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高中写景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写景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写景作文

第1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关键词:模仿、英语写作、写作错误

Press release mimicking - English writing effective way

Chang Zhe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ebei Baoding 07100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s professional English level increasing demand, can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s press work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Writing with reading ability, can reflec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journalist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news article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shows that, English writing is a relatively weak link. Imitation is the human cognition essential link, in English news writing also has important fun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news writing," by imitating writing for journalists in the imitation gradually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the problem undertook a few beneficial exploration.

Key words: imitation, English writing, writing errors

一、新闻写作现状分析

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英语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新闻工作者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既考查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考查新闻工作者用英语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见和记录事实的能力。

下面是英语写作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足:

1.词汇、短语运用能力差。

一般来讲,新闻工作者比较注意学习语言点,对语言的运用注意不够。比如,有些不及物动词需要搭配介词一起使用,很多新闻工作者却只用了单独的动词,所以写出的句子往往是错误百出。虽然在他们的大脑中储存着大量的词、短语,但真正用的时候却无从下手。

2.句式变化单一。

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形式也不容忽视。很多句子都是同一句式、长短相近,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单一顺序,缺少变化,读起来乏味、枯燥,平时学到的很多语法、句法如分词、强调句型、倒装、虚拟语气等等在多项选择题中很顺手的东西这时却派不上用场,仿佛它们只是用来对付选择题的。

3.中英文句式差异分辨不清。

英语句子中的状语可以由很多成份来充当而且位置也很灵活。另外,定语和修饰语、插入语的使用等等都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而很多都是按汉语的习惯来组织句子的,这样就显得语言很不地道。

4.段落、文章的逻辑性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发展,因此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很少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偶尔有了主题句,下面的支持细节(Supports/Details)也不能很好地说明主题句,文章整体内容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内容安排上也无主次之分,所以读完之后有时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足够的词汇量不能精确的造句、学了很多的词汇和词组,但很难将其应用于作文,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写作中组织语句有困难、平时积累不足不准,作文写作练习不够[3]。

以上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及其原因。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所以,根据这些情况,应该找出解决的办法。

二、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应用仿写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 模仿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4]。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能力,它是一种技能性活动。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这种书面表达能力。就这种能力的形成、发展的规律而言,一般要经过积累-模仿-创造三个阶段。在积累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特别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为写作储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要把它转化为写作能力,中间一定要经过模仿。因为经历是有限的,况且英汉之间不仅语言上千差万别,语言表达的思维模式也不同。

英语写作上的模仿就是依照一定的范文学习制作文章。英语写作教学中,给学生写作提供范文,并通过范文的讲解剖析,使学生获得文章样式的清晰形象,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掌握了各种表达要领,并逐步做到融会贯通,进而学会创造性的独立表达,就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文章来[5]。

2 模仿方法的实践策略

首先,增加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素材。出生不久的婴儿利用模仿的本能在周围大人的言语、表情和动作中习得语言,感知情感和学会某些行为。我们何不利用这种本能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写作和创新,而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范文,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文章的内容、句型和结构,努力克服汉语的干扰,自觉建立正确的英语语言信息系统、写作中,注意好句、妙句并自觉进行抄录、背诵,有意识地接受、运用自然地道、语义语法表达合适的英语,以便有一天他们能较自如地写出语法正确、篇章合理、错误较少的文章。

具体的有:

首先,要加强阅读,开拓视野。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阅读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因此,既要抓好课堂教学又要增加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要熟记范文,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和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学汉语讲究的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学英语也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课文中给学生划出一些重要短语、句型让学生来抄写、背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活用课本里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英语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的形成、发展,一般要经过积累-模仿-创造三个阶段,即学生经过阅读、理解和体会范文之后,很快从范文中得到启发,继而高效省时地完成写作任务,完成了一个从理解到模仿运用的全过程。总之,模仿写作是写作教学中最有效的环节,而实现有效的模仿写作教学要靠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建良.高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成因及训练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4)

第2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动笔进行写作是人类一种成功运用其书面语言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按照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它就是一个由“深层平面”向“表层平面”的转化过程。

著名的心理语言学家鲁利亚先生通过大量的临床测试,更加精细地将这个转换过程概括为这样三个阶段:先有一种想要表达或者交流的动机和欲望,总的意向;紧接着就会出现一种词汇贫乏,语法结构残缺,但是缺失粘连附着丰富心理表象的内部语言;最后在较深层次句法结构坚实的基础之上,终将扩展为一种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人类外部语言。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兼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我们的写作心理、写作行为培养以及写作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斯洛开创的心理学理论实践经验显示,要想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创性、持久性地学习和写作,就必须遵循“需要―动机―行动”的规律。培养学生,尤其是高职、中职农专技校学生的“同化”写作能力和“顺应”的过程,也正是我们恰如其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写作心理研究成果的具体实践来指导我们的中专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写作心理培养过程。

二、平台与合作:“顺化”“同化”互动,领略“油墨飘香”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写作活动内化为心理结构,即是内化建构;主体用内化建构形成的心理结构去组织客体,进行写作活动,这是外化建构。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是同时发生的。主体心理结构建构文章,同时也就建构了自身,这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在“双重建构”中,“同化”和“顺应”又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机能。

写作教育,就是一种人类有意识地依照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对象性互相的影响活动,是一种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为使种族生命繁衍生息,社会生活得以延续所必须的自觉实践活动。写作教育也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

众所周知,“文章主旨是个纲,纲举目才会张”。主旨是“大脑”,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神经系统”,就是“目”;纲必须能领导目,“目”必须附于“纲”,尊卑就序,而后能全体自能整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当然,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由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由事物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情感向文字表现形式的转化,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

我国古代的写作理论当中“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就是意识到了从“物”“意”“文”这三者的递进关系,而“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则明确地提出了写作活动的“物”“情”“词”的转化、转换关系。

三、语文与做人,作文即是人文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时期的各种心理满足是“终生的满足”,青春期的满足是他们今后人生旅途产生健康人格的进步阶梯;而现时的“人文精神”培育就是对学生,尤其是我们农校的学生――时代的“落伍者”――后进生的心灵深处、情感品格、道德美感、价值尺度、人生观点的全方位的尊重与关怀,是对他们的绚丽理想、多彩之梦、人生定位、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一路“精心呵护、远航”,我们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培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民胞物与的博大情怀;是理性、智慧、勇气、毅力上人类永无止境的创造和挑战,也是人类产生以来所有文明进步成果和积极向上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3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通过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与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去升华阅读的技巧;通过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其在写作中面临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又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来针对阅读感受进行验证,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巩固阅读的效果,真正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写作教学的实践性;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联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能够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由于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双方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性,教师倘若仍然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综合参考高中生认知能力、个性特征以及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在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彰显重点,解放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比如,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的时候,笔者先安排学生开展创作型的阅读,先后挑选班级中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进程中让学生去思考文章中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等句子。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景,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来进行再次阅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自己观察到月色,让他们明白月色本是难写之景,而作者又是借助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当学生写完以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对比文章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散,通过对比自己的随笔与文章内容,能够进一步掌握文章作者的写作技巧,真正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

2.挖掘语文教材,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方法

科学研究提出,写作思维的发展循序渐进的一般规律主要呈现为积累―模仿―借鉴―创造的进程。创造都源自于模仿,然而模仿并非生搬硬套的抄袭,而是属于智能形式的模仿。叶圣陶也提出过,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于模仿―创造。高中语文教材中蕴藏了大量的素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写作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流程中,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当中众多文章在立意、选材、题材以及布局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典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在首读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初步模仿,模仿当中精彩的语句。比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该种形象描写短小精悍、意味深长,本身在文学色彩与震撼力方面都极为出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模仿该种形式,本身就是一个亮点。模仿是高中生学习的必经阶段,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的典范,倘若教师抛开这些经典的范文,单纯让学生去阅读《作文选》等攻略,则显得舍本逐末了。所以,教师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甄选,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尝试模仿,学生犹如绘画有了模板,练字有了字帖,无论阅读或者写作都能够得心应手。

3.以写作促阅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高中生只有阅读更多的好文章,才可以写出更为优秀的作文,反之,写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需要主要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应当以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

比如,笔者在教学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之前,先引导学生进行该种类型的写作练习,然后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系统的评价,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笔者再指导学生学习《拿来主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审视鲁迅先生杂文的魅力。思考:作者是如何立论的,是如何论证说理的?是如何将一个深奥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清楚说明白的。这对我们日常写议论文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要更为注重相关的细节,在反复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

三、结语

高中时期是学生快速成长、持续吸收知识的关键时期,而高中语文在这个阶段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初中语文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语文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所在。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要想学好语文,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高中语文课堂针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意识到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作用,使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整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魏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温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D].延安大学,2015.

第4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一、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写作教材

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系统的写作教材。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指出:“要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就必须明白‘教什么’的问题。”然而,中学的作文教学,一直没有相对独立系统的教材。在人教社的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必修教材中,写作教材被称为“表达交流”,只占很少一部分内容,放在“阅读鉴赏”之后。“表达交流”较以前的教材似有进步。但是,这些内容还不够完整系统,用来指导学生的写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使用时还要对其进行较多改进。

例如,“表达交流”内容缺乏吸引力和实用性。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必修教材虽然每册都有四个写作专题,每个专题分“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等内容,但是内容低幼、重复,陈旧,没有有效地写作理论支撑,系统性、实用性不强,学生不爱读,教师不愿讲,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例如第一册第一个写作专题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第二个写作专题是“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这些话题老生常谈,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的“难忘的一件事” 、“记一个我熟悉的人”基本类似,使学生心生厌烦,当然不会有写作热情。再如第一册第一个写作专题所选范文是巍巍的《我的老师》等初中课文,第二册有两个写作话题是“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抒情”,所选范文分别是《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背影》等初中课文,这些内容让学生感到作文教学没有丰富多彩的新鲜内容,写作积极性顿减。

由于作文没有便于实施的教材,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教师一般仅仅制定阅读课文教学计划,很少有教师制定作文学期计划,作文三年教学计划制定者更是乏人。写作训练题目随机性很大,每次作文训练多是教师随意选择一个题目来写,整个高中阶段,每个学期的作文题目之间没有梯度,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作文知识的全面掌握,更没有注意到学生作文能力的渐进性发展。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指导

首先,作文教学指导缺失了“怎么写”这一环节。作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往往是这样的:教师命题,提出作文要求,引导学生进入作文情境,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表扬作文中的优点,指出其中的问题。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整个作文教学环节解决了“写什么”和“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却没有看到“怎么写”这一教学环节。

第5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三棱互补式作文是一种新颖的作文模式,是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其特点是结构整齐,条理清晰。三棱互补式作文的写作思路如下:

一、标题

标题要尽量体现文采,要有内涵,提倡直接揭示主旨。

标题要居中写,两个字的标题中间还要空出一格,以保证美观。

近些年来经常出现“以‘……’为题”的命题形式,这样的命题形式按照命题作文对待,即所给的内容确定为文章的标题。

二、题记

题记是写过标题后,在正文开始之前的文字。

题记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几段话。题记提倡使用整句,段落较多时提倡形成排比段。

题记要求简明扼要,文字不能过多,要控制在60字以内。

题记要求有一定的哲理性,意蕴深厚,文采飞扬,要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持相对一致,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表明主题,能够与文章融为一体。

题记形式不拘,可以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能表达文章主旨或感情的语言;可以用诗句,也可以用谚语,甚至可以用一则短小的故事。

题记的格式是先写正文,然后另起一行,在该行的最后四格里形成“――题记”的形式。

例如: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生无所息。

――题记

――200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那些永不停

息的人》

我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

我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

我把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

――题记

――高考作文《留给明天》

三、开头部分

开头部分要求直接点出主旨,开门见山,让评卷者能一眼看到你的立意。

开头部分文字量不宜太多,从高考字数要求考虑,150字以内为宜,可以一段,也

可以是几个小段落。

开头部分的形式不拘,可以引用名言、诗句,可以讲述小故事,可以通过自然现象

(写景、写物)等方式。

特别说明:有些题目如题意作文、材料作文、漫画作文等要求引用原材料,提倡在

开头部分进行简单引用,即引用原材料中能直接揭示主旨的话,然后相应的提出自己文章的观点,或提出观点后再引用原材料相关语句加以佐证。

四、主体部分的材料

“三棱互补”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一般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用三个相对平行的材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展开(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形成大的排比段,以使文章结构整齐,富于气势。

主体部分的材料都使用结构整齐的小标题,以使层次清楚、直观。小标题可以是诗句,可以是人名,可以是“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形式。

主体部分一般安排三个材料,各材料从文字上要大体均衡,宜安排为200字左右。

材料内容不拘,可以是历史人物,是现实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人物;可以是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时事;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故事寓言等,只要材料能证明观点而且较为典型就可以。但要注意材料是片断性的,一般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要求使用能证明观点的那个侧面。

每则材料都要有点题句,以避免“堆砌材料”。点题句可以设在该则材料的前面,

也可以设在该则材料的后面,做到“点题满天飞”。

五、结尾部分

结尾的方法很多,这里强调适合学生的两种结尾方式:一是总结式,就是将主体部分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以此收束全文;二是“总结+升华”式,就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对主旨进行提高来收束全文的方法。

结尾提倡安排成小段落,或安排成小的排比段,以求醒目,彰显气势。

六、说明

第6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但是,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教师为高考而教作文,学生为应付高考而写作文。教师着重讲模式、讲方法,学生写作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唱高歌、说假话、说套话,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情失真。学生对付作文形成了“套子”模式:结构上为了形成凤头,滥用排比、比喻,不管是否扣题;选材上翻来覆去就是运用那一点老掉牙的材料,如讲到勤奋的就是牛顿、爱因斯坦,讲到不幸便是失去父母、变成孤儿。学生作文缺少的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挚感情?怎样才能写好真挚的感情?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我”,做一个现实生活的体验者

真情从“实感”中产生,没有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我们要善于感动,学会感恩。英国作家康拉德说:“天下没有一个光明的地方或黑暗的角落不值得投以惊羡和同情的一瞥,哪怕是匆匆一瞥也罢。”

亲情、友情、爱情、人情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朱自清的《背影》不就借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一平凡小事来表现浓浓父爱吗?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感谢父母辛勤工作,感谢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理解……对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就能时时感念父母,就能明白父母心甘情愿不辞劳苦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了一颗感动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

二、有“物”,寻找感情的“承载物”

情感往往要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情、景物等作为“凭借物”“承载体”来抒发。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虽不着一“情”字,然情采毕出,情味无穷;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虽未言一“愁”字,然谁不知词人的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的艺术效果,一是情感使然,二是其情皆有恰当的承载物。

大凡文章者,或借事,则要选准事;或借景,则需找定景;而说理文,议论是龙身,论点为龙眼,抒情是灵魂,其立足点当在一个“理”字。

1.借叙事来抒情。借叙事来抒情,叙事不过是用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往往只是片断式介绍,而把浓厚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中。

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选择了母子别离前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针针线线中连缀着慈母的一片笃深之情。朱自清的《背影》更是把对父亲的挚爱之情都凝结在“背影”这个点上: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写了父亲的体态、穿着、步履,最后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的浮雕式“背影”上。虽是片断性动作的外部勾画,没一句直白抒情,却展示出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和依依惜别的内心活动,含而不露却情蕴丰厚。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的情节、原委等都可能淡忘了,但那“慈母缝衣”“老父背影”的“点”会永远铭记。所以,借叙事抒情,要在选择上下工夫,不能让情感全面铺开,四处流散。

2.借写景来抒情。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头破血流就不美了。所以“情”要隐,隐到不直说而别人也能感觉到,效果会更好。借写景来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的景物。我们来看巴金的《繁星》:

如今在海上每晚每晚我都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着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正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那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就像看见无数的萤虫在我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眨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低声说话。这时候我真忘掉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船行海上,疾驶异乡,看到这满天繁星,作者怎能不产生思念故国、怀念往事的感情?但他并没有直接抒写这种离情,而是写自己与繁星融成一片,亲密无间,巧妙地把一个游子孤寂而渺茫的心情反映出来。

3.借细节来显情。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第7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随笔指导课是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结合训练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技巧和方法的一种课型,包括随笔写作技巧,作文技巧以及随笔作文修改技巧等。它与一般的作文指导课无异,其教学环节基本相同,只是在指导的内容上以随笔写作为重点。

二、随笔指导课的操作

随笔指导课不拘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操作模式,只要能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成效就算成功。通常可以采用“老师评点式”,“学生合作探究式”等形式。

1.老师评点式

随笔种类很多,练随笔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力,丰富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国家的感情,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学生的语文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语言运用还不成熟;又因为学生处于十几岁的青春叛逆期,思想不成熟,对社会、学校有偏颇的看法;还因为中国社会现下物欲横流,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很大,思想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评点式”的随笔指导课能很好的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让随笔写作不再随便,而具有了很大的功能。

“老师评点式”的课堂结构如下:“随笔”具体到本校本班主要以周记为主。一周一记,不拘内容,不拘形式,但是有字数要求。首先是课前的教师准备工作。每周星期一科代表收周记本,老师集中精神认真改好周记,做到全批全改。批改要落实到字、词、句、内容、书写各个方面。字包括错字、别字、漏字;词句包括不合语法规范的词句、有知识错误的词句;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情感各个方面,写景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说理释悟皆可,记叙、议论、抒情、诗歌、戏剧、小说写作形式不拘一格;书写包括字数不够问题,书面整洁规范问题,学生多数存在的问题等等。老师必做的工作还有将好周记随笔挑选出来放在一起,存在问题的随笔挑选出来放在一起,好随笔分为几类,各类挑一个代表准备好,例如修辞运用得好,格式新颖独到,抒情达意到位,按顺序放好依自己的思路来准备课上朗读,奇文共赏析。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好随笔范文的同时,跟着学好修辞,看看修辞可以怎么用到平时文章中,从而让自己普通的文章大放异彩;同时学到一种创新的格式,活用到自己文章中,让自己文章传统文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又学到合理到位的抒情,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清淡朴素,只要体会到抒情的真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存在问题的随笔一定要在学生本中写出问题所在,并作出修改指导的意见,以便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上课时的集中评点。用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先划分一部分的时间,阅读老师在第一步骤精选出来的文章。读的时候既要注意朗读速度,又要重视朗读质量,让学生听得清,知道好在哪里,通过控制朗读的要素让学生在语音环境的熏染下,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好文章的妙处。可着重读,例如好的比喻;又可只读某一段,例如引用很妙的段落;也可反复读,例如其中某一句或者某一段甚至某一个词语。读的方法灵活运用。除了老师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读,朗读优秀的学生,主动举手的学生、文章写作者本人都可纳入起来朗读的范围。若老师声音情况不好,也可打印成资料,每人一张,发给学生,将看和读结合起来。再划分一部分时间,指导学生集中学习写作方法。

课下的分散点评。老师在课后可以找一部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或单独来问老师的学生专门辅导。课下辅导一定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务必做到细致耐心。

2.学生合作探究式

学生合作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一系列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首先,课前的准备工作和前一模式一样。这花的是老师的功夫,而且是“暗工夫”。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一周随笔情况摸底,掌握具体而微的情况,才有发言权。

第8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吕叔湘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用“少慢差费”这四个字来形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也是恰如其分的。

1.“少”。指教师方法指导少,甚至无方法指导。有些教师布置作业时,笼统地一句“回去看书!”既不规定看书的内容,也不提出看书的要求,更没有提供看书的方法指导,自然也不会有看书的反馈与评价方式了。即便有方法指导,也是有限的几种,相对陈旧落后,往往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可能造成学生自学兴趣的消退和自学能力的倒退。

2.“慢”。指学习能力提升慢,甚至没有提升。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高考指挥棒的约束,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时间+汗水”等简单、陈旧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抹杀了语文的特征,自主学习的内容停留在“背”和“练”的低水平线上,至于“质疑”、“合作”、“体验”等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

3.“差”。指学生自学习惯差。由于课堂教学教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自学意识淡薄、自学行为缺乏自制、自学习惯懒散,主动性较差的局面。

4.“费”。指学生自学效率低。由于自学内容缺少梯度设计,过简或过难,自学便少了挑战性或成就感;自学形式单一乏味,方法指导陈旧,自学便少了趣味性;自学反馈与评价缺失标准或标准模糊,自学便少了源动力。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收效甚微,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现状的确令人堪忧,如果我们教师能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学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全面提升自学能力,那么这种现状肯定能改变。微课的出现和使用为现状的改变提供了契机,笔者在对微课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微课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二、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主张的界定

在自学过程中首先要简化知识目标,压缩知识密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其次要实现自学方案的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及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要寻找一个能满足这些要求的载体,“微课”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1.微课的含义。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关注学习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姚正东认为“微课程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胡铁生认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各位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知识技能的媒体,应用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微课的特点。基于以上理解,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微课”资源的特点是“短、小、精、趣”。“短”即时长一般为58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小”即教学目标小,一次一个知识点,简单。“精”即教学内容精炼,选择重点、难点、易错点。“趣”即教学形式生动有趣(视频、音频、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教学设计富有创意。

三、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路径

1.预习激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录屏软件或手机,自行设计,以创意取胜,进行生动活泼的切入。原创的故事、朗诵、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比网络上固有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更能吸引学生,既丰富了激趣材料与手段,又增强了针对性。在教学庄子的《秋水》时,可以一边用录屏软件录制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汹涌的大海等动态视频,一边添加手绘“河伯”人物形象,再将教师的人物配音添加音频效果,重现寓言故事的现场,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河伯的自省,从而激发自学兴趣,开启文本学习。

2.重点解析。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务繁重,在自主学习方面如果能直击重点,攻克难点,辨清易错点,则抓住了学习的主要矛盾,等于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最适合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学习。一次微课只教一个知识点,多个知识点集聚成一组微课,即一个微课程。在58分钟内能否讲清、讲透、讲活知识点,取决于微课设计能否发挥抽丝剥茧的作用。用微课设计重点知识解析,一定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如“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知识,要依次对“内容上”、“结构上”、“人物上”、“感情上”、“主题上”五个方面的作用进行逐层解析,将知识精细化,分解到最小的脉冲点。重点解析适合用录制PPT的方式,排除音影等干扰因素,直观、集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巩固反馈。在巩固反馈这一方面,可以说微课大有可为了。除了常规的PPT录入习题、卡片手写习题外,录屏软件里有练习设计功能,教师设置好答案、分值,反馈练习就编写完成了。学生做完就会自动评分,非常方便、直观。比起纸质的练习,学生可以反复操练,逐步提高。在安排《相信未来》诗歌自学反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朗诵音频,自主选择背景音乐和主题画面。也可以同学互助,合作完成后上传至班级博客,再让全班同学点击评分。

第9篇:高中写景作文范文

在哲学范畴内,“个性即个人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这种个性观与人的主体性紧密相连。”[1]个性抒写就是个性表达。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明确提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2]个性化教育问题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发展等人文主义内涵,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立意、写作、评改”的束缚,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不压抑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个性,积极引导,保护发展等要求,为引导学生作文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颖的尝试,网络信息技术下搜集资料的便捷、高效,利用博客(Blog,QQ空间等)写作的随意性、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的多元化的评价平台等,都为个性化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利用网络加强阅读欣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注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性的发挥,“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个性对于主体性的彰显”[3],因此,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及多读文学名篇精品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前人思想的精华,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从优秀的文学经典名著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汲取创作和创新的源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阅读训练首先要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编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对于古今中外、评时论事的文章,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精读,不仅讲解文章“立意、结构、思想”的独特之处,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个性、作家艺术个性的把握;其次是对相关篇目的延伸阅读,即泛读,开阔学生视野,背诵、摘抄名言佳句,积累写作素材,为形成自己的作文个性起到启蒙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注重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名言警句、名篇名段等,但往往受时间、阅读量、摘抄速度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这种积累费时费力,也并不一定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命题、当堂完成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当设置写作范围,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认真思考,根据日常经验进行升华提炼。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阅读和搜集资料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将阅读的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做摘抄整理,网络复制粘贴的快捷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上传至班级博客群共享里面,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确定下学期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开出书单,除了长篇小说在假期前布置给学生阅读外,将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优秀中学生作文选等整理成电子文档,放置于班级博客群共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又可以节省大量查阅、搜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的阅读系统化。同时,根据作文教学需要,对于需要进行阅读的书目和作品,教师在学期中也可以随时补充班级博客群内容,以使资料更加完善。 

通过网络为学生开具书单,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步。教师除了在假期前、学期中定期把一些文章推荐给学生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等媒介为学生讲解所选择的作品在选题、立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所在,特别是对优秀中学生作文,要选取3-5篇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指出该篇文章的个性特色是什么,学生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找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进一步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的发挥。比如在讲解欣赏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对比分析的《我的母亲》,同样是赞美母爱,冰心的作品细腻柔婉、语言优美动人,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个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而作为理论家的在回忆母亲的作品中,则感情深沉内敛,语言平实质朴。在具体教学实例的选取中,可以比较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时代作家同游秦淮河并写作同题散文,可以带领学生在领略名家美文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个性。面对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美景,朱自清因对时事、国事满怀忧思,表达的是一种既留恋又无心享受的矛盾心理,文笔朴实质朴,感情真挚热烈;而俞平伯先生则善于在写景与抒情之中抒发对宇宙万物的哲学玄思,置身于六朝金粉、美景如画的秦淮河上,他虽然被秦淮河的夜色所陶醉,但所感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因此行文表现得冷静、理智,给人一种空灵而朦胧的感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应从什么方向确立自己的个性,避免陷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窠臼中去,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 

二、通过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形成创造性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未经加工的艺术品。因此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必须立足生活,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停”[4]。从个性出发的写作,强调的就是写作回归生活、关注自我,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正有个性的文章。 

(一)在作文教学情景引入中让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丰富的日常经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倡导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带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万象,了解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之美,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感受动植物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在网络环境下,要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基于经验和时间不能一一感受的生活在情景引入中呈现出来,通过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将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生活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名篇佳作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与作品美感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为个性化作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以其多样化、及时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由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二)通过QQ群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想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作危机之后,把写作看成是“自我放纵”,日本的“日常作文运动”则强调学生在作文中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由发表意见。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千文一面”、个性缺失等问题,除了过去作文命题中存在的机械化,对立意、结构、布局等要求的“八股文化”等问题外,主要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环境,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阻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网络环境下班级QQ群、博客群的建立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师预设写作范围,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社会现象将作文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约定时间在QQ群上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热点问题与热点现象思考的热情、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评判对错,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适当的引导,创设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受到启发的环境,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多向度思维的形成及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开掘学生作文个性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作文日益从传统命题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展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采用的多是话题作文形式,通过设置多元化思维方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作文范围更加贴近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经历、体验、见闻等个人化经验,或展开叙述,或抒发感情,或虚构某个故事,或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就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个性。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视角,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诸如听音乐作文,学生可以根据歌曲,描绘画面作文,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播放关于母爱、感恩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回忆生活中爱的点滴表现,在写作时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文;通过网络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形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创新性思维,发扬独特的个性。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管对时事评论是否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予以肯定。俄罗斯在作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学生思想要有个性、观点鲜明,“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引导课型的作文训练中就更要给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的空间,创设多种写作途径。 

(二)利用博客作文,让学生的才情与个性进一步彰显 

与传统限定时间的课堂作文相比,网络环境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博客(Blog,QQ空间)写作,写作环境相对自由,博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是最具个性化的情感领域,又是作文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摘抄名言警句,转载美文名篇,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可以通过小练笔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博客的管理与写作中,让学生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他们在作文中写真实、讲真话的作文品格,而“真实、真情、真话”是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首要环节。 

另外,学生利用博客写作,作文完成可以随时上传,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到。相比课堂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博客的文章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要素,不管是写作、修改还是上传,因为面对的受众增加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认同与肯定的欲望被激活,加之网络表达方式的自由,学生的才情与写作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诱导学生个性 

相对于传统作文单一的评改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有了个人作文博客,就会不断关注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或老师关注的情况,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其他人对其作文的评价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多次加工和修改,养成作文修改意识。在有同学作出评价和访问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开展起来,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就能学习到别人作文的优点,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提高。相应地作文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学生知道了什么样的作文选题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想象丰富……通过参与作文评价,学生提升了自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自我的鉴赏水平。 

另外,通过在校园网建立“优秀作文展示”栏目,定期推送优秀学生作文在校园网发表,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优秀文稿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写作教学的既有成果。 

近年来,网络以其及时性、便捷性影响着中学作文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通过QQ群自由的辩论、促进了思想碰撞与交流,丰富了学生多元化思维,而博客的写作模式促使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张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果。因此进行有意识的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国培计划”河南省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严仲连:主体性是个性存在的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 

[2]教育部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