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课心得范文

团课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课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课心得

第1篇:团课心得范文

关键词: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

根据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亟待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合理设计创新团队的宏观布局。这需要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加强新兴的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工作, 建立健全灵活合理的选人

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的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管理和科学的多层次目标系统管理。

一、创新与团队基本理论

创新(innovation)一词的拉丁文为“innovare”,意指“to make something new”,我们一般将创新定义为创造性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甚至于新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说,单独工作的个人不具备成功创新所需要的广泛而多元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把具有相关知识的个人召集起来组建为一个团队,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创新工作。

团队,又叫工作团队,是西方组织中广泛采用的管理形式之一,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员工根据功能性任务组成的工作单位。[1]

采用团队创新,团队成员间可以发现彼此的谬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彼此的方法进行评价,及时交流进而共同提高。

二、科技创新团队管理

科技创新团队与一般的团队不同,其主要目的是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科技创新团队是大科技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保证

大科技时代,科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交叉综合,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也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科孤立发展已经变得寸步难行。

创新主体呈现多元化,知识经济条件下与传统经济下的科技创新行为主体由原来的纯粹的科技部门和科研人员转变为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企业则成为创新的核心,脱离企业和企业行为的创新不可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创新过程的网络化。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被认为是“线性模型”,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而现今,创新过程正演化为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表现为各个子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创新目标的效用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追求市场效用的最大化,而不再是传统经济下科研单位的某项发现或发明达到新的水平。

大科技时代科技创新团队是实现科技活动社会建制化的基本单元,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方式是社会建制化的活动方式。面对专业化带来的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科研人员必须转而应用集体智慧,采取团队的方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亨尼西指出, 在1980至1995 年间国际范围内合作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翻了一倍多。[2]

(二)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1.科技创新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在技能上可以互补,这为各成员在彼此合作中受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相互间帮助和支持,不仅对增加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使队员拥有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提高队员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工作的协同开展,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和不协同作业造成的延搁,产生比个体简单综合高得多的生产效率。

2.科技创新团队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提高科研人员的归属感,进而通过他们相互理解完成共同目标,从而有效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和升华为团队目标;与此同时,那些工作敷衍塞责的人会感到因团队工作气氛而产生的外在压力,促使团队成员承诺他们的共同目标,为团队的荣誉努力工作。

3.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间通过在研究课题中的分工协作, 交流沟通的频度极大地提高了,通过交流与共享,不仅能很好的完成研究课题,而且有助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的应用,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这与一般的科研群体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4.科技创新团队还能提高管理层的工作效率。采用团队形式,尤其是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形式,管理者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的重大问题,搞好战略规划。

(三)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各类组织的竞争实力

如果缺乏良好有力的组织管理,即使拥有再多的科技人才,科研人员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硅谷是全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区和创新中心之一,1998 年12 月31 日,硅谷成为美国价值最高的“公司城”,导致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总结硅谷成功时,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詹姆斯吉本斯指出,成功的第二个要素是创业者组成高素质、有高度献身精神的团队。[3]

三、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具体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法规政策

全国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外,基本上没有专门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规定, 就各个地方政府而言也只是在部分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中有所涉及。

(二)缺乏顶层设计,部分科技创新团队是自发形成或临时搭建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教育部对创新团队资助时,对团队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战略布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考虑现有学科分布及未来学科发展趋势,也未能充分整合资源和挖掘具有潜在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

有些团队通过课题申请者人际关系强行组合拼凑,由此造成这些拼凑的团队的价值取向融合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信任,相互合作没有默契,结果导致研究力量分散。这些组合拼凑的科技创新团队并非真正“有机组合”的科技创新团队,更有甚者部分科技创新团队的目标不是以科研为导向而组建,而是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这种团队不可能形成团队效应,难以获取重大创新成果。[4]

(三)缺乏有效管理

一些单位在学术管理中行政权力过大,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导致“单位行政权力泛化,团队学术权力弱化”。在管理运作模式上,用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和操作程序履行学术管理机构的职能,往往倾向于对项目和经费的管理,而缺乏给予团队成员更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忽视了对人的管理。

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建议

根据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应合理设计创新团队的宏观布局,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确立高绩效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协同的运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管理,达到科学的多层次目标系统管理,建立灵活合理的培养人、使用人的机制,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顾锋.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李茂飞. 钱美文. 论沟通在团队中的作用[j ] . 冶金经济与管理,2005

第2篇:团课心得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团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60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和正式概念,只是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我们可以把在高等学校中学习的大学生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和学科发展需要,或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科技竞赛等组织在一起的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为目标的正式群体,统称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这一概念只涉及到学生层面的团队,要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不能只局限于此。

大学生科技创新涉及的不只是学生,还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因此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需考虑这些相关问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所有团队成员合力的大小。因此,打造好相关团队就成为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内容,更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2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意义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让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拓宽他们对不同学科领域的了解,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和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使他们获得了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也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在团队合作中他们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同时也使自己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参与到团队中,各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共同进退,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在团队合作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才智和技能。据调查,许多公司和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工作的必要手段。

3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项目来源,主要以指导教师安排为主,以学生自主提出为辅,指导教师对其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都有较深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对创新团队的指导和对关键技术讲解。在学生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对大学生在项目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的查找方面进行很好的指导。由于指导教师熟悉团队中每个学生的技术能力、兴趣方向和队员间的协作关系,可以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创新团队。

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要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制定诸如《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工作管理条例》,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甚至是跨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或多个教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学院指导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要积极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在学院范围甚至是学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

管理队伍的质量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保证。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参与的学生往往涉及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由此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而影响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一些迫切希望加入团队的低年级学生和那些希望吸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教师而言,他们更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而这种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相应的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和管理团队,搭建好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成员以辅导员为主,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兼顾一些班主任和管理教务的教师。

按照大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的不同,可以构建六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小组、科技创新社团、科技竞赛团队、科研项目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校企合作团队。团队的组建不是简单的将几个人组合在一起,而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使团队形成一股合力。要组建一个高效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选拔,团队日常训练计划,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团队的优化与管理等。与此同时,团队需要优化结构,使团队中有人擅长硬件、有人擅长软件、有人擅长机械、有人擅长写作,队员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优质、高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作为本科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5.

[2]卢卫娜.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体系的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0.

作者简介:卓华丽(1987-),女,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学生辅导员,山东济南 250022

第3篇:团课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路径

高校是国家整体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学科优势,又有人才优势,拥有从事科研活动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新形势下,应集中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自主科技创新为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来促进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发展。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作为科研创新团队依托平台之一的高校,抓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就意味着获得了发展优势。科研创新团队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建设好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就尤为重要。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特点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为了科技与知识创新而组建的团队,“创新”是团队的主要功能和根本任务,而团队则是创新的组织保证。团队不是行政组织,而是一种全新的“战略集成”组织模式,是高校科研学术活动最具活力、运行最有效的组织。

科研创新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学科为依托,由一名或者几名杰出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以优秀中青年骨干组成的创新研究群体。大家合作或分工协作,凝聚于某一学术领域或学科群内,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担负培养研究生及本科生的任务;②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必须是创新的、优先发展的国内外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③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科研吸引力和学术凝聚力,这使得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具有稳定性及动态发展的能力,其成员既可流动又具有相对稳定性;④科研创新团队的投入和支持是多渠道、高强度的。充足的经费支持保障创新团队人才专项、创新项目、装备建设及结构性调整等成组配套条件的健康发展;⑤科研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科建设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科研创新团队应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既要有相同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也应有跨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既要有本校教师组成的团队,也应有跨校际联合的团队;既要有研究方向和研究人员相对稳定的团队,也应有以课题为中心的流动性团队。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存在以下的问题。

1.团队组建目标不明

由于国家及地方大力支持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办法,一些高校为获得这些支持(特别是经费),在功利思想的支配下,临时拼凑和包装“阵容强大”的团队。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这些团队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不明,队伍不稳,协调性差,因而很难发展成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

2.团队内部缺乏学科交叉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加强,多学科交叉发展致使传统的学科间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多数高校现有的科研团队多是以学科组或教研室为基础自发形成的,研究方法雷同、单一,难以形成学科交叉,严重阻碍了科研的原始创新性。

3.团队管理制度不科学

团队成立后,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团队支持体系,缺乏科学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团队管理存在管理责任不明确,团队负责人纠缠于一些日常管理事务,

使得科研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另外,有些团队负责人虽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但缺少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在团队成员的选择、培训、任务分配、激励制度等方面缺乏经验,使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合作精神差,缺乏相互协作、支持,从而导致团队绩效不高。

4.团队学科带头人匮乏

一个学科往往由多个研究方向组成,由于缺乏组织与引导,特别是创新目标的牵引,每个方向的研究人员通常按个人的判断和兴趣进行科研工作,单干的多,相互之间交流、协作少,因而很难产生大的成果,对整个学科发展难以产生合力支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科带头人少,凝聚力不强,对学科发展的战略预见不够,不能整合团队为实现创新目标共同努力。

5.忽视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负责人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完成,而不重视团队文化建设,致使团队内部难于形成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工作氛围,这样既不利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也不利于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

6.团队资源存在浪费

在团队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浪费现象。许多团队都是项目型团队,注重的是短期行为,团队的稳定性差,常常在项目结束之时,团队也到了寿终正寝之日。由于重大的科学创新在短期内很难取得,为此,短命团队很难取得标志性的成果,随着团队的解体,团队的各种资源包括团队的文化也就分崩离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路径

1.加强宏观指导

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指导。项目的申报必须以团队为基础,并严格加以甄别,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对组建多年、卓有成效的科研团队,在申报项目时要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扶持。同时有关部门要在科研方面给予立项,鼓励并重点支持学者、尤其是著名学者从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2.提供良好的支撑体系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校提供有利的条件支撑与良好的环境氛围。其中主要包括设备、设施、财力等组成的硬件支撑体系和知识、信息、创新文化、校园环境等组成的软件支撑体系。

高校要把有限的物力、财力投到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地方去,要为创新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造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对创新团队计划开展的重大研究课题,要根据不同情况,经过专家论证,确保配备必需的经费。对从国内外引进的创新团队,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从实验室建设、科研启动费等方面给予综合配套经费支持。

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交流平台。包括在学术交流上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创新团队成员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从事研修工作,促进他们与国内外的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学术和技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创新团队成员通过竞争获得资助,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

3.注重特色学科发展

高校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学科建设是根本和基础。无论是建设创新平台还是组织创新团队,最后都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是产生科学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之一,许多科研活动是在学科交叉点上形成了新的创新点、生长点。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立起合理的学科布局,实现科研创新上的跨跃式发展。优先扶持重点学科,促进学科间的渗透和联合,增进优势学科之间的互补。充分利用高校科技管理调控手段,促进学校优势学科之间强强联合,把高校各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创新合力。

4.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科研基地是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没有一流的科研基地和研究条件,就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也就很难实现科研基地建设与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基地做基础。建立健全适应团队和基地建设的机制,充分抓住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实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基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5.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要使科研创新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事业、环境和条件吸引人。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高校科研工作全过程,改革人才制度和分配制度,优化环境,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政策上向优秀的科技人员和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千方百计引进团队所急需的国内外尖子人才,在学术团队中推行专兼职相结合的方针,在骨干队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形成多途径、多方法的灵活人才使用模式。并且加强团队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多形式,多层面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梯队的建设,形成团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6.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在团队管理中对于绩效的关注,已经从单纯关注团队成员层面的绩效考核逐渐转移到关注团队层面。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应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团队成员层面的绩效进行,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创新并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通过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激励制度,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学术团队的有效激励。

7.选好团队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是一支优秀创新团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等重要任务。一流的学术带头人不仅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广博的科学知识,在本领域造诣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承认,而且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善于进行创造性劳动,能正确把握本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勇于开拓创新,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好的团队带头人,是团队保持创新活力的纽带。不但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还有很强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团结带领学术队伍为本领域的发展共同奋斗。在团队中学术带头人既能统帅整个大兵团协同作战,又能充分调动部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认识到自身价值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术带头人还要肩负培养建设学术接班人的重任,要无私地扶持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特点,从而加强学术团队的人才梯队建设,使其在团队的优良学术氛围中成长,以利未来带领团队实现科研原创力的可持续发展。

8.配置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一个创新团队中并非顶尖人才越多越好。关键是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梯队。一般宜采用“大师+团队”模式。如果配置协调得当,一加一可能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五;如果配置不当,一加一就可能等于零,更可能是个负数。所以,在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时,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水平、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

9.营造创新团队文化

在创新问题上,文化是归因的基础。观念创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创新文化实际上就是创新团队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环境,建设创新团队必须把建设创新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高校应特别重视创新团队的环境工程建设。根据高校的特殊情况,在全校范围要形成一个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的“大”环境,在创新团队内部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软”环境。因此,高校的创新团队建设在团队内部倡导生动、厚实、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积极培育尊重特点、鼓励创新、善于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团队文化;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大力宣传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创新团队,弘扬其创新精神,树立领军人物团队品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用团队文化和协作精神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中,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层次,提高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高校真正成为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前沿。

参考文献:

[1]刘大椿,刘劲扬.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保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35 (4) 5-8.

[2]潘泳,何丽梅.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4,(5) 106-108.

[3]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 2005,23(2) 233-235.

[4]周济.以人为本人才强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4,(5) 3-8.

[5]唐余明.论高校学术梯队[J].江苏高教,2002,(1) 98-100.

第4篇:团课心得范文

改革开放的30年,时光的变迁,剧团的发展,折射出社会改革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天天向上的轨道。这30年里,各文艺团体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努力抓改革、促创新、求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剧团们不仅要组织大量精彩的演出,为广大观众提供脍炙人口的艺术盛宴,还要逐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面向市场、贴近群众,努力把剧团真正办成“人民的剧团、艺术的殿堂、精神的家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坚持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相结合、多组织上演艺术水准高、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剧目。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源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剧团,必须从社会分子抓起,戏曲团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角色。一个和谐和理的团体,应该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能让团部人员和睦相处,关系协调得当,逐步建立和谐的思想环境、和谐的制度环境、和谐的创作环境,为建设和谐剧团提供充足的动力。

2 构建和谐团风的现实意义

党的工作方针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剧团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物质基础。和谐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和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优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人与人和谐相处,培养具有高尚的价值和道德信念的职业精神,建设高尚的道德文化。不断增强剧团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谐剧团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敬业奉献,高雅文明,蔚然成风,工作人员,德艺双馨,充满热情,勤学苦练,秩序井然,管理制度完善严谨,敢于创新争先。神奇的凝聚力和价值认同感,使剧团全体员工在彼此信任、相互关爱中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出无尽的艺术创造力。

3 构建和谐剧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我为科学发展鼓与呼”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剧团的全面发展考虑,着重培养后备人才,在创作优秀剧目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剧团遵循党的“二为”方针,在省、市、区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关怀、爱护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深入体制改革,重视培养人才,讲究科学管理,使剧团“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新局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多利用福建文化网、办专栏、出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报道和交流有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邀请、组织文艺戏曲团体,积极给人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庆祝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收成、新变化,也充满了对牛年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它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影响极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引领和指导全省文化艺术研究和创作,对剧团建设、剧团改革及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积极倡导文艺批评,繁荣和推动福建的艺术创作,努力向一流优秀的文化建设智库目标迈进,为构建和谐剧团文化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4构建和谐剧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越剧为例)

在剧团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贯彻党的工作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越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不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中宝贵而有意义的文化资源。繁荣发展越剧艺术事业,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进福建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大力推动越剧艺术乃至福建的整个文艺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中国越剧的百年发展历程,带给我们许多艺术启迪和实践体会。发展越剧艺术事业,必须铭记越剧艺术创作的责任与使命,继承和创新优秀越剧艺术传统,强化越剧艺术精品建设和品牌建设意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不断培养优秀越剧人才,推出精品力作,推动越剧艺术取得新的辉煌。

中国越剧,经过100年的风雨历程,已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它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是精神的生动体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全国人民深深地为越剧而陶醉!越剧使人民群众始终怀有一种独特的深厚感情,我们有责任做百年越剧的薪火传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剧团,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与时俱进的极积精神,积极实施精品战略,提升发展和谐剧团,繁荣活跃越剧文化,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越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越剧真正成为精湛的文化品牌.。

5 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海西两个先行区中,福建着力打造海西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对台文化交流走在全国前列。福建还有一大批文化工作者,正在将现代文化艺术,融入海西文化特色,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剧团的综合实力,促进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总结经验,对于继续解放我们的思想,打开我们的思路,剧团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制胜的道路。只有剧团内涵发展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心;以科学的运行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为着力点;强化艺术人才建设,用人才建设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效益。我们热切期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越剧事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越剧艺术新发展。热切期盼越剧界着力推进艺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人精品,实现越剧艺术新跨越;热切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热情呵护越剧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发展活力,促进越剧艺术新繁荣。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越剧这朵民族文化奇葩一定会永葆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5篇:团课心得范文

Abstract:The university mass organization constructs takes the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weighs an important standard which a university culture precipitates, but new Jin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lk the start stage which constructs in the mass organization, how the own superiority display maximum limit, to form the unique university mass organization atmosphere, is worth ponder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iversity mass organization's characteristic function's analysis, the union work reality, proposes some ponders regarding this.

关键词:新晋本科 社团建设 思考

Key words:The new Jin undergraduate course mass organization constructs the ponder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72-02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社团精神”的历史沉淀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热点。高校社团组织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上海电机学院作为一个新晋本科院校,在社团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我校的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特征和作用以及管理方法,提出一些思考。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一般特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为广大师生建立喜闻乐见,具有实效的,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以相同或相似的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纯民间性的团体,一般讲,它具有以下特征:

1.社团建设以及社团活动的自发性

一般来说,学生社团的成立,只要有几位甚至一位同学的倡议,部分同学的支持,报学校团委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审批就可成立,所以,其产生和社团的活动的组织,完全来自同学们的自发热情;而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活动范围和发展方向等也一般由该社团的同学们自主决定。

2.社团成员的广泛性、松散性和群众性

社团成员一般享有退出社团的自由,因此人员组成并不稳定;许多社团本身组织较松散,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或者甚至仅仅个别负责人的毕业离校即难以维持、自生自灭。而这也造成了学生来源的专一集中在某个或者某几个班级或者专业,学生来源十分广泛,很多社团在学校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活动目标的专门性,成员的专业性

就参加学生社团的成员而言,其参与社团的初衷基本都是由于在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从而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并在彼此的交往和相处中相得益彰,所以社团凝聚力强,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而努力。多数社团都有明确的活动方向及范围,许多社团甚至要求十分专业化的知识与技能(例如象棋协会、英语协会、翻译协会、科技创新协会等等),体现出专业性的特点。

4.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

社团成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多方面的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团成员往往能集思广益,活动点子自然层出不穷,而且立意新颖,角度独特,活动能吸引许多学生参与。社团可以是虚,也可以是实,还可以虚实并举;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高校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学生社团进一步融入社会,其自身也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学生社团活动日益活跃多样,在保留原有的讲座、竞赛、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创新,实现了由“外向型”向“联合型”的转变。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理论和实践结合地更紧密,更注重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社团由 “单枪匹马”转化为横向联系,社团之间实现了跨系、跨校乃至跨地区的联系。

以上特点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社团紧贴学生生活,而较少行政命令干预,容易动员广大同学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投入其中。特别由于社团工作中的功利性因素较少,同学们的投入大都发自内心,因此社团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容易对其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得力于团委的有效管理。只要进一步加快社团组织的发展步伐,社团组织将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效,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探索中,从学生需要出发,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1.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社团通过形式活泼的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和政治知识,集理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演讲赛、辩论赛、座谈会、主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解除心中的迷惘和困惑;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不断审视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明辨是非真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2.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完善

第一,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养了同学们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第二,社团活动为同学们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了解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各种学术、科技社团通过开展学术争鸣、科技服务、科研活动和社会调查,提高同学们的学术水平,培养科研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力

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作为集体一员的感情和合作感。组织的发展,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都需要同学们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取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交往能力;既培养了大学生公平竞争和他人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他们自立、自信、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针对我校实际提出的一些设想。

上海电机学院作为一所新晋本科院校,有着清晰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在技术本科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社团的管理也应该在现在的起步阶段找到适合的相对应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笔者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提出下面几点设想。

1、非“官办”,非“民办”,而采用“官民合办”。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中,学生社团的管理都采用“官办”形式,由老师来组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这种方法,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而后,又提出了“民办”的思想,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刺激学生的主动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不善,学生自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存在。笔者认为,作为新晋本科院校,我校的社团管理,应该采取“官民合办”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由教师牵头组织,确保在社团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工作能力不够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够热的情况下,社团能够正常的发展;另一方面,由学生负责具体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工作热情,为社团的发展必须的血液和土壤。

2、 结合学校实际和现状,建立符合专业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学生社团。我校的发展方向是技术本科,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而在学校现有资源比较紧缺的现状下,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是比较少的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机遇和舞台。因此,应该着手建立与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生社团,通过这些社团的活动来培养技术本科,尤其是工科技术本科迫切需要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可以走出校门,谋求更大发展,通过与公司或者企业联合建设的方法,将社团活动和企业的需求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改变了社团活动单一,目标不明确的特点,也可以为社团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是社团生命力不断加强的有力手段,更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社团在社会上的认同度。机械学院的“创新集训队”正是在这一思路下产生并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3、加大统筹管理,合理分配资源。我校有几十个学生社团。虽然与很多学校相比不是很多,但是必须加强统筹管理,在社团活动中,应该做到“一盘棋”,尽力避免社团活动过于频繁、重复和撞车现象,造成本来就不多的社团活动资源浪费,也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管理中应要求各学生社团年初上交年度工作计划,并由社团管理部门(团委)协调组织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时间、设施场地等。另外,作为社团的上层主要领导者,学校应该在管理上应该做到“管点不管面”、“管头不管身”。尽量减少盲目的对活动本身的干涉,而增强对社团生存能力、财务管理、调查报告等方面的指导。真正为社团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4、树立“典型社团” ,以点带面,在校内形成良好的社团和谐活动的氛围。学校应牵头组织“社团文化节”等社团活动,打造社团展示的平台,以一个或者几个优秀社团为主,其它社团积极参与。一方面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舞台,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典型社团的展示和带动作用,提高其它社团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第6篇:团课心得范文

尊敬的各位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

你们好!三利集团在广大朋友的厚爱与支持下,飞速发展,销量雄居同行业的龙头地位,月销售额大幅度增长,日销量创近年来新高,产品升级换代,网络更加清晰,终端形象提升,销售区域不断拓宽,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三A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殊荣不断。在三利感恩节来临之际,三利集团董事长携全体员工感谢广大中间商、零售商的大力支持,感谢消费者的关心与厚爱,感谢曾经支持、关心和帮助过三利的所有朋友们,并衷心的向大家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三利人,永怀感恩之心!三利的企业心理是:感恩社会,感恩消费者;低调做人,真诚处事。我们感恩社会,是社会给了我们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环境;感恩中间商、零售商,是你们选择了三利,信任三利,把三利的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用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着三利人的使命,支撑着三利的发展;感恩消费者,是你们对三利的忠诚、热情、信赖,给了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感恩支持、帮助过三利的朋友们,是你们的信任与关爱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三利的发展中,三利的中间商、零售商一直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你们建起了三利与消费者之间的友谊;是你们的细心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赞美与信任;是你们用营商智慧帮助我们开拓了市场,为我们提供订单;是你们及时的反馈市场信息,努力工作,使得三利产品在升级换代过程中成功赢得了市场。一款款新产品的亮相,是大家汗水的结晶和证明;不断的推陈出新,变换模式,办编织厂……正是你们这样的努力和打拼,促进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刷新了三利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历史记录。我们是一同打拼出来的战友,让我们一起真诚打天下。你们为三利的发展而高兴,三利视你们的成功而自豪!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你们对我们企业的认同、对我们品牌的认同、对我们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认同,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你们与三利一起肩负着装点人生,编织未来的使命。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在新的形势下,三利坚持让国家、企业、消费者三得利原则,创造出更多的十万元户、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要感谢我们的终端消费者,您的信赖和支持是三利生存和成长的土壤,您的滴滴恩泽三利必将涌泉以报,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使用三利产品的人,三利都永远记得您。三利优秀的产品含有优秀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是三利永远的追求。我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让客户百分之百的满意,让消费者得到超值的享受,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三利的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永远与消费者同行。因此,我们衷心期待尊敬的广大消费者,对我们企业、产品,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将把它作为送给三利最好的礼品。在未来的岁月中,三利依旧跳动着感恩的心,永远和消费者心连心,为着一个神圣的责任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再次的向尊敬的各位中间商、零售商、广大消费者及支持、帮助过三利的所有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并由衷地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三利集团2005年11月

第7篇:团课心得范文

尊敬的各位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

你们好!集团在广大朋友的厚爱与支持下,飞速发展,销量雄居同行业的龙头地位,月销售额大幅度增长,日销量创近年来新高,产品升级换代,网络更加清晰,终端形象提升,销售区域不断拓宽,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三a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殊荣不断。在感恩节来临之际,集团董事长携全体员工感谢广大中间商、零售商的大力支持,感谢消费者的关心与厚爱,感谢曾经支持、关心和帮助过的所有朋友们,并衷心的向大家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人,永怀感恩之心!的企业心理是:感恩社会,感恩消费者;低调做人,真诚处事。我们感恩社会,是社会给了我们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环境;感恩中间商、零售商,是你们选择了,信任,把的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用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着人的使命,支撑着的发展;感恩消费者,是你们对的忠诚、热情、信赖,给了我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感恩支持、帮助过的朋友们,是你们的信任与关爱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的发展中,的中间商、零售商一直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你们建起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友谊;是你们的细心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赞美与信任;是你们用营商智慧帮助我们开拓了市场,为我们提供订单;是你们及时的反馈市场信息,努力工作,使得产品在升级换代过程中成功赢得了市场。一款款新产品的亮相,是大家汗水的结晶和证明;不断的推陈出新,变换模式,办编织厂

正是你们这样的努力和打拼,促进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历史记录。我们是一同打拼出来的战友,让我们一起真诚打天下。你们为的发展而高兴,视你们的成功而自豪!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你们对我们企业的认同、对我们品牌的认同、对我们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认同,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你们与一起肩负着装点人生,编织未来的使命。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坚持让国家、企业、消费者三得利原则,创造出更多的十万元户、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要感谢我们的终端消费者,您的信赖和支持是生存和成长的土壤,您的滴滴恩泽必将涌泉以报,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使用产品的人,都永远记得您。优秀的产品含有优秀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是永远的追求。我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让客户百分之百的满意,让消费者得到超值的享受,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永远与消费者同行。

因此,我们衷心期待尊敬的广大消费者,对我们企业、产品,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将把它作为送给最好的礼品。在未来的岁月中,依旧跳动着感恩的心,永远和消费者心连心,为着一个神圣的责任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再次的向尊敬的各位中间商、零售商、广大消费者及支持、帮助过的所有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并由衷地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第8篇:团课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

众所周知,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之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而网络上的信息十分驳杂,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这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他们极易出现各类心理疾病,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并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成长为国家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环境下应用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有着更为明确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团体活动,学术性和娱乐性较低,比较侧重于沟通和疏导,通过创造丰富的主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和挑战,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二)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讲授式,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更加清晰的把握;另一种是体验式,由教师创建各种类型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某种心理品质的提升。一般来说,这两种教学形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单纯的讲授知识或是体验活动都无法让学生领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学生要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缺缺,无法专心投入;要么被热烈的活动氛围所吸引,忘记了活动的初衷,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发挥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

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教学常常应用以下三种活动项目:

第一,角色扮演。即让学生来扮演某个小说或影视剧中的人物,按照所扮人物的为人处事方式来行事,使其切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对彼此扮演的角色更加了解,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助于训练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心理剧。这是让学生扮演特定心理活动下的某个角色,将角色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达到宣泄情感,消除压力的目的。心理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这是学生分享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表演的同时学生会将心中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使其他学生能够清晰的辨识出情绪的类型,掌握情绪的控制方法,从而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三,游戏辅导。游戏是很多学生热爱的休闲娱乐方式,游戏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刺激,使其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引入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环节中,毫无防备的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呈现出来,以便于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获得的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当前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设计其他的教学活动,如叙事接龙、头脑风暴、放松训练、时间拼盘等,用多样化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团体心理辅导更加易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三大部分、六大模块、九大专题,分别为导入篇、基础篇和提升篇,下面说明各个篇章的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导入篇,该篇只有一个模块即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以走进心理健康为专题,讲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这部分可看作是整个课程开篇。重点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于心理健康有个整体的认知。主要采用小组组合、相识接龙、问卷自测和情景体验。

第二部分,基础篇,设有发展个性、职业生涯辅导、学会学习三个模块,以及大学生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四项专题。这部分重点在于帮助其正确地认知自己,积极地看待成长中的问题,以宽容、善良、开发地心态对待外界评价,不断调适和完善自己的各项素质,从而优化个性、健全人格。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角色扮演、职业探访、头脑风暴等。

第三部分,提升篇,设有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两个模块,专题有人际交往能力、挫折与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此部分内容是从大学生的现实实际出发,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合理管理时间。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爱在指尖、成长四部曲、情绪训练营、生存选择等。

三、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会了管理情绪的方法,并能够与其他学生友好和睦的相处,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应受到高职院校的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团课心得范文

【关键词】TSP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

创新素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第一素质,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工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组建大学生科技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如何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科技团队就成为主要的问题。

1各个高校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高校对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师生共组”或“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或以“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组队模式,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教师行使主要管理权,负责管理活动或指导作用,学生被动参与。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DP),国内著名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PRP)、北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2+4+X”的培养模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所提出的典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模式都是从上到下瀑布流水型的结构。要构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首先要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形成一级管理和技术核心;然后扩展到硕博士研究生,形成二级管理和技术核心,最后才是本科生的团队,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为主。这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结构,本科生的团队位于体系的最下层。或者仅仅以虚线框所示的部分为主,形成“导师负责,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分解任务;细化管理,多方激励;相互交流,有效沟通”为准则的团队。

不难总结出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的特点如下:(1)成员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或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良好合作的基础和经历;(2)要求有2-3名核心成员,科研成员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3)多以“课题”组建的课外研究团队。

2现有团队模式和趋势的分析

2.1团队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是一个常态且稳定的结构,而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团队流动性就比较大,尤其是本科生,受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团队结构十分不稳定,人员流动性特别大。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处于底层的本科生团队,往往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结构,本科生的工作常常只是最基础的“体力型”工作,因为“脑力型”的创新工作,在上层结构中已经完成!由此,从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来讲,线性结构的本科生创新团队就是一个瓶颈,有待改进。

2.2师生沟通问题。和在指导教师与硕博士研究生这一级,由于导师制对导师和学生的明确指定,相对稳定,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和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还处在理论课为主的阶段,从而,研究生教育中的以导师制为主体的创新团队的结构,也不太适合直接照搬到本科生的团队建设中。

2.3教师指导方式和作用。指导教师位于最顶级,这样不利用教师直接参与团队的活动,往往出现“挂名”现象,很少有时间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或者直接委托博士生、硕士生充当指导教师,这是指导太松;同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管得太多或过紧,则会对本科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创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其发展趋势――走出流水型结构的羁绊,要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辅,要在本科生团队内部形成有效的自我学习和进步的螺旋上升结构,指导教师作为其中一部分,淡化主导地位,形成互动,互相反馈,推动团队上升。

3引入TSP为核心搭建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

3.1 TSP概念。小组软件过程(Team Software Process,TSP)是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提出的用来指导开发软件相关产品的工程小组过程框架。通过定义一整套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规范,小组软件过程对项目组的开发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小组软件过程以统一的工作流程、共同的工作目标、建立开发人员小组、工程小组协同工作为基础,从而以高的生产率生产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小组软件过程是以工作组形式进行软件开发的软件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可度量的过程。执行方式主要是迭代的过程。一个开发周期分为几个迭代。过程中的角色依据开发过程中的活动设置。

3.2制定应用于科技团队的TSP过程的合理结构和流程:

(1)科技团队小组框架。TSP过程的突出优点在于过程迭代、事先分析,拥有一整套的实施过程、步骤、角色和方法,对团队的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团队小组的框架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团队成员、团队规程、团队管理。团队成员的要求是个人技术完善,包括个人能力度量、评估和计划;团队规程用以团队构成,包括目标、角色、过程、计划;团队管理指导团队工作,包括交流、协调、跟踪和报告。

在这个团队小组中,不再存在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的由指导教师团队到硕博士研究生团队,再到本科生团队的从上至下的结构关系;也不再分高年级本科生组、低年级本科生组,包括其中的核心工作组、成员组等;全体成员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有的只是角色分工不同,做到教师和学生都为主体。由此,在管理工作上,服从管理角色的分配,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先充当管理角色,后逐步过渡到学生,这样可以逐步使学生参与管理工作,且是有序参与。学生可以将从教师那里学习的管理角色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用于自己的角色工作中,以此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这样就打破了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构成了非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

(2)科技团队小组信息反馈。在团队小组的信息反馈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以角色为基本单位。在团队小组中,角色作为信息反馈的基本单位,是沟通的基本主体。根据确定的角色,团队成员间以迅速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可以快速简要的交流。

原则二:坚持双向、多向沟通。

实践证明,双向沟通比单项沟通更为有效,双向沟通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在团队小组中,沟通的过程一定存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如果发送方发送的消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可能发送方就要重复发送。所以,即时没有问题或者更好的建议、想法,也要及时给对方反馈。表示已经接收了对方的信息,以利于后面沟通的进行。

(3)科技团队小组工作过程。根据一般的项目管理理论,一个项目可以分为调研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和集成阶段。团队小组的工作过程由一系列的阶段和活动组成。各个阶段的发起是通过计划会议开始,在第一次计划中,项目的整体规划和下阶段的详细计划将被制定。组员在每一个阶段开始时做好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遵循制定好的过程,跟踪计划中各种活动的执行情况。在每个阶段后,要进行检查和分析判断,用于指导下个阶段发起时,更新原定的周期性的阶段计划。根据项目的情况,可以每3至4个月为一个阶段,并在阶段内进行重建,同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计划不再适应工作或发生重大变故或成员关系调整时,计划也将得到重新更新。

这样在理论体系上就形成了非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的结构形式为TSP核心+多向信息反馈机制+螺旋式上升结构。

3.3以TSP过程为核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实施指导。以TSP过程为核心科技创新团队的实施通过小组创建步骤来确定目标、选择角色、制定计划,以及保持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形成指导。

确定目标:当小组开始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和接受一系列的共同目标。团队小组通过使所有成员参与目标定义过程的方法帮助小组成员们接受全组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可遵行SMART法。

选择角色:确定目标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明确责任。角色包括:小组领导、开发经理、计划经理、质量经理/生产经理、技术支持经理。角色涵盖了小组活动的主要范围,也为小组成员分配了一定的责任。这些角色和职责必须由所有小组成员而不是一两个人来承担。

制定计划:小组确定了目标,分派好角色后,就要确定一个达到目标的开发计划了。使用小组软件过程将整个工作划分为多个部分,编入多个开发周期。确定每一个周期的内容,预期的规模及产生最终产品的方法等。

内外交流:交流太少是小组中的普遍问题。对内,如果每周的例会可以保证,交流问题一般就可以解决。对外交流是指小组与其他团体的交流。

这样在管理实践上就形成了非流水型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体系的指导过程为确定目标+选择角色+制定计划+内外交流。

4结语

通过构建了非流水型的以TSP核心,包括多向信息反馈机制的螺旋式上升结构作为体系结构的团队体系,使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所依靠,真正起到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步骤。

通过改善现有团队的构成和运行方式,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创新教育的教学质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模式,使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真正起到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大学,不同专业的科技创新团队还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特性相关的不同的特点。研究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开展结合本身实际的研究,探寻更为有效的高校本科生开展创新活动的体系结构,进而寻求更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肖晓萍.师生共建型科研创新团队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2):125-127.

[2]周治军,肖云龙.大学创新团队导师制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140-142.

[3]杨胜.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之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24-126.

[4]段海滨,龚光红,吴江.航空航天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76-79,86.

[5]蒋永荣,李天煜,将东云.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

[6]Watts S.Humphrey著.韩丹译.小组软件开发过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