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位评定申报材料范文

职位评定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位评定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位评定申报材料

第1篇:职位评定申报材料范文

一、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对于高校的分类方法,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笔者参考学者马陆亭[1]的的研究成果,即以学术水平作为高校的层次分类标准,并具体分解为博士学位授予数、科研经费获取数、硕士学位授予数、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四个指标,将中国高等学校分为以下4类: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和社区学院。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医药高职院校应当界定为高等职业院校,其主要任务是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的划分是静态的划分,定位明确的高校可以依据学校人才优势、学科优势、财力优势等,科学合理的完成三大任务。

对于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来讲,上述分类方法已然不能准确界定学校的办学定位。这类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就是将办学目标定位在本科层次,所有的教科研工作都是为将来升格为本科院校做准备的。对于这类高职院校,其教研科研工作必然颇受重视,为了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必然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那么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教科研管理经验的不足,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笔者就此类高校在教科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特点

无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要去,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的新要求,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校从中职院校升格为地方高职院校,或者从地方高职院校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且不论科学与否,这是既定事实。由于学校升格指标的稀缺,导致众多学校为了升格办学层次,动用八方资源,不仅加强、加快学校特色建设、内涵建设,更是大手笔的支持学校教研和科研工作。此类高职院校,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特点。

1.强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科研影响力,每年都会面向社会、面向知名高校引进大量人才,其中不乏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这些人才大都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这些人才的引进有力推动了高职院校教研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总得来说就是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增加。笔者所在单位近10年来累积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累计达210余人。这些引进的人才,在学校教科研水平提升上发挥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

2.教学与科研并重

从高职院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此类院校是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由于其快速发展的特点及其锁定的目标是若干年后升办本科专业,必然导致其同时高度重视学校科研工作。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校设有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设有科研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科技、社科类项目的的研究。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还专门设立了博士基金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三、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研、科研管理特点

分为两个阶段,管理模式的改变随着教师队伍的扩展和教科研活动的增加二变化。

第一阶段:科技处统管教研和科研工作,实行以教师为直接服务、管理对象的垂直管理。

对于升办专科层次后办学时间较短的高职院校,多采用的是科技处统管教研和科研,并直接对一线教师进行垂直管理,其管理路线是:学校科技处――教师。由于师资队伍的快速壮大,以及教师申报教科研项目数量的增加,科技处的工作量骤然增加,管理人员的缺乏以及管理经验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此类管理模式的优点是终端化,执行效率高,缺点是科技处工作任务重。

第二阶段:按行政归属划分,实行校系(院)二级管理,兼管教研和科研。

随着高职院校教研和科研规的模不断扩大,以及科研活动的增多,科技处一级管理结构体系已完全不能满足需求,普遍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体系:(1)教研工作:多是在教务处设立二级科室即教研科,对口管理各系部的教研秘书;(2)科研工作:即在学校科技处领导下,各个院系设置科研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科研管理。这种二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教学工作与高校教科研工作发展的矛盾。此类管理模式的路线是:教研处――二级系部(学院)――教师;科技处――二级系部(学院)――教师;特点是精细化管理、逐层推进,多头开展工作,执行效率与系部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

进入第二阶段,一定程度上表明: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研、科研管理水平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四、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教研、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的申报本科的远大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位教师的努力和拼搏,学校教研和科研规划的实施最终需要每个教师去完成。在实现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每位教师的最大工作效率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研、科研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一线教师的科研素质需要提高

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从事教研和科研工作的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教科研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关注教育、科研公告的习惯,导致错过申报时间。有甚者,申报工作结束一个多月了才咨询管理部门。2、标书撰写不规范;3、缺少研究基础。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一线教师着重培养三种科研素质: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精神,由此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专题报告等方式进行。引导青年教师正确看待教研和科研的关系;凝炼研究方向,注重研究积累,紧跟研究热点,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水平。

2.系部在教研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管理人员不足

对于定位在升格本科办学的高职院校来讲,高层次人才的大量引进,使得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学校的教研、科研氛围逐渐浓厚,教研、科研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多,参与教研、科研工作教师的增多,使得科研管理并不仅仅是高校教研处、科技处的工作,高职院校的中各个系部也需要参与至科研管理工作中。教研、科研管理模式逐渐由校管理部门全权管理转变为各个系部为管理主体的模式。然而,系部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并未及时跟上,基本是由教学秘书兼任科研秘书。这种管理人员的缺失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效率。

2.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系部虽然承担了二级管理角色,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其管理作用多停留在文件精神传达,材料报送等,相应地考核、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不具备系统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其对教研和科研工作的管理是被动的,是被教研处和科技处推动进行的。这不仅使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定位、践行,也容易造成系部科研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致使工作不具规范性。

2.3过度依赖考核制度管人,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制度

近年来,针对高校的各类评估工作愈加频繁。学校总会遇到如学科建设、学科评估、领导调研等类似的工作,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科研项目、成果信息等统计工作,涉及到各类材料原始材料的整理、报送等工作,这对于既有科研任务又有教研任务的教师来讲不堪其扰,部分教师也不乐意积极配合,致使科研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系部为了完成各类评估任务,只得依靠绩效考核来督促教师完成各类材料的报送。高职院校的教师完成教学、教研及科研任务,这本身就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再额外增加各类评估任务,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身心疲惫,遂产生负面情绪,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二级系部在制定各类教科研任务时应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教师的时间成本和脑力成本。

3.科技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3.1人员少、任务重,重使用,轻培养

因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科研活动范围的扩大,要求从事教研、科研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得与之相匹配。然而,现实情况是此类院校的科技管理人员并未增加,其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并未提高,多是停留在通知的下发,材料的报送,数据的统计等工作。此外,对科研管理人员任用中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评估,致使科研管理人员主动性不高、管理队伍不稳定。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除管理人员少之外,培训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讲,从未进行过系统的管理培训。

3.2管理程序化,工作理念有待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制约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重开发轻成果转化的陈旧观念。科研管理部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行政部门,科研管理人员作为办事员,充当着“传话筒”的作用,发表格、盖公章、送报告,并没有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科研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服务的状态,极大的限制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3.3价值导向偏颇,失守学术道德

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常常忽视了对教师科研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将科研工作单纯简化为拿到科研项目的数量、项目的级别与经费、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及等级等进行量化计算,而对成果数量的考核与研究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职称评定、职位晋级、项目申报。这种现象极其类似我国拿单纯的GDP数字考量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忽视了可持续性。特别是每年项目、成果的数量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增加,这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来,高校教师不必人人搞科研,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搞科研,结果却渐渐发展为人人搞科研,为研究而研究的情况十分普遍、屡见不鲜。在这样的科研管理体制下,科研人员面临激烈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科研价值观偏颇,部分科研人员偏执于对各种名利的追逐,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学术道德,存在大量剿窃、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背离了科学研究求真创新的本质。

五、应对策略

笔者以为,针对快发展的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学校教研、科研工作的发展。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量增加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水平。根据学校教研和科研活动的规模,适量增加管理人员数量,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承担过多工作必然会忙中出错,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外派学习、到兄弟院校交流培训等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2.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各项教研、科研管理制度;尊重科研规律,合理指导教研、科研任务,努力做到不宜数字论英雄。制定的各项管理办法必须考虑教师的时间成本和脑力成本。

3.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增加良性互动,提高教师教科研积极性。

虽然各级教研、科研管理工作者更多时间发挥着“上传下达”桥梁枢纽的作用,但并非仅仅做一个“传话筒”,而应依据学校教科研形势的发展,发挥积极的能动性,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探索出科学、高效的工作方式,积极为教师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做好相关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编写项目、成果申报指南,增加导向性,提醒教师注重研究方向的凝练、团队的建设、材料的准备等;可以开展项目、成果申报宣教会议;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及时解答教师在项目和成果申报及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