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领导重视,人员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将这个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了相关工作。由本校教师中曾参加过长清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培训活动的专职教师定期进行辅导,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管理,措施落实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远程培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科研部门为依托,校本研修为基础平台,远程培训为主要手段”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三、搭建平台,展示交流
为了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校将培训与研讨研修有机结合,于2010年8月16日至8月30日期间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了全员集中学习,研讨交流气氛浓厚,扎实有效地推进此次培训活动的进行。
四、跟踪考核,保证质量
我校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提高教育理念素养”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看”与“做”相结合,“培训”和“教研”结合,不断提高我校教育的工作效率。
五、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现在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大家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广大教师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四、存在问题及反思
1、教师参与交流的意识还不够强。
2、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手段;教学考核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时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实现“任务驱动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
一、教案、讲稿和教材
[JP+1]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处理好平衡与非平衡、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应用三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实施方案,是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上的设想与构思;讲稿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它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与撰写;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是教案与讲稿的直接依托。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使用校企合作的自编教材,注重物理化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强调讲稿、教案、教材的相互配套,同时建立了规范化的试题库,从而使得这一整套的物理化学教材和教学资料为学生更深入、更丰富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完善了物理化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二、多媒体课堂
为了实现可视化教学,物理化学教学团队结合教案、讲稿和教材,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将物理化学改造成基础理论与企业实操紧密结合的新课程,使物理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
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科研素养、技能和水平。物理化学教学的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实训完成。目前,物理化学实训课程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并进入了新的教学境界。
同时,为了提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学习,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通信W络的发展,适应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以及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物理化学课必须建设网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网络资源建设包括网络ppt、网络视频、网络动画、师生网上互动、网络趣味实验等。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化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巩固和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可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LL]
四、教学考核
[TP闫碧莹tif,BP]
教学考核评价
物理化学课的教学考核采取期末成绩、实训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虑给出(如图1)。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期中期末成绩占50%,实训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为10%。教学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训成绩×40%+期末成绩×50%=100分。期末成绩以考试答卷的形式体现,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平时成绩通过出勤、迟到、旷课、请假、课堂表现和学生素质等方面给出。实训成绩通过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来评价。由于实训成绩部分是在学生每次的实训操作过程中现场给出的,为了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合理性,课程组教师要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训出勤、实训操作、数据分析和实训报告书写等,每次实训都会给出详尽的成绩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铣工;实训教学;技能训练;巡回指导方法
前言:铣工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操作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给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铣工课程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了解相关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巧。教师需要担负起铣工实训课程教学的重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突出实训课程的目的和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指导铣工实训课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环节。
一、培养铣工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对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对铣工实训课程都有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知识探寻的求知欲较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倾向,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开展铣工实训课程中,要求教师需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案例,让学生明确该项课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制造简单零件和制造精密机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铣工课程学习中来,优化铣工学习效果。
二、做好生动贴切的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是铣工实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生动贴切的课题导入对强化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铣工课程进行分析可知,该项课程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出现严重的相脱节情况,实训课训练主要集中在实训车间完成。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要求学生需要做好课堂预习工作,使学生对课程知识有大概的了解,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具备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预习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采用提问引导方法,结合一个知识点,进行扩充,围绕重点问题和重要知识点,从多角度和多侧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提高解决问题的力度和强度,设置不同水平的问题,化解问题的难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加大对工艺知识讲解
工艺知识是确保实训课程高效开展的保证,要求在实训课程前,教师需要做好相关工艺知识讲解,讲解的内容需要围绕加工零件结构特点和主要参数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花键轴时,教师对花键轴的实物和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演示,通过演示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对花键轴结构特点的认识,明确了健齿平行线、健齿对称分布及与轴侧面中心线的情况,掌握了刀具选用方法及主要的加工步骤。学生通过对花键轴的图纸进行技术分析,能够确保切削用量和基准用量的选择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将花键轴的加工工艺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对工艺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生在对铣工实训课程有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在做好课程导入和工艺知识讲解之后,需要做好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技能考核要求和社会用人需求开展教学工作。第一,需要对技能知识点进行详细划分,严格按照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要求学生掌握铣削加工的主要技能。第二,需要规范示范操作内容,将其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展现出抽象一致和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该项技术的理解能力。教师在铣工技能培训中,要做好指导工作,确保示范动作的规范性、简练性,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的细节。第三,提高学生的铣工实训C合水平。学生在初步了解工艺技能之后,为了进一步的强化工艺效果,需要加大对相关工艺知识的理解能力,结合加工零件特点和相关的技术参数,对铣工实训工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铣削技能水平。第四,注重铣工实训课程过程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指导,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专业的操作技巧和课程内容,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五、运用巡回指导方法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自主创新,本届技能大赛强调赛项教学资源的转化。通过技能大赛赛项与常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大赛中,凸显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常规教学;技能大赛;结合
自2008年以来,全国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参赛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水平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技能大赛即是各职业院校的学子同台竞技的舞台,也是展示职业教学发展最新成果的舞台。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从指导教师到参赛选手,指导水平和操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参赛队伍及选手的名额限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竞赛选拔和相关活动,大赛参与面的普惠性还不够广。在总结参与几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原则。以化学检验课程为例,探讨常规教学过程如何与技能大赛进行有机结合方式。让技能大赛真正为教学改革服务。
1 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加大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比例。最初教学任务设计的环节较多,知识点杂,也比较广,教学设计的初衷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就业面试打基础。但在教学效果反馈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应付老师安排的各项自主学习清单、小组方案讨论、分析报告汇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很大提高,但就分析操作技能来说,由于没有单个项目的反复训练讨论,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分析报告结果讨论环节,相当一部分学生针对分析结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归纳和总结,甚至查找不到原因,技能的提高自然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以技能大赛的考核点为切入点,设计教学内容,将考核的技能点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各个任务之间又有相互的交叉点,交叉点就是学生的反复训练和提高点,这样以点带面,任务之间环环相扣,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以工业冰乙酸的分析和工业氢氧化钠分析两个项目为例,项目中设定的工作任务是液体试样的采集和保存、溶液的配制、分析结果计算等。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采样器的使用、电子天平的使用、滴定仪器的操作、滴定剂的配制和滴定终点的判断等各项技能。两个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点在于技能操作点,区别点在于理论知识点。通过两个项目的完成,学生能够在彼此联系点中强化学习称量、配液、移液、定容、滴定等基本操作,同时结合大赛,又加入仪器校正、误差分析、有效数字读取等练习,将常规教学过程与大赛有机结合,提高大赛的普及率。
2 教材编写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在教材编写方面,除了本校教师主编的工学结合教材外,重点又优化实训教程。实训教程包括实训方案设计、实训方案准备、实训方案实施和实训结果分析等环节。实训方案设计主要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国家标准的查找,对要实施的实训内容有个整体概念;实训方案的准备主要是学生对实训过程中用到的药品、仪器进行归纳整理,在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训方案的实施是老师要求学生以文字或图示的方式对实训内容进行梳理,达到一种知识点巩固的目的;实训结果分析是很重要的环节,大家要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很好的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提高做准备,同时结果计算过程、数据分析方式以技能大赛为标准进行衡量,每次对每个学员的结果都要进行分数统计,以带动学员学习的竞争意识。
3 教学方式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化学检验工是技能性较强的工种之一,比赛过程中对选手操作的准确度、精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意识,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采用“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实训考核”三递进的方式。人少的班级采用一人一组,人多的班级采用2~3人一组,其中人多的班级采用小组指导学习、监督操作、相互评价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础实训的操作练习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综合实训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实训方案分析、分析结果计算能力。而实训考核则是以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为主要考核题目,模拟大赛考核环境及步骤,让学生全程参与,以考核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常规教学过程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将大赛的经验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提升常规教学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身的技能有更大的提高。使技能大赛能更好的引领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吴达.教学与技能竞赛对接模式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关键词:艺术教育;书法文化;校外实训
随着国家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规范,社会上书法展览、交流、培训、市场交易等书法文化现象异彩纷呈。社会对书法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走进书法圣地,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由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承担,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校外实训,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或随意性参观展览的实训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体系,提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一、制定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
书法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书法史以及不同书体技法的基础上,走出校园,通过参观书法文化遗存、书法展览以及与兄弟院校书法专业师生交流学习,亲身感受品味中国书法发展面貌及现状,开阔学生视野,寻求艺术灵感,为学生书法实践和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艺术教育专业(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一)拓宽校外实训方式“书法文化考察”校外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中国书法文化知识及书写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进书法文化古都、书法圣地,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艺术作品与文化遗址的魅力,加强对第一手材料的体验、感受和品味,促进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书法文化考察课程要求,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分为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两种方式。集中实训即选择恰当学期中恰当时间点集中一周时间进行较远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实训目的性强,实训效果比较理想,不足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财力。分散实训即选择参观书法展览和博物馆等短时间较近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时间短,距离近,节省精力、财力,不足是实训效果较弱。两种形式结合进行,以集中实训为主,分散实训为辅,实训效果会更好。(二)实训地点选择及内容安排力求恰当丰富集中实训教学地点选择在书法圣地、文化古都、摩崖碑林是最恰当的。或陕西西安、或绍兴兰亭、或北京琉璃厂、或山东孔庙泰山等等,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遗存丰富。在实训中,内容安排要力求丰富。通过参观博物馆、碑林、摩崖实训活动等,师生共同欣赏和品味书法文化遗存的第一手材料,感受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当地院校书法专业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书法文化学习视野。游览相关文化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分散实训的地点根据当地书法活动、书法展览情况灵活选择,在参观书法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当今书法流行趋势,提高学生书法文化修养的时代感。
三、确保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安全顺利
安全顺利是完成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集中校外实训,时间长、内容多,不但涉及丰富的书法专业内容设计,还包括用车、用餐、住宿等生活内容安排。只有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校外实训任务,达到预期实训效果。做到校外实训行程有计划、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一)实训行程计划清晰合理。根据选定的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内容设计清晰合理的校外实训行程计划表,力求每项内容清晰、准确、详实。在实训过程中按照实训行程计划展开教学工作,遇有特殊情况灵活调整。(二)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根据学生校外实训管理规定要求,依照工作流程规范,通过学院申请、学校同意、教育局审批等程序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申请、审批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完成,确保校外实训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三)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依托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落实到位。参加校外实训动员大会的人员包括学院领导、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班级辅导员以及参加校外实训的全体同学。通过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解读“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的根本目标和本次校外实训行程安排;进行相应的校外实训安全教育;讲解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实训工作安全顺利。(四)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校外实训学院要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实训学生分成实训小组,专任指导教师分别带领一个小组指导学生实训。集中实训需由学院领导带队,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专任老师任指导教师,参加集中实训的同学要严格按照校外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安排展开实训活动,不能随意更改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遇到特殊情况,由带队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代表共同研究,相应调整,并上报学院领导小组。确保实训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训任务圆满完成。
四、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总结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理论上,国内学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进行了多元研究 〔1-8〕。旅游文化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实现旅游文化现代化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如何建设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所谓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主要是指为教和学设计出来的、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软件资源,不涉及到硬件设施、环境和人力资源。本文试图以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学》课程建设为例,结合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探索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为地方性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
(一)技术层面:确保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集成化、标准化和共享化。集成化要求将旅游文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按照一定的逻辑归类,形成系列化、专题化的资源库,并借助数字化的集成技术将他们融为一体,即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标准化就是要向老师提供易于操作的界面平台和资源分类标准,以实现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和规范化;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和网络化,将教学时空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因此,共享化是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目标。共享化必须能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支持师生网上疑难问题解答、作业批改、成绩评价等教学工作。
(二)知识层面:保障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创造性和广泛性。旅游文化资源库集合了数量庞大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组成的、经过精心挑选的、实用性很强的精品教学资源。也就是说资源库里面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并实现网络共享,体现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特征;旅游文化资源库是网络化时代的产物,融合了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但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仅是将课堂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来表达,他需要传递的理念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旅游文化学的积极性,激活旅游文化智慧的创造性;旅游文化资源库集中了当前旅游文化学领域内的优秀成果,在网络共享机制的支持下,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与利用,资源库内容不断更新、壮大,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创新课程,对于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的转型和变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旅游文化学资源库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和共享化原则,建立资源库结构体系。根据上述建库原则,可将旅游文化资源库分为课程建设库、实训资料库和特色资源库三大类,各大类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类。形成以课程建设库为核心,以实训资料库为支撑,以标志性资源库为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库体系。
课程建设库包括课程文件和教学组件两大块。课程文件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教师团队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说明和参考文献等内容。教师团队必须附上各任课老师的教学经历、研究专长以及科研教改成果,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课程教学大纲除了介绍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外,还需要标注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延伸阅读资料名录。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考核方式说明是针对不同的章节作出不同的考核方式说明,并附有一定量的在线试题。参考文献不在于数量,关键是把控制量,参考文献不是简单的罗列书名,而是给出了相应的电子书籍连接,可以直接阅读参考。教学组件是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重点内容,教学组件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课堂讲义、教学案例和实况录像等资源。电子教案是各任课老师按照统一标准分章节的电子课件,分的越细,组合越容易,效果越好。课堂讲义是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稿,这部分内容体现了高度的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课堂讲义进行学习。教学案例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任课老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最好融合自己参与的案例,教学效果更好。实况录像包括两部分,一是各任课老师的上课录像资料,另一个是旅游文化学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可供老师相互学习和借鉴。
实训资料库目的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符合旅游文化学课程特点和规律的训练系统,让呆板、枯燥无味的实训课程变得活跃、愉悦,提高实训效果。实训资料库包括职业信息库、实训项目库和培训认证库。职业信息库是实训课程的前奏,让学生在试训之前,了解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实训项目库是实训资料库的核心,包括基本技能实训包、专业技能实训包、综合技能实训包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可以设计为分组讨论,可以跟帖、留言或发表评论,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专业技能培训比基本技能培训要求更高,需要对某一个领域的文化现象有深入了解。综合技能培训是实训中的最高级别,要求对某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熟练掌握,对旅游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过程和演变趋势有较深了解。此阶段主要是实地实训,与相关的旅游单位合作,免费实习一个月,要求对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总结,并写出心得体会,优秀的作品可在“旅游文化网刊”上公开发表。
特色资源库主要是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教学资源库。如本校拥有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即“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湖南省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文化旅游数字景区研发中心”也落户我校。旅游文化学将利用该中心先进的虚拟技术和实训室,开发优质的南岳旅游文化教学资源,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三、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旅游文化资源库的建设必须遵循合理的建设路径,其建设的逻辑思路可以归纳为方便学生、成长教师、优化教学、推动教改四个方面,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基本策略。
(一)实行资源规范管理,方便学生网络学习
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应本着面向学生、突出专业、贴近教学的原则,对资源库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和全校选修课,需要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和基础支持,学校可以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组,负责网页框架的搭建和资源制作标准的核定,旅游文化学课程组老师在数字化标准的基础上制作和更新教学资源。二者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能顺畅的传递到学生手中,方便学生网络化学习。学生也可以将学习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反馈到课题组,课题组及时组织人员攻关,或者有意识的引入一些成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以实现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和规范化。
(二)开发数字化资源库,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离不开任课老师的主动开发,也需要通过资源库开发促进教师更快成长。长期以来,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行业的专利,很多学校直接购买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开发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尽管耗时短、见效快,但教师队伍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严重抑制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旅游文化资源库开发的主角应该任课教师,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技术力量搭建框架,内容的选定、模块的设计以及反馈的路径均可由任课教师完成。学校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吸引教师主动参与,给予参与教师一定量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工作量和工作表现纳入到年终考核中来。由于旅游文化课程内容较多,可以组成课程数字化教学团队,学校或者系部配备一名网络技术骨干,形成以任课老师为核心、技术骨干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
(三)突出资源应用价值,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旅游文化学作为我校公选课,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缓解专任教师短缺的局面,还可以提高该课程吸引力,因此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这就意味着需要老师经常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时更新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突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旅游文化学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示范课程,任课老师应主动向校内推广建库经验和建设途径,必要时可进行示范演示。旅游文化资源库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既可以方便师生学习互动,还可以提升师生的创造力,资源库建设必须灵活,允许任课老师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教学资源和个性化教学的融合,鼓励开发多元化的专业教学资源。
关键词:中职化工;工艺安全;安全素质;主题班会
面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化工生产技术经过学科之间强强合作,现代化工大多采用高新技术进行设计和生产,使新型化工企业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密集化、清洁化、大型综合化等特点。生产走向知识密集型,对化工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和安全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对于新毕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工生产操作知识,也要懂得必要的化工安全知识。虽然学生进企业要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但这些远远不够。化工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安全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进班组前的安全培训,安全技能素质的“灌输”,需要开始于学生选择化工并贯穿整个化工课程学习之中,这对我们中职阶段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化工企业基层操作和管理岗位以中职化工学生为主[1]。但随着高中教育普及,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数目偏少,且大多初中成绩比较落后,对理论学习不热情不够,学习动机较差,缺乏自主学生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学习心理认知不健全[2]。他们选择化工目的不够明确,学生进入化工学习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容易受到外界化工负面新闻误导而对前途感到迷茫,导致学生三年内学习效率不高,不仅荒废了宝贵学习技术的时间,也为以后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化工生产事故中,96%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只有4%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学校在改革化工工艺课程设置,实现当前课程工艺教学内容与现代化工生产实际无缝对接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学生化工安全职业素养。为了更好的让中职学生认知化工企业安全重要性,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模式,在校阶段就应该提前在课程学习中贯穿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对安全素质认识,通过方方面面的培养和塑造,让他们在校期间实现技术操作和生产安全认知双优秀。
1在基础实验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其基本安全素养
基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进入化学门户的一扇窗。大部分中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实验,基础化学教师在通俗易懂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同时,也应着重让学生记忆所用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操作实验必须要佩戴实验服、防腐蚀手套、护目镜等基本安全防护用品。实验过程中监督规范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和督促学生时刻正确佩戴基本防护用品。最后通过实验讨论让学生总结规范操作实验和做好个人防护的意义,为今后安全意识培养打下结实基础。
2专业理论课结合配套单元实训装置,增强学生实操兴趣及对化工风险认识
中职化工阶段化工理论实践课程主要从接触《单元操作》开始,课堂环节不仅要讲解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还要指导学生操作单元实训装置,如精馏、真空过滤、流化干燥、流体输送等单元装置[3],这些虽然是化工原理操作模型装置,却是学生认识化工生产装置的基础。实训室不仅要挂一些跟实际生产一样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提醒标志牌。课堂中学生应该认知操作实训装置所配备的工作服、隔热手套、劳保鞋、安全帽等PPE作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掌握实训装置中的风险点,如高温部位、噪音点、转动部位及泄漏部位等。在操作过程中应时刻督促学生佩戴合格的劳保用品,不能因单元操作实训设备安全风险“较小”,而让学生随意佩戴,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留下隐患。在实训报告中,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反思总结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
3化工仿真结合大型实训工艺装置,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实际安全认知
化工工艺仿真课程解决了学生不能进入企业操作而可以实现基本参数调节和产品控制的问题。学生对电脑操作仿真兴趣很大,因为课程教室环境较好,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完成课堂任务。单纯化工基本单元和基本工艺流程仿真操作学习在操作规程中都设置了相对应工艺连锁投用安全装置,但操作过程并没有提示学生应该佩戴合适的劳保用品,且学校仿真DCS系统界面跟化工企业DCS差距很大,学校单纯的工艺仿真界面中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报警提示不够及时,导致学生缺乏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目前一些大型工艺实训装置,实现了DCS和现场设备的模拟控制配置[4],能够实现内操和外操配合,能够更好的提醒学生在进行参数操作时,兼顾必要的参数控制安全风险识别,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碰到事故时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实训过程中,工艺参数操作很重要,但利用实训装置中的工艺管道和设备流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中安全风险素质认知更为重要。
4认知实习机会联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完善安全素质修养
利用认知实习机会,结合校企合作模式[5],增加学生跟企业互动学习机会。让学生到企业生产部门去观摩一线员工的劳保用品穿戴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四不伤害"、“三老四严”等标语基本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化工企业员工的精细操作和严谨安全意识,让学生谨记安全就是企业的一切。化工企业HSE工程师经过长期安全学习和经验总结,在讲解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方面更有经验,更能吸引学生认真聆听。主动邀请化工企业HSE工程师为学生讲解个人防护知识和急救知识及企业常用的防护设备、常用作业票的审批及企业发生事故时处理原则、企业进行安全事故预防时所编写的预案、及桌面推演、企业消防演习这些的基本知识,相信学生通过这些讲座交流,能够切实提高他们对工艺安全的认识和一些基本安全事故的处理认知,为他们今后进入企业作好安全铺垫。
5主题班会教育课,结合HSE法律法规开展普及安全法律知识活动
班会主题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德育水平不可或缺的课堂。中职学生安全素质意识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专业课堂授课,也应该充分利用德育主题教育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安全法律规定的意义及作用。比如化工安全类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受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等法律法规相对于实训课比较理论化,但却是提高学生安全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月主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学生收集化工企业事故案例,进行辩论或讨论,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反思能力和法律法规学习能力。目前化工安全法律法规对于在校中职学生属于盲区,但也只有注重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培养,才能提高其法律素质并促进其全面成才。化工工艺中职学生,一开始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导向,学校除了培养学生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工生产技术适应性,更应该增强学生优异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提前扩大学生对现代化工生产工艺特点和安全认知。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今天,专业课教师除了担当一名合格的解惑者,更应该是一名安全示范标兵,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实训室,甚至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都应该时刻按照化工企业安全法律法规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从自我做起,做好学生优异走向工作岗位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陈朝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化工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00
[2]张敏浅谈新时期中职化工教育的模式[J].化学过程与装备.2010.(12):185-186.
[3]王超周凯等浅谈DCS化工仿真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J].广州化工.2013.41(3):150-151.
[4]夏迎春吴重广等.现代化工仿真训练工厂系统仿真学报[J]2012.22(2):370-375.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简称三以一化)”的职教理念。据此,高职中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1-2]。中药化学是高职中药、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工作中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皂苷、挥发油、强心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为中药前处理综合技能、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后续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目前,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单一,即传统讲授加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难度偏深、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实际问题,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入手,建构情境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对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优化,体现了中药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高职教育中,中药化学课程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备环节,从中药提取工岗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和工作任务的性质、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制剂工作中提取岗位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达到中药高级提取工的要求。其设计思路为:¹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º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多样化,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1.1设计教学情境,实施工作任务
课程共设计8个教学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选取1-2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具体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在此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3]。下面以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学习情境中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任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布置工作任务y学生课前准备y课上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y教师讲授、操作示范y学生动手实践y师生互动小结。这种方式效果显著,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课程60%内容在专门化实训室和我校高仿真GMP实训工厂进行授课,部分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带教,实践教学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贯穿“互动”理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2.1案例教学法
通过目前出现的药品不良安全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药就是做良心,药品质量安全就在我们周围,如加强责任心,就会减少许多药品伤害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在讲授中药成分鉴定技术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时,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专属性问题入手,引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的实训项目。
2.2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介绍,也注意将知识与检测操作实际相结合,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对于薄层色谱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时,由于前期已经学习过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因此,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操作相关工作站,利用此分析手段达到中药成分分析的目的。
2.3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设计中可通过教师设问、引导设计、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操作过程、组织展示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4]。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相关问题,对提取、分离的关键点做总结归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角色扮演法
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的员工,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要逐渐学习如何积极接受中药提取分离任务,如何与“同事”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如何解决与“同事”之间对项目的意见分歧,如何向有经验的“长者”(教师或同学)进行技术沟通等非专业知识。上述方法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由于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通过开放实训实验场所,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主设计实训实验项目,以拓展知识与技能,拓展能力发挥的空间。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比武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学校软硬件配套设施,把握“适时、适度、适当”原则,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1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利用计算机机房安装的“MediaClass多媒体教学网”软件,方便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进行多媒体广播、授课过程录制、授课过程回放、布置任务、下发文件等操作。
3.2音像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根据课程信息量大、系统性差、学生学习记忆难的特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插图、照片、表格、视频画面等,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貌,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化学多媒体系列课件。
3.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广泛运用网络教学平台,5中药化学6省级精品课网站已于2006年开通,校内校外可快速访问,实现了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库、习题集、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网上测评、师生论坛等。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和自学,教师又可进行专题讲座,并能及时以课件或录像等形式补充现代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使教学密切与现代生产实际相结合。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单纯实际操作演示的局限性,利用以上资源,使学生能够随时验证自己的实训结果,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基于学习全过程,改革评价体系
4.1制定考核大纲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衔接,与5国家职业标准6对高级工的要求接轨,制定中药化学考核大纲。
4.2建立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封闭命题方式,即由少数骨干教师组成命题组,原则上避免任课教师命题,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题库中选取试题,组成难易程度适当的试卷,并增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重。从而保证了考试测验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对中药提取岗位和检验岗位的职业能力、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课程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熟悉中药各类成分的基本性质,理解中药各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识的基本理论及原理,了解中药提取、分离领域新进展,具备高级职业技能考核的应知要求。能力目标是掌握中药各类成分提取、分离、检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使用工具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等。素质目标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具备团结协作能力。
2、课程内容
在实验课程内容选取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中药制药前处理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完成企业的生产项目为主线,以中药生产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围绕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及职业能力等级考试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构建为: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在中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模块中,根据中药的提取分离与质量检验岗位所涉及的基本技能设置为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模块中,根据中药中常见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设置为8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选择1~2味代表药材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综合实训模块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安排一次“工学交替”性质的综合实训,具体设置为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两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总体按照如下设计内容进行:任务导入,布置实训药材提取分离任务;信息查询;制订完成药材提取分离任务的相关计划、流程;师生评估,对流程进行优化;对设计进行审查并组织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针对实验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情境教学为主线,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情境教学
实验教学中,注重职业角色理念的渗透,要求学生在各个项目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看成是企业员工,在情境中能够以岗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3.2项目教学
教师拟定项目,以中药提取分离检验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首先针对项目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等,设计出实验方案,具体实施时按照提取→分离→鉴别的过程依次完成各项工作,既使学生熟悉了职业工作过程的顺序,又练就了学生中药提取分离与鉴别的扎实基本功,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任务驱动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设定合适的工作任务,给同学发放任务书,让同学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工作任务,制订适合方案,然后汇报自己的工作方案,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对方案进一步分析、修正、优化,再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同学之间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相应能力的培养。
3.4案例教学
将失败实验以及查询所得的经典工作情境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从中找到原因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问题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训。在制订计划、方案实施、总结评价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6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配以常见技能操作的视频资料和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及设备,并能熟练掌握常用的操作技能。
3.7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主动检索并学习相关资料,并在任课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自由互动关系,也为本课程的综合实训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
4、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