐相一致。在职培训过程中做好合作分工,幼儿园以及其他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都要相互了解与合作,将在职幼师的教育和培训放在提高幼儿教育规划中的一部分,明确各个部门间的职责,快速帮助教师适应新的环境以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发展事业中,对于幼师教育和培训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决定幼儿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全面提升在职幼师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香艳.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俪人(教师),2014,5(19).
[2]陈素.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培训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4).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动力因素,它包括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同感、职业信念等方面。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是否有热情,是否关心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这些都取决于他们的职业心理素质。
1.幼儿教师职业理想坚定
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以对幼儿和幼教事业的热爱为核心,是教师需要具备的首要素质。从选择幼教职业的原因来看,高达81%的教师是因为“喜欢孩子,喜欢当老师”,8%的教师是“谋求一份职业”和“其它原因”,只有3%的教师是服从他人安排。作出第一种选择的教师,他们的专业思想比较稳定,工作热情高,愿意主动尝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喜欢和孩子在一起,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功感和价值感。而作出后三种选择的教师,他们选择幼儿教师大多是迫于无奈,屈服一些现实条件,如专业要求宽泛,学历要求不高等,这些老师的专业思想一般不太稳定。由此可见,少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热爱程度还不够,职业理想摇摆不定。
2.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比较模糊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一般是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24%的教师认为是为“家长和社会服务的”,20%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幼儿游戏的伙伴”,38%的教师认为是“教给幼儿知识的教育者”,18%的教师认为是“引导幼儿发展的专家”。这四种选择反映了四种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它们分别是服务型、玩伴型、教育型、专家型。第一种价值观是重服务功能;第二种忽视了幼儿教育本身的教育性;第三种价值观是教育型,重知识的传授,但容易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第四种是专家型,引导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强调了幼儿教育本身的专业性。很多幼儿教师潜意识也有这样的认识,从心理上觉得自己的工作并不具有专业性,也没用清晰地认识到它的价值,这样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工作效能感低下。
3.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
从统计结果分析,咸阳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67%的教师“非常满意”现在的职业,只有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现状“不满意”。通过分析得知,对自己职业非常满意的老师90%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他们当初的职业理想也大多数是幼儿教师,他们喜欢孩子,对幼教事业满腔热血。对于二次择业的态度,一半以上的老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师工作”。
(二)幼儿教师的知识素质
幼儿教师应掌握哪些知识?林崇德认为教师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本体性知识就是五大领域的知识等,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条件性知识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入门知识。从本次统计的结果来看,19%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课程设计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老师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没有接触过系统的五大领域课程。49%的老师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缺乏反思,缺少应对突况的能力。32%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影响学前教育的相关因素等知之甚少。对于幼儿教师缺乏知识素质这一情况,培训无疑是可行的最佳方法。从培训的频率来看,44%的教师经常参加培训,培训层次以园本培训为主,54%的教师偶尔参加一些培训,只有2%的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三)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游戏活动的引导与支持能力、教育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观察能力、保育能力、技术能力、艺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来看,69%的教师通常做法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27%的教师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按照家长的需要和要求”和“按照社会的需求”比率都是2%。
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咸阳市幼儿教师的素质状况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很多教师的职业理想都非常的清晰,多数教师能使用探究法,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到幼儿教师素质状况与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差距还很大,比如,很多老师缺乏实践性知识,而这种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现时的身心中、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贯穿于教师实践的全过程,有助于教师把握现在、重构过去与未来。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这些教师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在校期间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职业信念。
(二)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优化培训方式。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要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教师每个培养层次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课程,重视观摩质量。
曾有人说过:“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安乐窝。”还记得我刚来幼儿园任教时,心想:这下安乐窝”总算定了。可时隔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安乐窝”并不安乐。首先从思想上的负担,已经一个接一个的冲我而来,因为我只是一名代课教师,所以有的幼儿家长对我不信任,眼光中不时露出失望的神情;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在工资待遇上也差距很大,仅仅是别人的几分之一。这不能不使我感到低人一等,我感到生活得很累,很难,很压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深深感到: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工作来向证明。同时更懂得:什么是“安乐窝”,带好小朋友就是我最好的“安乐窝”。我决心将压力变成动力,动力变成活力,奋发向上,在幼教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在教育教学中创出一条路子来。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大专。给孩子“一杯水”,我必须具备“一桶水”。白天,我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听他们的课;晚上,人们饭后闲聊时,我则坐在桌前学习业务知识;每逢假期遇到亲朋好友,只要是同行,我就大胆地向他们请教。就这样,我不失一切机会学习,取经,钻研,努力把幼儿的一日活动搞好,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力求最佳效果。艰辛的工作磨练塌实的意志,我时刻不停地在孩子的心灵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在孩子平凡的生活里融入快乐和歌声,不为自己是代课教师而泄气,更不为薄弱的经济待遇而计较。这样让园长放心,家长称心,孩子开心。而我对搞好幼教工作也更加有了信心。
十年来,我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园内“优秀教师”,所带的教研组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并多次在市里举行的各项比赛中获奖:九八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辅导幼儿参加幼儿唱歌比赛获一等奖,自己获优秀辅导奖,同年自己参加市名歌大赛获二等奖,二000年在市幼儿教师优课汇课中获一等奖,二001年在市青年教师唱歌比赛中获一等奖,20xx年设计的教学活动《找空气》获江苏省优秀教学
活动设计二等奖......
1爱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幼
儿的身心成长“爱儿童”是一种专业态度,是对儿童的关爱和尊重。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教师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对幼教职业来说,幼儿正是其工作对象最“脆弱”的生命,它更需要教师对生命怀着热爱、珍惜,更懂得这个阶段的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孩子的心是玻璃心,需要教师细心呵护、耐心教导。幼儿教育是保教并重的,孩子的吃喝拉撒需要教师耐心照顾,孩子变化无常的情绪需要教师耐心劝导,孩子的调皮捣蛋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包容。有爱心的教师,会时刻把孩子装在心里,不容易受个别情绪或困难的干扰。在工作中,她们不仅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还会不断调节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耐心、细心,会运用鼓励表扬、关心支持,激起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幼儿的评价也是积极的倾向,使其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与个性品质,身心在教师爱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反,不喜欢孩子的教师,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常把个人在家庭里或社会上遇到的坏情绪带到幼儿园来,有时会把对外界的怨气或怒气迁移到孩子身上。这类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冷淡的,对幼儿缺乏足够的耐心。这种态度容易使幼儿以为自己不受喜欢,因自己常做错事而沮丧,不敢主动与教师交往,对教师采取消极疏远、回避的态度,导致学习、行为、情感和个性等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这样,不仅影响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甚至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恐惧、胆小、自闭等不良情绪,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幼儿的健康成长。心理学证明:凡是教师给予期望尊重的孩子,他就会感到莫大的鼓舞,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教育,反之将会引起强烈的反感。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和自闭内向的孩子,他们经常受到外人的冷遇或家长的忽视,一声呵斥可能让他们变得胆怯、畏缩。所以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和耐心期待。教师的爱要公平地面向全体幼儿,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幼儿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每位幼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别人和周围事物形成积极的态度。幼儿的身心在教师以爱的教育态度和民主的教育方式所营造的精神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2爱事业——教师的情感是师幼和谐成长的土壤
“爱事业”是一种专业情感,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是教师快乐工作的源泉,也是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土壤。在选择幼教这一行业时,一个人如果是因为爱这行业才选择它,在这条事业之路上他会义无反顾地执着地追求着,会快乐地工作着。在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里,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因为有这份热爱,笔者的专业在幼教事业这一战线上发挥得如鱼得水;因为对音乐舞蹈感兴趣,笔者在幼教文艺方面和音乐教学上如虎添翼,硕果累累;因为爱孩子,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感染孩子的童趣与快乐,尽情享受当孩子王这个角色所带来的满足感。笔者快乐地教学,并把这种快乐通过知识、言行传递给孩子们,他们也在快乐地学知识学做人。笔者和孩子们教与学的快乐互动中、在和谐情感的交流中一起健康地成长。因为幼儿教师是笔者从小就向往的职业,是至今还热爱着的事业,所以几十年来能义无反顾地在这一片乐园里快乐地耕耘。和谐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安怡、幸福。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爱事业爱孩子的情感,会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依赖爱戴、真情相报,师幼在这种令人心怡融合的和谐土壤里互爱共享、健康成长。
3重师表——教师的规范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
“重师表”是专业规范:保持适当的仪表、健康的身心、适宜的谈吐举止,提供一个可信任、言行一致的楷模。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感性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很多学生都曾有这样的感想:“我特喜欢某科目,因为我喜欢听这科目老师讲的课。”或:“我某科目特差,因为我讨厌这科目的老师,不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身体力行、善心爱心和责任心,甚至其兴趣、个性与穿着打扮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大班“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测评上,有76%的幼儿喜欢漂亮老师,90%的幼儿喜欢老师面带笑容,态度和蔼可亲,88%的幼儿愿意老师与他们一起游戏。可见教师的情绪与态度在幼儿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问幼儿为什么喜欢XX老师时,答案是因为“她对我们好”“跟我们一起玩”“温柔,不发脾气”“说话小声,小朋友犯错误了,说一会儿就不说了”等。可见,幼儿喜欢教师不只是因为教师的外貌和面部表情,教师的内在素质和教育方式也是幼儿喜欢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幼儿园,常面带微笑,说话和蔼可亲,能与幼儿近距离接触,用温柔的眼光看着幼儿说话等。一起做游戏,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让幼儿经常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就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楷模可能会在某个孩子幼小心灵里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对一个孩子来说,问题不是“我想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我想成为谁”。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一位幼儿园老师那漂亮得体的衣着穿带,面带微笑的面部表情,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以及赏心悦耳的轻声细语,令笔者无比崇拜,特别是那种敬业精神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成了笔者的偶像。那时,一颗榜样的种子已悄然在笔者心里生根发芽,笔者立志要当一名像她一样的受大人尊敬、受孩子爱戴的幼儿教师。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这个理想终于实现。在后来的幼教工作中,这位幼儿教师的楷模成为笔者事业奋斗的目标。笔者现在所做的事业就是把这些榜样的种子再播种到一代代的孩子心中,让这份光辉的事业代代延续下去。
4善合作——人格魅力是教育幸福的指数
寒冬辞旧岁,瑞雪迎新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满载着收获即将送走鸡年,以饱满的精神迎来新的一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滴滴答答的伴着幼儿园每一位小朋友们的脚步匆匆走过。今天又快乐的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在这个大家庭里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天,我园将在这里召开20*年庆元旦联欢会,通过这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和展示您的孩子在园里的学习、生活、游戏等各方面的技能以及一年来的成长过程。
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附属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向前来参加我园这次活动的各位家长表示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各位家长在过去的时间里对我园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借次机会把幼儿园一年来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汇报:
首先,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新纲要知识竞赛”活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相,利用中午和下班后的时间进行计算机培训。这几项活动的开展,使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另外我园今年加大硬件投入,重新改造琴室,新进电子琴40台。各班配备了电脑和电视,形成了教学网络化。
三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幼儿在愉悦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全园教师结合幼儿园新纲要的实施,将绿色教育渗透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把活动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三八”妇女节我们组织开展了“爱妈妈”主题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了户外大型歌表演大赛;教师节开展了以“尊师爱园”为主题的手工小制作活动。今年11月份市进修在我园召开了幼教现场会,我园两位教师做新教材观摩课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并有一位教师被评为吉林市全天候教师。无论从幼儿园的硬件建设还是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您也许亲眼目睹了幼儿园几年内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悄悄流过,问题也一个个解决,但你们的理解与支持历历在目,令人感动不已。
摘 要 幼教专业美工教学在整个幼教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美工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美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本文从当前职中幼教专业美工教学的现状出发,来探索提高美工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幼教专业 美工教学 实效性 探索
近几年来,幼教专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许多学校为了生源开始大肆的扩招,根本不考虑生源的培养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如何能够培养出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每一所学校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美工教学属于幼教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合格幼教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工教学的实效性一直得不到提升,所以,对于广大幼教专业教育者来讲,如何提高美工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职中幼教专业开设美工课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想象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美工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由发挥想象,通过学习,制造出形态各异的美工作品。通过美工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在创造中感受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捕捉生活实际,陶冶审美情操
美工课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将知识和实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捕捉生活的能力,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看、所想以及所思通过自己的笔、自己的手来表现出来,将生活中的美通过自己的手表现出来。通过教学,即培养了学生发现生活、捕捉能力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陶冶滋生的审美情操。
(三)深入学习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美工教学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反映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工操作、绘画技巧来反映生活。这些过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四)充实专业知识,增强就业技能
美工课教学是幼教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幼师必备的从业技能之一。因此,幼教专业开设美工课教学是为了完善幼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就业技能,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
二、当前职中幼教专业美工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缺乏创新
幼教专业美工教学用的专业课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教材一直沿用多年,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推进,许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知识视野也在逐渐开阔,所以说教材不及时更新就跟不上时代的脉搏,造成部分内容与美工教学有了很大的脱节,比如说:简笔画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而学生大都喜欢卡通形象。这样就造成了教学内容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有些教材在体例安排上不合理,造成知识不连贯,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究,学习兴趣不浓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会把学科分成主科和副科,而有些学生对新生入学教育做的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误把美工课当成副科,认为声乐、舞蹈这些课才是主科,所以造成学生轻视美工课的学习。另外,由于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所以也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由于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模式
在大多数学校当中,美工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纯的以教师为主体,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方面没有创新,“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幼教专业美工课教学实效性
(一)开发新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托,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开发一套与时展相吻合的教材至关重要。由于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这就需要一线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校本教材,这样既能增加教材的利用,也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方式。美工课教师应该吸收社会的现代化元素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改变以往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幼教专业的教学模式。这需要美工课教师应应具备敏锐的捕捉社会生活、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的变化、人才需求的特点,更新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不断的改变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应注重实用技术,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新方法
美工课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在美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注重对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培养,当下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有条件尽可能的开辟第二课堂,注重学生能力拓展。另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不断开展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观念
俗话说: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思维很重要。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为了让学生得高分,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暴露全新的教学观念应运而生。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只为了得高分的教学理念,转变成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大量的实例进行形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师通过用典型的实例和优秀的作品引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兴趣及向往,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及对本专业的热爱。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使之创新性的思维得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重视教学新内容
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附于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美工的教学内容广泛、实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幼儿园的美工教学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基本的美工教学,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美工技巧和基本的制作方法。作为教师首先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使个别学生得到辅导。在教学中知识传授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尽量让广大学生对美工课产生兴趣。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直观性、趣味性、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后在作业和课外活动完成后,要将全部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评出最佳作业,提高审美能力与实践情趣。只有不断探究新的教学内容,用心钻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幼教专业美工课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实践,突出重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抓住关键环节,更新教学方法,在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真正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实践中,把美工课程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教育理念更新,实践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一、端正思想,找准定位,协助园长工作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幼教事业,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严于律己,恪守岗位职责。幼儿园工作烦琐而细小,班子成员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分工来分家,互通有无,管理好自己分管的保教工作之余,对园长要求协助处理的其他各类事情也从不推诿,总是舍身处地,站在全局的角度,尽自己的所能发挥副手的作用,尽量减轻园长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同时与后勤园长、年段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协助幼儿园的全方位管理工作。
二、不断充实,努力进取,提升自身内涵
人的一生要扮演多种角色,有许多事情等着你去做。我觉得自己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师,也是个学生。行驶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深深感到自己是如此的贫乏,内存不足,为了扮演好多重角色,我对自己提出:知识要向更宽领域拓展,业务要向更深处延伸。于是,常在工作之余,学习《幼教博览》、《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管理创新》等书籍,每当本文来自小草网阅读到精彩之处,我就会对照自己的工作,寻找差距,不断地充实,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并在一线理论联系实践,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并在指导过程中得以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课改的今天,我们都有烦恼、茫然的时候,把握不住课程,把握不住孩子,把握不住预计和生成……每当茫然的时候,我就看书,查资料、询问、探讨、反思,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老师共同解决一些实践中的困惑与难题。我还抓住外出学习的机会,聆听专家的讲座,感受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起来。曾经多次承担各级各类的公开观摩活动的指导,对指导工作一丝不苟、竭尽所能,获得了观摩者的一致好评。在参加县“我与新课改”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让快乐驻孩子心中》在德化教育发表,《晕头的小鸡》在市级“教育科研文萃”汇编,《摸着石子过河》在教育局“论文荟萃”汇编,《呵护爱心,让爱萌发》在中心小学驾云报发表。
三、互学互帮,加强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园部分教师是小学转岗的新教师。为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把对新教师的培养列入园本教研的重点工作,采取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加大指导力度。深入班级听课80多节,尤其是对新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跟踪指导,每次听课后,肯定优点的同时,更注意语重心长的帮助和耐心指导,力求使每位教师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基本功。二是加大园本培训力度。以园为本,开展自培活动,充分利用老教师的人才资源,采取“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形式,通过园本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途径,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形式,开展培训,产生了内培效应,取得本文来自小草网了良好的效果,园的园本教研”曾受到姐妹园的充分肯定。三是重视群体素质的提高。为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给教师“压担子”开展不同的业务大练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如:优质课评比、课题展示活动、自制教玩具评比、环境布置评比、常规评价月等活动,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园教师林英兰、孙远腾老师参加县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双双获得二等奖,历来在县级优质课评比取得最好的名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老教师的热情帮助下,新教师态度诚恳、虚心学习、努力进取,如今小学转岗的教师对幼儿教育已不在陌生,教师队伍也不断地成长起来。
作为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或者说,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幼教实践中存在着哪些深层次问题?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由于客观存在的观念、师资以及投入等问题,常会出现各种乱象,这些乱象严重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全国第二个“学前教育宣传月”到来之际,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学者,从对幼儿“集体婚礼”事件的分析切入,深入评析当前幼教实践中的一些不科学做法,以帮助幼教工作者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刊同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的“热点聚焦”栏目也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角度聚焦了幼儿“集体婚礼”事件,敬请参阅。
最近一个时期,大家对学前教育领域出现的“特色化”“专长化”“提前化”等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大部分的意见是学前教育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但不同的声音还是存在的,需要进一步讨论。我们不期待对学前教育发出的所有声音都一致,如果那样,学前教育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但我们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立场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学前教育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为此,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心随身移——真正把儿童当做独立的主体
在访问俄罗斯时,提醒有些国家的领导入,不要身体已经进入新世纪了,思想还停留在冷战思维。不论什么领域,身心不共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甚至会产生冲突。其实,身心不共时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也大量存在。因此,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要追求儿童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即呼吁人们身心共时,用现代文明武装头脑,真正信仰、依循现代儿童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把教育建立在科学认识儿童的基础之上。承认和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人生权利和人格尊严,进而确认儿童的学习者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儿童以适宜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主动学习。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用适应时代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不能死守传统的教育思想,否则儿童就不会有良好的发展,也不会有美好的童年。事实上,大量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其本质和根源都是教育观念和立场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立场和观念没有问题,甚至认为对科学的儿童观已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其实,科学的儿童观不是记得就行了,它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立场,甚至是意志。它必须在心灵深处扎根,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科学的儿童观的确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对儿童的态度,儿童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儿童的生活境遇,经常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科学的儿童观要求社会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把儿童需要当作社会最大的需要,把儿童权益放在优先的地位;要求与儿童相处的人们理解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尽可能满足儿童合理的需要,同时,真正将儿童当作独立的存在,保障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确立科学的儿童观,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学的儿童观是跟整个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整个社会的文明作为基础,科学的儿童观不可能从根本上确立起来。西方社会儿童观的确立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儿童从宗教的枷锁中、从成人主宰的牢笼中挣扎出来,是一个艰辛而持久的历程,它伴随着整个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明进步。
儿童观问题是文化,是习惯,它有由来,有根源。让我们来分析下面的案例。一位中国母亲带着孩子遇到了一位认识却并不很熟的人,她向对方介绍“这是我的女儿”,并让自己的女儿“快叫叔叔”,这位叔叔赶紧说“多乖的小姑娘啊”。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体现了中国式的交往传统和尊重长辈的美德,还体现了中国人评判孩子的标准。一位英国母亲带着孩子也遇到了一位认识却并不很熟的人,她向对方介绍说“这是艾伦”,那位叔叔会直接跟小女孩打招呼说“艾伦,你好”,小女孩也会跟叔叔打招呼说“你好”。这体现了英国式的社交文明和长幼礼仪。在前一个情景里,中国叔叔如果不主动问是不可能知道那女孩的名字的,因为他只听说是熟人的女儿,那个女孩的身份就是别人的女儿,她叫什么名字似乎并不重要。其实她是别人的女儿这个信息往往是不需要介绍的,大部分人都看得出来。因此,这次偶遇的过程是妈妈向叔叔介绍了一个不太必要的信息,而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但大家似乎习惯了。都这样介绍。说“这是我女儿”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在说“这是我的包”“这是我的自行车”,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从属关系。在后一个情景中,那位英国叔叔应该能猜出那个女孩是熟人的女儿,他不知道的信息是她叫什么名字,而那位母亲就给了他这个信息。他们偶遇的主要过程是叔叔与艾伦之间的打招呼。艾伦就是艾伦,艾伦首先属于艾伦,艾伦是她自己。这不仅仅是语言习惯的问题,更是思维传统的问题。今天我们的幼儿园和家庭中成人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让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什么方向去塑造,不就是认为儿童是属于成人的,成人有这个“责任”去替儿童规划吗?
我们对科学儿童观的确立不能抱过于乐观的态度,更不能认为当前儿童观已经没有问题了,或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和方法问题。但我们对科学儿童观的确立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因为社会文明的脚步是势不可挡的,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学儿童观的确立需要全社会不断作出努力,尤其是需要与儿童共同生活的人们作出不懈的努力。今天,错误的儿童观已经较少以危害和摧残儿童身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但它会危及儿童的心灵,危及儿童的生活,进而危及儿童的发展。不科学的儿童观经常会带来不科学的想法和做法。对儿童的过多保护、溺爱,没有原则地满足儿童的不合理需要,或对儿童有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待,凡此种种,都是成人不科学的儿童观的具体表现。
二、以学定教——真正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古往今来,学习者在学校学什么,往往是事先就定下的。从“四书”“五经”到今天的各科“课本”,从来就是以教定学,教师在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上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所谓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在以教定学的背景下,没有谁真正会去关注。我们并不反对对一定年龄儿童的学习设定目标和进行适度规划,但在如今教材主导、考试主导的情景下,儿童仅仅是一个接受者;教师能做的、能制约的似乎也只有如何让儿童接受的问题了。这种状况在今天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大量存在。学前教育必须颠覆以教定学的宿命论调和实践惯性。这是因为以教定学背离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无视儿童作为独立主体的存在,无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只有颠覆以教定学的旧观念,学前教育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学前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难以落实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也指出:“幼儿园(含学前班。下同)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见,我们一直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偏离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前教育就会出现诸如“成人化”“小学化”的现象,就会偏离学前教育科学化的航向。真正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意味着让幼儿通过经验来学习,意味着让幼儿做事,做符合他们需要的事。做适合他们天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到挑战的事,做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能激发他们思维参与的事。
与中小学生不同。学前儿童不是以符号学习尤其是文字符号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探究、操作、交往、表达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是由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以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和前提,来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学前儿童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也有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影响下的发展特征,更有个体差异特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确定课程的方向、课程的内容和资源以及课程的实施形式,但决不能一成不变。以学定教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个原则,在具体的教育情境里意味着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是教育的前提,这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就一个具体的班级来说,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无法完全预知,儿童对即将到来的活动有什么反应我们也无法完全预知。因此。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必须随着我们对儿童的观察和了解不断调整。由此可见。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儿童、分析儿童的活动及成果、利用各种资源为儿童创设活动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一定要消除将弹唱跳视作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误解,会弹唱跳的人有很多,但不一定都具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一定能成为好的幼儿园教师。真正优秀和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有观察、谈话、作品分析、课程设计、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也是落实“以学定教”原则的专业基础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中出现“特长化”“定向化”“提前化”和“成人化”的活动内容,是教师缺乏专业素养的表现,也是教师违背“以学定教”原则的表现。
三、同心协力——真正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意见》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办好学前教育,让学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全社会都有为儿童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的责任。
第一,要努力接近教育科学。首先耍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真正从学习者出发,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当前,应重点学习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尤其是应把握《指南》别强调的几个核心精神,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我们应努力将《指南》的精神落实到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去,转化为引导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力量。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角色转换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影响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幼儿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为园长和同伴教师,幼儿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为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角色转换不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团长、同伴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共同支撑。
在推进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角色转换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观人们对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发现:人们大多倾向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努力,如幼儿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幼儿教师要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等等。其实,角色是一个人的社会职位和行为,分为现实的角色和期望的角色。一个人的角色表现如何不只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社会评价。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角色转换不仅取决于自身,还取决于园长、同伴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共同支撑。本文立足影响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因素,以幼儿园内部和外部为划分点,为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寻求更多的支撑点。
一、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他们不仅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还间接担负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任。
1.幼儿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因此,只有实现幼儿教师角色转换,才能真正建立起新课程体系,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2.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在幼儿认知、个性和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幼儿教师只把幼儿当做一张白纸,当作一个填充物,教师与幼儿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与接受的关系。这样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不利于幼儿的个体发展。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实施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全人教育。
3.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社会责任,职业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国家和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以往只注重幼儿智力开发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幼儿教师必须实施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本的全方位教育。
二、幼儿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2001年,国家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的教材模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方式,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教师角色的多重性,为幼儿教师角色转换指明了方向。
另外,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的角色需重新定位。
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幼儿交往和行为的引导者,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护者。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课程评价的主体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看,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应成为“教师、园长、课程专家及家长、社区人士”所组成的教学链中的一员,教师应与教学链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从合格学历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从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
由上可见,幼儿教师角色转换是全方位的。幼儿教师只有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全面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然而幼儿教师角色转换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有社会群体的支撑,需要有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环境。教师在这种充满理解与支持的环境中,才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而这个理解与支持性的环境是由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社区与家长共同构建的。
三、影响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因素
《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其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影响——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会议给各国教育部的建设书》中指出:“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他们在教育过程上成为更活跃的合作者),依赖于教师同他们的同事,同其他可能的合作者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同学生的家长,同与教育过程有关的社区其他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教师与园长、同伴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相互支撑。影响幼儿教师角色的因素有多种,总体上可分为幼儿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
(一)幼儿园内部因素
1.园长对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我国幼儿园实行的是园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园长是幼儿园整体精神的引领者,幼儿园一切事务的管理者,也是社会、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新课程实施中,园长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常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园长对幼儿教育改革的推行至关重要,他们应该走在改革的前面,成为幼儿教师角色转换最强有力的支撑。
(1)园长应努力成为幼教专家,引领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园长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改革开放的心态,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实践方法,提高办园理念的前瞻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做新课程的实践者,经常深入课堂,清楚地了解新课程理念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定期收集教师的意见,充分发挥支持者的作用,提供教师必要的物质支持,给予教师充分的权利,让教师有条件可利用,有时间和空间可创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努力实现专家引领幼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2)园长应抓好园风建设,带动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园风是凝聚和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精神力量,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园长一方面要用心于健全管理机制,构建发展性考核评价机制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坚持正面教育,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把园风建设内容渗透于幼儿园规章制度之中,以园规、园纪约束幼儿教师;另一方面,要创设宽松的组织环境,营造一种信任人、尊重人的心理氛围。用人所长,委任放权,在管理制度方面做到人性化。如在婚假、产假与年假方面,不能随意取消或缩短教师休假的权利;建立幼儿教师成长档案,让幼儿教师成为多元评价主体之一;创建学习型幼儿园等。以园风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带动幼儿教师角色转换。
2.同伴教师对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同伴教师是幼儿教师角色转换中不可忽略的因素。《纲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强调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集体这一资源的作用。幼儿教师必须转变以往自我封闭的工作方式,与同伴教师成为亲密无间的伙伴,真诚地交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产生灵感,进行相互支撑,实现角色转换。
(1)同伴互助,捉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幼儿园进行“传、帮、带”活动。以师徒结对、青年互助合作、教研组集体帮带等活动形式为载体,常常传,时时带,事事帮,做到“一带师德、二带教学、三带课题、四带特长”,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共同成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伴教师相互听课、课后评议、设计教案、互相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2)园本研修,构建幼儿教师文化。园本研修,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学习层面引向研究层面。如浙江省海宁实验幼儿园进行“一课三研”参与式研讨活动,即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领域的某一内容,大家共同制订活动计划后,由不同教师进行“‘一研’初始,‘二研’紧随,‘三研’优化”的实践研究活动。幼儿教师通过相互的思维碰撞,获取更多的思想火花,更深入地研究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实现相互启迪,共同发展;通过交流合作,在幼儿教师群体内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和信念、职业精神和行为准则,构建开放与合作性的幼儿教师文化。幼儿教师从集体智慧中掘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来解答教师究竟为何而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一系列问题。明确了这些,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目的性更强,幼儿教师演绎的角色空间更大。
(二)幼儿园外部因素
1.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自上而下”,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园规划、管理、督导、评估、培训、验收等方面。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实施力度直接影幼儿教师的角色转换。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推进幼儿教师角色转换进程的责任。
(1)保持幼儿教师队伍稳定,为幼儿教师角色转换提供政策性保障。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她们不但要提早入园迎接幼儿、保证一天的正常教学,而且还要拖后离园送走幼儿,利用下班时间撰写活动设计、寻找资料、自制教具、布置环境等等。然而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很多师范生不愿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有经验的老师一旦有机会便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另外,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职业承诺的访谈中,较有代表性的回答是:“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我很喜欢小朋友,跟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但是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觉得这份工作就是带带孩子,谁都做得来,也没什么出息。这让我觉得很不甘心。如果有机会,我还想试试其他的工作。”由此看来,社会评价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和颁布相应的政策,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改善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保持幼儿教师队伍稳定;另一方面要严格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并落实到位。
(2)抓好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解决幼儿教师角色转换中的困惑。解决幼儿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困惑是推进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社区、家庭的早期教育等方面均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抓好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定期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让幼儿教师明确转换的方向。同时,抓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以幼儿教师为本位,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形式多样化,如进行园本培训、公开幼儿教育活动、园际研修、假期培训班、全国幼儿教育研究集会等,给幼儿教师充分的机会来了解并尝试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学会利用各种教育研究资源和手段,收集分析各种原始材料,并且从学习和探究中获得乐趣,切实明确转换的策略。
2.社区和家长对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社区和家长是影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纲要》中明确指出:“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社区环境能否作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家长能否成为合作伙伴,这与幼儿教师息息相关。其实,幼儿园和社区、家长应该是双向互动与合作的关系。三者紧密联系,统一思想,资源共享,就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为幼儿教育角色转换注入活力。
(1)社区向幼儿园开放,为幼儿教师提供教育资源。作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社区不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幼儿园需要社区帮助时才协商解决,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为幼儿园的教育做好依托,敞开大门,提供机会,配合幼儿园教育,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如天津市和平区少儿图书馆与和平区第四幼儿园合作,在幼儿园创办“育苗图书馆”。图书馆购置近千本的低幼读物和家教的书籍,满足幼儿、家长的需求。湖北省襄樊市园林社区每一年“六一”都要到幼儿园进行联欢活动,并向幼儿赠送书包、玩具等礼物。社区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运作,给予幼儿园物质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幼儿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