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

第1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20__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20__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__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第2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以及对辖区内实名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一对一”帮扶,职业指导师们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异大、对就业创业政策不了解、职业指导开展受冷遇等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距大,急需职业指导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距大,表现为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特征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重庆市江北区2012~2014年对600余名有就业失业实名登记的江北户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发现因专业不对口未就业的为118名,占未就业总数的19.67%;在家准备教师、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公招考试以及准备考研的为157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6.17%;已有工作单位对工作薪资不满,实习期满自动辞职前来失业登记的为122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0.33%;对工作地域不满,想在重庆主城区进行工作的为166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7.67%;无工作经验影响就业的仅为22名,占未就业总数的3.6%;因工作发展空间不大而继续择业的也仅为15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5%。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固化成为了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2.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政策了解不深,职业指导服务开展受冷遇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趋于务实,但政策给予的种种优惠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并不熟知。通过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并没有让高校毕业生有参与的热情;甚至职业指导师对他们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时,因羞涩或不信任等原因,毕业生们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公共职业指导受冷遇。在高校毕业生的意识里,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职业指导服务离自己较远。高校如能在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中,对相关优惠政策进行解读培训,高校毕业生全方位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才能真正让高校毕业生主动接受公共就业服务中的职业指导。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深入挖掘储备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在职业指导后实现尽快就业

一是依托全区就业信息员队伍,大力开展空岗申报和用工备案制度。2012年6月,重庆市江北区组建成立了首批就业信息员队伍,就业信息员队伍的主要成员为重庆市各大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区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指导师等。截至目前,已有201家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列入就业信息员队伍,对全区用工及就业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数据共享,让江北区的人力资源市场能够实现求职与用工的无缝对接。2012年~2014年就业信息员队伍共提供各类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岗位13.41万个,为到江北区寻求职业指导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多种岗位。

二是加快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为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满足其就业意愿的岗位。重庆市江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区公益性岗位区级统筹,政府购买岗位统筹用于就业援助,把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街镇、社区及区级公益性组织挖掘的较好的公益性岗位,用于优先安置本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安置”三统一。截至2014年底,全区51家机关事业单位与区级公益性劳动组织签订了《公益性岗位委托管理协议》,岗位统筹程度和管理规范程度进一步提高。每年区公益性组织举行的辅警、社会工作者、食品药品监督员等公益性岗位的招聘成为了职业指导中广受高校毕业生青睐的求职途径。历年来区内累计开发此类公益性岗位8733个,为绝大部分江北区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岗位。公益性岗位规范用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奋发图强,实现真正就业和自我提升的激励器和助推器。

2.大力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在职业指导中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用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法宝。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创业环境的优化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重庆市江北区既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给予优惠,减轻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压力;多方面扎实推进职业指导中的创业指导,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搭建平台。

从2014年起,江北区推进了“创建充分就业创业社区”的活动,以社区为基点,职业指导进社区,指导高校毕业生在家附近就近就业创业。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师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江北区已建立的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石马河市级家庭服务业创业基地、五里店创业培训基地、新洁净创业实训基地、港城工业园创业基地等“五大孵化基地”,鼓励大学毕业生进驻该五大创业孵化平台。同时,职业指导师们还提供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街镇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点供高校毕业生们创业学习。

职业指导还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江北区成功举办了多届“劳动之星”技能人才大赛、积极参与“泛海杯”重庆创业大赛和“泛海”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等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条龙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3.优化公共就业服务,营造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良好氛围

一是在各类公益性专项招聘活动中设立职业指导专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职业指导。江北区每年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各类专项活动的招聘现场,各级职业指导师组成了专家团队,在职业指导区为现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测评、择业咨询服务、就业政策咨询和服务。同时,对到会的招聘企业提供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咨询,鼓励用人单位设置多类型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通过现场的职业指导及招聘管理,为高校毕业生和用工单位搭建了良好对接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现场签订就业意向,尽快尽早就业。

二是创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绿色通道,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就业局、街道、社区三级就业平台形成一体,深入推行“三四三”职业指导帮扶举措。“三到底”即就业信息到底、就业岗位介绍服务到底、就业人员职业指导服务到底;“四个勤”即上门勤、询问勤、跑腿勤、联系勤;“三回访”即回访本人、回访家庭、回访单位。争取做到登记一位、指导一位、就业一位。

三是倾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稳定就业。以“五个一”,即一台(电视台)、一报(报纸)、一网(网站)、一栏(宣传栏)、一信(短信)为载体,建立职业指导服务平台,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知晓度。区内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区内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及意愿,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实现稳定就业。2012年~2014年共计为近万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服务,近4000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4.大力提供政策支持,探索职业指导与优惠政策的高度融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庆市江北区已有多项就业优惠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职业指导师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是将优惠政策与职业指导工作高度融合的有力保证。

一是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把职业指导的利好政策拓展到街镇、企业。职业指导服务部门一方面联合区内街镇、社区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方式,高校毕业生在街镇、社区的服务岗位就业,提高其就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财政对见习基地发放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给予补贴。见习基地留用见习人员就业,还可享受高额补助与社会保险补贴,以此增加高校毕业生实习后的留置率,让高校毕业生能够在工作中干一行、留一行、爱一行。

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服务。江北区职业指导公共服务人员正在认真实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该计划翔实掌握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制信息,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推介等服务;通过个性化量身定制服务,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畅通了高校毕业生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对接渠道。

第3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2015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根据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中医专党〔2015〕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形式

(一)每周举行一次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在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周举办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印制创业知识宣传简报,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学校网站开设创业专栏,将各类创业信息和政策及时公布。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在"创新择优、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下,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业中心论证、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给予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学校内开辟了创新创业基地,设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等办公场所,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发挥空间。

(三)抓好大学生创业体验项目的试运行。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学校目前开展了四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分别为:荆半夏读书吧、"博学"教育培训中心 、"酷奇"车行、百草药种植园。学校将以上述试运行项目为契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在学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20万元的无息贷款,扶持、培育3--5个创新创业项目正常运转。

(四)探索开设《创业基础》等课程。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探索创造出新的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规范化。多途径的搭建开放式实践课程,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之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选择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教学工作"导师",引导其他教师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师培训要求,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活动步骤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至2015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审核宣传、推进实施、半年度总结提升、再推进实施、年度总结提升五个步骤。

(一)审核宣传(1月至3月中旬)。审核学生创业策划案,确定学生创业项目,上报创业明细。印制第一期创业知识简报,组织举办学生创业体验项目论证会,研究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二)推进实施(3月中旬至6月底)。根据学校上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详情见附件),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三)半年度总结提升(7月至8月)。认真总结上半年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再制定下半年的具体安排。

(四)再推进实施(9月至11月底)。根据学校下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待制定),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五)年度总结提升(12月)。认真总结全年度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与分工

(一)组织机构

在学校已有的"创业协会"基础上,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分俱乐部。为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熊XX

副组长:杨XX

成 员:刘XX

大学生创业中心负责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教育和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各项目的日常管理。

(二)组织分工

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活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审定各类创业项目,招就办根据创业项目确定具体资助和金额的划拨,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创新创业项目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全程跟踪指导,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学校招就办,再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2015年4月27日

关于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活动方案

各基层团组织、各有关单位:

大学生是人才强市、科教兴市的宝贵资源。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强化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发展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给有理想、有抱负、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搭建起一座施展才华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着力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服务大学生就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帮助大学生就业"减压",经研究,决定联合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公益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负责人组成,并邀请有关领导担任顾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服务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由主办单位分管领导和承办单位负责人组成。

为了提高培训和指导水平,邀请部分企业负责人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

二、承办单位

XX市联合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

三、服务内容

1、政策宣传和咨询

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就业意向进行登记与指导。

2、就业指导

主要是通过就业知识讲授、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前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道德品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强化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在心理上消除传统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调整就业心态,实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完善。

3、创业培训

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YBC扶持项目、SYB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训,通过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选择创业项目,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方法和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并由专门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制订创业计划书,直到大学生顺利开办企业。

4、创业项目推介

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为有创业需求而没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推荐创业项目;为社会投资机构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

5、就业招聘信息

捕捉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信息,人才招聘信息,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创造"对接"机会。

6、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选择实力强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创造勤工俭学平台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能力。

7、开展创业就业文化活动

开设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讲堂、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意设计大赛、开办大学生创业就业论坛等活动。

8、开展其他方面的服务活动

共青团XX市委员会

XX市人事局

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共青团XX学院委员会

XX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XX市青年文化研究会

2015年X月X日

主题词: 大学生 创业就业 方案

抄 送:南平团市委,XX市委组织部,XX市政府办,

XX市民政局,XX学院党政办,存 档

共青团XX市委员会办公室

第4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会对就业工作产生影响,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造成一些新兴行业专业人才、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行业却出现大批失业人群,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三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以及职业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劳动者利益诉求发生新的变化,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加大。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矛盾凸显,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就业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和方向,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更多用于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

二、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各级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使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加强对经济增长、就业的统筹协调,把握好两者之间的黄金平衡点,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要全力推动落实国务院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要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

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要从政策上对这些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特殊帮扶,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开辟更多的生产和就业门路。完善并落实创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五、以创新引领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创业政策落实,促进小额担保贷款规范发展,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型城市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更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并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场地支持、工商注册等政策。在推动劳动者自主创业过程中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第5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独立学院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发展速度很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教师资源上,大部分高校缺少足够的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创业教育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而在高校中同时兼备这两种素质的教师很少。第二,从当前高校教育体系来看,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的培养,教育侧重点主要放在创业大赛与就业指导上。第三,由于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还刚起步,未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也缺乏健全的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从大学生创业团队现状来看,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如此一来,高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普遍认为是经商教育、就业指导和挫折指导等,缺乏对创业教育本质特点的正确认识,也不清楚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鼓励大学生创业除了是高校教学任务以外,在健全创业教育体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扶持、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社会各行业的参与等。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保障高校教学教研顺利开展的重任,要切实发挥出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上的作用,这既是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性单位的义务,还是高校大集体的教化机构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图书馆服务独立学院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一)馆藏文献资源丰富。从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来看,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书籍、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越来越丰富。在这里面,有很多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师生可以阅读学习。在创业教育逐步深入到我国高校的过程中,创业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源将日益增多,既可以为教师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还能够供学生阅读和使用。高校图书馆可以从高校创业教育各阶段出发,将馆内相应的文献资源整理出来,让每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二)人员素质较高。高校图书馆象征着文明与智慧,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大部分高校都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培养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如此一来,很多高学历的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到图书馆队伍中,让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有了可靠人才保障。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发展得越来越学科化、信息化和年轻化,即很多馆员都具备一定的科技信息、网络知识、外语能力以及图情知识,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科馆员专业性强。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在信息剧增的过程中,需要知识的管理与组织更加有序,而馆员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检索技巧,可以发挥出在帮助用户组织、传播、导航信息上的导向作用。当前,很多高校都进一步加快了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建设步伐,不仅在高校师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中提供了帮助,还为各科大学毕业生提供参谋,将最新的就业、创业信息提供给大学生。这样大学生可以选择更加合理的创业渠道,实现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水平,这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主要发展趋势。

(四)网络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在高校图书馆中,拥有丰富的网络信息技术资源,除了可以为全校师生专业课教学提供帮助以外,还能让图书馆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有可靠的技术保证。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光盘、多媒体等现代文献载体,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同时通过打造现代化技术平台,促进图书馆创业教育更好开展。高校图书馆以一流的网络速度、越来越丰富的网络数据库,专门特色鲜明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最新的创新信息、高素质馆员等,可以让高校图书馆的创业教育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图书馆服务独立学院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强化专业知识,巩固创业基本素质。长时间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以培养传统就业型人才为主,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不强,面对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社会环境中,很难有效开拓事业。这是由于大学时缺少丰富的专业知识,只能勉强应付工作岗位,无法成为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若是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则创业必然会失败。对此,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参与大学生专业课学习,除了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以外,还应为其提供最新教学参考资料,提升为学生服务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学习资料。

为提升专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要将全体大学生作为主体,建立“专业+职业”课程体系,打造“文师+武师”的教师队伍,采取“体验+尝试”的教学方法,并建立“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和“外在+内化”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增强,并实现创业能力与创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从而真正成为开拓型与创新型的人才。要想充分发挥出这种方法的效果,需要高校图书馆重视馆员能力的培养,掌握更多的图情知识、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科技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助高校开展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在高校图书馆的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生存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样学生的?粝氩拍苁迪郑?并真正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二)找?是腥氲悖?提供精细化服务。从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现状来看,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说,图书馆应该尽快转换自身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下转第52页)(上接第50页)从而更好地挖掘并应用知识。在转换的时候,高校图书馆做出全面的诊断,从而找准切入点。通常来说,主要由高校自身组织的诊断、委托外部机构诊断以及内外联合诊断。不管选择哪种诊断方式,最终目的是让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特色、服务组织与提供、服务方式上,与学科、教学以及师生更加贴近,从而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仅如此,还要有针对性的建设学科馆员队伍,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对接服务。要加大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确保将更加便捷、精准的信息服务提供给全体师生,同时逐步扩大与学科、师生发展的对界面,以此保证知识交流、知识创造和能力锻炼更加顺利进行。高校图书馆要利用有一定创业导向性的问题,将现有资源整合起来,妥善解决创业问题,让图书馆服务的吸引力得到增强,促进与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此外,针对高校师生在科研、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要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源与信息服务,同时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帮助全体师生提升能力,将更多的师生吸引进来。

(三)完善决策组织,建立特色机制。随着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图书馆要结合不同专业和个体的实际创业需求,尽快建立有着较强协调能力的决策组织。对此,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需要高校相关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学生代表、校外相关合作伙伴等参与进来,成立图书馆综合决策与协调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图书馆资源和能力建设、图书馆与各职能部门、各人才培养机构的工作计划,要在加快图书馆资源与能力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高校各职能部门、各机构在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协调性和互动性。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在资源与服务的特色上下功夫,尤其是要注重将各种图书资源与信息资源利用起来,如电子文献与信息、馆藏文献等,并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设备,按需服务,建立具备较强能动性的组织。此外,图书馆还要将工作融入到高校科研活动、日常教学等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有效对接。

(四)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高校图书馆要将已有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具顺利开展。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但是若是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则很难将自身价值体现出来。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所谓创业能力,即可以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能力,主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机会与创造机会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为掌握这些能力,需要掌握足够的网络信息技术,并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所需信息。

创业能力可以视为一种信息能力,其大小对创业能力影响很大。分析创业成功的人可知,都对信息非常灵敏,并具备捕捉、分析、加工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要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尽快打造创业网络,加大创业资源开发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信息,同时借助图书馆网页与馆内的电子屏、宣传栏等媒介,为大学生宣传创业理念,展示创业信息,内容可以为国内外著名创业典范或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实例等。如此一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其创业能力。

四、结语

第6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网络创业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种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大学生网络创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意义,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多种平台和途径来实现其网络创业理想。然而,网络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它对创业者自身的能力、胆识有全方面的考验,同时,社会、高校、企业等也对大学生网络创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背景和意义

1.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背景

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同时也有相对较高的回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购物时代的迅猛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网络创业的浪潮中。

近些年来,我国致力于提倡和鼓励大学生选择各种方式自主创业,其中网络创业由于其门槛低而受到很多大学生的追捧。国家对于网络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各高校开展的网络创业计划大赛,都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热情。

1.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意义

在很长时间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网络创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它能够给大学生一个以经营者姿态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对开阔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此外,网络创业过程中能够培养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网络创业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海外网络创业成就了ebay、亚马逊等公司,也造就了网络创业的神话。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仍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是否成功,经过网络上真刀真枪实践活动的锻炼,将有一大批网络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并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网络精英,成为未来网络世界的中坚力量。

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途径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的途径有:利用业余时间开店、加盟网络连锁企业、开办家庭工作室、经营网络合伙企业和网络经营专业商品等。2.1利用业余时间开店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上开店,有效的利用业余时间将使大学生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加盟网络连锁企业

网络连锁经营是以若干同业店铺,以相同进货或授予特许经营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网络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网络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加盟网络连锁企业不需要特殊的技能,一切都有连锁机构负责,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加盟网络连锁企业的创业途径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加盟网络连锁企业体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为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中比较重要的选择。

2.3开办家庭工作室

针对国内购物网站例如淘宝网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方式,成交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下午2点到4点以及晚上7点到10点,这区别于传统工作的朝九晚五,这要求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自由自主的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家庭工作室应运而生。家庭工作室不需要承担高额的运营费用和支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线上交易人数,高效率的自由分配时间。

2.4经营网络合伙企业

网络合伙企业是由多个致力于网络创业的投资者共同创办,集思广益,聚集了大家的想法和资金,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也缓解了个人资金不足等瓶颈。对于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而言,网络合伙经营可以避免由于个人单一的想法影响创业计划的实施,又可以学习和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在网络上壮大规模做准备。

2.5网络经营专业商品

专业产品是指拥有专利权或具有产品特色的产品,一般来说,产品的影响力较大,大多数顾客认同产品,使得经营起来不需要大力的宣传,经营起来比较容易。针对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在网络上经营专业商品,这些大学生喜欢动脑去做一些特别的东西,这些产品区别于其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被一些网络上特殊群体尤其是喜爱新奇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所钟爱,会产生更高的单位价值和更大的效益。

3 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3.1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创业教育

高校要借鉴淘宝大学、淘宝社区等平台提供的经验,积极开展网络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网络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教学体系,开设相关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实践上,构建学生网络创业工作室、学院虚拟网络创业中心、学校网络创业园三级联动的网络创业实践平台,聘请成功企业家做学校兼职教授,探索导师制,将大学生的创意、热情、技术变为行动,让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收到相对低成本、低风险、高成功率的成效;结合实际和高校现行资源、发展目标,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网络创业教育。

3.2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支持

政府应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和政策,建立大学生网络创业政策新体系。政府要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网络创业的金融支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多方面提供优惠。

3.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引导企业参与到学生网络创业的上下游链条当中,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一定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为其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网络创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有待于探索,需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在内的社会各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相信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必将形成蔚为壮观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龚明玉.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夏春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0.

[3]张冬青.电子商务网上创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1).

第7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2011年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2011年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11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 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 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就业教育 加强创业指导

09年,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 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10年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09年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 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 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8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就业力 就业指导 社会实践

学生就业力是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就业力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就业力是在多年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在择业过程中具有战胜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合适的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素质和能力,如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职业素养、实践经历、心理承受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挫能力、敬业精神、合作能力、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等。因此,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角度考虑,学生就业力不仅是指毕业生所具备的实现就业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较高满意度、保持工作稳定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本文就工科专业就业工作与学生就业力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就业工作和就业力的主要内容

(一)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工作内容看,就业工作主要是就业市场挖掘、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教育以及日常就业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就业市场挖掘包括:协助招聘单位开展校园招聘活动;走访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利用网络对就业信息进行梳理和更新;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等。毕业生就业指导包括:开设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就业政策宣讲和解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等。就业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健全就业工作制度和办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研究、分析就业情况;毕业生签约、装档、派遣、文明离校和就业工作调研等。

(二)就业力的内涵

就业力(employability) 指求职者或就职者获得新岗位和保持所从事工作的综合能力[1-3]。英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 DFEE) 关于就业力的定义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 就业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国际劳工大会(ILC)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著名的就业力研究学者李・哈维( Lee Harvey ) 则进一步将就业力定义为一种展现某种特质的倾向,而这种特质被雇主认为在提升其组织未来的效能方面是必需的。1992年,加拿大政府出版了《就业力素描:加拿大就业人口的必备能力》报告,其中将就业力分为:学术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三大方面,并细分为许多项目。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将就业力分为5个类别,即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从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把握就业力的内涵方面缺少统一标准。

就业力在构成要素上,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个人基本素质、求职能力三部分组成[4-5], 这三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 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和利用专业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它是大学生就业力的核心;个人基本素质主要包括环境适应能力、再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理解与交流能力等, 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求职能力主要指自我定位能力、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自我决策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它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 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的就业工作中,就业力是就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其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受企业重视。各个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仅包括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等智力因素能力的要求,而且也包括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要求。可见,学生就业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长期以来知识、能力、素质积淀和养成的反映,是大学生赢得社会认可、赢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工科专业就业工作与就业力的关系分析

(一)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为掌握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寻找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就业单位对工科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及需求状况,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对2008届、2009届和2010届某工科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其中对毕业生进行了社会融合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就业力满意度自我评价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专业能力、社会融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以及就业力评价调查。通过实际走访、邮寄调查、发送e-mail等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毕业生调查问卷164份,回收有效率为82%;共发放用人单位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8份,回收有效率为68%。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力满意度自我评价调查结果看,在所有受访者中,对自己工作状态基本满意的占85%,73%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75%的毕业生认为实践课程对自己工作影响较大,45%的毕业生认为参加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最受益。在自身素质方面,毕业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方面自我评价较高(好和较好为95%),而管理能力则有待提高(55%)。毕业生普遍认为,基本素质、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都是岗位必不可少的能力。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力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中未给予任何差评,在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技能、现代设计技术与加工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符合与基本符合占86.2%),尤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演讲报告的能力(好或较好占93.1%)、口头表达能力(好或较好占89.2%)、人际交往能力(好或较好占96.2%)等表现卓越。相比之下,毕业生的文字表达(差评占13.5%),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敬业精神和社会适应性方面所调查的毕业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评价(好评率均高于90%)。但是,有3.5%和5.6%的毕业生在压力承受与自我调适能力方面,用人单位给出了差的评价。

(二)通过就业工作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方法研究

尽管毕业生特别是工科学生的就业力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教育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但我们试图探寻学生就业工作与学生就业力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协调资源、搭建平台,将就业力的提升与培养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

1.挖掘就业市场为提升学生就业力提供实践平台

要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就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因为就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走进社会,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就业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重视开展正规教学活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概念,其侧重点在体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就业工作中的市场挖掘,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客座教授到校讲学,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就业要求与工作经验的矛盾。这个平台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的平台,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创业见习基地中强化了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了解了就业前景与需求,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了就业资源, 在实践中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差距,从而缩短了他们从求学到工作的转换时间。此外,参加实习的学生也起到了带动和辐射的作用,他们将获得的经验在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中进行分享,间接提升了未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就业力。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对市场的挖掘越深入,基地建设得越多,辐射面越广,学生可以施展和锻炼的舞台就越大,就业力的提升也就越快。

2.全程实施就业指导为提升学生就业力提供观念引导

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应当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的。因此,对毕业生开展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是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建设。

就业工作中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要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持续到毕业生毕业,在不同的阶段,辅导的侧重点不同。以授课、讲座、培训、测试、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分析,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职业需要的能力结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及其实现方案,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策略性地去实施这个目标。通过不断加强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

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是通过授课、测评、培训、辅导等形式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指导学生写求职简历,有针对性地进行择业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讲解就业政策,实施创业教育,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调适择业心理,灵活就业, 多渠道就业, 主动创业,以良好的心态融入社会,从而全面提高就业力。

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就业指导,都是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来进行的,这对于毕业生个人基本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求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应当是多层次、立体式的,要因人而异。

3.定期组织就业调研为提升学生就业力提供理论保障

就业工作中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如果局限于生源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派遣等工作,对于就业形势,尤其是行业前景等专业性指导不够,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就会不正确,就会存在好高骛远和功利化倾向。在日常的就业管理工作中,除注意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还要从实际出发,调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掌握高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了解毕业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分析和综合,掌握规律,研究应对策略,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长效机制,既要继承,又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前瞻而有效的就业指导,为保持学生持久的就业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设计为提升学生就业力提供上升通道

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中国的工程教育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将提升学生的就业力纳入高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相应地,就业工作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为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提供上升通道而不断扩展。

把企业的工程师“请进”高校参与高校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是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有效做法。这就需要在就业工作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搭建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桥梁,把优秀的高级工程师引入到学校,与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探讨工程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直接参与学生的实习及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和建议,从而不断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这些做法无疑会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关键技能、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会为学生找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学生的就业力也将得到提升。

学生就业力是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学生就业力和就业工作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业工作一定要树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从而使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ER2009-B-21)

参考文献:

[1] 丁怡.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 J] . 思想理论教育, 2008, ( 15) :81-84.

[2] 苏敏. 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策略研究[ D] .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 冯勇. 国外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及其启示[N].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1):83-85.

[4] 陈根. 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 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 7):75-77.

第9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20-03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理论是美国著名专家费根鲍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根据国际标准化组(ISO)的定义,它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末,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全面质量管理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成为保障高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高校的宏观行政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有关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方面的论述还较少。而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国家已逐步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高职院校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提出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方向,培养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改进就业管理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是值得高职院校认真思考、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这是一种整合的、系统的管理思想;其核心理念包括:以顾客为中心,质量第一;过程控制和持续的质量改进;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是PDCA循环。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它在多领域的成功实践和显著成效,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高职就业管理工作中也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树立就业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思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本身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上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学生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等因素,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全方位”思想,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工作要转变传统的就业管理观念和认识,改变以往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树立“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思想,运用整合的、系统的管理理念对就业工作进行学校统一部署,各部门协调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如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都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进而提高就业质量来开展;而高职院校所有与毕业生工作相关的教职员工也都要参与其中。就业工作,不仅是学校、院系领导、就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毕业班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责任,行政管理干部、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心理辅导人员也都要各司其职,根据自身的岗位特点,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心理素质外,还应想方设法搭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发掘更多的就业机会,从不同方面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

二、把握就业管理工作的“全程性”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它是“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的,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这是一个增值转换的过程。同样,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也应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要对影响就业的相关环节和因素进行全程控制。从学生刚入校时的“毛坯件”到学生毕业离校时的“成品”、“精品”,不同时期的就业管理工作要有不同的内容和重心。首先是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这是针对刚刚踏入校门的新生以及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是要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引入竞争观念,培养创业意识,让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生活的方向。其次,对于处于中期阶段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做好择业和就业的准备,做到未雨绸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聘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做就业指导讲座,开展一些具有实操性的职业教育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以及一些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和兼职,引导学生把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再次,对于进入实战阶段的即将毕业的学生,主要是要传授应聘、面试技巧和必备的职场礼仪与修养,全面收集就业岗位信息,拓展就业市场,多方引进企业开展校园招聘会,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和试用期遇到的各种劳务问题和职业困惑;最后,对于毕业后的学生,还应跟踪掌握其就业动态,关注其职业发展情况,收集、整理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反馈意见,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便及时调整学校工作,达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三、践行就业管理工作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也称作“戴明环”,它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根据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无论是对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还是对某单一产品进行的质量管理,都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计划(Plan)阶段,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执行(Do)阶段,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行动;检查(Check)阶段,对照计划目标,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根据对照结果对质量状况做出判断,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Action)阶段,对检查结果和质量状况分析原因,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PDCA循环既是上述四个阶段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整个管理过程P-D-C-A循环持续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每一个循环都解决一些问题,每个循环都有所提高。其核心在于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使产品质量在有效控制的状态下向预定目标发展。将PDCA循环应用于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第一,要明确就业工作目标,通过对往届学生就业工作的总结、本届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的预测,科学制定就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第二,组织实施预定方案,加强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就业工作计划顺利执行;第三,及时检查就业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将工作效果与预期目标作对比,判断任务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第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和总结,巩固成绩,积累经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有些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则要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进行应对和处理。PDCA循环的一个特点是强调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工作践行PDCA循环,自主确立工作目标和计划,在落实预定工作方案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就业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PDCA循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应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和工业工程中的工作研究方法,作为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其中牵涉的大量信息和数据都要从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收集、整理。同样,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工作运用PDCA循环,不仅要从就业制度政策性层面、就业服务性层面、就业具体事务性层面开展工作,更需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分析,最终获得真实的、科学的、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反馈给学校各相关环节和部门,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四、建立就业管理工作的“反馈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以顾客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保证顾客的满意度”,企业非常重视来自顾客的反馈意见,将之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结构(如图所示),企业将来自顾客的输出产品质量的信息,反馈给生产过程,再经由过程环节反馈给产品生产的输入环节,循环往复,从而实现产品从输入到输出全程的质量持续改进与完善。其关键问题在于整个过程中产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学生从招收到毕业工作,教学从制定教学计划到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管理从从行政到教学以及后勤,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高职院校在这个系统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应用人才。然而,作为高职院校“生产产品”的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面对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其能力,实现其价值。

因此,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必须关注来自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反馈意见,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构建就业反馈系统。通过系统运作,收集、整理如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实践实习、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等与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反馈给相应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据此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改进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一个覆盖“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择业—就业—就业后”全过程的毕业生信息反馈系统,持续改进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保证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2-84,93.

[2]刘广第.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8-70.

[3]何茂勋.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3,(6):139-142.

[4]王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