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

第1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整档新闻依据重要程度或内容的组合而产生的编辑活动,主要职能是通过编缉活动,使整个广播电视传播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使整个广播电视传播活动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电视编辑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电视节目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对电视编辑应具有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给电视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1.事业心

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劳动的隐匿性,但广播电视工作是党的事业,需要一批有事业心的人发扬奉献精神,做好编辑工作。这要求电视编辑有强烈的事业心。强烈的事业心是干好编辑工作的力量源泉,编辑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才有动力,才能把自己的兴趣、抱负和理想寄托在广播电视事业上,心甘情愿地为他人作“嫁衣”。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在辛苦的编辑工作中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把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奉献给人民群众。电视编辑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因为,广播电视是,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编辑必须把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作为最高标准。若缺乏这种责任感造成舆论导向的错误,势必严重影响宣传效果,甚至祸及党和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电视编辑业务素质的基础。

2.主体意识

电视编辑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中处在主导地位、起着核心作用。电视编辑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编辑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编辑依据党的近期宣传政策和策略,组织选择和编辑稿件。而编辑的核心作用体现在整个节目在编辑制作播出过程中都要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电台、电视台的其他部门应以编辑为中心开展工作。编辑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节目选题的确定和记者的选择方面,即要自己找米下锅。写什么、怎么写、让谁来写,编辑都要根据近期宣传方针,提出选派记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电视节目编辑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总体设计师、编辑制作节目的总导演。一些大的宣传活动,一个时期的战役性宣传报道,记者、通讯员众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既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又要严格掌握分寸,没有电视编辑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播出是不可想象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主体意识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方面,制作播出具有正确舆论导向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广播电视节目是编辑的职责。

3.知识结构

电视编辑工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必须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做一名出色的编辑,编出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来,对编辑的知识要求就更高了,总体说来,编辑合理的知识构成应包括专业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和相关的知识。我们通常说编辑是“杂家”、是“通才”,即应博学多闻。因此,对于编辑来说,首先应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电视编辑应深入、系统地掌握专业的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结构。假如一个编辑不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好的场面记录不下来,好的镜头剪辑不出来,好的选题提炼不出来,编辑工作就很难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文字知识对于电视编辑来说,犹如木匠手中的斧子,是其开展工作的工具。很难想象一位语言文字水平一般的人,能做好编辑工作。编辑要刻苦研究语言的逻辑、语法、修辞,使自己的文字水平达到相当的程度。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加工后的稿件才能做到层次分明,论述清楚,语言通顺,文字简炼、准确,语气贯通。

4.思维品质。一是思维有广阔性。二是思维要有纵深性。三是思维要有敏捷性,对新闻的反应要快。四是思维要有逻辑性。五是思维要有独立性。六是思维要有宏观性。要做到对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心中有数,对稿件内容的选择能审时度势,抓住“热点”,把握舆论导向。

5.组织能力。应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包括开办栏目、制定方案、采访策划、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等,同时要与记者、通讯员形成鱼水关系,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务好,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形成整体宣传合力,打造品牌栏目。

6.观察力。观察力是做好电视编辑的基本功,也是发现记者人才的关键,又是把握新闻方向和增强广播电视宣传力度的重要保障。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编辑记者只有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在激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作文章。如果缺乏了这两个意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使受众和记者难以判断和选择,最后成为党委、政府、社会及受众的垃圾新闻。

7.文字表达。广播电视新闻与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对文字的修改、标题的拟定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它们灵活地搭配、使用,都需要花一番功夫。特别是文字的表达特别重要,应当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承上启下,力求整体美,给受众以简洁、明快的感觉,呈现生活化、平民化、故事化、情节化、人物化的编辑风格,拉近新闻事件与受众的距离。编辑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支撑,时常激励自己发挥“镙丝钉”精神和培养“心境无私天地宽”的素养,使编辑与记者、与受众具有相容性。

1.加强学习提高指导能力

编辑为人作嫁衣裳,是新闻报道的统筹者、把关者,既要下达明确的报道指令,指导记者采访,又要组织稿件、修改稿件,实现正确、准确的舆论传播,因此,“编辑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综观全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结合社会客观需要,来判断和比较各种稿件的报道价值,衡量稿件的大小意义,最后决定采用哪些稿件,所采用的稿件以什么方式发表,以及各自在版面或时段中处于什么地位等。”做到这一些,编辑人员就要刻苦学习,更新知识,在思考中掌握新的理念,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灵感,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节目驾驭能力,获得理想的工作效益。编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联,对记者或者是通讯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采制广播电视所需的新闻稿件,近些年我们的编辑经常深入基层记者站开展业务指导,如怎样做好广播新闻口述报道、记者如何做好现场出镜等等,这些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为突发事件或现场报道做好了铺垫,使新闻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2.提高新闻的预见性和权威性

新闻贵在时效,新闻时时发生,该不该报?怎么报?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其发展趋势如何?这对编辑来说都是新闻价值判断和职业敏感的考验,巴格达当地时间2003年3月20日5时35分,伊拉克战争打响了,对于很多媒体来说,都以为不可能发生战争,而央视国际频道却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那天晚上,采编播人员全部在岗,事先做好战争爆发的报道背景资料,静观事态发展,当伊拉克战争一打响,央视国际频道第一个做出报道,在抢时效的关键时刻,编辑准确把控,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新闻分析等有条不紊地播出,权威的报道,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在国际上赢得声誉。有人说911事件成就了凤凰卫视、伊拉克战争成就央视国际频道,使国外媒体人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央视国际频道这一漂亮的报道,全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对一些突发事件来说,新闻不可预见,但是在如何报道突发新闻却可以提前准备预案,这种预是就是编辑作为整个新闻枢纽所要做的功课。在前年的动车事故中,媒体编辑就是在报道过程中准确把握分寸,涌现了很多高水平的报道,像温州台《 两岁女孩奇迹获救》、《“温州温暖”中国力量》、浙江电台民生资讯《7.23事故中的孩子们》、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温州动车追尾、各方展开紧急救援》、浙江之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特别直播》等新闻作品,都体现了编辑的全局意识和新闻的把控能力。

3.多接触鲜活的生活

编辑是幕后工作,因工作程序关系,它不像记者那样直接到一线,从某种程度上说,编辑“远离”了生活,在工作中,编辑与记者常会就稿件的处理有不同的意见,一些记者抱怨编辑把稿件改偏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编辑根据当下的报道重点和整档节目需求,对稿件主题或角度做调整,记者不理解;另一方面,就是编辑长久蜗居办公室,远离火热的生活,以惯性思维去处理稿件,没有看到生活的某些现象所隐藏的典型意义。针对这一不足,我们妥善安排工作,抽出编辑,轮流安排他们参与《走基层》之进社区、进工厂等等系列采访,让编辑和记者一同到一线采访,直接指导,让记者了解编辑意图,同时也让编辑通过实地采访,感受生活的鲜活,增强了编辑的情感投入,深刻感受社会变革。这种实地走访,增强了编辑对普通百姓的感情,增加了对基层情况的了解,这种情感也是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卓文《电视编辑素质浅谈》,编辑之友,2010.3

第2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关键词】主持人 形象 风格 定位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观众已经不是20年前守在电视机前靠电视解闷的那种心态了,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凭着偏好、情感、认同或者是理性进行选择……,各电视频道在经历“美好时代”之后进入竞争的白热化,只有让我们传播的信息成为对观众有用的信息,频道品牌和知名度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如果把电视频道比喻成商场的货架,电视节目就是被放在频道这个货架上的产品。每一个节目需要有自己的包装、自己的视觉标识,以前的节目放到货架上就有人买,现在不一样了,光有包装是无法为自己的品牌带来持续力和影响力的,观众收看的是节目的内容。仅仅是一个节目优秀、一个主持人优秀的都不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频道。一个频道,至少要有数个可以被人叫得出名字的主持人和节目。只有这样,观众停留在你的频道上的时间才会变长,频道的知名度才会一直不断提升,这个时候电视品牌和节目品牌就建立起来了。这时,频道推出新节目就会事半功倍,因为观众已经有一定的信心,被认可的几率就比较高的了。

提高频道品牌的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要做的是告诉观众“我是谁?”,是为谁服务的,在哪里什么时间可以被找到,为什么观众要选择我,以上种种是一种说服,世界上最有效的游说就是情理兼备的做法,有理性的诉求也有感情的羁绊,比如说你看我的新闻就会得到海量信息,可以生活天天新鲜,这是以理服人;而说到感情上的羁绊的话,我们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栏目,每年都会有周年策划呈现给观众,八周年的时候推出了一个风雨八年的沙画宣传片,这就是一种诉求,我跟你有八年的交情了,无论风雨,我们都奔走在新闻一线,把最新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来,八来年不曾间断,这就是在用感情来留住观众。然后就是建立“诚信”。说到要做到,你所做的要等于或者是多于你所说的,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信任。再一个就是“独特”,品牌是不能抄袭的,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要给观众选择自己频道的理由。保持频道“一贯性”同样很重要,品牌要有一贯性,有自己理念和风格,就是精神密码,频道保持一个持续统一的品质,才是拥有一批固定的收视群体的保证。

要将频道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营,频道是主,其中的节目与主持人是副。虽然当主品牌不行的时候,建立副品牌可以拉主品牌的声势,但副品牌并不是帮助主品牌的万灵丹,主跟副之间的位置不能失衡的,主品牌一定要大于或均衡于副品牌。

那么,该如何去建立副品牌形象,对频道形成助力而非阻力。品牌的大方向是由主品牌来主导,小的环境由副品牌来发挥。大家会发现,观众对于品牌情感的一个投射,常常都会投射在主持人的身上,名主持可以提升频道的知名度,也可以保持节目的活力。要持续去包装他们,将他们商品化的话,有可能就会持续攻占更大的市场。虽然我们说不要太过于依赖明星主持,但是电视毕竟是一个秀,是一种表演,它需要观众的眼球,需要一种悬念。

怎么样确定主持人的定位和风格呢?首先我们要依照自己的频道的风格;第二个要了解主持人的个性,主持人的个性跟频道个性的定位必须要一致;第三个要尽量为他们量身定做节目;第四个是在量身定做的框架之下要尽量给他们舞台空间,鼓励创新;最后一点是尽力把它当作品牌来维护。那么品牌定位就是凸显个性,品牌个性是它的状态、它的风格、它的思考模式的综合表现。同样是播报新闻,主持人的口音、表情,切入角度都有可能会成为区别于他人的品牌个性而凸显出来。

凤凰卫视有个叫杨锦麟的主持人,很胖,长相其貌不扬,最初主持《有报天天读》,让观众耳目一新。他的个人经历造就了自己的个性,他就把这种个性在自己的节目当中表现出来。15岁下放到农村当知青,16岁成为农村学校的老师,20岁在下水道挖泥,40岁的时候跑到了香港写报纸专栏。期间多次失业,他的人生阅历是很丰富的,这些丰富的经历变成他的个性和优点,成就独特的主持风格。因为他很懂得中国人的心理,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以及中国人在经历着一种什么样的历史,那么他讲出来的话就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使观众对他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

当主持人变成一个品牌时,就要不断增加他和观众的接触点。只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露脸是不够的,还要利用一些宣传片,一些大活动的推广片,参加一些现场活动,写微博等,来增加曝光率,让观众尽可能的多看到主持人的亮相。

打开电视,不难看出,现在许多频道的整体包装都会融入主持人元素,也会专门为主持人量身打造节目、频道宣传片。湖南卫视就很擅长为频道主持人、代言人做一些频道宣传片、形象推广片甚至是社会公益片。湖南卫视十周年就邀请了超女李宇春、尚雯婕甚至刘德华、刘翔为他们拍主题推广片,没有过多提及频道本身,而完全是以偶像本身的特长、个性、特点和风格来在影像和文案上的包装呈现这个人,从而带动这个节目,寻找大众偶像和频道之间的共同之处,让粉丝们从对代言人的追随转化成对频道的追随,这不失为一种很聪明的做法。

比如在去年《第一时间》栏目的“伟伟说高考”宣传片中,就是以张伟伟个人来包装,推出这个栏目的子版块,传达给考生和家长的是奋斗并快乐的高考精神。这样用一个比较软性和低调的方式,在做专业的报道的同时,通过代言人来告诉观众我们的态度,会使观众更容易接受,比单纯的摆数据、讲道理有说服力。

所以主持人、代言人的品牌化、明星化是一项长期工作,首先要对他们的形象和风格定位,继而通过对他们的推广来为频道服务,树立频道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

第3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向显,是唯一荣获“北京电视台首届观众喜爱的十佳主持人”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十佳员工”称号的“双十佳”。“在荣耀面前,我感到有些压力,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会让自己更积极地投身到工作当中去。”这位从农村小学教师转行到媒体已经20多年的主持人谦虚地表示,如今还有更深入的职业思考,“社会在发展,电视节目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作为主持人,如何做到细致入微的引导舆论?如何把自己说的话‘直杵’到观众心里去?”李向显解释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主持能起到调动观众的思维,并与之互动的效果。

在北京,李向显是电视主持界老百姓最熟知的面孔之一。他现在主持着北京台生活频道的两档重头节目《大城小事》和《生活2012》。京城观众熟悉他是从2002年主持《第7日》、《7日7频道》(以下简称“7日”)开始的。“7日”节目曾经长期稳坐北京台生活频道收视冠军的宝座,2007年开播的《大城小事》和今年新开播的《生活2012》收视也名列前茅。除了这些节目自身的魅力,作为主持人的李向显功不可没,他的亲和、站在平民的视角、以小见大的说理方式,以及犀利的观点赢得超高人气,成为倍受瞩目的电视明星。

“应该说是当年的‘7日’成就了我!当年,大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谁能帮我摆平这事我就去找谁。那时候的社会法治环境以及老百姓自身的法律意识都还相对较弱,遇到问题多数时候束手无策。所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被无限放大。”李向显诚恳地说,“我们应该感谢‘7日’这个平台的创始者!”

“7日”曾是中国电视界最早尝试用故事讲述新闻的节目,其后引发电视界讲故事的热潮。当年,节目形式异常新颖,为了强化戏剧性冲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新闻,编导独出心裁,破天荒地用京剧锣鼓点作为新闻类节目的音效。然而这还不是当年“7日”最突出的特色,“7日”最受观众喜爱的特点——替观众说话、为观众解决难题。比如,老人在商场摔倒,商场却不负责;希望能解决大型犬在京城生存的难题;孩子得怪病,哪能求医;食物中吃出异物,责任谁来负;小区新房开裂却无人管等等。那一时期观众对“7日”的需求之多,以至于“7日”不得不开办了专门的新闻热线,但仍有很多人抱怨打不进电话。

然而,弊病也随之产生。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作坊的节目,引起了北京地区群众极大的食品恐慌。后经公安机关查明,此节目内容是一位记者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社会学研究者用“信任危机”,来形容此次假新闻事件对媒体社会公信力所造成的难以挽回的损害,“媒体用公信力去换取收视率,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的确,北京台在那一时期饱受质疑,“7日”也受到冲击。

“7日”的节目内容也在那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纯粹以曝光、鸣不平、抨击社会现象,到后来增加了咨询,服务的内容”。李向显说。

《大城小事》被誉为“7日”节目的姐妹篇,继续“说咱老百姓的故事”,只不过这是一个栏目剧,是“由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的故事”。开播仅几个月,平均收视率直线攀升到3.41,最高收视率达到5.56。“很少有节目一开播就能达到这样高的收视率!”李向显自豪地说。

今年,在这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重头节目中,李向显除了主持又担任了栏目的主编工作,更多地参与节目的创作。“一方面,我希望自己的主持表达能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思维互动起来,引导观众更多地进行思考,不仅仅是以前做主持时简单地点评几句;另—方面,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架构故事本身也是讲述故事很重要的一环。”李向显说。

《大城小事》的很多故事都会涉及生活中各种人物关系间的矛盾,作为主编,李向显发现,《大城小事》所拍摄的题材并没有经过特意遴选,但最终殊途同归,也就是说事情要解决,要厘清几方的责任,最终都会归结到法律层面。这印证了学者专家们的结论:这是中国向契约型社会发展渐近的过程。于是,在《大城小事》节目的每一集结尾,节目组都会邀请一位律师进行评论或提供法律咨询。

有一期节目令李向显记忆深刻。一对小夫妻,老婆生气地责问老公:“你今天怎么没洗碗?”老公为哄老婆开心就说:“我今天没洗,给你打一张欠条吧。”老婆问:“那你欠多少?”老公就随口说一个数,并立下了字据;第二天,又没做家务,又写了欠条,欠条累计额度达600万元。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就是小夫妻闹着玩,但其后两人却离婚了,女方要求按欠条赔偿,得到法院支持,男方最终全额赔偿。这期节目讲述的事虽是个案,但其中夫妻关系涉及的法律问题却令人警醒。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中国人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7日’时观众都是找我们解决他们的难题,现在,一遇到难题,他们第一反应是想知道自己在法理上是否站得住脚,哪方面站不住脚,希望能向相关机构进行咨询。这真的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李向显颇为感慨。

随着频繁地深入社区、百姓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李向显有了更多的新发现,比如,追小族的出现、老百姓社区意识缺乏等等。

“以前你出远门,跟左邻右舍打个招呼,他们都会帮你照应,现在,你连邻居是谁都不一定清楚。”李向显说。

追小族,指的是追随成年子女或孙辈来北京居住的父母们。这些父母年纪老了,却不能安守故土,不得不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照顾第二代或第三代。李向显以及同事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追小族群在北京面临着三大方面的难题,首先是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引发出的各种适应难题;其次是对于第三代的教育,祖辈与父辈之间有冲突;第三点,造成老年人两地分居。即便是两位老年人都到了北京,其中一方有可能因为不适应而再度返回家乡。《大城小事》曾经说过一个故事,老两口来到北京照顾孙子,大爷极不适应留下老伴回了老家,后来寂寞孤独的大爷不惜给自己制作婚外情的假象把老伴逼回了家。

“近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思索,媒体的责任不应该是仅仅显现社会现象,而应该更有意识地积极引导观众和老百姓思考这些现象,并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建议,促进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稳定和谐。”李向显说。

近两年李向显在主持中,开始有意识地加入自己对社会现象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观点。“初期做主持时我更追求主持的状态和表达的准确性,但是现在,我希望自己的主持表达可以引领全篇的启承转合。”而这样的方式也引发了收视率的攀升。

除了引发观众的思考,李向显和栏目组也希望以节目为平台,在更多的社区开展活动,提升居民的意识,促进社区的融合,“我们希望能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一次,他们在某社区了解到某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因遗产问题而发生争执的事。由于老父亲在弥留之际未能将家庭财产进行分配,也未曾写下过遗嘱,引发了家庭纠纷。经过创作,《大城小事》要制作一期“社区组织教群众写遗嘱”为主题的故事。由于栏目组在这方面的宣传与关注,该地区的普法教育也再度掀起热潮。这也促使李向显和栏目组更加积极投身社区活动。

第4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部的陈莲英可以说是这部连续剧在坦桑尼亚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是她和40多名同事完成了这部连续剧的翻译和配音任务。她笑着对本刊记者说:“现在来采访我们的人很多,过去都没人理我们呢!”

电视剧出口在全世界都面临“接地气”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电视剧来说,主要受众必然是本国本地居民。除开英美等强势文化国家,各国的国产电视剧是当地老百姓主要的娱乐资源,但在国外很难打出知名度,也难以创造出国际贸易的利润。如拉丁美洲国家特产的“电视小说”、意大利的警探剧和黑帮剧等,因为语言和文化、经济实力的限制,它们都很少为国外观众所知。

所以很多制片人都觉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并不适合来描述电视剧。《甄嬛传》制片人曹平也一度这样认为,直到她接到大洋彼岸的一通电话。在电话里,对方表示美国某主流电视台有意向购买《甄嬛传》。

曹平和郑晓龙导演联袂打造的这部清宫古装戏,已在中国大陆的卫星频道和有线台播放数轮,一年来的重播次数不少于120次。网络版权早在2年前就卖出了2000万的高价,该剧的76集完整版也已在东南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播出,在台湾的收视率还远远高出同期播出的韩剧,甚至连日本亚洲卫视也计划在今年6月播出此剧。不过,这一次越洋通话,却依然令曹平诧异:这回要购买的是美国的非华人电视台,而且报价也相当令人满意——5000美元每集(约合3.1万元人民币)。

这已经算是中国电视剧出口的“高价”。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电视剧出口在2009年一度升到历史顶峰:当年新版《三国》在日本卖到9 万美元一集,总共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超过3.4亿元人民币,是迄今在海外市场销售最好的国产电视剧。其他的国产剧集,售价基本在万元人民币左右徘徊。

3年过后,《甄嬛传》成为中国电视剧走向海外的第二个惊喜,尽管在销售数额上没有突破,却隐隐带有“文化破冰”的醍醐味。无独有偶,通过国家文化项目输出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剧在非洲也同样获得了追捧——作为文化输出,谈钱当然没什么意义,对制片人来说,这种莫名的心情难以形容:如果说以前我们追求的是能不能将万把块钱的出口剧集费再卖高些,那现在我们开始在乎卖给了谁、卖了什么题材。

“《甄嬛传》卖到越南甚至韩日或者美国中文台,这都没有什么新鲜的,但这次真能登上美国的主流电视台,不说HBO,哪怕是Show Time,都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因为从未有过先例,”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教授电视节目形态课程的苗棣教授对此相当惊讶。

《甄嬛传》为什么被相中

2013年3月22日下午,制片人曹平还在自己的工作室准备《新编辑部故事》的宣传和播出工作。她一边招呼记者,一边马不停蹄地通过电话安排各种事宜。

在《甄嬛传》以前,曹平就成功运作过《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等剧集。她和郑晓龙导演是业界公认的黄金搭档,《新编辑部故事》是这对搭档继《金婚》、《甄嬛传》之后合作的第三部剧,曹平同时担任这些剧集的发行人。

1995年从中央戏剧学院俄罗斯戏剧专业硕士班毕业的曹平,真正担任制片人的时间其实不超过10年。其余的10年时间里,曹平一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发行电视剧的工作,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销售。一头短发、衣着干练的曹平告诉记者,毕业后自己被分配到发行部门,因为自己有专业背景,留过学,其实内心里是很不甘心当电视剧“销售”的。“不过,郑晓龙希望我能从基层做起,当时他已经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负责人,所以我最后也采纳了前辈的意见。”

“值得自豪的是,我发行过千集电视剧,从未让投资人赔过钱,”曹平说,“这样的经历确实也让我更了解市场,《甄嬛传》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在被问及《甄嬛传》为什么能被美国主流电视台相中时,曹平犹豫了一下。她并没有引用发行人的专业术语,而是很简单地回答道:“因为郑晓龙导演一直以来的风格就是不盲目跟风,要做就做精品,或许就是这种理念成就了现在的《甄嬛传》。”

曹平透露:“2007年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从网上看到了流潋紫的这部小说,郑晓龙找到了我,让我判断一下市场。当时电视剧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尤其是古装剧比较低迷。我所在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也从来没有拍过古装剧,从专业的市场眼光来看,要投拍这部剧集是很冒险的。但我和郑晓龙都觉得这个小说值得改编,于是冒着风险买了版权。我们不着急,就慢慢做剧本,到了2010年才正式启动项目,最后一炮而红。现在,拍《新编辑部故事》,我们也不急,这部剧集从策划开始做了10年。10年里换了6任编剧,改了5稿。”

曹平还不忘调侃下海外市场上的老对手“韩剧”,打趣道:“你不觉得《甄嬛传》已经超越了韩剧吗?”

在曹平心目中,好的剧集必须非常讲究。这种讲究不光是艺术上的,作为制片人,要操心的“讲究”毕竟需要用真金白银砸出来。在这点上,老对手韩剧一度做得不错。“韩剧一集都是一百多万人民币的投资,有特别的讲究,尤其是在‘服装化妆道具’方面,韩剧音乐也很好。《甄嬛传》在这方面也用心去做,用电影镜头拍摄,以便保证画面质量。不过,我们现在很多剧集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算数目,现在国产电视剧的制作不比韩剧差。可能这也是被美国那边看上的原因吧。”就在本刊记者采访的时间里,曹平就接了一个工作电话,谈的是《新编辑部故事》的音乐版权问题:“30万的音乐版权费用,我们马上支付。”

怎样给《媳妇的美好时代》配音

“《甄嬛传》登陆美国,华妃那句‘就是矫情’咋翻译?”这是很多热心网友担心的事情,“‘想必是极好的’、 ‘拉出去,杖毙!’这样文绉绉的台词,美国观众能懂吗?国产古装戏转英文版,难度系数忒大了点吧。”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了《媳妇的美好时代》上。负责这部剧译制的陈莲英认为,如果《媳妇》单单打斯瓦西里语的字幕,或许坦桑尼亚人也能够看懂,对于译制的人员,工作量也相对少很多。“但电视剧那种传神的东西和台词的情感都无法表现出来。”陈连英坚持给这部输出到非洲的国产剧集做完了全程口译。

陈莲英可以说是这部剧集在坦桑尼亚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她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部40多名同事,其中包括7个“老外”,在2011年8个月时间里一起完成了这项翻译、配音任务。《世界博览》记者在一处播音间里见到已经年近70岁的陈老师。采访时,她还和组里的年轻人正商量着马上又要进入坦桑尼亚、肯尼亚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这部剧的选角事宜。

“我是苏州人,可能普通话不太标准,不过斯瓦西里语还是可以的,”陈莲英幽默地说道,“其实《媳妇》这部剧集能去非洲很简单,主要归功于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文化处的刘东参赞,他给我们提了个建议:能不能选一部中国电视剧送到坦桑尼亚去?我们觉得这也是好事,就赶紧报送广电总局做立项讨论。讨论结果是广电总局认为这个项目可行,要配音。当时别的单位也想接,广电总局还是考虑到国际广播电台有这个实力:我们的斯瓦西里语部人员充足,老外也多。”

“其实我们每天任务非常重的,我们还得完成日常广播的任务。2011年3月,我们就拿到了剧本稿子,11月份就要在非洲开播,搞得我们非常紧张。我带领年轻人和组里老外先是完成了翻译,定稿。8月份时,要到录音棚配音。这是电视剧,不是新闻,译制加配音,配音的人也是要‘演戏’的,这个最难。我们组有个老外,新闻播得很好,但配音不行,本来说跟我一起配毛豆豆的爸爸妈妈,但他总是一本正经的,所以最后配了一个别的角色。”陈莲英回忆道。

“给这部剧配音最难的就是如何把台词口语化,我们一开始翻译的都是新闻语言,后来改的时候特别困难,有的我也决定不了。而电视剧很啰嗦,随口就来。我们就和老外一起商量,等到配音时,看到画面还要改,一定要让非洲观众能听懂。”

作为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的首席播音员,陈莲英50年来一直用电波和话筒为坦桑尼亚民众传达着来自中国的消息。而她主持的《听众信箱》是当地民众最喜欢的节目,因此还获得了“妈妈陈”的称号。《媳妇》在当地播出后,她的一位听众打电话到《听众信箱》,特别激动地说:“我在电视剧里听到你的声音了,陈妈妈。我们组的老外亲戚也给他们打电话,说听到你们配音的声音啦。”

1975年,陈莲英曾赴坦桑尼亚留学,在那里生活了3年。她认为正是自己亲身在当地生活过,才能更好地解决这次配音的很多难题。比如,在翻译“婆媳间你死我活的关系”, “你死我活”不能套用平时用的词,得按非洲人习惯说是“老虎和猫的”关系; “好心不得好报”,必须拿当地成语来表达:“驴子的感谢就是踢你一脚” 等等。

“以前他们对中国人了解很少,都是看西方大片,要不就是香港武打片,在他们眼里中就是武术,对中国人家庭生活其实不怎么了解。”陈莲英提到,“这个剧去年也在肯尼亚播,肯尼亚中国人很多,看过之后就知道如何同中国相处。”

陈莲英估计,今后斯瓦西里语部门为非洲输送影视剧的工作“一时断不了”。

大家到底爱看哪个国家电视剧?

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电视剧是一个国家了解另一个国家的好途径。特别是现代题材剧集,那个国家发生着什么、人们怎样生活很容易就一目了然。虽然电视剧不如纪录片更真实、直接,但媒介本身更为大众。

而人们对着这种媒介形式的依赖和喜爱也似乎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根据世界著名的电视收视调查公司欧洲数据公司2010年世界电视市场收视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以电视剧为主的虚拟类节目占41%,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占39%,纪实类占20%。可以肯定地说,电视剧在各国节目市场中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对电视节目形态特别是美国电视节目观察了近20年,苗棣教授认为:“美国人最喜欢的媒介形式,肯定是电视剧。美剧的产值每年都是百亿美元的规模。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国家自己都有非常牛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是会大量播出美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欧洲国家播放美剧也是成本很低、效率很高的一种选择,因为美国文化的认可度非常高,欧洲国家都在用美国的产品,同时也对美国人推销的文化产品产生了依赖。

《豪斯医生》在欧洲就很受欢迎,美洲的墨西哥、巴西更不用说了,都是美国文化的辐射区域。而要说美国电视台真能播西方文化以外的电视剧,就非常罕见,因为电视是通俗文化,电影可以猎奇、卖弄异域风情,但电视是大众媒体,必须考虑收视率。美国电视剧在全世界都播,但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剧集就不会在美国播,唯一能在美国播的是文化特质比较相似的英剧。美国有部分人会有文化自卑感,他们会追捧以前的文化宗主国的电视剧集,尤其是PBS电视台,播英剧很多,比如《唐顿庄园》。”

除开强势的文化影响,在像苗棣这样的业界人士看来,中国电视剧的节奏之慢和讲故事的水平之差是制约其走向海外的最主要原因。“其实电视剧看个故事,但中国电视剧节奏感、技巧还达不到西方人的观看习惯、标准。中国不会编故事,也不会圆剧情。虽然美国的故事也有假得不行的情节,但局部逻辑还是合理的,至少讲得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苗棣才会对美国非华人主流电视台提出收购《甄嬛传》感到惊讶:“一般来说,美国的文化已经在全世界有影响了,电视剧制作又确实厉害,自然打开世界市场。中国也只有国家有充分影响力了,估计才会有更多的人有兴趣看我们的剧。”

插排 半p

《苍穹之昴》和《大地之子》的日本故事

李珍女士的身份同曹平有些相似,都是影视制片人,不同的是,她还一直做中日影视版权贸易,兼任NHK电视剧部国际共同制作对华特约联络人。在李珍的职业履历中,不论是中日合拍片还是引进到日本的国产电视剧,她都参与过:电视剧《武则天》、《新上海滩》、《中国往事》,电影《漂亮妈妈》、《英雄》、《十面埋伏》等引入日本播放,幕后都有李珍的参与。

2010年8月29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苍穹之昴》制作公司华录百纳影视公司老总刘德宏率领该剧主创来到日本东京做宣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日本作家浅田次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其原著更是一部非常不一样的小说,作者浅田次郎写中国历史小说,完全跳出日本观点,该书在日本近十年来销量最大的图书排行榜中一直雄踞榜首。

而它的开播对中国电视剧在日本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到目前为止,在NHK综合频道晚间11点档播出的海外剧,除韩剧《冬日恋歌》以外,中国电视剧是第一次。

2010年9月26日NHK综合频道(相当于央视1频道)晚11:00,《苍穹之昴》正式开播了。这个时段是专门播世界名作电影的时间,观众层年轻白领居多。NHK定位《苍穹之昴》在这个时段播出意义非凡,可谓是对《苍穹之昴》故事改编的肯定,是对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准的肯定,是对中日演员演技的肯定,也是对中断了十年又重新起步的中日合拍新模式的肯定。

后来,李珍女士还在自己的博客中回忆道:“记者会当天,在会场为媒体播了第1集的日文配音版。音乐声一起我就受不了了,脑海浮现的全是横店拍摄时的场景……炭火熊熊,皮毛裹身,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的酷暑。为了让田中裕子(主演)能凉快一些,我与中方服装交涉把慈禧的内衬长袍袖子剪掉,这样裕子就不用穿两件衣服而只穿一节袖子就可以了,裕子感动得摇着我的肩说不出话来。”

而后来的事证明:请田中裕子来演慈禧是个最正确的决定。她是一个日本知名演员,在中国也有些群众基础——演过《阿信》(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播放过)。而聘请NHK影视部主任广濑哲雄以及当年《阿信》的导演平山武之做顾问也为该剧走向、文化差异上做了很多把握、权衡。

第5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第一把钥匙:真诚

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生存大挑战》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在他面前,我只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字辈,但我觉得对待工作我们不应该论资谈辈,有意见或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应该诚恳的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其实,只要你是真诚的,谁会在乎你资历小,又有谁会小看你呢?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第二把钥匙:沟通

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生存大挑战》集训人围选手的名单,劈头一问。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着。

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

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我不得不佩服他。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第三把钥匙:激情与耐心

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节目组一位读新闻出身的导演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

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生存大挑战》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几。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要持续几个月;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们。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第四把钥匙:idea

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会,但idea却只属于你。

广告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在《生存大挑战》节目组干得出色的导演和摄影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学过扛摄像机,也不懂得编辑剪片。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到现在的地位,不是因为学会了摄像技术和剪片技术,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他们懂得策划节目,知道怎样选取镜头,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实,节目组里几乎每个人都掌握了剪片的技术,但有的人面对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idea。当你只有技术没有idea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idea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电视台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idea你则拥有“专利权”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把钥匙:“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

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节目组的摄影师制作MTV,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整天“缠”着他教我。编辑要找人写关于丝绸之路24个地方的文字稿,我知道后立即恳求编辑让我试试,虽然最终的文稿只采用了我写的少量词句,但这个过程给了我锻炼的机会。节目组要赶制《生存大挑战》起步仪式,我早早的就赶去电视台帮忙,连监制都很惊讶,因为原本没打算让我帮忙,不过没想到我做得还不错。

后来,节目进入了后期制作,编辑想找人帮她的片子提意见,问有谁有时间。当时大家很忙,都不作声,而我立刻就答应了她,还恳请她以后每做好一集都找我提意见,她高兴的同意了。虽然当时我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多,但我觉得和编辑一起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是个不可错过的机会。果然,她每次都和我讲编辑片子的技巧,还和我探讨如何把片子做得更好。

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该有勇气去尝试。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

第六把钥匙: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做《生存大挑战》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照片发给网络部,还要写上文字资料;电视台某部门要去香港宣传《生存大挑战》,我们又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料给他们;做节目的宣传画,又少不了一阵忙乎的了……

第6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后的两个月,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

东西,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拿到了开启通往社会之路大门

的六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真诚

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

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

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

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

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

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

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

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生存大挑战》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

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他

竟欣然的接受了。在他面前,我只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字辈,但我觉得对待工作我们

不应该论资谈辈,有意见或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应该诚恳的说出来,大家一起

探讨。其实,只要你是真诚的,谁会在乎你资历小,又有谁会小看你呢?

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

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第二把钥匙:沟通

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

“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生存大挑战》集训人围选手的

名单,劈头一问。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

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

着。

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

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

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

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

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

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

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我不得不佩服

他。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答案很简

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

动去做。

第三把钥匙:激情与耐心

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

花。节目组一位读新闻出身的导演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

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

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生存大挑战》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

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几。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要持续几个月;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们。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

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

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第四把钥匙:idea

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会,但idea却只属于你。

广告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

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在《生存大挑战》节目组干得出色的导演和摄影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学过

扛摄像机,也不懂得编辑剪片。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到现在的地位,不是因为学

会了摄像技术和剪片技术,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他们懂得策划节目,

知道怎样选取镜头,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实,节目组里几乎每个人都掌握

了剪片的技术,但有的人面对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

idea。当你只有技术没有idea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idea能独当

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电视台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

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idea你则拥有“专利权”

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

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

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把钥匙:“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

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

知道你能做什么。

做“ 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

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

的收获。

节目组的摄影师制作MTV,我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整天“缠”着他教我。编辑要找人写关于丝绸之路24个地方的文字稿,我知道后立即恳求编辑让我试试,虽然最终

的文稿只采用了我写的少量词句,但这个过程给了我锻炼的机会。节目组要赶制《生

存大挑战》起步仪式,我早早的就赶去电视台帮忙,连监制都很惊讶,因为原本没打

算让我帮忙,不过没想到我做得还不错。

后来,节目进入了后期制作,编辑想找人帮她的片子提意见,问有谁有时间。当

时大家很忙,都不作声,而我立刻就答应了她,还恳请她以后每做好一集都找我提意

见,她高兴的同意了。虽然当时我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多,但我觉得和编辑一起能学到

更多的东西,是个不可错过的机会。果然,她每次都和我讲编辑片子的技巧,还和我

探讨如何把片子做得更好。

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

“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该有勇气去尝试。

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

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

良机。

第六把钥匙: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做《生存大挑战》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

率低下。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

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

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照片发给网络部,还要写上

文字资料;电视台某部门要去香港宣传《生存大挑战》,我们又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

料给他们;做节目的宣传画,又少不了一阵忙乎的了……

文稿、图片、照片、宣传册、带子……一大堆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把它们随便

往柜子里一放,若急着找某个具体时间拍摄的带子,或某个镜头,或某个选手某天的

照片,你会怎么办?可能只是翻箱倒柜地乱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就按照一定顺序一

定条理把各种资料整理好,一切就容易多了。

其实,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

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

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

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

第7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从“勤杂工”到“宝哥哥”

大裤衩、背心、拖鞋,1982年,出现在导演王扶林面前的欧阳奋强,就是这么一副打扮。

当时,《光明日报》头版已经刊登了拍摄《红楼梦》的消息。导演王扶林宣布《红楼梦》要起用新人,并决定打破女演员饰演贾宝玉的常规,用男演员出演。消息一出,全国上万名男女跃跃欲试。经过一番选择,剧中主要演员基本落实,但谁来出演贾宝玉成为最大的难题。

当时,欧阳奋强正在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坐冷板凳。欧阳奋强回忆说:“我就属于那种人,早上他们不想到团里签到,就说欧阳你帮我们画个钩吧,我就帮他们画了。办公室很脏,没人打扫,我就来打扫。想起来,觉得当时我不像一个剧团的演员,更像一个勤杂工。”

所以,去见专程来四川的王扶林导演,欧阳奋强不抱任何希望。见了面,王扶林导演说,你到北京来试试吧。去北京试完镜,赶回成都,欧阳奋强立马回到《女炊事班长》剧组,继续演他的小战士。

等拍完戏,欧阳奋强发现很多记者都在等着他。人们都告诉他:你演贾宝玉了!欧阳奋强不敢相信。记者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登了,别不承认了。

欧阳奋强终于信了。可是身边人都不信:怎么选他去演贾宝玉啊?完全不像啊。欧阳奋强压力也很大:演不好怎么办?他演的第一场戏是拍贾宝玉见秦可卿。这场戏决定了欧阳奋强能否最终留下。演完之后,欧阳奋强偷偷看坐在监视器后面的王扶林导演:导演正在频频点头。

欧阳奋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后来的戏,他一直拍得很顺。三年拍摄中,他是组里唯一一个没有挨过导演骂的演员。王扶林评价说,剧组里,演戏最好的是晴雯,做人欧阳是第一。

因为剧中贾宝玉独特的人物经历,欧阳奋强会和组里很多女演员接触,可是他自己从来没有动过心。欧阳奋强18岁时与后来的妻子康莉成为一对“秘密恋人”。当时,《红楼梦》剧组在北京西山,欧阳奋强经常倒两次车,跑到西单的电报大楼,给远在成都的康莉打电话。

《红楼梦》火了:收视率越来越高,万人空巷,所有参演的演员都成了明星。而作为出演贾宝玉的男主角,欧阳奋强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颗星。

“我怕这颗星一下子就消失了”

“我怕这颗星一下子就消失了。”欧阳奋强说。在大红大紫的高光时刻,他决定改行:做导演,不做演员了。

他的选择让人意外,惊讶程度甚至不亚于当年被选中出演贾宝玉。毕竟,他才24岁,何以做出这个足以影响人生走向的重大决定?

“不爱化妆”是原因之一。化妆师告诉欧阳奋强,你的皮肤要保养,这样粉才能匀。这让欧阳奋强感到为难。直到今天,仅有的几次参加电视节目,欧阳奋强还会就需不需要化妆而烦恼。

更重要的是,欧阳奋强对于自己的成功看得颇为清楚:《红楼梦》里的演员都是一群特型演员,包括自己,“演《红楼梦》就不能演其他的”。

于是,欧阳奋强从北京回到了四川,从峨眉演员剧团调到了四川电视台电视剧部,开始自己的导演之路。

他从副导演做起。大家休息的时候,欧阳奋强要提前到片场,把群众演员组织好,再回到驻地,向导演汇报,那边群众演员已经好了,您是不是可以到位了?遇到爱睡懒觉的导演,欧阳奋强还要打好洗脸水,把牙膏挤好,再去喊导演。有一次,打好洗脸水、挤好牙膏的欧阳奋强去敲导演的门,还没等他开口,导演就冲他大吼:“滚出去。”“就因为他还没睡醒,我把他吵醒了。”

欧阳奋强的心里充满“特别的挫败感”,开始动摇:要不要继续做下去?是不是再做回演员?

他找到峨影厂厂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厂长说欢迎回来。欧阳奋强正准备给四川电视台打报告,恰好有一个去深圳大学导演专业进修的机会。他想去,可是学费挺贵。去问峨影厂厂长,对方说这么高的学费,你得自己出啊。又去问电视台台长,台长说我们支持你,学费台里出。

欧阳奋强把未递交的调离报告收了起来,远赴深圳,开始导演专业的科班学习。学习期间,他不断报选题给电视台,选题通过,电视台就给他经费,让他拍片练手。欧阳奋强觉得电视台对自己挺好的,就下定决心,做导演,不离开电视台了。

“爱在雨季”里的悲伤

2003年冬天,央视《艺术人生》邀请欧阳奋强参加“红楼二十年再聚首特别节目”。《艺术人生》设置了一张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欧阳奋强的回答是:自己拍的电视剧没有一部真正火起来。这距离他转行做导演已经过去16年。

主持人朱军问他,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他说,其实我导演的电视剧把中国电视剧的各种奖项全部拿完了。朱军不解:为什么还说没有一部是真正火起来的?

“现在我走在街上,还是会有很多人说‘他是贾宝玉’,但是很少有人说‘他导演的那个片子我们特别喜欢看’。所以我觉得从事导演工作那么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部自己导演的电视剧让观众觉得特别好看。”

他的好友韩小北说:“《爱在雨季》是很超前的一部戏,相当于欧阳奋强版的《过把瘾》。”《爱在雨季》是欧阳奋强执导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在四川电视台播出之后,引起巨大反响,获四川省广播电视评比一等奖和“巴蜀文艺”奖。

《爱在雨季》拍摄于1992年。拍摄期间,妻子康莉早产,生下一个男孩。白天,欧阳奋强在片场忙活,晚上,他跑到医院陪伴妻子。有时候,他回去太晚,医院已经锁大门了,他就翻墙进去。第二天清早,又跑回片场。

不幸的是,当电视剧进入后期制作,欧阳奋强开始在机房和医院之间奔忙的时候,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患了严重肺炎,离开了人世。电视台领导主动提出让欧阳奋强停止工作,照顾康莉。欧阳奋强选择把康莉带在身边,和自己一起进机房剪片子。

“厚道”而“抠门”的导演

2011年春节前,北京一家都市报找到欧阳奋强,想让他写一个《烂书榜》。欧阳奋强拒绝了对方,并非能力不及,而是他不想得罪人。他找理由安慰自己:“你想一想,别人写一本书也不容易啊。”

他身边的一位好友用一个词概括生活中的欧阳奋强:中庸。“不与人为敌,很多事情一笑而过,有些时候也不得不一笑而过。”他说,欧阳奋强的身上有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他的风格是尽量给大家一些美好轻松的东西,而不希望把负面消极的一面放大。遇到不认同的事情,因为中庸,他是以一种沉默来说明自己的态度。

2010年,有出版商找到欧阳奋强,希望趁着新版《红楼梦》热映的时候,把他原来写的《记忆红楼》换个名字,重新包装一下,并开出了不低的价码。欧阳奋强拒绝了。

凡是和欧阳奋强合作过的人都称赞其“厚道”。很多时候,欧阳奋强和编剧一起改剧本,想了很多点子,编剧要给他署名,欧阳奋强都选择了拒绝。

“不要因财失和。”欧阳奋强说这是自己做人的原则。

欧阳奋强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剧组的人都说“欧阳适合做制片,知道怎么省钱”。到目前为止,欧阳奋强从来没有给投资人赔过钱。

最早玩微博的“网络红人”

欧阳奋强是最早一批玩微博的人。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网络红人”。

这与欧阳奋强在微博上的“颠覆性表现”有关。

他写电影:《海角七号》票房那么好,要是哪个投资拍《云南五号》也肯定精彩,你想啊有躲猫猫、小学生卖汤、纸币开手铐、鞋带自杀,这么多桥段拍出来不好看啊?

有人给他留言说:我发现宝玉哥哥完全颠覆了。他马上跟一条:别迷恋哥哥,哥哥只是传说。

欧阳奋强在微博上表现出足够的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思考:对宜黄拆迁、钱云会案的高度关注,对前苏联压迫文化的愤懑……要知道,影视圈里的大明星们,虽然在微博中“粉丝”众多,但大部分人对这些内容避之唯恐不及。他们更乐意表现自己的智慧、爱心和情趣。

编剧史航是通过微博与欧阳奋强认识的。史航说,看他转的帖子,我觉得他是性情中人,而且有自己的幽默感和凝聚力。“他属于那种来一趟北京,如果晚上敲你电话喝酒,你值得为他钻出被窝的人。”有人找他转发相关求助帖子,他总是第一时间转,“能帮别人就帮”。

“我的沉默不是冷漠”是他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比如面对陈晓旭的出家与去世,他保持沉默,因为他觉得有些情怀属于个体,没有必要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有人向他转述“87版的林黛玉是从天上来的,10版的则是从天上人间来的”,他也是笑而不语。

第8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但它现在也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甚至影响到整个媒体的编辑思想。在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目前的中国电视新闻业界中,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一般强大的潮流。综观全国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讲述》、《人与社会》、《道德观察》以及《社会记录》等栏目都是以故事为核心的新闻节目,而省级卫视中,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在2005年元月开播不久后便创造了收视率稳居全国卫视收视前十位的“收视传奇”。此后,与此相类似的栏目在各级电视台层出不穷,大同小异,如安徽卫视有《天天故事会》、河北卫视则是《天下故事会》、山东卫视和四川卫视的栏目则为同名的《天下故事》等,此外,很多地市级电视台也开有以《城市故事》、《真实故事》、《背后故事》等为名的栏目。一时之间,新闻故事化成为在电视荧屏上遍地开花的一种电视新闻叙事模式。

二、新闻故事化存在的隐患

1导致受众欣赏视线转移,消弱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

新闻故事化是借助戏剧性的情节来对新闻加以报道的,在当前新闻故事化的应用过程当中,情节性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就可能会导致受众过分关注故事的情节,从而消弱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理解;另外,新闻故事化过分注重情节,则有可能导致许多重要信息的缺失,因此一些情节性不强但对社会生活影响重大的事件就有被屏蔽危险,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受众对新闻的辨识视角,无形中消弱了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

以在整个山东省备受欢迎的故事化新闻栏目《拉呱》为例(自开播以来《拉呱》节目在全省平均收视率在40%以上)。笔者曾对《拉呱》2008年s月1日到5月7日35篇新闻报道做了一下分析,琐碎的“故事化”题材的新闻高达26篇,占70%左右,如《孩子手头有点紧,路边小店来支援》、《一条狗一万五,这价也忒狠了吧》等等。而这些故事化的内容内容虽然生动有趣,吸引受众,但更多的时候是为老百姓提供的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是对公共空间有效建构。

2新闻故事化报道消弱新闻真实性

对于新闻报道的媒体来说,坚持新闻真实是其首要职责,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故事化,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状态。但是与客观报道手法相反,新闻故事这种追求曲折情节的特点也容易引发人为安排、主观介入较多等不良后果,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有些故事化后的新闻节目,越来越重视“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等招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论怎样“再现”。都要留下摆拍和导演的痕迹,这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不论如何,文学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必须以事实为根基,不要滥。即使使用,主观的影子也必须克制”。当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不再泾渭分明时,新闻的真实性就会削弱。有一条新闻题目为《看病容易,拿钱怎么这么难》,讲的是儿媳和女儿为老母的医药费反目为仇的事。新闻在处理时,镜头侧重于儿媳一一数落两个小姑子的不是,而作为当事人的两个小姑子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在画面中,镜头末了更是儿媳哭诉的特写。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使得该新闻只停留在了表面现象,出现了过于主观的弊端,其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削弱是显而易见的。

3过度强调刺激性将新闻引向庸俗和低俗

由于新闻故事化强调以故事作为新闻的主题,把讲故事放在了主要位置,导致记者编辑在新闻选材上往往选取有生动、有趣味元素的故事性题材,而与此同时又在新闻事件报道中偏爱把那些故事性强的部分放大,进行细致的润色和加工,以达到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目的。这个出发点并没有错,但是为达到刺激观众的眼球和耳膜的效果,有意无意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带有大量的粗俗语言或低俗画面的现象也由此出现。例如,某电视台曾经播出这样一条新闻,名为《她说我不行,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讲述一对夫妻因为性生活问题闹到离婚的事件。在长达五分钟的镜头中,主要当事人“丈夫”一直正面观众对其夫妻性生活的细节进行较详细的描述,语言直接,话题敏感。如此“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不免有偏向猎奇隐私、流于低俗之嫌。

三、关于新闻故事化良性发展的建议

1适度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不脱离正确引导舆论的本质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的基本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新闻故事化,是将新闻用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受众,新闻不是文艺作品,脱离新闻本质的故事不是新闻。因此在具体的的新闻故事化操作过程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新闻动态,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故事化元素,借用这种故事化元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新闻故事化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树立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将新闻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寻求一种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2胎当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寻求与新闻真实的契合点

新闻故事化过分强调情节就会使新闻失去其真实的本质,因此必须在选择事实和处理情节上加以斟酌,寻求新闻故事化与新闻真实的契合点。

在挑选事实的过程中故事化新闻须坚持真实性这一生命原则,围绕主题挖掘鲜活生动的例子用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敏感、真实的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故事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必须时刻谨记。我们通过新闻故事化手段去表现的正是新闻的生命一真实。

3艺术化的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追求更高的新闻品位

在具体的新闻故事化操作过程当中,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就要不断的发现隐含在新闻信息中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地方,还要将这些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地方适当表现出来,在择了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要注意在情节上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吸引受众的同时又不缺乏新闻品位。通过艺术化的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无疑可以尽量避免目前出现的电视新闻泛故事化的庸俗和低俗之风,使新闻的品位自然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一柄双刃剑,在拓宽新闻媒体的传播思路这一方面,它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但随着媒介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电视新闻传播媒体逐渐背离了新闻故事化的初衷,出现了将故事化发挥到极致的现象,不仅没有发挥出新闻故事化的优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造成了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待新闻故事化我们不能过分乐观,应该认识到泛故事化背后存在的隐忧,在利用的过程当中把握好新闻故事化的“度”,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9篇:电视节目策划怎么写范文

童年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童年应该是最无忧无虑、最有滋有味的。很多人说起自己的童年都口若悬河,兴奋不已。可是很遗憾,我是一个健忘的人,关于童年的记忆不是依稀模糊,就是支离破碎,甚至可能会和别人的童年故事情节混到一起去。尽管如此,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从天真烂漫的童年起步,回首往事,童年这一段起点的故事也许不能不说。

小时候就考虑很多的事情,有很重的心事。我好像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有过特别淘气、特别反叛的阶段,我有一个平淡无奇、四平八稳的童年。

我出生的时候就很瘦小(听妈妈说的),脑袋光溜溜的没有一根头发(当然也是听妈妈说的)。于是妈妈的同事们就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小和尚”,我哥便也有了一个小名――“大和尚”,都怪我连累了他。

小时候我在一大堆的孩子中显得很另类。别的孩子都哭着喊着要出去玩,我却不喜欢出门。我那个时候最喜欢待在房间里看书,我迷恋一切有字的东西,如果我碰巧能读懂就更加爱不释手了。不看书的时候我就写字,上小学前爸爸就教会了我汉语拼音,尽管我当时不会写太多的字,可仍然坚持写日记。没有人会去要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写日记,小小的我还是每天认认真真趴在桌前,乐此不疲地写我的拼音日记。比如有一天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看元宵灯会,有个大象灯会喷水,水里还掺了点花露水,很香。我激动万分,回家后深有感触地写道:“今天去公园,大象PEN香水!”

别看我老实巴交不出门,奇怪的是,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很爱抛头露面的孩子。我爸经常骄傲地回忆我刚两岁的时候就在全单位的集会上给全体员工背诵诗词:“久有凌云志,今上井冈山……”真是神奇,我现在都不一定能背好。想到那时候我连囫囵话都说不出几句,被大人抱上台就旁若无人又口齿极其不清地开背,我真觉得今天当主持人是当年埋下了伏笔的。而且“小和尚”我还经常为众人载歌载舞做免费秀,当年在我们院子里也算是红极一时呢!

我因为小时候的闭门不出,直到今天还经常在人际关系方面发愁,而待人处事方面的笨拙更是花了很多精力去弥补。如果童年可以重来一次,我想我会换个活法呢!

我又很好奇地想:如果改变了童年,今天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就是我

1980年9月,我结束了我的幼儿园时代,成为长沙市南区长塘里小学的一名学生。于是,从我家住的化工研究院到长塘里小学去的那条小马路上,每天清早和黄昏,又多了一个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来回的小身影,那是我。

于是,一年级乙班有了一个爱紧张的男生。他有一个很慈祥很优秀的启蒙老师叫杨修文,可他很怕杨老师,怕到上课想尿尿也不敢举手告诉老师。越怕就越想尿,越想尿就越不敢讲,所以经常上着上着课他身边的小同学就大叫起来:“呀!地上怎么又湿了!”他就哭丧着脸站起来,裤子湿了一大块。班上有个女生家就住在学校里,杨老师便打发女生回家取一条裤子来给他换上。于是在一年级开头的两三个星期里,长塘里小学一乙班总有一个穿着带花边的女装裤的小男生,那就是我。

后来这个小男生慢慢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因为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认字算数,他在班上的同学中显得基础不错。除了考试稳拿高分之外,他小时候爱出风头的特点也表露无遗。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主题班会,让别班的班主任羡慕不已,这个小男生还出黑板报,给舞蹈队编舞,写快板词,不但年年评三好,还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官运亨通”,成为数一数二的模范孩子。不好意思,那是我。

可这个小男生也有不少缺点。因为觉得自己聪明,所以上课的时候一激动就和老师来“二重唱”,经常老师说高兴了,这个小男生居然在课堂上手舞足蹈。一次他激动万分地把他遮阳用的小草帽一次又一次地抛向教室的空中,被老师怒斥制止。从此班上有个男生打死也不肯戴草帽上W。真不好意思,那也是我。

别以为这个小男生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到六年级模拟考试的时候,这个小男生正好和一个高度近视的同学坐在一起。近视的同学怎么也看不清黑板上的试题,小男生就热心地帮他把所有的试题抄下来让他做,等到自己抄完刚刚开始答的时候,考试居然结束了,他拿着刚答了两三题的试卷急得眼圈儿都红了。幸亏老师明察秋毫,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次加试。于是老师办公室里多了一个埋头答卷的男生,那就是我。

小学时代虽然已是十几年前的事,可那段回忆依然鲜活得仿如昨天,那个小男生的一笑一愁如今历历在目,清楚得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而我整理自己的回忆,终于知道:不管那个小男生是乖得可爱,还是顽皮得讨厌,不论是自作聪明,还是善解人意,那就是我。

花季

读中学的时候,岳麓书院是我课余最爱流连的地方。我的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离岳麓书院非常的近,在我看来,附中也一样透着岳麓书院的灵气和清雅。

1986年保送进附中之后,我在这所名校幸运地度过了我的6年中学生活,走过了那段被称为“花季”的少年时期。关于附中的记忆是多姿多彩的,最特别的应该算是6年寄宿生活。因为学校离市区不近,所以大多数学生都采取了住读的方式,而我12岁入校开始,就“下榻”在校图书馆后面古老的学生宿舍里。

一间不大的房间,靠墙放了两排共6张床上下铺,窗子下有一张长条桌,床下是各自的行李箱、一个水桶、一个暖瓶和几双鞋,这就是12个小男子汉的家。

在附中的6年我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画过画,唱过歌,跳过舞,学过乐器,有的慢慢演变为单纯的生活情趣,有的实在不灵也没有人逼你。比如说乐器,我就缺乏灵性,拉二胡拉了几个星期还拉得像生了锈的门轴声,吹口琴又气短,小提琴拉了一段时间觉得跟二胡差不多,至于吉他更别提了,一弹就断弦,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邪了。

我还迷过足球,跟在一大堆大孩子身后颠来跑去,也许整场比赛下来也没碰过几次球,而且特别邪门的是每次踢球都要跌破膝盖,付出“血的代价”,屡试不爽。有一次我特别小心,全场下来居然没摔一跤。比赛结束大家兴高采烈地散去,我自告奋勇地捡球回来还给体育室,居然在捡球的时候又把膝盖跌破了!我气坏了,从此不上球场,那次踢球成了我的告别赛。

然而我另一方面的才能和兴趣渐渐地崭露头角,那就是演讲和主持。学校发现我的爱好,便有计划地加以培养,给了我很多学习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能在主持方面有所发展全要归功于附中的栽培。

最美的误会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型定位的重要时期。从幼年时的懵懂无知到少年时的踌躇满志,很多成人后的志向、品格和性情就是在这个时期埋下了种子。我也正是在中学里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开始相信一个善于吃苦的人最后往往会有好结果,而这种想法一直成为我的处事原则,受用至今。

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为了毕业后能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中学期间我十分勤奋,不光是学习成绩不错,还很积极地投身到火热的集体活动中去。尤其是高中3年上蹿下跳,一改初一刚进校时的青涩模样。到后来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很信任我,更对我能保送北外羡慕不已。

说到我保送北外,还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呢!

其实我中学时最差的科目第一是化学,第二就要算英语了。并不是我没有努力,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会有长项弱项吧。所以高三快毕业时,北京外国语大学来招收阿拉伯语保送生,我压根儿没觉得这事儿与我有什么关系。所以当老师宣布消息,各同学摩拳擦掌、群情激奋的时候,我还在一心一意幻想着自己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的高大形象呢。

可能是因为心里没有太大压力,我面试发挥不错。即席演讲、朗诵、唱歌我拿手,当然不会出丑。有趣的是英语考试部分我不紧张,竟也自然流畅,字正腔圆,表现超常。一个多月以后,我接到了北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知情同学无不“义愤填膺”。大叹我捡了便宜。我也怀揣着通知书,心里还念念不忘我的记者梦、律师梦,颇有些怅然地叹道:“误会呀误会!”

其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十分了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误会。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确不善于学习外语,可我并不后悔选择北外。我相信,如果当年不选择北外就一定没有今天的我。曾经的误会也许会带来一个美丽的结局。

象牙塔蜕变实录

大学5年,这一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发生了多少记忆犹新的故事,有过多少刻骨铭心的喜怒哀乐。自己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一步步蜕变成熟的轨迹在我眼前清晰起来。我开始真正地体会到:那5年,我是真的长大了。还记得1992年的9月,我挥别月台上几分难舍几分担忧的父母,只身乘火车奔赴北京。当时的心里,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也有初次出远门的忐忑不安。

阿拉伯语专业奇难无比。我们每天背新词、句型到深夜,第二天在课堂上依然难免犯错。

我和我的同学当惯了所谓的“佼佼者”,面对这样的状况都傻了眼: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成就感在哪里?

因为从小在美术、表演、演讲方面受到锻炼,入学后不久我就自觉不自觉地展示出在宣传及文艺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校学生会也很快注意到阿语系92级有那么一个上蹿下跳的何炅,便向我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加入学生会让我的大学生活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我发现大学的学生会原来可以自主地做那么多事情,而自己也可以从为同学服务中获取无限的快乐。我从校宣传部干事做到校宣传部长,出了无数的宣传海报,设计实施了很多活动的宣传攻势。后来转去做校文艺部长,组织艺术节,策划举办了一台又一台的晚会,当主持人,表演小品、歌曲……

然而,表面的风光需要背后付出双倍的努力。于是只有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自己加班加点。我想:别人学习的时候我在忙学生会的事,那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就得学习。同学们都惊讶于我的精力和耐力,有时室友睡了一觉醒来还看到我在摇曳的烛光前,常常动用武力把我这个拼命三郎赶到床上去。我就这样挑战着自己。

两难

在大学毕业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我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经由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到电视主持这个行当中。那个时候的我心中充满对未来的缤纷设计。又正值大学专业阿拉伯语学得吃力费劲的时候,一接触到电视主持说话,我深深陶醉在那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一个寒窗14年的老实学生的眼里,写剧本,试戏装,化电视妆,拍节目,出外景,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经过一个万花筒看到的世界,变幻多彩,新鲜刺激。那个时候的我的的确确很天真地想过:“要能一辈子做电视节目该多棒!”

渐渐地我悟到,电视这一行光鲜耀眼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复杂艰辛。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行做得长久,除了在该专业方面学有所成之外,还要具备挥洒自如的超人交际能力。因为选择了阿拉伯语,我自知在电视方面深造的机会不大,扪心自问,在我的内心深处其实还固执地留守着一份内向和古板,我不能确定自己在娱乐圈是不是可以玩得转。

A型血的我一直渴望着静逸从容的生活。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心到校园,那朴素的绿树灰瓦会让我神清气爽,而同学一声问候、一个小小的玩笑又会让我如沐春风、劳累顿消。在学校里我感到我可以静下心来面对自己,有时间去充实自己,认真想想忙碌中的对错。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份清静淡定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两难呐!后来我选择留在北外担任阿拉伯语系教师。原因是我可以当利用老师的业余时间继续拍节目。这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决定吧。

可我知道,生命中可以两全其美的机会并不多。下一次面对两难抉择的时候,我又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何老师的世界

说实话,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我也不习惯。放暑假前还是我师弟师妹的那帮熟人,再开学时就成了我的学生?!这何老师该怎么当?

还没有进入角色,我就匆匆忙忙地和其他1997年新分到北外的老师一起,带领97级新生奔赴大兴高校军事基地军训去!

我光荣地被任命为二连指导员,和二连副连长法语系新老师文铮一起带百多个男生。这军训可算是锻炼着我们两个新老师了。纪律要管好吧,训练任务要完成得漂亮吧,学生的安全还得保证,平时生活上的细节也得操心!我和文老师就像是万能人:缝学生的衣服、钉学生的扣子,检查学生的健康状况,喂病号吃药。

从军训基地回到学校,我自信了很多,开始我的老师生涯。每天6点半随学生起床监督早操,一天下来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所思所想,奖惩褒贬,杂务琐事,何老师都管!

我渐渐明白,我一辈子也当不了那种很“酷”很严厉的老师。我情愿是一种近距离的朋友,利用老师的身份为学生服务。毕竟,学生们都大了,不再像小孩子要日防夜防,谨小慎微。都20多的人了,该走的路让他们自己去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