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听课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管、教导主任抓落实、年级组长做配合的上下贯通相连,横向辐射到面的工作格局。一是贴近实际抓学习。为凸显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使继续教育工作更贴近教师队伍实际,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针对新教师较多,对课堂教学常规和学科知识掌握不够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专题学习,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针对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教师心理困扰的自测与调查》的学习活动,深受教师的欢迎。二是注重过程抓落实。在具体落实工作中,我们坚持月例会制度,每月都把继续教育活动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既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还要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想法。领导小组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加强,使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三是加大投入抓培训。每年,我校都要投资近十万元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奖励,通过外出培训、学访、专家引领、校本研训、师傅带徒、尖子引路等形式,促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
二、多措并举,确保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
1.强化实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在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上,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培训模式,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有效培训。一是“读”。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读五本以上有关人格修养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好书。通过读书,积淀底蕴,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理论水平。为了保证“读”的质量,我们还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交流和好书推荐活动。二是“看”。我们精选了一些师德典型案例和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在业务学习时观看,看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吸纳精华,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三是“听”。我们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组织广大教师现场聆听专家的讲解,零距离接触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由此释疑解惑。四是“研”。学校在科研课题选择上,照顾到每一位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进来,鼓励教师进行区域内小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五是“写”。就是撰写教学随笔和反思日记。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出了一大批能讲、能评、能导、能研、能写的“五能”教师。
2.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课题,针对社会上普遍反映的师德滑坡问题,我们常年开展“为人师表,争做魅力教师”活动。每年都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广大教师远有所学,近有所比。为了从制度层面上约束教师行为,我们研究制定了《师德师风八不准》《教师日常行为“十个一点”》。对教师接受礼品、有偿办班、体罚学生、乱订资料、酒后上课、擅离职守等问题下了严格的禁令。这些举措,从全方位、多渠道规范了全校的师德师风,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收到了实际效果。
案例一: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
在小学数学《认识厘米》的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阿福的人到裁缝店去做衣服,那时候没有尺子,师傅就用手给他量并让徒弟记录――身长三、胸围四……过了几天阿福到裁缝店试穿衣服,衣服小了。徒弟说:“身长三、胸围四……我就是这么裁的,没错呀。但衣服为什么变小了?”老师提出问题后立刻有学生举手要回答,老师说:“大家不要着急,四个人一组讨论讨论再来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得很热烈。几分钟后老师让一个学生回答:“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所以身长同样是三,衣服变小了。”课后,听课者问授课老师:“你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想回答,为什么不让他答?”授课老师说:“现在提倡合作学习。学生没有经过讨论怎么能让他回答呢?”
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目的性并不明确。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不会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二是对于一些需要拓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头脑风暴式的集体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案例中的问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原因,就可以让会的学生直接回答,不必讨论。即使学生答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考路径,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做到顺学而教。
另外,类似的问题主要是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不一定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课堂学习要考虑时间和效率,要尽快切入正题,对于一些非关键问题要少兜圈子,不要养成什么问题都“讨论讨论”的习惯。
案例二:不能人为割裂完整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一上课老师就开门见山地说:这节课有四项学习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解释通假字、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全班分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再全班交流展示。组长抓阄后,负责“读课文”的小组就一起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读;负责“翻译课文”的小组就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负责“解释通假字”的小组就借助工具书查找文中通假字的含义;负责“分析课文”的小组就集体讨论,一人执笔记录。课堂气氛很活跃,小组合作完成后,各组轮流展示。
如果修马路的话,一个施工队完成一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跑汽车。但教学不是修马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整地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字词――诵读课文――翻译句子――理解文意――分析特点,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学习不能让别人代劳,别人理解了不等于你也理解了,别人读熟了不等于你也读熟了。虽然其他小组汇报时自己也会有所收获,但那不是自己学习的结果,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合作的前提是先独立思考,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分解,或者把学习的难点分解,但每一个任务或难点都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不会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然而绝不能把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割裂开来,类似的小组分工,只会让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任务而不主动学习别的内容。
另外,各组所承担任务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在同样时间内学生学不同难度的内容,其学习收获会有很大差别。表面上看,负责“读课文”的小组任务轻松捡了便宜,实际上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本来,他们还可以在读课文后再翻译句子和分析文章,而小组的分工变相地剥夺了他们独立学习的权利,是不公平的。另外,表面上看“读课文”的小组一起摇头晃脑地读书,只能算是“群读”而不能算是合作,有合作学习之形无合作学习之实。
案例三:关键是问题的质量
在一节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要求各组循环提出问题让别的小组回答。班内有六个学习小组,黑板分为六栏,各组讨论问题后由一个学生把问题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然后依次提问和回答。如一组提出问题让二组回答,二组提出问题让三组回答,以此类推。整堂课热闹非凡,问答声此起彼伏,老师也不断激励各组加油,大有相互挑战一比高下的势头。听课者问一个小组的学生:“你们组提出的问题你们都不会吗?”“会呀。”“会,为什么还要问别的组?”“让别的组回答呀。”
从听课者与学生的对话可以发现,这样的合作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提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听课者也注意到,各组只是七嘴八舌地提问题,并由组长记录,然后写到黑板上,本小组内没有讨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自己会的,因为别的小组回答后还要进行评判,自己不会的问题根本就不敢向别的小组提问。因此,这样的提问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表面上的热闹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六个组的循环提问只会耽误学习时间,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而学生在课堂上浪费的时间需要课后弥补,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在课堂上不但要看小组合作的形式,还要看合作的内容与目的,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让学生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案例四:小组评价不能带有随意性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一上课就强调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优胜组还有奖品。老师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了,各组都跃跃欲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只好点名回答:“一组的××回答”,这个组得了5分。当老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后全班也都举起了手,老师只好说“三组的×××回答”,这个组得了10分。到下课的时候有三个组有分数,三个组没有分数,老师给发奖品时没得分的小组直喊不公平。
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各组都举手,老师的点名带有随意性,谁回答谁得分;另外,教师没有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赋分,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一、备课
许多教师外出听课前,基本上不关注听课的内容,只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上课的教师),到了听课时间,拿上听课本匆匆而去,然后匆匆而回。由于手中没有教材,听天书的时候多,记执教者说的话多,思考的时候少,很难全面理解所听的课。回家后,听课本一丢,什么都丢到爪洼国去了。听课也要备课。在听课前,要清楚听课的内容,并找到相应的教材,认真解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找机会试上。如果所听不止一节课,至少应该选择一节课认真做好上述准备,其他的课尽可能熟悉教材。作为学校,更应该走好这一步。如果某次要派四位教师外出听课,可以让四位教师各准备一堂相应的课试教。四位教师都参与听课、议课,然后再外出听课。有了这样的准备,外出学课自然有效。
二、比课
在现场听课时,不能只是用耳听,用笔记,还得用头脑认真思考,特别要加强比对:他为何只选择这些教学内容?我为何选择了那些教学内容?他为何这样上?如果是我来上会怎样上?还有比这样上更好的办法吗?……由于听课前有了充足的“备课”准备,比对就不是空对空,而是实实在在。在比对中吸收、批判、反思、提高。有比较才有鉴别,边听边比对,会让我们的感受更真切,理解更深刻,收效更大。如果是多人听课,可在课后就上面的比对简单交流,彼此分享,收获就更丰。
三、仿课
仿课,就是模仿上课。倾听了别人的课,从中选择自己感受、理解最深的,自认为能够把握的课进行模仿。既然是模仿,就可照搬其教学设计,甚至课堂执教流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别人执教时潇洒自如,游刃有余,甚至笑声连连、掌声阵阵,自己执教时却可能处处受阻,死气沉沉。仿课的成功与失败从价值上来说都叫“成功”,评价的重点不应放在课是否模仿得成功上,而应放在对课的理解上,对教育思想、理念的理解上。尤其是在成功中深化认识,在失败中找出原因。很多学校规定,外出听课者回校后要上汇报课,这很好,能提升学课的效度,汇报课就可以是模仿课。
四、炼课
炼课,就是对听过的课进行再提炼,提炼出精华收录进自己大脑的“U盘”中。一是提炼感性的“精彩的瞬间”――碎片式的经典镜头,实录式的有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如听薛法根老师执教《唯一的听众》中这句话:“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他先让学生读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感悟“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静”的妙处;接着让学生感悟叠词“沙沙”和“悠悠”……这一经典片段就作为“精彩的瞬间”储存到了我的大脑“U盘”中。如果一位教师的大脑“U盘”中有千百个这样的“精彩瞬间”,必然会引起质变。二是提炼理性的“看见的思想”――提炼出的一些理性的思考,也就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听黄国才老师执教“群文”“阅读简单议论文”,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带动《走遍天下书为侣》《滴水穿石的故事》,课堂上十分安静,但听课者分明能听到学生在深刻思维,我就提炼出一句话――“静听思维的声音”,并与时下的许多热闹的语文课作比对,对课堂的动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是集体行动,可组织教师互相交流“精彩的瞬间”和“看见的思想”,并做好归纳整理,惠及全校教师。
认真唱好备课、比课、仿课、炼课四部曲,学课自当有效。这四部曲适合教师个体的学课,也适合学校学课的集体研修活动。
一、常规听课,了解生态现状
在研究初期,为了了解学校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与非生态现状,领导班子带领中层主任和学科组长等进行了排查式、随机式听课,了解了基本现状后,又对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组织教师开展互动式、研讨式听课,分析、整理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与非生态现象,寻找生态课堂研究的切入点,为课堂生态化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
二、听后汇总,掌握研究材料
每次听课后,参与的领导与教师都会进行汇总,并通过全体教师业务学习、领导个别谈心等形式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同时,参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分别将听课中的一小段生态或非生态现象记录下来,进行简单评论,编写成文。每学期下来,三位校级领导合计听课都能达到百余节,大家撰写的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也积累了百余篇。学校已将部分优秀的第一手资料编辑成集(已完成撰编三集),以待日后再研究、再借鉴、再提升。
三、完善设施,提供生态条件
通过常规听课发现,学校滞后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阻碍了生态化教育目标实现的脚步,所以校领导抓住均衡发展这一契机,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2014年不仅为18个教学班配备了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而且改建了现代化的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微机室、美术室、科普园地、科技拓展室、电子备课室等各功能教室,为生态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变换形式,夯实生态理论
1.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主题式集体备课。学校集体备课仍延续主题式理念,但形式上有所调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年组和教研组,而且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生态与非生态现象的研究”这一大主题的引领下,各学年组依据本学年课堂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确立了自己的小主题进行研究,如一学年语文组的“生态化随文识字的研究”;三学年数学组“生活化即生态化数学教学的研究”;英语组“生态情景中学英语的研究”等等。
2. 引领与汇报相结合的主题式业务学习。为了使业务学习更具实效性,学校变一言堂式的读与记为引领与汇报相结合的论坛式业务学习。相继开展了“探索教育教学 叩求职业幸福” 教育教学论坛;“资源共享 全面提升”的外出培训学习后的二次传导;“关注热点 聚焦生态教育”的骨干教师引领式培训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业务学习。
五、主题活动,促进生态发展
1. 开题仪式,明确研究任务。在成功申报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生态与非生态现象的研究”后,我校便在本校多功能教室隆重举行了开题仪式。此次开题仪式虽然没有邀请专家、领导,但校领导班子及课题组成员无一缺席。整个过程规范、具有时效,此次课题的生态化开题,对学校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学校在“以研兴校 以研促教”的办学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更为我校的生态课堂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立足常规,关注生态细节。课题研究初期,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与引领的作用,促课堂教学向生态式发展,校领导与中层主任共同研究,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六个学科中挑选了15名有代表性的教师,开展了“东长小学‘立足常规 关注生态细节’”每人一课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授课后的评课与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们都能够针对某一节课中的某个生态或非生态现象加以深度剖析,特别是张颖校长制作的精彩短片和精准的总结发言,更使全体教师在回首过往中明确了生态课堂的研究方向。
3. 关注细节,研析生态。课题研究中期,在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学校(下转 151页)(上接 149页)开展了以“关注细节 研析生态”为主题的多维式每人一课教学活动。活动分为说课、讲课、评课三种形式,教师全员参与自由选择,分项目集中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更推进了全校课堂生态化的脚步。
4. 生态之美,点滴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团队研究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高研究进程的佳径之一,于是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继续开展了主题为“生态之美 点滴之中”的团队研究成果汇报活动。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变个人智慧为集体展示,变被动参与为自主编策。活动准备阶段,先由各研讨小组确定研讨主题(语文研究团队的第一学段“归类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第二学段“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探索”、第三学段“走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数学团队的“关注基本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科任团队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自主申报展示形式(说课、讲课、评课、集体备课、课后研讨等);学校再依据各研讨小组的申报安排具体的展示时间。展示活动过后,张颖副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生态之美 点滴之中”教学研讨总结会议,在会议中张颖副校长亲自准备并主讲,她从“准备充分 有序实施、立足实际 创新方式、主题具体 彰显特色、明确问题 总结提升”四方面进行了详实而又真切的总结。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 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全体语文教师都化大量的精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坚信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特别是我组有党员9名,在学校“一助一扶贫帮困”活动中,献爱心,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二、抓实常规
1、期初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制订好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预习指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每个环节作明确要求,特别是加强集体备课,各备课组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在指定地点认真备课,确定下半周教学内容、探讨重点、难点;组员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初中试行“讲学稿”,高三实行“教学案一体化”,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配合教务处,期中、期末对本组教师的备课和听课笔记作检查,我组的袁莉娜、吴燕玉等老师备课详尽、清楚,听课达40节。
2.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我组教师除参加校本培训外,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改变教师的行为方式》《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上)(下)》。我们还自己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研究》等杂志,经常学习先进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我们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高一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初三教师到寨桥中学和奔牛实验中学去“取经学艺”;高三教师和前黄高中联谊“请进来,走出去”;XX年5月,组织十多位老师到常州市一中听取“余映潮老师的示范课和报告”,通过学习,加强了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立足课堂
1、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教学质量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加强辅导。④同年级、同备课组加强听课,评课活动。⑤注重公开课教学质量。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开设公开课,在今年4月的区级对外公开课活动中,袁莉娜、陆巧娣等老师的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培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吴燕玉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四、专注于教学研究。
我组语文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潘少波、陆巧娣等十多位教师的论文获省、区一、二、三等奖。潘少波参加“常州市骨干”评选。全组成员积极参与省级课题《从“发现学习”走向“维持学习”的研究》,参加语文组校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研究》。(1)
五、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本学期,各备课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高一年级配合团委组织了“让世界充满爱”演讲比赛;高二年级组织开展了“名著、美文选读征文”比赛。组织初高中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六届“语文报杯”作文竞赛,我校有6位同学入围参加常州市赛,高二(9)班陶玲同学获武进区二等奖、常州市三等奖。组织初一、二,高一、二共145位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高一年级组织小记者到浙江绍兴采风,有9篇文章在《常州日报》上发表。潘少波老师指导5篇学生习作在《武进日报》等报刊发表,边慧老师指导5人参加“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省三等奖。
六、教学成绩显著
语文各备课成员工作兢兢业业,在多次四校联考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这学期,高一位居第二,高二位居第一。
成绩代表过去,回顾一年工作,更多的是不足,如高一校本教材的编写还不系统化;区级课题已结题,没有重新申报;面对新课程,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水平需要提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干,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为学校创“三星级学校”争光添彩。
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如分文理科组),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
3.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我校把召开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由教科室直接负责。对于在推广会上交流、推广的课题成果和获奖发表的论文,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筛选。做到先布置,认真准备,印好交流材料,人手一册。同时,学校还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就是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指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成果),一般把上课放在开会之前进行,那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科研成效,又能结合课堂教学得以展示的课题实践课,是教科研成果推广最有效的见证。
4.创办校刊、宣传栏,宣传推广教科研成果。校刊和宣传栏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校正着手创办校刊,内容包括一些固定栏目:
(1)学校教科研活动信息报道;
(2)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论文选登;
(3)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一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选登;
(4)本校师生作品选。
也设一些不固定栏目,
(1)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成果选登;
(2)上级教育政策法规或学校规章制度选登;
(3)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探讨等。
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让教科研成果走出校门。
1.与西苑中学实行连锁办学。在教学上,两校规定各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交流。公开课,两校教师互听互评;新教师汇报课,由两校的评委一起听课、打分、评课。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名校带新校、两校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发展目标,开创了金华教育领域的先河。近两年的连锁办学,使南苑中学的教育教学稳步朝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实”的方向发展,使西苑中学快速步入正轨,校园环境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本质性的变化。
2.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争取教科研工作的指导。积极参加教研片区活动,认真承担活动任务。如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的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学科教研活动,多次争取到我校举行。从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开展、优质课展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如年2月,金华教育学院政史专业学生在我校实习;10月,浙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学会会员来校进行教学研讨;11月,徐霞老师到金华四中参加新教材课型展示暨经验介绍活动;12月,金玉石校长应邀参加省教育学会“适应新时代、创建特色学校”研讨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月,金华教育学院校长提高班45位校长来校参观学习等。
3.与兄弟学校教科室经常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如年3月,金华江南五校课改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不定期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进行教育实验工作指导。同时经常走出去或者通过网络,学习人家的教科研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着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 加强学习
1数学教研组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数学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并在外出听课的基础上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并上总结汇报课,使学习成果在教研组得以推广。
2、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交流,谈上课体会,以新课程理念来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数学教研组对新课程标准做到反复学习,反复研讨。
二、 实践活动
1、 本学期安排了市级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校骨干教师上汇报课,使骨干教师在教研组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2、 重点抓各个年级的经验推广课,真正把“一个课例,三次研讨活动“落到实处,在本学期的年级推广课活动中,教研组全体成员一致认为,像这种形式的上课形式能迅速提高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能使全体教研组成员受益。
3、 本学期还安排了数学组5年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评优课,以及村校教师借班上课,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三、 总结反思
一、行优化管理之道,走示范评估之路。
本学年,学校在搞好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紧紧围绕迎评促建工作,加大了学校创新管理力度,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行政分工协作,责任到岗,以2019学年迎评为契机,扎扎实实做好了一次又一次的迎检工作。宁波市文明校园、宁波市智慧校园、余姚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余姚市平安校园、余姚市体育评估、余姚市发展学校等等。通过各种迎检,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完善了各种机制,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使校园也呈现一片新气象。老师们也自觉地实行了钉钉办公系统,出勤签到、请假换课、工作任务布置等都采用统一智慧软件。教师们团结协作,踏实工作,学校也稳步实现了宁波市平安校园、余姚市首届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寻强化特色之径,创品牌学校之门。
回顾一学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1. 全国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历来重视足球特色教育,自从去年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之后,学校对足球教育更是常抓不懈。9月份又新增一位足球专业在编教师,师资的增强,让学校更有信心搞好这特色教育。学校还特地在操场南边建造了一排足球架,既方便学生活动又既美观实用,这显然是一种创举。与此同时,这学年足球队在宁波少体校外聘足球专业教练孙继文、余姚足球教练吴立科的一同努力下,学校成绩突飞猛进。余姚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学校丙组获得了余姚市第一名(冠军),甲组获得了第八名,宁波市的三等奖。
为了提高学校全民足球氛围,学校都会在学年第二学期举行丰富多彩的足球月活动,足球射门、班级足球赛等,学生们都乐在其中。今年这第八届的校园足球月暨“奥盛杯”班级足球联赛尤为隆重。有奥盛模具董事长王建成、街道教辅室主任莅临了开幕式,班级联赛赛程两星期。
2. 宁波书法实验学校
为响应宁波市书研会与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校于2019年确立了宁波市实发实验学校。以一个特色项目去抓好书法教学,促进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写字技能,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营造墨香校园的氛围。本年度,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力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建造了书法教室,装上了多功能教学设备,把3号教学楼作为重点展示书法特色的宣传基地,浓郁的书香氛围,已成为学校的一特色品牌。
3. 学校自护文化墙
自护教育作为学校童真校园之校本特色课程,学校历来重视自护教育,为了做好这个宣传,本年度学校在优化校园环境布置上,做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具有育人功能。在5号教学楼的楼梯各个过道廊面制作了“我是小学生,争当红领巾”的自护的宣传牌,通过图文的结合,让墙壁会说话,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受到自护教育。从而也不知不觉地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增强了自身自护自救意识,切实提高了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三、走深化课程之路,展成果建设之程。
学校坚持深化课改,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富有创新能力、敢于质疑的全面发展学生。
1. 完善社团建设
2019年我校社团继续以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为宗旨,开设了36个社团。并外聘民乐、围棋、表演等7个社团。今年学校为检测社团开展情况,积极探索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的考评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社团及相关人员进行表彰,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也特制定了首届社团展示汇报演出方案。社团汇报分三类进行,社团艺术作品展览、社团公众号成果推介、“春潮在这里涌动”社团汇报演出三部分。老师们都积极准备,展示自己社团的风采。
2. 联手泛在课堂
“泛在课堂”佚名广泛而真实的存在,即我们身边家长群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课程资源。本学年,学校就大力挖掘了家长们的特长,有效利用家长的资源,聘请他们作为导师走进课堂,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技能。5月是家校共育“泛在课程”的教学实施月,有越剧进课堂、创意小制作、美味烹饪馆,成就了一堂堂不一样的精彩。家长们的热情很高,纷纷报名约课,并提前填写泛在课堂的备课表,有的家长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呢!通过别开生面的课外课,让孩子们有了更多课堂外的收获,并进一步促进了家长对老师工作辛苦的理解,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实现了家校和谐共建,共育孩子成才的家长学校宗旨。
3. 创建课程文化墙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作为本年度的又一大亮点。在黄喆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拓展性课程都均有成效。日本文化、英语课本剧、菊趣课程、家乡画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特地在校园文化布置上以学生为主体,在2号楼的楼梯墙面根据不同课程,进行有针对性主题教育,宣传社团信息,如:孝德文化墙、研学课程、拓展课程课程墙等,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激励感染着学生,促使着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 艺术节精彩纷呈
两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今年结合了2019年社团汇报展演一起开展。艺术节以“绚丽校园,绚丽每天”为主题,人人能上台,普及推广为目的,第十二届艺术节在12月的艺术展演月拉开了帷幕。三独比赛的亮相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后,家长们报名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报名、海选,最终优秀的获奖选手以及各社团的节目在4.18艺术节的汇报演出中一展风姿。通过这次艺术节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展示了低小师生的风采。也将通过第12届艺术节这一平台,进一步推进学校社团教育的实施,再一次向社会和家长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四、以教师培养之计,谋师资发展之策。
(1)大力抓好本校年青教师
1. 推门听课与挂牌课相结合,创新检测制度。
一年来,学校根据教师的年龄层次开展了推门听课与挂牌课相结合的研修。对于青年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后学校行政检查执教者的教案,并且要组织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开展听评课教研活动。针对新教师实施了挂牌课的策略。学校让10位新教师精心准备一堂挂牌课,自己定内容邀请教导处以及行政参与听课活动,以展示汇报自己的课堂教学成果。新老师们精心设计,用心上课,从活动的方案出台,老师们就积极准备,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细致入微。
2. 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合力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齐心合力是组员一贯追求的作风。一年来各教研组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以自我为战的局面,每一堂教研展示课都是组内集体研讨、精心打磨的结晶。教师们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使我校教师在历练中不断走向成熟。
学校为了让老师们成长起来,也经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们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派英语组参加了全国厦门的优质课评比,又分别让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教研组去宁波、杭州听课取经,学习观摩。并且请进来张重欣、金志龙、罗建平等教研员,给我校教师学科上的亲临指导。4月还邀请了黄林峰给各位老师做模拟上课培训。本学年,经过教研组的合力,教师队伍业务素养提升迅速。严少波获得了余姚市英语优质课一等奖,杨科群获得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赵洁洁和赵奕梦分别获得了2015届教学新蕾一等奖和二等奖。何蕾成为了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学员,柳海艇还在宁波市乡村骨干带徒活动中去宁波执教。另外还有13位老师获得了余姚市骨干带徒学员。2019年,教研室学科论文评比有34位老师撰写,进修学校专业发展成长论文评比中我校又出现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的佳绩。
3. 搭建学校素养测试平台,提升教师素养。
本学年学校以街道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为契机,搭建了学校学科素养测试平台,全方位考查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综观此次活动,青年教师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对新课标的认识更加统一,这次竞赛也充分展现了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成长和进步,很多青年教师在这次竞赛中崭露头角。同时我校教师也在市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测试中16位老师获奖,其中4位获得一等奖。
(2)辐射引领街道各小学教师成长
学校作为街道中心学校,除了让教师们尽快成长起来,同时也以点带面地带动引领街道各小学开展活动。
1. 实行直播式教研——课堂节展示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街道第四届课堂节,本次活动以街道教学中坚课堂展示为主进行活动,共有语数英科等七个学科。展示的老师不仅是街道教学中坚而且还都是余姚市的骨干教师,所谓这次正是家门口的盛宴,老师们参与率非常地高。并且活动实行了网络系统直播,教师扫描签到,让全街道的各学科教师都能来现场观摩学习教学中坚的风采。同时,也让其他抽不出时间来听课的老师也能在电脑前感受教学现场的热情,共同参与网络学习。
2. 开展联动式活动——结对送教
街道青联会成立了各学科工作组,由本校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了学科师傅。去年12月和今年5月,学校充分发挥了我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个学科都分别派出了一到两名教师去了万瑞东方学校送教,帮助指导东方学校的教师,实现互帮互助互学互进,以联动辐射带动民工子女的孩子的进步,来共同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3. 进行生本式评比——街道朗读赛
今年学校的英语节,活动精彩纷呈。其中的学生英语朗读比赛,则为重头戏。学校领导和英语教研组为了让全街道学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特此举行了街道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朗读比赛。同时为了体现生本性,设计了合理的比赛环节。从学生的自我介绍到抽签朗读片段,再到英语即兴问答,充分展现了学生英语的学有所用与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评比,也能带动街道其他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都能重视英语,形成浓浓的教学氛围。
五、明以生为本之理,启绚丽活动之门。
学校在“顺应天性,呵护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并全面启动“绚丽活动”。本年度,学校实行了绚丽星卡绿色评价方案,每月评选绚丽月之星,每学期评选出绚丽少年,并且把绚丽少年的照片以及介绍以二微码的形式张贴在校园的宣传墙。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看一看,扫一扫、读一读,以点带面地带动低小学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一、应用过程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相对单一,课程呈现方式略显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更新、更好的学习内容。以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我将本学期学习主题分为电子杂志、摄影及图像处理技术、绘声绘影三个主题,并将每个主题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确定主题,自主探究
即“个人先学”阶段,指的是教师把新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新课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在此之前,我要求同学们选出6名组长,组长选择愿意加入他这个小组的成员(双向选择),然后确定组长职责:组织、分工、记录。
这个方法符合生本教育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2.小组合作,重点突破
即“小组讨论”阶段,指的是五人小组根据研究对象的软件特点,将其中的二至三项功能分别阐述,根据组长分工、协作、完成“小组研究成果表”的内容:研究主题、软件界面、功能介绍、方法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找出主要功能和方法,并以PPT课件的形式制作成演示文稿。
3.班级汇报,融会贯通
即“方法交流”,指的是小组成员共同上台演示课件,介绍软件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在软件学习的第三阶段,主要由各小组上台演示讨论成果和课件,其余同学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交流建议和意见,这个阶段主要由同学们自己主持,老师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小结、升华,查遗补缺,构建基本的知识模型,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最基本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在班级汇报阶段,只要注意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美图秀秀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
4.延伸练习,成品展示
即“延伸拓展”,指的是各小组成员在班级汇报后自己组织素材、运用学习到的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制定成熟的作品,最后进行展示的阶段。
二、实验效果
学生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自卑自负转变为自尊自信,从躲事畏难转变为勤学好问;二是从一盘散沙转变为分工协作,从自由散漫转变为团结一致;三是从沉闷课堂转变为气氛热烈,从低听课率转变为高听课率;四是从因循守旧转变为积极进取,从照本宣科转变为创新创造。
三、问题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