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泌尿系统论文范文

泌尿系统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泌尿系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泌尿系统论文

第1篇:泌尿系统论文范文

1.1标本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送检的尿液标本2231份,采用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和药敏一体化的方法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检测9种抗菌药物对解脲脲原体的抑制作用。患者年龄18~75岁,其中男481例(21.6%),女1750(78.4%),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或不洁史。

1.2标本采集

尿液标本采集前夜>6h未排尿,患者清洁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液2~5mL置于无菌试管中,即刻送细菌室培养。

1.3试剂

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84920),试剂条配有3大类9种常用抗生素药敏检测孔,分别赋有高、低2种浓度药物,强力霉素、米诺环素为8,4mg•L-1,交沙霉素为8,2mg•L-1,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均为4,1mg•L-1,支原体数量≥104CFU作为阳性诊断标准。

1.4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将标本培养瓶和药敏试剂条同时在37℃温箱培养24h(解脲脲原体)和48h(人型支原体)。药敏试剂条鉴定小孔内的培养液由清亮黄色转为清亮红色者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药敏试验结果判定:高、低浓度微孔均未变色,表示敏感;高、低浓度微孔均变红色,表示耐药;低浓度微孔变红,高浓度微孔不变色,表示中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

2231份标本中支原体感染775份,阳性率为34.7%。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628份,阳性率为28.1%;单纯人型支原体阳性标本116份,阳性率为5.2%;混合感染的标本31份,阳性率为1.4%。

2.2性别分布情况

628例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患者中,男98例(15.6%);女530例(84.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年龄分布情况

628例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患者中,年龄<18岁75例(11.9%),年龄18~45岁318例(50.6%),年龄46~64岁185例(29.5%),年龄≥65岁50例(8.0%)。

3讨论

第2篇:泌尿系统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患者30例,其中男3例,女27例,年龄12~71岁;糖尿病1型8例,2型22例;病程在3~38年,平均5~11年;尿道口感染5例,膀胱感染16例,肾盂肾炎9例;空腹血糖在(9.01±4.20)mmol/L;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淋漓不尽、尿潴留等症状;所有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符合1985年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鉴定标准,30例患者均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加药敏试验,尿路感染的诊断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革兰阴性菌>1×105/ml,革兰阳性菌>1×104/ml,每例均为连续3次送检,至少2次培养出同一细菌,排除有泌尿系手术史、导尿史、妊娠等因素;20例有糖尿病并发症,4例并发高血压,6例并发脑血管病变,7例并发冠心病,合并N或视网膜病变15例,5例并发糖尿病肾病,其中合并1种并发症者8例,2种以上者6例。

1.2检测方法

采取中段尿培养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用物准备无菌导尿包、手套、20ml注射器、7~8号心内注射针头、注射盘、酒精灯、火柴、无菌培养小瓶、试管等。

1.2.2患者准备检查前1d向患者交代检查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中段尿留取方法。检查前1d晚餐后禁水,嘱患者睡前清洗会阴,憋尿至检查日晨。1.2.3采集尿标本方法留取前清洗会阴并用碘伏消毒,弃去前段尿液,留取中段尿于无菌液培养管内,并立即送检。操作过程由专人负责,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1.3结果30例患者均经过控制血糖、针对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抗生素及提供个体化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

2相关因素

2.1年龄与病程

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年龄>60岁的发病率高于≤60岁者,年龄≤60岁者泌尿系感染9例,占30%,年龄>60岁者泌尿系感染21例,占70%;病程<10年者发病率高于≥10年者,病程<10年者泌尿系感染7例,占23.5%,≥10年者泌尿系感染23例,占76.5%。

2.2分型与并发症

1型8例,占26.5%,2型糖尿病22例,占73.5%;合并DM肾病5例,占16.5%,合并N或视网膜病变有15例占50%。已有研究表明:患DM10年后约有半数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而DM肾病多发生在DM发病10~15年以后,且DM肾病往往伴有视网膜病变。

2.3感染细菌菌属

DM患者中段尿培养:阳性菌的为17例,占56.5%,阴性菌的为13例,占43.5%。细菌菌属中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12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余10例分别为肠球菌、光滑拟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

2.4性别

本组中男性糖尿病患者3例并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0%,女性糖尿病患者27例并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90%;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护理措施

3.1严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多发生于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病率亦较高,DM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单纯靠饮食、锻炼、口服降血糖药物很难控制血糖,应配合胰岛素治疗,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及注射时间、部位、方法正确,以免影响降糖效果;尽早进行胰岛素治疗尤其是胰岛素泵治疗,可明显缩短高血糖的控制时间,更快地清除高血糖的毒性,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防止血糖忽高忽低,大幅度波动,损害防御机制加重病情。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通过控制血糖,不仅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而且,对于已发生者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改善尿路的内环境,使之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治愈。

3.2严密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血象的变化,观察有无尿急、尿频、尿痛、会瘙痒及尿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的措施;加强口腔护理,嘱患者勤漱口和保持口腔清洁,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密切观察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可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3.3会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的防御功能较正常人低下,对感染的易感性较高。经报道,女性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因尿糖的刺激,会皮肤常有瘙痒,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高糖尿和排尿不净易于细菌的滋生,泌尿系统感染加重又会造成血液感染,血液扩散又易引发全身感染,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有关糖尿病及尿路感染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棉质、柔软、宽松、吸水性好、透气性好的内衣,每日更换;保持会清洁,嘱患者每次排尿后可用温水清洗会,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

3.4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首先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饮食均衡,合理膳食,提倡粗纤维饮食;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为其制订饮食计划表,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的原则;掌握测定尿糖留取四段尿液的方法及判定尿糖定性结果的知识、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等,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治疗的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属患者多饮水,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2500ml以上,以保证体液的平衡并排出足够的尿量,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必要时可静脉补充入量,嘱患者勤排尿,以达到冲洗尿路细菌及排泄毒素的作用;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抵抗力。

3.5合理使用抗生素

大多数DM患者合并神经病变、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而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存在如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各脏器功能障碍、抵抗力下降亦是导致患者易发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因此,积极控制感染的是关键。根据患者的尿培养、菌落计数和药敏试验结果,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足量、足疗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感染严重者可静脉联合用药,尽量选对肾脏毒性小的抗菌药。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防菌群失调。注意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如症状不见好转,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有效抗生素。慎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调。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菌群失调。

3.6心理护理

DM是终身性疾病,其病情复杂,大部分患者心理紧张、抱怨声不断,存在负性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身遵医行为差,再加上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易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情绪。因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认真听取患者倾诉,进行心理指导,给他们以更多关怀,向患者讲解泌尿系感染的诱因、治疗及转归,逐渐改变错误认知,使患者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泌尿系感染是可治愈的,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士通过对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可使家属明白家庭支持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促使家属对患者进行督促和协助,给予患者极大的心理安慰,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3.7留置尿管的护理

为避免加重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应尽量避免导尿,对合并神经源性膀胱者,要训练患者白天每2-3h排尿一次,以代偿排尿感缺乏,尽量避免或减少尿道插管。尿潴留明显必须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用闭式引流,病情允许时尽早拔除尿管,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使用气囊导尿管,加强观察,记录24h尿量,注意观察尿量、尿液颜色、酸碱度,应用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2次/d,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应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逆流。牢固固定导尿管,防止滑脱,留置最佳时间为1周,长期留置者每月更换尿管1次,集尿袋应每天更换1次,应定时,恢复膀胱植物神经功能。

4小结

第3篇:泌尿系统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行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8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86例患者(男54例,女32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38.59±11.37)岁,住院天数为2~20d,平均住院天数为(7.53±2.31)d;其中,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为下尿路感染(48例)、急性肾盂肾炎(14例)和慢性肾盂肾炎(24例)。经细菌培养,其结果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阳性;并对阳性菌做药敏试验结果示头孢他啶敏感。本组病例中,12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6例患者合并有肾病综合征。

1.2治疗方法

下尿路感染患者予注射用头孢他啶(商品名为英贝齐,齐鲁制药有限公司)1.0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治疗,bid,治疗5~7d。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0g,静脉滴注治疗,bid,持续治疗10d。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延长治疗时间至14d。同时嘱患者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

1.3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对本组86例行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护士长实施五查房制度,即⑴一查:护理人员每日清晨上班前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查房情况,主要检查夜班护理人员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为早、夜班交班护理人员提供资料信息,同时对护理质量作出评价并给予指导;⑵二查:上午09:00—10:00,为护理人员宣讲护理知识,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意识,并指导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协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③三查:中午11:30—12:00,为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查房,监督检查当天早上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规范及措施的落实程度,协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指导心理护理;⑷下午14:30—15:30,查房,检查连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心理、饮食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效果;⑸下午17:00—18:00,查房,重点查新入院、病程严重或具有特殊病程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对患者的护理情况及心理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情况给予指导,同时对值夜班的护理人员做重点指导。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结果,临床疗效的评定按治愈、显效、好转及无效4等级评判,即治愈:患者感染症状如红肿、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消失,经尿常规检查示正常和细菌培养结果示阴性者;显效:患者感染症状消失,经尿常规检查示正常和尿道细菌群落计数明显减少者;好转: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经尿常规检查示正常,但细菌培养结果示阳性者;无效:患者感染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经尿常规检查示异常者。

2结果

行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经头孢他啶治疗后,治愈78例,显效5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7.67%,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感染未能有效控制,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后,其感染得以有效控制。用药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1例)、腹痛腹泻(1例)、症状较轻,经减药或改药后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发应发生,也未影响治疗进程。所有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达100%,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3讨论

第4篇:泌尿系统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例,年龄28—45岁,平均38岁。手术方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术前完成各项检查,进行心理护理,做好阴道、肠道及皮肤准备。术中、术后加强护理和留置尿管护理,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留意患者的疼痛主诉。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护理。

1.2.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

(1)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保证整个导尿过程的无菌、通畅和密闭。在更换引流袋或是液时都要细心操作,防止病菌侵入机体。

(2)缩短置管时间:通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来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泌尿系统受感染几率,可加强腹肌和膀胱肌的锻炼来实现膀胱功能的恢复。首先要跟患者讲明原因,取得配合,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锻炼,做收腹及提肛运动,每次为10-15min,每天至少做3次。

(3)减少反复置管的几率:选择管质较软,易于国定而不易脱落的导尿管;掌握好拔管的时机。拔管前先彻底消毒会和尿道口周围,并将气囊内液抽净,可在术后24h膀胱充盈的情况下进行。

(4)加强相关的健康指导:保持会阴清洁,可在术后适当使用洁阴洗剂清洁外阴并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与尿道口接触的导尿管部分,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外阴与。嘱患者多喝水,保持每日的尿量大于2000ml,可使尿路自动清洁,为减少刺激,尽量穿棉质清洁内衣。

(5)尽早发现感染征兆:护理人员要积极询问病情并仔细观察,早期发现感染征兆。

1.2.3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则诊断为敏系统感染:(1)尿离心后,镜检白细胞为5—8个/HP;(2)尿液细胞计数,白细胞大于10ul;(3)尿培养菌落数>105/ml。

1.3数据处理

应用SPSS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例数为3例,占8.6%,对照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例数为11例,占36.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