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精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石油院校 石油精神 培养 社会实践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9-02
自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开创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活动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1、2]以“传承石油精神,培育石油精英”为使命的西南石油大学十分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从保障活动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保障实践基地建设入手,鼓励学生在明确实践目的与主题的条件下自主组团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实践,实现了西南石油大学石油精神培养示范教育基地的延伸,其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精心策划,悉心指导。
为了更好的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也为了加强新一代石油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其对自己即将走向的职业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2012年暑期,由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支持油气储运专业2010级志同道合的10名同学组成该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并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精心策划,使队员深入西南油气田涉及油气储运专业的尽量多的一线岗位进行参观学习,邀请该油气田的优秀校友介绍成长成才经验,力图通过这种现场参观学习和师兄、师姐成才的经验交流,使同学们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真切地“认知石油”、“体悟石油”,从而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石油情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品质,[3]让石油精神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终至“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的石油人才。
此次实践活动的策划是在学院举办的实践培训班结束后进行的,得到了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院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在活动安排上,同学们还安排来自油田的学生对西南油气田与油气储运有关的单位和岗位进行了调研,对在西南油气田工作的本校历届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活动完成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策划本次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能让同学们对今后的工作及其环境有所了解,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课前对专业前景有所认识,为同学们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是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的新尝试。
二、实践成果评价
1.深入现场,认知石油。
对于实践队的大多数同学而言,此次实践都是他们第一次走进油田。通过射洪作业区石油青年培训基地柳9井、磨溪气田联合站、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等作业现场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对油气从生产到处理、集输、储藏、销售的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油气储运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对油气生产、处理、集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有了初步认识。如安全管理,不管是在磨溪气田联合站还是在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任何人在进工作场所前,都要将打火机、火柴等物品放在火种收集箱中、都要穿防静电的工衣工帽工鞋,还必须到静电释放装置释放身上的静电、签署安全责任书,在工作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种近乎严酷的安全要求在学校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对石油工人生活、生产环境的认识也是全新的:生活基地和油气生产井、联合站等工作场所都在偏远的乡村,油气产品中还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歌词“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确地告诉同学们:要想在石油行业生存、发展,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另外,通过参观学习和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接触,石油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就是那样一群人——一群穿着劳保服装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乐观工作的石油工人,他们身上那种甘于奉献、苦中寻乐的精神让同学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憧憬。
2.激发热情,学习石油。
Abstra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s launches take the human as the main body, is also to realize person's own value service,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initiate and cultivate the humane spirit. The humane spirit is an urban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is also the urban development most important soft strength and the nucleus. Tangshan takes an industrialization city, during the pursu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 should strengthen the humane spirit construction, thus provides the formidable spiritual support for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Tangshan.
关键词:和谐社会 人文精神 唐山
key word: Harmonious society humane spirit Tangshan
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统揽全局的位置。2009年,唐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全部财政收入413亿元,剔除政策性减收因素,可比增长14.1%,总量继续位居河北省首位(新华网)。经济总量与速度、结构、效益、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人均GDP、财政收入均列河北省第一。在和谐成为社会发展最主要元素的背景下,唐山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显得更具有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它是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在和谐社会视阈下,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城市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公平、不和谐的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它决定了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过程是漫长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若干精神来支撑,并作为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在这些精神支柱中,“人文精神”是其中之一。
唐山在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工业生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丧失,理想、信仰、伦理、道德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退。因此,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文化的整合和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人文精神的作用之一正是提供价值导向。它要求人们做人做事要有定位,必须符合构建和谐唐山、效益唐山、低碳唐山的总目标。
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经济冲动力和文化冲动力的协调运行。文化力从主体角度看就是一种追求生活的目的和生命价值的人文冲动力,文化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和整合等功能。这些功能最终要通过主体的人来体现和实现,需要人文精神来支持,所以人文冲动力是社会发展更核心的动力和竞争力,这是人文精神的作用之二。
三、打造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构建和谐唐山
一座城市只有大力倡导蓬勃向上、充满创新和智慧的文化,才能始终保持强盛的竞争力,才能为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打造城市人文精神,必须从人文精神最直接、最集中的外化形态和载体入手。
(一)营造人文环境,强化人格塑造,培育现代市民群体
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首先指的是人们生存的人文环境,它应该是平等、尊重、爱护、宽松、温暖的环境,同时要给予弱势群体和人民大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人是精神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文精神最直接的是体现在活生生的人身上。为唐山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文价值支撑,实际就是提供现代市民人格的支撑。以人为本,团结友善、尊重自信,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知礼守法、诚信无欺等充分体现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现代市民人格。其手段一是强化教育机制。教育活动中应将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多让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感染,在体验中启迪良知;二是强化示范机制。要把唐山大量革命先进人物爱国、爱城、爱人的崇高品格,把唐山人的敢做敢为、积极奉献、敢于吃苦、善于拼搏的城市精神传统,通过物质的与非物质方式有效地整合与梳理,使其能够为唐山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更多的切入点,也能够为唐山的城市文化品格奠定更扎实的精神基础。
(二)以教育发展为重要手段,增强教学研究力量,加强人文队伍的建设
城市建设要以人文建设为基础,要以教育发展为重要手段,先从教育抓起,尤其是大学的发展。随着唐山经济的发展,市委政府需不断加强大学城的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唐山作为工业城市,工科院校较多,因此要不断加强政府与高校、企业的互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唐山有待打造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使唐山高校能真正够给城市带来蓬勃向上、充满创新和智慧的文化,真正以文化推动城市的发展。
城市人文精神要加强人文社科队伍的建设。人文科学是人文精神最集中、最抽象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载体和体现。人文科学的发展不仅反证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直接推进主体自身的人文精神建设。这种作用一是通过知识分子的教育、传播、引领作用来实现,因此需要更多“智者”的参与,用智慧和思想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二是通过他们直接的文化创造来实现。当今时代,没有高度发达的人文科学,不重视人文科学的作用,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当前加强人文科学建设的关键是研究队伍的凝聚和壮大。因此,唐山应营造有利于人才生长、发展的环境,能够培养和留住人才,同时营造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唐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群体和学科体系。
(三)转变管理职能,实现经济社会管理的人性化和柔性化
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是人文精神外化的重要形式,不同的管理方式体现了管理者不同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和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各类管理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超越程序化和刚性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满足对方在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合理需求,在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成就的肯定中实现管理。所谓柔性化的管理,即不只靠命令、约束、控制等刚性手段来管理,而是更多地依靠沟通、协调、激励、引导等方式。提倡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并不完全排斥科学化和刚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不是推事、避事和息事宁人,相反,它是以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尽职尽责为前提的,它要求在现代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注入人文的因素和内涵,更好地发挥人文精神这一“软实力”的隐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省略/chinanews/2010-01/08/content_18713522.htm新华网
【2】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我单位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此项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为了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常态化,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管,各副职分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并坚持与全全单位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人有责的常态工作机制。
1.培育扶持精神文明先进组织。成立以扶弱救残、公益宣传、维护秩序、环境保护、募捐、义卖等为目标的黄骅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各种活动。例如,在救助孤寡老人的活动中,为常郭故县村于宝树老人救治腿部疾病,期间为老人四处寻医,得到北京药物研究所专家__医生鼎力帮助,资助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定期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开展了清扫青年大街活动,从3月初到9月底持续清扫7个月,累计出勤750余人次,累计1000余小时。得到市民广泛支持和良好评价,同时带动了周边小区居民爱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在募捐、义卖活动中,救助了__乡__村白血病儿童小__,协会支取“点五”基金加上内部募捐共计5381.5元;协助义卖活动,共为小__募集4100.8元。
2.表彰宣传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我单位明确了各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分工,积极培树推荐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扩大先进人物的影响力。目前,我社区出现了众多先进典型。有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例如,建设大街居委会居民__长期以来坚持照顾患病的婆婆,不辞辛苦,毫无怨言,其孝老爱亲的行为得到亲朋好友的赞扬和邻里街坊的钦佩。__家园小区居民__十几年如一日悉心侍奉公公,在小区传为佳话,大家都称赞她是难得的孝敬老人的好儿媳。也有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例如,感动__的草根人物__,他六十年救四十多人从不留名,背母逛公园,在居民区义务清理垃圾,主持邻里的红白理事等等事迹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还有“爱管闲事”的滕仲林老人,他为小区居民管理锅炉,不仅不收钱,还要自己往里搭钱,并且拒绝大家的“补偿”。
3.组织参与精神文明活动。我单位组织培育了十余支文体活动队,积极为文体队申请乐器、服装、道具等,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活跃社区氛围。同时我街道积极参与文体局等单位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在今年重阳节之际,我单位各文体队积极上报节目,并在重阳节汇演中奉献了多个精彩节目。
为了深入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我们对延川县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希望能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延川县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相似,因此这几个村庄社会情况,可以反映西北山区农村的整体面貌。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及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一:从时间上看变化
首先,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是经历了一个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同时由于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因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知识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盲目接受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戏、祭祖、烧香拜佛、还有各地方村落的风土人情等都逐渐消失,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缓慢的情况开始好转。80年以后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思想观念不再是那么保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麻将、看电影,甚至是发展到了今天的网络信息文化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86%都有彩色电视,近26%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在部分地方也有一些文化场所,如:健身设施、书报刊零售点、阅览室、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发展迅速。
调查结果二:从年龄阶段看变化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40岁到60之间的中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60%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15%打扑克,搓麻将,4%下象棋,另外的5%读书看报,健身(跳舞,太极等等之类的健身活动)16%,还有一些人选择了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调查发现近70%的未成年人在闲暇时的消遣方式选择了上网,在具体的沟通时我了解到他们经常利用网络工具玩游戏或者聊天。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但是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很多的未成年孩子在暑假期间平均每天上网8个小时以上,甚至有些超过了14个小时。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们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较少,而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自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爱好者组合一起,形成小集体,互相交流沟通之类的文化活动,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乐。
而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力,18到40岁的青年人是忙碌的,但是在忙碌的同时,对于他们精神文化要求也就更高,调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农民都比较懂得娱乐,基本上都是懂得在闲暇时自我安排节目的,接触面也广,也是最关注时事发展的,而且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大部分都有初中毕业。但是同时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群体,农村的文化建设总是受到一些落后腐朽的因素所牵绊,例如,打长牌,,当然这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并未提及到,但是在进行沟通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地发现,这些现象在近几年是屡禁不止的,政府部门也有加大力度进行打击,但是此项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赌博。在我这次调查的四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10元、20元,但是小赌慢慢地就可能滋生成大赌,一些农民的说法是“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不好玩了”,我认为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封建迷信。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都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都信仰有神论,更是有人宁愿生病去拜神求平安符,也不到医院就医,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死都是鬼神在主宰。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些家庭也较为不注重孩子的教育。
文化活动还是比较少。对于乡村的文化活动是宣扬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但是当前的农村的文化活动还是不够多,也不够集中,不够固定。
三、 建议
以上就是我们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基层农村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还是较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说还不够,还与大城市的农村存在着一些差距。 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的农村经济情况来看,是有能力来建设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老人活动室等。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应多开展一些例如“送文化下乡”之类的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的阅读能力和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为了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要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对于管理的漏洞要及时补缺。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要对网吧等点进行不定期排查,防止未成年人进入。
要极力遏制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情报,对于涉入未深的人加强教育,对于已经沦陷的人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对造成社会危害的要依照他的行为作出刑事处罚。
要多关心老一辈的农民。要送温暖,送问候,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关键词:新时期工会经审工作机制;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经审工作考核机制
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经审工作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经审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各级工会经审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考评,已经成为各级工会管理下级工会的一项主要考核措施,也成为督促各级工会经审委员会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履行对工会财务管理监督职责的重要监督力量。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工会在金融系统内全面开展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结合金融机构工会组织和业务特点,制定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并根据标准实施的实践情况,不断进行改进,已经形成了对金融机构工会经审工作较为完善的考核系统。
同时,各级工会系统也在积极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经费审查审计力度,努力提高审计质量,经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对保障工会经费合规使用,促进工会经济活动规范运作祈祷了积极作用。但对照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金融系统为例,各家金融机构情况大不一样,有的工会管理层级很多,分为省、市、县区等多级工会系统,有的只有省级工会系统,对于这样管理层级完全不一样的工会经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就应当有相应的灵活性和弹性。
2.个别工会对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对规范化建设做表面文章,满足于按照规范化建设实施标准的条文来做工作,停留在完成考核任务,没有按照规范化建设的精神实质要求来推动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并提升工会审计质量。
3.规范化建设标准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定位尚待进一步明确
在现有规范化建设标准中,普遍要求是要出具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体现审计相关流程的文书,但是对于审计工作质量却没有明确要求。这也是规范化建设的一大难题,因为很难找出一套标准体系来确定审计工作质量是否达标。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经审工作考核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
1.通过实践探索,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因地制宜,保留适当弹性空间,避免搞“一刀切”。
2.上级工会组织要对下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深入现场检查,结合现场检查情况来确定考核档次,并以现场检查作为一种督促手段来推动下级工会组织自觉提高本单位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质量。
3.要注重加强对工会审计工作的评价力度,研究出台有关工会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标准。审计工作质量是工会经审工作质量的核心,只要抓准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做到经审工作把工会财务管理的监督落到实处。
二、紧跟新时期全总文件精神,加强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工会工作作为党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思想上也是始终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党的十以来,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会系统也迅速行动,结合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做好贯彻落实。2014年7月,全总下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工会经费开支规范,使工会经费更好为基层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
《通知》是与时俱进的,解决了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各级工会对于工会经费到底应该怎么开支才不算违规的疑惑,历史性地全面规范党的十后工会经费合理开支范围,提出了经费使用的七个方面的原则,即:遵纪守法原则、依法获取原则、经费独立原则、预算管理原则、服务职工原则、勤俭节约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会经费收入范围和经费支出范围,并提出了严格控制工会经费开支的八项要求。
长期以来,与行政经费相比,工会经费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工会财务相关制度总体上是以定性的内容多、定量的内容少。以工会福利开支为例,到目前为止,尚无文件明确福利开支的合理比例和方式。由于制度上的模糊定位,在实践中,对工会经费的审计工作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问题定性把握上由于制度上没有定量的标准而难以把控。现阶段,制度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修订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落实《通知》有关精神,对通知中要求的经费开支比例进行具体明确,提高操作性和规范性;二是完善工会审计相关制度,适度调整工会审计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审计工会经费使用是否存在违规购买购物卡、代金券,是否存在违规滥发津贴补贴,是否存在违规设立“小金库”,是否存在用工会经费支付高消费的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改进经审工作组织制度,进一步提高经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通知》在对工会财务支出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对经审工作的工作质量特别是审计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健全经审干部组织培养体系,完善经审干部选拔机制
与行政财务相比,工会财务规模相对较小,干部编制较少,工会财务相关的从业人员力量及其工会经费审计力量也相对薄弱。在这样的客观现实条件下,工会经审干部配备和培养上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很多金融机构,由于干部编制限制,绝大部分工会经审干部为兼职。所以,要进一步健全经审干部的组织体系,充分照顾兼职干部的培养和成长需求,完善经审干部的选拔激励机制。
1.按需合理配备经审干部,确保经审工作质量
按照同时考察、同时选举、同时报批“三同时”的原则,建立健全经审组织,并配齐经审干部。在配备经审干部时,要选配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过硬,特别是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从事经审工作,提高专业人员在经审会中的比例,提高经审委员和经审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如果是兼职配备经审干部,要充分考虑经审干部主业,合理调配,确保兼职经审干部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工会经审工作。
2.整合内外部力量,探索建立专业服务队伍
对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的重大审计项目,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从基层工会财会干部和行政财会人员中选拔,探索建立经审干部队伍储备库,对于专项经审工作,从储备库中挑选干部组成专项经审工作组。
3.加强经审业务培训,提升经审干部队伍素质
各级经费审查委员会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经审干部的培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高经审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经审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鼓励经审干部掌握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和水平;教育经审干部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经审工作的生命线,保持经审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论文摘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价值形成的源泉问题,我们面临许多需要理论回答的实际问题: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外延与内涵的发展变化,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与收入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这些,都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的任务。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里,马克思在集中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基础上,着重指出,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耗费作为相同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凝结为商品的价值。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外延与内涵的发展变化
在当前信息化知识经济新形势下,作为商品价值源泉的劳动,同《资本论》写作年代相比,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发展变化。
1.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部门范围扩大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资本论》主要是指直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以及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那一部分劳动,即运输、包装、保管等劳动而言的。而把从事商品形态变化(买卖商品)方面的劳动以及直接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许多服务部门的劳动,都视为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直接物质生产领域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第三产业迅速扩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部门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但生产无形产品和劳务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就意味着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部门范围扩大了。不仅把流通部门,而且把第三产业中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的众多经济部门包括进来。这些部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是非物质生产的生产劳动,其抽象劳动同样凝结为价值,其价值量同样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2.科技劳动与经营管理劳动的作用强化马克思重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资本论》第一章谈到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时,就指出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包括“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以后,在第十一章谈到协作时又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对于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必须进行的劳动。马克思认为生产过程中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这在《资本论》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表述得很清楚。“随着劳动过程本身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总体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行了。”在作为《资本论》第一卷手稿部分的《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一文中,马克思更明确指出,在“直接商品形成过程”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清楚地说明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工作者,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者。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已经成为劳动的重要形式。知识和智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资源。当代市场竞争,突出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劳动分工的细化,生产过程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经营管理劳动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些是一百多年前《资本论》写作年代不可能预料到的。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极大的强化了。
3.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一是就创造价值的“总体工人”来说。当代社会生产由过去的体力劳动为主逐步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整个劳动者队伍日益趋向知识化、技能化、白领化。“总体工人”中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的比例增加了,“总体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因而“总体工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了。二是就创造价值的劳动者个体来说。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的所有劳动者,形成其劳动能力基本要素的科学文化与技术素质都提高了,劳动能力中脑力劳动的成分增多了,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是说,参与价值创造的劳动者,其创造价值的能力都提高了。
4.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国际市场作用加大劳动价值论指明,决定价值量的不是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指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给每一种特殊商品生产的必要比例量。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数量超过社会总劳动时间中它所应占的必要比例量,就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达不到其所应占的必要比例量,就出现供不应求,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如此调节供求平衡和资源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国际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和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要从世界市场来看,如果一国生产不能达到世界市场水平,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超过世界市场正常生产条件的劳动,就不能形成价值;另一方面,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给某种商品生产的必要比例量,也要从世界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供求关系来看。马克思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叙述方法,《资本论》第一卷对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应从全球化角度把国际市场因素的作用考虑进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认识。
二、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与收入问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由私人雇工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过程中,私营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怎样认识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不是劳动,创不创造价值?怎样看待私营企业主的收人,是劳动收人还是剥削收人?这些问题,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给予全面的认识。 关于资本家的经营管理活动,如前所述,马克思在关于资本主义管理的必要性和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指出了其属于生产劳动范畴,同体力劳动者一样创造价值。同时,关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必要性,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管理二重性学说: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管理是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的一种职能;一方面,这种职能又是剥削雇佣工人所需要的职能。据此,有的论者认为,资本家的管理活动服从于管理的第二重性质,从属于剥削雇佣劳动的职能,不属于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资本家的一切收人都是剥削收人。我们认为,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是同时存在的,不能由某一重性质就否定另一重性质的存在与作用,不能由于资本家为了获取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而进行的管理,就否定由社会劳动过程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的生产性。马克思在另外的地方说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本身中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当然就与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人产品价值的劳动。”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明确肯定了资本家作为生产的指挥者和管理者的劳动,是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属于形成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营企业,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在公有制经济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私营企业主和其他新生社会阶层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私营企业主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并且,如果他有高水平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或者同时从事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制开发工作,兼有企业管理和科技工作职能,则他就不是一般的私营企业主,而是民营企业家。他的管理劳动与科技劳动,是高级的倍加的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也应看到,私营企业主的收人,尤其是较大规模私营企业的企业主收人,除了相当于管理劳动报酬和科技劳动报酬的高工薪收人外,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资本收人。这种资本收人,虽然按其本源来说,都是劳动者提供的无酬劳动,属于剥削收人,但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的剥削收人,是私营企业主,按其所提供的“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所得,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下的非劳动收人。它为国家增加税收,为社会提供积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不能无视其现实的积极作用,简单化地把劳动和资本对立起来,以劳动和剥削作为是非取舍的绝对标准,而不切实际地予以歧视和否定。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
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有一些论者认为,我国现在既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这就表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与现实不符了,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根据。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得承认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创造,都是价值的源泉。有些论者还引证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怎样认识这一问题?
首先,这种观点把价值的创造同财富(使用价值)的创造混淆起来了。他们谈论价值创造时,实际上指的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创造。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中“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论断时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他还引用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就使用价值说的,并不是说劳动不是一切价值的源泉。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源泉是一般人类抽象劳动,价值是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耗费的结晶,不包含任何物质元素。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至于构成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的源泉,则包括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源两个方面。使用价值(财富)的创造,是由所有生产要素共同进行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劳动并非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其次,这种观点把价值的创造同价值的分配混淆起来了。有的论者鉴于确立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提出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以之论证现行收人分配制度的合理性。事实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各有不同的规定性。价值创造与劳动有关,价值分配则与要素所有权有关。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但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则是由所有制关系或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只要存在所有权差别、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人,是其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如果他不能通过所有权来获得收人,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实现,就是否定了所有权,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
关键词:全民健身;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研究
1前言
体育指导体系是只由指导体育公共活动需求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体育指导体系主要包括健身娱乐理论研究、健身娱乐方法研究与推广、运动技术指导等子系统。为了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甘肃省体育局2009年6月15日局务会议通过《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暂行办法》,用于规范甘肃省行政区域内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社会体育技能传授、体育锻炼指导、体育组织管理工作,标志着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工作揭开了崭新一页。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部分著名搜索引擎,并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国内外体育产业、体育场馆管理、体操理论相关的政策法规性文件、统计年鉴等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基本掌握了全国和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熟悉了国家有关高校场馆的政策法规,了解了相关研究的状况,为本研究搜集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实地调查法
对兰州市"三县五区"主管体育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高校、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体育负责人、健身者、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老板等人员进行访谈,并结合实地情况,考察了兰州市群众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信息。
2.2.3问卷调查法
共发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0份,回收率是98%,有效率达到97.5%,回收率与有效率达到本研究需要。
2.2.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与计算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
4结论与建议
4.1深化改革
要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改革,适应兰州市城乡居民日益强烈的体育健身需求,开展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市场调节运作的工作新格局,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4.2加强领导
兰州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认识,落实责任制,加大财政投入,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列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保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4.3加大资金投入
调查显示,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普遍感觉不理想,因此兰州市各级政府与体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创新与拓展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机制,确定适度比例,可以设立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提升工程和专项发展基金,并在培训机制和经费上制定出相对刚性的政策和相关规定。
4.4点面结合
在推动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发展的同时,应重点加大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审批工作,优先培训与审批长期活跃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健身站点的骨干分子。
4.5扩宽培养渠道
兰州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具有出勤次数多、指导时间长的工作特征,而城乡居民常常感觉到体育指导服务"供不应求",这就要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上要进一步拓宽渠道。积极探索发展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创新机制,广泛吸纳和培训省内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加入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来,促进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州市体育局局长龙富国:打造丝路健身长廊》[N].中国体育报
[2]《兰州副市长戈银生:体育让古丝绸重镇焕发生机》
[3]《关于印发2012年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的通知》[EB],中国大众体育门户网站
[4]田海滨.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与建设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5]戴艳花.兰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做好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范围
2000年工资内外收入检查的范围为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
二、检查的内容
(一)企业1999年度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情况
1.实行各种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局、市地税局《关于核定1999年企业工资总额及效益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资发〔1999〕4号文件)及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对1999年工效挂钩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其中,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的企业是否完成核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未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企业是否按规定未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2)是否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关于1999年企业工资总额及效益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资发〔1999〕4号)及《关于进行1999年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京劳社资发〔1999〕40号文件)中“挂钩、包干工资总额的口径”的规定提取挂钩工资总额。
(3)企业是否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达的工资总额同效益挂钩批复中规定的挂钩浮动比例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4)经批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及列支渠道进行列支。
(5)企业工资基金结余情况。主要检查企业财务相关科目与劳动报表的金额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原因。
2.实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核定的包干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水平列支工资,有无超标准列支、超发工资情况。
(二)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是否按照统计部门规定的构成口径全部统计在相关报表内,有无漏报、错报。
(三)企业执行工资指导线情况。1999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是否突破北京市的1999年企业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突破上线是否经过批准,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我市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
(四)企业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银行领取的工资是否超过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数额。
(五)企业经营者收入有无具体管理办法,是否按管理权限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
(六)企业执行我市关于《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情况。
(七)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通过截留收入,坐支现金等做法向职工发放现金和实物的情况。
(八)企业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三、检查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并于4月15日前将自查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区、县、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计划单列企业对其所属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企业户数均不少于5户,所属独立核算企业少于10户的,可检查1至2户。检查后,将企业自查情况和重点检查情况分别汇总并写出书面报告(附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及处理意见)。于4月30日前上报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检查组或借助中介机构,选择部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具体办法及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四、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1.对于超提超发工资的企业,有工资储备金的,原则上应将其超提超发的工资从工资储备金中扣减,同时调整相应会计科目;没有工资储备金的企业,应核减多列成本的工资,并按有关规定做纳税调整。
2.对超预警线发放工资的企业,应认真学习市里有关工资指导线办法的规定,认真查找原因,在以后年度严格合理控制工资增长幅度。
3.对历年工资储备金不实的企业,要求其财务部门、劳资部门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字,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一致。
4.对未按规定使用《手册》领取工资的企业,在加强自身管 理的同时,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资联审制度,做好与银行的配合工作。
5.对在检查中发现统计报表错、漏报问题的企业,应找出原因,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统计制度方面的管理与培训,保证报表统计数字准确,全面提高报表质量,同时应补交漏缴的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6.对存在漏缴职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企业,应按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补交漏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二)处理程序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的部署工作,企业自查发现的问题,由企业主动按上述处理原则进行纠正,并将结果报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对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1.流于形式,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总体策划与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基础。
首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前,缺乏针对社会实际和群众所需的调查研究,仅仅按照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来安排社会实践。例如: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简单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形式。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无创新,甚至会给提供实践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增加负担,也不受群众欢迎。其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参观为主,动手为辅,实践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达不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做实事的目的。参观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单纯的参观将社会知识的获取停留在感性层面,难以在大学生的思维领域留下长久持续的思考。这不符合认识论的形成机制,也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就很容易使社会实践活动仅以形式存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在社会实践的总结层面,缺乏实践的升华。很少有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中的认识进行系统总结,也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社会实践的过程浪费于简单的假期经历,而没有形成系统效应。即便做过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也因为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实践没有带来真知,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保障。
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实践活动机制上不够健全。从高校目前开展的社会实践情况来看,一部分由学校团委负责,一部分由教务部门负责,一部分由学工部门负责,还有由院系负责组织。比如:每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牵头;许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由教务处负责;大学生勤工助学方面的社会实践由学工部门来负责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由各个专业教学学院来负责。这种条块管理与实践资源的分散,不利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系统,容易出现要求不统一、目标不一致、配合不密切、实施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社会实践低效、无序。
3.专业不对口、指导不到位,应付敷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引领。
近年来,许多高校以建设综合性大学或学院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各类专业建设纷纷上马,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却缺乏正确的定位。一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未完全建立,存在着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二是专业教师更多地倾向专业理论的研究与传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不深入、不到位现象严重,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引领。同时,由于没有保障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存在着对社会实践敷衍的现象。
4.固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不能深入进行,活动效果就更难以得到保障。
学校、企业、社会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建设经常出现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很难得到系统性建设和维护。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多数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都把接收社会实践大学生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接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基地建设难上加难。即使建立起来的基地,最后也流于形式,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向避免形式化、加强调研、立体定位、整合资源、强化专业的方面转化。
1.在社会实践的需求上,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时间、内容和方式。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整个大学阶段进行统一的安排与规划。对于社会实践来讲,实践的形式、内容由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因此,更需要进行统筹安排。众所周知,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必须进行实践前的需求调研,真正了解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了市场才能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架构一座实践的桥梁,形成真正的练兵场;也只有有了这样的市场,才能将大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真正的转化,在转化中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在了解中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拥有创新的源泉,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践活动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是促成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2.在社会实践的安排上,要立体定位、明确职责,确保学校各管理部门能够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指导支持。教学实践、下乡实践、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实践形式在各高校已经纷纷开展,但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针对这种状况,在社会实践安排上,应该注重统一协调,制定相应的学年计划或者本科阶段规划,分门别类,有计划按要求统筹安排。可以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由教务处和校团委牵头,以各教学单位和各级团组织为依托,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资源,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充分体现“结合专业,丰富内涵”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拨付专项经费,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3.在社会实践的指导上,要聘请专任教师,将社会实践项目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研究者,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注重自身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设计与指导,将自身的科研课题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项目相挂钩,充分发挥引导、疏导和启发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尝试聘请接收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传授实践经验。这种社会实践指导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多方优势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形成更加稳固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出企业、社会、高校满意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