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测试;设计与实现
引言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并且按照系统结构的要求可以将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从而有利于实现对计算机内各种软件正常运行的有效维护。因此,对数据和程序进行输入和存储,按照程序加工数据是计算机硬件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硬件测试系统的设计规范
1.1通用设计方面的要求1)基于XML文件对测试时间和次数等通用参数的支持,配置时所输入的文件必须为该形式的文件,其中测试时间指的是测试所能够持续的时长;测试次数则是在指定测试时间内配置所完成的次数,每个测试所包括的不同可选测试项目的配置都是由XML文件指定的。2)每个测试工具只要是硬件相关,便都必须具备硬件显示信息的基本功能,如硬件测试的厂商、端口号、型号以及驱动的版本等,以UI模块的设计为准则实现对每个测试工具UI的设计。测试完成后,程序的返回值只有0与非0两种情况,其中0代表的测试正常,非0则表示测试过程中程序出现自定义的错误。3)测试模块需要设计成自动运行,即不要安装任何软件便可以自动运行,在同一目录内使用测试所需要的非Windows自库文件和相关执行程序。同时,编写者在测试模块要封装成相关测试构件的形式。1.2文档需求测试模块在进行交付和验收时需要提交完整的文档:1)交档的目录需要经过一定的交付流程;2)文档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软件的应用,如高层设计、组织结构、相关的文件关系图、数据流图以及流程图等;3)代码源程序,主要包括各种文件,如资源、程序代码以及其他文件等;4)代码所对应的各种程序设计文档,函数和全局变量的说明、函数输入输出以及关键数据的结构等;5)编译和使用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说明书,如各种执行文件的编译和生成、安装包的部署和发行、测试模块所使用的各种说明书以及要求Word和PDF所提供的各种格式以及众多版本等。1.3测试构件测试构件是由运行测试机上众多的个体模块构成的,而测试模块主要是每个单独测试项目所需要的各种文件的集合体以及按照各种要求完成对相关文件和数据的配置,如对处理器、内存以及硬盘的测试等。同时,在服务器或者PC等测试系统中,各种测试项目需要在同一个目录内进行集中统一的存放和管理。但是,测试构件可能是自行开发的也可能是集成第三方开发的,又或者是商业所集成的各种测试工具等。因此,测试构件构成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能够直接运行各种执行程序文件,支持和满足第三方程序的执行,将各种测试结果的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确保其格式的统一性,并且对于各种商业测试还能实现自动安装以及完成相关的执行处理操作等。1.4目录结构定义测试流程是在测试构件中所引用的最小测试单位,但是如果测试程序是相同的,测试流程和参数不同,则生成的测试构件有很多个。但是这些测试构件所指的测试程序都是相同的,只是所包含的测试和数据配置有所不同。同时,测试构件在系统中是以目录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其名称的区分主要是目录名。
2各测试功能模块的实现
2.1处理器测试1)设计要求。处理器的测试往往分为功能和压力测试,对功能的测试是对处理器厂商、型号、类别、当前运行的频率、支持的指令集合以及标称频率的测试;压力测试则是对单核和多核并行压力的测试。2)总体设计功能的实现。一方面,可以显示CPU的各种信息,鼠标相关信息的安装,如驱动等,左右键的调换以及具体移动的数据;另一方面,还能测试CPU的速度。3)部分代码实现。CPU速度测试的原理原本就十分简单,即在规定时间内统计和记录CPU运行的次数以及变化情况,然后相应地计算出其具体的速度。本模块的模型是对话框形式,通过对各控件变量进行一定的类向导映射,以及定义相关时间类,通过单击相关事件按钮便能够测试速度的功能。另外,完成相应的测试之后,还会在相应的目录下面生成result.txt文件,以此来对本次测试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2.2存储器测试1)设计要求。硬盘是电脑重要的外部存储器之一,不仅拥有超大的容量,并且运行速度非常快,并且其作为机械部件的一种,指标非常多,寻道时间、主轴转速都存在,单碟容量和内部所传输的速率是性能方面的主要体现。其中性能被限制主要与硬盘的子系统有关,虽然硬盘的外存很快,但是其速度相对于CPU内存而言非常慢。另外,存储器的测试主要包括对基本信息和读写的测试。2)总体设计。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都可以把设备当作相关的文件来操作,对于Windows系统而言,可以将串口1、2当作com1、2传递给CreateFile函数中,其中利用文件放路径的形式将所需要进行访问和操作的硬件设备全部指明是参数COM1和COM2的根本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所要访问的串行端口十分相似,并且还能实现对磁盘扇区的访问。值得注意的是硬盘操作的标识并不需要用disk1和disk2来标识。基于逻辑扇区在逻辑分区的上面,在对磁盘逻辑分区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需要指定某种特定的格式。3)算法实现。Windows磁盘本身具有相对较大的缓冲区,在读取相关的磁盘数据时,系统实际读取数据的长度可能会比指定数据长,这样的好处便是当你下次再读取相关数据时,如果缓冲区保留了你所要读取的数据,便不需要读盘直接复制过去即可;在磁盘中写入数据时,系统会自动提醒你将数据复制到缓冲区,待写入成功之后,系统后台会逐渐在磁盘中写入数据。若编写程序时没有对上述因素进行考虑,则所测试的结果可能并不准确。
3结语
关键词:嵌入式计算机 硬件抽象层 操作系统 隔离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049-03
随着软件在嵌入式计算机设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开发成本,软件的可重用性设计就成为嵌入式计算机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应用于安全关键领域的软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新开发或移植后的软件进行验证和确认。在软件架构设计阶段进行可重用设计,可大大减少验证和确认工作量,从而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根据摩尔定律,相同面积硅片上的晶体管封装数量每18个月左右就会增加一倍,而成本却成比例递减。在这一规律驱动下,新器件不断出现、旧器件不断停产,计算机硬件更新的速度很快,但使用嵌入式计算机的系统或设备的生命周期往往很长。在系统或设备漫长的服役期中,如果嵌入式计算机中的器件因故障等原因需要更换,常面临元器件的停产、断档,只能用其它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器件来替换,替换后的验证和确认往往代价较大。如何保证让原来经过验证的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在新的硬件平台上顺利运行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地广泛使用,通过设计硬件抽象层,建立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可以分离硬件和软件,从而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 软件结构模型
硬件抽象层封装了底层硬件的详细信息,为上层软件提供对低级资源的抽象访问。硬件抽象层不仅从逻辑上与操作系统进行分离,而且从空间上进行分离,硬件抽象层、操作系统能够独立编译,分别生成不同的映像。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在CPU的体系不发生改变,而仅仅芯片和硬件接口更改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映像不需要重新生成。但这种分离结构使硬件抽象层、操作系统和应用映像间无法直接进行接口互访,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完成映像间的接口互访。软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 硬件抽象层的结构及功能
在上述软件结构模型下硬件抽象层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其功能如下:
(1)负责完成系统的引导和相关数据结构的初始化,并且启动用户配置的启动映像。
(2)映像管理。为了有效的对映像实施管理,硬件抽象层包含了一个映像管理模块用于完成映像的管理,管理映像的固化、擦除和加载。映像管理模块直接使用设备驱动完成对存储设备的访问。
(3)硬件抽象层的核心是所有体系结构芯片和设备相关的驱动程序,这些驱动将利用配置的方式提供给操作系统映像使用,当更换硬件平台时,只要更换合适的硬件抽象层就可以了。
(4)硬件抽象层包含一个目标机调试模块。这个调试模块可以完成基于硬件抽象层的软件的加载和调试。调试会使用设备驱动提供的功能完成与主机端的通信,并调用映像管理模块的函数进行映像相关操作。
3 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的定义
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向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组标准服务来保证操作系统的硬件无关性,并作为操作系统访问硬件的桥梁。本文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的定义主要参考了NATOSTANAG4626。根据功能的不同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可以分为以下7组,如表1所示。
4 隔离机制的尝试
目前国内自主版权的操作系统中还没有完全满足图1所示的软件模型的操作系统,该模型是一个理想模型,本文选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使用的VxWorks操作系统开展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隔离机制的研究。
将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函数加入VxWorks操作系统,改造后的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操作系统内核Wind对硬件的操作只能通过放在操作系统层的函数库来选择合适的接口函数,然后通过调用该函数来访问硬件抽象层中经过改造的BSP函数(即与硬件操作相关的函数),从而实现了隔离机制。
5 验证与测试
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的引入将原来VxWorks操作系统的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接口之上与硬件无关的通用操作系统,另一部分是接口之下的硬件抽象层软件。将原来操作系统直接访问硬件资源变成为通过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来访问,软件结构如此革命性的变化,其功能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改变对系统实时性的影响将是验证与测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篇幅所限,功能测试的方法及过程略去,重点介绍性能测试。评价嵌入式实时系统的性能指标多用特定操作的执行时间表示。执行时间的测量通常有两种方法:软件方法和硬件方法。其中软件方法是在被测试的软件两端添加时标,软件执行完成后读取记录的时标进行计算;硬件方法通常是使用示波器等测量工具测量指定的测试点,通过读取软件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硬件信号波形来计算执行时间。软件方法比较简单,但时间精度不高;硬件方法与之相反,它有着测量工具所能达到的最高测量精度,但测量过程往往比较复杂。
根据本文对操作系统改造的影响范围,我们将主要测量系统初始化时间、中断响应时间和异常响应时间,通过这三个时间指标来分析添加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后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其中系统初始化时间测量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软件方法,其他两项指标的测量使用硬件方法。
5.1 系统初始化时间的测量
系统初始化时间是指从系统上电开始到启动函数usrRoot()作为系统的根任务之间所用的时间。本文使用VxWorks中自带的时标读取函数vxTimeBaseGet()来测量。函数vxTimeBaseGet()可获取系统执行中的tick数,tick的频率为系统时钟频率的1/4。本文所选用的测试平台系统时钟为32MHz,因此tick的频率为8MHz。除去系统调用时压栈、出栈的过程,使用函数vxTimeBaseGet()测量的时间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满足系统初始化时间测量的需求。
测量使用的主要代码如下:
UINT32 high,low;
UINT32 high1,low1;
UINT32 high2,low2;
vxTimeBaseSet(0,0);/*计数清零*/
vxTimeBaseGet(&high1,&low1);/*获取开始时间*/
…… /*系统初始化代码*/
vxTimeBaseGet(&high2,&low2);/*获取结束时间*/
high=high2-high1;
low=low2-low1;
5.2 中断响应时间的测量
中断响应时间是指从中断产生到系统获知中断,并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ISR)的第一条指令所持续的时间。中断响应时间是系统实时性的重要指标,采用硬件方法对其进行测量,测量所选用的示波器精度可达纳秒级,确保测量精度满足需求。
在开始测量前,首先在中断处理程序的开始处添加一条语句,其作用是将硬件平台中的一位离散量从0置为1,作为进入中断处理程序的标志。然后示波器的通道A连接硬件平台的中断请求信号INQ,通道B连接离散量信号DIO,当中断产生时将触发示波器进行记录,截取示波器通道A和通道B的波形,进行测量和计算。图4为硬件方法测试示意图。
使用上述测试方法完成系统初始化时间、中断响应时间和异常响应时间的测量,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添加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后,系统的初始化时间、中断响应时间和异常响应时间与添加前的系统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是因为改造后的系统多了一层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的函数调用,但这些时间指标仍保持与原来相同的量级。本文使用的测试环境处理器为PowerPC603E,如果选用性能更强的处理器,由于使用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带来的性能损失将可以得到进一步缩小。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达到了设计的期望。
6 结语
目前国内针对硬件抽象层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相关标准。本文充分考虑嵌入式计算机的特点和要求,对硬件进行抽象,制定了相关接口,从而实现操作系统和硬件的隔离。通过对VxWorks操作系统的改造,验证了隔离机制,为嵌入式计算机硬件抽象层与操作系统接口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NATO.STANAG 4626-2005 modular and open avionics architecture(Part II: software)[S].Brussels: Military Agency for Standardization,2005.
[2]A.S.Wake,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Software Architecture Concept[R], Technical Report BAE-BSE-SP-RES-000009,2003.
[3]黄永葵.SAEAS4893《通用开放式体系结构(GOA)框架》评析[J].航空电子技术,2007(1):40-46.
[4]梅宏,申峻嵘.软件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06(6):1257-1275.
[5]褚文奎,张凤鸣,张育等.基于COTS的军用软件保障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12):2166-2170.
[6]涂刚,张波,阳富民.《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83-85.
[7]韩立宏.《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性能测试方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2):98-101.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
Abstract: The computer system failure is inevitable in daily use, in order to troubleshoot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n addition to master the necessary basic theory needs t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access methods and troubleshooting skills. Starting from the fault classificatio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and techniques.Keywords: computer; hardware; fault;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 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信息和传播的平台,计算机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计算机也像人一样,也会生病,也有寿命,也需要维持其机体的健康。毕竟计算机的操作者以及外部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错误的操作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造成计算机系统的某个部分不能正常工作或运算结果产生错误,严重的可使整套计算机系统完全不能运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面临着一系列的硬件故障带来的威胁,如何甄别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准确快速地对计算机发生的硬件故障做出诊断,运用有效地手段去除硬件故障对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影响,意义十分重大。
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分类
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是指计算机中的电子元件损坏或外部设备的电子元件损坏而引起的故障。计算机系统是精密的设备,工作原理非常复杂,其机体电子元件模块成千上万,计算机系统发生的故障也多种多样,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分类。
按故障本质可分为元件故障、机械故障、介质故障
1.1.1元件故障主要是元器件、接插件和印刷电路板引起的故障。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短路造成电流过大,电阻变大使电路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器件参数漂移造成计算机系统工作不稳定,集成电路逻辑功能失效造成计算机功能错误,接插件因接触不良使设备无法工作。
1.1.2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外部设备中,如驱动器、打印机等设备,这类故障也比较容易被发现。
1.1.3介质故障主要指硬盘的磁道损坏而产生的读写故障。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主机振动,使硬盘磁道物理划伤;由于硬盘长时间不间断工作,某些地方反复读写,使硬盘片的某个地方损坏。
1.2 按故障成因可分为内部故障、外部故障和人为故障
1.2.1内部故障指设备内元器件性能不良,元件虚焊、腐蚀,接插件、开关、触点被氧化,印刷板漏电、铜断、锡连等诸多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故障,元器件及机械部件的寿命终结也属这类故障。
1.2.2外部故障是用户使用的外部条件造成的,如由于电压不正常造成电源部分及电路元件的损坏;长期工作造成设备内大功率元件和一些机械部件的损害;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造成元件老化、性能下降等。
1.2.3人为故障是指由人为原因包括运输过程中的剧烈振动、过分颠簸;用户自己乱拆卸、盲目修改;带电插拔设备、设备之间错误的插接方式、不正确的BIOS参数设置等均可导致计算机系统故障。
2 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检修原则
现在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和故障产生的原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应该如何检修这些故障呢?一般而言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先软件后硬件
计算机发生故障后,要先排除软件方面的原因(例如系统崩溃、系统注册表损坏、BIOS参数设置不当、硬盘主引导扇区损坏等)后再考虑硬件原因,否则很容易走弯路。大部分电脑故障都是软件系统故障造成的,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即可解决。
2.2先外设后主机
由于外设原因引发的故障往往比较容易发现和排除,可以先根据系统报错信息检查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各种连线和计算机工作状况。在排除外设方面的原因后,再来考虑主机。
2.3先电源后部件
作为计算机主机的动力之源,电源的作用很关键。电源功率不足、输出电压电流不正常等都会导致各种故障的发生。因此,应该在首先排除电源的问题后再考虑其他部件。
2.4先简单后复杂
目前的计算机硬件产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容易损坏。因此在遇到故障时,应该从最简单的原因开始检查。如各种线缆的连接情况是否正常、各种插卡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等。在进行上述检查后而故障依旧,这时方可考虑部件的电路部分或机械部分存在的故障。
3 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排除方法
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排除就是要利用各种知识和经验对故障进行查找和定位,并进行排除。
3.1 观察法
即通过看、听、闻等方式检查比较明显的故障。观察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元件是否变形脱落,检查各种插头是否松动、线缆是否破损、断线或碰线、主板及板卡电容是否爆浆。监听转动结构和噪声源工作声音是否正常,BIOS是否发出报警声。辨闻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
3.2 插拔法
计算机系统硬件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板自身故障、输入输出设备总线故障、各种插卡故障、插卡与接口接触问题均可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采用插拔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输入输出设备的简便方法。
3.3 交换法
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互相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产生故障的原因。
3.4 比较法
运行两台或多台相同或相类似的计算机,根据正常计算机与故障计算机在执行相同操作时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
3.5 清洁法
有些计算机故障,往往由于机内灰尘较多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故障机内、外部是否有较多的灰尘,如果是,应该先进行除尘,再进行后续的判断维修。
4 计算机系统常见硬件故障处理
4.1主板故障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技术 移动通信/数据 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04-02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更加普及,计算机作为一项高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就是它的软件,计算机之所以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依靠的就是软件。计算机软件是用各种电脑语言编写而成的,凝聚了软件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它具有作品性,可执行性,更新速度快,开发过程困难等基本属性。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由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引起了一连串的计算机软件开发风潮,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计算机软件的种类逐渐增加,计算机软件涉及面也非常广泛,其中包含有聊天软件(QQ、MSN、飞信、阿里旺旺等),办公软件(搜狗输入法、金山WPS、OFFICE、金山词霸、福昕PDF阅读器等),音乐软件(千千静听,酷我音乐盒、酷狗音乐、QQ音乐等),视频软件(暴风影音、爱奇艺影音、QQ影音、百度播放器、射手影音等),下载软件(迅雷、QQ旋风、网际快车、电驴等),游戏软件(植物大战僵尸、4399游戏盒、红色警戒、三国杀、连连看等),系统维护软件(瑞星杀毒、金山卫士、驱动人生、QQ电脑管家、超级兔子等),学习软件(有道桌面词典、万能五笔、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从计算机软件诞生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一个巨大的产业。
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状况
自 20 世纪初,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的问世至今,计算机由最初的只是科学计算逐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逐渐起到主导作用。可以说现今社会,人类生活几乎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并且计算机早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来使用,而是作为人脑智力的扩充和延伸,在数据通信、经济、管理、工程、医疗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软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增长,软件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然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还是有存在的问题:(1)缺乏高层次人才引领软件技术的开发,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只能生产市场最低端的产品;(2)国家对于软件发展不够重视,以致出现了盗版软件等现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发展和提升。(3)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能不够强大,既有硬件上的不足,又存在软件上的漏洞。
2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更加普及,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对其性能和功能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计算机与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软件的种类繁多,对于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会找到适用于他的不同的软件。下面就简要介绍下计算机软件在教学,项目工程和移动通信/数据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软件早已经运用于学校教学中。在学校,教师们要想做出一个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就会用到计算机软件中常用的办公OFFICE软件,若有专业需求的老师还会用到专用的计算机软件,例如工程制图课程中,老师一般都会用到最基本的CAD制图软件,数学课上老师也会用到较常用的MATLAB,Lingo等数学软件,多媒体音乐软件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成功应用到了数字音乐中(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计算机软件运用到教学中有很多方面的优势:(1)增加了信息量,学生们在单位时间里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利用软件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继而培养了他们的兴趣。随之,教师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变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们学习,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计算机软件在项目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遍,软件技术也有极大的进步,已经广泛应用到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项目工程管理,工程制图,工程造价等等,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大量软件。
(1)计算机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如今信息化社会,不管是信息量还是信息的传播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导致了项目各方的交流不易,所以对于一个工程的管理成败来讲,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此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按照功能分为两个档次,高档次的如P3等功能强大,但价格较高,低档次的TimeLine只能提供项目中某一些方面的解决能力。
(2)计算机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
对于一个整体的项目工程,计算机软件运用到工程制图中大大降低了工程师的劳动力,相应也加快了工程开发的进度。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制图软件技术也不断提升。其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初步使用,PC机的广泛使用,工程制图软件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工程制图软件非常多,比较常用的是AutoCAD,Solidedge,前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二维绘图软件工具,后者具有强大的三维构建及修改功能。
(3)计算机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
随着IT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及信息技术的完善,计算机逐渐运用到了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中,从手工录入计算到借助预算软件及网络平台来完成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只需要几个小时。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关于工程造价的相应软件将会越来越多,操作也会越来越简单,计算也会越来越精确。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在工程领域中的发展给许多行业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有应用更加广泛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提高软件行业的竞争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工程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3 计算机软件在移动计算机通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与网络应用发展的覆盖程度逐渐加深。Internet和移动通信是目前IT技术中的两大热点技术,移动计算机通讯网络正是在这两大热点技术结合下应运而生的。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指主机可以在网内随意移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这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是方便携带的,如Handbook PC(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等,而且配有无线通信设备,用户可以在室内室外任何无线网络可以覆盖到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国家之间随意发送或接收各种各样不同的数据信息。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功能,资源共享功能,分布处理功能及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功能,正慢慢成为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
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横向应用(广泛应用于电子邮件和移动多媒体应用等),纵向应用(主要应用于服务业和无线电子商务行业)和移动Internet的应用(常用于移动E-mail,铁路航空订票额结算等领域),它是实现个人通信的重要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4 计算机软件在移动数据中的应用
随着移动通讯数据业务的发展,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应运而生,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只能进行单一的语音通话)和第二代如GSM移动通讯(能解决简单文本通讯),第二点五代(2.5G)是移动数据时代的起始点(能进行数据的下载并且能对相应数据进行处理,支持音乐,照相机等多媒体功能,上网浏览网页及收发电子邮件等等),继而移动开发商开始对第三代3G通信技术深入研究,3G移动通信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不仅提高了通信质量,也实现了视频通话。3G时代将是全方位的移动数据服务时代,随着3G网络的开通,无线网络的速率问题将得到根本改观。
移动数据服务时代随着3G业务的开通离我们越来越近,3G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美好,但其发展历程不会平坦,3G移动通信技术虽然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流行,但在我国才处于起步阶段,3G技术的成熟程度也是消费者比较担心的问题之一。
综上,3G移动通信技术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中国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也逐步开展了。4G移动通信网络比3G移动通信网络有较大的优势,4G可以在不同接入技术之间进行全球性的互通和漫游,能够支持多媒体互动业务,相互交错的功能性更强,4G移动通信技术将逐渐满足未来市场上年轻一带的多样化需求。
3 网络系统安全的学习
自从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帮助,另一方面,网络安全开始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随着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也时刻在考验着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员,我们同样有必要制定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问题,其存储的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军事等一系列的部门,因此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主要面临的威胁有病毒威胁,计算机硬件故障,用户自身安全意识不强,黑客等。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务必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网络防火墙,利用防病毒软件技术以及采取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等加密措施及备份措施。
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项动态工程,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学习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以调整自身安全策略。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要主动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防范,尽量使用安全的工具进行系统的维护,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总之,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一项高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整个国民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它带给人类的便利是多方面的,不同种类的软件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渐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向新型发展方向靠近,并在实际中逐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邵国红.探析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J].硅谷,2011(2).
[2] 黎碧霞.浅谈3G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技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
[3] 姜杰.浅谈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路安全对策[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 硬件 软件 开发方法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
1、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硬件
(1)主机
主机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储器。CPU由两部分组成:控制器(CU)和运算器(ALU)。它管理主机所有组成部分的运行,并对数据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2)存储器
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以存黜程序和数据的装置,成为存储器。存储器可分为两类: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内存储器通常设计为计算机的一部分,并直接与中央处理机连接。内存储器可以存贮两类信息:由控制器执行的程序指令和由运算器处理的数据。外存储器是为了弥补内存容量有限的缺点,适应于大量数据的处理与存贮而使用的。它主要用于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在需要时再成批地与内存交换。其特点是:存储量大,价格低,存取速度较快。
(3)一般输入/输出设备
这些设备一般包括键盘、显示终端和打印机等。除了上述的设备外,还经常用到其他设备,如:光笔、鼠标器、图形输入板、数字化仪、扫描仪和图形显示设备等。
2、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软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功能的实现是系统硬件和软件协调作用的结果,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是无法工作的。归纳起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软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即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最低层次,为用户提供开发图形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软件环境。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及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等,它着眼于计算机资源的有效管理,用户任务的有效完成以及操作上的方便等,目的在于构成一个良好的软件工作环境,供应用软件的开发使用。
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有MS-DOS、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等。其中MS-DOS、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主要是应用于PC机上面,UNIX操作系统能在微型机到大型机的各种机器上运行,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多用户操作系统。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软件的开发中,汇编语言的使用已大量减少,目前主要是采用FORTRAN、C、VC、VB、C++Builder等。在人工智能方面应用较多的LISP,Prolog等。
(2)支撑软件
支撑软件是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为用户自行开发应用软件提供技术支持的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几何图形设计软件;第二类是工程分析与计算软件;第三类是文档处理软件。
(3)应用软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功能最终要反映在解决具体产品和工程问题的应用软件上,应用软件的开发是建立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基础之上的。归纳起来,应用软件应该具有下列特点。
a. 功能齐全,能满足具体产品或工程设计要求,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b. 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具有较高的效率。
c. 应用软件应实现规范化和模块化。
d. 移植性强,便于在各种计算机上运行,并易于与有关软件连接。
e. 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人机友好程度。
f. 使用方便,可靠性强,便于维护。
由于应用软件应用于各个领域,涉及的专业性很强,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用户自行开发。相关学科的技术人员协作研制和开发,可以解决各种工程或产品日益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以满足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要求。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开发方法
1、软件工程方法
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建立,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协调系统内部各独立模块之间的关系,以期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优良设计能力。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方法作指导的话,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应用软件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水平也不断提高,以至于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开发技术难以保证所开发应用软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开发者开始采用工程化的方法从事软件的开发,并逐步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软件工程学这一技术学科。
软工程学的诞生和发展使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成为一种工程问题,而不是个人的艺术创作。它主要研究软件结构、软件设计方法论、软件工具、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关的理论。
从软件生产管理来看,软件工程学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软件的需求定义和分析技术;
(2)软件设计和审查技术;
(3)软件描述技术;
(4)软件调试技术;
(5)软件可靠性技术极其评价方法;
(6)软件扩充和维护;
(7)软件成本估算等。
2、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开发
就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而言,由于真正实用、功能齐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般都比较复杂,程序在万行以上,不同模块之间关系复杂繁多。因此,必须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从事工程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开发过程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质量高、时间短、费用少,并且便于检查和维护。
基于上述情况,一般情况下,在工程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下列要求:
(1)硬件支持环境;
(2)软件支持环境;
(3)设计要求;
(4)实用化要求;
(5)保证软件质量;
(6)测试验收严格;
(7)文档编制通俗;
在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时,必须很好的参照这些要求,各个行业的设计者可以把这些要求与本行业具体生产情况结合起来,真正使软件工程思想和软件工程开发方法贯彻到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中去,务求保证软件的质量,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系统的开发过程如图。
参考文献:
[1]王吉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应用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4(21).
[关键字]计算机;监控系统;电气控制;安全生产;经营管理
一、工厂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现状
1.更清晰的图像。高清已经是目前各行应用比较普遍的要求,工厂也不例外。早期的厂区监控应用很简单,进行录像回放过程中确实也可以还原事件现场,但无法看清细节,让管理人员很困扰。清晰度的提升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高清也是工厂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的基础,细节越清晰,智能化应用的准确率就越高,智能化的可用性才得到保障。
2.网络化覆盖。厂区规模较大,安全系数要求高。实现工厂监控和生产调度指挥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远程监控、移动终端监控等应用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网络化为这些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智能应用需求日渐多。智能化的概念很大,对于企业工厂视频监控系统来说,主要指智能视频分析、报警联动两方面。面对海量视频信息,没有过滤的视频查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要变被动安全防范为主动安全防范,就必须借助智能视频分析和报警联动。目前智能视频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端高清网络摄像机嵌入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另一种是基于前端高清网络摄像机采集的高清视频,监控中心智能视频分析平台实现智能视频分析功能。
通过智能分析功能模块,可对工厂中入侵警戒线、遗弃物、非法停车、徘徊、剧烈运动、群体等进行监测,并对视频中出现的目标进行分析判断,过滤掉图像中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自动分析、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有用信息,直接触发报警,联动监控中心画面弹出、声音告警、短信发送等报警预案。提前预判安全事件,及时通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并联动其他技防系统做出动作,消除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计算机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基于计算机TCP/IP协议的网络应用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数字化多媒体应用得到广泛普及。
1.前端采集部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主要有IP摄像机和编码器等,它们接入到网络主要分为星形、总线型/树型、环形三种方式,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择相应的方式。不管使用哪种接入方式,都要在网络设计上考虑接入端的流量需求。前端接入网络流量主要是由前端视频图采集设备所发出的,主要有存储码流与实时码流。
2.中心控制部分。主要有媒体交换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解码服务器等。这些设备都接入到IP核心交换网络中。必须根据监控系统的特性来选择网络交换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络技术来优化承载平台。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汇聚层与接入层之间流量主要有与实时码流和回放码流。核心节点到汇聚节点之间流量主要有实时码流、回放码流和存储码流。汇聚交换机的选型同时还需要考虑所采用的组网技术。接入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之间可以考虑采用双链路上行,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建议采用双链路上行,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机热备。同时,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虚拟化技术可以优化改进星型网络,将多台网络设备虚拟化为一台,由于应用该技术的交换机之间不存在二层环路,可以避免MSTP的配制管理,从而简化网络设计。
当多用户(5个以上)同时访问同一个视频前端,如果采用单方式,从编码器到各个接收端都需要有一路单播流,这对带宽造成很大压力,利用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节约带宽,降低负载。
3.存储部分。区别数字监控与传统监控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采用前端解码和后端网络存储相分离的技术。有中心存储、分布式存储及前端存储模式三种。
中心存储是指所有数据实时上传到集中的数据中心统一存储,适用于工厂内只有中心机房,无其他区域分机房,管理设备、存储设备均集中在中心机房,且带宽充足。
大型厂区或带宽压力较大,同时机房也可以按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就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模式,将存储设备分别部署于各个分中心,就近存储,但逻辑上仍接受中心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不仅优化了网络流量分布,存储流的终结点被推向汇聚层,减少了主网络的流量压力,使得整个网络的流量分布更均衡。
前端存储模式即前端编码设备自带存储,该模式应用不多,仅适用于前端编码设备数量多,带宽压力大,且不便设置各个分区域机房的情况,只能在前端就近存储,同时前端接入点可以模拟、数字混合应用。
1 虚拟实验系统研究的背景
1.1 虚拟实验系统所体现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发展领域,从而使人们对各种各样的媒体技术的认知度逐渐加深,并将这种各种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来。人们不仅对新鲜的多媒体技术的渐渐重视,同时也随之对一切能够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的仿真技术非常注重,因为只有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带给人们更加真实逼真的切身体验。但是任何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都会都到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阻碍,对于虚拟实验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较大局限性。在类似航空航天、医学研究以及军事管理等这些专业技术相对较大的技术领域,将虚拟实验系统应用与这些领域时,在现实的学习应用过程中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并且真实的学习环境。
1.2 虚拟实验系统中的技术背景
1.2.1 JAVA技术
20世纪90年代,JAVA技术第一次被应用于网页之中,不仅在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JAVA技术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开发工具。从广义上来讲,所谓的JAVA技术就是指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其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主要是源于其自身所具备有的安全性较高,与所构成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为了能够让JAVA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可以具备相对较高的兼容性,在最初的编程设计中赋予其较为使用的二进编码的届时功能,而且也能够使所储存于计算机中的内部资源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进行有效的共享。另外,JAVA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其可以直接进行系统性的分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感染系统程序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的是JAVA技术较慢的运行以及较高的字节码,直接导致对能源的巨大消耗以及浪费。
1.2.2 VC++技术
MicrosoftVisualC++(简称VisualC++、MSVC、VC++或VC)隶属与编程语言行列之中,但是与其他编程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其是一种可视化的编程语言,相对于其他传统的编程语言而言,VC++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以及运行上具备传统编程语言所不具备的特点。VC++技术中出现数据的抽象化现象是VC++技术在数据封装上的一大特点,不仅仅能够将相关的数据以及函数进行封装,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以及函数的分类赋予其不同的权限,大致上可以分为3种,分别是私有成员、公有成员与保护成员。此外,V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灵活性,应用字节较少,并且运行效率还较高,人们在理解上面更加不连接,在创建与管理档案所需要的经济成本较为低廉。
2 虚拟实验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虚拟实验系统的平台总体分析
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虚拟实验系统应用的主要媒介,主要是依靠将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所于人们的是一种仿真虚拟的画面场景,使人们能够在视觉以及听觉上充分是实际感受体验,进一步更加完美的完成教学以及练习的教学任务。虚拟实验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要求:①具备虚拟现实功能及特点。人与机器能够相互沟通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最主要的技术优势及特点,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及各种活动进行一比一的模拟,使人们在感官上得到充分的体验,不单单使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其主要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虚拟实验系统技术其自身的巨大优势。②仿真控制。虚拟实验系统在进行模式实验中,若果想要仿真技术更加逼真,更加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需要对于整个实验过程都进行仿真控制。客户在操作虚拟实验系统过程中,能够获得感知上的体验,这主要是依托交互功能形式。
2.2 实验系统平台的性能要求
2.2.1 虚拟系统的性能要求
虚拟系统是整个虚拟试验系统得以尽情施展优势的主要平台,主要是通过将Web桌面作为主要的平台。仿真技术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其真实性主要是表现于空间、物力以及交互形式上。通过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相连接,提高人们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环境要求,在虚拟系统运行过程中,都是依托Web来创建有针对性的模拟环境,客户通过鼠标就可以对实验对象进行可视化处理。
2.2.2 適应性的性能要求
虚拟实验系统必须在任何操作平台上面都可以应用,这样就会有效保证虚拟实验系统在不同操作平台上面应用时不会存在任何故障。
【关键词】监控系统 企业局域网 设计 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传统企业监控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不同设置、不同用途的监控系统被研发出来替代了集中模拟的常规监控模式。本文介绍的两种监控系统在企业局域网中的应用作用有所不同,设计也各有差异,但都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1 C/S模式监控系统的应用
1.1 系统的网络构架及构造模型
C/S模式监控系统属于Web-MoniService系统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用于制造企业,实现对其内部设备的监控,以方便对设备进行诊断和维护。该模式下的监控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企业内部使用时,通常采用一种松散的结构形式,根据拓扑结构,利用计算机系统在各监控设备间建立起联系。
通过该构成,这一监控系统可以很好的对设备运作情况进行监督,采集其运作信息,同时进行系统的传输、分析及诊断。使传统的分散监测集中到企业总控制室,便于优化管理。依照不同功能,该系统可分为多个部分,具体如下:
数据采集端:主要通过传感器组进行数据采集并负责发送。
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对采样数据的处理,如解包等。
客户监控端:通过程序设定可实现在线监控,同时识别设备状态、预测状态趋势等,它是实现系统目的的端口,故在系统中的功能最为全面。
1.2 系统应用的技术实现
以某水电站的监控系统为例。该系统硬件结构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LUC硬件结构;二是主站硬件结构。在主站硬件结构中,由于上机位系统无法单独使用,因此它的各方面配置都要与LUC匹配,特别是在硬件结构上面。该水电站的监控系统从整体来看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将系统分为两层,使用快速光纤连接,具有较强的传输性和抗干扰性。 其具体配置如下:
1.2.1计算机设备
由于厂级计算机系统需具备高稳定性,水电厂操作员的工作站也需具备优良的工作处理能力,所以为保证运行可靠,该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重要节点设备均采用双机冗余配置,从而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重要节点设备故障或通道故障时的自动切换。。在操作员工作站中,该厂同样将显示器设为双机配置,且选用大屏幕型号,方便信息显示。
1.2.2监控系统设备
首先,该水电厂所使用的监控系统硬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安全性也较强。在软件功能方面,系统具备多个模块,操作系统选用Linux或UNIX,由于该系统灵活性强,使得这一套监控系统在该水电厂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远程监控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可以完成音频、视频接入与共享的科技系统,它能通过网络传输在分控中心对现场进行监控,而且可同时进行多个场所的监控工作,经我国得到研究和推广,目前已在企业局域网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种监控系统属于分布式结构,通过不同地点的多个现场摄像机达到监控目的。
2.1 系统构成
传统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构成较为简单,主要通过传输网络实现对前端及客户端的连接,进而达到监控目的,虽操作简单,但易造成系统拥塞。在此基础之上,更为完善的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逐渐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到企业局域网的应用之中。其构成较为复杂,但是能够很好的解决常规系统下的监控弊端。
这种分布式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其内容及原理如下:
(1)监控现场:通过摄像头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编码器等设备对收集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后发送到分控中心。
(2)分控中心: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和主体,是视频图像的主要集散地。由多个视频服务器构成,不同的服务器具有不同的监控任务。通过软件设置,服务器不仅能够很好的对监控现场的设备进行控制和调整,还能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压缩编码,进而经局域网服务器发送视频数据。客户端软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接收,再通过解码之后进行回放,从而实现分散式的远程监控。
(3)总控中心:负责统一监控分控中心,任何分控中心的现场视频都能调用,并根据需要进行鉴别。
2.2 系统应用
以某企业局域网为例,该局域网就是使用这种分散式的监控系统来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的,其软件编程为VC++,硬件则使用的DS8000HC系列。它的扩展性较好,具有图片质量高、网络利用率强等优点。
该系统在应用于这一企业局域网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网络传输拥挤问题,后经技术人员调查发现是因为企业内部网络宽带不足,无法带动系统正常运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将该系统重新进行了调配,以优化网络传输,完善系统监控。
首先,初期采用TCP/IP网络技术,同时以组播的方式来实现视频传输,这主要是因为TCP/IP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靠性也较强。但是在数据传输后期,信息量增多,技术人员又让该系统采用UDP协议,以缓解网络的不稳定性。总之,是根据监控系统的实时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在终端处建立双缓冲区,避免数据传输中发生抖动。
其次,优化视频压缩标准。起初,该系统应用是将视频压缩标准定为MPEG.1,这一标准的抗误码性不足。后为了达到优化目的,统一将压缩标准定为H.264,它的编码效率要高于原有标准,且抗误码率较强。后经实践证明,这一调整很好的优化了该系统在企业局域网中的应用。
最后,利用多线程技术来实现对站点的远程监控,且在显示与记录方面选用Direct Show。
通过上述几项操作,该远程监控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优化,在企业局域网的监控工作中也发挥出了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监控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需不断改良,只有这样才能更方便使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监控系统的创设和应用能够很好的对监测目标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能够很好的达到约束、保护、防治等目的,值得使用和推广。但是,该项技术也存在着瓶颈问题亟待人们解决,因此,为了优化使用效果,希望今后技术人员能多在这一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监控系统工作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江涛.四川警院数字视频监控平台开发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古前疆.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马涛.面向3G技术的平安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3.
关键词: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建立;应用;预期目标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被称之为电力系统(PowerSystem)。其功能主要是:通过发电动力装置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转化成电能,再经过输电、变电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通过一系列设备再转换成光、热或者动力等不同形式的能量,服务于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故其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并在同一地域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据此,电力系统要实现其功能,就需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设置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和输运过程进行调节、测量、保护、控制、调度和通信,确保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这就意味着建立结构合理的大型电力系统必须要有先进的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作为保障,还要注重便于电能生产与消费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分配,减少总装机容量,节省动力设施投资,且有利于地区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
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建立
目前我国现阶段由于创新技术使其他工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但电力系统的大部分依然保持着数十年来的运作模式。缺乏资金,以及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产使用寿命使系统效率日益低下,不稳定性逐渐上升。此外,气候的变化、燃料成本的飞升、过时的电网基础设施,以及全新的发电技术,改变了所有相关人士的观念。特别是以下这些变化,需要一个先进的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来管理日趋复杂的电网。这就意味着将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和信息通信技术集成到电力基础设施上,使电力系统实现“智能化”。就是将整个电力系统作为一个集成框架加以管理,主动地检测和响应各个地区和设备的电力需求、供应、成本、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同样,更为出色的信息也使消费者能够自主管理能源使用,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2 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所构成的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由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所构成的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由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所构成的智能电网则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先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2.1 由于电力系统测控终端一般都安装野外环境中,地点偏远,无人值守,设备必须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通过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无功功率补偿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研制。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数据采集、人机接口、无功补偿控制及数据传输五大部分组成。只要有一部可以接入电脑作为服务器就能实现对分布各地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进行监控,也能实现移动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技术原理先进、测量精度高、功能完善、组网灵活、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另外,系统具有自动拨号、断线重拨功能。在网络状态不稳定时,具有自动恢复通讯能力,保证系统稳定工作,无需人为干预。在电源抗干扰及散热等方面也有特殊设计,使得终端设备能适应恶劣工作环境。
2.2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双向互动的智能传输数据,实行动态的浮动电价制度;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遇到电力供应的高峰期之时,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从而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将新型可替代能源接入电网,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智能电网可以作为互联网路由器,推动电力部门以其终端用户为基础,进行通信、运行宽带业务或传播电视信号。
2.3 智能电网还可以全面有效地对电力传输的整个系统,从电厂、大坝、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直至用户终端进行智能化处理。包括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故障处理,确定电网整体的健康水平,触发可能导致电网故障发展的早期预警,确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检查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析电网系统的故障、电压降低、电能质量差、过载和其他不希望的系统状态,基于这些分析,采取适当的控制行动。
3 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的预期目标
3.1 一个由出色技术支持的电力系统将更加高效,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提高电力可靠性。具体来说,智能电网能够通过自动关闭家庭、办公室和工厂中的指定设备,减少电力使用高峰电量;可以提供能耗的即时反馈,减少浪费;还能鼓励厂商生产“智能”设备,减少能源使用;同时,也能够隔离电网中的干扰因素,检测并防止电力灯火管制。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快速隔离问题,代价高昂的断电现象即可避免。公用事业公司正在安装传感器以接近实时地(秒到毫秒级延迟)监控电网,尽早地发现故障。这些监控系统将从起始的输电网扩展至配电网。通过持续监控电力消耗和主动管理设备耗能方式,需求方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家庭、办公室和工厂的电力消耗。管理的内容包括需求响应计划、智能电表和可变电价、配备智能设备的智能楼宇,以及能源仪表板。这些创新组合在一起,使公用事业公司和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响应电力需求的变化。
3.2 电表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终端,目前只能实现单方面的交流,也就是只能达到自动读取的功能,而不是双方互动的交流;而智能电表的应用则可以使用户和电力系统之间实现互动。比如,电力供应机构可以精确地了解用户的用电规律,可以在电力供应高峰期或需求大于供给时,适当提高电价;而用户此时可以把家里的替代能源设备打开,或者把熨衣服、烧热水这些可调时间的家务挪到用电低谷的时候做,因为用电低谷的电价可能要便宜很多。
3.3 智能电网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优化电力系统的管理。能源紧缺的压力以及各国政府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是利用清洁能源发电、输电,需要原有的电网更加智能化,使得能源从生产、传送到最后使用的过程受到集中监控和管理。
结语:
由此可见,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为电力系统的持续运行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这样就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的新纪元。总之,电力系统的规模性、技术性、安全性和持续性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洪卫国.县级供电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备用数据通道搭建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6,8.
[2]胡敏强,郑建勇,吴在军.一种新型的变电站通信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6.
[3] 杨洪.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