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威尼斯的小艇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威尼斯的小艇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威尼斯的小艇课件

第1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篇课文,题目叫做《威尼斯的小艇》。(板书:13威尼斯的小艇)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威尼斯。(出示部分彩色幻灯片)。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连接这118个小岛的是117条水道。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威尼斯的市内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船是市内惟一的交通工具。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小艇)。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呢?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布置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字词。出示写有6个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2.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要求:边听边想,威尼斯的小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指名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使学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

4.根据以上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讲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学习理解第二段

1.图文对照,认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出示威尼斯的小艇的幻灯图片)。

要求:边读边想,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2.指名回答:“小艇是什么样儿的?”

3.通过作者对小艇的样子生动地描写,威尼斯的小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练习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小艇的美及乘船游览时的快乐感受。

5.教师小结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用比喻句进行描写,这样就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词语。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3.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二、学习理解第三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来突出“特别好”的?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指名回答: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的?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朗读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段

1.默读第五、六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1)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关系密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认真体会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检查学习情况。

4.教师小结:

威尼斯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小艇,(板书:生活关系密切)只有在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的时候,威尼斯才静下来。)

5.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这样密切,是什么原因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了这篇文章,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

(1)作者要写威尼斯的城市风光,为什么以“小艇”为题呢?(小艇是威尼斯独特的风景,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2)作者在写小艇样子时,抓住了哪些特点?写小艇的作用时,抓了哪些特点?

(3)作者为什么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呢?是作者一时一天观察的结果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教师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作者平时注意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观看情景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预习《三峡之秋》。

附:板书设计

第2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形式

近几年,各地学校都在轰轰烈烈开展课改研究,在不少公开课上,大家比较热衷的事多媒体教学、快乐教学、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好不好呢?确实好,是课改教学研究所提倡的。把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学会知识,增强能力,这确实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去实践的。但什么都要有个“度”,有个正确的理解。如果“度”把握不好,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盲目的模仿和追求,只能适得其反。

一、催泪煽情

有的教学《荔枝》一课,在总结课文时,播放着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教师满怀激情地描述到:“作家肖复兴是幸运的,沐浴着幸福的母爱;肖复兴又是遗憾的,他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爱,对自己没能在母亲生前理解她而深深内疚。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情感,遗憾的是许多人在拥有它时没有发觉。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来自这种爱,也许是下雨天送来的一把伞,也许是一次次上学前的叮咛……这首歌就把这种感受浓缩在里面了。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情意浓浓,教师文采飞扬,学生可能暂时也会被教师的煽情和音乐渲染所感染。但是,教师在大段煽情,尽情挥洒,学生只是在当听众,并没有达到训练和发展。而且教师大段的描述煽情,挤占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如,教师提供一种范式,“肖复兴是幸运的。他幸运的是-----。”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感悟填写、表达。这样,学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二、闹剧表演

课程标准强调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于是就有了部分教师的可以标新立异。如有的教学《猫》一课中,“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一句,采用了表演的方式。教师先对学生进行了分工:这一行学猫长腔的叫声;那一行学猫短腔的叫声;这一行学猫粗腔的叫声;那一行学猫细腔的叫声……由于学生根本不知道猫的长短、粗细的叫声是怎样的,全班的“猫们”乱学乱叫一团。学生大概也觉得此景滑稽可笑,“猫叫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把“表演”弄成了一场闹剧。表演作为一种教学的方式需考虑三个条件:一是这个环节是不是教学重点。二是有没有必要。三是能不能做到。本案例让学生学猫的长短、粗细的叫声,并有一定的起伏、节奏的叫,是不容易学会的。所以,阅读课上的表演如果不考虑这几个条件,盲目追求“花哨”,只能是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

三、滥用多媒体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时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始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把需要学生抽象思维的东西过多地变为形象思维,会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为学生以看代替了自己的读与思。因此,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不是不用,而是要用得恰如其分,精妙得当,切忌摆花架子或画蛇添足。

四、游离文本

第3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一、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自主探究”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1.课前放手预习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抓住重点:明确预习内容,教会预习方法。在学习课文前,要按照“导读”提示自学;在预习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2)通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文字障碍。(3)理解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的内容。(4)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味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搭石》的预习指导是这样设计的。(1)通读全文,找出生字、生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3)课文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到家乡“美”,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处?人美在哪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体会体会。(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预习指导意在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先学,从中领悟自学的方法。

2.课中精心导读  (1)导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威尼斯,让学生去领略异国风光。看完课件后,让学生谈感受,进而导人新课:“同学们,沿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在这众多的景物中,作者为什么单写小艇呢?它同这座水上城市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威尼斯,了解威尼斯。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观赏到异国的风光,拉近理解的时空,引起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奇、探索的境地。  (2)导法: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循法自学。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而理解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内容;从题目人手理解课文内容;找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等。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去发现、感受、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导思。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疑问,要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环境和机会,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疑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方法有:从课题人手质疑;从重点处质疑;从矛盾处质疑;抓难点质疑等,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多角度、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学会思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求克服困难,发展其创新能力。

二、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学生自主与老师引导的关系。二是关注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

2.要善于把握时机  欲使合作学习取得最佳的效果,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下列情景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辨析;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讨论;第三,对知识检测,查漏补缺时,合作学习更有效。

第4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由于上课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少了“语文味”,而多了“技术味”。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无边的魔杖,教师就是操纵魔杖、点石成金的魔术师。那么,如何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的魔杖激活课堂上的一潭死水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真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学习的旁观者,归根结底要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让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真正获得并形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和丰富语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事前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在课堂上针对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与咏春相关诗词的拓展等让学生充分展示,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激起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和,使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于诗中表现的意境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的优势,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图片、模拟现实、传递音乐等多样手段,引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

课件是教学资源呈现的基本形式,好的课件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关键。制作精美、设计合理的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展现夜空中的美丽景象,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幻想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反复播放银河系的录像片段和《月光鸣奏曲》的音乐,让学生边想象天上神奇的世界,边倾听优美舒缓的音乐,加强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

又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巧用课件生动地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独特的异域风光和小艇奇特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精美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勾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体味到威尼斯独特的美,小城和谐生活的美。教学后,当我再一次播放画面,配上音乐,让学生结合书中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城时,学生通^欣赏、体验和感受,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着眼前的景象。有的学生赞叹小艇的别致,有的学生沉醉于寂静的夜色,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到了威尼斯后的种种行动。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经常利用课件,将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关注的语句、关键词,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能力得以深化和加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感官的刺激,追求艺术的效果,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应以是否有利于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三、活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走进课文,用心体会语言的美,很多时候要开展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会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地域的限制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考虑如何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不在于是否把知识的结论展示出来,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得到了优化,因此,语文课件应当引导学生走向认识的平台,冲向学习的高地。

例如,长春版五年级教材中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了解身边的名人”,显然学生对于名人的了解甚少,那么借助网络的平台,就可以让他们走进名人的世界,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成才历史、经历的坎坷和遭受的磨砺,让他们不仅了解到名人的功绩,更探究到他们的崇高品质。学生在广阔自由的空间里,消除了认知的障碍。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盲目接受或排斥信息技术,而要以客观、冷静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认真思考、实践,力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8人及二年级4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3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 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钟青、靳淑英、王丽荣、陈肖琳、耿晓娟、孙晓静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陈肖琳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 耿晓娟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孙晓静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善思——教学节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 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一、五、六年级组共4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执教者客观的自评介绍,看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家长由衷的赞许,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本届教学节所体现出的我校语文课堂教改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草原》一课,教师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伴着悠扬的旋律向学生简介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并请他们同老舍一起走进草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登台表演小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作者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作者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共3页,当前第1页1

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2、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一年级《 汉语拼音13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和经验,在刚开课时,就很快总结出“un”和“yun”读音相同,字形有差异,用法不相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认真练写阶段。接着,各自按声母排列顺序与un练拼,试试哪些声母与un可组成音节,组内与伙伴达成共识,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将正确的拼音过程写在黑板上。最后看着儿歌所配的画面——两名登山的小朋友具体生动有趣地口述画面之外的内容并努力规范正确流利地拼读,最终进入“拼音乐园”。屏幕上出现了五个按钮,里面锁定着不同的拼读练习,五个大组分别选定一个按钮,打开练习,以组进行友谊赛,看谁们拼得准、拼得快。课堂始终,在电脑设计的富有童话色彩的“云博士”鼓励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精彩的马戏》《高大的皂荚树》《威尼斯的小艇》《圆明园的毁灭》等多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均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读中理解语言、品读中体会语境、诵读中培养语感、揣摩作者表达方法,从而积累佳词丽句,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浩渺无穷。

   4、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 “是否有必要恢复圆明园的旧貌”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自由辩论,使他们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走向网络资源,独立思考,将课内学习延伸发展为课外自主自觉地学习,扩大了视野。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件与内容揉不到一起,两张皮;学生仅被课件的色彩、形象所吸引,乐而不学;少数课件制作只求新,不求实,影响教学效率。只有将教材把握准,课件才能显神威);文字训练与课文分析的关系(淡化分析并不是不要分析,把握字、词、句教学是小语课堂永恒的主题早讲,学生早明白,早受益);学生质疑与读书思考的关系(学生只读书、不思考,提问漫无边际,不假思索,没有讨论、探究的价值。读书应有目标,读前有要求,读后要落实,教师应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其读书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创新意识与发展健康个性的关系(与其让学生重复地学习,真不如留出一些时间,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异想天开)。我们坚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力争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丽荣老师以五册《灰雀》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赵玉文老师《五单元汇总复习》被评为特优课,另外3名教师均获优质课;12月中旬,6位教师还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张钧篪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实干——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共3页,当前第2页2

   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期末,我们举办了第三届写字等级评定活动及三——六年级每班10人参加的想象作文竞赛,并召开了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的家长会,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适应时代挑战奠定了基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6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一、把握学情,巧妙设疑

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善于把握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心理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巧妙设问。设疑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才不至于脱离学生实际。例如我在上《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小艇的样子,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提出:“你们见过龙舟么?”让学生讨论后,在学生有了印象后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读出描写小艇的句子,小艇的清晰形象跃然呈现在学生面前。设疑还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学生素质肯定不尽相同,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层次之分。对差生提出的问题要浅显易懂,在课文中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这样才可以触动其灵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设疑问题过难,归纳性较强时,势必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从而挫伤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

二、激发兴趣,顺势设疑

设疑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设疑情景,营造设疑氛围。老师顺势而为,在学生积极性勃发的时候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顺势设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造悬念。一堂好的语文课,往往由一个问题就设置了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探究。再如我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开始就提出:“我们的城市都是建在平地上,交通工具都是汽车,可是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个城市,是建在海上,街道到处是水,城里面没有汽车,他们靠什么出行呢?”这个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精力放到了小艇上了,不知不觉中教学重点难点一一突破。

2.往返质疑。学生学习知识,遵循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探究规律。学生在赏析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通过反复设疑释疑,层层深入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如我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设计了“小女孩的处境怎样?”“寒冬腊月你光着脚丫、饿着肚子走在雪地里的感觉会怎样?”“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啊?”等问题,层层探究解析课文,这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3.提升设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整个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并能用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教学设疑时要使教学内容得到提升,促使其技能的持续发展。如我在上《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通过熟读课文以及对人物的分析可知,鲁滨孙是个聪明能干、有胆有识的人。这时我继续提升设疑:“假如你是鲁滨孙,你会怎样?”“你在生活中碰到了危险,你是怎么做的?”由此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也顺利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紧扣课本,循序设疑

在语文教学中,疑若设置巧妙,则妙趣横生,使学生学有所得;疑若设置于兴趣所在,则学生兴致勃发,兴趣盎然。为了设疑到位,我们还必须注意几点:一是必须依托课文,围绕目标提出紧扣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的问题。二是适度性,要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力。三是问题必须循序渐进,有系统性、渐进性、梯度性,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深入探究。再如我上面提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那些问题一步步把学生带入到小女孩的处境中去,对后面小女孩在划燃火柴时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就不难理解了。

设疑是小学语文教学时常用的教学手段与技巧,但设疑必须结合实情,激发兴趣,紧扣文本。设疑运用得当,能使整堂课充满活力,充满律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董蓓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教与学的策略》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一、巧用即时评价,真情呵护,让“心灵的鸡汤”滋润孩子们健康成长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上的关于“亲情测试”的作文课,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用饱含真情的即时评价启迪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真情。学生的人性在情境中静静荡漾,学生的心灵在情网中悠悠舒展,师生共同谱写了一曲亲情之歌。这样的课堂令人神往,这样的评价让人内心激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两只鸟蛋》的公开课教学中,我用自己的真情评价赢得了同行的赞赏:我一边利用课件呈现出重点句子,一边不失时机地利用即时评价,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小心地、连忙、轻轻地”朗读感悟。“孩子,你为什么要小心捧,又为什么要轻轻放呢?”“(我欣喜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如果鸟妈妈听到你说的话,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孩子,你为什么要‘连忙’走到树边,不能慢一点儿吗?”“孩子,你太善解人意了。你这么替鸟妈妈着想,我代鸟妈妈谢谢你!(和孩子亲切握手)”……我的这些即时评价,或言说,或抚摸,或呵护,或赞赏,或引领,或激思……叩击着学生的心扉,启发着学生的思维,激荡着学生的情感,“珍爱生命,爱护生命”的种子显然已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我忽然发现,平凡的课堂由于有了这奇妙的即时评价,顿时变得精彩了;我分明感到,我的真情评价宛如一碗碗“心灵鸡汤”,正在滋润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适当延迟评价,耐心守候,静待语文课堂教学未曾预约的精彩

延迟评价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或正在进行的活动,不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合理推迟评价,以鼓励性的语言,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拥有独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更多的发现,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进行了一次延迟评价的大胆“修炼”。

师:同学们读了第二自然段,读懂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生:我读懂了“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请问老师:把“仿佛”干脆换成“好像”,不也可以吗?

师:你真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把“仿佛”换成“好像”,到底可不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同学们,我们以前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生:边读书边思考。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读下面几个句子,读完以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朗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

师:(强调)“有点像独木船”。请继续读。

生:(朗读)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

师:(强调)“像弯弯的新月”。继续读。

生:(朗读)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哦,好的,“仿佛一条蛇”。后面还有一句,请接着读。

生:(朗读)我们在船舱里,坐着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师:很好,“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这四句:第一句是“有点像”,第二句是“像”,第三句是“仿佛”,第四句是“像……一般”。把这几句联系起来想想,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把“像”都用上了。

生:虽然都用了“像”,可是每个地方用的词语不完全一样。

师:你们的发现真不简单!想想,为什么差不多的意思要用不一样的词语呢?

生:说明作者词汇很丰富。

生:读起来有变化,感觉味道更好!

师:好一个味道更好!好一个读起来有变化!聪明的作者写文章,有时候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既避免了重复,读起来也更有味道。来,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这其中不一样的味道!

……

第8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一、让学生想读

示范引路。课堂上,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消除“读不好怎么办”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将自己看作是朗读训练中的一员,用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闻其声、感其情,产生“我也来读一读”的愿望。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根据课文内容选配相应的图片和音乐等来烘托渲染气氛,再现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自然而然地去读。如教学《威尼斯小艇》一文时,我把相关的图片展示出来,再配上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边看边听,想象威尼斯的夜景。学生自然就沉浸在了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这时,教师再加以鼓励,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读出韵味。

二、让学生会读

学生有了想读的愿望以后,教师就要给予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理解先行。对不理解的文章,学生不可能产生感情,所以要让学生首先理解课文。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可以提问:狐狸夸乌鸦什么?(答案是羽毛漂亮,嗓子好。)此时教师把相关的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看看乌鸦的羽毛,再听听乌鸦的叫声。学生就会理解狐狸是在说奉承话,目的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这时再指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就能用夸张的方式表现出狐狸假惺惺的口气。

提高技巧。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停连、轻重、快慢、语气四个方面。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1)初读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音节,再连词成句地朗读,疑难处由教师范读。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其余学生注意去听,听后组织评议。这样全体学生都能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朗读更加准确、流利。(2)学生在朗读时某些地方往往不会处理重音和语气。这时,教师可采用“讲解、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的意思,从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朗读的语气。如教《笋芽儿》一文,重点句是“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我先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这个句子要读出勇敢、坚决的语气。再通过比较,让学生把握住朗读“再”“沉不住气”“一个劲儿”“不住”等重点词时要重读。这样慢慢地,学生自己也能进行比较、体会,从而处理好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让学生乐意读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朗读训练也是这样,要想方设法利用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

让人人都有机会读。语文课堂不是少数尖子生表演的小舞台。教师要设计多种朗读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我平时采取下列方法:(1)轮流读(个人或小组)。这种方法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自由读。教师就一定的篇章或段落,先向学生提出自由读的学习要求或思考题,接着让全班同学根据思考题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要点。这种读的形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朗读的速度和方法,并将读、思、记进行优化组合,疏通课文,促进理解。(3)齐读。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齐读,有利于带领学生进入作品所渲染的情境,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齐读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动、静调节。

让人人都有兴趣读。对小学生来说,能当一次“演员”是很有诱惑力的。所以,表演读和分角色读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1)表演读。可以让几个学生戴上各种头饰演个小型的“情景剧”,其余学生则读文章的叙述部分。表演读富有趣味性,能形象地再现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把朗读训练推向。(2)小组分角色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参与。这种朗读方式不用面对全班同学,更容易被大部分学生接受。(3)设“擂台赛”。利用活动课等时间举行朗读比赛,评出“朗读之星”。小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都能踊跃参加。这时的朗读训练,已不再是“老师要我读”,而是变成了“我要读,我喜欢读”。这使得学生的朗读质量得到提高,朗读训练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第9篇:威尼斯的小艇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进行展示。对于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还进一步的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并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因而其很容易被比较动态、鲜艳的画面影响。因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创设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感官,进而给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1]。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黄河魂》这篇课文时,针对大多数没有亲眼看过黄河的学生,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观赏壶口瀑布的景观,使其能够清楚的领略到黄河具有的波澜壮阔的自然风貌。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关于保卫黄河相关的英雄故事或历史名人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中华优秀儿女为保卫黄河而英勇牺牲的精神。

二、进一步的丰富教师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根据当前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得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只是注重课本知识上的讲解,还要能够丰富学生在课外知识上的学习。对于这种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没有较多的书籍,因而无法达到这种课外知识学习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进一步的丰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因而教师则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讲难点重点知识,通过文字的生动化,来简化问题的难度。比如,教师在讲解《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一些学生对于为什么选择小艇作为交通工具不能理解,这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对这篇课文进行展示,然后再适当的播放相关的音乐。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处于身临其境的情境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好的认识威尼斯这个地方。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进一步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展课堂内容,进而活跃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操作平台,以各个电子画板以及幻灯机等不同的类型所形成的技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范围和容量[2]。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在相关内容上的深层次加工,有效的实现扩展教学深度和丰富教学方式的目标,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还会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起来,从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五、带动学生学习氛围

之所以要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放松心态,及时的消化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想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合上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要想能够更好的提高对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还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满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玲.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