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毕业自我思想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省略,2009.1.23
在埃慕公司实习已经7个月了,这7个月的时间过的很快.短短的7个月,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提前进入公司实习,对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是说有很多的好处。首先提前进入公司实习,等于提前进入社会。可以亲身体会一下社会和学校的不同。我的体会是:在公司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会比学校大很多。压力越大对人的要求越高、人的进步也越大。当然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只有思想上准备好了,顶的住压力才行。其次我想谈下心态问题。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找工作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个人认为如果抱着是在学校的心态,也就是继续学习的心态最好。想一步登天,或是一进入社会就想有所作为,个人感觉不太实际。如果抱着继续学习的心态,可以很好的对自己减压,同时也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接着来说下技术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编写程序一窍不通,或是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对自己不够自信。其实在学校里学的都是基础,这些知识很有用。个人体会是一个编程语言,如java、delphi、c++等目前比较流行的语言,若想掌握其实只需要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关键的地方就是以前在学校学习的基础部分,如果基础扎实,那么学起来要快许多。如果以前的基础没学好,那也不用害怕。在埃慕公司我的体会就是:在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在和同事们一起开发的过程中,只要你愿意多问、多学、多动脑,那你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在开发过一个项目之后,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进步很多。比如代码的规范性、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对项目完美性的追求,这些都是以前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会让你对编写代码的感觉完全不同,同时那中完成以后的成就感也会比以前更加的强烈。最后总结下这几个月来的公司实习体会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学校里的专业知识或多或少在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到。所以不要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公司是一个让你展现自我的地方。这里不光光看你的一个方面,它会看到一个人的所有优缺点。所以自己哪一方面比较弱就要加强。公司比学校更自由,但压力也更大,进了公司要记的自己已经是大人了。毕业设计个人认为在公司做要比在学校做好。
第一,这个毕业设计具有实际的意义。第二,在公司同事的指导,沟通更方便,学的东西多。进步会比学校的快。学校里的指导老师大部分有教学任务在身,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可能不是很充分。以上就是本人这几个月来在埃慕公司的实习体会。 01832班 胡 佳 XX年6月5日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职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失业。
一、失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双向选择”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寻找就业机会,展示英雄用武之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舞台。但是从目前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城乡差别和人为因素等情况,“双向选择”机制还待完善,大学生就业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市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在就不了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同时,许多毕业生不愿去边远地区,害怕离开大城市,不愿下基层,只想到大企业、大公司或到挣钱多的单位去工作。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城市、大企业的就业机会越来越有限,这样的就业心态也就越来越脱离现实,造成失业大学生种种心理压力。
失业大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多数失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一是就业心理的期望与失落感;二是就业观念不合理,表现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三是就业人格缺陷,表现为盲目从众与依赖;四是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五是自卑与自大;六是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七是就业心态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与急躁。
二、失业大学生引发的其他问题分析。
2008年,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对当年7个省34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平均就业率,家庭处于社会底层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公务员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高出约14个百分点,父母社会地位越高,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就越高。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失业大学生群体主要是由来自农村和家庭地位低下的大学毕业生构成。这一调查至少表明,出身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这意味着,大部分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学生就业危机,仍然主要转嫁到农民身上。于是,在当下中国就出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大批出生农村的失业大学生游走于城市和乡镇,成了知识游民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大学就业分配体制的不公,堵塞了农民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渠道。一方面,一旦高校录取就成了城市居民的招生制度使得他们远离土地;而另一方面,一旦不能当期就业,就既不能在城市立足,又面临返还农村的尴尬。因此他们只能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游民”。据相关调查显示,极少数失业大学生已被流氓意识所支配,而大量由失业大学生构成的年轻知识游民,已经面临退守道德底线的边缘。
三、失业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没有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部分失业大学生在解决就业问题时,主要考虑的是就业岗位的工作条件、工资水平等因素,他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就业岗位对自己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他们没有在考察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树立重视职业发展前景、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促进事业成功的求职观。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自我鉴定篇三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紧张,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成为一名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面:树立“坚持学习,学习是首位”的学习思想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习理念,在刻苦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奥妙。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己,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在第二学期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
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在2007年暑假,我在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国际大酒店实习,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通过这四年的求学生涯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成绩已成为过去,未来属于自己。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希望能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看过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自我鉴定的人还看了:
1.大学本科毕业生自我总结和自我鉴定
2.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3.大学生毕业的自我鉴定
4.大学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
5.2021大学生毕业个人鉴定
[关键词] 职业生涯教育;高校发展;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1?0028?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及科学的指导方法,借助各种职业测评软件、职业测试量表等工具、结合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鼓励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目标,积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为今后的生涯发展做好精准的定位及充足的准备。[1]从大学生个体发展层面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择业观,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全面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从高校建设层面上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科学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社会层面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人才市场流动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尽早实现人职匹配的理想状态,避免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
一、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
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今社会,人才济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些成绩,必须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通过一些知名人士的讲座或访谈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定位、奋斗目标及人生意义,使其规划自己的未来,确立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养成。[3]
2.有利于大学生树良好的择业观
大学毕业生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择业意识,不能在不考虑未来的前提下盲目学习,要结合社会需要,个人潜质,有针对性、有准备地学习和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施教过程中,会适当介绍当前就业现状及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大学生只有清楚这些现实情况,才能将自身发展定位与市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促成良好择业观的形成。
3.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法的精髓在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入门工作,通过职业测评软件、职业测评量表的指导,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方面的特质。引导大学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工作,擅长做什么工作,而不是凭空设定不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目标,通过不断挖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质和特长,才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4.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明确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及挖掘自己的能力欠缺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大学生充分了解自我的能力后,不仅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更能找到与自己理想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的差距,总结自己有哪些能力欠缺,从而通过努力学习、参与各种学生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自己不擅长的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自己未来求职过程中的砝码。[4]
二、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1.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党的十报告也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点扶持对象。如何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后,大学毕业生走向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时代,高校应引导毕业生提前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面,及早树立人生和职业的奋斗目标,才能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因此,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有力措施之一,也是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是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这种教育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思政教育中干涩生硬的培养方式,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欢迎,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广的有效载体。[5]二者在教育内容上也有一些共性的方面,比如二者在施教的过程中,都渗透着关于世界观、思想政治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法制观以及职业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二者又相互补充,一方面,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推广,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及又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实现。[6]
3.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才的培养,而优秀的人才是高校持续发展可依靠的重要力量。传统教育影响下,高校只注重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没有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效地衔接起来,因此培养的毕业生在新的就业形势难免有些措手不及、力不从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可以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认真规划人生发展目标,使高校培养出更多有充足就业准备的优秀人才,提升高校的整体就业率及学生个体的就业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有利于高校品牌形象的推广,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对社会建设的作用
1.有利于人才市场流动的相对稳定
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常常出现毕业生违约、频繁跳槽等现象,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提早做好职业定位,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最终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违约现象。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人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更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工作机制。
2.有利于尽早实现人职匹配的理想状态
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但关键是要找到发挥其才能的用武之地。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尽量找准其职业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可见,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促成各类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状态,也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
3.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能使毕业生尽快获得梦想中的工作岗位,还能大大提高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满意度以及工作后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因毕业生的求职意愿明确,就业后稳定性强,可以使用人单位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企业在招聘环节及后续培训管理方面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使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福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3.
[2] 赵永春.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49-51.
[4] 莫华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学术期刊[J].出国与就业,2011(4):35-36.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指导工作;就业联盟
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对策,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就业指导的过程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形势的改变等。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00多万人,适逢全球金融危机,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影响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行业用人计划缩水,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减少。以我学院为例,与往年同时期相比,今年毕业生招聘单位数量减少约10%,同一单位招收毕业生名额也有所减少。
1.2 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充满多变性,择业观念摇摆不定,思想波动较大。
近年来,很多高校就业工作有所提前,许多高校校园招聘会在10月份就已经开始。与以往比较,很多毕业求职学生在知识储备、实践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进步。然而,面对陌生的社会,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就业中难免出现心理波动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失落感,渴望竞争与害怕失败的矛盾等等。特别是部分自身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经过几次失败后,自信心受到打击,直接影响其就业。
1.3 新情况、新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新挑战:作为就业指导老师,种种新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毕业班学生是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年级、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面临的就业压力,决定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必然会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做好毕业生工作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而且更应当针对毕业班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思考和应对,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
2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对策
我们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毕业班工作的一项重大工程,除了常规的就业指导、指导制作个人简历及应聘技巧外,还着力出台了多项措施,来帮助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就业联盟”系列行动的开展对毕业生在就业困难的时刻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力地推动了0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2.1 开展“就业联盟”系列活动
2.1.1 温暖行动:
截至08年度寒假前,学院已签约同学达20%。经调查,一方面寒假期间同学就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已签约的同学多数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他们曾经收到多份面试通知。新学期开学后,我们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已签约的同学总结自己的求职经验,并提供自身不再需求的就业信息,帮助未签约同学就业。还有许多同学再次联系已签约的公司,帮助推荐自己的同学,至少有三十余名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赢得了就业机会。这次活动如同寒冬里的一股暖流,让就业坚冰慢慢解冻。
2.1.2 信息共享:
每个班级设一名信息联络员,负责信息汇总、梳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校园招聘信息、学院老师提供、已签约同学提供、网络信息及各地招聘会信息等;联络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筛选,针对本班同学就业特点进行;信息的途径由班级qq群、网络主页、群发短信或个体面对面。所有联络员每周开一次例会,通报本班就业动态的同时,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后续工作。
2.1.3 资源整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动员全院师生共同关注毕业班就业工作,先后召开了全院学生动员大会、系室主任会、班导师联席会,全面拓宽就业信息来源。学院领导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亲自带学生到用人单位实地参观、应聘。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有方方面面的人在鼓舞他们前进。
2.1.4 传递信息,传递信心:在信息共享,信息互助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在传递的是面对困难的决心与信心。有的同学曾经由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心理困难(“三困”学生)而导致就业态度不积极。通过就业联盟的活动一方面对这些同学予以重点关注。除了为他们优先提供招聘信息外,还召开了就业困难学生求职培训,帮助他们明确目标,迎接挑战。这种互帮互助的联盟氛围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动力。
2.2 调整思路,就业力求多元化:在严峻的就业态势下,就业联盟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灵活就业,如参加村官选拔、考公务员、研究生、应征入伍等等。历史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不妨专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硕士毕业再考博士。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
另外,业内人士建议2009届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我们也鼓励学生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
2.3 关注部分特殊学生群体的就业:
“三困”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成绩不佳、对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就业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强、找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对于经济贫困生,辅导员加强与他们谈话沟通,使他们放下思想负担,更要学好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找份好工作做准备,从而减轻家里的负担;对于成绩困难生,督促他们以课程学习为主,争取顺利毕业,而不要急于找个单位实习;心理健康欠缺的同学,帮他们做好疏导工作,调整好心态去适应学习、生活及就业;对那些有违纪前科的同学决不放松平时的教育。对这些同学予以重点关注,开展“输液式”帮扶。一方面为他们优先推荐就业,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求职培训,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充实自我,迎接挑战。
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毕业的大学生与合格的企业员工相差甚远。且不谈技术上从理论到现实的差别,或者是与人的交往能力的差距,光是大学生需要进行的角色转变就已经相当大了。
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员工,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思考方法,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员工的交谈,再加上伏女士的点拨,以及各自的观察,总结出了下面几条。要想成功的从学生变为员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由“是什么”转变为“做什么”
校园里的学生更喜欢探究了解事物的本质,非要弄出一番道理才知足;但企业里更注重的是以实践为前提,可行性与成本效益一旦作出合理评估,即可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校园型思考喜欢冠以抽象的概念,而企业工作者更侧重做什么,从何时做,何处做,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一句话:学生喜欢抽象具体,但员工需要具体抽象。
第二,由“别人提出问题”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等待老师出题目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被动的应付考试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制约式的处世观。然而,来到职场之后,我们必须以主动积极地态度,不断地寻找自我突破,不断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自我成长、脱颖而出。一句话:学生习惯被动应付,但员工需要主动探求。
第三,由“一个人独立解决”转变为“大家共同解决”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被教育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参加考试。但是在企业里则不是这样,员工们碰到的问题都是错综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单凭个人的主张见解,恐怕是找不到问题所在的,更拟定不出合理的对策。所以,需要集思广益,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共同合作。一句话:学生善于独立奋战,但员工需要协同作战。
第四,由“为自己”转变为“为大家”
校园里的学生都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换来好成绩从而换来身边老师同学的尊重。所以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企业的工作是一个整体,是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要扮演一定角色,必须互相协作支持,才能产生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集体利益最大化。一句话:学生总是自私自利,但员工需要无私为工。
第五,由“注重智商开发”转变为“注重情商开发”
校园里智商高的学生,不论他的情商如何,似乎总是可以拥有好成绩从而进入好大学。但是在企业中,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高的人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激励、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能够客观看待同事,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所以这类人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一句话:学生习惯纯脑劳动,但员工需要全面发展。
所以,总的来说,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这次社会实践,才让我们熟悉到了这一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业上往往不够成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们经常以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常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气。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素质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差距。
曾经,我认为一个毕业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走完了从小到大的二十余年的学校生涯,学了很多的知识,懂了很多的道理,应该可以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工作人员。尤其像是清华这样的名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应该能够胜任各种岗位的需求。但是,经过了解,我发现清华毕业生的口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去年六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上,与会的不少企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清华大学it专业的学生勤奋聪明,但是不知道做事的方法,不会想问题,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差”;
前年三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公司的招聘摊位上方有一个很醒目的告示:“说明:清华北大毕业生一概免谈! ”,经询问,这是因为过去公司用过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不安,因此,他们中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
每年人才招聘会上还有一些单位也反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待遇和工作条件,却又不愿意为单位为集体尽更多的责任。一旦碰到未满足个人心意的情况,他们往往选择马上走人。
这些事例都证实了,大学毕业生,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存在着距离合格员工的或大或小的差距。而对于这些欠缺处的关注,在校园里往往是微乎其微的。于是,这次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大力加强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既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个人有所作为、又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同时,作为名牌院校出身的我们,更要尤其注重: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关系,这样才能既可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又为社会所接受并欢迎。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