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高校舞蹈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舞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舞蹈教学

第1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1、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高校舞蹈类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除艺术类院校外,其他高校的舞蹈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流于形式,往往每周安排一节专业课,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舞蹈教学;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注重对于学生舞蹈动作的传授,而忽视对于学生音乐领域能力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缺乏对于音乐、动作等方面的理解,只是对教师动作的机械性模仿,使得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2、缺乏先进的教学模式

高校舞蹈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专业院校而言,起步晚,发展慢,受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局限,在教学模式和教程的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多是直接沿用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而没有对学生的舞蹈素质进行分析,使得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例如,部分院校在进行舞蹈类课程的教学时,套用北京舞蹈学校等专业性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课程专业性较强,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难以达到相应的动作标准,使得教学活动难以推进,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缺乏完备的师资力量

师资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师资能够匮乏,舞蹈教室的专业水平较低,还存在流动授课的情况,教学任务繁重,使得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缺乏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自我学习时间,使得教师逐渐难以适应舞蹈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提高舞蹈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知行统一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切实提高舞蹈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内容

知行统一重视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在进行舞蹈课程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针对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认知,对于音乐的感受,使得学生明确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例如,在对我国传统民族舞蹈进行教学时,要结合舞蹈形成的原因、发展历程、意义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从而明确舞蹈动作代表的意义,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另一方面,要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进行,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电影短片的形式,将舞蹈教学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舞蹈的艺术美,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使得理论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真正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舞蹈教学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和高校要充分重视,大胆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审美欣赏、舞蹈技巧等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将专业性的舞蹈训练方法照搬到课堂中。同时,教师要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更新,顺应新时代舞蹈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舞蹈动作,加深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提升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

4、强化师资力量

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舞蹈教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对于社会学、美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掌握,形成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专业舞蹈教师的招收力度,多招收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舞蹈教师,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例如,可以邀请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传授舞蹈教学的经验,提升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第2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高校舞蹈教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培养当今高校舞蹈人才的必要手段。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比如,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机械落后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重点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及舞蹈基础知识教学。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课程设置非常的重要。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很喜欢现代舞,这是由于现代舞富有时代气息和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另外,对于很多女生来说,也比较喜欢形体课和芭蕾舞,这主要是因为形体课程和芭蕾舞都能够塑造美的形象,帮助学生矫正姿态。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很多高校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以师资情况或者学校特色为主,从而使得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非常的重要,其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实力。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高校中的舞蹈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整体素质偏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与此同时,很多舞蹈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很不相符,很多有专业经验的舞蹈教师经常出现离职状况,由于长时间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了高校舞蹈教育师资出现断层的问题。此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即使是优秀的舞蹈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缺乏学习精神,那么也会使得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知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欠缺人文理念的渗透

舞蹈主要是对人类意识和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姿态动作来表现出生动的形象,同时展现出人类生活的审美属性和审美评价的追求,而这决定了高校舞蹈教育能够将智慧、精神、教学以及情感融为一体。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舞蹈动作上,忽视了人文理念的渗透,从而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不能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隐藏了舞蹈本身所蕴含的美感,从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不能忽视人文理念的渗透。

(四)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机械落后

一直以来,高校舞蹈教学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舞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机械,缺乏活力与创新。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依然采用灌输式教育,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使得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不能把舞蹈美的韵味展现出来。同时,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教育和艺术灵感的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舞蹈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重点加强高校舞蹈基本功训练及舞蹈基础知识教学

(1)要对学生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练好基本功对于学习舞蹈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学生是很难掌握舞蹈技术要领的。(2)要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标准的示范动作来教学。对于舞蹈来说,学生不能单纯的只看不做,应该根据教师的标准舞蹈动作来进行模仿;教师也应该认真观看学生的模仿过程,一旦发现有任何的问题就要及时纠正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各种舞蹈动作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舞蹈的韵律和美感,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3)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舞蹈,就还需要教师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因此,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增加一些舞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基础知识,让他们理解舞蹈的内在美,从整体上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二)不断增强舞蹈师资建设

高校只有拥有了优秀的舞蹈师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一个主导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尊重舞蹈教师的主导性,从而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首先,高校可以定期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让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时俱进;举办舞蹈专题讲座,从而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其次,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国外具有丰富经验并且相关专业的舞蹈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还可以外派有关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和实地考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先进的舞蹈知识和教学技能,最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和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精华。

(三)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主体,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保持宽松和愉悦的心情。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舞蹈基础和优缺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舞蹈技巧,而且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舞蹈的韵律美,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舞蹈实践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技巧。在具体的舞蹈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乐趣。第一,高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给学生争取文艺商演的机会;第二,高校可以多加些投资在舞蹈教学上,定期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舞蹈专家来学校给学生亲身示范表演。第三,舞蹈教师要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发挥自身特长和创造力,自己编排节目,把自身学习到的舞蹈知识和技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进行教学

对于所有的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更多丰富的方式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比如,通过录像、视频、网络等技术方法。在具体的舞蹈视频学习中,学生能够把自身的动作与专业舞蹈视频进行对比,从中发现自身不足,然后改进舞蹈技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细节,查缺补漏,并加深对不熟练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鲜明的表现了我国的艺术文明,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人们的内心世界。高校舞蹈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断增强舞蹈师资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佟伟.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黄河之声,2012,04:56-57.

[2]孟慧.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2,20:233.

[3]马燕翔.浅谈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J].大众文艺,2012,21:236.

[4]林亮.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25+4.

第3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改革;舞蹈

随着人们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素质的关注也大大加强,成为当今高校重要教育重点之一。高校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已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舞蹈教学,更在于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相对于单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与表演能力,素质教育的大步伐下,更能凸显这个时代对于全方面发展的需求。舞蹈教育通常可以分为两点:其一是传授舞蹈实践课程,多带领学生参与舞蹈,通过肢体语言将情景、情绪、形体之美完美地表达出来。其二便是舞蹈欣赏品味的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观赏,能将舞蹈的内涵之美与形体之美“阅读”出来。这两种不仅仅在于教学的专业能力,更在乎于舞蹈素养的功底,遵循素质教育改革,更应加强这种专业素养的内涵与技能,触类旁通,专精博闻。

素质是一个人先天具有的融合性与后天发展的系统性的统合过程,多数舞蹈专业学生缺乏大量关于舞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教育过程中更是缺少系统性与科学性,提高舞蹈教师的“文化”底蕴,也是长远目光与务实必要内容。舞蹈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并非与体育运动相同,在技能精益求精的同时,与社会文化建设、舞蹈文化建设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甚而有学者提出舞蹈家“学者化”,这也是人们对于高校舞蹈教学的素质要求体现。如今许多高校教育在面临舞蹈素质教育之时,往往面临着许多困境,无论是教学资源的落后,还是教学手段的单一,甚而教师匮乏、教学内容陈旧不一而足,各种问题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均是一道鸿沟,这种先天上的不足急需弥补,进而将素质教育内容发展下去。舞蹈素质教育改革不仅仅改教育内容体系,更在于一系列配套措施。内容与时代接轨,将陈旧内容从主要教学内容中剔除,转而涉猎,更能增加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兴趣。这种广泛性与专业性的更新在于时代美感的迅速淘汰与发展,舞蹈的形体更加关乎美得认知,不仅仅内容更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最好的保证。在硬件措施与软件措施相互协调之下,教学模式的跟进更是必不可少。除了口头传授之外,多媒体的运用与时代舞蹈的韵律涉猎更在于底蕴的传承,博学与精益从不想悖,相互促进,进而评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求知欲与好奇的渴望。加强舞蹈教育的基础内容授课,强化对舞蹈技能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内容之一。高校开展舞蹈素质教育,要确定训练的要点与学生的沟通。每一种学科均离不开研究理论,更离不开操作的技巧传授,这是一种学科的授课体系必备品。高校舞蹈教学除了重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原理之外,更应加重与舞蹈教学相关的技巧练习与实践。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形体艺术,在教学的演练中,实践往往是迅速增强学生领悟与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这种对舞蹈艺术的直接体验,通过舞台,融入生活。高校还可定期聘请社会上有着丰富经验的舞蹈家进入学校进行讲座与表演,这种现场的认知远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得更为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舞蹈的热爱之心,往往事半功倍,进而求精。以现代舞蹈教学内容为本,确定教学内容、目标、考察标准与实践,以时代的审美为基准,用文化元素与时代的审美差异培养思考能力,明确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联系,加强培养科研能力,在学与思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培养出素质教育改革下更应对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的综合创新型人才。其次,高校应为素质教育大环境与学生创造良好的授课学习环境,明确加强舞蹈素质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改革中,明确为我们提示了大目标,德、智、体、美四个要求全面发展,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专业的需求,而我们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总有偏颇,甚而“忘记”。舞蹈素质教育中,美育成为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舞蹈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素养之一,不可或缺。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各种素质内容包含于一个整体之内,统一其中而相互影响,显示整体性。对于群体,素质内涵成为整体性最明显的特点,也彰显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其间的相互影响巨大,并非一加一等于二的关系,而应是大于二的特征,为此,舞蹈素质教育从全面而言影响到每一位教育者与受众。

素质教育传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喜好不同、特长不同、涉猎广泛等各具特点的学生,倘若统一特点反而是扼杀各自具有的自身良好条件。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特点,调动学生特长,需要教师慧眼识金,分别沟通才可。以学生为本,履行人文关怀思想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主动性调动,是每位舞蹈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除此之外相互尊重,平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更有助于学生接受授课内容。素质教育在于融合与完善,而不在于统一标准,文化涵养与专业素养之间的平衡点便是舞蹈素质教育最为切合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敏.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1(4).

[2]范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舞台,2010(9).

[3]李娜.探究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1(36).

[4]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1):15-20.

第4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民间舞蹈;高校;舞蹈;价值

现当代,民间舞蹈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与现在流行的街舞、芭蕾舞等现代舞种相比,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在欣赏惯了动作华丽的现代舞之后再去看民间舞蹈人们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毕竟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民间舞蹈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民间舞蹈纳入到高校舞蹈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民间舞蹈在高校中的教学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一、领略民间舞蹈的魅力

要把民间舞蹈带到课堂上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领略到民间舞蹈的魅力。民间舞蹈是传承自五千年历史文化下的优秀产物,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高校是培养全方面人才的地方,在高校开设民间舞蹈课,让大学生去认识、了解、学习民间舞蹈,是对民间舞蹈传承的最好方式。学习的动力源自于兴趣,我国的民间舞蹈大多是源自于各个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或者是一些民间习俗,学生在学习这些舞蹈的同时,更能够了解到许多的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我国有许多的民族性质的高校,这些高校可以作为民间舞蹈课程开设的试点,因为比起一般的高校,民族类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各个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学生基础能够更好地教学,起码学生在学到本民族舞蹈的时候能够配合老师教学。学生听得懂,老师好教。同时,还可以让这些同学亲自讲述关于这个民族舞蹈的文化色彩,这样更能提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民间舞蹈的魅力在于带给人一种神秘感,毕竟很少能够在公众平台上看到,抓住这种神秘感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一同领略民间舞蹈独特的魅力,在高校民间舞蹈课程的初始阶段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二、参与民间舞蹈的表演

舞蹈是表演者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向观众表达情感的艺术,优秀的舞蹈者能够用自己的舞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自己的感情世界中。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间舞蹈,有很多舞蹈都是我们很少能够见到知道的。但是民间舞蹈大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次跳舞的人数能够很多,举个例子,陕西安塞腰鼓,可以上千个人同时舞起,气势磅礴,引人入胜。再如壮阔的蒙古舞,蒙古人豪放的性格加上豪放的舞姿,让人不禁跟随起舞。将民间舞蹈纳入高校舞蹈课,能够有效地防止优秀文化的丢失。在少数民族大融合的今天,一些挂着少数民族头衔的人甚至连本民族语言都不会,更不用说本民族舞蹈了。为了让优秀的文化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为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源不丢失,高校民间舞蹈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些文化的传承,孔雀舞等著名的舞蹈都相继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这就说明了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是光靠国家是很难实现这些文化的保护的,因此,通过高校课程教授民间舞蹈也是保护途径之一。

三、传承民间舞蹈的文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意义

在于更多地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高校开设课程的意义在于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是一个知识互通的时代,文化需要传承,自然是需要人去学习,去发展的。高校的舞蹈课程可以施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授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跳舞中,只有跳了才能领略到民间舞蹈的魅力,才能真正学到,会跳了以后才有机会有能力再教别人,一代一代地教下去。唱歌跳舞就是要多练多唱才能熟悉,因此,还要杜绝在课堂上空讲理论,理论讲一万遍还不如让学生亲身去跳一遍,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多实践,少讲课,是高校民间舞蹈课程的大方向。近年来广场舞风靡了全国各地,男女老少都爱上了这种舞蹈模式。虽然现在看来广场舞不是什么正统的舞蹈,但是说不定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形成一种民间舞蹈文化形式。再如我国彝族人民的左脚舞,这算是普及率较高的民间舞了。彝族左脚舞是彝族人民在火把节这天为了祭祀而跳的舞蹈,许多人手拉手围绕着火把团团跳,在舞蹈中增进了感情,而且左脚舞很简单易学。高校舞蹈课也可以学习左脚舞,正好符合高校人多的情况,但是不必要像火把节那样点起火把,只要全班同学到开阔的场地上,全员参与进来就行了。

民间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民间舞蹈课的开设,有利于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拾起了被人们所遗忘的优秀文化,保护这些优秀的文化,让后世子孙能够有让他们为之骄傲的文化。总之,高校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民间舞蹈课的重要意义,把民间舞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楠.戏曲教学纳入高校选修课的价值及意义[J].才智,2017,(15):47.

第5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摘要:本文从“舞蹈编导”的职业概述、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现状及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来和大家展开讨论。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学生

近年来,由于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舞蹈编导专业也成为各大高校增开的新宠。作为近些年才普及的新专业,在教学课程及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希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 “舞蹈编导”职业的概述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是从事舞蹈的创编与导演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一个能够进行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较高的舞蹈素养和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舞蹈编导专业是一个以培养对现实生活和对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舞蹈创编者的专业,旨在让学生掌握不同舞种、不同舞蹈形式创编的技能,具备表演、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舞蹈编导人才应在具备舞蹈编创能力的同时,又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专业表演技能,有一双发现独特美的敏锐的眼睛,有独具匠心的创造性特征。舞蹈编导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编导。舞台剧导演就把文学剧本上的内容经过加工创作,以舞台剧的表达方式呈现给观众。在把剧本搬上舞台的过程中,舞台剧导演进行了二度创作。在舞台剧艺术中,剧本是由作家完成的,导演则负责把剧本用舞台剧的形式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呈献给观众。舞蹈编导就不同了,编导本身即是剧本(内容、形式、题材)的创作者,又是把它从剧本转换成剧目的导演。舞蹈编导本身承担着编和导的双重责任。

二.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现状

高校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强有力的后援队。近年来,随着大众艺术审美的提高,对于舞蹈艺术的表演及表现的题材和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使舞蹈编导这个职业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被大众所周知。同时,对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日渐提高。高校作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队伍,有责任也有必要加强对舞蹈编导的培养。于是,越来越多的舞蹈编导专业在各高校中增开。在这些院校中,有专业的艺术院校,当然也不乏综合类院校和大中专院校。作为刚刚普及的新生专业,各院校有自己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但据笔者的调查,不是所有院校都能够系统的开设编导专业的教学课程,往往因为一些原因使得舞蹈编导教学不够系统。其次,由于教与学禁锢在课堂中,学生缺乏实践,不能充分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实际编创当中运用,常规课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能力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课堂所学内容没有学以致用,教学成果与实际运用出现断层。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学生在创作中懵懵懂懂,对于创作没有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其次,所以加强专业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课堂的教授者,我们也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教授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作方法来辅助他们进行创作。

三. 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之我见

舞蹈编导教学的专业训练包括即兴舞动的练习、舞蹈结构能力的练习、独双三群编舞技法的练习、舞蹈创编与导演的练习等。因为舞蹈本身是一门非常重形式重技巧的艺术,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重视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系统有效的教学可以促进编舞很快地从盲目走向自觉,创编出新的、优秀的有自身价值的舞蹈。在本人有限的教学经历中,探索了一些方法,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1.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积累和挖掘素材

舞蹈区别于音乐、绘画、雕塑,是空间的、时间的。舞蹈善于表达人们最激烈的感情。首先,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形象、舞蹈作品的产生都是从生活中挖掘而来的。舞蹈创作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编导有较强的感知生活和筛选素材的能力,并能够在创作中把素材进行加工,从而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从热爱生活出发,随时随地汲取生活营养,丰富生活经历,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创作想法才会不断涌现出来,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其次,对舞蹈编导来说,要善于挖掘舞蹈素材,丰富舞蹈语汇及作品的表现力。舞蹈艺术从古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有很多经典的素材。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中挖掘优秀的舞蹈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多听、多看,从这些成熟的剧目当中找灵感与方法。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素材,帮助学生进行二次创作。

2.重视“编导技法”,打好扎实基础

“编导技法”是舞蹈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技法是舞蹈形式语言创造的基本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及创作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下来可供实践操作的法则。编导教学应遵循创意、借鉴、创新的规律。编导是一种技术技能教育,从其形成的过程来说,必定是由从生活中理解、升华并且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编导技法的教学。首先,编舞技法课程是舞蹈编导学生的入门课程,是学生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第一步。从单一造型到舞句,再到舞段。尔后到舞蹈结构的形成,再到舞蹈的创编与导演,最后形成一部作品。编导技法是学习舞蹈编导的必由之路,学生学习编舞应以编排技巧、技能为重点,不是简单的模仿有关技术。教师教授的技法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技术练习过渡到艺术创新。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单一造型、短句、舞句、舞段、小品的编排,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舞技能,自然就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其次,在编舞技法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任课老师个人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教师也正是凭着这些经验去点评学生作业,让学生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去编舞。

3.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课堂上,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跟从教师的安排来进行学习。一堂课下来,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少之又少。时间久了,学生慢慢失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改变课堂“主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要想使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话可说,教师就要认真设计好导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舞蹈编导课程话题的讨论中来。

总之,我们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形势,重视舞蹈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舞蹈编导教学即应该尊重传统课堂的模式,又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在课堂中不断的思考与调整,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其实是一门合作艺术。创作者再创作阶段经自己所能创作优秀作品,舞蹈表演者谨遵创作者的意愿,并融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内涵,为舞蹈作品注入灵魂。两者相辅相成,完成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作品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份舞蹈作品的高度。不同的演员演绎相同的作品,其情感表达,舞台效果都会因为表演者的心情、能力等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位演员在不同时期表演同一作品,该作品的舞台效果也会因不同时期的演员舞台表现力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培养舞蹈表演着的舞台表现力,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的质量。

二、影响舞台表现力的因素

(一)学生生活环境、性格等因素造就了先天差异

像其他活动表现能力一样,舞台表现力也是深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每一位舞蹈学习者,其生活环境、性格等不尽相同,其先天舞台表现力也不尽相同。出生于舞蹈表演世家等环境的孩子,由于其先天接受的艺术熏陶,舞台表现力相对较好。性格相对外向的孩子,在进行舞蹈情感表达的时候也往往更加到位。这些都是先天因素造就的舞台表现力的不同。

(二)培训方式、方法等教学手段也会影响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先天因素固然造就了很多舞台表现力方面的差异,但舞蹈表演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更多的受到后天培训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进行舞蹈教学的主要原因。一般的,科学的舞蹈教学,会从各个层面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这些培训可以帮助一些先天表现力不足的学生弥补某些方面的缺陷,也可以帮助很多先天舞台表现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舞台表现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除此之外,舞蹈表演者后天的表演经历等,也会影响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所谓“实践出真知”,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后天的反复体验、积累、思考、升华。因此,后天的舞台表演经历是能够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的良好途径。舞台表演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检测自己所学习机能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思考升华,不断锤炼自己的舞蹈品质,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三、培养舞台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一)夯实舞蹈基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的,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在我们探究舞台表现力培养之前,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具有优秀的舞台表演基础,只有这样,探究舞台表现力才是有意义的。舞蹈基础包含很多方面。首先,学生应当已经接受过全面并且细致的舞蹈基础课程。包含舞蹈理论教学、动作教学、作品赏析等各方面。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不断夯实学生的舞蹈基础,加深学生对于舞蹈表演、舞台表现力的理解,了解舞台表现力对于自身舞台表演的重大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重视舞台表现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其次,应当不断锤炼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无论是舞台临场反应、舞台情感展示,都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舞蹈基本功作为基础,过硬的舞蹈基本功和良好的协调性能帮助学生完成各种想要完成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表达舞蹈内涵。学生基本功不过硬而空谈舞台表现力,无异于空中楼阁,很可能造成学生想要表现某种情感却因自己基本功不到位,做了不规范的动作而贻笑大方,因此,要培养舞台表现力,首先要夯实学生的舞蹈基础,从思想和能力两个方面打牢舞蹈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二)丰富舞台表演经验

舞台表演经验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不断地强化是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但要强化这个知识结构,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在高校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的舞台活动,在舞台表演中锤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在每次进行舞台表演之后,都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舞台表演过程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中生化自我,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世界

有些事经历过才能体会,这句话用于舞台表演中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舞蹈表演中,我们经常会模拟一种人物、场景,通过多元的舞蹈动作去表现某一种心境。这时候,学生的生活经历、感情经验等,将很大程度影响舞台表现力。因此,在高校的舞台表演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调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多感受,这样,在进行某种特定场景的舞台表演时,才能更好的表现舞蹈所传达的内容、宗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学生进行特定的舞台表演之前,带领学生体验相关场景,拥有合适的心境,更有利于培训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四、结语

第7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改革;舞蹈教学方法

一、舞蹈教学

1.高校舞蹈教学开设背景

(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主要场所,高校承担着育人养才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已然发生巨大转变,更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从此角度出发,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使学生气质形体得以锻炼,最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非常必要的。(2)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需。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生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一特长,以增加自己在未来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而极具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的舞蹈,通常也就能够获得更多学生青睐。(3)顺应课程改革要求。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艺术教育和教学综合性的要求逐日提高,各高校都强调要不断优化艺术教学方式,以期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

2.舞蹈教学的内涵

舞蹈是一种有音乐伴奏,以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最初起源于人类劳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美好愿景。针对它的教学,即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涵盖教师口传舞蹈知识、身授舞蹈技巧,同时训练学生舞蹈能力等内容,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审美教学。舞蹈教学的魅力在于“创造美”和“欣赏美”,它通过陶冶学生情操,来对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进行升华。整体教学目的一在帮助学生牢记基本的舞蹈动作、编排技巧和表演方式,二在教会学生实现身心合一的协调,并懂得合作与团结。究其本身,舞蹈内容即形体、造型、服装和舞台等知识的统一,对它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造型各异的形体动作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和情绪。换言之,就是引领大学生用肢体语言去深化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认识。

二、高校舞蹈教学现存问题

1.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就当前的大多数高校舞蹈教学而言,师资力量问题依然存在。舞蹈作为区别于常规科目的一门课程,对于教授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就更高。总体来说,现阶段的高校舞蹈教学大多本末倒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真正的学习感受,转而更为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舞蹈宣传。此外,高校舞蹈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大多骨干教师年龄偏大,不可否认这些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过硬的自身素质,但由于舞蹈教学工作精细且辛苦的特性,都要求教学老师需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活力去处理这些琐碎工作,而这对于这部分老师而言却是困难的。因此,强化高校舞蹈教学师资力量是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舞蹈教学缺乏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的缺乏也是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之前提及,由于受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影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范围和规模持续壮大,整体发展态势迅猛,但实际教学却过于追求学生掌握舞蹈技巧,而严重忽略了文化底蕴的传承。通常而言,此类型学生将来会在舞蹈行业中就业的,如若他们没有足够领会舞蹈文化底蕴的能力,又如何谈中国舞蹈精神的传承呢?由此来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效融入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和艺术文化素养是舞蹈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环境较差

作为艺术教育的舞蹈教学,作为专业教师需要对其贯彻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亦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更好的领悟舞蹈精神,而不能一味只重视舞蹈动作的教学和训练,固化学生的舞蹈学习思维。另外,高校舞蹈教学的环境较差也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环境较差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的舞蹈训练场地及器材,舞台灯光设施也有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都阻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路

培育出更多怀揣梦想的艺术高材生,使之拥有扎实的、深厚的艺术专业基本功和文化底蕴,这也是各高校综合性发展的共同目标。然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得知,各高校虽然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但师资力量不足,主观重视程度有所偏颇,舞蹈教学缺乏文化底蕴,并且舞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大多只专注于舞蹈的单一知识结构等,这些都局限了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以上问题,再结合新形势教育环境和普通高校自身办学的特点,以下,笔者就存在的教学问题试着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革建议,望能为我国同行业的艺术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1.改变与完善师资队伍

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教学的过程,它要求专业老师要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有较高的自我要求,能紧跟时展脉络,并且对动作刻画的人物或者事物精髓有足够的领悟能力。然而高校为了压缩成本通常不会过多聘请年轻的专业教师,大多由老教师继续教学,而所聘请的年轻教师也大多存在专业性不强、学历较低等情况,使得舞蹈教学被局限,无法实现创新和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下,高校引进更多的年轻专业教师,严格对应聘者进行考核筛选也就势在必行。引进年轻专业教师可保证高校舞蹈教学的时代性,使其教学更具活力。而应聘者则需经过严格的考核,必须保证所聘人才能够胜任所聘职位,以此壮大师资队伍,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转变舞蹈教学观念

由于目前部分高校的领导阶层或专业教师对舞蹈教学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舞蹈教学也止于形式,致使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学缺乏文化底蕴,没有深刻的实际教学成果。但市场和就业形势的多元变化,都要求领导阶层和教师要转变舞蹈教学观念,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舞蹈教学及其舞蹈文化的传承,努力达到这些条件真正实现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要想改善舞蹈教学这一现状,首先要认识到舞蹈教学及其文化底蕴的积累不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或应对考试,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确保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在掌握文化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领悟舞蹈精髓和技术,以此培养学生艺术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获得审美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加舞蹈教学的文化底蕴。

3.丰富教学手段,打造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

只专注于舞蹈知识结构讲授和舞蹈动作训练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可根据舞蹈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表达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多种优势,如集无时空限制、视频、语音等功能于一体设立多媒体舞蹈教室,以此实现现代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如在舞蹈实践课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在常规的舞蹈动作中适当融入新的形体元素,并根据学生喜好配以恰当的音乐,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学习中。为明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可实施范围内定期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演出的舞台,以此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各方能力。此外,打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使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舞蹈教学必然涉及相关的器材和设备,诸如场地、服装和道具等,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而提高舞蹈老师工资待遇,调动其教学积极性,这些资金的投入对舞蹈教学开辟新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艺术教学对良好环境和氛围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舞蹈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同样如此。但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致使舞蹈教学设施和设备与教学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加大教学资金投入,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是高校舞蹈教学发展的保证。

四、结语

第8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舞蹈 教学 问题 改革

现今,高校舞蹈已经成为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践行者。不断革新的舞蹈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冲击。一些高师院校、音乐类院校都将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学校舞蹈教学实际的发展规划,使得高校舞蹈专业人才更加层次化、丰富化。因而,现阶段进行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一、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我国舞蹈教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舞蹈起步晚却发展快,出现遍地开花之势,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舞蹈专业课程。但受困于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舞蹈教学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一)薄弱的教学师资

由于现代舞蹈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从事现代舞蹈教学领域的人才也极度匮乏,同时这种舞蹈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舞蹈教学的从业者的要求也较高。以目前很多高校舞蹈专业为例,仍活跃在学校舞蹈教学一线的教授、讲师,大多是歌舞团、舞剧院调过来的,缺乏专业、系统的舞蹈理论知识。另外,这些老师舞蹈技法陈旧,而且年龄偏大,仅仅依靠个人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并不适合现代舞蹈的发展需要。所以,这类舞蹈学校和舞蹈老师要认清现实、立足当下,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今世界舞蹈发展的方向,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二)陈旧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呈现出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教学模式陈旧。这是由我国舞蹈教育历史悠久形成的,也就是说,舞蹈教学模式很难打破历史的束缚,这也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现代舞蹈的快速发展。“一刀切”的传统模式仍是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模式,方法极其单调,个性化教学,一对一指导这些现代教学模式很少有学校采用。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创造利差,舞蹈技巧水平落后,学习热情大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不合理的课程安排

任何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教学安排,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教学课程安排只看重眼前利益,给学生安排的课程基本上围绕舞蹈技术实践为主,舞蹈理论方面的课程少之又少,这种忽略学生理论文化学习而只偏重舞蹈技术训练的课程设置是不利于舞蹈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任何课程必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强行地偏重某一科目。另外,高校扩招之后,舞蹈专业的学生也渐渐增多,如果高校在学生课程设置上没有关注就业方面的舞蹈培训,学生就算学到了舞蹈技术,走出校门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舞蹈特长。

二、舞蹈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目前,我国现代舞蹈教学要积极践行整合性原则,要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贯穿其中。并且注重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将舞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二)基础性原则

舞蹈教学改革措施中,需重视舞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舞蹈水平,制定出一套符合大众化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舞蹈动作。当然,基础性的舞蹈动作不是一般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而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舞蹈动作,例如“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的观念”等等这些舞蹈意识的动作内容,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舞蹈技术,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舞蹈风格,接触到了新颖的舞蹈教学方式,也就不自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舞蹈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舞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都要从学生的舞蹈中得到反馈。在培养学生舞蹈技术技巧的同时,要注重对舞蹈动作技能运用的实践,可以是训练中的实践,也可以在头脑中默默联想,将自己放入到某一舞台场景中,训练自己融入不同情景的舞蹈意识,在这种实践与联想中,培养学生的个人参与意识与主动创造力。

三、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

(一)打破传统,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高校舞蹈教学要联系实际,紧跟世界舞蹈发展的趋势,创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打造多元化舞蹈教学体系。例如进行民间舞学习时,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民间舞蹈团队进校园,给学生们进行现场民间舞表演;还可以通过了解民族乐器、服饰等,对民间舞蹈有深层次的认识,这样对个人的民间舞蹈表现有极大的帮助。另外,舞蹈专业就业形势严峻,新的舞蹈教学模式也包括向学生灌输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在舞蹈教学时,应当教授学生如何以社会需求为指导,加强自己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的其他能力,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编导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合理调整,完善课程设置

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是舞蹈技术的传授,它应该包括舞蹈理论、美学欣赏、人文历史等综合性知识的学习。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调整课程偏重技术锻炼的“传统”,发展多功能型舞蹈人才,就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将舞蹈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等合理规划,平均且有侧重地调整课时。比如,在上实践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给学生播放世界上不同舞蹈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舞蹈视频集锦,使得舞蹈实践课的内容得以延伸,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同理,在上舞蹈理论课时,可以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丰富舞蹈的内涵,便于学生理解舞蹈相关理论。

(三)以老代新,强化师资力量

任何一所高校,其教学水平的高低都是由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的。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舞蹈教学效果的好坏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舞蹈专业在招聘教师时,应该全面考察老师的综合素质;培训老师时,要让老一辈的舞蹈去发展新的教师队伍,以老带新,新的教师队伍也可以用时尚的舞蹈思维去影响老的舞蹈教师。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属于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应当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学习设备,完善教学体系,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静. 师范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第9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

一、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舞蹈专业技能性较强,艺术实践互动是实现艺术与教学融合的选择。舞蹈教学强调外形动作的美感以及情感的表达,对于学生而言,要做到既具备形体美又展现出情感张力,有着一定的难度。而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则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锻炼舞蹈技能以及发展想象能力,而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艺术实践教学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发展自身专业优势,提升专业素养。对于部分想在舞蹈艺术上寻求长远职业发展的学生而言,艺术实践教学也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平台,学生通过艺术实践了解自身的优势与缺陷,进而在日常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与提高;同时也能够通过活动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做好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第三,在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多项能力,进而促进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式与内容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结合艺术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畅通沟通渠道,实现舞蹈教学的“教学相长”。此外,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公益性活动、社区活动等,可让学生借助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平台走入社会、贴近群众,不但能够使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更具公益性与社会性,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总之,高校不仅要重视舞蹈理论教学,更要利用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加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表现的机会与平台,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现状

目前,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首先表现在教学体系不健全

许多高校由于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教学不重视,思想上认识不足,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同时,舞蹈在高校众多科目当中地位不高,难以引起足够重视,舞蹈教学的人力与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舞蹈实践教学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机会与平台有限。其次,艺术实践教学目标注重短期性,艺术实践教育实施通常集中于某一学期,教学实践成为了教学“任务”,学生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参与实践,自然难以获取理想效果。

2.专业指导的缺乏

由于学校缺乏专业化引导,多数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对舞蹈艺术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作为一种表演或者演出形式存在,参与动力不足,实践学习较为随意;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够,实践活动带队出演老师与负责老师通常也不固定,实践教学模式难以稳固;部分高年级学生因长期参与各类表演比赛等活动,容易产生抵触与厌烦情绪,导致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从教学内容来看,舞蹈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设置随意,导致学生厌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一些学校也并未对艺术实践课程实施严格界定,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教学形式来看,在舞蹈艺术实践教学开展中,多数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自行组织的短期活动,让学生随意编排舞蹈并表演等单一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参与兴趣,也难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优化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开展的对策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舞蹈艺术实践教学目标,高校必须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引领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首先,学校领导与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实践艺术活动开展,引领实践教学全面实施。实践活动需由学校领导亲自负责,由教师与相关人员组成专门舞美、编导、剧务等小组,动员全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各类实践活动任务。其次,需完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制度建设,以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将课堂、社会以及舞台三个实践平台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学习特征,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引领舞蹈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具体需在实践办法、课时、教学方法与内容多方面予以明确,制定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计划。同时,需加强制度建设,如制定《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办法》《舞蹈第二课堂课时认定办法》等制度文件,利用制度推动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此外,还应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三个方面构建起系统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评价考核,总结积累实践经验。

2.加强专业化

指导开展舞蹈实践教学,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专业化指导,使艺术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充实舞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安排校内有丰富舞蹈实践活动经验的教师承担艺术实践教育重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要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应不断强化自身舞蹈功底与能力,提升创新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技能知识,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不同特性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此外,要借鉴同类高校教学与实践开展的经验,基于学生需求,高校可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地方或者省市级高水平舞蹈团体于学校演出,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积极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演讲,普及舞蹈艺术教育,感悟艺术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学习观念。

3.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形式

应针对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意识不足等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丰富艺术实践内容,拓展实践活动途径,为学生积极创造更多元化的艺术实践机会。首先应丰富校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向每一个小组分配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展开实践研究,结合实际调研掌握专业发展情况,提升学习动力。再如,可自发成立艺术工作室、舞蹈团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一个学习单元完成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创编舞蹈作品、舞台剧等,通过舞台活动锻炼学生表现力;多组织文艺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校内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还要拓展校外实践的途径,引导学生加强同社会的接触,提升艺术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多同社会展开文化交流。高校可同社会上的有关机构与企业合作,利用校企合作等模式,给学生创设更多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登台表演,在不同的社会社团、舞台当中,扮演各类不同角色的舞者,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提升其荣誉感与信心,使其在更高的艺术平台上发挥自身特长,发展综合艺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