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想的风筝范文

理想的风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想的风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想的风筝

第1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春风轻拂,碧空无云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路过濂江桥看见桥下的大草坪上有很多小孩子和大人们在放风筝,我心里痒痒的也想放风筝,于是我跑回家里拿风筝。

回到家里后,我飞快的去找风筝,终于在楼梯下找到了。拿出来一看枝架少了一根。然后拔了一根芦苇,把绳子绑在上面,就这样大功告成,准备出发。

第2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有一些老师,他们特别,他们知识渊博,他们给我们非常重要的精神滋养。苏叔阳先生的这篇怀念老师的文章,一定会让你深深钦佩文中的这位身残志坚、精神高尚的老师。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第3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在路上,冯老师问我有什麽理想。我连声回答:“一名作家,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冯老师接着又问:“你知道怎麽做才可达成作家这个理想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啦!”我毫无思索地说出。冯老师再问:“你知道怎麽才是‘努力学习’吗?”我顿时口哑无言,说不出话来。

来到这个所谓放风筝的地方,只不过是海滩。冯老师说:“别想了,让我告诉你应该怎麽才会达成理想。看着瞧!”说罢,手就拿着风筝线,在沙地上狂奔。第一次,失败。第二次,也失败。第三次,同样失败。第四次,稍微升高了一点,以为有希望,但事与愿违,结果还是失败。面对这麽多的失败,冯老师没有放弃。第五次,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了。这成功了只是第一步,不要那麽快开心。一些困难出现了:附近的一只风筝也非得差不多一样高,不知怎麽的,两只风筝的线缠绕在一起,这下可遭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冯老师就非常镇定,先捉住线轴,让它停止转动,然后慢慢地,认真地把两只风筝分开了。在天空飘扬着,骄傲地向地上的人招手。

冯老师放风筝的经过,我目睹得清清楚楚,懂得怎样去实现理想:确定自己的理想,不可因某种原因而放弃它,要一步一步地来,一次不行,两次不行……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定会有一次成功的。这困难屈服后,可能在成功上滋生出另一种的困难,当真的遇到困难时,要用适当的方法处理,这样,理想会达成,而且会越做越兴旺。

第4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一、教化思想的形成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了《正礼仪风俗诏》,实际上宣告了教化活动的全面展开。诏书一方面回顾了教化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痛陈当时民风之劣,“道理未臻;民不见化,市井乡间,尚然元俗[1]”。表明了教化的必要性。此后,朱元璋又以诏书、训谕等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全面、具体的论述。

朱元璋认为,教化肇始于三皇五帝时期,“三皇立极,寻民以时,庖厨稼穑,衣服始制,居民舍焉。五帝之教以仁义,不过遵三皇之良规,益未备之时宜”[1]。从夏、商、周开始,教化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被长期保留下来。“自周至于汉、唐、宋,增减损益,用乃是国昌。民受时宜,家和永康。”[1]教化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夏商周三代,还是汉、唐、宋等,其稳定、繁荣无不与实施教化政策有着一定的关系。“昔圣人以德化天下,则民乐从者众,否从者寡,天下治矣。”[2]朱元璋最推崇的是夏、商、周三代,“三代而上治以心,三代而下治以法。心则道德仁义,其用无穷;法则权谋术数,其用有时而穷,故择术不可不慎也。”[3]他认为,三代是以教化作为治国的主要手段,刑罚则是次要的、辅的。这与后世的法为主,教为辅的治国方式迥然不同。“先王不施赏而民观于善,不施罚而民不为戾,何也?仁义本之也。商变夏,周变商,仁义未尝改。”[4]正因此,朱元璋认为,三代树立了一种模式,是后世的楷模。相反,朱元璋对汉朝的统治评价不高,认为“汉治”不如三代,根本原因是汉朝对教化重视不够,未能“制礼作乐,复三代之旧”[4]。基于这样的认识,朱元璋提出明王朝要效法夏、商、周三代,“治国以教化为先”[5]

朱元章对明初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不满也是他重视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而奴仆贱隶往往肆侈于乡曲,贵贱无等,僭礼败度。”[6]“兵乱以后,人习斗争,鲜知礼义”。[2]朱元璋认为,元朝近百年的统治是导致社会风气恶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蒙古统治者把本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带到中原,影响了汉人。如明初南京“循习元氏旧俗,凡有丧葬,设宴会亲友作乐娱尸,惟较酒肴厚薄,无哀戚之情”[7]。另一方面,元朝统治者对传统的纲常礼教不够重视,封建的礼义道德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7]“先王衣冠礼义之教混为夷狄,上下之间波颓风靡。”[2]到明初,人们的道德观念已极为淡薄。“乡邻亲戚,不相周恤。甚至强凌弱,众暴寡,富吞贫,大失忠厚之道。”[8]这种封建道德的沦丧,往往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也不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朱元璋认为,要改变社会风气,靠法律等强制性手段是无法奏效的,所以他主张:“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改污染之俗”。[2]即通过教育劝化的方式,宣传封建礼义道德,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对于教化的可行性,朱元璋深信不疑。他认为,人有愚贤,但其善恶既非天生的,也不会一成不变。“民之为恶,犹衣之有积垢,加以浣濯,则可以复洁,污染之民,以善导之,则可以复新矣。”[8]朱元璋强调教育对人的重要,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成材,“马虽至驽,策励可以致远;木虽至朴,绳削可以致用;人虽至愚,勉教可以成材,故圣人之教无弃人,君子之化无鄙俗”。[7]朱元璋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他举例说:“夫越与鲁相去甚远,使越人而居鲁久,则必鲁矣;鲁人而居越久,则必越矣。非人性有鲁越之异,风俗所使然也。”[7]所以,朱元璋主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开展教化活动,逐步培植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才可能使人人向善。“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即中材或附于小人。”[8]朱元璋肯定了教化在改变人心、风俗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肯定了教化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他总结说:“致治在于善俗,善俗本于教化。”[8]将教化与“致治”连在了一起。

二、教化思想的内容

那么该怎样进行教化,怎样去改变人心和风俗呢?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宣传、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4]。只有礼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气才会好转,封建统治才会稳定。“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为此,朱元璋明确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

朱元璋非常重视礼制在教化中的作用,主张以“礼”教民,用“礼”来约束百姓,规范百姓的行为,使人们树立等级尊卑观念。“礼所以辨上下而定名分。”[9]‘礼以辨贵贱,明等威。”[7]他把“礼”放在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上。“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7]“有礼则治,无礼则乱。”[7]这是从大的方面而言的,即“礼”可以使国家井然有序,可以使政权得以巩固。而从小的方面说,“礼”又可以“防欲”,即约束、限制人的欲望。所以朱元璋指出:“人之害莫大于欲,惟礼可以制之。先王制礼,所以防欲也。循礼可以寡过,肆欲必至灭身”。朱元璋十分重视“礼”在教化中的作用,一方面制定礼制,将“礼”制度化、法律化;另一方面进行大力宣传。他命儒臣编成《礼制集要》一书,“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丧祭之仪,服舍器用之制,各有等差,著为条格。”“颁布中外,使各尊守。”礼制明确了人们的等级尊卑,它要求百姓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这对封建统治的巩固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如果说“礼”是封建道德的基础,那么“忠孝节义”则是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所以,朱元璋对“忠教节义”的倡导可说是不遗余力。“君能敬天,臣能忠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10]“忠”作为一种道德范畴,主要是针对贵族官僚而言的。朱元璋以对待忠于元室的元朝官吏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于“忠臣”的赞赏和敬重;“或优之以礼,或宠以褒赠,或列诸秩祀,或录其子孙。”[11]“孝”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则更具普遍性。朱元璋指出:“孝者忠厚恺悌”。[4]即孝顺父母的人也往往兼有其他美德,如忠于君,悌于兄,友于弟等。在这一点上,朱元璋继承了儒家思想的传统观点:“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12]正因此,朱元璋把“孝”作为最重要的道德进行宣传和倡导。洪武八年(137年),杭州有民犯罪,其子愿代父刑,朱元璋亲自处理,释放其人,并说明了这样做的意图:“此美事也。姑屈法以申父子之恩,俾为世观。”[7]其后,山阳县又有人请求代父受刑,朱元璋再次加以宽释,并重申:“朕为孝子屈法以励天下。”[8]朱元璋态度很明确:为了倡导“孝行”,“屈法”也是值得的。所以明人曾评价说:“皇明以孝治天下。”[13]此外,朱元璋还以旌表的方式,提倡“节义”。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诏天下郡县,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关风教者,其悉以闻”。[14]而在此前,明廷已旌表了许多孝子、节妇。如洪武六年(1373年),“旌表孝子姜瑜及节妇潘氏”[7]。洪武七年(1374年),“旌表济南府沂州民王辅妻张氏、海州民宋谷梁妻王氏、沐阳县民曹良佐妻姚氏、淮安府山阳民耶律养正妻韩氏贞节州”[7]等等。后来,明王朝对节妇的旌表逐渐制度化,“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15]。

在推行礼制和提倡封建礼义道德的同时,朱元璋还重视“尊老敬长”风气的培植。“尚齿所以教敬,事长所以教顺。”[7]他要求“民间岁时宴会,拜揖坐次皆序齿”[4]。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行养老之礼”。他多次“诏有司存问高年”,对各地老人定期地进行慰问和赏赐,并逐渐制度化,“贫民年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絮一斤”[5]。同时,朱元璋还提高老人的社会地位。洪武五年(1372年),在各地乡间建“申明亭”,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的里甲老人主持,在亭内张榜公布本里有过错人的姓名及过错行为,并由老人“理其乡之讼”,“凡户、婚、田、宅、斗欧事,本里老人断决”[4]洪武三十年(1397年),“令天下里置木铎”,由里甲老人持铎巡行诵唱:“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又在每村置鼓,由里甲老人“农月晨而鼓之,鼓鸣众集,及时力耕,老人督其怠者,婚丧随着”[4]这样,老人成为乡间举足轻重的人物。朱元璋希望通过提高老人的地位,树立起尊老敬长的风气,同时也希望由老人理民事,宣教化,能使乡间风俗日渐淳厚。

三、教化思想的历史意义

朱元璋继承了传统的教化思想,同时又对教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从教化内容方面说,朱元璋沿袭了历史传统,即仍以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但同时,他又把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纳入到教化范畴,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教化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也使得明初教化更务实,其效果也就更加明显。其二,从教化方式来看,朱元璋注重多途径、多手段的结合。在他的要求和指导下,明王朝确立了推行老人制度、行乡饮酒礼、旌表节义、教民榜文及官吏亲自劝教等多种教化方式。这种多途径、多手段相结合的教化方式无疑有利于社会风气在短期内的好转。其三,朱元璋把教化与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地方,同时又是传播封建礼义道德、引导社会风气的场所。所以,他提出了“教化以学校为本”。[5]的主张,不仅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学校制度,而且还在民间设置了以百姓子弟为教育对象的社学,其目的很明确;“庶可导民善俗也。[7]”

参考文献

[1]傅维鳞.明书.卷51.“纶涣志”.

[2]明太祖文集.卷4.卷46.

[3]谈迁.固榷.卷2.

[4]国榷.卷2.卷3.卷8.卷5.卷10.

[5]明史.卷3.卷69.“选举志一”.

[6]余继登.典故纪闻.卷2.

[7]明太祖实录.卷35.卷37.卷80.卷81.卷82.卷87.卷96.卷102.卷126.卷168.卷182

[8]典故纪闻.卷1.卷3.卷5.

[9]王伟.王忠文公集.卷7.

[10]明通鉴.卷8.

[11]功伯衡.苏平仲文集.卷7.

[12]论语.而学.

[13]宋讷.西隐集.卷5.

第5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关键词:空气动力;气动阻力;侧风;侧力;升力

中国汽车市场在经过1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其对汽车产品的需求逐渐转向车辆的安全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舒适性等,越来越苛求更低的气动噪声,以及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不同的侧风影响下的稳定性。因此,开展侧风对整车空气动力性影响的研究意义迫切。通过对侧风偏角影响的研究,可以减轻驾驶员在补偿侧风产生的气动力矩所需额外的转向精力,从而更容易保证行驶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对气动阻力、侧力、升力和能耗展开优化,可以有效的改善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对汽车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本文通过利用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对某SUV车型进行了空气动力性的测量,详细分析了不同侧风偏角下的整车气动特性;与虚拟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良好的相关性也很好的验证了本次侧风对整车空气动力性影响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模型的建立及平台选择

1.1试验及仿真模型建立

在整车研发初期,一般会采用油泥模型进行风洞试验,但油泥模型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如:无法真实反映发动机舱的布置和气流通道;无法真实反映车辆底板以下的结构形状;无法真实反映车身外部的间隙和面差;无法模拟车轮的高速运转。因此其所得到的阻力、侧力、升力和能耗等数据的可参考性不高。为能尽可能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本次试验模型采用完整整车,能真实的反映外形和细部尺寸、发动机舱、底盘、车轮以及车身附件;同时,考虑到与虚拟仿真对比的需求,CFD仿真模型也力求完整和准确,网格数在5300万,并选择了雷诺平均作为计算方法(该方法结合SST—K-Omega,能够很好的计算边界流场的情况,更为真实的反映流场的流动形态,从而提供更精确的分析结果[2,3])。

1.2风洞试验模型

整车风洞试验的模型全部由气动天平支撑,如图1所示:整车模型和天平的连接通过车轮或限位装置,即在千斤顶位置,模型必须具备足够强度的固定点,各部分连接可靠,能够承载5000Pa的压力。

1.3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风洞

为能准确的测量空气动力学的各项参数,需要采用更高精度的实验平台,如:大喷口、高流速、高精度、最低的壁面因素影响等;故选用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的回流式风洞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平台。该风洞具备高精度天平、风速测量、流道温度控制以及高速转鼓系统,其喷口尺寸(W×H):6.5m×4.25m;喷口面积:27m2;收缩比:6;试验段长度:15m;风机直径:8.5m;输出功率:4MW;最大风速:250km/h。

1.4空气动力参数及坐标系定义

为便于测量,需对空气动力学相关系数、坐标系进行定义。如图2所示,依据SAE[4]标准,汽车风洞气动天平的测力中心在整车模型四轮着地点组成的矩形中心,6个力(矩)分量的正方向符合右手法则,相关定义如表1所示。汽车行驶中会遇到不同侧风的影响,同时行驶过程中的转向也会改变空气流动状态,在汽车表面形成不均匀的压力分布。如车辆A柱由于截面积增大而导致气流在此加速,并且伴随强烈的三维分离流动。因此,为便于对表面压力的测量和分析,需对气动压力系数Cps进行定义,公式如下:式中,Ps为汽车表面布置测得的表面静压力。

1.5测量工况

为实现更真实的模型实际道路工况,在完整整车状态下,增加对路面效应的考察;分别在-10°、-5°、0°、5°、10°、15°等6个侧风偏角(正负偏角的试验能更好的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测量车辆在100km/h的速度下,气动阻力系数、侧力和升力系数及表面压力的变化。整车车辆的状态如图2所示。

2测量结果及分析

2.1侧风偏角对整车气动系数的影响

通过对某SUV进行整车风洞试验,分别获得-10°、-5°、0°、5°、10°、15°等6个侧风偏角的气动阻力系数、侧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10°、-5°的结果与5°、10°的结果均为增大趋势,反映了本次试验条件及结果有很好的稳定性,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整车风阻系数CD和升力系数CL,当偏角是0°、5°时的侧风影响较小,但偏角增大到10°时的侧风影响较大;而侧力系数Cs,则会随着偏角的变化而出现明显上升。由于气动阻力而产生的能耗Pdrag也随之增大。

2.2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鉴于先进的CFD分析技术可以使新车型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更加方便灵活、缩短开发周期,同时虚拟仿真在计算某些汽车流场时已经达到更高的精度。本文利用STAR-CCM+软件对该SUV整车进行不同侧风力的仿真分析,整车状态CFD分析采用与风洞试验室相同的边界条件进行仿真。图3为整车纵向中心对称面的仿真流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各流线之间不是等间距,而各流线之间间距的差异表明了升力的来源:间距近,则其流速高、静压低,产生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的纵向力(升力),趋于将汽车提起,从而减小有效载荷;随之产生的俯仰力矩,则造成前后轴荷的转移。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车身表面气动压力系数Cps的分布情况:格栅处有一驻点,经过驻点气流被加速,流向发动机罩盖,由于气流的加速,Cps值降低;随后,气流受到挡风玻璃的阻挡形成一个小的阻滞区,在阻滞区内Cps值增加;当气流经过前风窗,重新被加速,经过车顶到达顶盖后缘与后窗前缘时,开始减速,并发生了分离现象,Cps为负值,形成压差阻力本文仿真设置6种仿真工况,偏角范围从-10°到15°,每隔5°偏转。通过整车CFD虚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见表3),发现仿真结果中气动阻力系数与试验气动阻力系数仅差6~8个count,目前误差控制在2.5%以内;证明高精度的虚拟仿真可以对设计阶段的整车进行很有效的评估。

3结束语

第6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放风筝是飞的那么高,看着别人放着高高的风筝,我便想起风筝是什么,风筝是理想的翅膀,风筝是理想的传递者,风筝是美丽的神,带给我们快乐。风筝,飞吧!

我喜欢风筝,但风筝总是掉下来,我的朋友教我们,先把线绑在那里的线上,可一定要绑紧哦。如果风筝飞走了,你的理想将会破碎!要两个人才能放风筝,因为一个人拿着线轴,一个人拿着风筝,线轴要一直放线,风筝已经飞的很高了,就别放线了,一个人拿着线轴,另一个人就要放了,拿着风筝的人,要在最好的时机放,另一个人说:“放。”个人就要拿着线轴跑,但每次放飞风筝都不成功,有点失望,但我们没有放弃,一直放,总是不成功。终于,风筝飞起来了,我们觉得很高兴。原来,我们不足的地方就是放错了,那个拿着线轴的人,跑了一段路,就停下来,一只手拿着线轴,一只手拉那根线,那么风筝就不会掉下来的。

这次放风筝,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我的风筝飞起来拉,我的风筝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风筝总掉下来,把它给弄伤了,真是对不起!

通过这次放风筝,我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灰心,只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就能成功。

第7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曾记否,那个夏天,天格外的清澈,一如你那明亮的眸子。我们在蓝天下,将彼此的志愿放飞,仿佛天空触手可及。那载着我们的的懵懂和纯真的风筝,在天边向我们微笑。那一刻,理想与现实只是远远的漂浮着,但一切,都有长长的风筝线和我们相连,它始终被我们紧紧地握在手心。那伸向远方的线是一条宽敞的路,通向我们各自的理想和心愿,它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着光,照亮了你清亮的眸子。

在那里,我们各自登上了那条路,却发现是如此的的凶险。曾经的宽阔演变成了一道银亮的钢丝,我们独自为战,如履薄冰,那条路真的好象风中摇曳的风筝线,只是偶尔笔直的通向那遥不可及的理想,我们的信念也如此的时隐时现,风筝,此刻被风又吹远了。在风中。远处,我已看不到它的笑脸,只是能看到它身后的云已不在那么的洁白。

心灵在颤动,随着飘扬的风,我有回忆起了那张脸,笑被时光在那一刻定格,照片中的你,依然坚持到现在吗?而我,是我吗?还是已经只剩下那些残存的碎片,在现实的撞击下诞生,不可预料,也不及躲闪。仿佛风筝被风撕的粉碎。我如同风筝般摇摇欲坠,在跌落的时空里,我依然昂着脸,望着我曾经飘扬的地方,看着那儿,无奈的笑了,风中的笑飘走了,我已将一切忘记,一切放弃。

身上的线却依然紧紧依附,我惊讶于它的执着,又自内心嘲笑它,因为风筝落了,线就成了死后的陪葬。

此时握着我的手一直没有松开,手心里,传递着心灵的呐喊,呼吸着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的信念和理想,由线注入我的全身,我意识到那是你在呼喊,声嘶力竭的呼喊,叫我坚持,叫我无须放弃,你说因为有你在,有你的和我一样的纯真和执着在,有我们彼此牵动的心在。于是,你喊道:“风筝之所以飞的那样高,是因为有线对它的牵挂。”那是永恒的牵挂,是心的挂念。那么,线尚未断,风筝又怎能轻易放弃呢?

于是,

第8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 乡镇财政风险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新时期,我国乡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乡镇财政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在乡镇发展的过程中,因受经济、社会、政策及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突出的矛盾体现在乡镇政府财政方面,使乡镇职能的行使受到削弱、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乡镇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复杂化。本文主要从收入风险、支出风险、债务风险三方面,对乡镇财政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新时期乡镇财政风险

乡镇财政收入风险是指由于财政收入来源的匮乏、比例不当、经济发展缓慢等情况,使财政收入增长较慢、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与不断增长的财政支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而产生的风险。乡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新矛盾,因预算难以平衡,形成了乡镇财政收入风险。

乡镇财政支出风险指由于收入风险直接造成乡镇政府在办公经费、教育经费、农业投入等方面不能及时支出,导致政府部分职能无法实施。由于支出缺口不断增大,产生了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乡镇政府在财政支出职能的履行上出现“越位”与“缺位”的情形,形成随意化的支出而产生的财政支出风险。

乡镇财政债务风险是因收入增长的缓慢和支出的不合理而造成财政出现赤字,与新时期乡镇政府承担的公共职能的的不断加大之间产生的矛盾,产生了新的债务,使乡镇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而造成的债务无法偿还的风险。

二、新时期乡镇财政风险的管理对策

乡镇财政风险具有形式多样性、后果影响大的特征,会直接影响乡镇经济的发展、阻碍乡镇政府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加重农民的负担、破坏农村的社会稳定。乡镇政府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政权的稳定发展的大局,因此,针对新时期乡镇财政风险,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一)采取有措施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新时期,乡镇财力基础的薄弱是造成乡镇财政风险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经济力量越强大越可以充分抵御财政风险。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扩大乡镇财力。

首先应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乡镇政府应根据乡镇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然资源、人员优势等,并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建立主导产业,形成自有优势。同时,要引入先进的科技,吸引优势人才,注重农产品的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济模式。

其次推进乡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乡镇政府应提供有效的信息、科学宽松的政策,例如通过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来扶持二、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产品的更新,从单一的资源优势转向技术、创新、规模多方面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及时掌握服务业的相关信息,及时更新、调整策略,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旅游、餐饮、健身等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

(二)加强政府管理来防范抵御财政风险

首先要完善乡镇税收体系,建立以营业税和财产税为主的税种、以及其他税种为辅的乡镇税收体系。特别对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社会保障税等税种进行合理地调整、改革,扩大乡镇政府税收收入,形成合理、完善的税收体系。同时,中央可对地方税收的管理适当放权,在中央税收立法的指导下,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开设一些需要的地方性税种,例如: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等,扩大税收的种类、范围和规模。对于一些影响较小的税种,可适当减免,完善乡镇的税收体系。

其次要加强财政风险管理。第一培养财政风险管理的意识,保证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公平,增加透明度,广泛吸收公众的建议和意见。防止预算随意分配、使资金得不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使财政预算编制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第二建立财政风险的评估制度,因各项政策的不合理而造成财政风险的情况很多。因此,在财政政策实施前对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进行评估,获取有效、可靠的多重信息,进而减少风险的程度,避免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第三对已发生的乡镇财政风险做记录。通过信息的反馈、派专业人员对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使政府能及时了解财政风险的情况,进而提出可解决的措施,以防止新风险的产生。

再次要完善乡镇债务管理。由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政府债务的具体管理,对债务应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财政所应对资金的使用、贷款的申借和偿还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对于乡镇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明确其职责,规范其行为。遵守谨慎的原则,根据乡镇政府发展的规划和财政预算、收支的实际情况,保证举债规模可适应各自的财政承受力,以确保乡镇政府的举债具有合理性,减少或避免财政债务风险。

三、乡镇财政的困难状况

1.政府机构运转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县级部门按财政体制计算拨付出的资金,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有专项用途的生产服务性收费。而县乡财政大多是“吃饭财政”,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乡镇财政只能发工资而无财力维持公用经费支出,为了保证公用经费支出,不少地方就只能拖欠乡镇干部的工资。由于经费不足,一些乡镇已无力保障办公用品、电话费、水电费、职工差旅费等公用经费的正常支出,只得到处欠账,政府形象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农村生产、生活公益性建设资金保证难。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乡村可用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支出缺口较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尚难以保证,公益性事业更无力安排。而“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和落实难度较大,缺乏可操作性。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造成中小学维修、兴修水利、公路建设、植树造林等事业所需要的劳务和资金难以落实,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差,提供的卫生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中将原村提留改为农业税附加收入,理应按原有渠道应用于村农田水利、植树造林、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村干部报酬和管理费开支等,但在财政困难的乡,有的直接用来弥补财政资金缺口。

3.乡镇债务化解难。乡村债务不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而是在此之前就形成的历史性债务。乡镇负债主要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普九等义务教育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乡镇企业的投入和一些公益事业的建设。而弥补经费和建房几乎没有回报率,乡镇企业大多数都不景气,有的已破产倒闭,导致原有债务难以回收,目前乡镇财政多是“吃饭财政”,连维持现行运转都有缺口,更无力偿还债务。

新时期,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乡镇的财政风险仍存在很多问题。乡镇财政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财政的根基。不同程度的乡镇财政风险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的正常运行,因此,对乡镇财政风险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锡文,韩俊,赵阳. 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05;05

[2]曹敬臣. 乡镇财政风险的防范[J]. 理论学习, 2005;09

[3]祝延友. 乡镇财政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 经济视角, 2006;11

第9篇:理想的风筝范文

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方法通常有调整现金流量法和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实务中,由于风险调整贴现率比肯定当量系数容易估计以及人们使用报酬率进行财务决策的习惯,经常应用的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而如何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则成为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成功运用的关键。

一般说来,风险调整贴现率的选择有两种情况:一是使用企业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贴现率,但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项目的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风险必须相同(等风险假设)和公司继续使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资本结构不变假设)。另外的选择是当项目不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则应当估计项目的风险,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项目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即贴现率。而利用CAPM模型估算项目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即贴现率)的关键是合理地估算项目系统风险(β)的数值。

一、项目系统风险(β)的估算难点

尽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计算项目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即贴现率)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它并不直接提供项目系统风险(β)的数值。项目系统风险估计的难点在于它不同于企业系统风险的估计,因为企业系统风险的估计可以参照交易市场的有关数据,而项目本身没有充分的交易市场,没有可靠的市场数据可供使用,所以更加困难。因此,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替代”,即寻找一个经营业务与待评估项目类似的上市企业,以该上市企业的β值作为待评估项目的β值。但运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替代公司的资本结构已反映在其β值中,如果替代企业的资本结构与项目所在企业显著不同,那么在估计项目的β值时,应针对资本结构差异做出相应调整,也就是说要运用到“风险调整替换模型”。

二、项目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的原理说明

所谓风险调整替换模型就是用来将替代公司(含有资本结构因素)的β转换为无风险因素的β,然后再按照本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转换为适用于本公司的β值模型。转换公式如下:

βsl=βsu+βsu•L/S=βsu•(1+L/S)①

考虑所得税(税率T)因素则为:

βsl=βsu+βsu•(1-T)•L/S=βsu•[1+(1-T)•L/S]②

式中:

βsl ――有负债公司(含有资本结构因素)的β值;

βsu ――无负债公司(无风险因素)的β值;

L――负债价值;

S――权益价值。

关于公式①和公式②的来源可以从MM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中关于风险报酬的相关界定说起。

(一)MM理论关于风险报酬的相关命题

MM理论根据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主要包括,无公司税时的MM理论、有公司税时的MM理论和考虑个人所得税的米勒模型。其中,无公司税时的MM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58)的基本思想是:由于市场上套利机制的存在,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将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相等。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主要的假设包括: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公司的经营风险由息税前盈余的标准差衡量,公司的风险等级由经营风险决定;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及现金流量的预期是相同的;所有的债券都是无风险的,公司和个人都可以按无风险利率借入或借出资金;公司是零成长型的企业,预期未来的息税前盈余是一个常数,各期的债务利息都相等。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MM无公司税理论有以下两个命题:

命题1:不论有无负债资本,只要预期的息税前盈余(EBIT)相等,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企业其总价值相等。公司的总价值由预期的息税前盈余按其适用的风险等级的折现率折现后决定,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Vu=VL=EBIT/Ksu=EBIT/KWL

式中:

Vu――无负债公司的价值;

VL――有负债公司的价值;

Ksu――无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

KWL――有负债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

命题2:有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等于无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加上一笔风险报酬,而风险报酬的大小由负债融资程度和无负债经营企业权益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之差决定。用公式表示如下:

Ksl=Ksu+(Ksu-Kb)•L/S ③

式中:

Ksl――有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

Ksu――无负债公司的权益成本;

Kb――负债的利息率。

根据MM理论的假设及命题1,对公式③可推导如下:

Ksl=(EBIT-Kb•L)/S

VL=WBIT/Ksu,即:EBIT=VL•Ksu=(S+L)•Ksu

将EBIT=(S+L)•Ksu代入Ksl=(EBIT-Kb•L)/S,得:

Ksl=[(S+L)•Ksu-Kb•L]/S=Ksu+(Ksu-Kb)•L/S

(二)投资组合理论关于风险报酬的相关界定

投资组合理论认为:资产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单项资产的风险,而且更多地取决于组合中资产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通过增加资产组合中资产的数目,可以分散单项资产的风险,甚至在资产数目足够多或进行有效的资产组合时,这些单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完全分散掉。但是通过资产组合并不能分散掉所有的风险,这是由于资产收益之间变动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由整个证券市场的变动引起的。因此,资产组合的总风险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因此,资产组合中真正需要补偿的是系统风险,系统风险的大小一般用β系数来计量。对投资者而言,持有风险性资产要求得到补偿的只能是系统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是不能在市场上得到补偿的。这是因为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来降低,它是投资者必须承担的风险,因此需要得到补偿。由此,投资组合理论给出了CAPM(sharp,1964)模型:

Ri=Rf+βi(Rm-Rf)

式中:

Ri ――第i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

Rf ――无风险收益率;

Rm ――市场资产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βi ――第i种证券的β系数。

据此,我们可以根据是否包括负债因素将CAPM模型分开表达:

Ksl=Rf+(Km-Rf)•βsl ④

Ksu=Rf+(Km-Rf)•βsu⑤

④式表示有负债公司(含有资本结构因素)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成本);⑤式表示没有负债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成本)。

(三)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的推导

根据以上对MM理论及投资组合理论关于风险和报酬率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同一项资产,MM理论主要是从资本结构角度定义风险,而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及相关性角度来界定风险。所以,可令③=④,则有:

Ksu+(Ksu-Kb)•L/S=Rf+(Km-Rf)•βsl⑥

将⑤代入⑥并整理得:

(Km-Rf)•βsu+[Rf+(Km-Rf)•βsu-Kb]•L/S= (Km-Rf)•βsl ⑦

由于MM理论假设公司和个人是按照无风险利率借入或借出资金,所以有Rf=Kb,则⑦式可简化为:

(Km-Rf)•βsu+[(Km-Rf)•βsu]•L/S=(Km-Rf)•βsl ⑧

对⑧式两边同除以(Km-Rf)得风险调整替换模型:

βsl=βsu+L/S•βsu=βsu•(1+L/S)

相应地,如果考虑所得税(T)则有:

βsl=βsu+βsu•(1-T)•L/S=βsu•[1+(1-T)•L/S]

理解了风险调整替换模型的来源,就可以将替代公司(含有资本结构因素)的β转换为无风险因素的β,然后再按照本公司(或项目)的资本结构转换为适用的β值。例如:替代公司的β为1.5,其负债与权益比为0.6,本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为2/3,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则:

首先,将替代公司的β值转换为无负债的β值:

βsu=βsl÷(1+L/S)=1.5÷(1+0.6)=0.9375

其次,将无负债的β值转换为本公司含有负债的β值:

βsl=βsu•(1+L/S)=0.9375×(1+L/S)=1.5625

最后,根据计算出的βsl,利用CAPM模型可以计算出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并作为股权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如果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法,则需要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后,再进行折现计算。

三、项目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的拓展

上述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主要是基于一个企业项目进行的风险转换与评估,尽管类比法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但它在估算项目的系统风险时还是比较有效的。而在企业价值评估层面上,企业系统风险的估计往往是参照交易市场的有关数据来确定的,但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把上述项目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运用于企业系统风险评估,也同样适用(尽管类比替代不一定完美)。因为企业价值评估活动作为一种经济评估方法,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价值评估通常要借助于一些定价模型来进行,比如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以及相对价值模型等,其功能在于把预测数据转换为企业价值。其中,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价值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健全的模型。而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运用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要确定在折现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如果能够找到较好的替代企业,就可以把上述的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作为确定折现率的一种选择,具体再区分股权现金流量和实体现金流量,利用CAPM模型计算出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相应的折现评估。不难看出,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1+L/S)也即是企业的权益乘数,所以系统风险调整替换模型也可以表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