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第1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精益安全;企业发展

企业在追求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整个生产线的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企业安全化生产为主要管理手段,从而将企业与安全相关的目标、制度、承诺、责任以及文化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员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行为,并强化对企业生产中的危险环节的预警和监控管理,如此才能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更精益化、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就具体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如何将其精益化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运行与控制体系和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

一、安全目标管理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精髓

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条件的基础必须要建立有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并且根据企业的整体市场目标来确定安全生产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并且在过程中使用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工艺来实现这个目标和指标过程。

企业所需的安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项目:第一,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从必须总体上都围绕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为首要目标,将每个部分层层分解,使得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第二,生产责任明确,必须要按照指定的安全目标和安全指标落实到生产中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上;第三,奖罚分明,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生产热情,并督促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要实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要以安全管理决策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目标和第一生产前提,将生产环节分解开来,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落实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目标和指标的定量化、保证措施具体化,从而保证安全指标和目标相对应的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并不断的完善,实现企业安生管理的精益化及持续改进机制。

二、安全生产制度与标准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依据

企业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大力建设,也企业能否顺利展开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根本和依据,是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的行为标准,也是企业落实精益化安全管理生产的重要依据。

1、企业必须及时识别适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通过宣贯和教育培训,使员工知法懂标准,明确自己工作所要达到的规范要求,从而自觉地遵章守纪。

2、及时根据法规要求修订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制度应包括: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事故责任追究、安全与职业健康的教育培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三同时”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程序,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各负其责。

3、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明确岗位存在的风险,以及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方法,细化各项作业的程序和规范、标准。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完善精益安全作业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三、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是完善安全承诺和安全考核制度。因此,企业首先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年度安全目标和指标逐级分解并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在全员范围内承诺各自的安全义务与责任,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应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评价模型,按照“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通过全程式的安全考核评价,激励或约束全员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同时,结合开展安全风险抵押金及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安全标准化动态考评、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等措施,促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位员工,使各项安全管理更加精益、更加规范。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全面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企业实施精益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一个基础环节,而整个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便是全面完善安全承诺及安全考核的制度。所以,企业首先需要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整个管理环节的安全目标和指标逐步分层次的分派下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最终负责人,从而做到每个生产环节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还要对安全体系建立完全的标准,以及工作业绩、态度、能力等评价模型的建立,按照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考核方式,并对生产全部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以激励员工保持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展开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的措施,从而使得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上,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

四、安全文化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保障

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融人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全员的日常安全生产行为,这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

安全文化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创建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安全行为和态度。通过日常不问断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精益安全管理思想,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态度,用安全态度指导安全行为,使领导层“诚信履职”、管理层“诚信做事”、执行层“诚信作业”,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精益安全管理依赖于较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求员工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是“我要安全”,还要做到“我会安全”。

五、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根本

精益化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危险源管控,而加强各岗位的危险辨识与控制是实现“零事故”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如开展一日安全员活动、隐患提案活动、安全专念、低频次作业管控、KYT、指名作业、现场5s及管理板目视化等活动),强化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以及对相关方的控制、对危险点与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第2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以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健全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和部门监管责任,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行政执法排查隐患为主动向企业日常管理排查隐患为主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逐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重点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全委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主要是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工伤保险、安全责任保险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9、应急预案制订、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

11、厂内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四、职责分工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归属管理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责任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委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部门、本行业领域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

五、工作步骤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吸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成果,注重横向联系和点面结合,先试点,再推广、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建设试点阶段(第一阶段:从即日起到2012年12月底)

1、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完成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单位名录库和基础数据库。根据企业规模、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对企业分类分级管理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企业隐患排查内容、治理标准、监督检查频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排查标准。各有关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为基础,以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主要内容,制定细化所有行业、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标准,使企业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统筹安排,确定试点范围。按照县安委会《关于印发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蒙安〔2012〕1号)要求,我委确定农机、渔业两个行业领域为试点单位;粮食收储和经营总公司均不少于2家试点企业,其他有关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二)推广普及阶段(第二阶段:2013年1-12月)

1、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委范围内全面推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已建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基础数据库,建立安全隐患动态监管机制。

2、推进重点监管企业的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依托“金安工程等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企业要定期向所在乡镇政府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委属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上报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三)巩固提高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1-12月)

1、实现安全隐患从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到评价、销号、统计、检查、考核等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管理,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类分级、依级监管”长效机制。

2、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全委建立先进性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委属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周密安排,科学实施。

第3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现代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一、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即明确的目标、完善的体系流程、好的方法、团队和强有力的领导。安全零事故一直是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如何保证目标达成,安全体系建设是关键所在,应持续对标、广泛研讨,结合汽车冲压生产实际,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二、如何进行安全体系建设

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可以从安全文化建设、管控体系建设、预防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实施。

1.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很重要,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围绕教育和活动两大方面,旨在提升和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1)安全教育落实。一是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如转岗、调岗员工教育,新员工入公司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教育。二是管理人员安全教育,既要做好单位负责人、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资格取证教育,也要做好日常教育,要定期对班组长以上各级管理人员开展例行安全教育,及时传递当前安全形势,或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特定的安全教育。(2)安全活动开展。安全活动主要涵盖检查活动、安全作业技能提升活动、灾害预防活动。检查活动主要包括定期安全检查(日、周、月、季度、年)、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等。安全作业技能提升活动主要包括安全标准作业手册学习竞赛、起重作业技能比武、叉车作业技能比武等。灾害预防活动主要是季节性安全活动,包括春季防困、防传染病活动、夏季防暴雨、防暑活动,秋季防火活动、冬季雨雪恶劣天气防交通事故活动。

2.管控体系建设。(1)安全责任制管理。主要是安全目标责任状和红名单管理。要在上年末确定年度目标,制定年度安全目标责任状,并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落实安全责任。红名单管理是安全目标责任状的补充管理和要求,针对事故责任人及相关联直接、间接管理人员采取的惩罚措施,主要是在季度奖金、年度评优、晋级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即“安全一票否决”。(2)过程管控。主要包括分级管理、危险源管控、快速异常处理、隐患辨识等。分级管理是指安全管理分类分级实施,每个层级人员有特定的侧重点,当然一旦出了事情,责任也将对应担当,通常情况下,急救事故由冲压车间主任或科长负责,轻伤事故由冲压厂厂长负责,重伤事故由分管冲压厂的领导负责。危险源管控主要是规定危险源、隐患等管理机制,冲压车间主任要对特定危险源实施周点检,对冲压车间的重大隐患,车间主任要牵头负责整改,针对重大危险作业,实施冲压车间主任、冲压厂厂长审批制。快速异常处理主要是针对异常天气、同行业重大事故原因通过工厂信息平台及时共享,对冲压生产所辖区域内的相似重大隐患快速响应。隐患辨识主要是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各种形式的检查促进隐患辨识体系有效落地,不断提升各级人员隐患辨识能力。(3)评价管理。评价管理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是安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是以周度和月度为周期,对冲压厂所辖区域的所有冲压车间和职能科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并制定措施改善存在的各类问题,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目标评价是对安全管理结果的评价,主要是依照签订的年度安全目标责任状,对事故责任单位进行“四不放过”处理,确保事故原因查清、责任人员受到处理、广大员工受到教育、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

3.预防体系建设。事故预防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未雨绸缪、全面策划,多思考、多准备,把工作、措施做在前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系。预防体系建设主要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围绕安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三个方面开展。(1)安全基础管理。安全基础管理是预防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确保冲压厂及所辖各个单位安全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完善、齐备,且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提升危险源、隐患辨识、防范、整治能力,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同时要做好事故管理、“三同时”管理、危险源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管理等。汽车冲压生产尤其要做好防机械伤害(如冲压设备夹伤、模具压伤等)、防车辆事故管理,针对新、改、扩建工程项目,要与公司规划、安保部门紧密对接,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同步考虑安全相关设施,要在新工厂投产前的设备工装工艺验证阶段重点检查与安全防范相关的各类设施配备情况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冲压工厂、车间还要制定危险源管理或技术措施(如工位安全审核等)并常态化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防范。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检查确保严格执行且做到位。(2)设备设施。随着生产的发展,机器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对机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冲压车间现场设备实施种类也越来越多,国内的、国外的,手工的、自动的,设备设施管理的复杂性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设施问题导致安全事故也越来越普遍,设备设施管理逐步成为预防体系建设的关键。要做好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需做好设备设施的安全选购和使用管理、维护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检查管理。设备设施的选购除了要满足技术方案要求外,更要注重质量要求,避免选购存在设计缺陷的产品,以确保本质安全。要建立健全各种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使用设备设施时能够严格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等基本要求。要按照设备设施维护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岗位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管理标准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安全管理。要持续强化落实冲压设备设施周期性检查整改机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要确保行动高效、措施有效,从而确保冲压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电气设施安全可靠,确保所有车间所有冲压自动化生产设备各项防护措施合格、有效,确保压力机储气罐、各种气体气瓶等设施完好可靠。(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要做好作业环境改善和5S管理,制定“冲压厂(车间)5S管理操作规范”,明确管理流程、检查方法、评价标准、整改验收流程及要求等,通过作业环境改善和5S管理,确保冲压生产现场工艺、设备、原材料、工位器具以及操作空间、操作、操作程序、劳动组织等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持续管理、整治冲压作业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努力为员工创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同时,要做好冲压生产职业危害管理,重点控制冲压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防范点,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冲压生产线作业中佩戴耳塞且控制持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对大吨位压力机实施封闭隔声、在钣金区域增加除尘装置及通风设施等,并定期组织开展压力机区域、钣金作业区域等职业危害点检测,定期组织员工到专科医院进行噪声、粉尘等职业危害体检,建立员工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周期性轮岗,完善职业卫生防护体系,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结语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管控体系建设、预防体系建设,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两年,我司冲压车间安全事故、安全隐患较同期明显下降。当然,安全管理是各项管理的前提,安全工作永无止境,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也应是一个持续长久的工程,应不断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 考 文 献

第4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和网络建设,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90%;市区和城镇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的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5%;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到100%;食品召回覆盖面达到85%;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95%。

——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市药品检验所对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达到95%。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90%,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诉处理率达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报告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重大药害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食品安全方面

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加强对重点地区“菜篮子”基地环境监测监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点。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可追溯制度,完善市场例行监测制度,在县城区以上城市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监测监控点。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我市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加快无公害食品(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完善对经营者主动退市的管理机制,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粮食加工品及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召回工作。

2、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加强市、县(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保障网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县级配备快速检测车,为乡镇配备快速检测箱。推广餐饮业常见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完善餐饮业10种常见化学性和生物污染因素的快速检测技术。逐步实施全市性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统一抽验,提高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形成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以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综合分析和监测;对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和预警,定期编写、全市或某一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完善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有关制度,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4、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处置措施有力有效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建立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质保障体系,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应急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培训应急处置专业人员,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加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和体系,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把食品安全评估评价工作与风险预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为政府制订食品安全监管控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6、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继续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力争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开展诚信教育,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安全自律制度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

7、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探索农村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有效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格落实食品经营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强化食品安全责任。重点打击制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商标侵权、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查有毒有害食品,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

8、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现代流通网和社会监督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对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馆和“农家乐”的监管机制。建立农村家庭宴席卫生指导制度。完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实施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传统集会、庙会及商品展销交易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防止和及时处置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目标任务,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以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9、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工作。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饲料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推动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过程开展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规范认证后企业的自律行为,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信誉。

10、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进社区”、“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开展“绿色消费”理念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每年5月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培训体系,对政府管理人员、执法者、企业管理与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消费者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二)药品安全方面

11、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监管水平。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水平,强化药品GMP跟踪检查,切实提高监督检查的实效性、针对性;强化药品生产的动态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员制度、质量授权人制度,强化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促进企业自律;通过建立药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全市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特殊药品数量及流向的实时监控。加强中药源头监管,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保证中药材质量。

12、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监管。进一步贯彻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配合医药体制改革,推动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加大对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的指导力度。严格药品说明书、标签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包装管理。健全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提高市、县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重点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的标准化,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及跟踪检查制度,强化GSP跟踪检查的针对性,实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立和完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及特殊药品监管网络,对特殊药品实现每一针、每一片流向的监管。建立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预警制度,完善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3、加强药品检验体系建设。加强药品检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大楼建设。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完成计量认证复查和部分食品检验的扩项工作,使我市药品检验设施与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进一步推广快检技术,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

14、规范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逐步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进行检查,促进生产企业达到规范要求。建立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报告体系,强化企业的报告责任和义务。搭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效益评价的技术平台,建立预警、召回等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监管效率。

15、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行为。重点查处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应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产、供、用单位的专项整治和监督抽验,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和对药品、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继续开展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检查和药品广告品种专项整治。积极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建立起以“掌握信息、快速筛查、靶向抽验、目标检验”为目的的药品抽验模式,不断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稳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

16、继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广告。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广电、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综合治理机制,重点整治未经审批擅自的品种、擅自篡改批准内容的品种和使用过期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品种。针对性地开展广告品种抽验,重点查处在大众媒体上的处方药、非药品宣传药品疗效的广告。

17、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在建立健全药品批发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建立,认真贯彻实施好《市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建设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开展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18、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配送网络和零售供应网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合法药品经营企业集中配送进乡入村,鼓励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符合要求的农村药店。强化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向农民普及基本用药常识,建立起“运行良好、监管有效”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从源头、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来保障农村用药安全,实现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供应网覆盖率达到80%。

19、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通讯、机动能力装备与建设,配备应急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应急信息报告、指挥、处置能力。加强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开展应急知识的技能培训,组织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0、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县、乡(镇)三级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及安全平台。积极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手段。以药品批发企业和市区、县城药品零售企业为核心,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平台,逐步推广到县城区和乡镇药店,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手段便捷,监管效益提升。

2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办公和装备条件,建设办公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经过五年建设,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机构的办公业务用房和执法装备基本满足执法需要。

四、保障措施

22、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协作,形成完整的监管链。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制度和自律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诚信度,积极履行和承担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3、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强化基层执法队伍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第5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系统共有大米加工企业18家,在5月份的大米加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已全部纳入了信用体系建设,并提出了相关目标要求和考评办法。在此次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各企业都按照要求,全面完成了整治任务。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整治具体要求和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为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县局下发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知,对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层层落实,保证了责任到位。

(三)严格督查,确保质量。县局在整治督查中严格按照与各大米加工企业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内容,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按制度要求,此次的整治活动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工作失误和监管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在整治工作中修订并完善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奖励制度等。并以监管网络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落实了各加工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责任,

(五)以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行业

自律机制,制发了《大米加工经营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大米加工企业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试点企业分别落实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制度以及经营活动中的相关证照和手续,强化了“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

第6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责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秩序,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使全县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更加到位,监管体制更加科学,城乡监管更加均衡,技术支撑更加高效,应急处置更加得力,公众健康意识更加普及,辖区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特殊药品零流弊。

三、创建任务

(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

1、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方案,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各乡镇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的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安全哨所”的作用,保障监管站做到7个有:有一间办公室、有一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标牌、有一套工作制度上墙、有一套开展工作的文件资料(工作计划、方案、总结、工作档案等)、有一个文件柜、有一台工作用电脑、有一块固定宣传栏(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协管队伍建设。各乡镇要确定1名副科级干部任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站长,并至少推荐2名以上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报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备案),具体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的协管工作,掌握安全动态。在各行政村至少聘请1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信息员(由乡镇监管站批准,报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具体负责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搜集、上报、巡查、宣传等工作。监管站每年需组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食品药品诚信评价体系建设

1、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质量追溯。加强食品药品企业安全首责意识教育,督促企业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企业100%建立并实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帐登记制度,实现产品质量追溯(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2、实施食品药品安全量化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以及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信用分类标准,开展动态信用等级评定,建档率和信用等级评定率100%;实施“健康餐桌”工程,实行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县城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乡镇以上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其中80%以上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寄宿制学校食堂达到B级以上单位标准(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3、推行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设施,进一步提高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实现“十个有”规范化管理要求。即:有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质量安全员,有合格的水源,有从业人员培训体检合格登记本,有专用食品储藏仓库,有专用留样冰箱,有专用洗涤池,有索票索证和进货台账,有应急处理机制,有食品安全教育课程(责任单位:县文化教育局)。

4、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结合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管理机制,设立药事管理机构,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药库、药房100%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卫生局)。

5、开展重点单位示范创建工作。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十百千”工程,开展餐饮服务示范店、示范街和规范化管理“小餐饮”单位的创建活动。创建省级以上餐饮服务示范街1条,省级以上餐饮服务示范单位10家,规范化管理“小餐饮”单位10家(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三)技术支撑能力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

1、加强食品药品快速检验能力建设。按照《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县级食品药品快检室项目建设及评估办法》要求,完善食品药品快速检验室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初筛快检能力,有效开展日常监督抽验和便民快速检验工作(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2、加大食品药品抽验力度。完成上级下达的监督抽验任务,药品监督性抽验阳性率、餐饮服务食品抽验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健全县级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品滥用)监测机构,在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设立监测点,实施区域负责制,落实专人按月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药物滥用监测报告,并做好分析评价工作,及时预防、控制和减少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320份/百万人,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1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70份/百万人(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卫生局)。

(四)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

1、加强药品电子监管。积极融入国家、省“数字药监”工程,认真抓好与上级电子监管平台的对接工作,形成涵盖“四品一械”安全领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电子监管平台,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辖区内药品经营环节基药核注核销率100%;药品批发企业“两码合一、数据实时上传”的覆盖率100%;“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登陆使用率达到月均15人次以上;乡镇以上卫生医疗机构药品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与监管部门实现数据对接,达到乡镇以上药品零售企业、使用单位电子监管覆盖率80%以上(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卫生局)。

2、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有信息平台建设,保证网络运转畅通,电子地图标识全面、清楚、准确,规定的企业数据上传真实、充足、及时,方便公众网上查询(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3、发挥电子政务作用。通过政务网站平台,公布行政许可条件、程序及相关服务信息,实行网上电子审批;对违法失信企业实施的“黄牌警告”、“黑名单”等失信惩戒信息做到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行政执法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对食品药品监管设备、装备所需经费给予保障,将食品药品抽验和执法办案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年度监管经费增长率达到当地财政支出增长率;加强食品药品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食药监局)。

2、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联合治理协作机制。建立公安、工商、质监、卫生、邮政等多部门联合治理协作机制,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办力度,增强执法权威,提高执法效能,确保各类案件调查、处理、移送及投诉举报回复率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相关单位)。

3、加大食品药品日常监管。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原料采购、制作加工、清洗消毒、食品储藏等全过程的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对卤制品、凉菜等高风险食品的抽检力度,加强重大会议及活动期间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大对国家基本药物、特殊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采购、储存、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落实,不断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监督检查不留盲区(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4、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根据季节变换、特殊时间节点和上级有关要求,适时组织开展重点区域、重要时段、重点品种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食品无证经营、非法添加、违法加工、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违规行为。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辖区内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的督查,有力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品药品监管相关单位)。

5、深化药械市场整顿。以规范药械市场秩序,保障药械安全为目标,继续深化药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药械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大基本药物全品种监督抽验力度,保障基本药物使用安全;加强违法药械广告监测,落实违法广告案件移送制度,规范药械广告宣传行为(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工商局、县公安局)。

6、强化食品药品应急处置管理。建立完善突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预警制度,适时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工作,有效构建以县级指挥中心为支撑,相关监管单位为基础,上下联动、反应快速、指挥通畅、预警有效、处置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相关单位)。

(六)构建饮食用药安全群防群治新机制

1、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示范县创建信息及“六个一”活动,营造“健康饮食,合理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公众树立食品药品安全观念和消费方式,增强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参与食品药品监管,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广电局)。

2、加强企业帮扶和从业人员培训。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政策和技术优势,制定实施服务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开展好对重点企业的帮扶服务,促进食品、医药经济持续发展。加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其诚信守法和安全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从业人员培训率100%(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4、发挥食品药品“两员”协管作用。以整合优化、加强培训为手段,对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进行优化、培训和管理,并将其工作业绩考核同“以奖代补”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好“两员”队伍作用。“两员”年度接受培训比例达到80%(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药监局)。

(七)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全面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和县直创建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与各行政村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由县政府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职能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关单位)。

四、创建步骤

创建工作结合本县食品药品机构改革工作进程,从2013年7月起,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7月底前):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部署,落实创建目标和具体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召开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多渠道、广范围宣传创建示范县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底前):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职责分工,将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指标细化,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全面组织实施。县政府办、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自查整改阶段(2014年5月底前):各乡镇、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创建标准,开展查漏补缺。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局评估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查找并组织整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创建成效。

4、迎评迎检阶段(2014年6月底前):完成创建材料的整理、汇编以及现场等各项准备工作,迎接考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家”幸福工程的有效组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突出工作重点,精心安排部署,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人员经费到位、目标任务到位。

(二)营造舆论氛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时报道创建工作的动态和取得的成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第7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今年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五周年,共同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全区食品流通经营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食品流通经营者的良好形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我们向全区食品流通经营行业同仁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持诚信兴业,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以诚信兴业为宗旨,牢固树立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以高品质的食品取信于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二、自觉守法经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学法、知法、守法为立业之本,做到自觉学法,规范守法。严把食品准入关,自觉履行食品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等自律制度,不进、不销、不存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努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放心的服务。自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四、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积极配合执法部门依法开展的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对发现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报告。

让我们共同承担起食品安全的神圣责任,为打造创新津南、实力津南、民富津南、宜居津南、和谐津南,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粮油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倡议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稳定粮油价格,提高粮油质量,保障粮油食品安全,事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和保障国计民生大局。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保供稳价的重要部署精神,坚持诚信经营和自觉维护粮油食品安全,镇江市粮食行业协会和全市20家粮油骨干企业联合发出如下倡议: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价格政策,自觉维护粮油价格稳定。

我们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和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坚持依法经营,积极组织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绝不搭车跟风涨价,坚决与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操纵价格,串通涨价以及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作斗争,带头维护粮油市场秩序。

二、严格执行粮油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确保粮油食品安全。

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坚决执行国家标准,严把粮油产品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的粮油产品不生产,不合格的粮油商品不销售。绝不滥用或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绝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规定的原料、辅料、包装物料;绝不销售不合格产品、过期产品、变质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绝不允许有害物质混入粮油食品。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部队、进院校、进超市活动,真正使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

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规行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风气。

我们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诚实守信,文明经商,严格管理,规范服务,让群众放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和企业形象。

我们希望,全市粮油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响应上述倡议,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履行庄严承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维护粮油食品安全和促进镇江科学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食品安全诚信倡议书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平安启东建设。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构建和谐启东、诚信启东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确保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

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坚持诚信兴业的宗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各项措施。

二、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以学法、知法、守法为立业之基,以诚实守信、优质经营为兴业之本,努力争创文明企业,倡导品牌经营,提升企业形象,奉献卫生、安全、无公害食品,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

三、自觉执行与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严格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按相关标准采购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使用病死畜禽,不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加工制作食品,不生产、不经营不安全的食品。

四、加强行业自律,争做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业典范。全面推进和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追溯制度,防止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第8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的建筑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呈现出突飞猛进态势地增长,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一大产业。建筑施工单位有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它是一个资金与劳动密集的行业,催生了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队伍,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因成立时间短、企业规模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够,以及安全文化底蕴薄弱。再加之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较多施工工人来源于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我国的建筑业是一个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因此,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严竣的课题。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投入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承揽施工项目,不惜低价中标,大幅消减施工现场应有的安全措施费用,和一些建筑企业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甚至是“口号安全”, 不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使企业自己降低了安全管理能力,使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能正常运行,造成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混乱,施工人员只能得过且过,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安全生产没有保障。

2、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人提到安全意识淡薄,都会想到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国现有国情和建筑行业存在的客观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现有建筑企业员工数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因此大部分建筑企业聘用了相当数量的来自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建筑安全生产知识匮乏,这是造成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农民工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这只是众多事故隐患之一,然而最大的风险隐患并不在此,更多在于法律法规落实,和项目主要负责人和施工实际指挥人的安全责任意识,部分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赶工程进度,在一些危险作业的《施工方案》没有编制完成便开始施工,有的编制完成后不按方案执行,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防护措施,违章指挥,从而给施工生产留下巨大风险隐患,是建筑企业造成群死群伤的源头所在,例:近年来发生的大型脚手架坍塌、和高建筑物室外吊篮坠落安全事故,大部分都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加强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施工实际指挥人的安全责任意识更是我国安全培训的重中之重。

3、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些建筑企业承揽工程后层层分包,甚至是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资质的施工队伍,这些施工队伍为了能够承揽工程,挂靠到有相关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建筑施工生产活动,这些施工队伍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形同虚设。给项目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健康和谐发展,慎重选择分包商,完善分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要点

1、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一个安全管理水平高的建筑施工企业,肯定有着一整套完备的安全管理措施与制度,并且这些制度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通过责任制度把安全责任真正地落到实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明确地规定各岗位人员在安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每一个作业和管理人员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工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2、确保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到位

建筑企业应加强建筑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款专用,保障和改善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环境,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要害部位检查、重视安全培训

安全整洁的施工现场,离不开完整有效地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中,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对重要部位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督促参建各方切实遵守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条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分工明确。选择与资质能力相符的施工队伍进行分包,根据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监护人的培训工作。

第9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

一、 围绕血液安全一个核心,进一步强化血液质量安全管理

(一) 强化质量体系建设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和换版工作,完善各种表格和记录的更换,并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对内审不合格要限期整改,真正达到质量管理体系能在运行中持续改进。

(责任科室:质控科主办,各科室共同推进)

(二)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制定和严格执行《血站血液质量安全管理方案》,签订和落实《血液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血液质量安全管理评分方法》,进一步推进全站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责任化,不断强化员工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教育,防止和杜绝血液质量安全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真正达到确保障全市临床医疗与急救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责任科室:质控科牵头,各科室共同推进)

(三) 强化实验室检测

严格执行《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血液检测程序,做到不漏检测项目,不漏检测标本,坚持使用“三证”齐全的厂家试剂,坚持同一标本用不同厂家试剂检测两遍,复查标本必须从血袋剪辩和原标本同时进行复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确保标本管和血袋对应,坚持按天批量放行,杜绝交叉错误发生,确保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

(责任科室:检验科)

(四) 强化质量控制

加强全血和成分血的质量抽查检测,按要求每月各个品种抽检4袋;加强对原辅材料进站后的质量抽查;严格报废血和献血记录的审核;加强储血箱温度的巡查和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确保血液质量符合标准。积极参加省和卫生部室间质控测评,保持成绩优秀。

(责任科室:质控科、检验科)

(五) 强化仪器设备

加强硬件建设,拟新购采血车一辆和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细菌培养箱、血细胞分离机、储血冰箱等仪器设备。

(责任科室:总务科)

(六) 强化员工培训考核

建立健全员工岗位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外出培训,,做好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估记录,把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列入年度考核范围。结合输血分会年会举办一期临床输血培训班,邀请国内输血界知名专家授课。

(责任科室:质控科)

(七) 强化科室合理布局

拟重新调整各业务科室用房布局,完善发血科、成分科、检验科科室布局,完成医疗废物储存间和卫生间的改建。

(责任科室:总务科)

二、 立足保障临床用血一个关键,进一步完善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机制

(一) 完善用血应急机制

为确保突发事件的应急用血,根据近几年临床用血情况,进一步完善《惠州市血液供应应急预案》,以确保临床应急用血的需要。

(责任科室:血源科、体采科、成分科、发血科、检验科)

(二) 完善血液库存调控

确保血液供应,最大限度控制血液的非正常报废。根据近几年临床用血情况及血液有效期,科学合理地制定血液库存量级别,确保各种血型和rh阴性血液库存比例科学合理。

(责任科室:发血科牵头,血源科、体采科、成分科协办)

三、 以加强文化一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营造浓厚血站文化氛围

1、 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建设学习型血站。

2、 做好第三届“兄弟血站迎春晚会”的筹备工作,成立“迎春晚会”筹备小组,创作一批精品节目。

3、 丰富员工的文体活动,结合10月份举行的“第七届全省血战系统运动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拓展、拔河、乒乓球、爬山、扑克牌、舞蹈、健美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