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风景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温暖的街角风景
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都黄了,在秋风中飘零而下,先是不起眼的一片两片;接着是陆陆续续的七八片;最后,好像整个秋天也跟着凋落了。这满目的凋零,让我的心也跟着悲凉起来。
街角一位老爷爷独自坐着,面前放着一个空碗,他蜷缩着的身体在凄凉的秋风中瑟瑟发抖。突然,一个穿着红色衣裙的小女孩儿走了过去,将手中的一元硬币放入了老人的碗中,然后冲着老人微微一笑,蹦蹦跳跳地走了。就在一刹那,过往的行人都停下了脚步,这个一元,那个两元,没过一会儿,老人的碗中满是亮闪闪的硬币了,那硬币落入碗底的声音好像一支悠扬的乐曲,瞬间驱逐了秋天的寒意,我心中的悲凉也一扫而空,因为这街角的风景给我带来了阵阵暖意。
温馨的校园风景
夕阳西下,伴着一曲优美的《回家》,我们准备离开校园了。突然,小杰绊(bàn)了一跤(jiāo),嘴唇被磕破了,流出了鲜红的血,我们几个立刻扶着他向医务室走去。一路上,看见他疼得龇牙咧嘴的,我们不住地给他讲笑话,分散他的注意力。夕阳把我们簇拥在一起的身影拉得老长,显得我们是那么高大;泡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地响,好像在为我们唱一曲友谊的赞歌。
来到医务室,医务老师小心地给小杰清洗了伤口,帮他包扎好后,轻声细语地叮嘱他:“下次一定要小心了,要是摔坏了牙齿,可不好办了。”那话语犹如拂(fú)面的春风,让人倍感温馨,这不正是世上最美的风景吗?
温情的家庭风景
夜幕笼罩了大地,喧嚣归于宁静,当一切都将沉寂之时,在那透露出灯光的窗户内,却有一幅充满温情的家庭风景。
桌上摆着简单的三菜一汤,我们一家里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着一天的趣事。妈妈嘴里说着,手也没闲着,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搞得我“无从下口”;爸爸呢,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发表着高谈阔论;我最乐于当听众了,边吃边听,真是优哉游哉啊!
世界上的风景真的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便能发现更多更美的风景。
运用排比句式的开头,诠释了“风景”的一般含义,然后笔锋一转,突出生活中的“风景”无处不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落叶凋零的“悲凉”与路人关爱乞讨老人的“暖意”形成强烈的对比,小作者巧妙地运用环境描写反衬人间真情的温暖。
风景的美丽在于细节,真情的体现也在于细节,形象生动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使真情自然流露,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富有新意的小标题,高度概括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也突出了风景的“无处不在”。
小作者选取了“吃晚饭”这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抓住了一家人各自的活动特点进行描写,展现了浓浓的“亲情”风景。
简洁明了的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作文的新意往往来源于对题目深层含义的挖掘(jué)。如本文的写作话题“风景”,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是自然风光,所以,绝大多数同学就会自然而然地描写自然景物。其实,生活中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
当你挖掘出了“风景”的含义之后,我们就可以到生活中去寻找这些“风景”了。如本文小作者分别在路上、校园、家中寻找了令他心动的风景。当然,这些风景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真情。我们也可以学习小作者的方法,围绕一个主题寻找生活中的风景,这个主题可以是无私奉献、忠于职守、乐于助人、热爱学习、关爱家人,等等。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就需要有“源头活水”,而这活水就来源于平时的细致观察。观察得越仔细,我们收集的可写素材就会越多,细节描写就会越生动,文章也能越打动人。
小作者就是个生活有心人,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再到社会生活,都被他纳入了观察范围;他观察的对象很独特,既有自然景物,也有社会人物;他观察的角度也多种多样,既观察别人,也观察自己;在观察中,小作者不仅用眼睛去看,如“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都黄了,在秋风中飘零而下,先是不起眼的一片两片;接着是陆陆续续的七八片”;而且用耳朵听,如“泡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地响”;还用心灵去感受,如“这满目的凋零,让我的心也跟着悲凉起来”。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让“风景”细腻、逼真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怎样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将心中美丽的风景描绘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呢?庄子曾经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因此,我们的作文不仅选材要真实,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真情,这样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景色,自然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各种各样。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写景的作文要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或仰视或俯视或平视,或近看或远观,或目视或心视,随意变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景象多姿、景趣横生。
1、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这样才可以全面客观地描写景物,这样才可以避免单一片面的描写。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我们往往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这样更接近事物的本身,笔下的景物才会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得多、鲜活得多。这样的文章才会更生动,文章才会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让修辞手法为你的文章添彩。
我们写文章时可以运用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妙喻联珠,生动贴切,形象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绘声、绘形、绘色,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景物的神韵。
3、风景是生动的,动静结合描写景物。
写景的文章既要写景物的静态,又要写景物的动态,注意动静结合。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动静结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强。让你的文章生动起来,让你文章里的风景生动起来。
4、全方位感受,用心观察,情景交融。
每一种事物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全方位真实感触景物特点。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的对象。另外,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拿起笔来,写出我们心里所爱的美丽风景吧!
习作要求
《珍珠泉》一课,“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深褐色的石头,能看见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这段是属于自然风景的描写,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美景怎能不吸引游客呢?《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又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两段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前段写去世后,首都人民为他送行的情况,的逝世,全国人民是无比悲痛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短短两句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创造了悲痛的气氛。紧接着后边的语句是“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挤满了男女老少”。体现人们不怕任何困难为送行,也体现人们对的热爱。后段是对《小英雄雨来》美好家乡环境的描写。“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十几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体现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课本中《我的战友》“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呼呼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啪啪地响。我忽然间闻到一股浓重的棉焦味。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体包住了。”这段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但它是段有景物、环境、人物的综合描写。衬托了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据现行课程标准看,小学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即记事、记人、叙景。那么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景呢?我觉得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首先要从身边的事物或周围的生活开始,抓住人、物的特性。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春天,杨柳依依,花草遍地;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教师应结合课文中的范文,布置有关写景的作文。
作文大王——林定历
要说写作章属于谁,那就非她莫属了。她,一头短而黑的头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她就是作文大王——林定历。
我推荐她获得写作章是有理由的。理由是:她的写作的能力很强,作文也获得过一等奖,她写的一部分作文还刊登在了报纸了呢!就拿上次老师叫写习作来讲吧!老师定的题目是:《我的建议》是叫同学们写一处风景,建议去那里春游。当老师把林定历写的作文念出来时,同学们都被深深的陶醉了,因为林定历把大龙洞的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好象我们真的到了大龙洞一样!她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文笔流畅,情感自然,也用了许多描写景色的成语。列如:春意盎然,凉风习习,含苞欲放,万里碧空,依山傍水,。。。。。。她运用的语句也很优美,列如她写的《外语之星——胡鼹如》的语句:读完英语,她深呼一口气,好象英语能带给她无限的快乐一样。单词就像张了翅膀一样,从她口里飞了出来。。。。。。看,年纪小小的她竟然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语句。这让我们都羡慕不以。
怎么样林定历的写作能力不是盖的吧!我以后也会学习林定历,把作文写的像她一样好!不,要比她写的更好!
我真心地希望我们班的作文大王——林定历同学,获得这枚写作章,因为她当之无愧!
描写植树节的作文范文1植树节到了,大家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我们少先队员也不例外,也要为绿化祖国出一份力。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蒙蒙细雨。清早,小青和小刚纷纷扛起小树苗,拿起小铁锹,欢天喜地地到郊外植树。天空中飞过几只小鸟,它们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太好了,我们以后又有新家啦!
到了郊外,他俩商量好了,小刚挖坑,小青栽树。只见小刚紧紧地握住铁锹,站成“弓”字形,用力地把挖出来的泥土刨出土坑。一下、两下······小刚累得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留下来,但是他毫不在乎。
不一会儿,树坑挖好了。小青连忙抱来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放在树坑里,小刚接着培土,浇水。终于栽好了树,他俩开心地笑了。
一阵微风吹过,小树苗轻轻摇摆着,好像在说:“谢谢你们!”
描写植树节的作文范文2现在已经是阳春3月了,作为零距离小记者的我参加了零距离小记者组织的南京中山植物园植树活动。今天是星期六,天气不错,我们早上9点在植物园集合,我们20个零距离小记者统一穿着零距离的马甲,佩戴小记者证,队伍排起来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家准备好了植树的工具,到植物园里指定的地方植树。植物园在南京美丽的紫金山上,风景优美如画。我们分成2组,大家带好树苗和工具,亲手栽下小树苗,给它培土,浇水。过不了几天,小树苗就会长出嫩芽,茁壮的成长。我们还在自己栽种的树苗上,挂上自己的铭牌,注明栽种时间和栽种者姓名。明年春天我们还要来这里,给小树苗除草,施肥,让它早日成材。
虽然大家很累,但看到我们自己亲手栽下的小树苗在微风里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感谢我们,我们大家都挂满了开心的微笑。
描写植树节的作文范文3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来临了,许多人纷纷的行动起来,植树造林,保护树木。我想,我们不能只在植树节这几天保护树木,应该时时刻刻的关心、保护着我们的绿色。
无论是课标还是中高考都要求学生作文必须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现实中学生在作文时却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所以教师的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写出富有生命力、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生活培养学生写作的情感意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思想感情不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就应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写生活中自己内心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欢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写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对社会现实的忧愁,对人生道路的迷惑;写自己的校园:风采迥异的老师,性格不同的同学,色彩缤纷的班级,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情感产生的途径之一,通过细致地观察、充分地了解才能够触发灵魂深处的情感,才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观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有观察没体验的观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善于观察,并对观察的素材进行不断的思考、提炼、加工和整理,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具特色、富有新意、饱含真情。
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自由、大胆地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他们不敢说,因为如果他们说了,就会带来不如意的后果。教师会严厉批评,会给他们不及格的分数。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违心话讨大家喜欢。
教师要解除学生写作中的种种心理束缚,告诉他们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大部分考生在作文中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看别人(教师、考官、家长)的脸色说话,按规定的模式进行写作。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意识,让学生知道写作文不是为了取悦某人、不是为了得高分、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某种情绪、某种感情、某个观点,等等,并为自己的真情流露,自己的写作风格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三、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地表达真情实感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情感世界,有不为人知的内心秘密。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作文中表达出来,但是有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却是无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他们或者语言方面欠缺、或者有其他的顾虑。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自身经历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经历,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不同的回忆让学生写出不同色彩的文章。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有自己的特色,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他们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在写自身亲身经历时,可以布置命题作文:如《童年趣事》、《第一次》、《我最敬佩的人》,等等。不仅能如实地记录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注意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叙述一件事情没有任何细节描写,只是泛泛而谈,即使是自身经历的事也会给人虚假的感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的描写,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写一个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去写,写一个人要用不同的眼光去写,写一个风景要从不同角度去写……只有这样才能把细节写出来,才能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3.注意语言的组织
一、依据高考命题趋势
高三语文复习任务繁重,应系统地开设专题训练,教学目标删繁就简。比如,作文教学应该依据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完成教学内容必修任务后,不搞题海战术,设置专题训练。在某项专题下,不仅有训练题目,还有训练题的构思导引,构思导引基础上有习作分析与点评,落实教学目标的简约。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向。漫画材料显示: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被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打,第二次考61分受到了表扬。两位同学因考试成绩变化起伏,得到的待遇随之不同: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评价有失公允,甚至荒谬。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三个特点比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从现实性看,纵观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写作内容与范围,尽管命题形式、命题角度不尽相同,但内容范围总是离不开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总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各种社会现象。从思辨性角度看,聚焦教育,考查了“二元关系”的思辨气质。由此延伸出如何看待批评与激励的评价等既激活考生的思维又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思辨问题,延续的仍然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可见,围绕现实性、思辨性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应该将作文教学目标明确指向紧扣现实生活、立意角度多元、具有思辨性的材料进行训练。
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分析学生、“吃透”学生是备课的难点,是教学目标删繁就简的依据之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
②学生预习后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
③授课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如何点拨和引导?
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所想,为学生所需,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为例,怎样将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上,该如何进行简约呢?学生大多在初中就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看过《水浒传》原著,对小说的情节比较熟悉,对《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也有所了解。高二学生通过前几册中小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因此,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主人公林冲的形象,这两个目标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删除,而把目标锁定在两点:一是讨论小说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二是锁定在金圣叹的“评点”上,通过理解评点激起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和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对原著的理解。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在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原动力作用。利用各种激发兴趣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激发兴趣的教学法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再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学习小说为例。如何将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装在套子里的人》上,怎样进行简约呢?《装在套子里的人》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浏览一遍后,作为新课再学时,已是兴味索然。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让人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套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装了几个套子?为什么要装在套子里?二是别里科夫的死,是他杀,还是自杀?死因一直未明。对于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案件,从小就想做警察想圆一次警察梦的学生肯定兴趣满满。由此导入课文,自然很容易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四、依据课文的类型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f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单元教学的讲读与自读,体现了这一教学理论和原则。讲读就是“举一”,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自读就要“反三”,即在学习中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规律。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不但容量增大,篇幅也在增长。依据教参一课时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根据新课标中提倡的改革要求,我们完全可以自主地简约自读课的教学目标。
如《边城》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一个主问题:作者谈到自己的写作动机说,他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人类的哪些“爱”?笔者以这一主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撷取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在文本上进行圈点批注,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从祖孙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爱情等多方面表现湘西的风土人情,从而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五、借力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由于使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改变单纯依靠使用教材、教参备课进行教学的状况,有利于精选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繁而不杂,主题明了。教学中,原本需要板书的注音、词语、解释和作者简介等,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历史背景可以进行编辑介绍,点击多媒体展示就可以完成,缩短了教学时间,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学中,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促使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入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复习课既要掌握课文知识点,又要求把握高考考点的知识解题思路,容量极大,只有借力信息技术,才能满足课容量大大增加、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极大拓展的需求。
如以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的复习为例。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如何进行复习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侧重复习人物塑造。复习强调:1.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情节表现别里科夫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温习后展示: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2.课文中的讽刺有什么特色?温习后展示: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边城》侧重复习分析环境,尤其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背景;②烘托渲染气氛;③揭示衬托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复习强调: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风景美: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温习后展示: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风俗美: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温习后展示:端午节里的龙舟赛和捉鸭子比赛,中秋节与过年时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等习俗,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边城人祥和、和睦、和谐的生活氛围。
人情美: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温习后展示: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老熟人、顺顺。
作者通过描写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和至善至美的人性。
写作难点:缺少文采,景物描写干巴巴怎么办?
我们常常听说一种作文评语:缺少文采。而缺少文采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作文中没有景物描写,或者景物描写不精彩。
什么是景物描写呢?我认为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风景,还有某些物体,甚至是光、影、气息等的描写。
在生活中,看见、听见、闻到、尝到是我们写景物作文直接可以依赖的,我们称为观察,观察是否多角度、是否细致直接决定了景物描写的细节是否精彩。
举例学妙招
例1:一片站着稻草人的稻田;
一棵住着麻雀的合欢树;
一个有着大黑狗和竹篱笆的院子;
三间黑屋檐的瓦房。
每天晚上都会有两三只大花猫从屋顶的天窗经过,猫脸紧贴天窗向内张望。晴朗的夜晚,猫耳朵善意地转动,月光把猫耳朵投射到屋子的地面上,仿佛在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猫头,也许,在宁静的夜晚,猫能听见人们心里的声音。
这就是男孩朱迪原先的家,在偏僻而又美丽的星河村,一个用山和田野连接了天空和土地的地方。
景物描写依靠观察,观察是可以根据顺序进行的,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此处的观察运用了空间顺序,从远处的稻田,写到近处高处的合欢树,近处低处的竹篱笆和狗。再写近处的瓦房,瓦房屋顶上的那只猫。最后,镜头移动到瓦房内的男孩朱迪的家,由此交代了《城市的眼睛》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美丽的星河村。
例2:十月,桂花山下桂花开,金黄色的桂花在阳光下一片灿烂,风儿吹来,桂花树枝条摇曳,下起了阵阵桂花雨。
这些花儿啊,看起来很轻很轻,仿佛风风雨雨到了它们这里便戛然而止,全被酿成了香甜的味道。在短短的几天里,它们却又要把满树的灿烂和甜蜜都散发尽,一丝儿都不留。
泥地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桂花,让人不忍心踩踏。
朱迪一家在桂花树下合影留念:朱迪站在中间,左边和右边分别是爸爸和妈妈,全家人紧紧地靠在一起。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桂花的描写重在运用味觉的描写,桂花的香甜,烘托了朱迪一家人的亲情甜蜜。桂花雨的短暂,也暗示了一家人幸福的短暂。此处的景物描写是围绕人物描写展开的。
例3:学校门口的合欢树在冬天里被雪压断了一根大大的树杈,折断的地方是树的伤口,流出一些树的汁液,像眼泪一样顺着树干淌下来。
晶晶和朱迪替树感到伤心。
丁老师指着合欢树刚刚发出的绿芽,说:“树受伤了,可是,你们看,它还是发芽了,只要它自己想长好,它就能长好。夏天的时候,你们再来看,它就不一样了。”
晶晶和朱迪又替树感到高兴。
看见“快乐”和“伤心”在孩子们脸上一一表现出来,丁老师感到略微放心了一些。
过了些时间,合欢树叶慢慢长大了,长成了一片一片绿色的“小羽毛”,夏天又快到了。
景物描写和叙事结合起来,可以让叙得感人,也巧妙地推动着情节发展。此处写景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的,用景物描写凸显季节变化,故事背景从冬天转为春天。同时,故事中人物面对合欢树的伤心和快乐,也使得故事叙述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妙招总结:
1.观察: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五个宝”是写景作文的好帮手。
2.想象:依靠想象,在脑海里呈现一幅或多幅画面,在画面中加入声音和色彩,再开始写景,是不是容易很多?
3.情感:景中有情,景物描写中要出现人物,对于景物,人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人还会赋予景怎样的情感?
跟着作家学,试一试
冬天来临,光秃秃的树有什么可以写的吗?看这张作文地图,运用观察、想象和情感,从远看、近看、向上看、听、闻、触摸、情感七个方面搜集写作素材,是不是特别丰富?在此基础上,你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描写哟。
你会选择哪条线索进行描写?请打“√”并写一段充满情感的景物描写。
看(远看、近看、向上看) 听 闻 触摸
习作精彩片段摘录
听,美好的声音
六年级 吴佳栩
我来到树大根深的森林。啊,这里的声音多么奇妙!我听到小草正努力地向上长着,冲破阻止它前进的拦路虎。听,现在,它正与石头搏击,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天日。
一、“多一点”细节的凸现
细节描写是用特写镜头的方式细致而凝炼、准确而生动地彰显文章中的细小环节,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考场记叙文写作应多一点细节描写意识,把“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巧妙镶嵌于文中,既可凸现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又能牢牢捕获阅卷老师的“芳心”。
如中考满分作文《那一声声“宝贝”》中:“一天,正当我想把手伸进水桶的时候,您叫了声:宝贝,过来!’”待我明白您是在叫我时,心里有一股暖流涌过。以前的老师对我不是吹胡子瞪眼睛就是打骂,可现在您却叫我“宝贝”,我是您的心肝宝贝呀,我怎么能做对不起您的事呢?”那一声“宝贝”,凝聚了老师对学生多少真诚无私的关爱啊,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人心的呢?接着,将这个老师和以前的老师进行对比,更使得那声“宝贝”蕴涵无限的爱意。恰恰是细节在字里行间的渗透,最终将浓浓的师生情表现出来。
二、“多一点”视角的转换
很寻常的材料也能写出令人叫绝的考场作文,其制胜妙招之一便是“多一点”视角的转换,它能使文章的构思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从平淡中显出“奇崛”来。
如中考满分作文《同样的风景》精彩片段:“我是一只幼蚕,缓缓地在桑叶上蠕动。啃着我的食物,喝着上帝馈赠的露水,悠闲地活着……一天,我正在安详地晒“太阳浴”,突然一只飞蛾飞过我的身边,深沉地望了我一眼,就匆匆地走了,留下我为他的眼神深思。那一眼包含了鼓励、鄙夷、不屑、无视……”
转换视角,以童话的形式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只幼蚕为了理想,为了飞舞美丽的蓝天而不懈奋争的故事,凸现了别致而又不乏新意的主题: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世界,奋斗后才会领略到她的妩媚、她的诱人。构思精巧,耐人寻味。
三、“多一点”波澜的设置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考场记叙文可运用多姿多彩的笔触,扬起情感的浪涛,兴起思想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有“峰回路转”之妙,从而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
如中考满分作文《爱的传递》,文章通篇运用拟人手法,模拟“蜘蛛”的口吻,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展开,写了童年的残缺、生活的艰辛、自我的狠毒和对母亲的怨恨。当读者心生疑惑时,作者引出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个出人意料的情结――母亲竟然希望自己融入孩子体内,变成那“鲜艳的外衣”(保护自我的毒素),谁会想到,母亲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传递这份爱心!行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引人入胜。
四、“多一点”故事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