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输变电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输变电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输变电工程论文

第1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1.1雷击点

在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把近区雷击看作输变电所侵入波的考查目标。我国对于50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雷电过电压做过大量的研究,也都是以近区雷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的近区雷击比远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高。

1.2雷电侵入波的计算方法

以前在进行测试时会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防雷分析仪来判断侵入波过电压假设在2km处的地方设置一个相当于幅值的U50%直角波绝缘子串雷电放电电压,对于测量变电所设备上的过电压,现改用计算机来计算。有人曾提出了仍然使用防雷分析仪的方式。这样方式理论的基本是绝缘子串放电电压U50%要大于侵入波过电压的幅值,而且它与2km以外的雷击相关。在考虑近区雷击的情况下,入侵导体形成的雷电流波过电压幅值就有超过过绝缘子串的临界放电电压U50%的可能。一是这个过电压的波头较为峻峭,因此放点的电压较强;二是耐张塔放电电压较高,因此该方法的基础条件不成立。

1.3最大雷电流计算值

如果使用防雷分析仪法,则不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此方式不合适。如果使用国际通用法,则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我国在规程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此值太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若是,此值太低,就会降低安全性。在日本所统计的雷电流幅值相较来说较低。在500kV输变电系统中,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150kA。但是在西欧等国家,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250KA。在选取此值时要结合国情,依据具体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在选取最大雷电流计算值时建议为210~220kA。

1.4绝缘裕度

在使用惯用法计算时,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下,变电所内设备绝缘应该留的裕度有多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在规程中各单位对此的要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似的要求。建议可以参考IEC71-2标准,而对于内绝缘裕度则取1.15,外绝缘取1.05~1.0。

1.5变电所内的雷电平均无故障时间

当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最大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时,没有考虑不同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出现几率,也没有计及各种雷电流幅值、变电所内不同的过电压、进线段杆塔绝缘子串闪络的出现几率。这是采用惯用法的缺点,但是若是采用统计法却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但是我国对于使用统计法来计算变电所的耐雷指标时没有同意的相关规定。CIGRE的工作组认为,目前可以接受的事故率的典型值为0.1~0.3%,设计的失败率应该在这个范围内。我国500kV的电网结构不是很强,而且运行的水平比较低,因此主张MTBF取值为800-1000a,这也是我国一些电力运行部门希望的结果。

2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式

2.1反击

2.1.1雷击塔顶时计算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定感应过电压U,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Ui=ahc(1-(hg/hc)k0)式中,hc是导线对地的平均高度;hg是避雷线对地的平均高度;k0是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藕合系数;a是雷电流陡度。当hc=50m,hg=60m,k0=0.3,a=57.69kA,则Ui=1846kV,感应过电压占86%的临界放电电压绝缘子串。再加上杆塔横担电压,不管多么小的杆塔接地电阻,绝缘子串必须闪缘。而此计算电压一定远远大于实际的电压。以上所叙述的计算公式是在前苏联半个世纪以前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因此对于现代这颗科技发展过快的时代较为落后,所以在运用时不太合适,尤其是对于大跨越线路、同杆双回线路、山区线路等。在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都认同有感应过电压,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Ui的计算比我国规程法规定的计算要小很多。他们在防雷计算时是不考虑感应过电压这项因素的,因此与中国、前苏联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

2.1.2工作电压的影响

500kV线路的工作电压较高,在反击时,在绝缘子串中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两端电压比例。在计算时忽略耐雷水平影响的工频电压,则会导致出现更大的错误。在日本、美国、欧洲等诸多国家都已经考虑到工作电压的影响,当时我国还没有注意到,因此建议对此进行修改。

2.2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对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为:对平原线路:lgP=(αht姨/86)-39对山区线路:lgP=(αht姨/86)-335式中,α为避雷线边缘导线的保护角。但是此式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条件,α条件为15°:必大于15°小于40°和ht小于50米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此公式,若是不符合此前提标准则不可以。

3500kV线路的防雷设计

同杆双回线路的好处是可以减小走廊的宽度、增大单位走廊宽度内的输电容量、节约成本。日本的500kV的线路几乎都是采用同杆双回线路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家非常盛行,现今在我国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就是耐雷性能变差,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我国现有规程内关于防雷计算方法的内容都只适用于单回路。同杆双回线路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是杆塔高,容易发生绕击和反击的现象,第二是在发生雷击杆塔的同时导致双回同时跳闸的状况发生。如果使用规程法内的计算方法同杆双回线路的总跳闸率较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双回同时跳闸,这同实际情况是不吻合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防雷计算方法,以方便相关的使用。

4结束语

第2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管理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都有着很大的压力,上班时必须对突然出现的任何异常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任何的差错都有可能引起十分严重的事故,这就使得变电运行人员如履薄冰,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变电运行工作主要由操作、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组成。正因为这样,在变电运行工作中要面对很多的甚至是繁琐的规章制度。如果在每次工作前再将这些故障制度进行没有目的性、没有针对性的罗列,往往会出现重复且无的放矢的情。仅仅依靠这些安全规章制度与少量的管理者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来说还远远不够,同时还有可能让变电运行人员产生各种各样的抵触心理,最终产生安全隐患。

二、变电运行管理

首先是对运行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已经在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营方式将运行管理的职责分为五个部分:(1)调度室当值调度员;(2)维操队;(3)监控中心;(4)远动;(5)通讯。第一部分主要负责指挥维操队,监控中心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正常操作和异常、事故处理,有权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违规情况进行阻止。第二部分主要是负责对所辖变电站设备进行巡视维护,对各种事故与异常进行处理,保证所辖变电站安全的运行。第三部分的监控中心主要是负责对变电站的24小时监视,并根据调度员的指挥进行各种遥控操作,将发现的各种异常上报给值班调度员。同时还要对本中心的设施进行维护和整理。第四部分的远动主要负责的是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定期巡检、消缺工作,确保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无人值班变电站遥控、遥调的可靠;遥信、遥测信息的正确性负责。做好维护工作,当出现异常时,应尽快处理。当远动信号退出时应立即处理。第五部分的通讯主要负责的是对调度、维操队、监控中心、各变电站通讯设备和管理、维护工作,保证通讯畅通。当出现故障,应尽快派人处理。第二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首先是落实岗位责任制。不管是调度员、维操队、监控中心还是远东和通讯,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自己的岗位的具体责任,做到分工明确,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能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处理。第二是建立一套完备的设备专责制度。将无人值班变电所中的所有设备都制定专人进行维护,并填写相关的记录。第三是实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由于变电运行工作的特殊性,不允许出现连班工作的情况,所以应该实行二班制或者是三班制,在进行交接班时必须准时、认真,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第三是加强对变电运行的技术维护管理。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多年来前人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其中有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该规程。对于各种资料必须收集齐备,并进行整理,让所有的事都能够有档案可查。当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上报,并同时准确的、迅速的排除故障,以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三、变电运行安全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是否能够安全的运行。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的生命。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安全生产。对于变电运行来说,其安全运行的意义不言而喻。变电安全运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是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变电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预防为主。在平时应该大力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不能等到出事才宣传。然后是加强安全操作的培训,让值班人员平时就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等几方面上。举办各种安全教育的活动,要求所有人都要参加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总结合自身的工作进行变电安全运行的发言,以增加值班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第二是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将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变电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来对待。相对于环境和技术设备来说,人是十分活跃的因素。有效的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是降低安全事故的重点。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保证员工人生安全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培训时,要“以人”为本,从员工的基础入手。通过各种活动逐步的提供员工的业务素质。结合各种专项检查、日常维护、维修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指南,,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提炼重点和精华,打印下发到每一个运行人员,起到强化效果作用。培训应该提倡和注重基层各班组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安全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入手,务求每个运行人员都学实、学透。并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值班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的目的。最后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要不间断的对员工进行爱国、爱站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企业的主人,让他们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应该及时的将各种站内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员工对自己的厂和站有个明确的认识。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流于形式,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矛盾,要以理服人。

第3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作者:郭银燕 单位:浙江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商务标的准确编制对整个投标文件由为重要。招标文件提供工程量清单,则根据工程量对清单中的每个分部分项进行报价分析,并确定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风险因素及措施费、规费和税金等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全部费用。用所报的综合单价乘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即为投标报价。使用工程量清单报价的项目,在工程结算时工程量一般可以按实调整,但一般不调整单价,投标报价时可采用不平衡报价,即在确定综合单价时,充分考虑可变动的工程量,充分考虑早收工程进度款,充分考虑提高今后发生机率高的暂定工程单价,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策略性报价。

技术表主要包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计划参与本工程的项目组成人员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指完成所投工程采用的具体施工措施,包括:施工布置、施工技术方法、施工管理人员、材料、机械的组织情况,工期、质量、环保、安全、文明保证措施等,一般都要求采用文字和图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项目部人员组成情况是指拟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情况,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园林施工员、园林质检员、园林安全员及资料员等,并附上相关人员的上岗证书等证明材料。资信标。资信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投标人基本情况表;投标人财务状况表;拟用于本工程的人员安排表、拟用于本工程的机械设备表、进三年的类似工程业绩;投标人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项目负责人证书、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人员的证书复印件(原件备查);投标人自行组织的其他内容。复核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制作人员至少应有2人组成,投标文件制作完成后,应先由另一人员进行初核,修改错别字,检查报价是否合理,检查是否存在废标等情况,再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进行复核,审查技术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可行。最后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封标。

招标文件的相应。在编制投标文件前,编制人员需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严格相应招标文件及相关补遗书,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废标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学习,避免出现废标现象。报价的合理。在编制投标文件时,首先必须保证所投报价低于招标机构给定的拦标价,再则要踏勘现场,了解施工现场情况,详细阅读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和优势来确定投标报价。合理确定施工组织方案。每个园林工程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施工工期。投标文件应当在详细勘察工程状况、认真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使投标文件施工组织措施与现场实际情况很好的契合,针对性地解决工程地点实际情况。提高投标文件制作质量。首先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工程投标队伍。投标单位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成立专门的投标机构,配备专业编制技术人员,如造价员、造价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等,在实际的工作中,编制人员可根据招标文件深入地研究具体施工工艺,切身体会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编制投标文件,制作出高质量的投标文件。其次要建立健全投标文件的制作程序。制定投标文件制作制度,分工明确,奖罚分明,针对具体投标工程具体实施,落实到人,杜绝出现推卸责任、工作懒散等现象,在投标文件多,时间紧的情况下,能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从而提高投标文件的质量。园林工程的投标活动是园林企业开展施工业务的先端,而投标文件的编制是园林企业投标工作的重要一项环节,是日后项目具体施工的组织依据,是项目竣工结算、决算的重要依据。投标文件编制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累工程报价资料和总结以往的投标文件的编制经验教训,编制出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投标文件。

第4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输变电 工频电场强度 磁感应强度 标准

[Abstract] Associating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power transmission Engineering,from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ealth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roduced by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 this essay elaborates the related standard of EIA. Having the maximum consider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it couldn’t produce side-effect on human health.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Magnetic induction density Standard

近年来,高压输变电引起的电磁污染所受到国内外群众的强烈关注。国内各地临近居民区的变电站或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往往受到居民的反对,如:陕西泾阳池桥输变电,引起线路沿线居民的强烈不满,当地环保局举行多次听证会,才得以解决。

一、电磁与人类健康

高压输变电线路是否影响人类健康,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并不统一。

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组织)的工作小组(1998年)在评价暴露于EMF健康效应时报告列出了他们研究的初步结论:虽然100MT以上强度的EMF场对体外效应提供了一般性的支持,但大多数儿童居住暴露和成人职业暴露研究的强度远低于此,而低于此强度时几乎没有观察到体外效应。因此,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效应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者反驳职业暴露研究的发现。

到了9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断出炉,新的研究报告中引用了实际测量的住宅电磁场强度,而结论中癌症和电磁场的关联性却越来越高。1994年,一项针对22300个在加拿大及法国电力公司工作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因为工作而必须暴露在电磁场下的员工,其癌症的风险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一年后,一份类似但规模更大的针对美国电厂工作人员,包括了30种癌症的研究报告出炉。结果发现,这些员工的任何形式的血癌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前苏联自1972年Kerobkova和Asanova等人发表“电磁队人体有直接影响”的论文以来,相继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例如列宁格勒劳动卫生研究所对300名以上成年人在5-20KV/m电场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电场对中枢神经系统并未引起任何功能影响,但发现血液形态有变化,结论是:1、500kv变电所的电场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2、电场对人体影响的程度,可以用电场强度值(E)来估价,当E≤5kv/m时,电场对人体没有影响;3、在变电所中,电场超过临界值时,需加屏蔽装置。

美国的W.戈文浩文对从事电位作业或间接作业,工龄达18-28年的10名工人进行了9年的医学跟踪研究,结论是10名工人的健康并未受到电场的影响。

国际大电网(CIGRE)会议公报指出:在对电场影响进行深入的国际合作性研究基础上,目前已取得原则上的一致意见,与会专家包括前苏联专家都认为现有高压线下的电场对人体无害。

二、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标准,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标准被普遍应用为解决电磁辐射的适用标准。

HJ/T24-1998中规定:以离地面1.5m高度处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推荐限值;采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推荐限值。这一标准限值远小于大多数国家和组织的公众暴露推荐限值。这一事实较充分地证明了我国目前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足够安全的。

三、目前我省实测工频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

从大量已运行220kv、110kv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来看,变电站外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数值均小于推荐标准限值;在边导线外20m处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小于标准限值。见表1,表2。

按照《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距变电站、边相导线20m处频率为0.5MHz时无线电干扰限值:110kv为46 dB(mV/m)。

四、输变电环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输变电工程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有的项目路径穿越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延误了工程的建设。

2、输电线路走廊保护困难。由于高压输变电线路走廊下不征地,使线路走廊的保护存在很大的难度。

3、与沿线居民的矛盾

在线路走廊附近仍有部分居民住宅,居民的投诉及阻止线路施工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输电线路的合理措施,如线路尽量远离居民区,提高导线对地高度,增大居民的拆迁范围等。

4、宣传力度不够,环境影响评价滞后,造成线路建设的被动。建议在已基本确定具体线路路径的初设阶段进行环评。

5、公众参与存在问题。建设单位怕公众参与影响进度。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建议评价单位适度开展公众调查,把矛盾解决在环评阶段。

参考文献:

第5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 运行维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eps to speed up, our country the size of the power grid in expanded rapidly, when disadvantage lead to line fault will affect the entire network safety running, so must be prepar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ransmiss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high voltage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 O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输变电工程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施工、调试,电网运行维护,而如何保证输变电工程的质量,文章结合了作者对输变电运行管理经验,对其相关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1.我国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动态

1.1新型材料应用的发展

在电力设备高电压大容量化的同时,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也取得了瞩目成就,从表1中可看出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绝缘子和套管的绝缘材料一般由 气体、树脂和合成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空气绝缘、充油介质或陶瓷材料。合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作为电缆的绝缘材料在电力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1.先进电力设备技术的发展及其材料变化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高压发电机有利于合成绝缘材料的发展。新型材料合成绝缘子的出现,打破了陶瓷绝缘子百年多的垄断地位。从表1可看出,由于在防火、生产和安装上的优越性,有机合成材料在套管上的应用受到重视,并有最终取代

油绝缘材料的趋势。

1.2输变电技术发展趋势

1.2.1直流高压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能高效率、长距离和大容量输送电能,材料技术的进步使它摆脱了电力工业发展初期因设备绝缘问题受冷落的局面而倍受青睐。

1.2.2城市大容量高压输变电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用电量的迅猛增大促进了城市大容量输变电技术的发展。日本交链聚乙烯电缆在1965年用于22、66 kV 等级的线路,1975年用于154 kV等级的线路,1989年南池上线作为世界上首条275 kV长距离线路开始在城市中心运行。由此也促进了高压交链聚乙烯电缆的迅猛发展,也影响着我国输变电技术的发展。

2.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利用先进的状态检测技术、可靠性评价及寿命预测技术识别故障

的早期征兆,对故障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

确定最佳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的一种预知检修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它是比

计划检修层次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检修体制。一般来说围绕状态检修所研究的问题和工作目标进行的系统分析和决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步骤:

①故障分类。根据故障发展过程,故障可以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按照故障发生后的可见性又可以将功能性故障分为明显功能故障和隐蔽故障;按照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故障分为隐蔽性故障后果、安全和环境性后果、使用性后果、和非使用性后果。

②定义系统边界。系统边界的划分对电网设备而言主要遵循按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划分、尽可能与检修管理系统划分一致和按停电影响的逻辑关系划分等原则进行。

③确定研究的系统。系统划分和选择是进行决策和编制状态检修计划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它涉及到资料、图纸、系统运行和检修的历史信数据以及同类设备的缺陷故障等诸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④编制系统说明和功能框图,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各项功能以及环境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理清思路。

⑤失效模式与故障后果分析。这是状态检修中重要的技术过程,通过分析可以确定使功能发生故障的部件名称、故障模式、原因及后果、危险度以及检测成功的方法与难度等。

⑥系统功能和功能故障进行描述。这是对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及功能故障进行准确定义,以便对系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识别。

⑦检修方式选择。在故障模式与后果确定后就要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检修方法,所选择的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应当与其它检修方法相比技术经济性最优、效果最好。针对故障分类一般按照以下方式选择维修策略:对于潜在故障和隐蔽性故障采用预测维修或者周期性预防维修;对于安全及环境性故障必须进行预防

维修,如果预防维修不能满足要求,即不能将故障危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必须重新设计或改变工艺流程;对于使用性后果故障,可以根据经济性选择预防

性、预测性或者事后维修;对于非使用性故障,虽然它是明显的功能故障,但由

于不涉及安全,一般采用事后维修或者结合其它检修需求进行维修。

3.电力电缆的状态检测及早期状况检测

电力输电和配电的多重任务需要在电力电缆的应用和维护方面有丰富的知识。由于电力电缆的技术提高和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在各种的压力和绝缘老化效应情况下,电缆的绝缘破坏也随之增加,并对电力供应企业构成一个紧张问题。

3.1电缆的应力分析

(1)电气应力。包括运行和暂态电压下的电气应力。

(2)机械应力。因变形、拉伸以及其他由于各种电路的电流产生应力。

(3)热应力。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温度应力。

(4)化学应力。湿度和污染造成对绝缘材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应力。

3.2电缆运用前的测试

(1)测量导体电阻并转换成20。C的值。

(2)根据不破坏绝缘的标准进行高压交流试验。

(3)在不破坏绝缘下进行冲击耐压试验(对于某些类型和电压等级的电缆)。

(4)在电源频率,温度高于20。C以上,进行介质损耗因数/电压测试(DDF)。如果温度低于20。C,结果应通过适当的绝缘曲线校正到20。C。

(5)在一定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试验(对于某些类型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当指出,通常DDF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大,DDF电压曲线的梯度对于绝缘劣化、湿度和电缆的 表面污染是个有益的值。因此,标准要求:对于17/33kV浸渍纸绝缘电缆,在DDF介于o.5~1.25E0及介于1・25~2.o E0时,它们分别不超过0.002和0.004。最高DDF在0.5E0时不应超过0.003。

3.3电缆寿命缩短原因

(1)绝缘期间挤压或铸造工艺形成气泡。

(2)绝缘材料的污染

(3)导体绝缘屏蔽不良或绝缘与电缆绝缘屏蔽面不完善。

(4)水分渗入绝缘材料。

3.4电缆的在线状态检测技术

(1)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

(2)在线温度监测。

(3)油试验,如纸的溶解气体分析/油绝缘电缆。

4.输变电线路运行的维护

(1)覆冰中的运行和维护

防止输变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重要方法是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横跨垭口、风道、湖泊和水库这些容易覆冰的地段,翻越山岭时应避免大高差、 大档距,转角点架不要设在开阔的山脊上,以减少覆冰的概率和覆冰的程度;同时在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做好防备工作;覆冰季节中,要加强巡视和观测,特别是对覆冰地段塔杆的运行状况要严格检查,对耐张杆各侧的拉线进行调整,确保杆受力均匀。

(2) 雷击中的运行和维护

从线路地理环境来看,部分地区上壤电阻率高,塔杆接地电阻偏大,容易引起跳闸:山区的线路因为存在山坡倾角使导线暴露的弧面增大,从而易遭受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很多,包括安装避雷线、安装线路避雷器、提高线路绝缘水平、架设祸合地线、同塔多回线路的不平衡绝缘以及改善杆塔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等。对于已5 0 0 k V的高压输变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是安装线路避雷器,线路避雷器与绝缘子连接雷击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流入相导线,导致相导线的电位升高从而使绝缘子两端的电位降低,避免闪络。

(3)加强输电线路日常维护工作

线路巡线员在巡视高压输电线路时仔细观察电力线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拉线位置,钢线卡螺栓的松紧,拉线的检查,导线绝缘子的完好,线路通道内树木的生长高度等,这样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避免倒塔、 倒杆及断线事故的发生。

(4)外力破坏中的运行和维护

外力破坏电力线路引起的故障越来越多,一方面,需要政府执法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安全,惩蓄意破坏分子:另一方面, 增强宣传力度,向沿线居民言传《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使农民自觉维护电力线路器材。

结语: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压输变电网络必然遍布各地,目前,各种各样的监控和诊断技术已经被用于输变电工程中的运行管理中,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及经验。

参考文献:

[1] 宋伟光,周建平。绍兴电力局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和效果分析。2007年全国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7。

[2 陈春鹰等。河北南部电网实施优化检修的原则。2007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

第6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施工监理;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郑州兴华220kV输变电工程是由我院监理的争创国网公司优质工程的重点项目。该工程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2月28日整体启动试运行一次成功,按期圆满完成工程任务。本文结合该工程施工监理中项目管理的实践和具体经验,重点介绍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九大知识领域之一的项目的质量管理。

项目的质量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九大知识领域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管理过程包括: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执行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使用一些基本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保证项目的质量。

一、质量规划

质量规划编制的依据为项目相关领域的标准和规范、项目范围说明书及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对项目团队如何执行质量政策的方式进行说明,以及就项目执行中的质量保证和控制作一规划,其内容包括项目质量管理系统、目标与责任;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项目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实现项目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项目质量管理的职责分配计划。项目质量规划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实现项目质量方针的事前规划;对本项目而言它是项目监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分解和具体体现。

1 准则和标准

对本项目而言,准则和标准即是监理依据,主要依据性文件为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业主项目部制定的工程建设管理纲要、《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审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及说明书、设计变更签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本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等有关合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等。

2 项目范围

本项目范围为:郑州兴华220kV变电站及配套输电线路全部工程,包括施工准备、设备验收、施工图审核、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电缆隧道施工、系统调试直至竣工验收、达标投产等全部工程建设内容。监理服务包括上述工程范围内的站区内土建、线路施工、施工管理、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移交生产、竣工验收的服务等内容。

监理范围包括项目的服务以及实现该服务所需要做的各项具体工作。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监理范围的确定是为成功实现项目的目标,规定或控制哪些方面是项目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

3 项目管理计划

3.1 质量目标和策划

项目质量管理在早期计划中确定,在项目计划阶段,在项目的《监理大纲》和《监理规划》中首先就明确了本项目监理的质量目标:本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为创建国网公司优质工程。贯彻和顺利实施工程的设计技术原则,满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规程优良级标准的要求: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

在项目《监理规划》中明确质量管理的监理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并以此指导各监理工程师编制各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质量检查计划和关键控制点,即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以达到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3.2 组织机构

建立精干高效的监理项目组织机构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前提条件,项目管理组织的根本任务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相对应的监理机构负责施工阶段工程的项目管理和监理任务。具体来说,项目监理按照以下模式组织即可实现项目管理的组织功能:监理项目部负责监理项目部人员的组建和项目监理实施过程中人员的调配及考核,根据郑州兴华220kV输变电工程的特点,监理项目部采取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在我院的授权并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代表监理机构全权处理监理项目部一切事务;安全监察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理项目部对项目监理的过程考评和检查;专家顾问组对监理项目部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并参与过程检查;造价部负责项目部有关造价控制方面的技术支持;办公室负责监理项目部的后勤保证。

3.3 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人员和资源配置

本工程监理项目部的人员配备计划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配置项目经理(总监1人)、总监代表1人、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土建1人、电气2人、输电1人及安全1人)及监理员2人。在项目《监理规划》的指导下明确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具体的分配计划。资源配置包括办公设施、交通设备及检测设备配置,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和建设管理单位及其工程管理职能部门的要求及时做动态调制。

二 实施质量保证(施工过程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1 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措施

制定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要求,建立健全监理项目部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监理项目部内部的职责分工,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执行,质量控制分级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监督、协助和指导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

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尤其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上岗执业资格、分包单位的施工资质)、施工机具设备及环境、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技术方案及重要工序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组织施工图会检和施工图技术交底,审查施工单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等。审核施工单位制订的三级验收项目划分表。

2 施工质量的事中控制措施

严格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监理人员按计划实施旁站监理、停检点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工序交接检查;对桩基施工、重大起吊作业以及重要现场试验要加强监理的力度。加强对现场巡视监控的力度,监理人员做到了每天现场至少巡视两次,发现影响质量和安全的行为,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管理人员,要求其立即整改;从而使工程的质量、施工现场安全可控、在控。

施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体系进行检查监督,使其能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始终发挥良好的作用。监理人员按计划实施旁站监理、停检点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工序交接检查;对旁站点,配备足够数量的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督,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按进度计划施工。

切实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调测等。加强对现场巡视监控的力度,本工程采用的检查方式是根据各施工单位的分组情况进行现场监理,发现影响质量和安全的行为,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管理人员,要求其立即整改。

严格执行四级验收制度:在建设管理单位的授权范围内,主持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与验评,督促各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内部三级检验制度,代表建设管理单位按已划分的检验分级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第四级验收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及签证,并不定期地抽查施工单位的自检记录和验评表。

设计变更的质量控制:对设计修改和施工变更实行闭合循环控制,核查设计变更并跟踪检查是否按已批准的变更文件进行施工,保证监理工程师按新修改及变更的施工文件进行监理。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的每天认真填写监理日志,做好记录,保证原始记录及时、准确、整齐,做到有案可查。本工程监理报告采用月报、监理例会、专题会、协调会等形式,并及时形成会议纪要发送有关单位及时通报监理工作情况。截至工程结束监理项目部共开展创优策划活动6次,形成变电监理例会纪要54份,输电监理例会35份,专题会、协调会纪要6份,监理月报17份。

在郑州兴华220kV输变电施工过程中监理项目部共审查各施工项目部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方案报审38份(土建19份,隧道8份,电气6份,线路3份,遥视消防2份)、特殊施工方案报审9份(土建6份,电气3份);共审签文件:主要材料供应商资质报审35份(其中土建22份,隧道9份,电气1份,线路3份);材料/构配件进场报审185份(土建75份,隧道107份,电气1份,线路2份);试品/试件报验209组,钢筋连接报验400组、回填土报验153组。

三 实施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事后控制的手段及依据)

监理项目部严格控制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对已确定的验收、评定项目,必须由施工单位通过本单位的质保体系(三级)逐级自行检查合格并以书面形式签认,之后监理工程师再对四级验收项目进行验收,并对四级以下验收项目进行抽查。

在施工过程的检查中,凡达不到质量控制点质量目标的,即应无条件进行整改或返工,直到达到质量目标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以小目标的落实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大目标的实现。项目于2010年9月1日开工,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项目于2011年12月25日通过河南省电力质监中心站的竣工验收,项目的质量管理、时间管理及成本管理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的要求。

质量作为项目三约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质量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一个成功项目必不可少的一环。项目质量管理方式多样,对于具体项目,应该认真分析项目的特点,寻找适合项目的管理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电力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全面使用现代科学的项目质量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设计;电气接地;接地电阻;导体

中图分类号:TM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4-0031-02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故障时经地网流散的电流越来越大,故障时地网的电位也随之升高,由于接地措施的缺陷而造成的事故也屡有发生,给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使一次设备的绝缘遭到破坏,进而扩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本论文主要对变电站电气接地技术展开分析讨论,以期获得可靠的电气接地技术的相关方法及经验,并和广大同行分享。

一、电气接地技术概述

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接地网作为隐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接地的实质是控制变电站发生接地短路时,故障点地电位的升高,因为接地主要是为了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起作用的是电位而不是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地网合格的一个重要参数,但不是唯一的参数。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一般情况下单相短路电流值较大。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时的短路电流一般都超过4kA,而大部分变电所接地电阻又很难做到0.5Ω。因此,从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验算地网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必要时应采取防止高电位外引的隔离措施,这也是我国目前变电站电气接地设计所最常采用的方法。

二、变电站超高电压接地系统设计

(一)入地短路电流

Imax是考虑到换流站长期发展规划时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取值为50kA。

In为发生最大接地短路时,流往变电所主变压器中性点的短路电流。当变压器只有1个中性点,发生所内接地时,In=30%Imax,有2个中性点时,约等于50%Imax。这里假定换流站新建工程是为变压器1个中性点接地,所以发生所内接地时,取In=30%Imax=15kA。

Ke1为短路时,与变电所接地网相连的所有避雷线的分流系数,Ke1应由避雷线的出线回路数确定,出线为1路时,取0.15,2路时取0.28,3路时取0.38,4路时取0.47,5路以上时取0.5~0.58,且应根据出线所跨走廊的分流效果做出相应的增减。这里我们假定避雷线出线回路为2,故Ke1=0.28。

Ke2为所外接地时,避雷线向两侧的分流系数,一般取0.18,这仅适于变电所内有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所外接地。

经过公式计算:

I=(Imax-In)(1-Ke1)=(50-15)(1-0.28)≈25.2(kA) (1)

I=In(1-Ke2)=15(1-0.18)=12.3(kA)(2)

比较上述两式,可以得出(1)式的计算结果明显大于(2)式,故取(1)式的计算结果,在乘以发展系数1.2,得出入地电流为I=30.2kA。

(二)接地网面积选择

取土壤电阻率为500Ω•m,接地网埋深为0.6m,网格间距为10m,导体等值半径为0.02m,水平接地网面积从100×100m2逐渐增加到600×600m2。随着接地网面积的增加接地电阻值在不断减少。在200×200m2以后,接地网面积的增加对接地电阻值的降低影响有所减少,这是因为面积增大后,各水平导体之间屏蔽作用增加,对电流的散流有抑制作用,面积越大,屏蔽、抑制作用越明显。

(三)接地电阻

换流站的最大入地短路电流为30.2kA。根据我国电力行业接地规程的规定: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R一般情况下应满足R

我国电力行业接地规程中还规定: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R

变电站的接地必须与二次系统的安全结合起来考虑,在二者之间求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系统正常工作时地网电位接近于零,而故障时流过地网的电流将在地网接地电阻上产生压降,即地电位升高。如不考虑短路时二次电缆芯线上的感应电位,短路时二次电缆承受的电位差即为地电位升高,该电位差施加在二次电缆的绝缘上,因此地电位升高直接决定于二次电缆的交流绝缘耐压及二次设备的交流绝缘耐压值。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如果能够处理通信线的高电位引出问题,变电站的地电位升高取5kV是可行的。

将地电位升提高到5kV,如果换流站的最大入地短路电流为30.2kA,换流站对应接地电阻R应小于0.165344Ω。

(四)接地导体截面积

接地导体截面一般根据热稳定性来确定,通过接地导体的电流最大的情况一般发生在母线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换流站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为50kA,根据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计算公式有:

S≥ (3)

上式中, S为接地线最小截面,mm2;

IF为流过短路线的短路电流稳定值,A(根据系统5至10年的发展规划,按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

C为接地线材料的稳定系数,根据材料的种类、性能及最高允许温度和短路前地线的初始温度确定(钢导体K取70,铜导体K取210,铝导体K取120);

tj为短路等效持续的时间,单位为s。

式中,取IF=50000A,tj=0.355,如果材料采用钢材时,C取65,可以得出最小截面积S:S≥455mm2;根据(IEEEStd665-1995)发电站接地标准中的推荐热稳定计算公式:

Sk≥aI(4)

式中,取IF=50000A,tj=0.355,K=60,a=1,可得S≥493mm2。

结合地网的自然腐蚀,应采用的接地体最小截面积应为:

Smin=S(1+a)n

上式中,S为满足热稳定要求的最小截面积;a为接地材料的自然腐蚀率;n为接地网使用年限。

根据相关资料,铜材的年自然腐蚀率为0.2%,普通钢为2.2%,镀锌钢为0.5%,如果选用镀锌钢材,按50年的使用寿命计算,接地体的最小截面积应不小于642 mm2。

三、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容量的增大,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经接地网流散和电流愈来愈大,短路电流往往会达到几十千安,接地电阻若有很小的误差即可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害,所以,近年来变电站电气接地系统的设计,其设计重点已经转向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本论文主要针对电气接地系统,给出了详细的接地设计方案和参数计算,对于变电站超高压接地系统的设计,无论是在设计计算还是在系统应用方面,均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家斌.接地技术与接地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何金良.利用周边地理环境降低城区变电所接地电阻[J].中国电力,2001,(11).

第8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2005年,教育部下发文件,提出在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电子等学科中,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高校高度重视,积极申报,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总结了大量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445。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先导,强化“工程-理论-实践-工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建设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和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建设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立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将课程设计贯穿课程理论教学过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培养活动,使其成为培养电气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1.实验教学中心改革思路

1.1 突出一个目标

以“一实两创”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以适应21世纪电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电工技术领域、尤其是电力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实践能力是主体,是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两翼,是升华。通过实施突出实两创”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能干事的知能基础、敢干事的无谓胆识和干成事的坚韧品格。

1.2 建设一支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是“中心”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中心”采用课程负责人制和实验助理制,打通学科建设与实验实践教学的人才通道。

(1)课程负责人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人负责,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入结合。

(2)实验助理制。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遴选实验助理,兼职参与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1.3 构建两个平台

(1)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和工程实训三位一体。①物理模拟:“中心”开设电工、电子、电机、电磁场、单片机、自动控制、电力系统综合、继电保护、高电压、自动远动、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等物理模拟实验。②数字仿真“中心”开设电路仿真EWB、电子设计、多级电网数字仿真、电力系统高级应用、电力设备仿真系统等数字仿真实验。③工程实训:“中心”建有电工电子实习基地、输变电工程实训基地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训提供了平台。

通过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和工程实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操作,首先在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电力系统运行操作中的物理现象,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针对相同内容通过以实际电网为背景的多级电网仿真培训系统进行数字仿真,使学生掌握大规模电网操作中的现场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实验变电所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2)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与监督保障平台。

1.4 面向二维服务

根据“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面向“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实践教学。

(1)横向覆盖。“中心”面向全校34个电气信息类、工科非电类和文经管类本、专科专业5000余名学生,承担了电力生产工程认知教育,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任务,以及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很大的横向覆盖面。

(2)纵向贯通。“中心”对电气信息类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上贯通。

1.5 覆盖五个层次

(1)工程认知层。针对文、经、管类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主要以模型演示、观看多媒体教程等方式进行。

(2)基础实验层。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基础课程,强调学生熟悉仪器设备、软硬件工具的使用方法、验证实验内容,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3)工程实训层。针对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强调学生了解电力生产的实际过程、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交互推动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电气工程专业素养。

(4)综合设计层。针对某一系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具体完成实验方案、测试和论文,培养工程素质。

(5)研究创新层。针对某一系统,强调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的应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实现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实验,独立撰写项目验收报告。

1.6 坚持六个结合

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设计型实验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研究创新型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科研课题相结合;实验实践教学与电力行业实际相结合;实际物理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研究生培养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

2.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方案

“中心”设有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中心”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中心”的具体软硬件建设的具体实施。

2.1 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

学校优势学科-电气工程学科的高水平教师是“中心”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同时聘任电气工程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为中心的兼职教师,确实保证实验实践教师队伍的高质量。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中心”建立了实验助理制度,即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中遴选实验助理,兼职参与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

2.2 扎实开展实践平台建设

近几年“中心”新增DSP、ARM/EDA、数字仿真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电力运行仿真中心、电力生产动态模型演示实验室、真实的66~220kV变电站的输变电实训中心等。同时为了跟踪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技术“中心”又新增加了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蓄能系统等一系列实验平台。自行研制了电工实验台、数字和模拟电子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PLC、DSP实验平台、便携式电子实验包、电工电子实训实验台、继电保护实验台等800余台套。

2.3 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实验管理体系

建立了网上预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实验室网上预习系统,可实现学生网上学习仪器设备使用、基础实验预习演示;建立了网上实验实践答疑系统,及时与学生实现交互。

中心在完成计划内本科实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研究生科研提供了实验场所。本着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宗旨,中心建立了开放运行机制,并建立了实验室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2.4 构建较为完善的学生课外培养体系

“中心”通过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电气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基金”、科研课题组招聘,各类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研究的热情。

2.5 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在高水平软硬件平台的支撑上,探索“全程设计”的教学新模式,即将某一系统的设计贯穿于某门课程的全程,或贯穿于多门课程的全程。

(1)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全程设计”。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授课之初就将智能交通灯、电子时钟等综合设计性题目布置给学生,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要求学生进行阶段性设计,学习结束后完成项目的整体研制,并撰写实践报告。在单片机、DSP和EDA等课程中继续沿用相同的题目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注意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这种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新技术的优势。

(2)电力工程类课程的“全程设计”。在电力系统分析之初,将一电网的规划设计布置给学生,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网络参数计算、潮流计算、短路计算、调压计算、稳定性分析计算等内容的设计。在后续的继电保护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和高电压技术等课程中,仍针对该系统进行相应子模块的设计。这种模式采用递进式工程训练,将分散的课程通过某一电网设计的实践环节贯穿起来,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初就树立大工程概念,明确所学课程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和地位,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6 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近年来,与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利用企业的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未来建设规划

中心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继续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进行建设的奋斗目标,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规划为:

(1)瞄准社会和电力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探索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落实教学建设方案。

(2)不断探索和实践实验室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措施,为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3)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实验平台建设,加强实际物理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的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内、课外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4)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对实验教学五层次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研究,使各层次内容有机联系,加强对工程实训和创新层的教改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5)进一步探索“中心”的管理模式,对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等管理权限和机构设置进行探索,进一步改进和落实中心的管理职责,建立一套高效合理、资源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6)加强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的紧密结合,在实验助理的基础上,将开展实验研究助理工作,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实验内容。

4.结语

中心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了“突出一个目标、建设一支队伍、构建两个平台、面向二维服务、覆盖五个层次、坚持六个结合”的建设思路,构建了模块化、递进式、重衔接、强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全程设计、平台支撑”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得到提高。“中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实验环境和条件良好。

第9篇:输变电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1-0191-01

1把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电气工程等产业的进步,然而创新人才培养是电气工程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能源也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要促进电气工程学科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并且使用价格偏高,那么对于电气这样的新能源使用就应运而生,改善电源的使用结构,大力发展核电这样的无污染能源,是我国电力工程学科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开发电气工程这一战略任务的同时,科研攻关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已经成为了社会资源、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发展来看,中国的发电量居于全球第二,跟2005年同期相比,使用量又翻了一番,并且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之中也会使用量也会大幅度增长,世界电力发展的未来跟中国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2009年,中国建造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电压输送能力最强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系统,国内很多顶尖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的专家学者都参与进来,例如清华大学机电系等。这个项目系统复杂,科研水平攻关较难,但是参与人员都很好的克服了这些外在条件的困难,运用扎实的业务知识,详尽的解决了在工程进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离开我们国家这些年对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计划,使他们可以切实可行的投入到了业务操作之中。但是在高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之中,我国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就要求我们国家的高校在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创新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能力。

2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的初步探索

我国电气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优秀的办学特色,始终坚持着把人才培养居于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人才培养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各大高校都积极投身进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应运在一起,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在现阶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对于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发展,首先应该明确人才的培养定位。国内有很多“985”工程、“211工程”的大学当中都开设了这个学科,应该把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更加重要的发展目标,让毕业生成为电气工程学科的栋梁之材。在培养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促进创新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日后的电气工作贡献力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电气科研的小型项目来锻炼技能,并以各类实验室为重要依托载体,学习和科研为一体,对部分有潜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争取把他们培养为创新人才。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同时,指导教师就显得特别重要,国内各大高校应该引进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优秀人才为我们所用,并且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把培养电气学科带头人的计划也要提到日程上来,并让有着精湛的学术造诣和高尚师德的教师对电气工程学科学生的日常学生进行指导和斧正。同时国内各大高校还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组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基金支持,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一些老旧的实验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更新与淘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集中所有教师的力量一起攻坚克难,为培养创新型电气工程学科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多鼓励教师和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从而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再者,要健全教育的管理制度,要让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民主化,为电气工程学科管理提供更深层次的制度保障,也要增强激励制度的有序发展,对于在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中有着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要给予一定的荣誉。

3结语

电气工程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中也取得了骄人的佳绩,这些都与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文章中通过论述了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机制等方面,都着重说明了电气工程在工程类学科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迎头赶上的豪情壮志,在学科建设之中,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攻坚克难,弥补现阶段项目上的一些不足之处,把国外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技术引进到我国为我们所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无数电气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希望各大高校的电气工程学科学习者能够在学好专业知识后为祖国的电气工程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康重庆、董嘉佳、董鸿、孙劲松.电气工程学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2]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4月第2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