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反恐防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企业从事保险业务面临着三个层次的资产损失: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极端损失。预期损失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得出,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通过产品定价来转移和损失准备金来弥补;非预期损失具有波动性,是保险企业面临的真正的风险,需要保险资本来抵御;如果是极端的损失,如战争、金融危机等,则无法通过资本来抵御,只能通过压力测试来应对。经济资本就是保险企业内部用于覆盖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用以缓冲风险损失的权益资本。经济资本与保险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关系,经济资本在数值上就等于风险值,或者说一定置信区间下非预期损失的值,因此,经济资本也叫风险资本或在险资本。从金融角度看,持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为了换取企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不得不放弃潜在的收益性。一般认为,保险企业的资本规模越大其经营就越安全,在这一点上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功效是一致的,不过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一,资本是企业资金的一种来源,而经济资本则是企业资金运用到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数额,是企业资金的一种运用形式。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其二,合伙人或股东可以用不动产、长期有价证券等资产形式入伙或入股,而此类资产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能成为经济资本。其三,资本额度是由合伙人或股东按照有关契约和个人意愿筹集的,而经济资本则取决于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的风险偏好。
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现了保险企业价值管理的新理念。
现代银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逐渐确立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开始普遍采用经济学方法代替会计学方法思考问题,价值管理成为银行管理的新理念。如今,保险业也逐渐采取这种新的理念。经济资本管理超越了传统的以单一的账面管理为特征的资本管理方法,将收益与风险纳入同一个框架考虑,从而使得保险企业管理层大致知道一项业务占有多少经济资本,并以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来评估该业务对股东价值的影响,进而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保证资本使用效率,使资本管理的目标与公司价值管理的目标走向一致。正是由于经济资本管理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股东、保险企业管理层、保险企业员工、客户、债权人、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满足其各自的要求,能够兼为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基础,才逐渐从诞生之初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系统,直至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主轴,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保险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有利于管理模式从业务驱动型向风险驱动型转变。
业务驱动型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着“以保费论英雄”、“以业绩排座次”的现象,从保险企业管理层到一线人员都没有给予风险因素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保费高、利润低的奇怪现象,甚至给保险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风险。经济资本管理是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它充分地将资产的风险减除因素考虑在内,并严守一定资本支撑一定风险资产的原则。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将促进我国保险企业管理模式从业务驱动型向风险驱动型转变,通过主动地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改进我国保险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科学的绩效考核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资本管理以增加股东价值为最终目的,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保险企业资产为增加保险企业价值作贡献,形成对企业资产质量的硬约束。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体现潜在风险损失的影响,无法合理评价业务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可以在全面评价和准确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经营绩效进行考核,体现扣除风险成本后资产真正创造的价值,抑制经营中的短期和低效行为,形成资本对资产质量的硬约束。
(四)有利于制定科学的业务战略规划。
在制定保险业务战略规划时,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不仅能对业务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而且对业务发展中扩张与风险变化之间的关系也予以充分考虑,可以提高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使保险企业的战略性规划在框架内进行,杜绝目前的机构盲目扩张、风险吞噬资本的现象,为我国保险企业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模式
(一)自下而上进行经济资本(风险值)的确定现代保险企业业务日益复杂,这些业务都构成了保险企业的潜在风险源,诸多的潜在风险源又分散于各个分支机构之间。不仅不同的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值不同,就是相同的险种业务发生于不同的分支机构也面临着不同的潜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要求将保险企业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都涵盖在管理框架之中计量出单个的经济资本值,并在企业的整体层面上进行加总。这样就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由分到总的过程。具体来讲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加总、确定风险边界等几个步骤。风险识别是指对保险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风险计量是指通过统计和计量等方法对各个潜在的风险进行定量,用数值表示风险的大小;风险加总是指对识别的各种风险定量值进行加总,以确定经济资本总量;确定风险边界是指根据经济资本和实际资本的比较来确定保险企业下一步的动作,如果经济资本小于实际资本,那么保险企业的风险在资本的可控范围之内,可以继续拓展新的业务或者开设新的机构,如果经济资本大于实际资本,那么保险企业的风险可能在资本的可控范围之外,保险企业需要调整现在的风险结构,防止破产风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财产保险的中心支公司为例。最底层的支公司先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然后运用先进的风险量化手段并辅之以经验判断,计算各类风险值;之后在支公司的基础上进行各类风险的加总;中心支公司将计算出的风险值上报省级分公司,省级分公司再汇总所管辖中心支公司的风险值,在省级分公司层面上进行风险的加总;最后各地省公司将各自的风险值上报总公司,在总公司层面进行汇总分散。在计算得出总的风险值之后,总公司便可以借此确定需要的经济资本总量,并与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进行比较,通过一定的转换系数,在经济资本、监管资本、账面资本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对经济资本的配置和对账面资本的管理融为一体。
(二)自上而下进行经济资本(风险值)的配置经济资本的配置是指在确定经济资本限额的情况下,以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为基础将经济资本分配到各个风险点,可能是分支公司也可能是具体的业务险种。RAROC并无标准的公式,但是一般可以表示为: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收入-成本和费用-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具体的做法是,董事会根据经济资本总量确定风险额度,再根据各业务险种上报的经济资本限额申请进行分配,之后随着业务的进展计算实时RAROC,将其与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据以调整业务组合,之后再循环到RAROC的计算。在这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充满着上层风险管理部门和下层业务人员之间的报告与回馈,体现出实时监控的思想。我们以非寿险企业为例,简要描述保险企业经济资本配置的一般步骤:
1.估计各类风险的损失分布并计算其所需的经济资本非寿险企业面临的风险可划分为六大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非巨灾风险、巨灾风险、行业风险以及事件风险,各项风险的定义与分布特征参见表1。表1非寿险企业的风险类型和分布特征注:限于论文的研究范围,关于各类损失分布函数及其参数的估计不在本课题的讨论范围之内。在此只将其分布状态作一列示。一般而言,确定多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简化与假设(如假设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总风险的分布。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算,有时不得不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加以实现。企业总风险被估计出来之后,其VaR减去预期损失即得企业整体的总经济资本。
2.分别计算企业各部门的RAROC以及企业整体的RAROC已知企业的总体经济资本,就可以得到企业整体的RAROC,它标志着企业整体的风险收益水平。不过仅仅计算企业整体的RAROC显然无法满足经济资本配置的要求,还需计算各个部门的RAROC,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经济资本配置。为简便起见,不妨将企业划分为两大部门:保险经营部门和投资部门。下面分别计算这两个部门的RAROC。由于保险企业所经营的险种既有短期产品,又有长期产品,这样盈利的确定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同样,经济资本也需要按年度进行配置,而且赔付额、管理费用、盈利等现金流还需折现。因此非寿险企业保险业务的RAROC可记作:RAROC=P-PV(EC)-PV(EX)+IPV(经济资本)!"(1-t)其中,P为保费,PV(.)为折现函数(所用利率为无风险利率),EC为期望赔付额,EX为保单管理费用,I为资本的利息收入,t为税率。一般而言,非寿险企业的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相互独立经营的,因此投资部门的RAROC计算与一般投资组合的RAROC计算相差不大,即为RAROC=[E(Rp)-RD]×MVp经济资本+R!"D(1-t)其中Rp为投资组合的回报率,E(Rp)为投资回报期望,RD为保险企业的边际借贷成本,MVp为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t为税率。
3.结果分析第一,比较经济资本与流动资金,可以辨别保险企业经营是否稳健。如果企业实际拥有的流动资金大于经济资本,这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较为严重的损失。如果流动资金超出经济资本的幅度较大,即流动资金过剩,说明企业可以将一部分流动资金投资出去,获得更高收益。同理,如果流动资金小于经济资本,企业必须设法增加流动资金存量,保证企业经营安全。第二,各个风险的经济资本与总经济资本之比,可大致表明各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譬如,Nakada等(1999)应用RAROC方法的研究表明,评级在A+以上的非寿险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为投资风险,其次为巨灾风险和非巨灾风险。第三,上述方法也可以用于计算各个险种的RAROC,从而对各个险种的风险收益水平进行对比分析。Nakada等(1999)的同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的非寿险业务中,RAROC从大到小依次为汽车险、企业财产险以及家庭财产险。
(三)对两种实施模式的分析虽然上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脉络是分别描述的,但绝对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决然隔离或者时间上的严格顺序。原因很简单,经济资本的计算包含于RAROC的计算。在各业务线根据自身风险计算经济资本时,它也同时在进行RAROC的计算,同时在监控自身的风险是否超过了风险限额。另外,保险企业在确定各个业务点风险限额时,也须考虑之前各个业务点经济资本的计量。总之,两条脉络之间是互相交叉的,相互联系的。
四、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难点
(一)风险计量技术的滞后虽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都有各自的风险计量模型来评估和测量保险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但是随着风险差异性的加大(包括可保风险的弱化、风险作用的集中趋势等),风险出口的多元化(保险公司的风险出口不仅仅限于再保险,还包括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两大风险集散机制、风险管理咨询业的蓬勃发展等)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和发展,目前的风险计量模型明显存在着滞后效应。因此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技术,开发适合保险业自身发展的风险计量技术,将是我国保险业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风险之间相关系数的确定上文中提到,保险企业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多样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一种风险的存在会加深或者减少另一种风险的存在,因此在计算保险企业整体的经济资本时,风险相关系数的不确定可能会给经济资本的计算结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假设风险之间是完全不相关的,这样一方面为了计算方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保险企业稳健的经营作风,看起来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但是这一稳健的假设可能使得我们过于保守,在风险上投入了过量的资本,从而导致在安全范围内企业整体收益的下降。
(三)风险损失数据的历史积累经济资本管理的前提是对风险损失分布的测算和计量,而这一切要靠过去历史的资料积累。一方面我国保险业真正发展的时间较短,未能积累起长时间的风险损失分布数据;另一方面即使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保险业也没有完整的积累风险损失数据,这是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相关的。因此我国保险业急需制定一定的行业标准来进行风险损失数据的累积,这是有利于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大事,也为经济资本管理的全面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四)经济资本支持的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是站在全局全企业的高度,根据各部门、各机构面临的风险来分配资本,而不是像过去的那种主观决策来分配资本,因此经济资本管理可能会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甚至会引发企业内的道德风险,比如说有的部门为了部门利益,谎报数据多报风险而获得较多的风险资本支持。因此,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后如何进行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来防范企业内的道德风险。
(五)基层营销人员的认同营销人员处于市场的第一线,他们是控制风险的排头兵,因此基层营销人员对经济资本管理的认同显得非常重要。试想,已习惯于以保费论英雄以保费为重的营销员辛辛苦苦拉来一张保单,但是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考核机制却将原本可以承保的保单拒绝在外,这对保险营销员是多大的打击。因此探寻合适的经济资本管理教育和培训方法,使得基层营销人员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目前,我国保险企业往往追求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来实现利润的增长,但是忽视风险的扩张是非理性的和低质量的,通常会随之产生一些损失。因此,应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即涵盖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范围、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文化的现代保险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要由单一的承保理赔风险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巨灾风险、非巨灾财产损失风险、经营风险等多风险管理转变,实现对个险、团险、银保等不同产品业务风险的全面管理。将经济资本配置到相应业务,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产生;管理时机由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向事前主动引导型管理转变;管理范围由末端治理型管理向源头控制性管理转变;管理技术由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我们应运用经济资本的理念,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平衡关系的风险文化,正视保险企业经营中风险存在的必要性,不断强化风险控制理念,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用正确方式衡量风险。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和培训,使这种风险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其上下统一的牢固认识、自觉动力和行为准则。增强其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控制业务风险,从而实现有效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的最终目标。
(二)优化保险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引入外资、增发企业债券等一系列的措施,整个保险行业的资本金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基本上满足了保险监管机构关于偿付能力的要求。但是随着保险行业竞争的加剧,保险企业只有通过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自身的资本金和准备金状况,才能更好地实施经济资本管理。这又视不同性质保险企业而具体分析,财险企业的保单基本上都是一年期的,寿险企业则不同,它对保单持有人的负债是独特的,长期寿险保单常常要延伸几十年。因此对寿险企业而言,需要发展更多的期缴保单,而非一次性的趸交保单,这样能够使得寿险企业能够获得一个持续的现金流,防止企业经营业绩的巨大波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三)完善保险企业的经济资本计量
1.要重视历史损失数据的积累。历史损失分布的数据是保险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的前提,也是我国保险业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损失分布数据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保监会和行业协会要带头制定历史损失数据的收集以及保存办法,推动并监督各家保险企业实施。2007年保标委制定了《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业务代码集》、《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和《保险术语(新增与调整部分)》等七项行业标准,初步构建了一套符合国内保险业发展需要的数据标准体系。建议历史损失数据也应该纳入到标准化工作中,纳入到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外包 风险防范 风险控制
相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实现成本效益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拓展,企业财务外包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得到不断应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潜在性风险因素,当前,我国企业对于财务外包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加强其防范和应对,对于促进企业健康经营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内涵特征
所谓财务外包风险就是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不成熟、财务外包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外包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出现的较大差异而给企业造成相关损失的可能性,表现为财务外包的成本效益目标无法实现甚至有可能致使企业财务面临困窘或破产。
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具有明显的主体性、过程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下,财务外包属于企业与相关服务介质双方之间基于合同基础上的商业交易行为,财务外包需要一定的成本付出,外包活动与合约是其风险发生的前提条件;财务外包是相关合同签订之后有关服务中介针对合同规定提供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财务外包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性,若企业和外包服务机构之间的外包合同缺乏合理性、适应性和完整性,市场环境中企业在将相关财务业务外包的同时,就已面临客观潜在的合同风险;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相关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对于财务外包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当,对于财务外包的相关实施策略规划不合理,都可能在财务外包过程中造成企业风险增加,甚至丧失核心竞争实力;由财务外包活动引发的风险往往会波及和关联到企业发展的后续阶段,造成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外包风险主要体现在外包服务机构的职业道德风险、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职能的丧失风险以及财务外包双方的合同契约风险等方面。
1.企业自身对财务外包的实施过于偏失
财务外包具有特定的流程,企业采用财务外包,需要针对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后正确划分财务外包业务范围,严格评估外包服务机构的专业资质能力,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时,对于相关外包要素认识不到位,外包界限模糊,外包决策盲目或失误,导致企业在财务外包过程中,遭受决策风险、外包范围确定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执行风险等诸多潜在的风险要素。
2.企业财务活动内控措施过于粗疏弱化
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与外包服务机构是之间属于委托的合作关系,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重要前提,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企业对于自身财务活动管理粗疏,财务运行机制有效监管缺失,对于相关经济活动的成本控制措施弱化,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弱化,将会造成企业与外包服务机构的监管配合不足,增加财务外包成本,使财务外包失去意义。
3.企业财务外包合同契约的签订不完善
合同契约的签订在企业财务外包中尤为关键,财务外包的目的是通过将管理弱化或相对繁琐的非核心内容实施外包来优化财务成本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机构及鉴定相关合同时如对于未来发展趋势评估不足、外包范围界定模糊,造成财务外包合同内容不完整与不合理,必将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环境严重冲突,形成风险。
三、新时期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影响较大,新时期,企业必须实施合理的防范和应对策略,加强财务外包风险控制。
1.强化企业财务外包风险意识,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各类风险的识别与预警是优化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过程中,首先应该立足于市场发展形势,把财务外包提高到经营战略高度,综合自身财务管理职能,强化财务外包风险的管理责任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外包风险的识别能力;同时积极构建和完善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的预警防范体系和相关应对预案,提高企业自身对于财务外包风险的综合防控能力。
2.优化企业财务外包业务程序,协调财务外包关系
企业财务外包属于企业与外包服务机构双方基于诚信前提下的双向合作行为,合同契约是实施财务外包的基础要素。企业在鉴定财务外包合同时,应该在谨慎评估外包服务机构资质信誉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和明确定位自身需要外包的财务业务范围及内容项目,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可能涉及的商业机密及潜在风险,合理优化财务外包形式,签订详实缜密的外包法律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以及违约赔偿条款,加强与外包服务机构沟通,协调外包合作关系,以规避财务外包的不确定风险。
3.实施企业财务外包风险转移,降低财务外包风险
风险转移是控制企业风险的有效策略,财务外包过程中,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基础上,通过合同及财务协议、向保险公司购买财务外包保险等合理方式将外包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或外包服务机构,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程度。另外,企业通过合理构建和完善财务外包风险准备金制度,定期计提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来吸收内化和保留财务外包风险,以节约相关成本。
四、结束语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财务外包是一种新颖的财务管理模式,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严格企业财务外包程序控制,完善财务外包合同,降低和控制财务外包风险程度,对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投资决策;宝钢集团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0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09-01
1 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的微观经济风险,是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其内外部环境与各种难以预计或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一定时期内企业利益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运用方面,包括资本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等环节。任何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与发展,外界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其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要对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加以分析,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建立预警系统、控制风险。
2 宝钢集团财务风险分析
本文通过对宝钢的各种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并依据《鞍钢、宝钢、武钢2006-2010年的财务报告的偿债情况相关的财务指标》(以下简称《指标》),通过比较对宝钢的偿债能力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指标》不难看出,宝钢的速动比率处于中间状态,企业速动资产基本没有变化,短期偿债能力在2008年时最弱。从横向比较来看,宝钢的偿债能力低于鞍钢但高于武钢,三者的速动比率总体小于1,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依据《指标》的资产负债率趋势图,宝钢资产负债率在2008年有所下降,其长期偿债能力有所提高。宝钢的资产负债率高于鞍钢,低于武钢,宝钢的长期偿债能力总体较好。
依据《指标》的现金流量负债趋势图,2009年时该值最高且高于鞍钢、武钢,在2006-2008年期间该值持续走低,说明该企业的现金偿还能力降低,但2009年之后提升。宝钢的现金流量负债持续降低,均低于2006年,其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资产管理效率比率是反映企业对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或管理效率的指标。由宝钢集团财务状况分析能够看出,2005年宝钢的存货周转率较2004年有所降低,则表明积压存货过多,要注意其存货所占用的资金。200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2004年小幅上升,但整体变化不大,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2005年,固定资产周转率较2004年有所提高。2005年宝钢的总资产周转率比2004年的总资产周转率高。宝钢是联合而成的企业,其规模较为庞大,而且公司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资产规模巨大,资金链条长,其管理跨越幅度大,集团总部对其子公司的管理严重受到限制,缺乏控制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出现了诸多问题:资金管理较为分散;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没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宝钢集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财务风险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我国多数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机制,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针对宝钢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3.1 加强资金管理
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岗位,赋予其相应的职权,规定相应的职责范围,财务部门设定适应发展的资金使用额度,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避免出现资金过度集中而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状况。
3.2 统一企业会计制度
各子公司在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会计制度时,会与其他公司产生利益冲突,集团公司应在保证总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设定统一会计制度,避免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同所带来的冲突与误解,也避免造成损失时推卸责任。
3.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并且给予相应实权,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
3.4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宝钢集团的财务制度缺乏统一标准,因而必须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授权方式、程序及相关控制策略,在授予各子公司财务权利的同时,要加强管理,设定专门负责人,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娟,宋媛.财务风险类别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3).
[2]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
[3]范松林,李国平,吕坚.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
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67-03
随着中国医疗制度改革,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城市强制性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补充的一种形式逐渐发展起来。道德风险在各种保险市场都存在,但在医疗保险市场却复杂得多。在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是指一方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医疗保险领域,它使医疗费用支出过度膨胀,从而加重了保险公司成本的支出,对保险公司赔偿准备金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最终保险公司还是要以保险费率(价格)提高的形式将其转嫁到每一个投保的普通消费者身上,并且此类道德风险还带来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被保险人(患者);二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三是保险人(医疗保险机构),其中医疗行业具有较高的垄断性,造成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风险是各类道德风险中最为严重的。
调查所在公司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四年间承保的意外医疗险和学生平安保险(含疾病住院医疗)。报案案件9 876例,其中立案8 856例,有1 020例因为医疗费金额较小,客户不要理赔,或者低于免赔额不能赔。其余报销的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医疗费(有100元免赔额后80%)。通常我公司医疗保险金的支付采取先交费治疗,再到我公司理赔。对于控制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我公司是采取发生事故72小时内报案,超时报案无论金额大小必须查勘,超过1 000元必须查勘,只要住院都到医院查勘措施。8 856例中有4 856例在1 000元以下,全在门诊治疗。
一、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患者(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发生在患者(被保险人)身上的道德风险一般情况下通过查证是可以控制的。对于伤情重,需住院,到医院调查,将通过核对身份证即可辨别。
1.冒名住院。调查发现受伤人员非被保险人,冒用他人骗取医疗保险,共查处136例,拒赔处理。这种现象大多数发生在团体意外险中,有些单位为了减少支出,并不是全部参保。出险后冒名现象较多,有的甚至做假身份证,因此有时还要到事发现场了解情况,仔细核对被保险人信息。
2.虚报医疗费。有48例医疗费金额与伤情不相吻合,调查发现发票为假发票,给予拒赔。有些病情不属于保险责任,客户想隐瞒,调查发现不属于保险责任拒赔72例,有些疾病冒充意外,造成报案与治疗不符的有84例。
3.小病大养。我公司承保的学生平安保险疾病只有住院才报销,一些学生小病为了能报销而住院治疗的285例,出现小病大养、门诊改为住院等现象。他们的消费行为通常难以观察时,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由于调查人员必须有医生的配合才能得到确切的证据,否则保险人还是必须支付相应的赔款。
(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风险
在3 000例超1 000元案件中,有2 780例住院治疗,手术案例65%。由于我公司承保的是意外医疗,大多数是外伤引起。目前医疗费涨幅较高,特别是骨折病人和颅脑外伤病人,现在只要骨折,大多数都采用手术内固定,内固定材料费涨幅达50%。以前在三级医院要求用国产材料,医生还会采用,现在医生直接跟伤者介绍进口,国产基本不用,2004年胫腓骨骨折内固定费用7 500元~8 000元,现在要15 000元左右,四年涨幅达1倍以上。治疗颅脑外伤不同医院发生医疗费相差太大。同样,脾切除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能相差到5~8倍。腰椎疾病以前多数是卧床休息,目前不管是否有压迫神经都手术治疗,医疗费高达3万元~6万元。在三级医院,医疗费涨幅超过二级医院。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医生(或医院)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引起患者的过度消费,这就是诱导需求[1]。诱导需求主要是医生利用其处方权和信息优势,开大处方,做不必要的医疗设备检查,延长受保病人的住院时间。“诱导”受保患者进行医疗消费等等。其具体形式是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和诱导手术。据卫生部门估算,在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中,至少有40%~50%的诱导消费。
1.较高的专业性使医疗服务常常处于垄断地位。在信息不对称严重存在的情况下,医生要求病人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病人只能唯命是从。
2.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为医疗供方道德风险提供了条件。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包括患者的个体差异,治疗手段的不确定性。由于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自身利益损失的角度出发,医生往往要求患者做“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检查,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医生往往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而同样的治疗手段,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这就使得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质量难以比较。审核医疗费时发现同样是脾切除医疗费相差5倍。有的8 000元,有的50 000多元,有一脾例切除仅注射丙球蛋白就28 600元。同样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有3 000元,也有11 000元。
3.中国目前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仍然普遍存在。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客观上推动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滋生和蔓延。国家允许医院将药品15%~20%进行提成,医生的个人收入与其创造的经济收入相挂钩,这样会造成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过度供给”行为,医疗服务提供方因为其提供服务越多,得到的收益就会越大,医生的收入与其提供服务量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好处往往鼓励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过多的或昂贵的医疗服务,从而诱发了需求。并且医院和医生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相联系时,在利益驱动下,开大处方、小病大医等就成了一种必然出现的现象。我公司在审核医疗费时常常发现普通外伤所用消炎药都偏向高价新药和进口药。医生处于特殊的垄断地位,患者在寻求医疗服务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医生的选择,而患者本人无法对医生建议的诊断或治疗方法做出有效判断。
4.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如同一种药,药店十几元,而医院要几十元,审核医疗费发现医院分解收费标准,这种现象在手术中最为突出,本来包含在手术价格中的各种一次性耗材又被再收费,手术费名目繁多,不同医院对同一项目收费差价竟达20倍,病人住院时,按规定床位费包含床单,便具等一次性耗材,大多数医院还把这些费用重复加在患者身上。2 780案件,除了一些一级医院,收床位费后不再重复收床单、便具等一次性耗材,其余三级医院及一些二级医院都在重复收,有的医院为了多收费,对住院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全部实行一级护理。有的医院血糖测试收10元一次,再收试纸4.2元,心电监护按小时收,一般不该再收材料费,可是大多数医院还在收。
(三)医疗机构和被保险人“共谋”产生的道德风险
对于医疗机构中医生与患者(被保险人)合谋发生的道德风险,在实践中较难控制。由于医患双方都有利可图,两者往往进行”勾结”,共同牺牲第三方――保险机构的利益。我公司有一案件,在南京出险,桡骨骨折,石膏固定,到安徽复诊,正常费用在1 000元以下,可是客户理赔时医疗费用发票到达9 680元,觉得有疑问,到安徽那家医院调查,发现客户贿赂医生,医生帮他开的发票为医院作废发票。客户实际并没有在该院治疗。
1.人情处方,大肆泛滥。一些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更不要说熟人关系,开好药,多开药。一般急诊时,限3天量,医生往往开出同一类别几种药而且超过3天量。
2.自费变公,瞒天过海。在审核医疗费时遇到客户不小心讲出给医生送2 000元后医生将自费变医保内。到医院调查用药清单发现改动不少。
(四)保险管理机构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
保险机构的责任是确定事故的发生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其诊疗行为及费用的合理性,然后按照合同条款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赔付。但在实践中,保险机构内部也存在着道德风险,保险机构管理人员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以满足个人社会关系的要求而获得情感伤的满足或经济上获得一些利益,个人工作中图方便省事等,而出现工作人员不认真负责,甚至个别也出现了内外勾结,弄虚作假以骗取保险赔偿金的情况。
保险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发挥作用。目前中国的保险机构,在对医院、医生开大处方、重复收费、高额收费等方面,无法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虽然政府相关的医疗主管部门一直也在治理医药乱收费问题,但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也收效甚微。
二、商业保险中医疗费用的道德风险控制
从我公司8 856件案例中分析,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给患方、保险方等多方利益带来了损失,但在实践中保险机构对道德风险的防范始终未曾松懈,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商业保险中医疗费用的道德风险控制,需要从患方和医方两方面来着手,应该在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患者得到保证质量的医疗服务的条件下,体现保险机构的利益。加强对道德风险的防范也是势在必行。如何防范道德风险自然应从其产生的根源着手。
(一)对被保险人的防范措施
1.要设计合理的医疗付费制度,设计合理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并确定共付额。一是合理设定起付线,合理的起付线可以减少由于小额赔付产生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减少了审核时的管理费用;还可以抑制一部分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合理设定封顶线,危重疾病尤其灾难性疾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但其占用医疗总支出的份额较高[2]。共付额是对参保人员看病的医疗费按一定比例赔付,其余由自己承担,当参保者分担了部分医疗费用后,就会有医疗费用成本意识,促使其关注医疗费用,合理有效使用医疗服务。共付制是控制参保者道德风险,从而减少医疗服务费用支出的重要手段[3]。
(二)医疗服务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患双方的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现行的“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与医务人员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也推动了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滋生和蔓延。
1.推行与医疗机构合作的经营模式,争取得到双赢的局面。在当前中国医疗机构的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下,而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者,没有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权,起不到监督作用。从表面上看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是利益的博弈者,但是双方在实际经营中还是存在着利益共同点和合作空间。实行合作型医疗保险,强化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权。利用一定的合作协议形式,把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利益结合在一起,共同向参保者提供一整套预防保健和临床治疗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保险,合作型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审核是在医疗服务之前,从而有效地控制道德风险[4]。
2.行使对医疗机构的检查权。在日常工作中保险机构应当加大保险事故的查勘及跟踪力度,保险机构要定期对病人的付费单据对照病历、处方等进行核对检查。要建立和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评审和鉴定制度。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企业和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费用等有权进行监督,包括对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拒绝支付医药费,索取赔偿直至解除医疗保险合同[5]。病人住院后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向医疗保险机构报案,否则,医疗费用将要被保险机构扣除一定的比例,医疗保险机构则应及时派人员到医院进行实地检查,予以核实。在患者治疗过程还应不定期进行巡查。向定点医药机构派驻保险公司人员会使定点医药机构产生防范心理,提高实施道德风险监控措施的主动性,对参保者也有一定的心理约束意义。
(三)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费用纳入商业保险机构的赔偿范围
因为既往各类等级较低的医疗服务部门医疗水平较低,收费混乱,管理也较松散,不规范操作的情况发生较严重。所以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中均约定了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治疗医院的等级。但是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及服务模式的改革,医疗服务进社区、进街道已广泛展开,被保险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也就无须转到大医院治疗,这样能很大程度降低医疗费用,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药品要求采取零差价销售,比一般医院便宜15%左右。当然,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可能也存在管理不严谨,出现人情处方、人情用药的情况,这也就再次凸显出人伤查勘、审核的重要性。
(四)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利益界定不清楚,法律、法规的作用就是界定人们之间的利益界限,中国现行涉及以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导致道德风险的违法成本过低,实际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此类道德风险的发生。所以,加强相关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当事人的知情权,增加医疗行业的服务透明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小结
总之,在商业保险市场中,医疗费用道德风险的控制不可能仅靠道德来约束,仅靠保险机构一方也只能是被动的进行管控,效果也不可能十分理想。必须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法律机制和监督、控制机制,使得保险当事人各方以及关联方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控制的目的不是绝对地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而是合理、适当地满足被保险人医疗需求,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好地保证人们身体健康[6] ,从而降低商业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最终还是要在价格(费率)上还利于每一投保人。
参考文献:
[1]龚舒琴.规避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对策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05,(7):17-18.
[2]马先松,等.关于密切医患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维护双方正当权益的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5,(2):2-4.
[3]龚文君.如何防范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J].卫生软科学,2007,(1):34-36.
[4]于广军.上海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2,(2):16-18.
[5]邓超,侯建明.对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及其约束机制的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4):35-37.
[6]张芳,黎玉柱.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5):314-317.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ral Hazard in Commercial Medical Insurance
XU Bo-zhu
( Yong’an Property Iinsurance Company Jiangsu Branch,Nanjing 210036,China)
辞职养猪为哪般?
2008年6月13日,《新华日报》以《打工仔、开发商都跑去养猪了》为题报道了江苏省滨海县农民养猪的情况。文中介绍说,江苏省滨海县永余村的潘丽娜、刘山东原来是一对“打工夫妻”――他们在常州郊区的玩具厂打工已经五六年了,从普通工人做到管理岗位,刘山东是门市经理,潘丽娜则做了会计,两个人去年收入共16万元。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这收入已经很不低了。按说,他们应该好好珍惜各自的工作才对,可夫妻俩在今年春节过后双双辞职了。辞职去干什么?
回家养猪,对,就是养猪!
潘丽娜对采访她的记者说,“傻子也能看出来这次猪肉大涨是农民增收的好机会。”3月底,刘山东家获得了省政府鼓励规模化养猪建猪舍的补贴资金15万元,夫妻俩准备大干一场。目前他们的猪圈里有300头生猪,这一批出栏后等新猪圈建起来,他要养1000头生猪。记者发现附近几个村的农民,家家户户都在养猪。村里一位养猪户透露,各家都在重建猪舍,扩大规模,一般人家养猪数量都从几十头扩大到一百多头。养猪人手不够,不少人家在外打工的孩子都回家来帮忙……
这篇报道透露了一个信息:猪业行情正好,2008年养猪有利可图!不过,对于农村广大养猪户来说,想靠养猪赚钱,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好,一是需要防疫饲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二是尽量降低饲料成本。否则不但很难赚到钱,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防疫和控制成本
是赚钱的关键
哪里提供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法?湖南怀化市新民高效益生态养殖场。
具体说,就是新民高效益生态养殖场场长张中权研发的高效益生态养猪技术。该技术是养猪大王张中权经过多年的探索、试养、研究摸索出来的一套高效益、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且饲养简便轻松的养殖技术。它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是讲究营养的科学性。张中权多次请教养殖专家,并结合中医药方,不断试验改进,独家研发了中药营养饲料,营养丰富,预防疾病,成本低廉,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猪肉绿色健康。一头猪一天只需喂饲料二三公斤。一个人能同时养200―300头猪,15公斤的健康小猪一般100―120天出栏,年养猪可达三四批,效益非常可观。
二是张中权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科学的喂养方法和饲养管理。什么时候喂食,每次喂多少,每个阶段如何喂食、如果管理都很讲究,按照这样的饲养方法喂养,猪长得快,肉质好。
三是对猪的疾病防治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一般的养猪户“重治轻防”,平时不给猪栏消毒,甚至不给猪打疫苗。张中权养猪“以预防为主”,并有一套严格的预防消毒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猪的疾病。
四是在猪栏建设、猪栏改造等方面都很独到。100平方米的猪栏建设费用只需18000元,加上其他设施不到两万元,100平方米可以养100头猪,比其他养猪方法能多养三四十头,建设费用少60%以上。
利用新民高效益养猪技术养猪,每头猪的饲养成本要比一般养殖户降低约200元,也就是说,每头猪比别的养猪户多赚200元。
高效益生态养猪
技术真不赖
付静是云南西双版纳人,当地盛产黄豆、玉米,价格相对便宜,当地人多用来喂养家畜家禽。付静高中毕业在附近打了几年工,但她一直很迷茫,因为低廉的工资、漫长的工作时间让她看不清自己的前途。
她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新民高效益生态养猪技术。她意识到这是一个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于是把自己想去怀化学养猪的打算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很支持她,一个养了几头猪的邻居却笑话她:“养猪也要学啊!那吃饭也要学咯!”
付静对邻居的嘲笑一笑置之。
去年7月,付静去了一趟怀化。回来后,她找人改造了家里原来的猪舍。8月1日,她买回30头猪仔。张中权场长告诉过她:“养第一批猪不能贪多,因为目的不在赚钱,在于积累一些经验,然后才慢慢扩大养殖规模。”她去买猪仔的时候,正碰上嘲笑她的邻居也在那里买猪,他们买的是同一批猪仔,不过,邻居才买了5头,邻居见她一下子购买30头猪仔,很惊讶:“养这么多头猪,会很累的!”付静没告诉他,她一个人至少可同时喂200头猪。
去年底,付静的30头猪出栏了,平均每头猪的重量达到105公斤。邻居知道了,不得不佩服付静“有本事,学过养猪的就是不一样”。邻居的那5头猪直到春节前几天才匆匆出栏,平均重量比付静的猪还少了三公斤。邻居卖了猪,找到付静,提出跟她学养猪。付静调侃他:“看见没,我的高效益生态养猪技术不赖吧!”
新民高效益生态养殖场(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
办公地址:湖南省怀化市东兴步行街广场2楼(东兴家庭宾馆旁)
【关键字】分包;风险分析;资源共享;劳务培训
1 引言
建筑工程分包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之间建立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包发包关系。分包活动中,建筑施工企业是分发包人,建筑施工企业是分承包人。在确定分包关系后,需要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团队管理执行。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公司掌握项目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并使公司的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但不足的是项目团队在执行中,容易造成信息不明,从而形成“难管”的局面,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沟通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2 建筑工程分包的风险分析
由于受到国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分包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给企业带来的集约效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各种资源也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粗放式的管理不仅没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释放,反而使管理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建筑工程分包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2.1 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一些项目的分包合同评审流于形式,过于简单,缺少相关人员的评审意见,并不同程度的存在未按规定对分包合同进行逐级报批、备案的现象,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广,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条款不规范,缺少严密性。一些项目分包合同在争议的解决、履约保证金的交纳及农民工工资监管的条款方面缺少说明,有些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大部分项目部劳务分包合同中没有附带劳务花名册及劳务人员的有关资料:普遍存在着分包方先干后签,边干边签,甚至干了未签合同的现象。这些分包合同管理上的疏忽、缺陷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特别容易引起经济纠纷,造成效益流失。
2.2 分包方选择不规范。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源市场,多是项目部各自为政,分包方跟着项目经理走的情况比较普遍,并没有在施工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这使得新项目对分包方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市场化程度不高
2.3 以包代管,失去掌控力。在分包管理中,分包合同订立后,总包单位误认为分包工程应由分包方自行处理和承担,与总包单位无关。就目前实际而言,不少分包单位总体素质不高,人员构成流动性较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存在很大的隐患,总包单位必须重视分包管理。项目监管及过程控制不到位,造成项目履约弱化,项目部门被分包方牵着鼻子走,受制于人。
2.4 存在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目前,《建筑法》、《招投标法》等对工程分包存在很多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施工企业为赚取管理费而将所承包的工程违法转包货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转包他人或再次分包。工程由转包方进行施工,从而给总包合同的工期、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大的风险,给工程相关各方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5 施工分包结算不规范。由于在工程分包、劳务分包中缺少规范化管理,分包方当事人的利益分配没有建立在规范的合同管理之上,从而导致分包结算不规范的现象,例如超结算工程款得现象、项目为建立对内对外结算对比台账或更新不及时、个别项目单价未经测算或未按程序进行审批等现象,从而成为分包管理的风险因素之一。
3 建筑工程分包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为防范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中的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的各种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正常的竞争环境,从而造成工程分包中出现各类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工程分包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工程分包信息的公开,面向社会筛选有信誉、有实力的分包队伍,并对分包队伍以往的工作业绩和专业评价,对分包队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定,并通过这种公开、公平竞争机制,选择真正有实力的分包队伍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确立健全的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使施工企业对分包队伍情况更加了解,便于资源的整合,同时,在选择分包队伍环节上可以有效避免因项目经理话语权过大而出现的无序竞争现象。
其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防止以包代管。由于施工企业对分包方的情况缺乏实际掌握,只是简单的一包了之,对于分包商来说,总承包与分包商之间只剩纯粹的经济关系,从而导致一包代管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工程分包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做到重要的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共享,通用的技术资源共享,使施工企业了解到分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需的技术支持、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期等第一手信息,从而保证对分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切实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对分包队伍的控制力,同时也可实现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节省生产成本开支,增加合作的向心力。
第三,重视分包队伍合理的利益诉求。由于总承包方与分包商所处的立场、地位的差别,双方的合作存在着一种隐含的经济利益上博弈因素,存在一个的经济效益平衡点,一旦突破双方利益的临界点,双方合作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分包方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实现获取利益,如忽视安全隐患,克扣工人工资,偷工减料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劳资纠纷,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在分包队伍管理中,不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市场情况,给予分包队伍一个合理的利益诉求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双方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从而将双方博弈的利益所带来的反向力降到最低,这种适度的利益让渡不仅是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合作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第四,建立劳务队伍合作培训基地。随着我国城市多元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并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力量。承包方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一方,必须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各项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价格不断上升的现状,施工企业应该通过横向合作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专业劳务队伍合作培训基地。这样既可减少农民工的无序流动,增加农民工各种职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义可以为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培训基地的建立可以视为一个调节阀,根据施工企业的市场战略.来决定培训规模的大小、培训的工种、培训的层次,做到有备无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引入分包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完善工程分包管理,才能选好、用好、管好分包队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荣素.工程项目分包规范化管理及风险控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第6期:75-77.
针对当前国内反恐形势,为进一步检验和提升北京市反恐防暴水平,进一步磨合机制、完善预案、锻炼队伍,有力震慑暴力恐怖犯罪,全力维护首都社会稳定, 7月24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开展实兵徒步拉动反恐演练。反恐、特警、警航、科信、交管、海淀分局等部门,市卫计委相关医疗急救人员参加了演练。
上午8时,各参演单位在特警总队驻地集结,全部参演车辆一字排开,严阵以待。参演力量整装列队,精神饱满,集结待发。8时30分,演练指挥部一声令下,演练开始,全部参演力量出发。演练采取机动车行进和徒步开进的方式,沿定泗路、京藏高速进京辅路、辛庄桥、北清路、双北桥、温北路行进,抵达海淀区苏家坨镇。其中,徒步方阵人员从特警总队驻地乘车行至温阳路口下车,携带武器、单兵特警双肩背包等个人携行装备,徒步行进至目的地。抵达目的地后,徒步方阵人员开始在空地搭建营区,营区分为宿营区和生活保障区,宿营区搭建帐篷,生活保障区为拉练警力提供就餐等后勤保障服务。午餐结束后,组织实战队伍进行枪支训练,检验实战队员的枪支使用基本技能。演练结束后,演练队伍集合列队,相关领导对演练进行点评。
演练过程中,警用直升机在空中同步跟随车队行进,沿途承担空中图像传输职责。演练驾驶员车技娴熟,行进有序。徒步方阵人员警容严整,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所有参演携枪警力时刻遵守枪支使用规定,携枪动作规范,枪不离身。到达目的地后,参演警力开始在宿营区快速搭建帐篷,提高经长途拉练后的耐力,增强在复杂艰苦环境下的体能和意志,进一步锻炼能吃苦能战斗的良好作风。调整休息时,参演警力自觉做到“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严守队伍纪律要求。这期间,市卫计委医疗救护力量分两组分别等候在温阳路口和目的地,负责做好徒步拉动演练过程中医疗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贴近实战的拉动演练,全程共25公里,其中徒步行程为10公里。进一步提升了首都公安反恐力量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和长距离徒步行动能力,检验在大规模、远距离拉动演练中勤务指挥、通信联络、队伍管理、后勤保障,以及处置力量快速集结、协同配合、长途奔袭、体能技能、野外生存的综合实战能力,达到震慑暴力恐怖犯罪、锻炼队伍、增强意志、提升水平的目的。
我局根据市局《关于开展金融内控与风险防范剖析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成立了检查小组,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成员有:安保干事、农村邮政检查员、储汇管理员、储汇稽查员和八个联网网点的班长、支局长,依据《**省邮政金融资金安全检查处罚试行办法》、《**省邮政储汇业务稽查方案》(修改稿)和《**省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稽查方案(试行)》等相关规定,对邮政金融内控制度、相关业务规章、操作规程、会计帐务处理和管理制度执行,以及各类人员履职和安全设施等情况进行逐一剖析检查,并在剖析检查中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风险隐患不查清不放过、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全体职工不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对发现问题逐一研究,以点带面,逐一解决,以此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提高全员防范邮政金融资金风险能力,确保邮政金融资金安全完整,促进邮政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止9月20日,全县邮储余额17636万元,净增余额1996万元,
完成全年计划的62.37%,点均余额2204.50万元,活期比重31.33%;保费38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41%,每月工资500多万元,每月代收税40多万元,1-9月份无案件发生。
二、自查和剖析检查
1、综合管理
(1)、县局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领导重视,按期和定期召开,会议议题明确,经营思路清晰,措施要求具体。
(2)、局长按期和定期召开了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要求。
(3)、分管局长按月填报检查报告书,并按月对储汇稽查员、农村邮政检查员、安全保卫人员、储蓄会计的检查报告书均进行了审签,提出了建议意见及要求。
(4)、储汇稽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年制定了储汇稽查计划,认真开展了储汇稽查工作,并认真填写了原始稽查记录、稽查记录1-9表,按月填报了储汇稽查报告书,检查网点有走访用户记录。
(5)、安全保卫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安全保卫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齐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敢于逗硬考核;
(6)、农村邮政检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农村邮政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较为全面,查账记录齐全,对代办所、投递人员的检查较落实,有走访用户记录。
2、检查储汇会计和储汇出纳的检查:
(1)、核对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银邮余额、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资产负债表银行余额,银行对帐单余额,出纳银行日记帐余额、出纳收支日报余额,帐帐相符。
(2)、检查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印鉴管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由储汇出纳保管,出纳印鉴,会计印鉴由各自管理,财务提款专用章由局办公室秘书保管;建立购买支票登记簿,作废支票及时上交会计,现金转账支票连号使用,储汇出纳账簿无挖、刮、擦、补,账页无撕毁现象,改账符合要求。
(3)、会计每月到银行领取对账单,按月对银行账单进行勾核。
(4)、会计未按频次对网点业务指导和检查。
4、金库管理检查:
(1)、现场盘点出纳库存现金账实相符。
(2)、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金库、票库值守由于条件所限未落实双人二十四小时值守。
(3)、储汇出纳和综合出纳轮岗,金库内铸铁保险柜钥匙交接未在钥匙交接本上登记交接。
5、储蓄事后监督,电子汇款事后检查:
(1)、储蓄事后监督:盘点重要空白凭征管理账实相符,密码设置严密,管理完好,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2)、电子汇款事后检查:盘点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对手工网点收汇、兑付及时进行了补录,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6、中间业务检查:
(1)、养老金。工资由委托单位先将的资金转入县局指定的账户,出纳收到进账单后,将单位的细表交给网点,网点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做代字业务处理。会计、出纳做相应账务处理,每月工资500多万元。
(2)、保险业务,各网点按天缴款,会计按天收款,凭证次日结清,截止9月15日共计保费383万元。
(3)、代收税款,建立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通过现金收缴和储蓄代扣进行,按月与税务部门结清账务,每月代收和储蓄代扣税款40多万元。
7、押运钞管理:
(1)、现场检查运钞车车况较好,运钞中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未
搭载无关人员。
(2)、防爆枪、弹分管落实。
8、县局中心机房管理:
机房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监控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上墙,严格执行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机房制度。
9、储蓄联网点的剖析检查:
(1)、大石支局:
a、银行余额113097.44元,核对银邮余额相符,支局无手工银行日记账。
b、密码管理:己按规定设置储蓄台席“三级”密码和电子汇兑密码,但执行有一定差距,现场检查储蓄普柜、综柜是普通柜员一个人掌握使用,三级密码成了二级密码,存在安全隐患。
c、大额存取款预约登记不规范,无大额存取款登记,新开卡登记簿7月—9月无记录,现场检查营业情况处理业务质量较差。
(2)、孔京支局:
a、按月按频次对支局进行了安全防范设施检查,按月召开了内控制度学习,但学习记录不全。
b、金库管理,己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簿”,但在执行中有一定差距,经手人姓名字迹潦草,金库、票库钥匙交接登记不及时。
c、支局长履职情况,未按日及时审核缴拨款单、储蓄日报单和电子汇款日报单,缴拨款单签字潦草,对盘点现金查账节目不全,未对储蓄查帐,乡投员有时利用逢场天有坐堂收费现象。
d、大额存取款登记与大额预约登记不符,未严格按大额预约登记制度执行,营业室现金超限未放入铸铁保险柜。
e、执行储蓄“三级”密码管理较差,普通柜员和综合柜员是一个普通柜员保管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吴东支局:
a、储蓄营业员执行离柜签退或正式签退制度较差。
b、金库管理,已按规定建立金库“五大簿”,但在金库、票库出入库人员登记方面不规范,经手人姓名字迹潦草,出入时间不符。
(4)、双福支局:
a、金库管理,已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执行有一定
差距,现金出入库登记簿未放入金库内的铸铁保险柜,金库内的铸铁保险柜未关锁,金库内存放有包裹和分发的报刊杂志,造成有其他工作人员进入金库。
b、大额存取款登记和预约登记不符,预约登记已按规定执行,
但大额支付未登记。
(5)、清江支局:
a、支局长履职情况:支局长未按频次进行履职检查记录,对
代办所、投递员未按频次进行检查,无走访用户记录。
b、乡投员、代办员到支局报帐未将结存委托代存单带到支局
销号核对结存数。
c、营业室卫生较差。
(6)、桂花支局:
a、支局长履职较差,未能规定检查频次对代办所投递员进行检
查和业务指导,未按日审核储蓄和汇兑日报表,对业务检查频次不够。
b、金库管理: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薄”等,但现金出入登
记未放入铸铁保险柜。
c、乡投员、代办员到支局报账未将结存委托代存单带到支局销
号核对结存数。
(7)、新新支局:
a、现场盘点金库结存现金和营业现金账实相符。
b、储蓄、电子汇款、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
c、支局长履行检查内容不全,检查频次不够。
d、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薄”,但执行有一定差距,金库进
出入登记未按实际进出入频次登记。
(8)、县局邮政班:
a、班长的履职情况:对储蓄日报表和电子汇兑日报表,缴拨
款单审核不很落实,对安防设施的检查和查账频次不够。
b、营业室内的铸铁保险柜未使用密码。
c、未严格执行大额取款预约登记,大额预约登记与大额支付登
记不符。
三、整改要求及处理情况:
时光匆匆,回首过去2021年已经过半。在公司领导和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队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1、加强门控的管理,学校校门是管理的喉舌工作。
首先疫情防控是工作的重点,加之学校工地施工人员和车辆增多,增加了安保的管理难度,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保安队员们进一步加大排查检测力度,做好进校人员信息登记和身份查验、体温检测工作,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严把教职工及施工人员车辆出入关,严控校外人员进出校园。
2、严肃工作纪律作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严肃工作纪律作风放在首位,贯彻落实公司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队员都能自觉严格的要求自己,就必须让每名队员真正的理解“纪律作风”的内涵,并在工作中将之具体化、实践化、而不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1、交接班制度。利用每日早上交接班空隙进行岗前整顿教育,交待工作重点,指出当日注意事项。
2、门岗工作要求;要求门岗值班人员每日上午10点之前必须在校门前保持站立姿势,指挥交通。通过实施这一措施大大提升了门岗队员的工作形象,增强了队员的工作认同感,同时也确保了校园大门早高峰时段车辆进出畅通。
3、要求守楼值班队员岗位前置,将值班岗位设置在楼层的出入口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窝在屋子里,同时在岗位处整齐摆放好反恐防暴器械,确保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大校内车辆乱停的整治力度。正人先正己,先严格要求队员自己车辆要按规矩停放,针对校园内违规乱停车辆严格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执行违停上锁。经过巡逻班同志一段时间的巡查整治,车辆违规乱停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校老师的车辆也基本上做到按照规定位置有序停放。
5、严格落实换班制度,换班只允许本岗位队员互相换班,不允许跨岗位换班,有效的避免了其他岗位队员因换班后不熟悉岗位情况,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和失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