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新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当今初中语文教育中,过去单一、死板、封闭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新式教学模式,这更能够满足时代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转变自身角色,通过了解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好学生此学科的综合能力。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一、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恩、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会得到解决。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来源于想像力,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像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一个安全、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这一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上如果不给学生一种安全的感觉,没有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氛,就会逼得学生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好”,害怕真实地暴露和面对自己的过失,甚至为此说谎、编造成绩等。另一方面,更有很多学生因为评价暴露了自己的过失而失去尊严,受到惩罚,甚至就此失去信心。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就连起码的教育教学都不能及,更不能提到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了。因此,一个安全的氛围是保证教学更具客观性、真实性,保证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一个前提。
四、注重课堂情景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当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与课堂提问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景,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空间,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设疑激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的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调动是形成良好教学情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教《背影》一课时,教师要抓住课题及时设悬提问题。谁的背影?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背影?文中对背影的描述是一次大特写,还是几组背影?孰详孰略?这些问题是学生们最想了解的,于是学生在听到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之后,很快就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把单一讲解法探究为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爱好的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手段与方法,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源,寻找他们的创新之处。另外,还要给学生创造定的条件,教师启,要启在关键处;讲要在重点处,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独立思考,变老师注入式讲授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 师生共处,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气氛源于教师,这种气氛是真诚关
心和理解的倾听,是师与生之间愉快,和谐的合作,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因素,是发掘学生潜在智能的最件环境。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问题产生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需要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没有压抑、没有恐惧、没有胆怯的心理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顾虑太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思想也要更大,他们想回答问题,可是又怕说错了挨批评,提问时,他们头脑中不是在想这个问题怎样回答才更完整,而是想着“千万不要说错!”“说错了怎么办?”结果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提心吊胆,吞吞吐吐,这样连基本的知识点也说不准,更不用说动脑筋,开拓创新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个人见解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诱l学生的内在认知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创新。
3.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人爱好,采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一般学生认识方式是形象直观而且善于表现自己。为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动作模仿,分角色表演、当小老师、找朋友等,让他们先对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感兴趣,再适当地安排一些与内容和结果有联系的练习,这样不但能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造种智力振奋,生机勃勃的状态,对他们投以信任的目光和期望的眼神,多引导、多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奇思妙想”,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讨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涨。以此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活动。
4 独立探索,大胆求异,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明的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提倡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某问题,如果一味地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时候会阻碍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
5 整改课堂,优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善于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教学情景预设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变“教”为“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参与过程,关注学生发展
要确立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教学的对象,但是他们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不行,离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也是不行的。在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的设计、组织、领导和实施等方面,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以期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的系列化。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 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 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 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关键词:日语课堂 学生 主人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17-01
回国后,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学习日语的学生与日剧增,的确,近10多年来,我国的日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学里学习日语学生的数量不仅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在毕业前也能或多或少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能力资格证书,但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仍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日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开口,只学会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结果在毕业应聘中屡遭失败。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束缚了教师的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大量时间讲授、表演,课堂呈现出“填鸭式”特征,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略。另外,大多数教师还是运用粉笔板书的形式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记笔记。课堂形式单一枯燥,扼杀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创新性和潜力的挖掘,也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力。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想通过自身的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经验,试图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1 情景教学,使学生成为乐学的主人
在传统日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要求,教材内容和编排,精心地教读和讲解,慢慢的,学生失去了学习日语的兴趣。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于:使学生从传统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越,让学生从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1.1 情景对话,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课堂内容完全脱离生活,那么再好的内容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话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扮演角色积极参与,最后教师对表演进行总评,从语言本身,还从表演、文化等角度去和学生交流意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1.2 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处理一些情景生动的对话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分组对话改为小短剧,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这个活动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可以启发思路,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日语学习演变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2 日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会学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主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必须有足够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方设法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去做,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2.1 日式演习,增强学生自信能力
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上过“演习”课程(类似于研讨班)。此课程主要是面向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以课堂讨论方式进行。每周一次(90分钟)课堂讨论课,指定数位学生进行口头发表,全体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答疑;每周1~2次的自发学习,教师不参与,学生共同研究某个专题,完成1~2篇论文,向学校组织的论文大赛投稿。此课程的特点是:克服“满堂灌”的弊病,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和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
2.2 日语演讲,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课堂上简短的日语演讲也是一种表演性质的训练,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演讲自己写的小文章。每节课由一位到两位同学演讲各3分钟。通过演讲,既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寻求写作素材的机会,扩充知识面。
3 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爱学的主人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的进行要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上的主宰,日语课应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爱学的主人。
3.1 设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日语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词汇量大、语法繁多、相似词汇和语法多而使用场景有异。如此大量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必然容易使课堂教学陷入疲软状态,影响知识的有效吸收。比如在讲解阅读文的时候,可尝试采用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词汇和固定搭配,教师自己课外针对课文内容设定若干组问题,逐一和学生进行会话交流。同样,对于单词和语法的讲解也可以适当采用设疑问答式来达到交流中体会其用法的方式。
3.2 师生切换,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能力
课堂上偶尔不妨试着把师生位置颠倒一下,让学生争当老师。笔者曾采用了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错题集》的方式。让学生在过级题中抽出具有特征的错题,制作成课件,上台当小老师讲解,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让教师独占的传统舞台转化成师生同台演出的舞台。
4 结语
以上,针对日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教学探索,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日语课堂教学确实是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精心规划的重要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日语教学才能取得效果,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小子.日本の教え方[M].アルク.平本照磨,2002:57-72.
[2] 石玲子.日本教授法入[M].凡人社.崎敏夫,1993:30-56.
论文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英语教学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英语教师要积极尝试创新。
一、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学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点头和微笑,专心听他们讲话,“微笑”表示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喜欢你”的表现;“点头”表示赞许与接纳,使学生倍增勇气,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话”是指通过集中精神倾听不同的意见来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师的友好态度,同时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去积极思考。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还是由于兴趣、信心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培养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有困难。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学者认为,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都积极地参与,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介绍人物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制名片,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自主的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学生不但制作了一张张个性的名片,还都积极发言,进行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能流利地根据名片上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信息,如Name,Age,Telephone number等,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目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情感,由此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教学生英美国家人名和中国人名字在书写方面的区别时,可以出示给学生一组英美国家的人名和中国人名,要求学生去分别写出这些名字中的“Family name”和 “Last name”,并从中找出两种国家人名在书写上的区别。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做。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乃至最后阶段才产生出来的。创新需要时间,创新需要机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机会,足够思维的时间和机会,足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
四、教师要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教师要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hich teacher do you 1ike best?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What are your hobbies?等,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但大脑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吸引和发现学生独特、新颖的想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加强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法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手段违背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这一语言准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多层面地启发,诱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博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进入网络,查找相关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利用所查资料编写故事,这便是信息的加工和创造。课外再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自选研究专题项目,学会运用信息资源,重构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逐渐得到广泛推广和普及,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一、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使用先进科学技术,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更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但从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讲,仍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品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辩证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还不够成熟,这就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出现偏差,引发不良现象。
2.教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
在现如今的高中教学中,往往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副科”,认为它不重要,因此,没有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导致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没有达到很好的优化和调整,另外,大部分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往往身兼数班,而每个班级的人数在50至60人之间,这就导致教师的任务量重,而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只能大面积地进行讲授。
3.硬件条件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一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相应的教学工具比较缺乏,尤其在落后的山村地区,多媒体、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更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些高中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计算机落后、缓慢,缺乏定期的更新和管理工作,这就不利于学生综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改进和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高中教育工作者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讲,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观念和想法,就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而面对日常繁重的课业压力,高中生会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些低年级学生往往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枯燥、乏味、抽象、繁琐,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出发,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应结合这一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着“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这就需要学生投入到实践操作当中去,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而教师应在一旁监督和辅导,对于学生发生疑惑的地方给予解答,对于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从而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和谐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从课堂的主角变为积极的配角,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而创造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游戏等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例如“知识问答”、“作品展览”、“小组游戏”等,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应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利用科技手段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恒丽,张新明.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6).
[2]姚剑.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3]潘萍,黎瑞成,张卫国.海南省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关键词:新方法 高中 数学 课堂 教学
审视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外乎存在着耗时多、收效低、“出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即忽视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了师生群体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变、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凡此种种,无不有悖于新课改思想。因此走出传统,超越传统,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才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倡导的理念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并积极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方法,归根结底,数学教学改革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对高中一线的教师而言,加强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与研究,通过丰富恰当的有效教学来促使学生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提高,应成为决战高考中必胜者的基本素养。
一、教学理念有效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教学方式有效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3、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三、教学过程有效
1、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现代语文教学,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一试。
一、以“趣悟”代“枯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析式背离汉语教学规律,教师应该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让学生通过读、看、背领悟汉语生成机制和语义规则,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如在朱自清《春》一文中,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针对这句话,老师不必用讲析式进行分析,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理解词语“偷偷地”“钻”的意义,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认识春草生长的劲头,学生可进一步领悟到春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精神本质,让学生通过“钻”和“爬”的对比,领悟到春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拼搏精神。
这种以悟读为主的教学法还应与学生心理相适应。所以,还要注意激发学生乐读之情、喜读之趣,使学生在有情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乐悟不疲,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阅读领悟的同时,老师若有少许激趣动作或表情,也将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愉悦宽松,学生的兴趣也将达到顶点。如《白杨礼赞》中介绍“欲扬先抑”的写法时,教师不必过分渲染“欲扬先抑”枯燥的概念,可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第二段,这时教师边把手抬高向下压,边告诉学生,老师在按一段巨大的弹簧,突然手一放,让学生说出现在弹簧的状态如何。然后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之奥秘。教师这样的教学风格必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还能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最终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二、从“满堂授”到“重点导”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告诉我们“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的滔滔不绝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而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义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笔者认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能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特别是在分析老父亲蹒跚身子、爬栅栏、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片段时,可由学生在假定的环境中演绎这一场父子情感互动的场面,让每一位学生直接体验父亲的不易(还可让学生当场介绍自己父亲的工作状况)、父亲的深切爱子之情(由学生当场回忆父亲对自己关爱的故事)、体验儿子的内疚、自责和感激之情。在授课中,对朱自清所写的这种父爱形式所体现出的价值,不仅要引导学生把它放在作者的时代加以渲染,还要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把体现出的价值放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去体会这种亲情的可贵。学生在教师的这种创造性审美体验诱导下,他们不仅会对自己父母的艰辛表示理解,而且会延伸到对全社会中父辈们生活、工作艰辛不易的理解、同情。这必将激发他们广博的爱心。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只是强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那能否让学生感受崇高,唤醒他们的仁爱之心呢?
三、由“对立”走向“对话”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者总是带着社会给予他的职责与职业的特权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关系,必然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主性。而对语文教学来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学习语文本身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像是文化的传播者、道德的实践者、精神的缔造者。因此,语文教师更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上“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大道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跟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用爱、用真诚和学生交朋友,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在课堂上不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改变那种紧张对立的关系。说到这边,我深有体会。记得在讲授《钓胜于鱼》时,我是这样鼓励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成绩并不能衡量一切,关键在于努力的程度,正如《钓胜于鱼》中的老教授的‘我为钓,不为鱼’”。这样就拉近了与差生们的距离,能够产生很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